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VIP专享】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VIP专享】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VIP专享】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刘道义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8年,1988年至2001年,2001年至今。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小学英语教材不断改革创新。现在,分别介绍三个历史阶段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制情况及其特点。

一、以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编制的通用中小学英语教材

1978年,全国教材会议英语编写组编订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且编写了小学英语课本六册、初中英语课本六册和高中英语课本二册。此外,为了适应当时高中英语教学的需要,1979年秋季编辑出版了程度较低的过渡性的高中代用课本二册。配合各册课本使用还编写了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这套教材对拨乱反正,

纠正不顾外语教学规律突出政治的错误倾向,对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1980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2年秋,中小学开始使用新编的英语课本(小学1~4册,初中1~6册)。接着,在1984年开始使用高中课本(1~3册)。这一套统编教材一直用到1998年(最后一届高三学生),

是建国后使用时间最长的英语教材。这个期间,尽管教学大纲几经调整,但教材没有做大

的变动,仅相应作了修订和调整(主要是减轻分量)。领导这段时期教材编制工作的是人

民教育出版社张志公和唐钧。

1986年11月,根据“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明确教学要求”的原则,教材

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了1986年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这个大纲确定,中学外语科有两个起点,一个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另一个是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其要求接近初中

一年级开始的外语课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大纲的精神,听取了广大师生对现行教

材的意见,对教材作了适当的修订,降低了难度。也就是根据这个大纲和教育部《关于加

强中学外语教育的意见》,人教社在现行初、高中教材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高中起始的英

语教材,共六册。

从1978年到1992年,全国各地中小学使用一套通用教材,称为“统编教材”。当时

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的编者受20世纪中期的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的影响较大,而且参考了以此理论为基础编写的大量外国引进版教材。分析起来,我国那个时期的通用教材具有以

下一些特点:

1.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运用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

当时谈到语言知识,仅限于语音、语法和词汇。教材十分重视对英语的语言知识作系

统的、循序渐进的安排。例如,课本中的语音教学是以模仿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字母、

单词、句子和课文逐步学习英语的语音和语调;通过大量单词的拼法和读音逐渐记住必要

的拼读规则;采用句型训练和语法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语法。

2.重视语音和口语训练

在起始阶段(小学或初中),进行口语训练主要是通过句型操练(pattern drills)、句型式的对话和含有语法句型结构的课文来进行。教材的编者认为,典型的句型练习有助于学生模仿和掌握句子结构,容易说出完整的句子,表达思想。

既然重视口语训练,就必然把语音教学放在重要的地位。课本把语音教学列为入门阶段的重点。在字母教学阶段,通过教字母和单词,教学了五个元音字母的读音。在编写教材时,选择词汇和句型,甚至课文都要充分考虑到语音教学的需要,例如尽量选择符合拼读规则的单音节词,使学生在初中第一册课本结束时可接触到英语绝大部分因素。第二册第1、第2课集中教学国际音标,以后又不断反复进行拼音和辨音的练习。初一至初三课本中专门安排了语音和语调练习,后三册课本各课练习中也编有语音练习。

3.采取句型操练和语法知识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结构主义语言教学者认为,语言是一种线性结构,是由不同层次的小的结构一层一层地组成的。而句子是基本的结构。因此,句型是语言教学的基础。无论是语言材料的安排还是语言技能的培养都要以句型为出发点,以句型为中心来进行,句型操练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通用的中小学英语课本遵循这种思想,认为以大量的句型练习提供典型结构是进行基本语法教学的有效方式。因此,课本中以基本的句型操练为主,各课以句型为核心,来体现每课的语法重点。课本的语法安排十分细致,从单词开始,到短语、句子;从单数名词到复数名词;从be动词开始到have/has到行为动词;从行为动词的第一、二人称到单数第三人称;从祈使句到行为动词的现在进行时,然后,各种时态逐步展开;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等。与语法翻译法不同的是,从实例出发积累感性知识后进行归纳,而不是从演绎出发先传授语法规则后进行实践。

4.重视模仿、记忆,以便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教学过程是一种新的习惯形成的过程,语言习惯形成的过程又如动物的行为一样,是“刺激—反应”的过程。因此,弗里斯主张学生把85%的时间运用在反复模仿、记忆、重复、交谈等实践练习上,使得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境界,形成自动化的习惯。为此,通用中小学英语课本每课精选句型和词汇,以少而精的原则选编课文。使用过这套教材的师生反映,他们中许多人都非常熟悉书中的课文,甚至至今都能背诵其中不少课文。

5.注意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并注意英汉语之间的比较

通用教材编者绝大多数都来自教学第一线,很注意继承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经验,认为中国学生学习西方语言有许多困难,而历史上已积累了不少针对中国学生学习的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方法应该保留。

通用教材提倡尽量利用英语进行教学,但不像早期“直接法”那样完全排斥母语。课本的编者认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外语与思维的关系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初学外语时,学生已充分掌握了母语这个思维工具,运用它已经成为自然的习惯,因而,通过母语的中介作用(心理活动)与思维联系起来,这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习惯于用母语思维,再学习英语时,必然受母语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并克服其干扰,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课本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异同,确定了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课本中编入了英译汉、汉译英的对比练习。

6.图文并重,利于进行直观教学

以初中六册课本为例,共有428幅插图,比过去的课本增加了许多。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直接理解英语词语、句子和课文的意思,使英语的文字同图中形象所代表的语义和概念直接联系,不需要翻译。这有利于英语听说实践,而且也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通用中小学教材从指导思想到编排体系并不属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范畴,而是接受了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理论的许多观点,带有结构法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语法翻译法来说是很大的进步。当然,结构法本身的缺点在通用教材中也有明显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忽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学用脱节。尽管掌握了一些语言知识,但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

(2)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句型的操练,对语言的内容和意义,特别对语言的实际运用不重视。更为严重的是,缺乏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的研究,课本重视语言的形式,机械性的句型练习较多,缺少生动活泼的、有交际意义的、有助于发展能力的语言材料,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阅读量小,生词率高,复现率较低,而教学要求又较高,因此教学的难度较大。为了弥补课本的缺陷,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编写出版了与课本配套的同步教材,如初中和高中阅读训练、听力训练、练习册等,还有《中学生英语读物》(共50本)。

二、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相结合的中外合编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1.中学英语教材

1988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颁布后,为了满足各地不同的需要,国家教委鼓励各地根据大纲编写不同的教材。1993年全国试用的初中英语教材有人教版(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上海版(上海市使用)、广东版(主要在广东、福建少数地区使用)、北师大版(在山东少数地区使用)和四川版(四川少数地区用)。这标志着“一纲多本”的开始。这几种教材的程度、分量、难度、编排体系和特点有所不同,但都认为采取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是人教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而成的。这个项目是根据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达成的协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执行机构,中英双方合作完成的。此项目主任是刘道义,副主任是魏国栋。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中外合作编写外语教材。1990年中英合编的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JEFC)在部分城市进行实验。这套教材由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于1993年投入全国(除上海市外)试用。1993年初中实验JEFC的班级即将升入高中。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课时减少,大纲和教

材带来的教学思想变化较大。为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1991年1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召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研讨会,启动与初中衔接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工作。1993年5月,《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由国家教委审定通过。1992年,人教社与英方继续合作编写高中英语教材(Senior English for China,简称SEFC),1993年秋供应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材,在部分实验地区使用。这套教材由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于1996年秋开始在全国(除上海市外)各地试用,直到2005年,其中根据教学大纲的变动做过适当的调整,但变化不大。

中英合作编写的初、高中英语教材“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引进了国外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并与我国传统的经验结合,采取了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相结合的路子,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之路,对我国中学的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欧洲共同体国家一些语言学家所倡导的功能法(又称交际法),就

是以语言功能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体系。他们首先分析学生运用语言准备做什么事,然后决定了做这些事应该掌握的语言形式。在这样的基础上制订出功能意念大纲。功能法能够抓住语言的本质职能,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交际化,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培养学生掌握交际能力。

JEFC和SEFC编者认为,在研究和探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时,应当参考功能法。

但是在借鉴他人的经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注意继承和发扬我国已有的好的经验,不能照搬功能法。其原因是:

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具有专有性质。学生需要的是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实际交际能力的需求是有限的。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缺少高水平的师资、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教学设备,教学班级过大,不可能推行交际法。

功能法有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以功能项目为纲忽视语言的循序渐进原则,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等。

基于上述原因,教科书编者认为,我国中学不可能全面推广功能法。另一方面,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听说法、句型法等已为许多教师所熟悉,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仍有生命力,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学英语教材改革的方针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引进功

能法中确有成效的部分,并吸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出一条改革

我国中学英语教材,适合我国国情的最有效的路子,那就是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中英合作编写的初、高中英语教材具有如下特色。

(1)打破了单纯以语法结构为主要脉络组织和安排教学的模式,采取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路子编写,高中教材还加上了话题

为了切实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初中课本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教学语言形式,以

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JEFC不单纯以语音、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既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也考虑语音、

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起始阶段就让学生开口说话,

彼此用英语介绍,展现书中的主要人物,但同时仍然穿插字母教学和语音教学,而且初一

和初二系统地安排了语音教学,特别加强拼读规则的教学。SEFC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确定了16个话题。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过去教材以语法句型结构为主线,而今结构与话题、功能交织在一起,并用循环式编排语法项目,但保证语法结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呈现。而且,每册课本在附录部分把所教学的语法

项目系统地作了归纳,并尽量用表格形式呈现。使语法规则更为简明扼要。

(2)教学内容贴近现代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重视培养思想情感和提高文化素养

教材所确定的话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不再像过去的课本中大部

分课文与现实社会相距甚远,学生读背书中课文却无法谈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JEFC考虑到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群中外青少年形象及其家庭,这些人物富有个性。

教材描述了他们在三年中的种种经历和成长,加上又有录像配合,生动活泼,引起学生极

大的兴趣。教材中人物的良好的道德素质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SEFC和传统教材相通之处是注意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所不同的是SEFC大部分语言材料反映的是当代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如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妇女权利,饮食卫生,自然灾害,体育音乐,航天技术等;这些材料渗透了思想情感的教育,同时生动地展示了中外文化的差异,可以

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教材的编者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听说有助于读写,说写有赖于

听读,写又可巩固听、说和读,因此四项技能要全面训练。

JEFC从视听说入手,听说比重比较大。听说训练主要通过课堂互动、语言呈现和操练、语音练习、听力练习和各种口头信息交流活动来完成。在发展听说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

读写的能力。系统地安排了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从拼读、朗读、阅读对话开始,进而

阅读短文和各种体裁的语言材料;从抄写、填空、完成句子、组词成句、写短文到有指导

的写作。教材不只是要求学生单纯地重复语言,记住一些孤立的、机械的句型,而是要求

学生把这些词语和句型变为自己运用英语技能的积极组成部分。这就必须进行交际性的运

用,即运用语言说些或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课本较多地提供机会结合实际运用语言,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言技能发展成为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SEFC仍然重视听说,每个单元都设有专项听力和口语训练。而且读、写教学也提倡与口语教学结合,开展问答、讨论、采访等活动。更重要的是中考和高考加上了听力测试,这样一来,学生重视听说训练,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解决“聋哑”英语问题找到了突破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英语侧重阅读,主要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阅读训练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抓住要点、理解文章内涵、吸取书面信息等阅读技能。写作练习有三类:巩固语言的笔头练习、有指导的写和自由写作。

(4)以教科书为主、系列配套

教材除了学生用书、练习册、教师教学用书,还有阅读训练、挂图、简笔画、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加上各地配套的检测题等,配套齐全,资源丰富,为教材增加了弹性,满足了不同的教学需要。

(5)要求区分层次,教材具有弹性

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教材对词汇、语法等项目及教学内容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种做法使教科书具有弹性,对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减轻学生负担有好处,也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JEFC和SEFC根据2000年初、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作了修订,于2001

年出版。目前,部分省市仍在试用修订版SEFC。

2.小学英语教材

1990年,英语学科已受到空前的重视,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势头越来越高。尽管国家教委没有组织力量研究小学英语课程和教材,但为了满足小学对英语教学和教材的迫切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室决定编写新的小学英语教材(Primary English for China),并组织了

编写组,由刘岩负责组织班子,首先通过调研、酝酿编制了《小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编写纲要》。小学教材也采取了中外合作的路子,合作对象是新加坡泛太平洋公司。这套教材共四册,于1992年投入使用,十多年来,在小学英语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21世纪初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中小学英语教材

1.形成了教材多样化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虽已有了数种不同的英语教材,但实际上除了上海市用上海版的教材,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仍然使用人教社的教材,“统编教材”的概念名亡实存。而今天真正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英语就有30套,初中英语共有10套,高中英语有7套。这些教材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约有一半的教材是在引进版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

情加以改造的,有的教材是中外专家合作编写的,有的是由中国专家编写,外国专家审定的。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特点

21世纪初的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也使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虽然多样化,但各种教材基本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具有以下特点。

(1)充分重视学生的发展,注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实验教材编制也是以学生的

发展为其出发点和归宿的。这些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程度与分量、理论与实践、活动

与任务的设计等,都力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能够激

发其兴趣。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生活,如友谊、旅游、语言、音乐、卫生、体育、文化、戏剧、幽默、娱乐、节日,及对未来的幻想等都易于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教科书中的语言材料富有时代的气息,话题范围广泛,视野开阔,信

息量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

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

与人沟通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大部分教材都遵循“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进行设计

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地安排语言材料,以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教

学单元以话题为中心开展听说读写的活动,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交流,提高用英语做事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获得和积累经验,使他们逐步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新教材多数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多元智能。这一点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仅仅依据某一种教学方法编写的教材是不

受欢迎的。现在几乎从通过审查的教材中都可发现结构法、视听法、交际法、认知法、全

身反应法、暗示法等倡导的方法,可谓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设计的活动形式多样,活

泼有趣,有视、听、说、读、写、唱、游、玩、演、做、画等。教材中的这些活动彻底改

变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静动结合、基本功操练和自由练习结合、单项

和综合练习结合的活动中出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活跃局面。学生多种感官

并用,积极思维,通过感知、实践、体验和参与,大量接触英语,习得语言,培养感性知识,逐步理性化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语言知识的“容器”,摆

脱了死记硬背的框架,更自由地发挥潜能和个性。

(3)充分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课程标准进一步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

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标准强调引导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

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新教材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填塞容器,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引导他们

自主学习。譬如,教科书的目录就向学生展示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目标,以帮助学生确

定学习目标,制定计划,设定评价指标,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等。

有些教材已注意到学生具有构建知识的重要基础,那就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

经验,甚至英语语言基础,尝试着使用了探究式的方法呈现新的语言材料,主要的做法有:热身运动(Warming up),引入(Introduction)、读前提问(Pre-reading questions),发现有用

的结构(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调查(Survey),动脑思考(Brainstorming),采访(Interview),实验(Experiment),智力小测验(Quiz),探索(Exploration),讨论(Discussion),辩论(Debate)等等。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所难以做到的。部分中学英语教材在创设

探究学习的情境方面已有了突破,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如让

学生看图编故事、读故事想象结局、根据情景编对话、解决难题,猜谜等。学生不仅可以

从中感悟和体验英语,而且能够激活思维,开启心智、大胆想象,敢于批判,发挥创新精神,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使他们发出灿烂的光芒。

教材普遍运用两人小组(Pair work)和小组(Group work)活动的形式,来解决因班级大

而导致学生言语实践量不够的问题。这种合作学习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学生

活动频率的好办法,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在独立

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分工负责,互相支持、信任、帮助、配合,还要相互沟通、解决矛盾,必须加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这样,就可以改变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形

成的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增强集体的荣誉感、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4)注重学科融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外语最终是为了用语言吸取和处理信息。因此,外语教材应具有较强的跨学科的性质。目前,不仅中学英语教材,甚至小学英语教

材也已突破了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渗透着其他学科,如思想品德、社会、自然、体育、

音乐、美术、医学、历史、地理、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法制教育、信息技术、航天技术、天文气象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

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

(5)系列配套增强了教材的选择性、拓展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作为英语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Teaching material)已不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了。受欢迎的英语教材必定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配套读、录音带、

录像带、挂图、卡片、多媒体光盘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材料大大加强了教材的

弹性,为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了条件。许多教材的出版单

位还设置了网站,学生运用互联网可以自学,排除课堂上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习个

性化。教师利用网站帮助他们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有些小学和初中英语教材特制了示范

教学的光盘。并通过电视台播放“空中教室”,为师生展示了优秀的课堂教学,弥补了英

语师资力量不足的缺陷。

(6)增加了评价的机制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教科书与其配套的评价手册提供了质性评价的样本和行为评价的方法。教材中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激励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7)教材的版式设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多年来,中小学教科书印刷质量低劣,纸张粗糙、字体不清晰、版面不规范、插图不美观,严重影响学生的视力和审美观。然而,多种英语教材的竞争促进了教材的版式设计,英语教材普遍采用四色胶印,版面设计新颖,插图精美,足以引起中、小学生的兴趣。

(本文选自《英语教师》2008年10期)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修订稿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着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 我们知道,从七八年末到90年代初,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使全国城市和农村的整体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于此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那一代人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因此在农村来说,他的文化发展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仅仅有看大戏、听说书等一些。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带领下,大多数的农村经济便开始了长期迅猛的发展,不少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上了一个台阶,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改善了农民们原有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欣喜的看到,自九十年代后期到现在,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有彩色电视,各个城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多媒体的网络传播也迅速的发展普及。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不可忽视的是,改革,不但让民众单纯的解决了温饱,对于文化的普及,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东方书报亭,到各个社区的活动中心,从露天电影到露天舞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为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过得舒坦,过得开心,过得丰富。而现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日子也是过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文化领域在改革开放30年中,无论风雨都是向多元文化发展的。文化,在改革开放30年来,像我们的经济发展一样,它是比较顺畅的回归到了自然的地位。 三十年的改革,三十年的变迁,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教师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心得体会三篇

教师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从衣、食、住、行几方面谈谈切身感受。 一、衣着方面的变迁: 五、六十年代,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衣衫破烂不堪,春夏秋冬就一身衣服,根本无法更换。记得七三年上师范,全家都为我高兴,可是上学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妈妈非常为难,只好与嫂嫂子商量,把她的结婚的衣服让给我穿上。当时我特别激动,对嫂子倍感谢意。体面的来到师范学校,同学们都很羡慕。冬季学校举行越野赛,我也报了名。可是自己连秋裤都没有,怎么能轻松完成任务呢?当时我只能舍脸和最好的同学借了一条补丁摞补丁的破秋裤参加比赛。回想起来十分寒酸,而现在,自己的内衣也有十几套,外衣各式各样,应有尽有,上到千元,下到几百元不等,皮衣、羊绒大衣、高档流行时装任意穿着。真是冬有棉,夏有单,穿着舒适,美观大方。 二、饮食方面 以前我们吃糠咽菜,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哇哇哭。到了晚上肚子饿得咕咕噜噜直叫,根本睡不着觉。白天饿得双眼冒金星,一片漆黑。 整天盼望着过春节,因为到春节才能吃上顿饺子,吃上顿保饱饭。而现

在,天天大米、白面,顿顿有肉、鸡、鸭、鱼不断。天天像过年一样,吃喝不愁,餐桌食物丰富多样。随着季节,吃着时令的新鲜疏菜、水果,就连做饭都发愁不知道吃什么啦。因为过年都不觉新鲜啦。 三、住房方面的变化 记得我和爱人恋恋爱时,他家四口人,只住一间半小平房,还是职工宿舍。公婆住一间、爱人和小叔子住一间,二上下床,偶尔我去一次,都没地方住,爱人只好到哥嫂家挤住一夜。我们结婚时,公爹从服装厂争取一间不到十平米的房子。家具也很简单,一个大衣柜、一个小衣柜,一个三屉桌,两把椅子,一张床,这就是全部家当。1980 年公爹单位分一套三居室,全家人喜气洋洋搬进了楼房。1990 年我爱人单位也分到一套三居室,我们把房子进行装修,帖上了壁纸,买了全套家具,什么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连作梦也没有想到,1990 年爱人单位为了改变职工住房条件,又在良乡西潞园购买了楼房,我们又分到近九十平米的三居室。再次装修,上了档次,居室宽敞明亮,更换全套家具家电,一家四世同堂,幸福美满,齐乐融融,生活无忧无虑,我感到非常称心如意,同时我还给儿子在市里购买了一居的楼房,这都托共产党的福,子女工作顺心,安居乐业,我们老俩尽享天伦之乐。 四、出行方面的变迁 过去人们出行全靠两条腿,无论多远都是步行。记得上小学时,离家五十多 里地,每天同学们都三一群两一伙结伴步行回家吃午饭。乘坐公交车只 当时需伍角钱,但是都舍不得花,因为根本就没有钱。而现存我们出行非常 方便,各种各样的公交车四通八达,而且车费打折,百姓得到了实惠,出行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_高中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变化,感谢您的阅读!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还坐着小黄包车,而小黄包车的走动还需要人力;改革开放以前,有电话的家庭都会称作为有钱人,有官位的人;改革开放以前,小孩子的玩具简简单单,几个骨锤,一个皮筋,一的毽球,一个小皮球就行了等等。而现在呢?! 大街上,新旧汽车到处都是,替换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小黄包车;改革开放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会有的电话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以前那简简单单的玩具,现在已被替换成电子玩具;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 还有那时的学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窗户上一块玻璃都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遇到下雨,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滴答”的声音与朗朗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自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们国家实行了大规模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进入了科学时代,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思想解放永无穷期doc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思想解放永 无穷期 岁月流逝,时驰势易。伟人小平逝世已整整11年,他的宏钟大音“南方谈话”发表已有16年。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也驶过了30年的历程。 30年,成就辉煌;30年,又问题多多。中国的前进,什么时候都不会没有问题,重要的在于科学的前瞻和认真的回顾总结。可以说,这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思想解放,中国就改革就发展就进步;反之,就停滞就倒退就落后。 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为标志,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发起大冲击,极大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解放日报1991年“皇甫平”四篇评论文章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简称“南方谈话”)为标志,破除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迷信,

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定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6年前这些话,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也只有果断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然要解决许多体制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改革。 和16年前的思想解放主要涉及“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问题不同,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腐败现象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上,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具体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具体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 暖通1002 张文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4周年。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经过十三天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 8月1日~ 八月15日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郓城县张集乡 三、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乡医院 四、调查方式:询问部分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 五、调查内容:家乡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了解人们对这些政策的理解等。 六、总体状况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1、物质方面 首先说吃,爸爸生活在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没开始复

苏,人们还不能吃饱穿暖。豆腐,萝卜、白菜,都很难吃上一顿,更不用说鸡蛋、猪肉、鱼一年也不能吃上几次。到了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几乎天天有两三个青菜,还有肉或熟食。 其次谈谈穿吧,看着现在满大街样式新潮、色彩艳丽的衣服,你很难会想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穿衣情况。爸爸小时候穿的是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衣服,穿坏、穿破时也舍不得扔掉,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洗干净又穿在了身上。而且那时的衣服布料粗糙,样式单一,颜色基本上就是蓝、绿、灰。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她们都为能穿上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而骄傲。鞋子却是奶奶一针一线,纳底儿做的。 在住房方面,六十年代的住的都是茅草房,烧的都是木材,对环境污染不是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住上瓦房、楼房。据了解,改革开放前,未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房屋数量不够,一家人一般挤在一个屋里。到了现在,人们再也不会为住房问题担忧。而且屋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客厅中有电视机,冰箱、录音机,洗衣机……各种家电应有尽有。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在交通方面,我们村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而且也加强了各村之间的交流。 出行方面,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过去想都不

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系别: 专业:

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67.5%下降为2007年的24.7 %,而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则由32.5 %上升为75.3 %。(五)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凸现于生产与消费全过程。特别是随着商贸流通体制和商贸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营的主体快速分化演变,新的经济成分不断发展壮大。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和个体经营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改革开放30年,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创新和发展,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现代流通网络在运城基本形成;(六)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外经、外贸、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都有较大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向全方位、高层次、优化型的新格局迈进。截至2007年底,对外出口的国家包括日本、美国、香港、台湾及欧盟一些国家在内的85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5510万美元,比1993年增长232倍。(七)旅游业发展成为新的亮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旅游业迅速兴起,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迅速成为我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八)城乡居民钱包日鼓,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改革开放30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全市农民纯收入达到3388.9元,比1978年翻了5番多。30年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全市各个角落。一是养老保险逐步健全。二是失业保险构筑了职工生活的减压阀;(九)交通邮电事业迅猛发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改革开放30年的记忆和感受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年正好是30年,在这30年轰轰烈烈的时代变迁中,我们国家走出了十年动乱的阴影,从一片百废待兴逐步发展成一个初具现代化的小康社会,作为70年代中后期生人,我有幸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和我们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走过,一起经历,完成了思想的启蒙、身心的成长、学业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我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虽然有些改革曾经让我和我的同龄人不得不面临艰难的抉择,但我仍认为这30年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好的的一个时代。我这样说,无意去歌功颂德,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亲身体验和深切的感受。 由于父母在异地工作,我孩提时代一直在外公身边,外公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地主兼工商资本家”,全家被下放到抚州老家的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几个姨舅也相继在农村插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外公一家在当地很是被人瞧不起,全家人小心谨慎的夹着尾巴做人,外公给我的印象就是整天闷闷不乐。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全面纠正文革错误,外公摘掉了“地主兼工商资本家”的帽子,恢复了工作,补发了工资,全家人也从农村迁回城里,外公正式退休,二舅顶职(接替外公的工作)进了商业局上班,三舅光荣参军,小姨进了纺织厂当工人,真可谓喜事连连,外公一家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生活压抑多年的外公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也跟着外公进城,在街道幼儿园开始接受学前教育,父母也经常过来看我,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从他们嘴里蹦出的一些诸如“落实政策”、“平反”、“回城”、“补发工资”、“顶职”、“招工”等之类的话题,年幼无知的我对于当时这些所谓的“国家大事”没有太多的概念,对此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没有太多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唯一和当时改革开放沾点边的话题是我的大舅在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分配在省城中学教书,这件事很长时间是当时全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大舅也被我们后辈视为努力进取的榜样。 八十年代初,我回到父母所工作的县城开始上学,通过学习逐渐接触和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一些信息和知识,但认识和理解十分有限,主要的信息渠道和话题仍然来源于家庭,对改革开放的感受也更多的来自于家庭的变化,这是反映那个时代国家政策最好的缩影,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都跳动着国家政策的脉搏。父亲1958年在北京当兵,复员后在县法院当法庭警察,文革时期公检法系统遭到破坏,他调到粮食部门工作,后来成为“保皇派”,挨过红卫兵的批斗,至今脑后还留有一道很深的鞭痕,父亲在那个反复折腾的政治运动年代中几度落魄,从此心灰意冷,文革结束后他在县粮食局机关上班,除了对我们三个子女严格管教外,工作上再无建树。这些我都是后来听母亲所说,其实父亲很少跟我们谈及他的过去,这些历史对我们而言讳莫如深。我的母亲70年代在国营化工厂上班,是一名化验员,八十年代初调到县委招待所当会计,母亲是一个很好强的人,不管在哪个单位上班每年都能评上先进工作者,但她始终对工作单位不是很满意,她的梦想是进入事业机关上班,但由于没有社会关系,而且又不是干部身份,虽然她一直很努力的工作,但这个梦想很难实现。还是改革开放给了她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终于出现了“考干”的制度,1988年,县里第一次举行面向社会“考干”(通过考试从职工中选拔国家干部),考试科目为数学、语文、政治和英语,母亲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报名参加了考试,虽然已经丢弃课本多年,而且中学是学俄语,但凭借多年坚持勤奋好学打下的底子,加上考前的突击复习,母亲以总分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为国家干部,并调到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去旧社会的状况。 1.土地制度改革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使用的重大变革,农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吃小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过去吃不饱到如今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 2.农业税收改革 中央取消了农民包括土地税在内的各种税收,而且还给种粮的农民补贴。这是中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性巨大变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某个角度讲,农民可以把省下的钱用于农业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3.农村医保实施 农民的医疗保险得以实现,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两句民谣道出了农民看病的困惑:“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一直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农民鼓与呼。 4.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民的物质需求趋于高档化。30年前,农民盼望的是“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30年后的今天,原来的“三大件”基本作古,取而代之的是“五大件”,彩电、冰箱、空调、电脑和手机。过去这些高档商品对农民来说是梦想,而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 5.真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资水平也差。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下只有课桌椅了。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跑步时,不小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为教师的教课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转眼之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早已有了32个年头了。在这32年当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不错,要是没有当初的邓小平一声令下喊出来改革开放的口号,谁又能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以珠海为中心的经济特区,使工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行业分类广泛、技术含量较高、外向度突出的工业格局。按照近几年统计显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 改革开放不仅仅使国内的生产总值达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农民们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的就是中国的工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中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可以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其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自从2001年中国申请加入WTO组织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紧接着就是2001年中国的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是世界给中国最大的肯定。之后神州五号,六号乃至七号的升天,是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都证明了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面还是在科技上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中国不再是停留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再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吃的方面,人们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我国商品早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在质量上面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新精品作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变化_1500字作文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变化_1500字今年是国改革开放走过三十年的历程,回想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回顾从自身的经历和生活情况,真是一脸无奈。那时接近解放已经一个世纪的三分之一,由于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在全国进行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批判了“二个凡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不断地解放,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国兴起了持续经济大发展,从而奠定了目前国家空前发展与强大。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人民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其他不说,单说们一家发展情况,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带来新飞跃。从政治上讲,在78年就评为市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79年又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84年底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要是在“阶级斗争为纲”

年代,由于社会关系不好,也许你再积极也无法跨进党的大门。这在当时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最可喜的是,家小儿子吴钢在上月底批准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在们家庭来讲,也算是后继有人,从而使非常宽慰。在文化方面,是在日踞时代,在山阳小学肄业(五年级),解放后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只能算是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爱人曾在解放前业余中学读过一年书,二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在文革中过来的初中生,错过了正规求学机会,只有小儿子仍苦苦自学,在成人教育领域中,争得本科毕业文凭,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家小儿子身上体现。 二个孙女。一个外孙是改革开放受益者,大孙女是三年前在上海青年干部学院毕业,现在漕泾化工区外资企业工作,外孙今年是上海理工学院本科二年级在读生,最值得庆幸是小孙女今年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目前们一家沉浸在欢乐的情绪中。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丰硕成果。 现在年轻人都是高学历,老人一般文化素质较低,这种现象说明社会在进步。这个老头不甘寂寞,到奉贤老年大学学习山水绘画,还学习电脑打字。上网和玩起了数码相机。在住房方面,30年前一家6口人局促在不到40平方旧厂房里,一家老小起居在一处诸多不便,那时做梦也想要一间房子,20年前单位自建职工宿舍,根据当时政策,家分到一间60

心得体会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想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b212536499.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想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近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地实施了从计划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保持了近10%的年经济增长率,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短短30年间,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贫弱国家一跃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民众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满足。这个不平凡的30年,内涵十分丰富。 我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我来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1.政治地位的提升

1997年的香港回归和1999年的澳门回归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有能力自主行使自己的主权及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中国不再受他国的干预、欺凌。 2.经济实力的增强 3.科技实力的发展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20XX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XX年神七成功发射。我们飞天梦想的实现,又一次奠定了我国科技实力位于世界的重要地位。先进的科技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保证了我国国防安全。 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提高。记得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给做新衣服,平时穿得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可是现在,想什么时候添新衣就什么时候,不仅穿得暖了,而且穿得好了,从质量到款式,那是应有尽有,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期盼了。我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温饱是不成问题的,但要吃荤菜也不是天天都能吃的,一般也要等到一些重要的节日,才有机会尝个鲜。现在,鸡鸭鱼肉已经不是什么垂涎三尺的东西了,有些人吃腻了,反而要吃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2011-07-07 15:54:30作者:胡建兰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浏览次数:4 网友评论0 条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使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为丰富,极大推动了我国民生改善的步伐,中国人民在经济、教育、医疗、社会关系、个性自由等几乎所有人类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经济、社会、资源及实践中的偏差等多方面的制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问题。 一、中国民生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统计,中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从1975年的0.530上升到2008年的0.793,排名从1999年的全球第10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81位,成为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 1.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79—2008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高6.8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也大幅提升。据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我国人均GNI只有19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08年达到277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3%。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79—2007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979—2007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1%。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贫困标准),城镇家庭为57.5%;1996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中国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突破点之一,它突破了发展道路上的瓶颈,从而打开了新的界面,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为这块有着5000年文明的神奇土地注入了更新更强的生命元素,使其活力倍增,从而使中国在各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尤其表现在物质方面。此次调查,我们以北京三间房地区的部分居民为调查样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调查得出三间房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生活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改革开放,服装业,小康,居住条件,交通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小组的六个成员利用小学期的在校时间讨论设计出问卷的内容,并走访了北京三间房地区,一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94份。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以及spss 统计软件将94份问卷的答案作以描述统计,得出了相关统计结果。这些统计结果着实为我们的调查报告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和有力保证。通过落实调查的各项环节,我们从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与此同时,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创举的理解更加深入,受益匪浅。 一、中国激荡30年:从“衣”看生活变化 80年代初期及目前老百姓买衣服场所对比 020 40 60 80年代初期目前目前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自己做 集市 小服装店 大商场80年代初期老百姓购买衣服场所 自己做集市小服装店大商场

显然,改革开放以后,渐渐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小服装店或者大商场买衣服穿,集市的数量也有所下降。 在服装的样式与质地方面,上世纪70年代,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挺阔不皱、结实耐用的“的确良”代替了统一的“灰色装”、老样式,人们的穿着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当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张小小的布票,悄然影响着人们实用主义的审美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人们的穿衣习惯。跟棉布相比,“的确良”布挺阔不皱、结实耐用,因此即使价格不菲,也挡不住人们对它的追捧。追求“时髦”的日子上世纪80年代,勇于尝试的青年人穿上了有踩脚带的弹力健美裤。歌舞片《霹雳舞》的火爆,又带来了流行装束蝙蝠衫。蝙蝠衫式毛衣的宽松,也打破了毛衣外再罩外衣的旧习惯,开创了内衣外穿的风气。从“的确良”到“涤卡”,从绿军装、喇叭裤到蝙蝠衫、健美裤,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的思想中已注入了“时髦”的情绪。服装市场和品牌专卖一步裙、露脐装、吊带衫、半截裤、破洞牛仔裤、松糕鞋,哈韩族的肥裤子、掉裆裤,上世纪90年代的女性几乎没有什么不敢穿的,也几乎没有什么衣服能让人轻易满足。而男性服饰其实也在悄悄改变,休闲西服已是常见不过的衣服,与此同时,外国品牌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从皮尔?卡丹、鳄鱼到耐克、阿迪达斯,即使这些牌子并不是人们记忆中了不起的“国际顶级品牌”,但它们进入中国早,留给国人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90年代,人们在与世界名牌的初级对话中,学会了追逐“品牌”,慢慢拉近了中国高端服装与世界的距离。这时的人们买衣服已经有了明确的地点:要么去服装市场,要么进品牌专卖店。21世纪初:时尚搭上了中国风随着千禧年的钟声在24个时区接连响起,此时的中国人,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青涩、手足无措,变得张扬而自信。青年人习惯用“混搭”创造独一无二的个人服饰。随英伦、波西米亚、OL等服饰风尚先后刮起,旗袍、唐装、汉服也卷土重来。表象背后则是“时尚循环”之手在幕后指引。 二,中国激荡30年:从“食”看生活变化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 我们在三间房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时,不仅仅做了派发了问卷,还也结合了附近老人们口述的生活经历。 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窝头和咸菜,对人们来说都不陌生。三十年前,那是主食。当时有许多中国人正为填饱肚子而发愁。当时,三间房乡的人们和许多农村居民一样,为了填饱肚子,甚至吃过树皮和谷糠。因为饥饿,许多居民腿一度出现浮肿。玉米面、高粱、红薯,能吃饱就不错了。如果家里的孩子多,就只能喝稀的。即便在城市里,“粮荒”也会经常在月底不期而至。 直到一九八三年,百姓家里的面粉、大米才开始多了起来。那一年,稍晚于城里人的中国农民,整体生活水平达到了温饱。但这一年,在中国儿童的世界里,加了一点糖的冰块,还是会让他们流口水。纠缠父母好久才能得到的饮料,在小心翼翼地喝完之前,会在小伙伴面前“炫耀”很长时间。而他们手中简易塑料瓶里装着的,往往只是在开水中加了一点糖和色素。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教师5篇

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心得体会教师,欢迎查看。 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行的变化: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我的家乡是山区,过去出门都要翻山越岭。虽然家乡不在四川,但用李白的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现在,每村都有公路,有的甚至一直通到家门口。走亲戚或者到集市上去,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早出晚归”了。 住的变化:在我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他上学时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室是用黄土墙围起来的,房顶也是破旧的,一到下雨天就啪啪地漏个不停。冬天寒风从墙缝里刮进来,手冻得通红,连笔都握不住。 再看现在是学习环境,校园内环境优美,操场上学生龙腾虎跃的身影,欢笑声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明亮的教室里,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声情并茂,内容丰富。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 用的变化: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前不久,邻居家姑娘要出嫁了。邻居张大叔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准备的嫁妆,有冰箱、彩电、洗衣机……摆满了他家的门前,就像一个家电市场。在一旁的李奶奶说:

“老张,你家可真气派啊!现在的姑娘也真幸福多了,像我们那会儿,除了布鞋和几件新衣服就什么也没有了。哪有这些啊!”张大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国家越来越富,老百姓也跟着富起来了!” 通讯的变化:,伴随着改革的春风人们的信息传也发生了大转变,由鸿雁传书到人远天涯近,移动电话已成为了日常最主要的通信工具,成为了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如今,无论走到国内哪个大中城市,电话可以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今天,乘着改革的东风,我们的嫦娥工程和月球探测又取得了辉煌成果。十七大的召开,更振奋了我们的精神,给我们明确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给我们指出了新时期的任务和前进的航线,给了我们新的奋斗热情和精神食粮。他使我们的工作有源可求,有本可依,有轨可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习了胡锦涛在十七大上的报告后,回顾历史,更加自豪;展望未来壮志凌云。 十七大精神强调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胡锦涛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西安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巨变

逐步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一产业已由过去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2007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34.15亿元,是1978年的20.5倍,年均递增5.3%。粮食总产量189.1万吨,年均增长1.7%;蔬菜总产量204.3万吨,年均增长5.7%;水果总产量60.51万吨,年均增长10.5%;猪肉、奶类、蛋类和水产品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4%、12.7%、12.4%和12.9%(见图2)。形式单一的传统农业逐渐被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所取代。2007年,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1745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252个,带动农户40多万户。以“四大板块”、“十条产业带”为支撑的区域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68个,占全市行政村的11.8%。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达8.55亿元,是2003年的3.6倍,是1978年的78.6倍。 第二产业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全市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13.8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96.60亿元,年均增速12.8%,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见图3)。特别是1996年以来增长速度均保持在2位数。轻重工业产值比由45.6∶54.4调整为37.0∶63.0。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0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80.12亿元,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6%。大企业集团成为发展亮点。1978年底,全市有大中型工业企业80家。到2007年,大中型企业达165家,30年净增85家。2007年,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8.3%、80.1%和85.0%;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6家。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以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2000年,西安成为继广州之后,副省级城市中第二个第三产业比重突破50%的城市,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加速形成。以航空航天、通信设备与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支撑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07年,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增加值131.81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1%。2007年底,西安地区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582.71亿元,比1978年增长356倍;贷款余额2683.77亿元,增长113倍(见图4)。 成就4 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从1978到2007年,西安建成区面积由95平方公里增加到268平方公里,增长1.8倍。1983年,临潼、蓝田、户县、周至、高陵五县划归西安市,全市土地面积由2441平方公里增加到10108平方公里。2002年底西安与咸阳市正式签署《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落实全省“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关中城市群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区域发展规划,增加了西安发展腹地,拓展了西安发展新空间。 自199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西安又相继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高新与经开双雄并立,浐灞与曲江交相辉映,航天与航空两翼齐飞的“四区两基地”城市战略构架初步形成。2004年,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无水港,打造西安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以西安为辐射中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米”字形高速公路运输网已经形成,截止2007年底,西安已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一)人民生活 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大力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987年4月20日,全国第一个劳务集市在广州市越秀区政协礼堂开张。1988年,广州市越秀区将劳务集市罱化,并规模化,形成职业介绍所。之后,市、区(县)劳动部门相继成立了固定的、常年开放的职业介绍所。1995年,广州市根据中组部和国家人事部《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成立了国家级的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建成了人才资源配置和人事服务的市场体系。经过几年的发展,广州正逐步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各类人才在有序的流动中去寻找最佳的配置方式,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1996年5月8日,“中国南方人才市场频道”正式开播,这是全国首创的以企业和广大求职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广播频道。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网络,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岗位需求预测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落实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政策,完善和加强街镇一级就业服务机构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村(居)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工作。如“十五”期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00万左右。建立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20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0年末的3.15%下降为2.08%,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4.26%,广州市政府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8月,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06万人,已有17.51万人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70%,登记失业率为2.23%,实现了控制在3.5以内的目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认真做好退役士兵和在穗就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人员就业培训和服务资助力度。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完善技能人才聘用制度,着重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扎实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