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

文章编号:1001-411X (2001)03-0023-03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

杨仕平1,2,黄继光1,梁炳泉2,徐汉虹1

(1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0642;2南海里水科派企业有限公司,广东南海528244)

摘要:描述了鱼藤酮(C 3H 22O 6)的晶体结构,它属于正交晶系,P 212121空间群,a =018418(1),b =119869(3),c =

213618(4)nm ,V =31950(1)nm 3,Z =81在固态下,发现其以2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1

关键词:提取,晶体结构,鱼藤酮,生物农药中图分类号:S48213 文献标识码:A

鱼藤酮是从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杀虫

活性物质,是三大传统植物性杀虫剂(鱼藤、除虫菊和烟草)

之一[1]1其化学结构简式如下:

已经查明,它是一种呼吸代谢抑制剂,抑制还原

型辅酶I (NADH )脱氢酶(NAD +,辅酶I )~辅酶Q 之间的过程,影响昆虫利用氧气的能力,造成昆虫体内C O 2的积累[2]1关于鱼藤酮和拟鱼藤酮的工作,主要讨论的是杀虫效能(鱼藤植物的直接提取物或提纯品)和作用机理,涉及鱼藤酮结构的研究很少报道[1,2]1最近笔者在研究怎样提高鱼藤酮的提取率时,测得了它的晶体结构,现报道如下1

1 实验部分

111 晶体培养

取鱼藤根若干,用溶剂萃取得鱼藤酮粉末1取其中鱼藤酮粉末2g ,加入到50m L φ为95%的乙醇溶剂中搅拌30min ,过滤,滤液放入盛有硅胶的干燥器中,7d 后析出适合于X 2ray 的无色晶体1其组成为C 23H 22O 61元素分析(w /%,括号里为理论值):C ,70103(70105);H ,5160(5158)1MS (FAB ):m/z 394(100%,C 23H 22O 6)1112 晶体结构的测定

X 射线数据采用Bruker Smart 1000CC DC 衍射仪

测定,用MoK

α辐射(λ=01071nm ),ω扫描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Lp 因子校正和半经验吸收校正1先用重原子法或直接法确定金属原子位置及部分其他非氢原子,然后用差值函数法和最小二乘法求出其余全部非氢原子坐标,并用理论加氢法得到氢原子位置或从差值傅立叶图上找到1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基于F 2对结构进行修正1计算工作在PC -586微机上用SHE LXS -97和SHE LX L -97程序完成1其晶体结构参数见表11

表1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参数

T ab 11 Crystal d 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for rotenone

分子式em pirical formula C 23H 22O 6μ/mm -101096分子量formula weight 394141F (000)

1664

晶系crystal system 正交晶系orthorhombic

晶体大小crystal size/mm

0123×01

13×0110空间群space group P 212121

θ/(°

)2101~2417晶胞大小unit cell dimensions

总反射点reflections collected 12061a /nm 018418(1)独立反射点independent reflections 5967b /nm 119869(3)数据data /限制restraints/参数parameters

5976/0/524c /nm 213618(4)g oodness -of -fit on F 2010901

V /nm 3

31950(1)final R 1[I >2σ(I )]R 1=010485,wR 2=011250Z

8R 2(all data )

R 1=010974,wR 2=011500

ρ/g ?cm -311326

最大不同峰值和剩余电子larg 1diff 1peak and h ole (e nm -3)

385,-304

 收稿日期:2000-12-26 作者简介:杨仕平(1969-),男,博士1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博基[2000]31)

 第22卷第3期 2001年7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 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 ol.22,N o.3 Jul.2001 

2 结果和讨论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如图1所示,它是由2个结构独立,带有不同键长和键角的C23H22O6分子单元所构成1其键长和键角见表21按图1的结构简式,鱼藤酮分子中的C7、C8和C21是手性碳原子,再考虑环的构象,应该出现多种不同的异构体化合物1而分析其结构发现,2个独立的结构分子单元是存在的互为立体异构体(图1和图2)1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认为是环III采取不同的构象(六元环,船式或椅式

)的结果1Y amam oto指出[3],鱼藤酮在C7、C8和

C20的氢原子全都处在β位;结构分析证明C7、C8的

氢原子处在β位,而C20的氢原子则处在α位1该结

果与H organ[4]指出的相一致1在2种立体异构体中,

由于环I和I V的苯环的双键作用,使得环I、II和I V、

V几乎分别处在一个平面内;而环III的不同构象,则

导致了在各个单元中的2个平面分别垂直(图2)1

图2更清楚的看出,环I、II和I V、V构成的3个平面

互相垂直,类似于三维空间互相垂直的3个平面1

表2 鱼藤酮的键长和键角

T ab12 Bond lengths and bond angles for rotenone

异构体1 Steveois omeride1异构体2 Steveois omeride2

键长bond lengths/nm键长bond lengths/nm

O(1)-C(20)011421(5)O(1)-C(1)011370(5)O(7)-C(43)011444(6)O(7)-C(24)011376(5) O(2)-C(3)011400(5)O(2)-C(4)011420(5)O(8)-C(27)011424(5)O(8)-C(26)011381(5) O(3)-C(6)011365(5)O(3)-C(5)011432(5)O(9)-C(28)011434(6)O(9)-C(29)011376(5) O(4)-C(10)011365(5)O(4)-C(9)011465(7)O(10)-C(32)011476(6)O(10)-C(33)011365(6) O(5)-C(14)011217(6)O(6)-C(19)011424(5)O(11)-C(37)011218(6)C(41)-O(12)011385(5) C(18)-O(6)011372(5)C(1)-C(2)011376(6)O(12)-C(42)011440(5)C(24)-C(25)011360(6) C(2)-C(3)011391(6)C(18)-C(1)011412(6)C(24)-C(41)011400(6)C(26)-C(25)011394(6) C(4)-C(5)011500(6)C(3)-C(16)011364(6)C(26)-C(39)011381(6)C(28)-C(27)011504(6) C(6)-C(7)011386(6)C1(5)-C(15)011514(6)C(28)-C(38)011522(7)C(29)-C(36)011409(7) C(7)-C(10)011401(6)C(6)-C(13)011403(6)C(29)-C(30)011370(7)C(30)-C(31)011503(7) C(8)-C(9)011529(6)C(7)-C(8)011491(7)C(30)-C(33)011368(6)C(32)-C(31)011558(6) C(11)-C(10)011369(6)C(9)-C(21)011460(1)C(32)-C(44)011495(6)C(33)-C(34)011380(7) C(13)-C(12)011422(6)C(11)-C(12)011381(6)C(34)-C(35)011359(8)C(36)-C(37)011474(8) C(15)-C(14)011536(6)C(13)-C(14)011458(6)C(36)-C(35)011408(6)C(38)-C(37)011488(7) C(16)-C(17)011400(6)C(16)-C(15)011518(6)C(39)-C(38)011518(6)C(39)-C(40)011405(6) C(18)-C(17)011382(6)C(21)-C(22)011510(2)C(41)-C(40)011379(6)C(44)-C(45)011493(7) C(21)-C(23)011282(2)C(44)-C(46)011297(6)

键角bond angles/(°)键角bond angles/(°)

C(6)-O(3)-C(5)11613(4)C(3)-O(2)-C(4)11518(3)C(26)-O(8)-C(27)11719(4)C(33)-O(10)-(32)10817(3)

C(3)-C(16)-C(17)11813(4)C(3)-C(16)-C(15)12113(4)C(25)-C(24)-O(7)12510(4)C(25)-C(24)-C(41)11917(4)

C(17)-C(16)-C(15)12014(3)O(3)-C(6)-C(7)11712(4)O(7)-C(24)-C(41)11513(4)O(10)-C(33)-C(30)11312(4)

O(3)-C(6)-C(13)12213(4)C(7)-C(6)-C(13)12015(4)O(10)-C(33)-C(34)12135(4)C(30)-C(33)-C(34)12312(5)

C(16)-C(3)-O(2)12313(4)C(16)-C(3)-C(2)12212(4)O(12)-C(41)-C(40)12319(4)O(12)-C(41)-C(24)11610(4)

O(2)-C(3)-C(2)11415(3)O(6)-C(18)-C(17)12515(4)C(40)-C(41)-C(24)12011(4)C(30)-C(29)-O(9)11715(5)

O(6)-C(18)-C(1)11418(4)C(17)-C(18)-C(1)11916(4)C(30)-C(29)-C(36)12017(4)O(9)-C(29)-C(36)12119(4)

C(6)-C(13)-C(12)11814(4)C(6)-C(13)-C(14)12112(4)O(8)-C(26)-C(39)12412(4)O(8)-C(26)-C(25)11418(4)

C(12)-C(13)-C(14)12012(5)C(6)-C(7)-C(10)11717(5)C(39)-C(26)-C(25)12110(4)C(33)-C(30)-C(29)11817(5)

C(6)-C(7)-C(8)13215(4)C(10)-C(7)-C(8)10917(4)C(33)-C(30)-C(31)10916(4)C(29)-C(30)-C(31)13117(4)

C(10)-O(4)-C(9)10812(4)C(2)-C(1)-O(1)12511(4)O(10)-C(32)-C(44)11114(4)O(10)-C(32)-C(31)10516(4)

C(2)-C(1)-C(18)11913(4)O(1)-C(1)-C(18)11516(3)C(44)-C(32)-C(31)11317(4)C(24)-C(25)-C(26)12013(4)

C(18)-C(17)-C(16)12019(4)C(5)-C(15)-C(16)10818(3)C(29)-C(36)-C(35)11718(5)C(29)-C(36)-C(37)12013(4)

C(5)-C(15)-C(14)11116(3)C(16)-C(15)-C(14)11211(4)C(35)-C(36)-C(37)12115(5)C(35)-C(34)-C(33)11718(5)

C(10)-C(11)-C(12)11615(4)C(1)-C(2)-C(3)11916(4)C(26)-C(39)-C(40)11815(4)C(26)-C(39)-C(38)11916(4)

O(2)-C(4)-C(5)11117(3)O(5)-C(14)-C(13)12314(4)C(40)-C(39)-C(38)12210(4)C(41)-C(40)-C(39)12013(4)

O(5)-C(14)-C(15)12110(4)C(13)-C(14)-C(15)11515(5)O(9)-C(28)-C(27)10712(4)O(9)-C(28)-C(38)11210(4)

O(3)-C(5)-C(4)11014(3)O(3)-C(5)-C(15)11410(3)C(27)-C(28)-C(38)11016(4)C(37)-C(38)-C(39)11213(4)

C(4)-C(5)-C(15)11015(4)C(11)-C(12)-C(13)12211(5)C(37)-C(38)-C(28)11016(4)C(39)-C(38)-C(28)10816(4)

C(11)-C(10)-O(4)12314(4)C(11)-C(10)-C(7)12416(4)C(34)-C(35)-C(36)12118(5)O(8)-C(27)-C(28)11416(4)

O(4)-C(10)-C(7)11119(5)C(7)-C(8)-C(9)10210(4)C(30)-C(31)-C(32)10213(3)O(11)-C(37)-C(36)12217(5)

C(21)-C(9)-O(4)10917(6)C(21)-C(9)-C(8)11516(5)O(11)-C(37)-C(38)12210(5)C(36)-C(37)-C(38)11512(5)

O(4)-C(9)-C(8)10717(4)C(23)-C(21)-C(9)12310(1)C(24)-O(7)-C(43)11614(4)C(46)-C(44)-C(45)12319(5)

C(18)-O(6)-C(19)11617(3)C(1)-O(1)-C(20)11711(3)C(46)-C(44)-C(32)12312(5)C(45)-C(44)-C(32)11219(4)

C(23)-C(21)-C(22)12810(1)C(9)-C(21)-C(22)10910(1)C(41)-O(12)-C(42)11710(4)C(29)-O(9)-C(28)11611(4) 42 华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第22卷

图1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为了清楚,H 原子没有标出)

Fig 11 Ortep view of the rotenone (omitting the H atoms for clarity )

图2 鱼藤酮的2种立体异构体

Fig 12 Ortep view for tw o stereois omerides of rotenone

参考文献:

[1] 黄瑞纶1杀虫药剂学[M ]1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195613771[2] 山本出,深见顺一1农药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及今后

的农药[M]1尚尔才,沙家骏译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11751

[3] Y AM AM OT O I 1M ode of action of pyrethroids ,nicotinoids ,

and rotenoids[J ]1Ann Rev Ent ,1970,15:257-2721[4] H ORG AN D J ,SI NGER T P ,C ASI DA J E 1S tudies on the

respiratory chain -linked reduced nicotinamide adeine dinu 2cleotide dehydrogenase [J ]1J Bio Chem ,1968,243:834-8431

Crystal Structure of R otentone

Y ANG Shi 2ping 1,2,H UANGJi 2guang 1,LI ANG Bing 2quan 2,X U Han 2hong 1

(1Lab 1of Insect T oxicology ,S outh China Agric 1Univ 1,G uangzhou 510642,China ;

2F opai Enterprises C o 1LT D ,Nanhai 528244,China )

Abstract :R otentone was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2crystal X 2ray analysis 1Crystal data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 212121,a =0184178(1),b =119869(3),c =213618(4)nm ,V =31950(1)nm 3

,Z =81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re are tw o stereois omerides of rotenone in s olid state 1K eyw ords :extract ;crystal structure ;rotentone ;biopesticide

【责任编辑 周志红】

5

2第3期杨仕平等:鱼藤酮的晶体结构

药学生化期末重点讲解

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 肽键: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α-氨基经脱水缩合后形成的酰胺键。 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分子电离后带有相等正、负电荷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蛋白质复性:轻度变性的蛋白质在去除变性因素后,可恢复原有的构象和生物学活性。 Motif基序:基序又称超二级结构、模体或模序,是指在多肽内顺序上相邻的二级结构常常在空间折叠中靠近,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律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聚集体。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透析、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盐析,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简述Watson和Crick双螺旋结构特点。 (1)DNA分子由两条走向相反且平行的脱氧多核苷酸链共同围绕同一中心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2)磷酸与戊糖相间排列形成螺旋的骨架居于外侧,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配对,即A =T,G=C,配对的碱基处于同一平面,相邻的两个碱基平面距离为

0.34nm,螺旋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螺旋直径为两2nm,角度为36°。(4)氢键维持双螺旋的横向稳定,碱基堆积力维持双螺旋的纵向稳定。 (5)双螺旋结构上有两条螺旋凹沟,一条较深称为深沟(大沟),一条较浅称为浅沟。 tRNA二级结构有何特点。 (1)tRNA是分子最小,但含有稀有碱基最多的RNA,其稀有碱基的含量可多达20%。 (2)tRNA是单店核算,但其实分子中的某些局部也可形成双螺旋结构,形成茎环结构。 (3)tRNA的结构上有一反密码环,中间有一反密码子能与密码子配对。 (4)tRNA的3'末端有一柄部结构—CCA-OH,可携带氨基酸。 简述三种RNA的功能。 (1)mRNA的功能是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2)tRNA的功能是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搬运氨基酸作用。 (3)rRNA的作用是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场所。 真核生物mRNA与原核生物mRNA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1)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称poly(A)n 尾巴,原核生物没有 (2)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m7GpppN,原核生物没有(3)真核生物mRNA分子中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原核生物没有

老龄化时代的帕金森病

2013-04-19 10:17:14来源:南方周末 2010年4月7日,来自湖北省襄樊市近100名帕金森病患者,走进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该市第三届帕金森病病友联谊会。(CFP/图) 帕金森病是一类老年人中常见的神经性疾病,目前尚无法治愈。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导致的社会负担也将日益严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也节节攀升。这类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等中枢系统神经元逐步丢失,且此过程不可逆。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病是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 据预测,到2040年,在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成为人类的第二号杀手,仅次于癌症。 帕金森病得名于英国医生詹姆士·帕金森,他于1817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六个病人的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静止震颤、肌肉僵直而缺乏控制力、行动迟缓、佝偻蹒跚等。由于帕金森的论文,该病开始被医学界广泛关注。鉴于此,

后世医者遂将这类疾病命名为帕金森病。而他的生日,4月11日,也被定为世界帕金森日。有趣的是,在帕金森论文发表之后很长时间,不少西方医学史学者认为帕金森病是现代工业革命的产物。他们的理由是西方经典医学文献中,没有关于该疾病的记载。 其实,世界各国古文献中对帕金森病的描述,不绝于缕。早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就记载了一种名叫“Kampavata”的疾病,即帕金森病。他们还使用了一种热带豆荚类草药治疗Kampavata。最近的一些临床和动物学试验发现,此草药富含左旋多巴(目前帕金森治疗的经典用药),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在中国,《黄帝内经》、《中藏经》(华佗著)等医学典籍也对帕金森病症状有生动描述。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其《证治准绳》中,除了详细论述帕金森病的病机外,还写道:“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明确指出该病年龄特征。近世学者发现,《圣经》中亦有对帕金森症状的零星描述,如《旧约·传道书》中提到了两个主要症状“不自主震颤”和“肌肉强直”:“When the guardians of the house tremble, and the strong men are bent(屋子的看守颤颤巍巍,当年的壮士弓腰佝背)(冯象译)。” 发病人数上升 帕金森病在老年人中高发,世界范围内来说,约1%-2%的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帕金森病,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到4%。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Dorsey等人2007年发表在《神经学》上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在全世界15个人口最多的东西方国家55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病人数达460万。 中国研究人员对了解中国帕金森病的患病情况也做了大量工作。如2000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乔友林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对河南林县地区16,488名5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居民进行了详细的神经学检查,发现289名(1.75%)帕金森病人。其后协和医院张振馨等人对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29454名年龄55岁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了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中,1.1%患有帕金森病,而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是1.7%。他们据此推算中国目前有190万帕金森病人,此研究报告发表于2005年的《柳叶刀》。 Dorsey等人还预测了世界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未来患病人数。他们推算,帕金森病人数在2030年会翻番,达930万。而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至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人数约五百万人,占全世界病人数的57%。 没有客观指标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凭借病人主诉症状(静止震颤、肌肉强直、步态不稳等)、对左旋多巴药物的反应,以及各项神经功能测试评分。目前还无法像糖尿病、癌症的疾病一样,通过客观检测指标来明确诊断。因此,医生的专业训练和经验非常重要,误诊时有发生。故建议病人去神经专科医生处寻求诊断。如果有可能,在被某个医生诊断后,应尽量再去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处就诊,看是否有相同诊断。

植物性农药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植物化学保护 题目:浅谈中国植物性农药的现状和进展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植物保护 姓名:张艳荣 学号:13044010 完成日期:2012 年06 月29 日

浅谈我国植物性农药的现状和进展 摘要:植物性农药是指利用植物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各种植物性农药通常不是单一的一种化合物,而是植物有机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有机物质,成分复杂多变,但一般都包含在生物碱、糖苷、有毒蛋白质、挥发性香精油、单宁、树脂、有机酸、酯、酮、萜等各类物质中。由于植物性农药物质性质的特殊性,有害生物难以对其产生抗药性。另外,植物性农药对受体植物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更不容易造成药害,而且也容易与环境中其他生物相协调。植物性农药是非人工化学结构的天然化学物质,一般在自然界有天然的微生物类群对其进行自然分解,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大大优于化学农药,特别是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我国植物性农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同时介绍几种应用前景比较好的植物性农药 关键字:植物性农药;合成化合物;杀虫植物 1植物性农药研究发展概况 1.1植物性农药的发展历史 植物性农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早就用菊科艾属的艾蒿茎、叶熏蚊蝇,一直流传至今。公元前7-5世纪的古籍中已有用嘉草、莽草、枚菊杀虫的记述。在《齐民要术》、《本草纲目》中都不乏用植物性农药杀虫、防病的记载。17世纪后,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杀虫力较强的药用农药,其中最著名的是烟草、鱼藤、除虫菊。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早已发现楝科植物中的印楝、苦楝、川楝等具有抑制昆虫取食和生长发育的活性,人们还先后发现卫茅科雷公藤,豆科槐属的苦参、大戟科的乌柏、茄科茄属的龙葵等植物均具有杀虫活性。 1.2植物性农药的发展现状 目前,对植物性农药的研究面窄、深度不够,缺少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指导。在研究内容方面,作为杀虫剂研究的较多,杀菌剂则较少,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研究的更少。基本研究模式是发现有某种生理活性的植物后,先分离出活性有效成分,确定化学结构,再以活性化合物结构作为靶标,合成该化合物,开发农药品种。如以除虫菊和毒扁豆碱为先导,开发出的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系列农药,但通过仿生合成的这些农药,实际则属于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性农药的应用现状则是发现有生物活性的植物不少,但以植物为原料开发应用的却不多。现在农药的主导仍然是化学合成农药,生物农药只占整个农药的2%~3%,而植物性农药所占的比重更小。植物性农药的发展现状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与自然界丰富的植物资源的存在显然是不相称的。

中药化学问答题

1.木脂素: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即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多数 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 2.氰苷:主要指具有α-羟基腈的苷。 3.酚苷:是苷元分子中的酚羟基与糖的端基碳原子缩合而成的苷。 4.萜:指具有(C5H8)n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 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5.双皂苷: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30个碳原子构成的,组成的糖既有中性糖也有酸性 糖,组成的糖含有两条糖链的苷类化合物。 6.香豆素:香豆素是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天然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 看成是顺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 7.甾体皂苷:是一类螺旋甾烷及其生源相似的甾族化合物的低聚糖。 8.鞣质:指植物界存在的一类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淀的结构复杂的多元酚 类化合物。 简单题: 1.如何预试某中药中是否含有脂溶性生物碱? 答:利用吸附薄层色谱法检识是否含有脂溶性生物碱。因为硅胶和氧化铝薄层色谱适用于分离和检识脂溶性生物碱。尤其是氧化铝的吸附力较硅胶强,更适合于分离亲脂性较强的生物碱。 2.鞣质可分为哪些类型?分类依据是什么? 答:(1)可水解鞣质(2)综合鞣质依据是它们的水解情况。 3.如何用化学反应鉴别3-羟基黄酮与5-羟基黄酮? 答:锆盐-枸橼酸反应:加2%二氯氧锆(ZrOCl)的甲醇溶液到样品的甲醇溶液中,若出现黄色,说明有3-OH或5-OH与锆盐生成络合物,再加入2%的枸橼酸的甲醇溶液,黄色不退,示有3-OH,如果黄色减退,加水稀释后转为无色,示无3-OH,但有5-OH。

生理学考题

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改变?P14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是多阶段的。发生凋亡的细胞,形态上首先变圆,并逐步与周围细胞脱离,表面微绒毛消失。胞浆凝缩,胞膜迅速发生空泡化(blebbing),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出现固缩(condensation)。然后内质网变疏松并与胞膜融合,形成膜表面的芽状突起,称为出芽(budding)。晚期核质高度浓缩融合成团,染色质集中分布在核膜的边缘,呈新月形或马蹄形分布,称为染色质边集(margination)。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这是凋亡细胞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凋亡小体形成后迅即被周围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如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等吞噬、降解(图8-2)。整个凋亡过程中胞膜保持完整,没有细胞内容物的外漏,因而不伴有局部的炎症反应。 图2-2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比较 (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

细胞凋亡过程中可出现各种生化改变,其中DNA的片段化断裂及蛋白质的降解尤为重要。 1.DNA的片段化细胞凋亡时DNA链的断裂有三种方式。最多见的一种断裂方式是核小体间DNA链断裂,是内源性核酸内切酶(endogenous nuclease)被激活所致。 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核小体之间的连接区易受内切酶的攻击而发生断裂。DNA链上每隔200个核苷酸就有1个核小体,当内切酶在核小体连接区切开DNA时,即可形成180~200bp 或其整倍数的片段。这些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可呈特征性的“梯”状(ladder pattern)条带,这是判断凋亡发生的客观指标之一。因此,DNA片段化断裂是细胞凋亡的关键性结局。 2.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及其作用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执行染色质DNA切割任务的是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这导致DNA断裂成核小体倍数大小的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出现典型的阶梯状DNA 区带。内源性核酸内切酶多数为Ca2+/Mg2+依赖的,但Zn2+可抑制其活性。 3.Caspases的激活及其作用Caspases是目前研究得最清楚的细胞凋亡执行者。这是一组对底物门冬氨酸部位有特异水解作用,其活性中心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酶,全名为含半胱氨酸的门冬氨酸特异蛋白酶。目前已发现该蛋白酶家族有10多个成员,第一个被发现的caspase是ICE(interleukin-Iβconverting enzyme,ICE),即caspase-1,随后又发现了一系列的caspase,曾被分别给予了不同的

鱼藤酮的研究进展

第23卷第2期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V ol.23,N o.2 2001年4月Journal of S 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pr.2001 文章编号:1000-2642(2001)02-0140-04 鱼藤酮的研究进展 ① 徐汉虹,黄继光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642)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该文对鱼藤酮的生物活性、作用机理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在鱼藤酮类似物中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关 键 词:鱼藤酮;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 482.3+9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I N THE RESE ARCH OF ROTE NONE XU H an -hong ,HUANG Ji -gu ang (Laboratory of Insect T oxicology ,S 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 uangzhou ,G uangdong 510642,China )Abstract :A detailed review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of the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bioactivity ,pest -controlling mechanisms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of rotenone ,a broad -spectrum insecticide ,and its analogs.K ey w ords :rotenone ;advance in research 鱼藤酮是早期人们从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有杀虫活性的物质,是3大传统植物性杀 虫剂之一。它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特别是在鱼藤属和灰叶属等植物中,且研究比较深入。其结构式如下: 鱼藤酮的作用方式较多。它对菜粉蝶幼虫等昆虫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对日本甲虫有拒食作用,对某些鳞翅目害虫有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2],鱼藤提取物能抑制某些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或阻 止病菌侵入植株。 1 鱼藤酮的生物活性 鱼藤对15个目,137科的800多种害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作用谱广,尤其对蚜螨类害虫效果突出。Nawrot 等[3]在室内测定了鱼藤酮及其5种衍生物对谷象(Sitophilus granatius )和杂拟谷盗(Tribolium con 2f usum )成虫以及杂拟谷盗和谷斑皮蠹(Trogoderma granarium )幼虫的拒食作用。结果表明,鱼藤酮对储 粮害虫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当温度为26℃,相对湿度(RH )为64%时,发现鱼藤酮对这3种害虫的拒食活性最高,其类似物的拒食活性不如鱼藤酮本身,但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Bloszyk 等[4]用6种拒食活性较高的化合物作为食品包装物,以防治贮粮害虫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和谷象的危害,发现鱼藤酮对谷蠹的拒食活性比其他几种药剂都高。 斯里兰卡有一传统的植物药物“Pilamul ”,就是 ①收稿日期:2000-09-04 基金项目: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人才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30841)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徐汉虹(1961-),男,湖北仙桃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性杀虫剂和农药学研究。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3结构域 4蛋白质的四 级结构 5蛋白质的等电点 6蛋白质的变性 7肽单元 8肽键 9模体10 16酶 26 循环 41ATP 51酶的区 72转录基因 95回文结构10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03基因组文库104质粒105转化106转导107PCR 108 克隆109DNA重组110受体111G蛋白 112第二信使113蛋白激酶114自身磷酸化115小G蛋白 问答: 1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它主要有哪几种?2简述α-螺旋结构特征3简述常用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4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和功能5哪些因素影响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形成或稳定6简述细胞内主要的RNA及主要功能7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8简述B-DNA的结构要点9简述Chargff规则10什么是单纯酶?什么是结合酶?酶辅助因子有几类?11何为酶的特异性(专一性),举例说明酶的特异性有几种?12何为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13何谓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14什么是同工酶及同工酶的生物学意义?15试说明酶变构调节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16什么是酶的化学

修饰调节?有何特点?17什么是酶的可逆抑制,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18简述糖酵解的关键酶反应19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20简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21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22写出三羧酸循环中的脱氢酶促反应23简述糖异生的关键酶反应24简述乳酸循环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意义25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糖代谢中的作用26比较糖的有氧氧化与无氧氧化的特点27 6-磷酸葡糖糖在肝脏的代谢去路有哪些?28简述酮体的生成过程29简述血浆脂蛋 白的分类,来源及主要功能 30简述磷脂酶的种类及其作用特点31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多少分子ATP?请写出计算依据32乙酰CoA在脂类代谢中的来源与去路33简述呼吸链的组成及各复合体的主要作用34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分哪几类?请举例分别说明其作用特点35简述NADH氧化呼吸链,如果鱼藤酮错在时其结果如何?36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请简述其主要作用37胞浆中NADH是通过何种机制转运而进入线粒体的? 以肝细胞为例,说明其转运过程 38 40 43 作用 48 平? 56 58 60 6466试述参与聚合 70 73 76 的特点 作用特点84 8789简述外源性基因与载体的主要连接方式90一种可靠的DNA诊断学方法应符合哪些条件91简述基因位点特异性重组与同源重组的差别92什么是质粒?为什么质粒可作用基因载体 93简述原核表达体系和真核表达体系的优缺点94已知有一mRNA分子,怎样能使它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简述其过程。95叙述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机制96试述胰高血糖使血糖升高的机制97说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98简述细胞内小分子第二信使的共同特点99简述Ca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的信号转导过程100简述受体与配体的结合特点101简述G蛋白的结构特点,分类及作用机制102简 述野生型p53基因的抑癌机制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鱼藤酮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姓名:郝瑶学号:20110801111 班级:11生工1班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它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质杀虫剂和杀螨剂,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推荐使用品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要介绍了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以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应用鱼藤酮提出建议。 关键词鱼藤酮;杀虫剂;应用现状;存在问题;综述 鱼藤酮 (rotenone) 具有触杀、胃毒、拒食和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对果树、蔬菜、茶叶、花卉及粮食作物上的数百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 ,对哺乳动物低毒,对害虫天敌和农作物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上较为理想的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和园林害虫的防治。为了顺应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鱼藤酮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就鱼藤酮的产品、应用开发现状及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综述。 1 鱼藤酮的产品及应用范围 近年来,鱼藤酮的产品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 9 9 1 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第一个鱼藤酮产品到现在,共有11 家企业登记鱼藤酮产品18 个厂次,其中原药2 个,单剂4 个,复配制剂12 个。这些产品中,2.5%、7.5% 鱼藤酮乳油,3.5% 高渗鱼藤酮乳油,5% 除虫菊素·鱼藤乳油( 除虫菊素+ 鱼藤酮) 、18%辛·鱼藤乳油(辛硫磷+鱼藤酮)和 1.3%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和番茄上的蚜虫;0.2% 苦参碱水剂+1.8% 鱼藤酮乳油桶混剂,25% 敌·鱼藤乳油 (敌百虫+ 鱼藤酮)、1.3% 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和2.5% 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用于防治菜青虫(Pieris rapae),7.5%氰·鱼藤乳油 (氰戊菊酯+ 鱼藤酮) 和1.8% 阿维·鱼藤乳油 (阿维菌素+鱼藤酮) 用于防治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25% 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 鱼藤酮) 用于防治柑橘上的矢尖蚧 (Prontaspisyanonensis),21%辛·鱼藤乳油 (辛硫磷+鱼藤酮) 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 (Heliothiszea ) 。[2]这些产品主要以鱼藤为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复配产品,防治面积达几千万公顷。经研究表明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混配[ 3 - 4 ]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刺激植物生长,对天敌无杀伤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 2 鱼藤酮的作用机制 早期的研究表明鱼藤酮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主要是与NADH脱氢酶与辅酶Q之间的某一成分发生作用。鱼藤酮使害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从而降低生物体内的ATP水平,最终使害虫得不到能量供应,然后行动迟滞、麻痹而缓慢死亡。许多生物细胞中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丁二酸、甘露醇以及其他物质对鱼藤酮都存在一定的敏感性。Setayria cervi线粒体中从NADPH到NADH这一过程的电子传递可被鱼藤酮高度抑制。并且,丝虫寄生物Setaria digitata线粒体颗粒中的反丁烯二酸还原酶系统的活性对鱼藤酮敏感。鱼藤酮和水杨氧肟酸可抑制Trypanosoma brucei brucei线粒体内膜的电动势(EMT),从而间

(完整版)天然药物化学(2016简答题)

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2*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 答: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经药效实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并能代表临床疗效的单体化合物,能用结构式表示,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天然药物中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为无效成分。一般认为天然药物中的蛋白质、多糖、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是无效成分或杂质。 3*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几种?采用这些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 4*常用溶剂的亲水性或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何排列?哪些与水混溶?哪些与水不混溶? 答: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互不相容)> 丙酮>乙醇>甲醇>水(与水相混溶) 5*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溶剂?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实际工作中,在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亲脂的多选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乙醚等进行液‐液萃取;若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则改用弱亲脂性溶剂如乙酸乙酯、正丁醇等,也可采用氯仿或乙醚加适量乙醇或甲醇的混合剂。 6*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不同的两相中吸附、分配及其亲和力的差异而达到相互分离的方法。 7*聚酰胺吸附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与溶剂有关:一般在水中吸附能力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碱性溶剂中最弱;②与形成氢键的基团多少有关:分子结构中含酚羟基、羧基、醌或羰基越多,吸附越牢;③与形成氢键的基团位置有关:一般间位>对位>邻位;④芳香核、共轭双键越多,吸附越牢;⑤对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化合物吸附力减弱。 8*简述苷的分类。 答:据苷键的构型不同分为α-苷、β-苷;依据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不同,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依据苷的结构中单糖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依据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依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依据苷的生物活性,分为强心苷、皂苷等。 9*简述苷键酸水解的影响因素。 答:①苷原子不同,水解难以顺序:N-苷>O苷>S苷>C苷②呋喃糖苷较吡喃糖易水解③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④吡喃糖苷中C5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⑤吸点子基的诱导效应,尤其是C2上取代基的吸点子基对质子的竞争吸引,使苷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降低,质子化能力下降,水解速度下降⑥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基,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 10*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葡萄糖、丹皮苷、丹皮酚。 答:三种样品分别做α-萘酚-浓硫酸反应,不产生紫色环的是丹皮酚。产生紫色环的,再分别做斐林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不反应的是丹皮苷。 11*为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新采集的大黄必须储存两年以上才可药用?

论述鱼藤酮的杀虫机理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前言 (1) 2 应用开发现状 (1) 2.1 资源 (1) 2.2 化学成分 (1) 2.2.1 酚性类成分 (2) 2.2.2 萜类化合物 (2) 2.3 检测现状 (2) 3 杀虫机理 (2) 3.1 毒理学性质 (2) 3.2 致死过程 (3) 3.3 导致细胞凋亡 (4) 4 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4) 4.1 对人有致死性 (4) 4. 2 造成环境污染 (4) 4.3 对健康的危害 (4) 参考文献: (5)

论述鱼藤酮的杀虫机理 XXX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杀虫剂,本文论述了鱼藤酮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化学成分,主要论述了其杀虫机理,也辩证的讨论了鱼藤酮对人类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鱼藤酮杀虫机理农药 1 前言 鱼藤酮目前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植物源生物杀虫剂,具有对害虫的广谱作用大,对天敌干扰少,在环境中易于降解,资源丰富等特点。且可防治的有害生物种类多[1]。对果树、蔬菜、茶叶、花卉及粮食作物上的数百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哺乳动物低毒,对害虫天敌和农作物安全,是害虫综合治理上较为理想的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和园林害虫的防治。其市场发展空间极其广阔,为了顺应绿色食品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鱼藤酮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2]。目前市场中销售制剂中大多是乳油,也有少数是可湿性粉剂。本文就鱼藤酮的应用开发现状进行了论述,主要论述了鱼藤酮的毒理学性质,以及在及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对人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2 应用开发现状 2.1 资源 鱼藤酮的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发现的总共有68种豆科植物含有鱼藤酮,主要分布于鱼藤属、尖荚豆属和灰叶属植物中。生长于东南亚各国的豆科鱼藤属植物毛鱼藤,毛鱼藤的根、茎中的鱼藤酮含量都很丰富。是目前我国鱼藤酮相关产业的主要原料。此外,生长于非洲的山毛豆是鱼藤酮的一种新资源。其植株的叶片、豆荚、根、种子、茎秆等多个部位都含有活性成分,是豆科植物中一种优秀的杀虫植物,对很多害虫具有生物活性。对这种植物有许多地方进行了栽培,比较成功的有秘鲁尖荚豆属植物基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3]。 2.2 化学成分 据很多国内外的文献报道,鱼藤酮的化学成分主要以黄酮、异黄酮,鱼藤酮为主,还有萜类,单苯环类和脂肪族类化合物。

生物化学答案

6.用Lineweaver-Burk作图法,即双倒数作图法测定酶促反应的Km和Vmax,其纵轴截距为( ) ,斜率为( ),横轴截距为( ) 。 9.在生理条件下,一般球状蛋白的构象是( )侧链在外面,( ) 侧链在内部;而非极性环境中,如膜蛋白在呈折叠状时,是( )侧链在外面,而( ) 侧链由于内部相互用,呈中性状态。 单项选择题 1.热变性后的DNA:( ) a.紫外吸收增加b.磷酸二酯键断裂c.形成三股螺旋d.(G-C)%含量增加 2.下面关于核酸的叙述除哪个外都是正确的:( ) a.在嘌呤和嘧啶碱之间存在着碱基配对 b.当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时,由于甲基阻止氢键形成而导致碱基配对效果下降 c.碱溶液只能水解DNA,不能水解DNA d.在DNA分子中由氢键连接的碱基平面与螺旋平行 3.假尿苷(ψ)中的糖苷键连接方式为:( ) a.C-C b.C-N c.N-N d.以上都不对 4.DNA的Tm与介质的离子强度有关,所以DNA制品应保存在:( ) a.高浓度的缓冲液中b.低浓度的缓冲液中c.纯水中d.有机溶剂中 5.分离出某病毒核酸碱基组成为:A=27%,G=30%,C=22%,T=21%,该病毒为:( ) a.单链DNA b.双链DNA c.单链RNA d.双链RNA 6.下列哪种氨基酸在生理pH下带一个正电荷?( ) a.Cys b.Glu c.Lys d.Trp 7.下列氨基酸中不引起偏振光旋转的是:( ) a.Ala b.Gly c.Leu d.Ser 8.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 a.活性中心学说b.诱导契合学说c.锁匙学说d.中间产物学说 9.酶的竞争性抑制的动力学特征是:( ) a.Vmax不变,Km增加b.Vmax减小,Km不变 c.Vmax增大,Km不变d.Vmax不变,Km减小 10.关于同工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工酶的结构、组成不尽相同b.不同的同工酶Km值不同 c.同工酶在电泳中迁移率不同d.同工酶的功能不同 11.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酶都有活性中心b.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 c.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之中d.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12.下列核酸中稀有碱基或修饰核苷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DNA b.rRNA c.tRNA d.mRNA 13.下列有关酶的论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 b.有的RNA也具有催化活性,称为核酶(ribozyme) c.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高的催化效率和可调控性 d.酶的底物全都是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 14.在琥珀酸脱氢酶反应体系中加入丙二酸,Km增大,Vmax不变,丙二酸应当属于琥珀酸脱氢酶的什么抑制剂?( )

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鱼藤酮杀虫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鱼藤酮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本文对鱼藤酮的来源分布、杀虫活性及其在防治害虫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字:鱼藤酮;杀虫活性;应用研究 Abstract:Is a broad spectrum insecticide rotenone,resistance to pests is efficientand easy.This paper on the distribution of sources of rotenone,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st status,problems and prospects,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rotenone;insecticidal activity;applied research 前言 鱼藤酮主要来源于豆科的鱼藤属、灰毛豆属、合生果属、鸡血藤属、紫槐属、黄檀属、毒鱼豆属和蝶豆属等植物,迄今已发现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在74种以上[1]-[3]。鱼藤酮是一种抑制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的选择性植物源杀虫剂,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良好的生态效益,并在自然界大量存在,而被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农作物害虫的防治[4]。 1 鱼藤酮的来源与分布 鱼藤,别名毒鱼藤。为豆科鱼藤属(Derris Lour.)豆科蝶形花亚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东印度半岛,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等地。我国有20多种,产于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南部。它是我国三大传统杀虫植物之一,其根部含有鱼藤酮,是主要的杀虫成分[5]。 2 鱼藤酮的产品和应用范围 近年来,鱼藤酮的产品的使用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1991年广东省广州农药厂从化市分厂登记第一个鱼藤酮产品到现在,共有11家企业登记鱼藤酮产品18个厂次,其中原药2个,单剂4个,复配制剂12个。这些产品中,7.5%氰·鱼藤乳油(氰戊菊酯+鱼藤酮)和1.8%阿维·鱼藤乳油(阿维菌素+鱼藤酮)用于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25%水胺·鱼藤乳油(水胺硫磷+鱼藤酮)用于防治柑橘上的矢尖蚧(Prontaspis yanonensis),21%辛·鱼藤乳油(辛硫酸+鱼藤酮)防治棉花上的棉铃虫(Heliothiszea)。这些产品主要以鱼藤为材料,其中大部分是复配产品,防治面积达几千公顷[6]。经研究表明鱼藤酮与其他化学或生物农药混配[7]-[9]高效、低毒,可以有效地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刺激

植物化学保护题库1

植物化学保护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植物化学保护学、IPM、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事先知情同意程序(prior informed consent procedure)二、简答题: 简述农药的发展史 三、论述题 试述化学防治的利与弊及如何认识农药的一些弊病。 第一章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内容提要 1.农药、毒力、药效、毒性的概念。 2.农药按原料的来源及成分分类、按用途分类、按作用方式分类。 3.农药的毒力、药效、毒性。影响药害的农药因素、植物因素、环境因素。 4.农药中毒的急救办法。 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 A 乐果 B 氯菊酯 C 硫磺 D 西维因 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 A 石灰 B 波尔多液 C 磷化铝 D 敌敌畏 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 B 成分 C 用途 D 机理 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 A 除虫菊素 B 烟草 C 鱼藤酮 D 苏云金杆菌 5.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 B 大隆 C 百菌清 D 2.4-滴 6.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 B 功夫 C 硫磺 D 克百威 7.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 A 敌敌畏 B 功夫 C 代森锰锌 D 呋喃丹 8. 低毒农药的LD50值()mg/ml。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 9. 下列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 A 有机磷 B 氨基甲酸酯 C 拟除虫菊酯 D 苯氧羧酸 10. 害虫()对农药敏感。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11. 慢性毒性的测定方法为() A.大白鼠口服LD50 B. 三致试验 C. Ames试验 D. 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使用胃毒剂效果好()。 2. 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使用内吸剂效果好()。 3. 高温天气使用农药容易产生药害()。 4. 天敌生物、转基因生物属于农药管理的范畴()。 5. 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物质属于农药,性引诱剂则不属于农药()。 6. 安全性指数K值越大,说明农药对作物越安全()。 7. LD50值越大,农药毒性越低()。 8. 施用农药24小时内下雨需要重新补喷。() 9. 内吸性药剂是指有害生物体吸收农药导致死亡的药剂。()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

文章编号:1001-411X (2001)03-0023-03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 杨仕平1,2,黄继光1,梁炳泉2,徐汉虹1 (1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0642;2南海里水科派企业有限公司,广东南海528244) 摘要:描述了鱼藤酮(C 3H 22O 6)的晶体结构,它属于正交晶系,P 212121空间群,a =018418(1),b =119869(3),c = 213618(4)nm ,V =31950(1)nm 3,Z =81在固态下,发现其以2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1 关键词:提取,晶体结构,鱼藤酮,生物农药中图分类号:S48213 文献标识码:A 鱼藤酮是从鱼藤属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杀虫 活性物质,是三大传统植物性杀虫剂(鱼藤、除虫菊和烟草) 之一[1]1其化学结构简式如下: 已经查明,它是一种呼吸代谢抑制剂,抑制还原 型辅酶I (NADH )脱氢酶(NAD +,辅酶I )~辅酶Q 之间的过程,影响昆虫利用氧气的能力,造成昆虫体内C O 2的积累[2]1关于鱼藤酮和拟鱼藤酮的工作,主要讨论的是杀虫效能(鱼藤植物的直接提取物或提纯品)和作用机理,涉及鱼藤酮结构的研究很少报道[1,2]1最近笔者在研究怎样提高鱼藤酮的提取率时,测得了它的晶体结构,现报道如下1 1 实验部分 111 晶体培养 取鱼藤根若干,用溶剂萃取得鱼藤酮粉末1取其中鱼藤酮粉末2g ,加入到50m L φ为95%的乙醇溶剂中搅拌30min ,过滤,滤液放入盛有硅胶的干燥器中,7d 后析出适合于X 2ray 的无色晶体1其组成为C 23H 22O 61元素分析(w /%,括号里为理论值):C ,70103(70105);H ,5160(5158)1MS (FAB ):m/z 394(100%,C 23H 22O 6)1112 晶体结构的测定 X 射线数据采用Bruker Smart 1000CC DC 衍射仪 测定,用MoK α辐射(λ=01071nm ),ω扫描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Lp 因子校正和半经验吸收校正1先用重原子法或直接法确定金属原子位置及部分其他非氢原子,然后用差值函数法和最小二乘法求出其余全部非氢原子坐标,并用理论加氢法得到氢原子位置或从差值傅立叶图上找到1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基于F 2对结构进行修正1计算工作在PC -586微机上用SHE LXS -97和SHE LX L -97程序完成1其晶体结构参数见表11 表1 鱼藤酮的晶体结构参数 T ab 11 Crystal d 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for rotenone 分子式em pirical formula C 23H 22O 6μ/mm -101096分子量formula weight 394141F (000) 1664 晶系crystal system 正交晶系orthorhombic 晶体大小crystal size/mm 0123×01 13×0110空间群space group P 212121 θ/(° )2101~2417晶胞大小unit cell dimensions 总反射点reflections collected 12061a /nm 018418(1)独立反射点independent reflections 5967b /nm 119869(3)数据data /限制restraints/参数parameters 5976/0/524c /nm 213618(4)g oodness -of -fit on F 2010901 V /nm 3 31950(1)final R 1[I >2σ(I )]R 1=010485,wR 2=011250Z 8R 2(all data ) R 1=010974,wR 2=011500 ρ/g ?cm -311326 最大不同峰值和剩余电子larg 1diff 1peak and h ole (e nm -3) 385,-304  收稿日期:2000-12-26 作者简介:杨仕平(1969-),男,博士1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博基[2000]31)  第22卷第3期 2001年7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 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 ol.22,N o.3 Jul.2001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化 1.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2.有效成分: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具有防病治病作用,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3.盐析法:在水提取液中加入无机盐(如氯化钠)达到一定浓度时,使水溶性较小的成分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较大的成分分离的方法。 5.渗漉法:将药材粗粉用适当溶剂湿润膨胀后(多用乙醇),装入渗漉筒中从上边添加溶剂,从下口收集流出液的方法。 6.原生苷:植物体内原存形式的苷。 次生苷:是原生苷经过水解去掉部分糖生成的苷。 7.酶解:苷类物质在酶催化下水解生成次生苷的一种水解方法。 8.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和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9.苷化位移:糖苷化后,端基碳和苷元α-C化学位移值均向低场移动,而邻碳稍向高场移动(偶而也有向低场移动的),对其余碳的影响不大,这种苷化前后的化学变化,称苷化位移。 10.香豆素:为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苯骈α-吡喃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 11.木脂素:由二分子的苯丙素氧化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名木脂素。 12.醌类:指具有醌式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包括邻醌、对醌。常见有苯醌、萘醌、蒽醌、菲醌。 13.大黄素型蒽醌:指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的蒽醌。 14.黄酮类化合物:指两个苯环(A环和B环)通过中间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6C-3C-6C)一系列化合物。 15.碱提取酸沉淀法:利用某些具有一定酸性的亲脂性成分,在碱液中能够溶解,加酸后又沉淀析出的性质,进行此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16.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结构多变,数量很大,生物活性广泛的一大类重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份。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但从生源的观点看,甲戊二羟酸才是萜类化合物真正的基本单元。 19.SF/SFE:超临界流体(SF):处于临界度(Tc),临界压力(Pc)以上的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利用一种物质在超临界区域形成的流体进行提取的方法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25.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的。三萜皂苷元是三萜类衍生物,由30个碳原子组成。 26.甾体皂苷:是一类由螺甾烷类化合物衍生的寡糖苷。 27.次皂苷:皂苷糖链部分水解产物或双糖链皂苷水解成单糖链皂苷均称为次皂苷。28.中性皂苷:分子中无羧基的皂苷,常指甾体皂苷。 31.强心苷:是生物界中一类对心脏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32.甲型强心苷元(强心甾烯):C17位连接的是五元不饱和内酯(△α、β-γ-内酯)环称为强心甾烯,即甲型强心苷元。由23个碳原子组成。 33.乙型强心苷元(海葱甾烯或蟾酥甾烯):C17位连接的是六元不饱和内酯(△α(β),γ(δ)-δ-内酯)环称为海葱甾烯或蟾酥甾烯。由24个碳原子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