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规划原理》2014 复习

《城市规划原理》2014 复习

《城市规划原理》2014 复习
《城市规划原理》2014 复习

名词解释

1、城市化

农业——非农业;

人口职业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化水平计算:人口、用地、经济。

2、恩格尔指数/小康

食物支出/所有支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40%以下为小康。

2、田园城市

霍华德、目的(防止城市无限制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居民享受乡村的环境和城市的服务)、描述(3万人、外围绿地、同心圆、中央公园20ha+公共建筑、中间圈层公园+商业、外围住宅+学校)、实施案例。

3、有机疏散

分散+集中,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4、现代建筑运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功能主义、美学原则、小汽车城市导向

5、后现代主义

6、区域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安排、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发展方向、布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区域协调环保水利等。

7、可持续发展

当代可发展、后代也可发展、经济、社会、环境

8、Zoning及其核心内容

区划法、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贴线等

9、国民经济产业分类

一产、二产、三产

10、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适宜)、二类(工程后适宜)、三类(不适宜)。

11、防护绿地

隔离、减轻工厂有害气体、烟尘、噪声对城市其他用地的污染,以保持环境洁净。

12、生态绿地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外,使城市地区能保持一种与自然生态良好结合的环境,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城市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

13、有机疏散理论

分散+集中;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14、城市紫线

15、社区

16、城市结构

17、“一书两证”

18、BRT

19、CBD

20、TOD

简答题

21、请描述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阶段,并判断我国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初期(>30%)、中期(30~60%,我国现阶段)、稳定(>60%)

22、简述三代卫星城的特征

卧城没有配套、有必要的配套和工业、独立的新城

23、请解释我国小区规划理论的理论原型(邻里单位)

20世纪30年代,较大范围统一规划居住区(细胞)、幼儿上学不穿越交通道路、内部布置日常公建。

24、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25、城市用地的属性

自然、社会、经济、法律

26、城市性质与其确定的依据

城市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内的职能。

从职能去认识、从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去认识。

27、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可以有哪几种类型?

工业、交通港口、商贸、科研教育、综合中心、县城、特殊职能(革命纪念、风景旅游疗养、边贸)

28、如何计算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本年迁入人口-本年迁出人口)/年平均人数)*1000(%0)

29、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

30、请简述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

31、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

32、容积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33、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34、为什么要控制住宅区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35、为什么住宅建筑布局要考虑朝向和日照间距

36、城市设计与开发控制的关系

37、分流制和合流制的含义?和各自的优缺点?

雨污合流或分流

38、简述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一二三四类

39、简述工业用地的分类

按污染程度分三类。

40、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用地面积足够

职工居住地段良好

紧凑集中、与其他城市部分互补干扰

企业间相互协作

41、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特征

客货两类、交通流线随时而变且有规律、交通工具对道路系统有不同要求、交通交叉组织对通行能力重要、静态交通要考虑。

42、城市道路分级及其红线宽度

主干道(30-45)、次干道(25-40)、支路(12-15)。

43、住宅群体的组合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优缺点?

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

44、简述居住用地规划的原则

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功能空间与环境欢喜、尊重地方文脉及生活方式以人为本、提高生态效应、遵循相关的用地与环境等规范与标准提高土地效用保证环境质量、提供好的社区环境与设施支持。

45、请列举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

沿街线状、独立地段成片集中、综合。

46、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

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

47、简述工业用地为了减少和避免对城市的污染,应注意哪几方面

减少有害气体污染(风向、地形、避免气体混合、与居住间的防护绿地)、防止废水污染(废水处理、城市下游排污)、防止工业废渣污染(堆场设置)、防止噪声干扰(隔离带)。

48、编制城市规划的原则

人工vs自然、历史vs未来环境、各社会集团和谐

49、简述我国大城市的规划编制体系,并说明哪些是法定规划

城镇体系-总规-分区规划-控规-详规

50、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51、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方式

继续原有用途、改变原有用途(博物馆、文化建筑、旅游)、城市的空间标识。

52、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建筑、街道格局、空间系统及景观界面的保持。

53、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

54、简述《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区别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私人车辆应服从公交、不能太强调功能分区而应该注重多功能混合、利用人力土地和资源解

决自然和人的关系。

55、什么是理性主义规划?它受到什么批判?

现状的理性分析和推导、严密、数理模型,但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心、缺乏对决策者立场观点的认识。

56、简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法制政策性、地方性、长期经常性、实践性。

57、简述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三个方面

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

58、城市土地区位对于土地用途的影响

59、简述“大伦敦规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作用

论述题:

60、《雅典宪章》的意义、主要内容与其局限性

勒-柯布西埃、现代主义的宣言、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物质形态决定论。

61、请描述美国50年代的大拆大建式的旧城更新运动,与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郊区化导致市中心活力下降、需要重新振兴城市中心、初衷好但结果坏、现代主义式推倒重建运动、简雅各布的批判、为谁做规划?

62、请举例说明城市大事件对城市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影响。

奥运、亚运、世博

63、城市土地使用分类及兼容控制的意义

64、论述不同交通政策(如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大容量轨道交通为主,或以私人小汽车

为主)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互动关系

65、为什么住宅区道路规划主张分级衔接和通而不畅

66、阐述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并解释自己所学学科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

城市设计关心公共空间(public realm),关心place making;城市设计关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有4种类型的划分;城市设计与建筑学:室内vs室外,公共vs私有空间;城市设计与景观建筑学:有否关心建成环境。

作图

67、田园城市

68、邻里单元

69、居住区人车分流系统

70、大城市居住用地构成模式图及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3~5w)、小区(0.7~1.5w)、组团(0.1~0.3w)

71、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

72、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

73、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空间结构三大经典模式

一、名词解释(5*4=20)二、简答题(5*12=60)三、论述题(20)

一、简答题,共10小题,每题8分,全题共80分

二、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全题共20分

2014江苏 专转本英语真题

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专转本”考试 英语试题卷(非英语专业)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及卷首和第7页上的姓名。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答案应涂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Directions: There are 4 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 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 n the be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 he center. Passage One Questions 1 to 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People and the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and found in the same places ,This means that cities with la rge pope lion have the biggest problem of dirty air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many different thing s,A major source of air pollution is the gas fumes(烟尘)from cars. Another major source of dirty air is the burning of coal and oil for energy .This ener gy is needed to make electricity Of course, much more electricity is used in the city than in the co untry. On the average, we throw away more trash and garbage than years before. The burning of garbage leads to air pollution. Many major industries are also the cause of the dirty air in and around cities, The fames from iron, steel, chemical, and petroleum production add particles(粉尘)to the air. The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mage from mild headaches to death . The levels of pollution found in heavy traffic may cause headaches or loss of clear sight. Wherever coal and oil are used for fuel,. Fumes may kill trees and plants . In some of the larger cities , these fumes endanger the lives of hu man beings by leading to lung diseases and causing early deaths,. 1.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 A.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electricity B. the cause of air pollution is not people C.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many different solutes D. headaches and death are not related to air p ollution 2. What is stated in the passage? A. How cars produce fumes B. Why so many people live in cites C. What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are D. How people in cities feel about pollution ar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cause of air pollution A. Trucks B. Headaches C. Burning garbage D. Burning coal and oil 4. What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in cities ? A. Trash and garbage B. Major industries C. Cars and population D. Gas fumes and the burning for energy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A. Heart diseases B. Lung diseases C. Loss of clear sight D. Serious headache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1molH2SO4和1mol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相同条件下将两份碳燃烧,生成CO2的反应比生成CO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2、用铂电极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NaCl溶液 D、酸性AgNO 3 3、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中纯净物(括号内物质),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 A、AgNO3 (AgNO3) B、NaOH (NaOH) C、KCl (HCl) D、CuSO4 (Cu(OH)2) 4.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P4(s)+5O2(g)=P4O10(s)△H=-745.8kJ·mol-1 B.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红磷比白磷稳定 D.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增大压强,对已达到平衡的下列反应产生的影响是()3X(g)+Y(g) 2Z(g)+2Q(s)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没有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 6.在稀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4++OH-,要使用NH3·H2O和NH4+的浓度都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NaOH溶液B.加NH4Cl固体C.加盐酸D.加NaCl溶液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SO2+NO2NO+SO3(气),达到平衡后,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O2,此时将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 √ )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 ×)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 √ )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 √ )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 ×)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9.蒸发是指在100℃时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 10.蒸发速度或强度与饱和差成正比。 ( √) 四、简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2014年江苏省专转本真题讲解

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英语试题卷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Directions: There are 4 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People and the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s are found in the same places. This areas that cities with large population have the biggest problem of dirty airs. Air pollutions is caused by many different things. A major source of air pollution is the gas fumes(烟尘) from cars. Another major sources of dirty air is the burning of coal and oil for energy. This energy is needed to make electricity. Of course, much more electricity is used in the city than in the country. On the average, we throw away more trash and garbage than years before. The burning of garbage leads to air pollution. Many major industries are also the excuse of the dirty air in and around cities. The flames from iron, steel, chemical , and petroleum production add particles(粉尘)to the air The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range from mild headaches to death. The levels of pollution found in heavy traffic may cause headaches or loss of clear sight. Wherever coal and oil are used for fuel, fumes may kill trees and plants. In some of larger cities, these endanger the lives of human beings by leading

宁波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宁波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题 一、化学反应原理 1.为了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步骤1:取8mL0.11mol L -?的KI 溶液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FeCl 3溶液5~6滴,振荡; 请写出步骤1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2mLCCl 4,充分振荡、静置; 步骤3:取上述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少量于试管,滴加0.11mol L -?的KSCN 溶液5~6滴,振荡,未见溶液呈血红色。 探究的目的是通过检验Fe 3+,来验证是否有Fe 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针对实验现象,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KI 溶液过量,Fe 3+完全转化为Fe 2+,溶液无Fe 3+ 猜想二:Fe 3+大部分转化为Fe 2+,使生成Fe (SCN )3浓度极小,肉眼无法观察其颜色为了验证猜想,在查阅资料后,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比水轻且微溶于水,Fe (SCN )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信息二:Fe 3+可与46[()]Fe CN - 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 4[Fe (CN )6]溶液检验Fe 3+的灵敏度比用KSCN 更高。 结合新信息,请你完成以下实验:各取少许步骤2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水溶液于试管A 、B 中,请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空白处: 【答案】322222Fe I Fe I +-++=+ 若液体分层,上层液体呈血红色。 则“猜想一”不成立 在试管B 中滴加5-6滴K 4[Fe (CN )6]溶液,振荡 【解析】 【分析】 【详解】 (1) KI 溶液与FeCl 3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322222Fe I Fe I +-++=+; (2)①由信息信息一可得: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3滴K 4[Fe (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由信息二可得:往探究活动III 溶液中加入乙醚,充分振荡,乙醚层呈血红色,

2014年专转本计算机真题(解析版)

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计算机基础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各小题表述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将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信息技术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的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它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正确  解析: 本题相关知识点如下:  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2.正整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整数的补码与原码不同。 正确  解析: 本题相关知识点如下:  正整数的补码、反码和原码是相同的。  负整数补码、反码和原码不一样。  例如:-43,如果采用8位表示  原码是:1010 1011 (最高位1表示负,是符号位) 反码是:1101 0100 (符号不变,其它位取反)  补码是:1101 0101 (反码加1,得到补码)    3.指令系统是CPU能够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正确    4.目前CPU内部的Cache采用的是DRAM芯片。 错误 解析: 本题相关知识点如下:  Cache采用的是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特点是:  集成度低,结构复杂,速度快,成本高。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主要用于内存,特点是:

2020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2019年高考化学综合题分类练习卷: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化学反应原理练习卷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空气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除了PM 2.5外,还有CO、SO2、氮氧化物(NO和NO2)、O3等气体。 (1)汽车尾气中含有NO 和CO气体,可利用催化剂对CO、NO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2CO(g) +2NO(g) N2(g) +2CO2(g) △H ①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N2(g) +O2(g) =2NO(g) △H1 = + 180.5kJ/mol,2C(s) +O2(g) =2CO(g) △H2=-2210kJ/mol ,C(s)+O2(g)=CO2(g) △H3=-393.5kJ/mol,则△H=_________。 ②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NO、2.4molCO气体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在0~15min,以N2表示的该反应的平均速度v(N2)=________。若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变,20min时再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_____移动 (填“向左”“向右”或“不”)。 (2)在相同温度下,两个体积均为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CO、NO催化转化反应,有关物质的量如下表:

容器编 号起始物质的量 /mol 平衡物质的量 /mol N O C O N CO 2 CO2 I 0.2 0.2 0 0 a II 0.3 0.3 b 0.1 0.2 ①容器I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75倍,则a=________。 ②容器II平衡时的气体压强为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 为________。 (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破少NO x的排放。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耐高温试剂Ag-ZSW-5对CO、NO 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 转化为N 2的转化率随温度CO 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在n(NO)/n(CO) =1条件下,最佳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左右。 ②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和地位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2014江苏专转本英语真题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英语试题卷 (非英语类专业)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Directions: There are 4 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your answer by blackening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Passage One Questions 1 to 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People and the sources of air pollution are found in the same places. This means that cities with large populations have the biggest problem of dirty air.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many different things. A major source of air pollution is the gas fumes (烟尘) from cars. Another major source of dirty air is the burning of coal and oil for energy. This energy is needed to make electricity. Of course, much more electricity is used in the city than in the country. On the average, we throw away more trash and garbage than the year before. The burning of garbage leads to air pollution. Many major industries are also the cause of the dirty air in and around cities. The fumes from iron, steel, chemical, and petroleum production add particles (粉尘) to the air. The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range from mild headaches to death. The levels of pollution found in heavy traffic may cause headaches for loss of clear sight. Wherever coal and oil are used for fuel, fumes may kill trees and plants. In some of the larger cities, these fumes endanger the lives of human beings by leading to lung diseases and causing early death. 1.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 . A. air pollution is caused by electricity

地震勘探原理期末总复习 3 (共四部分)

5组合法的缺陷: 1、进行组合是为了利用地震波在传播方向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但组合本身有一定的频率选择作用。 2、在设计组合方案时,只考虑到有效波和干扰波的传播方向的差异,没有考虑它们在频谱上的差别,组合的这种低通频率特性只能起使有效波畸变的不良作用。 我们不希望组合改变波形,只希望提高信噪比。因此,对于有效反射波应尽可能通过野外工作方法增大视速度(即减小△t)以获得最佳组合效果。 3、组合实质上是针对某一频率成分的视速度滤波,有效波和干扰波都包括许多不同的频率成分,各种组合方式主要压制比f 频率高的成分,压制不了干扰波中比f 低的频率成分。这是组合法不可避免的缺陷。 6随机干扰的压制: 来源可分三类: 1)地面的微震,如风吹草动,人走车行,这类干扰的特点是在震源激发前就已存在。 2)仪器接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3)次生的干扰波,如不均匀体散射等。特点是无方向性,相位变化无规律。 随机干扰的“统计规律”: 对随机干扰也有较好的压制作用,这种压制作用主要是利用组合的统计特性 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的主要结论: 组内检波器的间距大于该地区的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用n 个检波器组合后,对垂直入射到地面的有效波振幅增强n 倍;对随机干扰振幅只增强n1/2倍。因此,有效波相对振幅增强n1/2倍 7 信噪比 信噪比是有效波与随机干扰相对强弱的对比 由此可知,组合后的信噪比为组合前的信噪比的 倍,即采用n 个组合后,有效波对无规则干扰波的信噪比提高了 倍,当n 越大时,信噪比提高的越高。 8 平均效应 组合的平均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1) 表层的平均效应,当检波器在安置条件上有差异时,包括地形的起伏和表层的低降 速带的变化,组合的作用是把它们平均,使反射波受地表条件的变化的影响减少。 2) 深层的平均效应,深层的平均效应为当反射界面起伏不平时,因为组合检波器接收 的反射波是反射界面上的不同点的反射,组合的作用是将这些反射波平均,使反射界面的起伏变小,尤其在多断层的地区,当组合的总长度过大时,组合的平均效应更明显,可以造成反射波同相轴的畸变。 )() () ()()()()(ωωωωωωωR S n R n S n R S b Z Z ===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复习课程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 题含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NH3(g)+HCl(g))=NH4Cl(s)室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C.N2(g)+3H2(g) 2NH3(g)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K w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常温下,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向0.1 mol·L-1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的pH减小,醋酸电离程度变大 D.等体积、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Zn反应,HA放出的 H2多, 说明HA的酸性小于HB 3. 分析下列硫燃烧时的能量变化图,判断有关热 化学方程式和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O2(g)===SO2(g) ΔH=+297.16 kJ·mol-1 B.S(s,正交)===S(s,单斜) ΔH=-0.33 kJ·mol-1 C.S(s,正交)+O2(g)===SO2(g) ΔH=-296.83 kJ·mol-1 D.单斜硫的稳定性大于正交硫的稳定性 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Δ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减小压强 B.0~5 min内,v(H2)=0.1 mol·(L·min)-1 C.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 D.12 min时,反应达平衡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

江苏专转本英语真题和答案解析

江苏专转本英语真题和答 案解析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考试 英语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 10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必须在答疑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正好准确 清晰的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Pra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Directions: There are 4 passage in this part .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4 choices marked A,B,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your answer by blackening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 Passage One Questions 1 to 5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 We use both words and gestures to express our feelings ,but the problem is that these words and gestures can be understood in different ways . It is true that a smile means the same thing in any language . So does laughter or crying .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striking similarities in the way different animals show the same feelings . Dogs , tigers and humans , for example , often show their teeth when they are angry . This is probably because they are born with those behavior patterns . Fear is another emotion that is shown in much the same way all over the world .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 a phrase like “he went pale and began to tremble”suggests that the man is either very afraid or deeply shocked . However , “he opened his eyes wide ” is used to suggest anger in Chinese whereas in English it means surprise . In Chinese surprise can be described in a phrase like “they stretched out their tongues ”. Sticking out your tongue in English is an insulting gesture or expresses strong dislike . Even in the same culture , people differ in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xpress feelings Experiments in America have shown that women are usually better than men at recognizing fear ,anger love and happiness on people’s faces . Other studies show that older people usually find it easier to recognize or understand body language than younger people do . to the passage , _________.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资料采集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弹性介质中几何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只与上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2、纵波反射信息中包括有横波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纵波反射系数提取横波信息。() 3、在纵波 AVO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垂直入射的纵波反射系数剖面。() 4、当纵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横波。() 5、SH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纵波。() 6、直达波总是比浅层折射波先到达。() 7、浅层折射波纯粹是一种干扰波。() 8、折射界面与反射界面一样,均是波阻抗界面。() 9、实际地震记录可以用鲁滨逊地震“统计”模型表示为:反射系数(R(t))与地震子波(W(t))的褶积 S(t)=W(t)*R(t)。() 10、面波极化轨迹是一椭圆,并且在地表传播。() 11、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掉所有的干扰波。() 12、可控震源的子波可以人为控制。() 13、对于倾斜地层来说,当最小炮检距和排列长度不变,并且排列固定不动时,上倾激发与下倾激发可获得地下相同的一段反射资料。() 14、单炮记录上就可以看出三维资料比二维资料品质好。() 15、资料的覆盖次数提高一倍,信噪比也相应地提高一倍。() 16、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面元越大,面元内的覆盖次数越高。() 17、覆盖次数均匀,其炮检距也均匀。() 18、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为双曲线形状。() 19、横向覆盖次数越高,静校正耦合越好。() 20、动校正的目的是将反射波校正到自激自收的位置上。() 21、当地下地层为水平时,可以不用偏移归位处理。() 22、偏移归位处理就是将CMP点归位到垂直地表的位置上。() 23、最大炮检距应等于产生折射波时的炮检距。()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题型1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解题策略 角度1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综合判断与计算[题型解读]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高考的必考热点内容。试题形式常与能量图像,电化学装置图为背景进行综合考查,一般难度中档。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角度主要有①根据能量图像判断焓变ΔH;②结合盖斯定律进行ΔH计算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③结合背景材料或装置图示进行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的问题分析;④书写一定背景下的电极反应式;⑤一定条件的电化学计算等。预测2016年高考命题不会超出上述命题角度,特别是盖斯定律的应用和一定背景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仍会是命题的热点。 (1)(2015·菏泽一模)(3分)甲醇是重要的可再生燃料。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2CH3OH(l)+3O2(g)===2CO2(g)+4H2O(g)ΔH=-1 275.6 kJ/mol 2CO(g)+O2(g)===2CO2(g)ΔH=-566.0 kJ/mol H2O(g)===H2O(l)ΔH=-44.0 kJ/mol 则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泰安二模)(19分)氧化还原反应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银制器皿日久表面变黑是因为表面生成了Ag2S的缘故,该现象属于________腐蚀。如果加入一定浓度硝酸将发生反应3Ag2S+8HNO3===6AgNO3+3S↓+2NO↑+4H2O,

同时Ag 与硝酸反应生成AgNO 3、NO 、H 2O ,当生成22.4 mL 的气体时,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图1 ②在如图1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 +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路中转移0.1 mol e -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离子减少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图2 ③电解NO 制备NH 4NO 3原理如图2所示,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为________(填X 或Y),X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电解产物完全转化为NH 4NO 3,需要补充的物质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信息提取】 (2)①n (HNO 3)∶n (NO)=8∶2――――――――――→n ?NO ?=0.001 mol n (HNO 3)=0.004 mol ; ②右侧通Cl 2――→得电子右端为正极;左端电极反应为Ag -e -+Cl -===AgCl ;右侧溶液 增加Cl -,H +向右侧溶液移动; ③NO →NH +4 ――→得电子X 为阴极,NO →NO -3――→失电子Y 为阳极。 【标准答案】 (1)CH 3OH(l)+O 2(g)===CO(g)+2H 2O(l) ΔH =-442.8 kJ/mol(3分) (2)①化学(2分) 0.004 mol 或4×10-3mol(3分) ②Ag -e -+Cl -===AgCl(2分) 向右(2分) 2Ag +Cl 2===2AgCl(2分) 0.2 mol(2分) ③Y(2分) NO +6H ++5e -===NH +4+H 2O(2分) NH 3或NH 3· H 2O(2分) 【评分细则】 (1)化学计量数与ΔH 不一致不给分,不注明状态不给分,ΔH 的符号,单位错的不给分。 (2)①只填“化学”才得分,其他不给分;无单位的不给分。 ②写成Ag -e -===Ag +不给分,写成2Ag -2e -+2Cl -===2AgCl 的给分,0.2 mol 漏掉单位的不给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