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243.00 KB
- 文档页数:12
配电箱厚度规范篇一:配电箱厚度的国家标准关于配电箱厚度的国家标准?4.2.1 结构与设计4.2.1.1户外不锈钢箱:外壳采用1.5毫米不锈钢板,规格尺寸(宽*高*厚): 50-100KVA为1100*900*700,200KVA为1220*1000*700、315KVA为1380*1000*700;直接在变压器旁边安装,采用卧式,内部安装梁、板为2.0毫米镀白锌冷拉板、结构满足元件安装强度要求。
防护等级为IP33。
接地螺丝为 M12,并有明显接地表识。
双面有黄色带电表识及‘有电危险,请勿触摸’警示图案。
4.2.1.2 户内GGD柜体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宽*深*高:800×800×2200,双面安装开门)。
内部安装梁板镀彩锌,强度符合安装要求。
柜体框架用8FM型材,前门,上仪表门用2.0毫米,后门用1.5毫米优质冷拉钢板喷塑,喷塑处理工艺正确,质量符合要求。
塑粉颜色MB2071。
4.2.1.2.1 配电柜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开闭,门在开闭过程中不应损坏涂覆层,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现象。
4.2.1.2.2 配电柜的外壳和金属零件的表面应平整,不应有锐边和毛刺,焊缝应光洁均匀、无焊穿、裂纹、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4.2.1.2.3 配电柜外壳上的涂层不得有皱纹、流痕、针孔、起泡、透底漆、斑点、细砂粒、手印、附着物、色泽不均等现象。
配电柜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
4.2.1.3 同规格同型号的箱、柜体安装尺寸应统一,应具有互换性。
4.2.1.4 内部安装连接用优质镀锡铜排或软导线,截面积符合要求,要求比国家标准计算选取大一个规格。
软铜导线两端压接铜接线鼻并塘锡处理。
导线两端套热缩管,分相色。
主回路电气间隙不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14mm。
4.2.1.5母线的连接和母线、绝缘导线的布置要尽量减少涡流影响,如果交流导体要穿过封闭的具有导磁性能的框架或金属隔板,则该电路的三相导线均应从同一孔中穿过。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电源变压器的封装与结构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电源变压器则扮演着将电能转化为适用于不同电子设备的电压的关键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电源变压器的封装与结构设计,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要求。
首先,我们将探讨电源变压器的封装设计。
电源变压器的封装设计涉及到外壳材料、尺寸、散热、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在选择外壳材料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材料的导热性、绝缘性以及机械性能。
常用的材料包括塑料、金属和陶瓷。
塑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成本优势,但其导热性较差,需要采取散热设计以防止变压器过热。
金属外壳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能够有效散发变压器产生的热量,但金属外壳对于电磁屏蔽的效果较差。
陶瓷材料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但成本较高。
尺寸是电源变压器封装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
尺寸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应用的空间限制和功率需求进行。
过大的尺寸会造成电源变压器的浪费,而过小的尺寸则可能导致发热过大,影响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因此,恰当选择尺寸是确保电源变压器性能的重要步骤。
散热是电源变压器封装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之一。
电源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散热,会导致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电源变压器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在封装设计中应该合理设置散热结构,如散热孔、散热片等,以提高散热效果。
安全性是电源变压器封装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电源变压器一般工作在较高电压下,因此,封装设计需要保证用户的安全。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外壳设计,以确保电源变压器与其他电路之间的隔离。
此外,应采用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过流保护、过热保护等,以有效预防潜在风险。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电源变压器的结构设计。
电源变压器的结构设计涉及到线圈的绕制方式、磁芯材料和连接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线圈的绕制方式对电源变压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常见的绕制方式包括平整式绕制和层式绕制。
平整式绕制可以减少线圈的交叉,降低电阻和损耗,提高电源变压器的效率。
插线板生产工艺标准插线板是一种用于连接电器设备的电源插座装置,它通常由外壳、导电端子、电源开关、跳闸器等组成。
为了确保插线板的质量、安全性和适用性,在插线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相关的工艺标准。
1. 材料选用标准:插线板的外壳通常由耐热性、耐磨性、耐污性好的工程塑料制成。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材料选用标准,确保所选用的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2. 结构设计标准:插线板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外壳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不易变形;导线的入口要设计合理,确保导线连接紧固可靠,不易松动;导线的长度要合适,不得超出或过短,避免不必要的拉力。
3. 零部件装配标准:在插线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零部件装配标准。
例如,导电端子的连接方式应确保电线接触表面积大、接触电阻小,同时需要保证紧固件的紧固力适宜,不易松动。
此外,电源开关和跳闸器的装配要符合相关性能标准,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4. 产品检测标准:插线板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产品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检测项目包括外观质量、绝缘电阻、耐电压、接触电阻、引脚直径等。
相关的检测标准应遵循国家和行业规定,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5. 安全性标准:插线板是与电源直接相连的电器装置,因此安全性是其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安全性标准,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发生漏电、过热等安全问题。
此外,还需要严格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对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总之,插线板生产工艺标准涵盖了材料选用、结构设计、零部件装配、产品检测和安全性等方面。
遵循这些标准可以保证插线板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对于插线板生产企业来说,建立和遵循这些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的重要保证。
机箱结构设计技术规范一、引言机箱是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机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制定机箱结构设计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机箱结构设计基本原则1.结构稳定性:机箱的结构设计要保证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晃动、变形等情况,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材料选用:机箱的材料应选择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损的工程塑料或金属材料,以满足机箱的使用要求。
3.散热设计:机箱的散热设计要合理,保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因过热而损坏,可以通过增加散热孔、风扇等方式进行散热。
4.维修便利性:机箱的设计要考虑到设备的维修需求,方便维修人员对机箱内部进行检修和维护。
5.外观设计:机箱的外观设计要美观大方,符合用户的审美要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三、机箱结构设计要求1.外壳结构设计(1)外壳应采用防水、防尘设计,以保护内部设备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2)外壳应具备抗震性能,以降低设备在运输或工作过程中的振动对内部设备的影响。
(3)外壳应具备防静电性能,以保护内部电子器件免受静电干扰和损坏。
2.散热系统设计(1)机箱应设计合理的散热通风孔和风扇,以保证设备在工作时的散热需求。
(2)机箱内部应布置合理的散热导向板,可通过对空气流动的引导,提高散热效果。
3.维修便利性设计(1)机箱内部应有足够的空间供维修人员对各个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
(2)机箱内部部件应采用易于拆卸和更换的方式设计,方便维修人员操作。
4.运输和安装设计(1)机箱应具备适合的尺寸和重量,方便运输和携带。
(2)机箱应具备易于安装和拆卸的特性,降低安装人员的操作难度。
5.安全设计(1)机箱应具备防火、防爆等安全设计,以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机箱的电源部分应采用防电击设计,以防止用户触电事故的发生。
四、结论机箱结构设计技术规范对保证机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易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和遵守机箱结构设计技术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机箱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改进用户体验和提升品牌形象。
应急移动电源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设备,通常用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提供备用电源。
应急移动电源的标准:
1.输出性能:应急移动电源应具备一定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以
满足不同设备的电源需求。
例如,常见的输出接口包括USB-A、USB-C等,输出电压和电流应符合相关标准。
2.安全保护:应急移动电源应具备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载保护、
短路保护、误操作保护等安全保护功能,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电池性能:应急移动电源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电池,如锂离子
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
电池的性能应满足一定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要求。
4.外壳和结构:应急移动电源的外壳应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以防
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
此外,外壳的设计应考虑到便携性和耐用性。
5.环境适应性:应急移动电源应具备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如耐高
温、耐低温、抗振动、抗冲击等,以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正常工作。
6.接口规范:应急移动电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应符合相关标准,如
USB、Type-C等。
接口的设计应考虑到兼容性和稳定性。
上海惠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目录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2)4.1结构要求 (2)4.1.1在设计电源外壳时,应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系列结构相似,以实现电源外壳的通用化、系统化和组合化。
(2)4.1.2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移动、安装、拿取方便、安全可靠。
(2)4.1.3电源外壳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牢固可靠,可拆卸连接均应拆卸方便。
(3)4.1.4在设置的通风孔、百叶窗、屏蔽窗时,应考虑沙尘、昆虫、鼠类等危害,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消除或较少噪音干扰。
(3)4.1.5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PCB板的放置、安装位置和空间。
(3)4.2外观要求 (3)4.2.1电源外壳的标贴和装饰性表面镀涂,应符合国家标准GB 4208-1993、UL认证和CE认证的规定。
(3)4.2.2设计电源外壳时,应考虑人-机工程美学原理。
造型美观,新颖。
(3)4.3尺寸要求 (3)4.3.1电源外壳的主要结构尺寸应符合5.1的规定。
(3)4.3.2电源外壳的未注装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Q/AD 65-1999的规定。
(3)4.4环境要求 (3)4.4.1根据电源外壳使用环境不同,按照GJB15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候试验、高低温循环试验、等试验。
(3)4.5安全要求 (3)4.5.1可燃性 (3)4.6包装和运输 (3)4.6.1包装 (3)462运输 (3)5详细要求 (4)5.1电源外壳尺寸设计 (4)5.1.1电源外壳的高度H (4)5.1.2电源外壳的宽度B (4)5.1.3电源外壳的长度L (4)5.2电源外壳装配尺寸 (4)5.2.1电源外壳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般设计要求: (4)5.3电源外壳安全设计 (5)5.4电源外壳通风散热设计 (5)5.4.1电源外壳散热设计的一般准则 (5)5.4.2通风孔设计 (6)5.4.3散热片 (6)5.4.4绝缘垫 (6)5.4.5绝缘布 (6)5.4.6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 (7)5.4.7 Clip 导轨 (7)5.5电源外壳表面电镀、颜色及铭牌、包材 (7)5.5.1电源外壳铭牌、包材 (7)5.5.2警示标示 (7)《电源外壳设计规范》为结构系列设计规范之一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统一和规范我司电源外壳的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用性,同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选用本司通用的电源外壳结构设计的依据。
LED驱动电源外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LED(Light Emitting Diode)照明产品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而LED驱动电源外壳作为LED照明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扮演着保护电源组件和导热效果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LED驱动电源外壳的意义、常见类型以及设计要点。
一、概述LED驱动电源外壳的意义LED照明产品使用的驱动电源外壳主要用于保护内部电子元件、散热以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同时,LED驱动电源外壳还起到美观的作用,能够与照明环境和装饰相协调,提升整体产品的品质。
二、常见类型1. 铝合金外壳铝合金是目前最常见的用于LED驱动电源外壳的材料之一。
它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可有效将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LED驱动电源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铝合金外壳还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电子元件免受外部物理损伤和环境侵蚀。
2. 塑料外壳塑料外壳相对较轻便,成本较低,适用于某些LED照明产品。
但与铝合金外壳相比,塑料外壳的导热性能较差,需加入散热结构以保证电源的正常工作温度。
此外,塑料外壳在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上也存在一定局限。
3. 不锈钢外壳不锈钢外壳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适用于室外环境或具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应用场景。
不锈钢外壳还可提供额外的防护性能,保护内部电子零件免受恶劣环境和物理损伤。
三、设计要点1. 散热设计良好的散热设计能够延长LED驱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外壳应具备散热片、散热孔等散热结构,以帮助热量快速散发。
同时,外壳材料的选择也对散热性能有着直接影响,铝合金是常见而有效的选择。
2. 防护性设计LED驱动电源外壳应具备良好的防护性能,以保护内部电子元件免受外界物质和环境的侵蚀。
外壳应具备适当的密封性能,以避免尘埃、湿气等物质进入内部,造成电源故障。
3. 美观性设计作为LED照明系统的一部分,LED驱动电源外壳的美观性设计也非常重要。
外壳应根据产品的整体设计风格和应用场景进行合理规划和搭配,形成整体和谐的视觉效果。
标准砖电源封装结构构型一、砖形封装结构标准砖电源封装结构是一种常见的电源封装形式,其形状类似于砖块。
这种封装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易于集成到各种电子设备中,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2.砖形封装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压力和环境条件。
3.封装空间利用率高,可以容纳更多的电子元件和电路。
二、基板连接方式标准砖电源封装结构采用基板连接方式,将电源电路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
基板连接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连接可靠性高,能够保证电源电路与外部电路之间的稳定传输。
2.易于维修和更换,方便对电源电路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
3.基板连接方式有利于提高电源的散热性能,减少热损耗。
三、散热设计标准砖电源封装结构的散热设计对于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良好的散热设计能够保证电源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避免过热和性能下降。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散热设计方法:1.安装散热器:在电源外壳上安装散热器,通过自然对流或强迫风冷将热量排出。
2.导热材料:使用导热材料将电源电路与外壳紧密接触,提高散热效率。
3.液冷系统:采用液冷系统,通过循环液体将热量带走,提高散热效果。
四、防震设计标准砖电源封装结构的防震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外部震动对电源电路的影响,保证电源的正常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震设计方法:1.防震垫:在电源与外部结构之间放置防震垫,吸收震动能量。
2.紧固件:使用额外的紧固件将电源外壳与外部结构紧固,减少震动传递。
3.电路优化:对电源电路进行优化,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减少对震动的敏感性。
五、电磁屏蔽设计标准砖电源封装结构的电磁屏蔽设计能够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对电源电路的影响,保证电源的正常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电磁屏蔽设计方法:1.外壳屏蔽:使用金属外壳将电源包裹起来,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
2.接地处理:将电源外壳接地,有效地避免电磁干扰。
从GB7251.1的新版解读低压柜的结构设计GB7251.1的第七章是“设计和结构要求”,由11条构成,就是:7.1机械设计7.2外壳和防护等级7.3温升7.4电击防护7.5短路保护与短路耐受强度7.6成套设备内装的开关器件和元件7.7用挡板或隔板实现成套设备内部的隔离7.8成套设备内的电气连接:母线与绝缘导线7.9对电子设备供电电路的要求7.10电磁兼容性(EMC)7.11功能单元电气连接形式的说明为了解读方便,可以把其看成十一个部分。
在详细解读前,需要做一个整体的说明:一是IEC标准的制定思路已经从满足制造的需要转向了满足设计的需要,也就是说产品首先要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标准中所涉及的要素和产品的设计密切相关,而一些和制造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在逐步减少,甚至没有。
按照标准设计产品,再通过试验验证产品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标准的基本目的。
二是技术要素间的相关性,也就是论述某一具体要求时往往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其他要求。
三是对一些基础标准要求的细化和具体化,例如环境、安全、外壳防护等级、绝缘等都有更基础的标准,而在GB7251.1中做了细化的描述。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该条款主要叙述成套设备结构要求的总原则、和结构密切相关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隔离距离及外接导线端子。
由于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隔离距离直接与介电性能有关(参见GB/T 16935.1《低压系统内设备绝缘配合》,因此,在本条款中同时叙述了耐受电压要求及与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隔离距离之间的关系。
在外接导线端子叙述中,除介绍成套设备外接导线端子外,还对与端子的连接线(包括电缆线)及电缆入口的结构等要求进行规定。
[标准原文]7.1.1总则成套设备应由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电气应力及热应力的材料构成,此材料还应能经得起正常使用时可能遇到的潮湿的影响。
为了确保防腐,成套设备应采用防腐材料或在裸露的表面涂上防腐层,同时还要考虑使用及维修条件。
所有的外壳或隔板包括门的闭锁器件,可抽出部件等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能够承受正常使用 时所遇到的应力。
开关电源常用安规要求一览表电源适用的安规标准接触电流要求安全距离的位置及要求标准间安全距离要求比较结构设计安规一般要求•线材要求:初级侧线材若组装接触到次级元件,则需用双重绝缘线或加绝缘套管;•线材要求:INLET上输入线焊点一般要求用钩焊来焊接才是可靠的;PCB上焊点需要点胶固定或者有倒钩;•线材要求:若线材的一端松脱后会造成初级次级元件接触,则应将线材用扎带固定;•间距要求:初级元件与变压器磁芯/PE地(保持基本绝缘),初级元件与次级元件(保持加强绝缘),次级元件与变压器磁芯(保持基本绝缘);•小功率的开关电源变压器:一般次级采用三重绝缘线后磁芯当成一次侧元件,磁芯与次级元件和变压器次级pin间都应保持加强绝缘;•线性变压器:通常次级与变压器磁芯未保持基本绝缘,此时磁芯一般作为次级元件,初级与磁芯因保持加强绝缘;•变压器骨架(bobbin):一般要求厚度超过0.4mm(IEC60950&60065),1.0mm(IEC61558&60335-2-29)结构设计安规标准要求•塑胶外壳的热应力消除测试:正常状态下外壳最高温度+10℃.但不得低于70℃ ---IEC60950/60065•塑胶外壳的球压测试:正常状态下外壳最高温度+40℃.但不得低于70℃ ---IEC61558•支撑初级带电部件的绝缘材料球压测试:至少125℃ ---IEC61558/60950•防火外壳要求:V-1级或通过V-1级燃烧测试•---IEC60950•灼热丝试验:650 ℃•---IEC61558•钢球撞击试验(桌上型产品)•跌落测试(便携/直插式产品)耐压测试(IEC60950/61558/60065/60601•初级对次级:3000Vac/3750Vac/4242Vdc/4000Vac•初级对可接触部分:3000Vac/3750Vac/4242Vdc/4000Vac•初级对PE地:1500Vac/1250Vac/2121Vdc/1500Vac•初级对变压器磁芯:1500Vac/1250Vac/2121Vdc/1500Vac•次级对变压器磁芯:1500Vac/1250Vac/2121Vdc/1500Vac•测试时间:1分钟湿度测试•将整个样品放入恒温恒湿箱内•保持48小时,28-30℃,90-95%湿度(对一般产品)•保持120小时,38-42 ℃,90-95%湿度(对热带地区使用的产品,如巴西,沙特,新加坡等)•存储时间完成后因立即进行耐压测试和绝缘阻抗测试安规管控要求说明•安规管控的零件:输入座,保险丝,PCB,X-cap,Y-cap,储能电解电容规格,开关管,整流桥,散热片,风扇,塑胶外壳,绝缘套管,绝缘胶带,压敏电阻,热敏电阻,变压器和电感等磁性元件;•安规管控的零件认证时需提供相应地区的认证证书.若做中国CCC,需提供CQC或CCC证书;做CE/TUV/GS,需提供有欧洲认证的VDE等证书;做UL,则提供UL证书;•安规管控的零件在产品取得安规认证后,若没有经安规报备,不允许变更其规格和厂商。
户外储能电源结构设计随着户外活动的普及和人们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需求增加,户外储能电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户外储能电源是一种能够储存和释放电能的设备,可以为户外活动中的电子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在户外环境中,电力来源有限,因此设计一个高效、便携且可靠的户外储能电源结构至关重要。
一、储能单元设计户外储能电源的核心是储能单元,它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快速充放电能力。
目前,常见的储能单元包括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特点,是最常用的储能单元之一。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由于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轻的重量成为更好的选择。
二、充电控制电路设计为了实现对储能单元的高效充电,需要设计一个充电控制电路。
充电控制电路应具备多种保护功能,如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等。
同时,为了提高充电效率,可以采用充电器和电源管理芯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储能单元的智能充电。
三、逆变器设计户外储能电源需要将储存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供电给电子设备。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逆变器非常重要。
逆变器的设计应考虑到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纹波的控制,以确保电子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四、外壳设计户外储能电源需要具备便携性和防水性能。
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到外壳的材料选择和防水密封设计。
同时,为了方便携带,可以设计一个可拆卸的手柄或背带。
五、其他功能设计为了提高户外储能电源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可以考虑添加其他功能。
例如,设计一个USB接口,方便给手机等设备充电;设计一个LED 灯,提供照明功能;设计一个无线充电功能,方便给支持无线充电的设备充电。
六、总结户外储能电源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储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逆变器、外壳和其他功能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高效、便携且可靠的户外储能电源,为户外活动中的电子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持。
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设计原则全套-煤矿防爆电器外壳性能分析隔爆型外壳必须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且要阻止内部的爆炸向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播。
因此,要满足隔爆性能的要求,设计上必须具有下列特殊要求:1、耐爆性能要求外壳体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受内腔的爆炸压力。
因此,设计时要选择适当的材质和壁厚,保证外壳不损坏,也不允许产生永久性变形,同时,隔爆接合面参数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2、隔爆功能在设计隔爆外壳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选用适当的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电缆引入装置的方式,观察窗透明件的密封结构形式,接线腔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以便有效地阻止内部爆炸压力向外壳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传播。
当设计的隔爆外壳包含有几个空腔时,设计时要避免小孔联通,并且壳体内电气元件布置要尽量紧凑,使之占用空间均匀分布,以免在试验时产生压力重叠(迭爆)现象。
4.联锁功能和警告隔爆外壳上必须设计有联锁装置,并且用一股工具不能解除其联锁功能,以防止在未断开电源时开盖,出现电气事故,从而引起爆炸危险,危及人身安全和矿井安全。
在某些情况下,用警告牌来代替联锁,也能认为保证了使用方面的安全。
5、标志隔爆外壳上必须有清晰永久的防爆标志和安全标志。
二煤矿防爆电器外壳设计要点1、外壳材料设计防爆电器外壳对材质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抗撞击强度,不易氧化锈蚀,导热系数高,表面无静电,加工性能优越等。
目前,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在制造小型电器防爆外壳时所使用的材质主要是黄铜。
由于我国铜资源稀缺,所以生产这类电器外壳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有:铝合金、铸铁、铸钢、以及工程塑料等。
在国家标准GB/T3836.2-2021中,对工程塑料的防静电、防火花功能以及其化学成分的组成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防爆电器外壳制造中不提倡使用该类材料。
铸钢、铸铁材料因其存在体积大、质量大易锈蚀等缺陷,小型防爆电器外壳目前很少使用。
因此,以低镁铝合金和无镁铝合金作为生产小型防爆电器的外壳的材料是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
产品EMC结构设计技术详解EMC结构设计技术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减少电磁辐射和提高产品的抗干扰能力,来达到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EMC结构设计技术:1.外壳设计:外壳是产品的第一道防线,它需要具备良好的屏蔽性能。
外壳的设计要合理布置产品内部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走向,避免它们在外壳内交叉引起干扰。
外壳材料要选择导电性好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镀铜板,以提高屏蔽效果。
2.接地设计:接地是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防止干扰的关键。
在EMC结构设计中,正确设计和铺设接地线是必不可少的。
接地线要短而粗,尽量避免回路的串扰,采用星型接地结构,在产品内部形成一个共同的地点,减少地回线对其他线路的干扰。
3.滤波设计:滤波器可以削弱电磁辐射和抑制外部干扰。
在产品设计中,可以使用电源滤波器、信号滤波器等滤波器来减小电磁干扰。
电源滤波器可以过滤电源中的高频噪声,信号滤波器可以滤除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
4.线路设计:线路设计是EMC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产品电磁兼容性。
在线路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线路的走向和布局,尽量避免共模和差模干扰。
可以采用屏蔽线、屏蔽罩等措施来减小线路间的耦合。
5.引线设计:6.整体布局设计:产品的整体布局也会影响电磁兼容性。
产品内部线路和模块的布局要合理,要避免模块之间的干扰或共振。
可以采用分区屏蔽的方法,将不同模块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EMC结构设计技术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设计目标、电磁兼容性要求以及工艺可行性。
通过有效地应用这些技术,可以保证产品在电磁环境下的正常工作,同时减小对其他设备的干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电源安规标准电源安规标准是指电源设备在设计、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电源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障用户和设备的安全。
在国际上,电源安规标准通常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组织制定和发布。
首先,电源安规标准涵盖了电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
在设计阶段,电源设备需要符合一系列的电气参数和安全要求,如输入电压范围、输出电压稳定性、过载保护等。
此外,电源设备的外壳、接线端子、散热结构等也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以防止电击、火灾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制造过程中,电源设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性。
其次,电源安规标准还涉及了电源设备的应用和安装。
在使用过程中,电源设备需要符合一定的电磁兼容性(EMC)要求,以避免对周围设备和环境造成干扰。
此外,电源设备的安装和接线也需要按照标准进行,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另外,电源安规标准还包括了对电源设备的测试和认证要求。
在产品上市前,电源设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和性能测试,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对电源设备实施强制性的认证制度,如中国的CCC认证、欧洲的CE认证等。
总的来说,电源安规标准是保障电源设备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遵循这些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用户和设备的利益。
因此,作为电源设备的设计者、生产者和用户,我们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共同维护电源设备市场的良好秩序。
配电箱及开关箱规范要求在配电系统中,配电箱及开关箱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规范要求对于电气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配电箱及开关箱的规范要求进行探讨,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一、配电箱规范要求配电箱是电能分配、控制和保护的关键设备,以下是配电箱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1. 外壳材料:配电箱外壳应为防火材料,以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阻止火势蔓延和保护内部设备的安全。
2. 前装电门:配电箱上应安装前装电门,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断电源,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 安全防护:配电箱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装置和防护措施,如可靠的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以便在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4. 温度控制:配电箱内应设置合适的温度控制装置,以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温度下运行,防止过热等问题的出现。
5. 标识和警告:配电箱内的电源线路、开关和保护装置应设置清晰的标识和警告,以便操作人员快速识别和处理相关问题。
6. 接地保护:配电箱应具备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确保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
二、开关箱规范要求开关箱用于控制和保护电气设备,以下是开关箱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1. 选用合适的材料:开关箱应选用耐火、阻燃的材料制作,防止火灾引发或蔓延。
2. 结构设计:开关箱的结构设计应合理,易于操作和维护;门锁应牢固可靠,确保非授权人员无法随意打开。
3. 安全间距:开关箱的各个开关和元件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间距,以防止触电和误操作。
4. 散热系统:开关箱应具备有效的散热系统,确保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过热,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5. 防尘防水:开关箱应具备防尘和防水性能,确保设备在潮湿和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6. 状态指示:开关箱应设置清晰的状态指示器,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和相关故障。
总结:配电箱及开关箱的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设备的可靠性,合理选用材料、设置安全装置、合理布局和清晰标识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上海惠上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电源外壳结构设计规范目录1 范围 (1)2 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要求 (2)4.1 结构要求 (2)4.1.1 在设计电源外壳时,应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系列结构相似,以实现电源外壳的通用化、系统化和组合化。
(2)4.1.2 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移动、安装、拿取方便、安全可靠。
(2)4.1.3 电源外壳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牢固可靠,可拆卸连接均应拆卸方便。
(3)4.1.4 在设置的通风孔、百叶窗、屏蔽窗时,应考虑沙尘、昆虫、鼠类等危害,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消除或较少噪音干扰。
(3)4.1.5 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PCB板的放置、安装位置和空间。
(3)4.2 外观要求 (3)4.2.1 电源外壳的标贴和装饰性表面镀涂,应符合国家标准GB 4208-1993、UL认证和CE认证的规定。
(3)4.2.2 设计电源外壳时,应考虑人-机工程美学原理。
造型美观,新颖。
(3)4.3 尺寸要求 (3)4.3.1 电源外壳的主要结构尺寸应符合5.1的规定。
(3)4.3.2 电源外壳的未注装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Q/AD 65-1999的规定。
(3)4.4 环境要求 (3)4.4.1 根据电源外壳使用环境不同,按照GJB15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候试验、高低温循环试验、等试验。
(3)4.5 安全要求 (3)4.5.1 可燃性 (3)4.6 包装和运输 (3)4.6.1 包装 (3)4.6.2 运输 (3)5 详细要求 (4)5.1 电源外壳尺寸设计 (4)5.1.1 电源外壳的高度H (4)5.1.2 电源外壳的宽度B (4)5.1.3 电源外壳的长度L (4)5.2 电源外壳装配尺寸 (4)5.2.1 电源外壳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般设计要求: (4)5.3 电源外壳安全设计 (5)5.4 电源外壳通风散热设计 (5)5.4.1 电源外壳散热设计的一般准则 (5)5.4.2 通风孔设计 (6)5.4.3 散热片 (6)5.4.4 绝缘垫 (6)5.4.5 绝缘布 (6)5.4.6 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 (7)5.4.7 Clip导轨 (7)5.5 电源外壳表面电镀、颜色及铭牌、包材 (7)5.5.1 电源外壳铭牌、包材 (7)5.5.2 警示标示 (7)前言《电源外壳设计规范》为结构系列设计规范之一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在于统一和规范我司电源外壳的结构设计,提高结构设计的实用性,同时作为结构设计人员选用本司通用的电源外壳结构设计的依据。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新设计按本标准执行,老产品改进设计时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起草单位:技术研发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工、张强。
电源外壳构设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司电源外壳的技术要求、打样要求、电源外壳的尺寸设计、工程安装设计、安全设计、通风散热设计、散热片零部件设计与选用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司电源外壳结构设计标准。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都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提倡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凡是不注日期或版本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8166 缓冲包装设计方法GJB 1361 产品装箱缓冲、固定、支撑、防水要求Q/AD J03.026-2004 产品标识规定Q/AD 65-1999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的规定3 术语和定义本标注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电源外壳电源外壳是防护及固定电源内部PCB板的结构件。
3.2 电源外壳的高度H电源外壳的高度是指上、下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包括Clip的高度如图1表示,H电源外壳的高度。
3.3 电源外壳的宽度B电源外壳的宽度定义为电源外壳的左、右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B表示电源外壳宽度。
3.4 电源外壳的长度L电源外壳的高度定义为电源外壳的前、后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L 表示电源外壳高度。
3.5 电源Clip将电源安装在导轨固定架上一种构件。
图14 一般要求4.1 结构要求4.1.1 在设计电源外壳时,应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系列结构相似,以实现电源外壳的通用化、系统化和组合化。
4.1.2 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移动、安装、拿取方便、安全可靠。
4.1.3 电源外壳上所有零、部件的机械连接均应牢固可靠,可拆卸连接均应拆卸方便。
4.1.4 在设置的通风孔、百叶窗、屏蔽窗时,应考虑沙尘、昆虫、鼠类等危害,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并消除或较少噪音干扰。
4.1.5 电源外壳设计中应考虑PCB板的放置、安装位置和空间。
4.2 外观要求4.2.1 电源外壳的标贴和装饰性表面镀涂,应符合国家标准GB 4208-1993、UL认证和CE认证的规定。
4.2.2 设计电源外壳时,应考虑人-机工程美学原理。
造型美观,新颖。
4.3 尺寸要求4.3.1 电源外壳的主要结构尺寸应符合5.1的规定。
4.3.2 电源外壳的未注装配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Q/AD 65-1999的规定。
4.4 环境要求4.4.1 根据电源外壳使用环境不同,按照GJB15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气候试验、高低温循环试验、等试验。
试验后,电源外壳应符合本标准4.1.1.2、4.1.1.4的规定4.5 安全要求安全包括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两部分,在设计中必须强制性执行本标准的要求。
4.5.1 可燃性为了防止火灾的蔓延,电源外壳中所有非金属结构件、零部件的材料至少应为UL94V-1或以上等级的防火材料。
4.6 包装和运输4.6.1 包装电源外壳包装应按照GB 8166《缓冲包装设计方法》、GB 9174《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JB1182《防护包装和装箱等级》、GJB 1361《产品装箱缓冲、固定、支撑、防水要求》的规定执行。
4.6.2 运输电源外壳包装后,在允许的可能运输方式下,保证不受任何损坏。
5 详细要求5.1 电源外壳尺寸设计5.1.1 电源外壳的高度H电源外壳的高度H见表1和图1所示。
表1电源外壳的高度电源外壳的宽度B见表2和图1所示。
表2电源外壳的宽度mm电源外壳的长度L见表3和图1所示。
表3电源外壳的长度和适用范围mm5.2.1 电源外壳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般设计要求:1)电源外壳的装配采用M3螺纹安装孔形式。
2)任意安装孔的间距公差为±0.1mm。
3)上下壳采用卡口配合。
图75.3 电源外壳安全设计电源外壳安全设计包括机械安全和拿放安全。
设计要求应按GB 4943《信息技术设备安全》中的规定执行。
5.4 电源外壳通风散热设计5.4.1 电源外壳散热设计的一般准则a) 使传热通路尽可能的短,发热设备尽量靠近出风口,条件允许应处于气流通道上。
b) 尽可能地使进风和出风之间有足够的距离,避免风短路。
热量较大的发热部件可加装散热片或者是风扇,并尽可能远离其他热敏感部件。
要考虑电源工作时的振动和噪音。
5.4.2 通风孔设计电源变压器、整流二极管、开关V-MOS管等都是电源的主要器件。
在加电过程中,如果这些器件产生的热量过高,就会造成器件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毁坏电源。
因此,电源的散热设计是保证电源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电源中,热量都是由电能转换来的:电流流过电子元器件、连接线和连接点产生的热能损失,变压器铁心的磁滞损耗,交变磁场、交变电场产生的涡流损耗和介质损耗等,将产生大量的热量,集中在机箱内,迫使机箱温度升高。
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措施,当机箱温度超过元器件的允许温度时,电源的输出将产生很大的漂移,效率降低,甚至烧毁电源。
由于电源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能量,因此,其散热设计非常重要,这是确保电源正常供电的关键。
在散热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将热量传递出去,以达到元器件降温的目的,从而提高电源工作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规范产品的散热设计过程,确保产品的散热设计质量和生产适应性,达到设计标准化,提高结构效率,提高散热设计准确性,避免重复劳动,及出现重复出现设计问题,特制定本规范在分析热源产生、热能传递基础上,有效的通风孔显得尤为重要。
当电子设备的表面散热功率系数超过0.05W/cm2,体积热功率密度超过0.1W/ cm3时,单靠自然散热不能完全解决它的散热问题,需要外加通风孔冷却方式。
通风孔的形状一般有圆形、长腰孔、六边形孔等。
孔的排布一般都是对称,这样形成空气对流。
5.4.3 散热片光在外壳上增加散热孔往往还是不行的,还需要在内部增加散热片,散热片的厚度和形状及材质也是对散热效果很重要。
我司一般采用厚度3mm,有时会更厚甚至达到6mm,散热片的形状,简单的一般为长方块。
具体的形状有时还需要根据内部PCB 板的电子元器件排布来决定他的外形。
我司一般大多数都采用AL3003,综合散热效果和材料的成本考虑,决定AL3003是很适合用在我司电源上。
5.4.4 绝缘垫绝缘垫是电源内部件的一个小部件,绝缘胶垫是由特种橡胶制成,用于加强工作人员对地的绝缘。
因此可以视为一种固定的绝缘靴,具有较大体积电阻率和耐电击穿能力。
绝缘垫的大小一般跟PCB板子大小差不多,有时会大一些,厚度为0.25mm。
材质一般选择透明的PET,改材质绝缘效果还可以。
5.4.5 绝缘布用于低温-70℃到高温280℃之间。
耐臭氧、氧、光及气候老化,野外使用耐候性优良,寿命可达10年具有高绝缘性能,介电常数3-3.2,击穿电压20-50KV/MM 耐化学腐蚀性能好,抗油,防水,强度高;既柔软又有韧性,可剪裁加工。
硅胶布具有较高的电绝缘等级,可承受高电压负荷,可制成绝缘布、套管等产品。
非金属补偿器:硅胶布可作管道的柔性连接器件,它可以解决产品的散热。
综上所知绝缘布的优点,可知绝缘布用在发热量大的地方,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源内部的温度。
5.4.6 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主要用于PCB板固定在外壳上以及外壳之间的装配固定。
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选型一般要求:a)电源的外壳压铆螺母的材质要求:S碳钢(渗碳或淬火HV350~450)/CLS不锈钢(SUS303)/SP硬化不锈钢(SUS410淬火至HV450-530。
b)表面处理:3+Cr蓝白锌48H(S型碳钢)c)电源外壳的压铆螺母和压铆螺柱采用M3。
5.4.7 Clip导轨导轨的作用是给电源设备提供支撑、安装等功能。
安装导轨结构形式和尺寸要求:a)Clip的设计Clip的结构设计主要能卡住标准的厚度为1mm,宽度为35mm的长导轨。
Clip的内部结构件有弹簧、拉杆、底座。
用拉杆和底座卡住导轨,用弹簧的伸缩变形量来决定松紧度和能取出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