济南大学对外汉语大学课程安排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2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
介绍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
目标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日常交流。
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
最终,通过教学计划,希望学生能够达到能够扩大交际圈并提高求职竞争力的能力。
课程设置
语法
1.名词的单复数
2.动词的时态
3.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
词汇
1.常用词汇和短语的学习
2.汉字的基本认读和写作技巧
3.口语表达和日常用语
听力和口语
1.听力练习:日常对话、电话沟通、公共场所对话
2.口语表达:自我介绍、问路、购物等实际场景的口语练习
3.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练习口语表达能力
阅读和写作
1.新闻阅读:提供与中国文化、社会和科技相关的文章
2.文化浏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阅读材料
3.写作练习:简单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封感谢信或者旅游日记
教学方法
交互式教学
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材,如教学视频和互动练习软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被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和互。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摘要:一、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概述1.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与背景2.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1.课程类型与分级2.课程内容与教材三、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实践1.课堂教学实例2.教学策略与技巧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发展与挑战1.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2.面临的挑战与展望正文: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是为满足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需求而设立的,旨在教授汉语,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外友好合作。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实践与发展对于我国汉语国际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概述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非母语者进行的汉语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热衷学习的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基本知识、技能,了解中华文化,增进中外友谊。
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对外汉语教学课程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级别。
课程内容包括汉字、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此外,课程还选用适合的教材,如《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水平考试大纲》等。
三、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与技巧,如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等,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华文化。
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的发展与挑战自20 世纪50 年代起,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逐渐发展壮大。
如今,我国已在全球建立了数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汉语学习资源。
然而,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2017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整上课时间、地点等须在学院备案,学院秘书负责通知研究生院。
公共课任课教师调整上课时间或地点等应经研究生秘书上报研究生院批准。
出现教学事故按有关文件处理。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2018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表
教师调整上课时间、地点等须在学院备案,学院秘书负责通知研究生院。
公共课任课教师调整上课时间或地点等应经研究生秘书上报研究生院批准。
出现教学事故按有关文件处理。
1、
教师调整上课时间、地点等须在学院备案,学院秘书负责通知研究生院。
公共课任课教师调整上课时间或地点等应经研究生秘书上报研究生院批准。
出现教学事故按有关文件处理。
教学对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分析、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汉语语法的兴趣,提高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及关系2. 现代汉语的词法3. 现代汉语的句法教学难点:1. 复杂句子成分的识别与运用2. 特殊句式结构的特点及用法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3. 学生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语法方面的问题?请举例说明。
2. 回答后,简要总结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1. 句子成分及关系a. 介绍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概念和分类。
b. 通过实例讲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的用法。
c. 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
2. 词法a. 介绍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b. 讲解词性的转换,如名词的数、格、时态等。
c. 分析词组结构,如偏正词组、动宾词组等。
3. 句法a. 介绍现代汉语的句式分类,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b. 讲解特殊句式结构,如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c. 分析句子结构的层次和成分的省略。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语法知识,完成练习题。
2. 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醒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现代汉语语法在实际交际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了汉语句子成分、词法和句法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的练习题,及时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复杂句子成分的识别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Teaching Plan International Chinese Studies Major一、指导思想本专业是为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频繁的国际交流而设置的特色鲜明的专业。
本专业专门培养熟练运用汉英两种语言,在国内外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师资,以及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教学计划以双语、双文化复合型人才为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既体现专业特色,又兼顾需求选择,使学生系统掌握汉、英两种语言及中外文学文化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二、培养目标本着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教学原则,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双文化基础,能够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用母语和英语进行通畅交流,以及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能力和跨文化思考的能力;具有对新问题进行综合和表达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对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了解和判断的能力。
具备进一步深造为高层次汉语国际教育的专门人才的潜能,能在国内外学校、机关、公司、企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规格1.具有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素养以及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掌握扎实的汉语言和中国文学、文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具备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以及将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的能力;具有对外来文化和变化中的世界了解和判断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思考与交际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有较全面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汉译英能力,了解基本的外国文化知识。
4.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5.了解国家的外事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外事活动能力。
6.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态势及理论走向。
四、学制与学分要求1.学制:四年2.总学分:160分五、课程结构比例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35%):56学分2.学科基础平台课程(14%):23学分(相关学科基础课程:1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8学分)3.专业课程(51%):81学分(核心课程:28学分;拓展课程:34学分;实践课程:19学分)六、教学计划表: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各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1 2 3 4 5 6 7 8 讲课实验合计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必修课程10000001-4 英语(I-IV) 4 4 4 4 288 72 360 16 10000011-14 体育(I-IV) 2 2 2 2 144 144 410000027 Office应用基础 2 110000028 计算机技术基础 2 36 36 210000029 计算机技术应用 2 36 36 210000017 军事理论(含军训) 2 36 36 210000022 就业指导 1 18 18 11000003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54 54 310000039 54 54 310000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 36 11000004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3 36 36 110000022 就业指导 1 18 18 1100000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54 54 3 选修课程Ⅰ数学统计类30000021 大学数学36362 30000022 数学文化363630000023 大学统计363630000024 统计软件及其应用3636Ⅱ信息科学院12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孟宪成诵识系列讲座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相关学科基础课27104801 英语听说(一) 2 3636 127104802 英语听说(二) 2 3636 127104803 英语听说(三) 2 3636 127104804 英语泛读(一) 2 36 36 227104805 英语泛读(二) 2 36 36 227104806 英语写作(一) 2 36 36 227104807 英语写作(二) 2 36 36 227104808 英汉互译(一) 2 36 36 227104809 英汉互译(二) 2 36 36 2 学科基础课27101813 汉语写作 2 36 36 227101814 文艺理论 2 36 36 227101815 中国文化通论 2 36 36 227101830 西方文化(双语) 2 3636 2专核27101801 现代汉语(一) 2 3636 2 27101802 现代汉语(二)236 36 2业课心课程27101803 中国现代文学 2 36 36 227101804 中国当代文学 2 36 36 227101805 古代汉语(一) 2 36 36 227101806 古代汉语(二) 2 36 36 227101807 中国古代文学(一) 2 36 36 227101808 中国古代文学(二) 2 36 36 227101831 中国古代文学(三) 4 36 36 227101809 外国文学史 2 36 36 227101810 语言学概论 2 36 36 227101812 对外汉语教学法 2 36 36 227101811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 2 36 36 2拓展课程27103801 汉英语言对比 2 36 36 227103802 中国民俗学 2 36 36 227103803 英译中国文学作品选读 2 36 36 227103804 高级英语阅读 2 36 36 227103805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英) 2 36 36 227103806 美国文学史及作品(英) 2 36 36 227103830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36 36 227103831 对外汉字教学36 36 227103832 汉字概论36 36 227103833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36 36 227103834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36 36 227103835 第二语言教学论36 36 227103836 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36 36 227103837 对外汉语教学技术36 36 227103838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36 36 227103839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36 36 227103821 训诂学36 36 227103829 当代中国(双语)36 36 227103828 人类学与文艺36 36 227103815 涉外应用文写作36 36 227103814 商务英语36 36 227103841 高级英语口译36 36 227103845 中国思想文化3636 227103819 传统应用文的阅读与写作36 36 227103820 文化市场与文化管理36 36 227103808 中国哲学与文化(英)36 36 227103822 《论语》导读36 36 227103823 老庄导读36 36 227103817 东方文学与文化36 36 227103818 西方文论36 36 2 27103827 中国古典小说导读36 36 227103842 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36 36 2 27103825 电影艺术欣赏36 36 2 27103826 欧美电影专题研究36 36 2 27103843 文学批评学36 36 227103844 朗读与演讲3636 2 27103846 20世纪西方美学经典著作36 36 2 27103847 英语文学经典导读36 36 2 27103848 英译中国文化(双语)36 36 2 27103849 中法文学比较36 36 2 27103850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36 36 2 27103851 中国文学古今通论36 36 2 27103852 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36 36 2 27103853 中国文学批评史36 36 2 27103854 中国传统图象的文化象征36 36 2 27103855 女性文学研究36 36 2 27103856 现代汉语研讨1 2 36 36 2 27103857 现代汉语研讨2 2 36 36 2 27103858 中西文化比较研讨 2 36 36 227103859 现代语言学专题研讨(新生研讨)1 1 36 36 227103860中国文学经典研读(新生研讨)1 1 36 362 2719386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高年级研究型选修)36 36 2 27193862诗的鉴赏与翻译(高年级研究型选修)36 36 2实践课程27105801 对外汉语教学见习 1 18 1 27105802 学年论文√ 3 27105803 社会与教学实践√180 180 10 27105804 毕业论文√ 6 27105805 创新学分 2七、修读指导:1、学生在选课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的学习进程,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
1、核心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政治(2学分)外语(4学分)(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第二语言习得(2学分)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2学分)中华文化与传播(2学分)跨文化交际(2学分)2、拓展课程(8学分,分为三大模块)(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4学分)汉语语言要素教学偏误分析汉外语言对比课程设计现代语言教育技术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2)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2学分)中国思想史国别与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专题礼仪与国际关系(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2学分)外语教育心理学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教学设计与管理汉语国际推广专题3、训练课程(4学分)教学调查与分析(1学分)课堂观察与实践(1学分)教学测试与评估(1学分)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1学分)4、教学实习(6学分)5、学位论文(2学分)(三)教学方法1、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力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期间能接触到100个以上不同类型的案例,提高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2、50%的核心课程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
六、专业实践为了保证实习实践效果,各培养单位要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批国内外相对稳定的多种形式的实习实践基地。
研究生要通过实习实践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一)教学实践方式1、以志愿者身份赴海外顶岗实习,在孔子学院、外国中小学等机构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工作;2、在国内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
(二)教学实践管理1、志愿者由国家汉办或培养学校选拔派出;2、实习期间,培养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习总结报告;3、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有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表
【原创版】
目录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简介
2.课程设置
3.课程特点
4.课程意义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门以培养具备对外汉语教育能力和跨文化交
际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专业。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课程设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基础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等。
专业课程则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国外汉语教学现状等。
【课程特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视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汉语基本功;二是注重教学法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三是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课程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为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3*专业名称:对外汉语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初步掌握一门东南亚国家语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的,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外事活动和涉外工作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一)专业特色:本专业着眼于中国的国际化发展,立足于汉语国际化和国际型人才的培养。
(二)培养要求:1、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热爱祖国;2、学习和掌握扎实的语言学、中外文学文化以及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受到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3、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4、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5、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初步掌握一门东南亚、南亚国家语言;6、了解对外交往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进行外事活动的能力;7、具有社会调查研究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8、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有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标准学制4年。
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8年内毕业(含8年)。
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基本学分为160学分。
五、所属学科平台和学位授予:所属学科平台:本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平台。
学位授予:本专业毕业生修满规定学分,并达到《红河学院授予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管理条例》要求的,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核心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综合大学英语、大学英语听与说、高级综合大学英语、高级大学英语听与说、大学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汉翻译、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法、语言测试与评估、国外汉学研究、西方文化与礼仪、外事管理、涉外秘书概论等。
对外汉语教学计划以下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制定的计划。
一、课程安排对外汉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汉语程度和需求,安排不同的课程。
初学者应先学习基本汉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然后逐渐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其次,应加强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练习和语境的理解,例如日常生活、商务、旅游和文化交流等。
二、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和沟通式教学等。
任务型教学强调实用性,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际情境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沟通式教学着重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采用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掌握汉语。
三、教材选择对外汉语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程度和实际需求的教材。
例如,《汉语教程》系列教材是一套非常适合初学者的教材,它分为听说、读写和综合三个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汉语。
对于高级学生,应选用更专业的教材,包括商务汉语、旅游汉语和文化汉语等。
四、文化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历史。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五、考试评估考试评估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帮助学生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常用的对外汉语考试有“HSK”和“BCT”等。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交流活动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计划应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材,充分体现中国文化和社会背景,并进行考试评估和实践机会。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外汉语水平,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1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起始结束周
大学英语B1 4.0 4.0-0.0 通识必修课
06-17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2.5 2.0-2.0 通识必修课
06-17
大学体育(1) 2.0 2.0-0.0 通识必修课
06-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3.0-0.0 通识必修课
06-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2.0-0.0 通识必修课
06-17
现代汉语(1)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06-17
写作概论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06-17
对外汉语专业导论 1.0 1.0-0.0 专业基础课
06-17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起始结束周
大学英语B2 4.0 4.0-0.0 通识必修课 理论课
01-18
大学体育2 2.0 2.0-0.0 通识必修课 体育课
01-1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0 6.0-0.0 通识必修课 理论课
01-18
心理学 3.0 3.0-0.0 专业课(必修) 理论课
01-18
现代汉语(2)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8
现代文学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01-18
应用写作(公共基础课) 1.5 2.0-0.0 通识必修课 理论课
01-12
第三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起始结束周
大学英语B3 4.0 4.0-0.0 通识必修课 理论课
01-18
大学体育3 2.0 2.0-0.0 通识必修课 体育课
01-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3.0-0.0 通识必修课 理论课
01-18
文学概论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8
古代汉语(1)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8
古代文学(1)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8
当代文学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8
2
第四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起始结束周
大学英语B4 4.0 4.0-0.0 通识必修课 理论课
01-17
大学体育4 2.0 2.0-0.0 通识必修课 体育课
01-17
古代汉语(2)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
外国文学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
古代文学(2)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
语言学概论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
第五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起始结束周
教育学 3.0 3.0-0.0 专业课(必修) 理论课
01-17
形势与政策(上) 1.0 2.0-0.0 通识必修课 理论课
01-17
英语听力1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必修)
01-17
古代文学(3)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3.0 3.0-0.0 专业课(必修) 理论课
01-17
应用语言学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
英汉语言比较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
中国文化概论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
教育技术学 2.0 2.0-0.0 专业课(必修) 理论课
01-17
第六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起始结束周
班主任工作技能 2.0 2.0-0.0 专业课(必修) 理论课
01-17
形势与政策(下) 1.0 2.0-0.0 通识必修课 理论课
01-17
英语听力2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01-17
英语口语2 2.0 2.0-0.0 专业基础课
01-17
古代文学(4) 3.0 3.0-0.0 专业基础课 理论课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