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角岩裂隙系统及成矿作用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角岩裂隙系统及成矿作用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角岩裂隙系统及成矿作用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角岩裂隙系统及成矿作用

江西省宁都县王花沅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94-30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b211795113.html,/journal/ag https://www.doczj.com/doc/b211795113.html,/10.12677/ag.2014.4403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ules of Wanghuayuan Copper Mine, Ningdu Jiangxi Rensheng Liu1, Dongfeng Zou2, Xi Liu2 1Geological Team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2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35341114@https://www.doczj.com/doc/b211795113.html, Received: Jun. 25th, 2014; revised: Jul. 22nd, 2014; accepted: Aug.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b211795113.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mining area, located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Pacific plate west coast mansion inside the reduction plate, and has experienced Yanshan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i- graphic, structural and magmatic rocks of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t summarizes wha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nghuayuan granite rock and near the contact zone of Sinian metamorphic granit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NE 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near ore greisenized.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ore bed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generation in the Wanghuayuan mining area: early stage of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late stage at low tem- peratur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are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which is about 1.5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mine lot has good mineralization and discovery pros-pects. 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anghuayuan

硫化钠在铜铅分离中的应用

黄铜矿和方铅矿常常伴生,且可浮性相似,分离难度大,因此在铜铅等多金属硫化矿的浮选分离中,通常对硫化铜铅矿物进行混浮,得铜铅混合精矿,再对其进行脱药、抑制、浮选分离。脱药的方法主要有机械脱药、化学及物理化学脱药以及特殊脱药法;铜铅分离的有效抑制剂主要有重铬酸盐(抑铅浮铜)、氰化物(抑铜浮铅)等;捕收剂通常用Z-200。在本试验中,对经过黄药浮选的铜铅混合精矿采用硫化钠进行脱药,以低毒混合药剂DW 为抑制剂,Z-200为捕收剂对矿物进行浮选试验,最终实现铜铅分离。 目前,铜铅分离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高效、低毒(甚至无毒)抑制剂以及抑制剂与矿物作用的机理上,对脱药过程理论研究很少。本试验采用紫外吸光光度法和溶液化学的方法对硫化钠的脱药机理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矿样 试验所用的黄铜矿和方铅矿分别取自湖南辰州矿业和广东凡口铅锌矿,矿样破碎后经手选除杂、瓷球罐磨碎、振动筛筛分,取-200目粒级矿样做单矿物试验和配矿试验。试验所用矿样纯度方铅矿为92.35%、黄铜矿为72.65%,主要杂质萤石和方解石对矿石性质影响很小。 (二)试验药剂及设备 试验用2#油、Z-200为工业级,丁黄药、Na2S为分析纯,试验中采用NaOH做pH 调整剂。混合药剂DW是由一种分析纯的无机药剂和两种工业级有机物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三)试验方法 1、单矿物浮选试验 浮选试验在XFG型挂槽浮选机上进行,由捕收-脱药-抑制-捕收4个步骤组成。每次称取2.0 g矿样,用超声波处理15 min后,澄清,倒掉上层液体,按图1流程进行单矿物试验。泡沫产品和槽内产品分别经过过滤、烘干、称重并计算回收率。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成因分析找矿标志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成因分析及找矿标志摘要:霍各乞铜多金属矿是我国几大重要铜矿之一,属狼山成矿带,代表陆缘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矿床,矿床类型初步分析为喷流沉积型铜铅锌矿床。找矿标志有地层标志、岩性标志、蚀变标志、地表氧化带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霍各乞铜矿 中图分类号: f4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huogeqi is one of several important copper mine in china, belong to langshan mountain mineralize belt, representing the formation of continental margin rift environment, the mine type is sedimentary exhalative deposit,prospecting marks include: formation signs, rock marks, alteration signs, with signs of surface oxidation. key words: geologic feature, ore-formation condition, prospecting criterias, huogeqi copper mine. 1.区域地质背景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是我国几大重要铜矿之一,属狼山成矿带,狼山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后旗境内,其东与白云鄂博、渣尔泰山相连。狼山及其东延的渣尔泰山,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一条著名成矿带,通称狼山成矿带。区域上,狼山成矿带属于中亚-蒙古成矿带内的一部分,后者是世界上三大洲际成矿带之一,狼山成矿带代表陆缘裂谷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其代表性矿床有

青海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肖文进,赵百胜,王力群,《矿产勘查》2011.6)

第2卷第6期2011年11月 矿产勘查 MINERAL EXPLORATION Vol.2No.6November ,2011 [收稿日期]2011-08-05 [基金项目]2006年度中央财政补助项目(编号:有色地地字[2006]1-05号)和2003—2004年度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200310200023)资助。[第一作者简介]肖文进,男,1966年生,1990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教授级高工,现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和综合研究工作。 青海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肖文进1,赵百胜1,王力群 2 (1.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100012;2.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75) 摘 要 青海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处于柴北缘铅锌银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分东沟和吉给申两个矿床,矿床受上奥陶统滩涧山群(O 3tn )地层控制。文章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矿床为早期的热水沉积—变质型叠加了后期接触交代的复合成因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分热水沉积、变质作用、接触交代3个成矿期,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提出了该区找矿标志,指出下步的找矿方向,认为该区找矿潜力大,除重视铜铅锌成矿元素外,还应考虑钨锡找矿。 关键词 地质特征 铜铅锌多金属 青海阿尔茨托山 中图分类号:P612;P618.41;P618.42;P61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01(2011)06-0696-08 阿尔茨托山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单元位于青海 柴北缘多金属成矿带东段,该带早古生代前的东西向裂陷—裂谷作用及火山活动[1] ,形成中—基性钙 碱性系列火山岩和巨厚的条带状火山—沉积岩系 [2] ,同时伴随着后期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丰富的含矿热液,并对前寒武系含矿岩系改造,形成多元物质叠加的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目前在该区上奥陶统滩涧山群地层的一套热水沉积岩系中,发现东沟和吉给申铜铅锌多金属矿床,随着深部钻探工程的控制,发现了隐伏的夕卡岩钨锡多金属矿体。以往认为该区矿床成因为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的铜铅 锌多金属矿床[3] ,深部钨锡矿体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该矿床的认识,该矿东部应叠加了后期的接触交代型成矿作用,为复合成因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总结该区地质勘查成果,对该区地质找矿和工程部署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质概况 该区位于柴北缘古生代火山弧裂陷构造带、东 昆仑前寒武纪隆起带、鄂拉山构造带三者交汇部位 (图1),由近北西—北西西向宗务隆山南缘断裂、柴北缘断裂[4] 及北西向鄂拉山断裂所围限,属柴北缘 铅锌银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5] ,著名的锡铁山铅锌矿 [6] 、滩涧山金矿、赛坝沟金矿等,就赋存于该构 造带中。 区内以上奥陶统滩涧山群(O 3tn )地层出露广、分布面积大为特征,由一套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 Rb -Sr 同位素年龄464.6Ma (乌介人, 1987)。其下伏为区内最老基底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Pt 1dk )中深变质岩系,以片麻岩为 主,呈断层接触,全岩Rb -Sr 同位素及锆石U -Pb 同位素年龄1463 2205Ma [4],局部出露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 3m )地层,主要由砂岩、砾岩、安山凝灰岩夹板岩组合而成。 该区构造以元古宇基底为核心,组成阿尔茨托 山北西西—北西向不对称倒转复式背斜,南翼近轴部有多条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平行分布,并有横向断裂切割,构造较为复杂,这一构造格局为矿床定位造就了良好条件。 区域岩浆岩以加里东、华力西期、印支期黑云母 6 96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通过分析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体产出特征入手,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矿区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标签:成矿规律找矿方向铜多金属矿床宝山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逊克县。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矿床今后的找矿方向,以期对矿床进一步勘查有所帮助。 1区域地质背景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加里东中期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乌底河断陷盆地中库尔滨凹陷与宝山隆起衔接地带。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额头山组(Pt32e),古生界铅山组(C1q)和红山组(P2h),中生界龙江组(K1l)、宁远村组(K1n)、九峰山组(K1j)及甘河组(K1g),新生界第三系孙吴组及第四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其中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侵入岩多呈岩基状产出,少部分呈岩株状产出,燕山晚期侵入岩规模小,多呈小岩株状或岩墙状产出,与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常与同时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相伴出现。 区内断陷盆地中隆起和凹陷发育。受岩浆活动影响,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地层多呈残留体分布,褶皱残缺不全,难以恢复。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地层较为简单,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岩性组合为:砂岩夹角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灰—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夹薄层状变质砂岩。为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赋矿围岩之一。 2.2 侵入岩 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中奥陶世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铜矿内铜多金属矿体的主要围岩,与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2.3 构造

四川省巴塘县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详查设计

四川省巴塘县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详查设计 ——以①号矿体北段为例 摘要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矿区普查地质资料,依据夏塞矿床①号主矿体的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地质特征,最终确定夏塞矿床为第Ⅱ类勘查类型,勘探间距为100×50m。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南段地质工程资料,选取矿区北段进行详查设计,简单如下:(1)①号矿体北段垂直矿体走向布设勘探线,方向为65o,间距为100m,在南段探矿工程基础上,往北依次编号为P2、P4……P22、P24。 (2)在勘探线布设基础上,编绘了夏塞矿区①号矿体北段勘探工程设计平面图,最终总共设计了1.24km2地质填图;12条探槽,总长约1200m,1440m3,槽探样240个;钻孔24个,钻探总长度约3600m,钻探样360个。并选取P2、P14、P20三条勘探线剖面作为代表设计了探矿钻孔。 (3)参考《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结合矿区地基系数1.8,对设计的勘探工程经费进行简要的预算,所有工程累计约488.90万元。 关键词:夏塞矿床①号矿体详查设计勘查类型勘探工程经费预算

Thorough examination o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No.①Orebody of the Xiasai silver, lead and 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Batang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 Based on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field, together with the geological data of mining census,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the No.① main orebody of Xiasai deposit, including its scale, shape, inner structure, intensity of influence, degree of stability in thickness and useful components evenness etc, Xiase deposit is ultimately determined as the second type for perambulation. Its exploration space is 100 ×50m. On this basis, referring to the data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mining geology engineering, we select the northern section for thorough examination and design, briefly as follows: (1)Lay prospecting lines in No.① orebody northern section perpendicular to strike of the orebody with the direction of 65 o,Spanning of 100m, in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prospecting works, based on the north followed by No. P2、P4 ...... P22、P24. (2)Based on layout of the exploration line, drawing a design plan of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for the No.① Orebody of Xiasai deposit. A total of 1.24km3 geological mapping is designed finally.2 trenches with a total length of 1200m, volume of 1440m3, 240 trenching samples; 24 drill holes, drilled to a total length of about 3600m, 360 drilling samples. And design exploration drilling, selecting three prospecting line profile includes P2、P14、P20 as a representative. (3)Referencing for the g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budget standard (trial) in 2010, combining mining foundation coefficient 1.8, do a brief budget for the funds from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designed, all engineering, a total of about 4.889 million yuan. Key Words:The No.①orebody of Xiasai deposit,general exploration design,the type of exploration,exploration engineering,the budget of funds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及应用

Series No.404 February 2010 金 属 矿 山 MET AL M I N E 总第404期 2010年第2期 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6BAB01A01),青藏 专项(编号:1212010818089),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勘探 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编号:E0804)。 郑文宝(1982—),男,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610059四川省成都市。 ?地质与测量?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铜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及应用3郑文宝1 陈毓川2 唐菊兴2 宋 鑫3 林 彬1 桂晓根3 应立娟2 (1.成都理工大学;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3.中国黄金集团) 摘 要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内,以其矿石品位高、规模大、矿种多的特点成为冈底斯带内为数不多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床走向、倾向方向上不同边界品位条件下铜平均品位与铜金属量的研究表明:甲玛矿床铜的矿化富集的规律性在矿体倾向上明显优于走向上,矿体在倾向上的规律性变化特征,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矿床典型的矿石分带性是一致的。同时,铜的矿化富集规律将对深部找矿以及矿山采矿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和实用性。 关键词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矿化富集规律 冈底斯成矿带 Research and Appli ca ti on of Copper M i n era li za ti on Enr i ch m en t Regul ar ity of J i a ma Polym et a lli c Copper D eposit i n T i bet Zheng W enbao1 Chen Yuchuan2 Tang Juxing2 Song Xin3 L in B in1 Gui Xiaogen3 Ying L ijuan2 (1.Chengdu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2.Institute of M 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 cade m y of Geological Sciences;3.China N ational Gold Group Corporation) Abstract The J ia ma poly metallic copper deposit l ocates in Gangdese metall ogenic belt.Due t o its high grade,large scale and variety of types,it becomes one of rare ultra2large por phyry2skarn type deposits in Gangdese belt.According t o re2 search on the copper’s average grade and the metal quantity under the different cut2off grade in strike and di p of ore2body, it is showed that the copper m ineralizati on enrich ment regularity in J ia ma deposit is better than what is in the directi on of their strike,and the regularity in the directi on of their di p is consistentwith the typ ical m ineral zoning of mag matic m ineral2 izati on.A t the sa me ti m e,the copper m ineralizati on enrich ment regularity has a significant indicati on and p racticality t o the p r os pecting and exp l orati on of deep m ine. Keywords Por phyry2skarn type deposit,The regularity of m ineralizati on enrich ment,Gangdese metall ogenic belt 1 勘查过程概述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喜马拉雅-冈底斯微板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南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内[123]。该矿床是冈底斯中东段产出的重要矽卡岩型矿床,由于其铜品位富,矿床规模大,矿种多,长期以来受到众多地质学者的关注。甲玛铜多金属矿床自1951年发现至上世纪90年代进入详查阶段,勘查工作一直未取得较大突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于2008年对该矿床进行了全面的地质勘探和详细的系统研究工作,摒弃前人喷流沉积观点[4210],以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因作为理论指导布置钻孔150个,共计50616.56m,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探明铜资源量232.43万t(其中:Cu品位≥0.5%、金属量148万t,Cu品位≥1.0%、金属量72.9万t)、钼资源量23. 69万t、铅资源量56.15万t、锌资源量16.49万t、金资源量75.7t、银资源量4608.23t[11212]。本文以矽卡岩中主矿种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体走向、倾向方向上不同边界品位条件下与铜金属量的对应关系,阐明铜的矿化富集规律,并对此在深部找矿以及生产上的应用作进一步探讨。 2 成矿地质背景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处于青藏高原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冈底斯成矿带内。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林布宗组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以及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图1);甲玛Ⅰ号主矿体主要受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的层间构造以及区域上甲玛-卡军果推覆构造体系的控制,除Ⅰ号矿体外,另有8个小矿体均产于矿区滑覆体内,受 ? 7 8 ?

广东省连南县寨岗镇安富铅锌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广东省连南县寨岗镇安富铅锌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摘要]本文通过广东连南寨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总结了矿区地层、构造、 岩浆岩、矿体、和围岩蚀变等矿床地质特征,并初步认为本区矿床属典型的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为本区今后找矿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基础地质参考依据。 [关键字]寨岗矿床地质围岩蚀变热液交代 广东省连南县寨岗镇安富铅锌多金属矿区经过前期工作,发现铅锌矿体5个,编号为V1、V2、V3、V4、V5,其中V1、V2、V4、V5矿体具有一定的规模,品位较富,初步估算的矿石资源量(333)约304kt。但由于目前的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对矿区资源量扩大及下一步找矿方向缺少评价和指导。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参考所搜集的资料,通过对矿区的实地勘查及对生产勘探各种数据及资料的分析研究,对安富铅锌多金属矿矿床特征(地层、构造、岩体、矿体、矿石、矿物组分、围岩蚀变等)的系统研究,总结本区的基础地质资料,对于该区深部及外围地区,甚至邻近区域的找矿勘查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地质概况 1.1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见图1)主要有:(1)震旦系乐昌群(Zl):出露于区域的北西部,岩性为变质砂岩、石英片岩、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等,夹多层硅质岩和炭质绢云母片岩,混合岩化较强。(2)泥盆系上统榴江组(D3):出露于区域的东部及北部,岩性为灰岩、泥质灰岩、泥质页岩。(3)石炭系下统孟公坳组(C1m):出露于区域的东部及北部,区域的南西侧局部分布,岩性主要有灰岩、泥质灰岩、泥质页岩、钙质砂页岩。(4)石炭系下统石蹬子组(C1s):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出露于区域的东部及西部,岩性主要有灰岩、生物灰岩、含碎石灰岩、炭质灰岩,局部砂页岩。(5)石炭系下统测水组(C1c):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出露于区域的西部,东部局部分布,岩性主要为砂岩、粉砂岩、砂质岩,粉砂质、泥质炭质页岩夹煤层等。(6)石炭系下统梓门桥组(C1z):分布范围不大,主要出露于区域的西部,呈条带状搌布,东部局部分布,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含燧石灰岩。(7)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ht):大面积分布于区域的西部,东部未见出露,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夹角砾状灰岩。(8)二叠系下统(P1):分布范围不大,主要出露于区域的北西部,岩性较为单一,为含燧石结核灰岩。(9)二叠系上统(P2):大面积分布于区域的中部、北部及西部,东部未见出露,岩性主要为泥质页岩、硅质页岩夹砂岩、粉砂岩及煤层。(10)下第三系丹霞群(Edn):出露于区域的南西部,岩性为砂岩、粉砂岩、泥质、钙质粉砂岩、页岩等。(11)第四系(Q):条带状分布于区域的中部及北部的低洼地带,主要为砂、粘土、砂质粘土、砾石等。 1.2构造

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预测研究

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预测研究 对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的预测研究,需要有相应的理论,以及与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的相关方法来进行支撑。为了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关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相关信息,首先,我们有必要对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一些条件进行相应的了解。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铜都金属矿床的相关的成矿规律,以及同多金属矿床所处位置的地理特征,还有就是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周围环境的条件等等。 标签:铜同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矿产预测成矿模型 对于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矿产预测的研究,仅仅依靠一些抽象的数据是无法得到满足的。为了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我们可以以此构建一个相应的数据模型。进行成矿模型的建立过程当中,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是最为主要的,比如说铜多金属矿床当时的成矿的地理特征,对于关键数据信息的提取,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成矿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的研究历史,以及现状 在进行铜多金属矿床的模型建立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对本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成矿的数据模型,我们可以对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这个成矿模型对于今后我们找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的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对于我国的矿产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以。这个方法一经提出,在很多的矿产产业当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矿床系列的产生,或者说对于各类矿床类型的出现,都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这些条件可以总的概括为时间上的,还有就是空间上的。对于各类矿床在各个地区的重复出现,还主要还是由于处于不同时期的成矿矿床,尽管处于不同的地区,但是,这些矿床所具有的的地质条件是相同的。如果在野外进行找矿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对当地的相关的一些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了解,并且要熟悉矿产成矿的原因。 作为矿床自然的分类,成矿系列是一种矿床的自然综合体。成矿系列会随着地球的各种变化而逐渐产生的,并且成矿系列具有一定的时空四维域。对于成矿系列的而了解,搜们首先就要对成矿系列的核心内容进行相应的了解,成矿系列只是一个总体的概念,成矿系列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矿床的成矿系列。所谓的矿床成矿系列所包含的含义是,矿床成矿系列是一种自然的综合体,矿床成矿系列主要是由于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当中,经过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而产生的;而且矿床成矿系列的内部包含了一定的构造部位,以及一些相关的地质构造单元。作为自然界当中的实体,矿床成矿系列主要是在地质环境,或者成矿环境下产生的。所以说,矿床成矿系列就包含了四个方面的不同因素。这四个因素包括了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时间,以及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空间,还有就是矿床成矿系列在成矿过程当中的作用,以及矿床成矿系列最终所形成的矿床产物。以上这四方面的

内蒙古铅锌矿分布

内蒙古铅锌矿资源简报 铅、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在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约占10 种常用有色金属生产、消费总量的30% 以上。铅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 铅酸蓄电池) 、铅管、合金等, 而锌主要应用于镀锌、制造黄铜和铸造合金。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 在铅锌矿地质研究、勘查、采矿及矿物加工工艺水平等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是铅锌矿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总体看, 我国铅锌工业总体形势较好, 但在铅锌矿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过程中仍存在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我国铅锌矿资源分布 1、世界铅锌储量与分布 世界已查明的铅资源量15亿多吨,铅储量7900万吨,储量基础17000万吨(表1)。世界铅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哈萨克四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3%,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1.2%,见表1。 世界已查明的锌资源量19亿多吨,锌储量18000万吨,储量基础48000万吨。世界锌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秘鲁、美国和哈萨克五国,其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7.2%,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70.9%,见表2。 2、我国铅锌矿的储量与分布 我国铅锌矿产资源丰富,截止2011年底, 全国共查明铅资源储量5954.5万t ,查明锌资源储量基础12479.5万t。我国除上海、天津和香

港以外,各省区均有铅锌矿床产出,但从富集程度和现有储量看,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云南、甘肃、青海、广东、湖南和广西等7省区(图1),7省区合计铅和锌储量分别占全国铅和锌储量的57.66% 和65.88% 。 表1 世界铅储量分布 表2 世界锌储量分布 1998年~2008年,中国铅矿山产量从58.05万吨增加到151.5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0.1%;精炼铅产量从75.69万吨增加到320.6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5.5%;再生铅产量从24.16万吨增加到95.7万

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时空结构模型

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时空结构模型个旧矿区以锡铜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开发历史悠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但前人大量的研究工作多注重花岗岩成矿理论及相关模式的建立,认为该区锡多金属矿床主要与燕山期花岗岩成矿作用有关,成矿时间集中在燕山中晚期。本文主要从与花岗岩成矿相冲突的地质事实入手,系统研究和探讨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学、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等,结合对个旧组地层、玄武岩及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综合分析研究,获得如下结论: 1、个旧地区为一北尔向的印支期裂陷槽(盆地),中-晚三叠世存在剧烈的裂陷活动,并可与北西侧的广南-邱北、麻栗坡-八布等裂陷槽(盆地)相连通,共同构成一个裂陷带。个旧组 (T2g)、法郎组(T2f)中碱性玄武岩、玄武质疑灰岩、含火山碎屑碳酸盐岩、硅质岩等的大量多层次产出,也反映本区为拉张裂陷的构造环境。 岩石产状和岩石化学等特征表明,区内个旧组中普遍产出的碱性玄武岩(T2g1β)为陆内拉张构造环境下的产物。 2、区域地层和个旧组实测剖面地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区富Sn、Cu多金属的前寒武古老基底及寒武系、泥盆系等地层可为矿床形成提供一部分成矿物源;个旧组是矿床的主要赋矿岩系,但不是成矿物源的主要提供者。 3、不同类型矿床的对比研究证实,区内玄武岩中层状Sn、Cu(Zn)多金属矿体是火山沉积成因;而个旧组碳酸盐岩中层状锡石-硫化物型矿床应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同生沉积特征;两者的成矿时代均为中三叠世个旧组同生沉积期,两种成矿作用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层状火山沉积型Cu(Sn)矿体和层状喷流热水沉积型Sn、Cu(Pb、Ag)矿体上往往叠加有与燕山期花岗岩成矿有关的不规则状、脉状Sn、W、Be、Cu、Pb、Ag矿体。 同沉积构造和地层是控制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和喷流热水沉积作用发生以及层状矿(化)体的产出的关键因素。要形成大而富的矿床,则须具备早期为火山喷发或热水喷流中心、后期为花岗岩侵位中心的条件。 4、矿石、围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同生沉积型层纹条带状矿体与细(网)脉状、大脉状矿体具有同一的金属和硫铅来源,且主要来自深部。碱

云南省金平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云南省金平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云南省金平地区地处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南端,北面以红河为界,和红河州河口县与个旧市相邻,南部与东部则与越南接壤。从大地构造层面来看,金平地区位于滇藏地槽褶皱系当中的横断山地槽的东南位置,整个地区横跨哀牢山南活动地体与哀牢山稳定地体这两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十分复杂且即为漫长的地址演变,金平地区当中的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找矿前景极佳。 标签:地质特征铜多金属矿床金平县 铁、铜、镍等都是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金属材料,其在国防领域、工业领域、建筑领域、机械制造当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在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金属原料的生产、消耗与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正比的关系,其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朝着西部转移,处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云南地区的地质与矿产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专家与学者的重视,再加上我国对于铜矿的需求量与消耗量不断增长,铜矿资源的供求矛盾急需解决,针对云南地区的铜矿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势在必行[1]。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云南金平地区的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只在为推动云南金平地区铜矿资源的有效开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古元古界哀牢山群深变质岩与三叠系上统火把冲组地层是云南金平地区矿区出露地层,该地层的展布方向和主构造线基本相同,呈现为西北方向的趋势。火把冲组主要是一套砂板岩构成,当中岩性主要包含绢云片岩、千枚岩、钙质板岩、千枚状板岩、变质砂岩、碳质泥质板岩等,厚度范围在258~606m之间。哀牢山群主要地层为出露乌都坑组(Ptw)地层,由上至下主要是由条带(条纹)状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条痕状斜长角闪岩、眼球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云母片岩、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以及含白云质大理岩等共同组成。依照岩性差异实施分类主要可以分为8层,即Ptwb-1~Ptw b-8,总厚度范围在2313~2642m之间[2]。当中Ptwb-6主要的岩性包括眼球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以及云母片岩夹黑云斜长变粒岩,部分区域为斜长角闪岩,厚度大致为205m左右。 1.2构造 因为云南省金平地区的矿区历经了许多次构造活动,其褶皱与断裂都具有较大的变化,主要是以断裂为主,其余构造则为挠曲构造与褶皱构造。整体上来看,其与主构造线的方向完全相同,呈现为西北向的展布形式。

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湿法冶金研究进展

第6期 2010年12月 矿产综合利用 M u lt i purpose U tilizati on ofM i neral Resources No.6 D ec.2010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湿法冶金研究进展 李博,刘述平,唐湘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介绍了铜铅锌多金属矿的开发利用现状,对铜铅锌多金属矿的处理工艺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湿法处理工艺的氯化浸出工艺、碱性浸出工艺、直接加压酸浸工艺、生物浸出工艺,并展望了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分离技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铜铅锌多金属矿;湿法冶金分离;加压酸浸 中图分类号:TF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6532(2010)06 0033 04 1 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分离技术发展 现状及趋势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资基础,尽管我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但由于不断开发,保有储量迅速减少,优质矿床濒于耗尽。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现、探明了储量大、分布广的铜、铅、锌、银多金属复杂硫化矿床(如四川白玉呷村铜、铅、锌、银多金属硫化矿金属总储量上百万吨;云南兰坪三江地区铜、铅、锌、银多金属复杂硫化矿,铅锌总储量100万,t铜总储量50万,t银总储量5kt)。由于该种类型多金属复杂矿矿床类型新颖,矿石成分、结构、构造复杂,各矿物互相紧密镶嵌,且粒度分布细,矿石中主元素铜、铅、锌均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可浮性相近,分离困难,因此难以在较佳的经济条件下采用选矿的方法选出单一金属的合格精矿。目前,此类多金属复杂矿床的综合利用有两种工艺路线,一种是分选分炼,即通过选矿分别选出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再分别处理以提取铅、锌、铜。这种工艺的难点是选矿,由于分选困难,不仅选矿回收率低,而且铅、锌、铜互含高,精矿质量差。国内许多矿山做过的选矿研究均证明了这一点。另一种工艺路线是选冶联合工艺,选出混合精矿,然后用冶金手段处理混合精矿,其优点是选矿回收率大幅度提高,选矿作业简单。此种工艺路线问题在于铜、铅、锌混合精矿的冶炼。采用密闭鼓风炉炼锌(I SP法),基建投资大,能耗高,铅、锌及贵金属直收率低,对精矿含铜要求高(不大于2%),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开发高效的混合精矿清洁冶金技术是处理多金属复杂硫化矿的突破口[1~2],也是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重要课题。 2 铜铅锌多金属共生矿湿法冶金分离 方法 2.1 湿法工艺 2.1.1 氯化浸出 一些难溶性金属硫化物在酸性氯盐溶液条件下浸出,可以以氯的络合离子形态溶出,如[PbC l-4]2-、[ZnC l-4]2-等。这为酸性氯盐溶液选择性浸出金属硫化物提供了热力学基础。常用的氯化浸出剂为盐酸、氯盐和氯气等。 曾青云[3]等研究了用三氯化铁直接浸出赣南荡坪铜铅锌复合硫化矿,在温度105 、液固比4、Fe3+浓度192g/L的条件下浸出3h,铜、铅、锌浸出率分别为99.5%、98.6%和99.6%,96%的硫呈元素硫或黄铁矿形态富集于渣中。重庆钢铁研究所[4]采用N a C l O3作添加剂,在硫酸介质中浸出硫化铜矿,使铜的浸出率达到90%以上。钟晨[5]研究了低品位硫化铅锌的氯气浸出,在矿物粒度<0. 076mm占93%左右、氯化浸出温度80~90 、氯/矿=(0.65~0.7)1、N a C l浓度300g/L、浸出时间2h 的条件下,锌、铅浸出率可分别达到96.4%和99.3%。粗PbC l2碳化、煅烧后制备红丹,ZnC l2溶液经除铁、碳化、焙烧后制备ZnO。张元福[6]等针对 收稿日期:2010 06 09; 改回日期:2010 07 01 作者简介:李博(1977-),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有色金属湿法冶金工作。

内蒙古天台山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及找矿远景

内蒙古天台山铅锌多金属矿的发现及找矿远景 天台山铅锌多金属矿区位于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内。矿区广泛发育上侏罗统火山岩系,中酸性岩浆侵入强烈,化探异常重现性较好。区内已发现20条矿化蚀变带,均受断裂构造控制,其内圈出Pb、Zn(Ag)矿化体12条和Pb矿体1条,与化探异常吻合。矿区具备了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岩性组合和较好的控矿构造及赋矿空间,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前景较好,应关注与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及岩浆热液有关的矿床的找矿工作。 标签:内蒙古;天台山;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找矿远景 天台山铅锌多金属矿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矿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哲斯-林西复向斜[1],归属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2、3],是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段。 1 成矿地质背景 区域广泛出露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第四系,少量出露二叠系寿山沟组、林西组和下白垩统梅勒图组。寿山沟组为一套海相砂岩、板岩、泥岩,林西组为一套陆源砂岩、泥岩、页岩。满克头鄂博组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为主,玛尼吐组以安山岩夹粗安岩为主。白音高老组以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夹凝灰质砂岩等。梅勒图组以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其中,满克头鄂博组相对富集Pb、Ag、Sn、Zn,玛尼吐组相对富集Pb、Au、Sn、Mo[4],为成矿提供了物源。 区域构造发育,类型复杂,主要为晚华力西期和燕山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的产物。辉森达坂背斜产于侏罗系陆相火山-沉积盖层中,轴向呈北东东向。断裂以近南北向为主,次为北东向、东西向,主要有北花呼舒-双四台、格日朝鲁-三合屯、南花呼舒-军马场等大断裂。其中,北花呼舒-双四台断裂控制了火山盆地的空间展布;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是本区重要的控矿、含矿断裂[5]。区域地处中生代北花呼舒-治兴屯火山岩盆地(Ⅲ级)兴隆地破火山(Ⅳ级)北部,为中心式喷发的产物。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岩体规模大小不等,产状形态各异,主要为晚侏罗-早白垩世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脉岩发育但规模较小,以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长玢岩为主,以近南北走向为主,受断裂或火山机构控制。 区域现有老道沟小型铜多金属矿、老道沟铅矿化点、老道沟西多金属矿化点等,成因类型属于火山热液、岩浆热液型,矿(化)体受断裂控制明显,与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吻合较好,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和侏罗纪中酸性侵入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