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学案-历史-全一册

七年级下册-学案-历史-全一册

七年级下册-学案-历史-全一册
七年级下册-学案-历史-全一册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编制:张娜定稿:林亚玉审核:使用时间:第周编号:01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内容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及灭亡的原因;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及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朝建立及统一全国(2)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意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隋朝的建立

1、年,北周外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定都,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社会。②隋文帝,改革,发展,注重,人民。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

2、大运河的概况:从年起,下令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公里。它分为、、和四段。是古代世界的运河,成为我国的大动脉。

3、作用:大运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对我国以后有重大意义。【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南北重归统一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什么?(A级)

2、材料二体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征?导致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国家繁荣与开放的必要前提是什么?(B级)

(A级)

(1)图中为隋朝大运河的三点:①②③

(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A、 B、 C、 D、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就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还。——胡曾《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请回答:

(1)诗中的“千里长河”“此河”是指什么?(A级)

(2)诗中的“千里长河”是谁在位开凿的?其目的是什么?(A级)

(3)诗中的“锦帆未落干戈起”反映的历史事实是什么?(B级)

(4)比较胡曾、皮日休观点的异同,简要评析二者的观点。(C级)

【知识延伸】

1、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请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练习】

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2、假如你生活在隋朝,要和家人一同畅游刚开通的大运河,请你设计你们从北到南所经过的路线,下列正确的方案应该是( )

A.涿郡——江都——洛阳——余杭

B.洛阳——涿郡——江都——余杭

C.涿郡——洛阳——江都——余杭

D.余杭——江都——洛阳——涿郡

3、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编制:张娜定稿:林亚玉审核:使用时间:第周编号:02

第2课“贞观之治”

内容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2)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措施,治世局面的形成(3)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①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无道,终于导致。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陷于。②灭亡情况:隋帝在被杀死,灭亡。

2、唐朝的建立:年,反隋的贵族,进入,建立。就是唐。

3、唐太宗即位:为李渊次子,曾被封为,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贞观之治的原因):①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要,发展;③皇帝要,善听;④大臣要,统治。

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①经济:重视,减轻,同时注意“”。

②政治:下令,革除“”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③注意和。治世局面的形成:①政治,②经济,③国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

1、从皇后到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晚年称,改国号为。

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的政策。

3、统治的影响:统治时,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人称她的统治“,。”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识图题

(1)图一的历史人物是唐朝的皇帝。

(2)他曾经在早年帮助自己的父亲起兵太原,稳定

新王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出现了“”的盛世局面。

(3)图二中的人物是,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图一

,人称她的统治。

(4)这两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B级)

图二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看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贞观政要》

材料二: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材料三:(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和隋朝灭亡的原因。以此为鉴,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有哪些?(2)材料二“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映了唐初贞观政策的哪一内容?试举例说明。

(3)“以人为镜,可以得明失”启示我们需要()

A、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

B、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

C、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

D、完全听从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4)材料三反映的盛世景象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三之间的关系。

【知识延伸】

1、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武则天?

【巩固练习】

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3.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5.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6.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是因为()

A、她的年号叫贞观

B、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编制:张娜定稿:林亚玉审核:使用时间:第周编号:03

第3课“开元盛世”

内容标准:知道“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和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习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开元之治”出现的时间和原因(2)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瓦解和灭亡。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开元之治”

1、唐玄宗的改革措施:①重用,“”。②重视;③提倡。

2、“开元之治”:唐玄宗采取的一系列改革,使年间的为之一新,史称“”(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⑴唐玄宗时期,共修建了处大型水利工程。⑵农耕技术的发展:南方广泛采用,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耕作已经出现。

⑶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传入的。⑷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范围盛行。⑸唐朝农民改进的构造,制成,还创制了新的工具。⑹人们积极,治理,抗拒的能力。

2、手工业方面:⑴丝织业:丝织品的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⑵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和最为著名。

3、商业方面:⑴唐朝的大城市:、、和。⑵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和,是居住宅区,为繁华的商业区。既是当时各的,又是一座的大都市。

4、唐统治前期,,经济,仓库,人口明显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三)“唐朝的衰亡”

1、唐朝日趋衰亡的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渐渐,宠爱,不理。②唐玄宗还任用,造成,导致以边将和为首的叛乱。历史上称为“”。③公元世纪后期,爆发了

大起义。

2、唐朝灭亡:公元世纪后期,唐朝瓦解,年,灭亡。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公元728年,日本东部沿海某港口,18岁的虎仓大介正在忙着往海船上搬运物品,他今天将随遣唐使团出使大唐帝国。

农村篇

1虎仓大介使团一行在东南沿海港口登陆稍事休息后,便沿着大运河向北进发了,一路上他们为江南水乡的旖旎秀色所陶醉,更为所路过地区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所吸引。

【探究思考】(1)如果你是使团的一名向导,请你从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和蔬菜三个角度给虎仓大介使团介绍一下此时期农业发展繁荣的具体表现。

(2)使团对大唐的茶道很感兴趣,那么饮茶之风从何时开始盛行,当时出现的第一部茶叶专著是什么?(3)虎仓大介使团在路上看到了一种随水流运转的工具,你知道这种工具叫什么吗?它有何作用?

2、虎仓大介使团一行沿着运河北上,一路经过扬州、洛阳等城市,日夜兼程,两个月后终于达到唐帝国的首都长安,长安城恢弘的气势让他们如在梦中。

【探究思考】

(1)当时人们穿的衣服主要是什么料子做的?虎仓大介想穿一件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服,他可以在

长安的什么地方购买?

(2)虎仓大介很喜欢中国的瓷器,他打算买一些回国的时候带回去,猜想他能买到哪些种类不同的瓷器?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长安城有哪些特点?

反思篇

3、虎仓大介使团一行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游览了唐帝国的很多地方,不禁被唐帝国的繁荣富庶所折服,并私下思考唐帝国空前繁荣的原因,日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唐帝国学习。

【探究思考】(1)当时的皇帝是谁?在他统治前期出现了一种什么局面?

(2)虎仓大介很想知道该时期唐帝国繁荣的原因,你能帮助他吗?

(3)虎仓大介在长安呆久了,也就知道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他想比较一下唐玄宗与唐太宗有哪些相似之处,好总结出来回国后为日本振兴提供参考。

(4)756年虎仓大介第二次出使大唐,看到的却是一片凋敝景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延伸】

毛泽东说:“唐玄宗前期会做皇帝,后期不会做皇帝。”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这样评价唐玄宗。

【巩固练习】

中国的封建社会多次出现治世或盛世局面,请填写下列朝代的治世及其统治者:

①西汉:(、)②东汉——光武中兴(光武帝)

③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

④唐代:()、()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内容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过程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及评价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科举制诞生的背景、时间、科目、相关人物及作用(2)科举制完善的时间、科目及相关人物(3)科举制的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㈠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的人,却不能到和担任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①帝开始用的方法来官员。他令各州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②帝时正式设置,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选拔人才。我国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的,也从到。㈡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________、、、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①时重视人才的和。②时大力提倡,开创_________ 和。③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㈢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

3、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才被废除。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唐朝时,由于应举者多,录取名额少,50岁能考中进士的人,还算年轻,被看作“少进士”,终身不第的居大多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

度。

材料二:唐太宗常到国子学、太学视察,关心学校教学。在他支持下,增筑校舍1200间,增加生员至326.0人。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长安由此成了国内教育中心和文化传播基地。

请回答:(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想一想科举制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2)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度对封建统治者有什么作用?

(3)通过材料二可以知道,唐太宗是如何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

(4)你认为唐太宗的做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弊端应该克服?

【知识延伸】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巩固练习】

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2 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

3、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5课“和同为一家”

内容标准: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学习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唐朝对西域的管辖。(2)吐蕃概况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3)回纥、靺鞨、南诏概况及唐玄宗对其首领的册封。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唐朝与突厥

(1)唐太宗奉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少数民族尊奉为“”。(2)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给予适当安置;和先后在今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唐朝与吐蕃)

1、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吐蕃人是的祖先,很早生活在一带。有的以为业,有的以为生。他们的和水平也很高。

2、吐蕃的统一: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统一,定都。

3、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吐蕃的经过:年轻的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求婚。把嫁给他。意义:入吐蕃,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之间的友好关系。②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世纪初,接受了吐蕃的请求,把嫁到吐蕃。③“和同为一家”:文化的进一步,关系更加密切。(三)回纥的勃兴(唐与回纥)

1、回纥的社会发展:回纥是的祖先,游牧于流域,逐渐向南发展。他们崇尚,民风。世纪中期,回纥建立,回纥改名为。

2、回纥与唐朝的关系:①封其首领为。②与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③双方在上相互交流。

3、回纥的西迁:840年政权瓦解后,部众大部分西迁到今、等地。(四)车书本一家(唐与靺鞨)

1、靺鞨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流域,生活着族。他们,。世纪末,族的一支统一各部,建立起。

2、靺鞨与唐朝的关系:在粟末设州,以其首领为,封。从此,政权以“”为号。

(五)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1、南诏的统一:隋唐之际,一带分布着。居民是和的祖先。在朝的支持下,最边的统一了。封其首领为。【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识图材料分析题: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D:,他们的祖先分别是:。(2)唐政府为了加强同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实行了“和亲”政策。期间,先后有哪两位公主嫁入吐蕃?

(3)唐朝与边疆各族进行往来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册封首领。请你举出唐玄宗时曾对哪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进行了册封?是如何册封的?

(4)材料二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他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此人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5)结合以上问题,从民族关系来看,你认为唐朝是一个怎样的封建国家?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知识延伸】

1、盛唐时期为什么能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内容标准: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它与当今的开放的区别。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总体概况(2)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概况及影响(3)新罗与唐交往的方式及带来的影响。(4)玄奘西游的概况及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隋唐对外交往的概况(特点:)

1、隋唐交往范围:与以至、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交往表现:唐政府鼓励到,允许他们长期。、、、扬州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3、对外交往的影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二、唐朝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1)概况: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目的:吸取文化。

3、遣唐使的影响和作用:①政治:以为模式,进行改革。②文化:他们参照创制了。③社会生活:至今还保留着的某些风尚。

2、鉴真东渡:

(1)、概况:时,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2)、贡献:①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的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②精心设计的,被视为。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派遣和大批来唐学习中囯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中囯经商。

2、影响:(1)政治: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选拔官吏。(2)经济:新罗物产居进口。(3)文化:新罗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等科技成就。传入中国。

四、唐朝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1、概况:1、时间:。

2、出发及到达地点:——()

2、贡献:①携带大量回到。②写成《》,成为研究、以及我国历史和的重要典籍。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一、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人物是谁?他是唐朝与哪个国家友好交往的杰出使者?有何突出的历史贡献?

(2)图二这尊坐像中的人物是唐朝时期的哪位高僧?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介绍他的主要事迹。

(3)结合上述图片中的两人的事迹,谈谈我国外交有何优良传统?

二、唐朝对外交往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节、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1)写出材料一中A点人物的名称以及从左到右写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名称。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对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巩固练习】

1、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

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内容中,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4、“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不畏艰难的精神

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5、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鉴真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编制:张娜定稿:林亚玉审核:使用时间:第周编号:07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内容标准:以赵州桥为例,体会古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闻名发展的贡献;以唐诗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学习难点:理解赵州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唐时期建筑的特点及代表(2)印刷术的地位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代表作品(3)唐诗的整体概况,唐朝著名诗人的作品及其特点等内容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代表:(1)隋朝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气势宏伟。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医学成就

1、雕版印刷术

发明: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

代表作品: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的、标有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医学成就唐朝杰出医学家,认为“,”。写成《》,这部书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尊称其为“”。他故乡的一座山也被称为“”。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时代。

一、唐朝的建筑及雕版印刷术

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图片内容设计一张名片。

(2)该桥的设计巧妙在什么地方?欧洲出现类似的桥比它晚了多少年?

(3)图二这部经卷的名称是什么?从图中文字记载中得知其雕印于868年,应是公元几世纪?推算一下它是哪个朝代?

(4)图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方面的科技成就?这一成就有什么历史意义?

(5)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隋唐文化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的地位如何?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是什么样的地位?

二、唐诗

2、(重点突出)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

(2)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盛世景象?是谁的统治时期?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人们怎样称誉他?他有哪些代表作?(5)综上所述,说明文学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知识延伸】

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色?你能说出产生不同特点的时代原因吗?

【巩固练习】

1、以下关于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

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C、由隋朝的李春设计

D、七百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2、唐朝时,长安城内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A、大雁塔

B、含元殿

C、玄武门

D、大明宫

3、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唐朝

B、元朝

C、隋朝

D、北宋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内容标准:列举隋唐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学习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唐书法家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成就(2)隋唐绘画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成就。(3)敦煌莫高窟所在地点、开凿时间、窟内文物及其地位等。(4)隋唐时期乐舞的特点、成因及其代表作品。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特点: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和北朝的。

2、概况:

(1)书法:①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是继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

②柳公权:博采众方,别出心意,自成“”,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

(2)绘画:①特点:画的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画、山水画、画大量出现。

1、地点:在今西部,有名千佛洞。2时间:大部分是时期开凿的。

3、文物:精美的壁画,形象生动的、大量和文书等。

4、地位:堪称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

1.特点:、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

2、成因:大量吸收了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

3、代表作:(1)著名的歌舞大曲:歌颂唐太宗的《》、参与编创的《》。(2)舞蹈:唐玄宗时流行的《》及西域传来的《胡旋舞》。著名的舞蹈家:。【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重点突破)材料一:“顔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⑴材料一“顔公”指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他有什么代表作?

⑵材料二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

⑶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代表作?

⑷后人把“顔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

2、(难点突破)阅读唐诗后请回答:

——白居易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李白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杜甫

(1)以上三首诗共同反映了唐文化中哪一方面的盛况?

(2)“胡旋”和“海东”这些词说明什么?

(3)杜甫诗中“公孙氏”指的是谁?她最擅长什么?

【知识延伸】

我国的封建文化艺术在隋唐时期如此辉煌的原因?

【巩固练习】

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顔真卿

C、苏轼

D、柳公权

2、对隋唐乐舞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隋艺术家将中原乐舞与各族乐舞融为一体

B、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玄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

C、盛唐时流行的《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参与创编的

D、唐朝时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善于剑器舞

3、敦煌壁画的内容是()

①表现佛教故事②塑像姿态各异③塑像富于艺术魅力④描绘社会繁荣景象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4、他是一位风骨独具的君子,在封建社会里敢于冒杀头之罪,向皇上笔谏。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笔名,“他”是()

A、颜真卿

B、苏轼

C、柳公权 D.、黄庭坚

5、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一体,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这位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苏轼

6、他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先学王羲之的书法,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笔法方圆兼济,结构严谨匀称。这位书法家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吴道子

7、《游春图》生动描绘了人们游春的情景,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山水轴画。你知道《游春图》的作者是谁吗()

A、阎立本

B、吴道子

C、黄公望

D、展子虔

8、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盛世特色。其中歌颂唐太宗武功的是()

A、《胡旋舞》

B、《秦王破阵乐》

C、《霓裳羽衣曲》

D、《高山流水》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内容标准:列举隋唐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学习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学习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辽和宋的建立(2)宋辽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影响,西夏的建立及宋夏之间的战与和(3)金的建立、金灭辽与北宋、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及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影响等。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兴起:

(1)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都城在,建国后势力不断发展。(2)辽太宗时占领了,与中原政权冲突加剧。

2、北宋建立

(1)五代十国:唐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政权统治,它们是梁、、、

和,合称为五代。那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五代十国。

(2)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典故: )

(3)局部统一:北宋建立后,结束了分裂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统治时,澶州之战,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给辽。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局面。

2、宋与夏和战:

(1)西夏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统治区域在今天、一带。

(2)宋夏和议: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12世纪初,女真族首领建立,定都,他就是金太祖。

2、金灭辽与北宋:先灭辽。又于年灭北宋。

3、南宋建立:1127年,建立,定都(近浙江杭州)。

4、岳飞抗金:

(1)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2)岳飞率军收复建康,取得。(3)后被陷害而死。

5、宋金和议:

(1)内容: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钱,以至一线为分界线。

(2)影响:宋金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今北京)。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示,可以使我们对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与发展有更直观的了解。右图是小明Array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所绘制的图示,

请你结合此图进行相关的探究。

(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填充下列问题:北宋结束

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西夏之间

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对峙局面。

后B 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的弟弟登基称帝,定都,史称南宋。

(2)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时战时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②说出辽河北宋之间在宋真宗在位期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后双方签订的盟约是什么?

③北宋和西夏之间后来议和的内容是什么?

④说出南宋抗击B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并说出相关战役一例。后来宋与B政权之间议和,其内容是什么?(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岳王庙,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殿内有

岳飞彩像,上面有岳飞亲书“还我山河”的巨匾。(右图)

材料二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2)材料一中的“还我山河”指的从哪一政权收复失地?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

(3)岳飞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一日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

(5)从人们对岳飞和秦桧的不同态度中,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思维拓展】

1、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为什么却与辽讲和并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编制:王晓研定稿:林亚玉审核:使用时间:第周编号:10

内容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经济重心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表现(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

一、原因

1、社会环境:南方,相对稳定。

2、自然环境:优越,更适合农业发展。

3、劳动力与技术: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

4、统治政策: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引进占城稻)。

二、过程从正式开始,到最后完成。

三、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北宋从越南引进,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太湖领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的谚语。

(3)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流域。

(4)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江南丘陵新辟了许多茶园。

2、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和棉织业:蜀地丝织业“”;丝绸产量高;兴起于海南岛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海船已装有。

3、商业的繁荣:

(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而且还出现了早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①港口:和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到达范围:近至和,远达阿拉伯半岛和东海岸。

③政策:政府海外贸易。

④管理机构:在主要港口设管理海外贸易。

(3)纸币:

①概况: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②作用: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天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2)材料二、三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耕获图》哥窑冰裂纹碗

材料二

图一图二

材料三

请回答:宋代海外贸易

(1)材料一中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哪一经济部门的发展?

(2)材料二中图一出现于哪一时期?图二通行于哪一时期?纸币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南宋海外贸易的盛况。

【巩固练习】

1、宋代,我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

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③政府提倡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习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海口十四中初一历史学案编制:王晓研定稿:林亚玉审核:使用时间:第周编号:1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0课_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1.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 2.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 3.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学习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2.________于1206年完成了__________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_____。 3. 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__________的局面形成。 6.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后,施行“”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7.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 8.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_等人继续 展开抗元斗争。 9.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局面,为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著名诗句。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文天祥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 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2.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A.西夏灭亡后 B.金灭亡后 C.契丹灭亡后 D.匈奴灭亡后 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改用汉姓 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 一统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1)材料一中的“一代天骄”是谁?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蒙古 2.铁木真蒙古草原成吉思汗 3.1227 4.1234 5.对峙 6.治国安民 7.忽必烈大 都 8.1276 临安文天祥 9.1279 分裂割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1课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 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 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

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这句话的意思是: 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 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 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北京紫禁城 (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

(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 (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难点分析 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巨著的特点 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另外,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①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作业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作业题答案: 1课:C C A C C C B A 2课:C B B C A(1)“以史为镜”即指要吸取隋亡的教训。“以人为镜”就是要听取魏征等大臣的直谏。 (2)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3)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3课D C C C B B D D 4课A B C A D B D B C 2.(1)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2)形象的刻画了进士登第的困难,同时也说明了科举制是士人出仕的途径,也是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3)状元。(4)说明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5课ADBBA(1)汉朝: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设立安西都护府;设立北庭都护府;册封怀仁可汗、渤海郡王、云南王等。(2)友好交往;武力;和亲;册封;设立机构等。6课:C D A D B A C D C D 2(1)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回答平等的民族政策、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均可)。表现方式:实行和亲政策(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回纥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行政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如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派大批工匠到吐蕃)。(2)唐朝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回答中日之间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均可得2分)。启示:重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分裂;拥有开放的心态,注重对外友好往来,反对敌视和战争行为等。(2分。回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7课:C C C A C B D C C D(1)起点:长安(西安)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影响: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①使这个世界级别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②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交流,扩大三国之间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进而密切三国人民、甚至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9 ke BDBADB 10课 C D B D CBDA 11课:BABCBBACD 12ke : CAADBCBD 13课:AADDDAD15课BDADAC2:(1)学而优则仕。(2)考试内容限为四书五经,用八股文作答,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说明科举制度日益为统治者服务,科举制度开始僵化。16课 :BBDBBCDC2\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17ke :DCCBD 2ti :(1)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③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2)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削弱诸侯国势力。(1分)(3)明朝: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锦衣卫、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侦查;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迁都北京,执行削藩政策。清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的思想。 (4)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期。18ke :CCDABBCD 19课:DCACBD 2ti30.(1)分封制\郡县制(2)苏湖熟,天下足(3)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4)经济上的均衡发展政洽制度的有力保障与民族分裂势力的坚决斗争20ke:CCCCAD 2ti:(1)隋朝;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做官);竞争公平性、客观性;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2)职能:管理行省内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意义: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的管辖;巩固了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等。(3)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另一方面,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适时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等。21ke:CBCBCBB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学习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社会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3.755年,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唐玄宗逃往四川,太 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年被平定。 4.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唐朝的衰微,安史 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5.唐朝后期,统治腐朽,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 6.人民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________的率领下,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7.______年,朱温建立了政权,唐朝灭亡。 8.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 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_”。 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合作探究 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练习巩固

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A.贞观初年 B.贞观末年 C.开元初年 D.开元末年 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 A.高力士 B.李林甫 C.杨国忠 D.魏征 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 A.黄巢起义军 B.陈胜吴广起义军 C.钟相、杨幺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安史之乱的发生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7.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唐玄宗矛盾 2.行政外重内轻 3.安禄山安史之乱唐肃宗 763 4.由盛转衰中央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_附答案

期末考试卷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题号下面)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B.建立三省六部制 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 3.唐朝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①麻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A.①②B.③④C.④①D.②③ 4.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 5.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是在()统治时期 A.唐高祖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6.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B.女真族C.汉族D.匈奴族 8.隋朝时建立的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是() A.玉带桥B.泸定桥C.赵州桥D.西安灞桥 9.被称为“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A B C D 10.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1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12.两宋时期,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因为() A.当时政府做出了严格的规定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C.便于从事生产劳动D.受国外风俗习惯的影响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学习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学习难点】小说与京剧繁荣原因和京剧成为国粹的原因。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红楼梦》 1.清代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3.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红楼梦》这部强、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创作的。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的、的,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3、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4、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流传四方。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知识建构: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练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 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2、过查找有关明清建立资料的过程,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元朝 D.南宋 3、“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A.隋文帝时 B.唐太 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 4、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 废行省,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5、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6、明政府 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A、唐诗 B.三通四史 C.宋词 D.四 书五经 7、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 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 8、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 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9、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 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0、关于明朝科举制()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③ 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 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D.①不对②③④对二、课堂回顾 26、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材料2:是年(1610年),侍郎王图主庚戌会试,宾尹(人名)以庶子为分校官。举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

2021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精品教案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2.元朝的建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自己是少数民族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同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看出什么?还能看出和老师有关系吗?大家猜猜我是什么民族?而现在同学们没有发现我是少数民族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说的民族融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 1.(多媒体展示成吉思汗的画像)教师讲述:蒙古兴起的基本情况?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多媒体出示问题: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根据课本知识说说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答案提示:(1)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2)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目标导学二西夏和金的灭亡 (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 1.(多媒体展示蒙古统一中国形势图)学生读教材理清蒙古统一中国的过程 答案提示:西夏—金—南宋。 2.(多媒体提出要求:分组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本整理蒙古灭亡西夏和金的情况。 提示: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1)过程: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1 课时 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独立试航 (一)南北重归统一 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陈。 4、隋文帝改革 (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在位时开凿。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二、知识拓展 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1)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么?在想一

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武则天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5、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6、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贡献邪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7、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 A、涿郡 B、洛阳 C、余杭 D、临安 8、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C、方便到扬州游玩 D、促进经济发展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2 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_附答案

期末考试卷 100分)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题号下面)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北B.建立三省六部制 D.开通大运河 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 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①麻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③④C.④①D.②③ 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 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是在()统治时期 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③④C.①③D.②④ 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B.女真族C.汉族D.匈奴族 的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是() B.泸定桥C.赵州桥D.西安灞桥 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B C 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民以石油作燃料 民以煤炭作燃料 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因为() 出了严格的规定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产劳动D.受国外风俗习惯的影响 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哪一句诗所指的相同?()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通过学习成吉思汗等的历史史实,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及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从他的身上明白一些道理,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习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其不畏威胁、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和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法学法】开展合作学习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成吉思汗像》及《成吉思汗陵》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学生回答出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之后,教师指出当时北方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蒙古族,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于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教师展示蒙古族的服饰、生活习俗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古代蒙古族的基本情况。 2.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年幼时的铁木真,因父亲在部落纷争中离世,经历了许多磨难,切身感悟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2、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 4、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价郑和及其远 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 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动交流;小华殖 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准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5、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的话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 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7、“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9、下列我国古代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 ①扬州②杭州③广州④泉州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1、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能够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 ①能够去夜市买东西②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③普通百姓能够穿多种颜色的衣服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能够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⑤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1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个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 A.宋 B.元 C.明 D.清 14、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唐太宗 D.宋太祖 15、军机大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官员,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造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著名的京戏歌,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唱出了中国人对国粹艺术京剧的赞美之情和拥有这门传统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提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提示: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3.读教材,总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科举制度的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大运河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1)年,北周大将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朝统一全国。(2)开通了一条纵横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北到,南达,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3)大运河由等四段渠道组成。它连接了等五大水系。 (4)科举制度在时,正式形成。(5)隋朝在公元年灭亡。 2、探究学习: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何意思?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了吗? 五、学习反思1、隋朝是谁建立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涿郡C、余杭D、长安 4、科举制度在谁在位时正式创立() 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4、分析:“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中的渠是指哪条河?它是谁在位时修建的? (2)、修建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为什么能修建此河? (3)、此河修建后有何作用? 教学后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四:、学习内容:自主学习: (1)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2)历史上称在位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0)、历史上称在位的统治为“开元盛世” 2、探究学习: 比较一下唐太宗和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四、学习反思: 1、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2、历史上称谁在位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唐高宗B、唐太宗C唐高祖D、武则天 3、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4、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狄仁杰 5、历史上称谁在位的统治为“开元盛世”()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 6、分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是谁说的?他在位时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2)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才出现了治世局面? (3)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学习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