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
- 格式:doc
- 大小:173.50 KB
- 文档页数:39
走进文言文九年级注音版《走进文言文九年级注音版(一)》嘿,翻开这九年级注音版的文言文,就像走进一个神秘又有趣的小世界。
我记得有次上课,老师讲到《出师表》,那一堆文言文在我眼前晃悠,可把我搞懵了。
但这个注音版呢,就像给我开了个小后门。
就像诸葛亮在我耳边,一字一句慢慢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前看这字都认不全,现在跟着拼音读,感觉诸葛亮的无奈和担忧都能体会到一点了。
这书就像我的小帮手,让我在文言文的迷宫里不再像没头苍蝇乱撞,而是能慢慢找到路,顺着这些拼音的指引,我开始一点点揭开文言文神秘的面纱。
真不错呢,这九年级注音版文言文。
《走进文言文九年级注音版(二)》哟呵,这九年级注音版文言文啊。
我有次自己在家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本看文言文版的时候,那些字啊,像一群调皮的小虫子,在我脑袋里乱爬。
可一翻开这注音版,就像给这些小虫子排好队了。
我一边读着拼音,一边想象邹忌那对着镜子臭美的样子。
他问妻子、小妾和客人自己和城北徐公谁美,那小心翼翼又有点小得意的神态,就好像我在照镜子的时候,问我朋友我今天帅不帅一样。
这书里的拼音就像魔法,让我能顺利读完这个故事,还能想象出画面。
感觉这文言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书,而是像我身边的小故事。
嘿嘿,这注音版可真挺有趣的。
《走进文言文九年级注音版(三)》哎呀,这九年级注音版的文言文可太有意思啦。
我记得有天晚上,我趴在书桌前看《鱼我所欲也》。
本来那些文言文看的我眼睛直发花,脑壳疼。
但是有了注音版就不一样喽。
我顺着拼音读,就好像跟着孟子的脚步,听他在那儿慷慨激昂地说什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我就想啊,这就像我在肯德基选吃的,鸡腿和鸡翅都想要,要是只能选一个,还真得纠结一下呢。
这书让我能轻松读懂孟子的意思,让文言文变得亲切起来。
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孟子的思想小天地,这注音版文言文可真是个好东西呀。
《走进文言文九年级注音版(四)》哈,这九年级注音版文言文呀。
走进文言文原文与翻译1单元走进文言文*单元一0.黄万聪慧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文字: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③诏:皇帝的命令④以:凭借⑤奇:特别*⑥如:像⑦为:担任⑧爱:喜爱⑨应:回答⑩ 齐:我觉得不一样译文:黄婉从小就很聪明。
她的祖父黄琼是蔚县的县长。
剑河元年的第一个月发生了日食。
黄琼把她所看到的告诉了皇帝,太后下令询问日食的价格。
黄琼想如何回答太后的问题,但她不知道如何描述。
当时7岁的黄宛在祖父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留下的太阳就像升起的月亮呢?”黄琼大吃一惊,立即按照黄婉的说法应诏,觉得黄婉与众不同,非常爱他。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秦朝以来,皇帝被称为“皇帝”,皇帝的妻子被称为“王后”。
“皇太后”指的是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和国王的母亲也称为“皇太后”),皇帝的父亲称为“无上皇帝”。
皇帝的祖母被称为“皇太后”,皇帝的祖父被称为“无上皇帝”。
“太”是最高的意思,所以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祠堂叫“太庙”。
启示:人们的思维不能局限于固定的形式。
在看待问题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探索和分析问题。
当这应用到你的研究中时,我们应该开放我们的思维,使用我们的大脑。
在考虑问题时,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
你不能只看这里。
1、杨修啖酪人们给魏武一杯奶酪。
魏武吃了一点,在封面上写上“和”字,向公众展示。
下一次杨修来的时候,他吃了一口,说:“如果一个公共教育工作者吃了一口,你为什么怀疑?”1输入经典中文*单元1注释:1.支付:随食物赠送。
2.魏武:指曹操,魏武帝。
3.奶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问题:写作。
5.次数:按顺序。
6.致:我们到了。
7.杨修:曹操的谋士。
8.教:让。
【走进文言文(9)】【第一单元】1、《华佗巧治》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
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2、《谢缙敏对》解缙曾经跟从皇上游内苑(大概是御花园吧)。
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说:“这该怎么讲?”解缙回答说:“这叫一步一登高。
”等到下桥,皇上又问他,解缙回答说:“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
”皇上非常高兴。
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来有喜事吗?你可作一首诗来.”解缙于是说:”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于是说:”是个女儿.”解缙便说:“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说:”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
”皇上说:”已经把她投到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皇上本来打算用诡辩的话难住他.等听到这诗,深深叹服解缙的才思敏捷.(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3、《天谷雨》汉宣帝的时候,长江淮河一带遇上了荒年,饥民遍野,人吃人,死去的人接连不断。
一连三天天上落下稻谷。
不久,魏地向朝廷禀奏,说他们那里丢失了两千顷谷子,人们对这种现象都感到很奇怪。
4、《攘鸡者》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
’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5、《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
”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读后感想: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备课资料2011年02月17日走进文言文(中学低年级适用)杨修啖酪【原文】人饷①魏武②一杯酪③,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④“合”字,以示众。
众莫之解。
次⑤至⑥杨修⑦,修11便啖,曰:“公教⑧人啖一口也,复⑨何疑?”【译文】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注释】①饷:同“飨”,泛指请人受用。
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③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④题:写上⑤次:传递⑥至:到⑦杨修:曹操的谋士。
⑧教:让。
⑨啖:吃。
复;又便:就【练习】1、问:杨修为什么敢吃?答:“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王戎识李【原文】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⑥枝,诸儿竞走⑦取之,唯⑧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⑨然。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1.王戎:晋朝人,做过官。
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2.尝:曾经。
3.诸;众多。
4.游:玩耍。
5.子:果实。
6.折:压弯。
7.竞走::争相跑过去。
走:跑。
8.唯:只有。
9.信:果真,的确。
然:这样。
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弯了枝条。
小朋友都争相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确实这样。
【练习】王戎为什么不去和别的小朋友摘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答:如果李子甜,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1、我们应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2、我们要在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_图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6 第6单元6.1 虎画予友人工画虎,其庐之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
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
其二虎,雌雄各一。
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
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
余县诸东壁,爱甚。
/view/2206922.htm我的朋友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老虎的画:有的在翻腾,有的在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狂奔,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
我曾经向他请求并得到了一幅装成卷轴形的高二尺左右,宽二尺左右的虎画。
画中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
雄虎蹲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望去,张开口做出咆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爪向前伸,神情悠然的样子。
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
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并且我)十分喜爱(这幅画)。
1、予:同“余”,第一人称,我。
2、善(工):擅长,善于。
3、皆:都。
4、或:有的。
7、乞:讨。
10、许:左右。
15、甚:很。
18、甚:非常。
5、挈:带领。
8、庐:房子。
14、县:同“悬”。
17、踞:蹲下。
6、尝:曾经。
9、奇:超过一点。
11、状:…的样子。
12、怡然:安然自在的样子。
13、毕肖:都像。
16、咸:都,全。
19、展:伸。
翻译句子1、皆毕肖: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
2、余县诸东壁,爱甚: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并且十分喜爱这幅画。
写出了虎画的逼真以及画工技艺的精湛。
6.2 正午牡丹简介传统吉祥图案之二十八:正午牡丹图案:牡丹、猫。
解题:牡丹,落叶灌木。
品种很多,花大而艳丽,是著名观赏花。
牡丹向来比作花中之王,具丰腴之姿、有富贵之态。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1)①已经②有的③治理④对君主的尊称(2)①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②哪里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1)①自小失去父母;贫穷②亲自③救济;帮助④留⑤木箱子⑥开⑦罢了⑧毕(2)①三十岁才成家②我不久将死去(行,不久;就,走进;木,棺材)③希望你们一生勤劳(3)唯3.包拯家训(1)①教;说②做官③贪污④死⑤刻⑥告(2)①不听从我的愿望,不是我的子孙②珙就是包拯的儿子包珙(3)③(4)做官要清廉,或做官要不贪污(5)北宋4.不肖子有“三变”(1)①共②蛀虫③留下④是;极(好)(2)①卖掉庄园的土地与房屋而靠它吃喝②都是由于他祖上不用诗书仁义教育他所造成的5.蔡京子孙(1)①众②耕种;收获③回答(2)①你们每天吃饭,给我说说米是从哪儿来的?②原来京城运米是用草席织成的袋子装的,所以这么说(3)肉;精米;富贵人家第二单元1.张丞相好草书(1)①好,精②誊写③拿着④仔细看⑤责骂⑥为什么⑦以致(2)找来笔迅速写下(3)刻;放弃;坚持不懈2.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临摹③有人④立刻⑤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字给王著看②又把(写的字)问王著(好不好)③字本已(写得)好了(3)王羲之;因他曾任右军将军,故称(4)好了还要争取更好3.农夫杀牛(1)①总是②触③憎恨④追赶⑤分解、剖开(2)①瞪大眼睛对着耕者,想要吃他②贪谗的口水掉到地上然后离去③不知道刚才发生的情况(3)①醒②感到4.欧阳修不喜释氏(1)①读书人②有人③把④佩服;同“辩”(2)①一定神情严肃地看着对方②而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取字?③因为(故意要)轻视它5.义犬报火警(1)①瘦弱②到③拉④蹲;(兽类)叫⑤成灰⑥常(2)①狗连续嗥叫也不醒②那人就跟他亲近的人说(3)①蔓延②邀请③延长(4)上文本: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在那些日子里,有人丰厚地享受对方(提供的)吃喝而不顾对方的忧患与困难,他们看到这狗的行为有什么感想呢?第三单元1.木屑竹头(1)①曾经②铺③存(2)①陶侃吩咐(下属官吏)都把它登记并且掌管好②人们都不理解(陶侃这样做的)原因(3)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好2.董遇论“三余”(1)①用,利用②有人③随时(2)①有人(想要)跟随(董遇)学习②文章读了一百遍,它的含义自然会显露出来(3)冬季是农闲季节,故有时间可读书3.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遇到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⑥遗憾(2)①然而桓荣读书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罢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处呢③哪知读书的好处竟像这样啊(3)则仕4.晋平公游于河(1)①回答②罢了③因为④大概(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一同享受这欢乐呢②不要担忧没有贤能的人(来)(3)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5.黄公好谦卑(1)①低下(认为自己低下)②传布,流传③整个④这事;以后⑤故意;女儿⑥说(2)①因为她们美丽,经常谦虚地贬低她们,说她们丑陋②过了结婚的年龄,冒失地娶了她③名称与实际相违背(3)不对;不实事求是,过于谦卑(4)做事有法,符合规定;形容有条理,丝毫不乱第四单元1.人有亡铁者(1)①丢失;猜度②脸③另一天(2)(邻人之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头的样子。
走进文言文电子版本六年级走进文言文我只有6单元的把分给我好吗?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二鹊救友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
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
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
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知恩图报秦穆公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
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
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是要被杀的。
”于是给他们酒喝。
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
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蝙蝠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
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兽类的公民,凭什么要祝贺你?”过了几天,麒麟做寿。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答案【篇一: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
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
(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
(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
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ân,救济)穷济贫。
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
”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
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
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
”言讫[qì]而亡。
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
(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
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
”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
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
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六、七年级)第一单元1.杨修啖酪(1)①用食物赠送②吃③写④依次;轮到(2)①把它用来给众人看②众人不能理解这题字③还有什么可怀疑的(3)“合”字可分解为“一人口”2.王戎识李(1)①众②争着;奔过去③只有(2)①李树上有很多果子,压弯了枝条②摘下果子,确实是这祥(3)若李子甜,早被路人摘光了3.诸葛恪得驴(1)①聚集②写③听从④全(2)请求给笔增加两字(3)在营帐里运用策略4.谢道韫咏絮(1)①们②急③乘(2)侄儿;侄女(3)盐不可能轻飘落下,且盐呈粒子形。
(4)可以燎原5.曹冲称象(1)①长到②达到③送④比较⑤之于(对它)(2)①向手下人询问这件事,都不能想出称象的办法②称了实物把它装上船第二单元1.黄香温席(1)①正当②使③睡④到了⑤京城;国都(2)“以身暧其亲之衾”中的“暖”,是形容词作动词用(3)就用自己的身体使他父母的被子暧和(4)相似,逼真;形容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2.陈遗贮焦饭(1)①极②锅③总是;贮存④送给⑤收⑥逃⑦饿(2)①常准备好一只布袋②后来遇到孙恩攻打(他们的)郡③没什么用来作粮食3.哑孝子(1)①极②蜷曲不能伸直③同情④依靠⑤交换,买⑥死⑦十分悲伤⑧往(2)①接受后放进饭篮②诚实而守信用(3)①自掘野草以食②尽倾箪中物敬父母③为父母备棺④哭之恸4.郑人买履(1)①度量②却③同“返”(2)①等到到了市场上而忘记拿尺码②等到返回(市场),市场(交易)已结束③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④宁可相信度量的尺码,不要相信自己(的脚)5.鲁人锯竿入城(1)①拿②也③一会儿④只是(2)①想不出什么计策②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中间截断③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第三单元1.智永退笔冢(1)①寻求;字②洞,此指凹下去③皮④称;墓(2)并且请求写匾额的人像市场上的人(一样多)(3)写坏的毛笔头(4)勤学苦练才能成功2.—箧磨穴砚(1)①写字②交给③开④穿洞⑤早年⑥同“返”(2)①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②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3)全;对;全没对的地方3.王羲之书六角扇(1)①老妇人②恼怒③只要;写④争着(2)①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②请求王羲之写字(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文徵明4.掩耳盗钟(1)①可是②用③急忙(2)想背着它跑(3)掩耳盗铃;蠢人自己欺骗自己5.红毛毡(1)①坚持②只③一边……一边④同时,一起(2)边防头领想,一块毡毯所容纳的没多少(3)同意,允许;左右(4)其人置租(于)岸上第四单元1.盲子窃钱案(1)①是②清楚的样子③是(2)①第二天早晨互相争吵(最后)向官府告状②核对这钱确实是的2.张佐治遇蛙(1)①引路②在那里③提④热水⑤深水⑥跟随;斧头⑦同时(2)①没多时便又苏醒了②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担着两只竹筐到市场上去③没几天人与银子都被缴获3.焚猪见真情(1)①县官②县,当地③说,扬言(2)向官府告状(3)如果是活活烧死的,定会因挣扎而吸入烟灰4.蜜中鼠屎案(1)①皇帝游猎的花园②浸③陈述(2)①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他)②周围的人没有不惊讶害怕的(3)向求,实不敢与5.谜语一则(1)①娱乐②再(2)日第五单元1.鳝救婢(1)①经营②同情③之于④水边⑤等到⑥早先⑦歇(2)①像这样有好几年②高怀中被这奇异的现象所感动③都把它们放人河中(3)③2.二鹊救友(1)①幼鸟②停③躲,栖④发出⑤向下⑥原来(2)①喜鹊在它上面筑巢②像互相对话的样子(3)俄而,未几3.知恩图报(1)①丢失②正③这(是)④过了⑤冲破⑥终于(2)就给他们饮酒(3)考虑4.蝙蝠(1)①朝拜②只有③诞辰④同“欤”,呢⑤到⑥人,家伙(2)①你在我下面,为什么要骄傲呢?②凭什么要向你祝贺③真是拿他没办法!5.杀驼破瓮(1)①从前②采纳(2)①那人为这件事感到忧虑②我教你(使胳驼头)出来(的方法)③杀了骆驼后,又摔破了瓮④被世上的人嘲笑第六单元1.虎画(1)①擅长②都③有的④带领⑤求请⑥左右⑦蹲⑧喜悦的样子(2)①都十分像(真的)②我把它挂在东面墙壁上,十分喜爱。
欧阳修家教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稍长,而(但是)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假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结束),而已能诵其文,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2注释编辑先公四岁而孤:指失去父母的孩子,即孤儿。
古代多指失去父亲的孩子。
[1]家贫无资:贫:贫穷。
资:钱财。
太夫人以荻画地:以:用。
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画:划。
教以书字:以:用。
书:书写。
教他用荻书写汉字。
使学为诗:使:让,派。
为:写,做。
及稍长:等到(他)稍微长大的时候。
(稍:渐渐地)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就:动词,接近,靠近,(此引申为)去。
乡里,街坊。
((欧阳修)便就近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假而读之:借。
或因而抄录:或:有时。
因:凭借。
以至尽夜忘寝食:达到尽头唯读书是务:唯:只。
是:无意义。
务:致力。
(唯....是.....为固定搭配)中心意思是逆境出人才,不怕困难,不怕贫寒,只要有意志就一定能成功。
3译文编辑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中十分贫穷,没有钱供他读书。
(他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给他写字。
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诗文,让他学习写诗。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就到邻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
还没抄完,他就已经能背诵其中的文章。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4启示编辑个人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一个坏事。
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
第四单元蓄蝎为戏管子客[旅居在外]商丘,见逆旅[旅店]童子有蓄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为戏者。
问其术[方法],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
”索[要来]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数十],皆甚驯[温顺]。
投以食则竞集[争着聚拢来];撩[拨弄]之以指,骇然[惊恐的样子]纷起窜。
观其态,若甚畏人然。
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
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
”(节选自《因寄轩诗文集》)【注释】①客:旅居在外。
②逆旅:旅店。
③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
④术:方法。
⑤索:要来。
⑥十数:数十。
⑦驯:温顺。
⑧竞集:争着聚拢来。
⑨撩:拨弄。
⑩骇然:惊恐的样子。
【译文】管仲客居商丘,看见旅店里有个孩子养着蝎子取乐。
问他有什么方法,孩子说:“我抓住蝎子,除去它的尾刺,所以它就没法毒害我,因而供我玩弄了。
”管仲向他要来看看,那容器中有数十只蝎子,都很温顺。
把食物投进去便争着聚拢来;如果用手指去拨弄,它们便惊恐地纷纷起身逃窜。
看它们的状态,好像很怕人的样子。
在这时候那孩子非常开心,笑着喊着拿了蝎子离开了。
有人对管仲说:“掌握了这方法,可以抵挡坏人了。
”1.人有亡鈇者人有亡(失去,丢失)鈇[(鈇fū):同“斧”]者,意(猜度)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脸),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是)而不窃鈇也。
俄而(不久)掘其谷[山谷]而得其鈇,他日(另一天)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像)窃鈇者。
【译文】有个人丢失斧子的人,猜想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的,看他的走路,(像)是偷斧子的;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头的样子。
不久在掘那的山谷时找到了他丢失的斧子。
另一天,再看那邻居的儿子,(他的)举止神态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注释】(鈇fū):同“斧”。
②谷:山谷。
2.与狐谋皮周[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人有爱裘(皮衣)而好珍馐(xiū)[珍贵的食品],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备办]少牢[古代祭祀用的动物叫“牢”。
《走进文言文》是一本针对初中生编写的文言文教材,主要包含六年级和七年级两个部分。
下面是对这两个部分的简要讲解:六年级部分:
第一单元: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包括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以及文言文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表达方式。
第二单元:《孔雀东南飞》的阅读和解析,主要讲解这篇古文的背景、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单元:《论语》的阅读和解析,主要介绍《论语》的作者、内容、思想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和领悟古代先贤的智慧和道德。
七年级部分:
第一单元:文言文的修辞技巧和表达方式,包括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句式、词语、语法等表达方式。
第二单元:《木兰诗》的阅读和解析,主要介绍这首古诗的背景、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中的诗意和美感。
第三单元:《红楼梦》的阅读和解析,主要讲解这部古代长篇小说的作者、内容、结构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代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文言文的表现手法。
总的来说,《走进文言文》通过选取了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和常用的语法和修辞手法,让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夫文言文,古之文也,乃华夏文明之瑰宝。
自孔子著《论语》,孟子撰《孟子》,屈原赋《离骚》,文风斐然,至今仍为世人传颂。
然文言文晦涩难懂,诸多后学之士望而却步。
余今日欲以浅显之语,引导诸君走进文言文之殿堂,领略其妙趣。
文言文,顾名思义,即古人之言。
其语言简洁,含义深远,讲究平仄声韵,富有音乐之美。
然文言文非一日之功,需经年累月之修炼。
欲走进文言文,首当其冲者,当先了解其起源与发展。
文言文之起源,可追溯至殷商时期。
彼时,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已初具规模,然多为卜辞、铭文,尚未形成完整之篇章。
及至周代,文风大变,出现了《诗经》、《尚书》等文学巨著,文言文遂渐成气候。
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文言文更是大放异彩。
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圣贤,皆以文言文传道解惑,其言辞简练,意蕴深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走进文言文,需从字词入手。
文言文之字词,与今文不同,多有古义。
如“汗青”,今指汗水和青色,古义则为汗水和青石,引申为史册;“江山”,今指山川和河流,古义则为土地和河流,引申为天下。
了解字词之古义,方能准确理解文言文之意。
其次,需了解文言文之语法。
文言文语法与今文迥异,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均需仔细揣摩。
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即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学而时习之,亦说乎不?”。
再者,需学会断句。
文言文断句,讲究平仄声韵,需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根据平仄声韵,可断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走进文言文,还需品味其意境。
文言文之美,在于其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如《庐山谣》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寥寥数字,勾勒出一幅寒山孤屋之景,令人感慨万千。
总之,走进文言文,需循序渐进,从字词、语法、断句到意境,一一攻破。
然文言文之美,非一日之功,需诸君持之以恒,方能领略其妙趣。
愿诸君携手同行,共赴文言文之盛宴,探寻华夏文明之瑰宝。
宋人疑盗宋国有个富人,天上下大雨淋坏了墙。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是隔壁那个老人偷盗的。
小儿饲鹊庭院里有(棵)树,喜鹊在树上筑了个窝,哺育着两只小喜鹊,后来遇到狂风,树枝折断巢毁坏了,两个幼鸟掉在地上。
一个小孩看见它们,欢喜得不得了,把小鸟放在怀里带了回去,早晚喂养它们,非常喜欢。
等(它们)渐渐长大能飞(的时候)。
一只猫趁幼鸟不防备时扑来,抓取幼鸟离去,孩子急忙去追猫,未赶上,(他)捶胸哭着说:“早知道这样,我把你们放回树林间,怎能被猫吃掉呢?这是我的过错啊。
”雌雉报复有一个猎人,在山中打猎,射死了雄的野鸡,留下了雌的野鸡。
有的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留下雌的野鸡,用来引诱雄的野鸡;(如果)射死雌的野鸡,雄的野鸡就飞走了;同时捕取它们,以后就一无所获了。
”几个月后,雌的野鸡果然引来了一只雄的野鸡,猎人射死了那只雄的野鸡。
像这样又过了几年,捕获了很多只雄的野鸡。
直到一天,雌的野鸡跟随猎人回家,用头撞庭子前放香炉的长条桌子而死。
后来,猎人的家人相继死去,又因为打官司而倾家荡产,不多久猎人也死了,最终断了后代。
有人说:“人没有不爱自己爱人的,鸟也是这样啊。
”猎人的计策即使狡猾,但是野鸡的报复更加悲惨。
杀生之报应平望人王均,喜欢(吃)青蛙,制造了一根铁针,长两尺左右。
每捉到一只青蛙,就用针刺穿它的头颈,针(穿)满了,就带它回去,作为菜肴。
像这样的做法(持续)好几年。
一天,(他)到亲戚家(作客),看到桌上没有青蛙,(他感到)十分遗憾。
这天晚上,亲戚留他住。
这天半夜,远处失火,王均在屋顶上观看,这火势很猛烈。
戚家在河边住,怕小偷从河里爬上屋顶,所以在水边放了铁条十几根,末端都是锐利的,像锋刃的形状。
王均(在屋顶)远远看着火光,幸灾乐祸,失足然后落下(屋顶),铁条正好穿过他的头颈,呼叫得很惨,救他的人无计可施。
【走进文言文(9)】【第一单元】1、《华佗巧治》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
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2、《谢缙敏对》解缙曾经跟从皇上游内苑(大概是御花园吧)。
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说:“这该怎么讲?”解缙回答说:“这叫一步一登高。
”等到下桥,皇上又问他,解缙回答说:“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
”皇上非常高兴。
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来有喜事吗?你可作一首诗来.”解缙于是说:”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于是说:”是个女儿.”解缙便说:“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说:”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
”皇上说:”已经把她投到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皇上本来打算用诡辩的话难住他.等听到这诗,深深叹服解缙的才思敏捷.(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3、《天谷雨》汉宣帝的时候,长江淮河一带遇上了荒年,饥民遍野,人吃人,死去的人接连不断。
一连三天天上落下稻谷。
不久,魏地向朝廷禀奏,说他们那里丢失了两千顷谷子,人们对这种现象都感到很奇怪。
4、《攘鸡者》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
’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5、《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
”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读后感想: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第二单元】1、《酒徒遇吝啬》从前有个人嗜好喝酒,忽然遇到故人,他的故人是个吝啬的人。
嗜酒的人说:“希望到贵府叙旧,又口渴又心烦,茶也行酒也行,只求止渴。
”故人说:“我的贱寓很远,不敢劳烦您的玉趾。
”嗜酒的人说:“料想只不过二三十里罢了。
”故人说:“敝寓十分简陋,不能让您来。
”嗜酒的人说:“只要能开门就好。
”故人说:“只是没有准备器皿,没有杯具。
”嗜酒的人说:“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
”故人说:“暂且等我半天,我拜访完朋友就来叫你一起回去。
”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2、《一叶障目》楚国有个人非常贫苦,读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知了时用一片树叶把自己遮蔽起来,就可以隐形,使知了看不到自己。
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朝上,摘取树叶。
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结果树叶掉落在地上,而树下原先有许多树叶,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树叶是他想用来隐形的。
于是他扫了好几斗树叶回去,一片一片地拿来遮蔽自己,还不时地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开头总是说:“看得见。
”被他打扰了一整天,已经厌烦极了,丈夫仍然纠缠不休,妻子就干脆哄骗他说:“看不见了。
”这个人嘿嘿地笑了起来,显得异常高兴他还着这片树叶跑到街上去,当着别人的面偷东西,给官吏抓着送到县衙门去了。
【说明】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书呆子,同时也讽刺那些干坏事的人——他们总以为有什么高明手法可以把不光彩的事遮挡起来,其实,纸是包不住火的。
3、《州官放火》田灯做州官时,自己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误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气,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
人们不得不把“灯”叫做“火”。
正月十五摆设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街上张贴布告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日。
” 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是来源于此。
4、《嗟来之食》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5、《拔杨容易栽杨难》陈轸被魏王看重,惠子对陈轸说:“您一定要好好对待大王身边的人呀。
您看那杨树,横着种能活,倒着种能活,折断了种也能活。
然而让十个人来种树,一个人来拔它,那么就没有一棵活树了。
以十人之众去栽种容易成活的东西,却敌不过一个人的毁坏,这是为什么呢?栽种困难而毁掉容易。
如今您虽然在魏王面前取得了信任,可是想排挤你的人太多了,将来您必然要遇到危险。
”【第三单元】1、《雁奴》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
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
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
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
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
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
如此这般三四次。
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
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2、《绳技奇观》唐玄宗开元(年号)二十四年八月五日,皇宫御楼里引进了绳妓(在绳子上玩杂技的女艺人)。
先扯出一根长绳,两头搭在地上,埋两个辘轳(木质转轮,类似古代打水的辘轳)系住绳子两端。
辘轳中间有好几丈远,立起柱子把绳子撑起来(两头再转动辘轳把绳子拉直),绳子绷直就像琴弦一样。
然后艺妓从绳子两端,踮起脚尖上去,来回行走飘飘悠悠,望去就像仙人一样。
有在绳子中间相遇,两人错身而过的,有穿着木屐在上面行走,从容弯腰仰头的。
有的用画竿绑在小腿上,五六尺高,或者踩高跷,人和人摞起来三四层,然后翻跟头跳下来,跳到绳上站住,从没有过跌下来的。
都踏着鼓乐的节奏,真是奇观。
3、《蛙与牛斗》一只青蛙在草中,看见牛慢慢过来,看到它那巨大的样子,十分嫉妒它。
于是吸入空气鼓起肚子,想要超过牛,问同伙:“我的肚子稍微大点,像牛吗?”同伙说:“和以前没什么两样!”青蛙十分气愤,又吸入空气鼓起肚子,说:“现在怎么样?”(同伙)说:“和前面没有异处。
”青蛙猛地跳起来,再次吸入空气鼓起肚子,片刻,肚子裂开而死了。
牛经过青蛙的旁边,把它的尸体践踏在泥土上。
这可以说是自不量力的人啊!4、《逼供生冤》刘拟山家丢了一只金手镯,就严刑拷打小女奴,小女奴只好承认(自己偷了)卖给了打着鼓子捡破烂的人。
刘拟山又拷问小女奴那打鼓人的衣着长相,去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于是又拷问这个女奴。
忽然他家屋里天棚顶上有人轻声咳嗽了一下说:“我在你家住了四十年,从来也不愿露出身形声音来,今天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那个金镯子不是你夫人找东西时,错放在漆盒子里了吗?”按照那个声音提醒的去找,果然找到了,然而小女奴此时已经被打得体无完肤了。
刘拟山(因为这件事)终生愧疚后悔,常常对自己说:“时时难免有这种事,怎么能处处有这样的狐狸?”因此他当官二十多年,审理案子从来没有刑讯逼供过。
5、《巴延三毁“驴香馆”》山西省城外有一家酒店,烹调的驴肉最香美,远近闻名,人们称呼它“驴香馆”。
那(烹制驴肉的)方法是用一头草驴,把它养到肥了,先用酒(把它)灌醉,然后在它的全身一一拍打过去。
想割它的肉,先钉上四个桩子,将驴的脚缚在四个桩子上,又用一根木棍横在它的背脊上,系住它的头和尾,使它不得动弹。
后用热水浇它的全身,去掉毛,再用锋利的刀一处一处地割。
驴(被宰割时的)惨叫,使仁慈的人目不忍睹。
吃客想吃前后腿,或者驴的肚肉,或者背脊,或头尾,各随吃客挑选。
当吃客拿起筷子吃的时候,那驴还没有完全死掉。
乾隆辛丑年,巴延三任山西长官,下令毁掉“驴香馆”,(再有)带头干烹卖活杀驴肉的人要处于杀头,其他的人都充军去防守边境,并(把禁令)刻在石碑上,永远禁止(“驴香馆”的供客人享用活杀驴肉的做法)。
【第四单元】1、《韩信钻裤裆》韩信,是汉朝名将。
年轻时,喜欢佩带刀剑。
一日,淮阴市上的一些无赖少年中,有一个想侮辱韩信,对韩信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并喜欢佩带刀剑,但内心胆小得很呢!”他当众侮辱韩信说:“韩信,你要是不怕(能:禁得起、忍得住)死,就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爬过去。
”这时,韩信用眼睛盯了那人好久,然后趴下去,从那人的裤裆下爬了过去。
整个市上的人都笑他,认为他胆小。
(后称能忍小辱而终成大器者为能受得起“胯下之辱”。
)2、《之乎者也》宋国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
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觉得看着别扭,就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什么事啊!”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4、《书生慕名失实》有个读书人因囊萤读书而闻名于家乡,一位同乡仰慕他的品行,便在早晨去拜访他。
他的家里人向同乡道歉,说他出门了。
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而早晨却外出的人呢?”家里人说:“不为别的,是为捕捉萤火虫出去了,申时将回来。
”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
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5、《王长年智斗倭寇》王长年,福建人。
嘉靖年间,倭寇大举入侵中国,在靠近福建省城进行窃掠。
王长年被他们抓住,关在一艘小船上。
这艘船上有五十多个海盗,还十几个一起强行抓来,并被捆绑明朝男女居民,以及很多金银财宝。
一天,几百艘海盗船同时扬帆出海,起航离开。
王长年从被抓的时候起,就经常讲些奉承话,假装屈服讨倭寇们的欢心,因此深得倭寇首领的信任;王长年找机会跟这些一起被抓的人说:“倭寇的海盗船准备回到日本,对我们没有防备,幸好今天海上的东北风很大,如果我们能把倭寇们灌醉,抢刀将他们杀光,”大家都赞同王长年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