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_于云江
- 格式:pdf
- 大小:230.45 KB
- 文档页数:5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是地球的外壳层之一,是地球化学作用的产物,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中含有各种元素,包括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元素是土壤中的一类重要物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一、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重金属元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元素,包括镉、铬、铜、镍、铅、锌等。
它们在土壤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重金属元素是地壳中的一种常见元素,含量较高。
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和风化作用等都会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中。
人类活动也是土壤中重金属的重要来源。
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业生产等,都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不同程度的释放,从而污染土壤。
二、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不同地区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有所不同,主要受到地质背景、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工业区、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以及农业生产密集的地区,其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背景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会直接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富含铅、锌等重金属的地质构造区,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较高。
2. 工业和矿业活动影响:工业区和矿区是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地区,因为工业生产和矿山开采会释放大量的重金属到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3. 农业活动影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产品中含有重金属元素,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升高,造成土壤污染。
三、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1. 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①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和评价: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其含量是否超出了国家相关标准。
②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过程: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去向和迁移转化过程,评价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质,它们来自于各种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和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金属的来源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工业生产中,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它们通过排放进入土壤中积累。
(2)固体废弃物的填埋。
各种工业固体废弃物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果不得当处理,会使其中的重金属渗透到土壤中。
(3)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它们会通过施用进入土壤。
(4)交通运输。
车辆的尾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会随着尘土沉积到土壤中。
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地质因素。
地质构造、岩性和矿物成分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2)人为活动。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起到了推动作用。
(3)土壤性质。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和保持能力不同,因此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也存在差异。
3. 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存在于不同的态势之中,它们可能以游离态、络合态、沉淀态、结合态等形式存在,而这些态势的变化对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重金属的迁移和转化受土壤理化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不同重金属元素间也存在竞争吸附、共沉淀等现象,这些过程影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垂向和纵向迁移。
1. 生态风险的评价指标生态风险是指某种化学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危害的可能性,评价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指标:(1)土壤重金属含量。
这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其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2)生态毒性效应。
重金属对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的毒性效应对土壤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湖北省某地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易甜;姚晶晶;李书谦;彭立军【摘要】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the contamination status,and explore the pollution assessment of As,Cd,Cr, Hg and Pb in the agricultural soils from an place in Hubei provinc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heavy metals was analyzed with statistics,single-factor and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of soil heavy metal content of As,Cd,Cr,Hg and Pb were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grade II and the average values of the single factor index was less than 0.7. The results of 46 of heavy metal ex-ceeding samples showed that there was 45 slight pollution risk index regions and 1 medium pollution risk index region. Cd pollution in soils was the most serious,followed byCr,Hg,Pb,and As.As a whole,the study of agricultural soil pollution level was in a safe level.%通过对湖北省某地农田土壤中5种重金属(As、Cd、Cr、Hg、Pb)的污染风险进行评价,了解该地区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
沈抚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初步评价车飞;于云江;胡成;杨小南;段小丽;李琴;林海鹏【期刊名称】《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年(卷),期】2009(28)7【摘要】采用现场采样及事内测试方法对沈抚灌区农田土壤中Cu、Hg、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利用污染指数法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灌区土壤重金届通过土壤摄食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Cu:22.1~40.8 mg·kg-1,Hg:0.036~0.3i0 mg·kg-1,Ni:29.8~44.4 mg·kg-1,Cd:0.145~0.956 mg·kg-1.4种重金属浓度平均值大小为Ni>Cu>Cd>Hg;土壤中Cu、Hg、Ni和Cd所引起的成人和儿童的平均个人风险均低于可接受水平10-6,且在这两类调查人群中,健康风险大小顺序均为Cd>Ni>Hg>Cu;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致癌风险是成年的3倍;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环境评价结果显示,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水平.【总页数】5页(P1439-1443)【作者】车飞;于云江;胡成;杨小南;段小丽;李琴;林海鹏【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北京 100012;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1;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3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北京 100012;江苏工业学院环境理安全工程系江苏常州 2131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5【相关文献】1.沈抚灌区土壤生态恢复途径初步研究 [J], 陈晓东;常文越;冯晓斌;孙俊;邵春岩2.沈阳沈抚灌区上游土壤重金属镉和铬的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J], 张娜;王嘉琦;梁晓晨;王小军;李学斌;孙丽娜;林静雯3.沈抚污灌区农田土壤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J], 吴迪;蒋能辉;王宇;孙慧;李婷婷4.沈抚灌区改造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J], 王琳5.沈抚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J], 安婧;宫晓双;陈宏伟;魏树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是生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大隐患。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弃物的排放以及农用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镉、铬、铅、汞等,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富集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旦进入食物链,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深入研究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态风险,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为制定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揭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2. 探讨土壤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重金属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的破坏程度。
3. 探讨不同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比较其优缺点,为科学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提供方法参考。
4. 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为制定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污染的状况,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绕不过的问题,本研究将探讨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为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保障。
朔州东部农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富集及健康风险评价朔州东部农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富集及健康风险评价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壤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承载体之一,而农田土壤则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本文通过对朔州东部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农作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吸收进行分析,以评估重金属富集对人们健康的潜在风险。
首先,我们采集了朔州东部地区20个农田土壤样本,分别从不同深度层次进行采样。
通过对土壤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
其中,铅和镉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其含量分别在76.2-112.5mg/kg和0.86-1.35 mg/kg之间,超过了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中的限制值。
这表明朔州东部农田土壤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接下来,我们在这些农田土壤中进行了3种常见农作物的栽培试验,包括玉米、大豆和小麦。
通过对农作物的分析,我们发现玉米和大豆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小麦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弱。
尤其是镉元素对农作物的富集能力最强,其在玉米和大豆中的含量分别为1.52-2.20 mg/kg和0.62-0.98 mg/kg。
这表明农作物可能成为朔州东部重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通道之一。
最后,我们对农田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情况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
通过对重金属元素摄入量的计算,我们发现长期食用富集了重金属元素的农作物可能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尤其是镉元素的摄入可能导致肾脏疾病、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朔州东部农田土壤普遍存在着重金属污染问题,而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较强。
这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因此,应该加强对农田土壤的污染防控措施,并注重农作物的种植选择,以减少重金属污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此外,也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以确保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的质量安全,维护人们的健康权益综上所述,朔州东部农田土壤普遍存在着重金属污染问题,且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
第37卷第7期2021年4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〇1.37N〇.7Apr. 2021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杨仲玮,王剑峰(兰州新区环境监测站,甘肃兰州730300)摘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兰州新区部分农用地土壤中铜、铅、锌、镉、铬、镍、汞、砷等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被调查的10个农用地地块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所有被调查地块中铜、铅、锌、铬、镍、砷6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均小于40,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镉、汞2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介于40与80之间,属于中等生态风险。
被调查农用地地块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总体呈现轻微生态风险,其中汞和镉元素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6.1%和31.9%,需要引起充分关注。
关键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中图分类号:X53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尤其是农用 地土壤环境的质量状况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 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 态安全的重要内容M。
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潜在性危 害,分布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不能被土壤微 生物分解,而且容易在生物体中富集,使得重金属 元素在土壤环境中逐渐积累,通过食物链在植物、动物及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 康I3-'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其潜在 生态风险十分必要。
兰州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 部,拥有大量土地资源,作为典型黄土高原城市,已有研究对毗邻的兰州市、金昌市、白银市、张掖市等 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1^,然而关于兰 州新区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潜 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兰州新区范围内的部分区域 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 进行了评估研究,为当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 供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人类的生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一、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分布特征重金属是一类密度较大的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累积性。
在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
大气降尘和水体渗漏也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Pb)、镉(Cd)、铬(Cr)、汞(Hg)、镍(Ni)、锰(Mn)等。
这些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和生物链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
一般来说,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到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会有所不同。
在耕作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相对较低,而在工业区附近的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会明显增加。
土壤的pH值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分布。
一般来说,土壤的pH值越低,重金属的含量越高,因为酸性条件有利于重金属的溶解和释放。
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的固定和迁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能够更好地固定重金属,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有多种影响。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长和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紊乱。
重金属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重金属还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特性,导致食物链中的生物不断受到重金属的累积,最终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他们发现,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降低土壤养分的有效性,阻碍土壤中的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过程。
《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田污灌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灌溉方式。
然而,长期污灌农田的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且具有生物累积性,长期积累将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对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长期污灌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污灌年限的农田进行采样分析,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
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采样、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等。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一)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通过对长期污灌农田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发现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且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且随着污灌年限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呈上升趋势。
(二)污染来源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农药施用等。
在长期污灌过程中,污水中的重金属通过灌溉进入土壤,并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污染。
四、潜在环境风险评价(一)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重金属的含量、毒性以及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因素,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
(二)评价结果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较高。
其中,镉、汞等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指数较高,表明这些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较大。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镉、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较高,且呈现出上升趋势。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较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二)建议1. 加强污灌水源的管理和控制,减少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
2. 加强对农田土壤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是指在土壤中含量较高的一类金属元素,包括铅(Pb)、铬(Cr)、镉(Cd)、汞(Hg)等。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描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受到地质背景的影响。
不同地质背景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
含有火山岩的地区土壤中铜(Cu)、锌(Zn)等重金属的含量会相对较高;而含有石灰岩的地区土壤中铅(Pb)含量较高。
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还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降雨量多的地区,重金属更容易被淋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而干旱地区则相反。
人类活动也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
工业生产、农业施肥、垃圾填埋等活动都可能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
工业活动中的废水、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排放到土壤中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农业施肥中使用的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积累。
垃圾填埋场中的废弃物中含有重金属,随着时间的推移,废物中的重金属会渗入土壤中。
土壤中重金属的超标含量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形成生态风险。
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毒性效应。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容易与土壤中的粘土、有机质等物质结合,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减缓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如果土壤中的重金属超过一定的阈值,则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超标的重金属会累积在植物和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评估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方法包括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污染指数计算和风险评价等。
通过采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并对样品中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可以评估土壤重金属的水平。
然后,通过计算污染指数,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结合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情况,进行风险评价,确定生态风险的程度。
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地质背景、气候和人类活动有关。
《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篇一一、引言农田长期受到污水灌溉是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开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污染源、影响因素及潜在环境风险,以期为农田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了我国几个长期接受污灌的典型农田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农田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代表性。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土壤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三、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发现长期污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尤其是铅(Pb)、镉(Cd)、汞(Hg)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等污染物。
四、污染源及影响因素分析1. 污染源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农药和化肥等。
其中,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是导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
2. 影响因素影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因素包括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灌溉方式、农业管理措施等。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释放能力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
五、潜在环境风险评价通过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分析和风险评估,发现长期污灌农田土壤中存在较高的潜在环境风险。
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如: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重金属中毒等问题;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研究表明,长期污灌农田土壤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等污染物。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释放能力存在差异,也会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
特产研究81Special Wild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 ResearchDOI:10.16720/ki.tcyj.2023.082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以长治市为例史晓宁(山西省长治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长治046000)摘要:种植业易受土壤重金属的影响,综合评价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有助于农业环境全面分析和污染防控。
基于长治市耕层土壤重金属Cd、Hg、As、Pb和Cr的实测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污染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地质积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耕层土壤中Cd、Hg、As、Pb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3mg/kg、0.044mg/kg、13.03mg/kg、22.2mg/kg和47.7mg/kg;因地质特征,研究区域土壤Cd、Hg、As和Pb含量均高于山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以土壤质量标准值和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为参照,判断研究区域耕层土壤分别处于清洁状态、轻度和中度污染状态,或存在Hg的点状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Hg>Pb≈As>Cd>Cr;Cd和Hg生物毒性较强,表现出中强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区域最主要的土壤污染元素为Hg。
基于全量分析和单一方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比较适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但复合型评价得出的结果更接近实际。
关键词: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长治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21(2023)03-0081-07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Plough Layer:A Case Study ofChangzhi CitySHI Xiaoning(Changzhi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Changzhi046000,China)Absrtact:Agriculture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heavy metal in soil.Multi-angle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plough layer is helpful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Based on the measured values of heavy metals Cd,Hg,As,Pb and Cr in topsoil of Changzhi green organic dry farming closed demonstration area in2019,the single-factor pollution index, Nemerow pollution index,pollution accumulation index,pollution load index,geoaccumulation index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were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degree of soil in the study area.The average contents of Cd,Hg,As,Pb and Cr in topsoil were0.123mg/kg,0.044mg/kg,13.03mg/kg,22.2mg/kg and47.7mg/kg,respectively.Due t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contents of Cd,Hg,As and Pb in soil in the study area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s of soil elements in Shanxi Prov-ince.With the standard value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element geochemistry as reference,the soil in the topsoil of the study area was judged to be in clean state and mildly to moderately polluted state respectively.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exogenous inputs such As soil formation process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degree is Hg>Pb≈As>Cd>Cr.The biological toxicity of Cd and Hg is strong,showing medium-strong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or there is spot pollution of Hg.Based on the total analysis and single method,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but the results of the composite assessment are closer to the reality.Keywords:plough layer;heavy metal;pollution index;Changzhi土壤是种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耕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是土壤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可以反映土壤污染的程度和范围,进而评价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从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重金属来源及环境风险评价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是指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及其含量的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条件、人类活动、气候等。
通常情况下,重金属的含量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存在明显的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主要指以工矿企业和农业生产为主要源头的重金属排放,导致周围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偏高。
在工矿区周边,土壤中的铅、锌、铜等重金属含量通常较高。
而非点源污染则主要指由于大气沉降和水土流失等过程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其分布相对均匀,但含量较低。
除了空间差异性外,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还存在时间和土层差异。
一般来说,土壤表层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
这与重金属主要富集在土壤的上方几十厘米和主要被植物吸收有关。
二、重金属来源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人为排放和自然来源两类。
人为排放主要来自于工矿企业、交通道路、农业生产等活动。
工矿企业以重金属元素作为原料或燃料,其废水、废气、废渣等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含量,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土壤中。
交通道路上的车辆尾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通过大气沉降的方式进入土壤。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畜禽粪污等含有重金属元素,施用过量或不当的情况下,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
自然来源主要指地壳中的重金属元素通过自然过程进入土壤。
地壳中的重金属元素经过风化、水侵蚀、沉积等过程,进入土壤中。
大气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也通过降雨、雾霾等方式输送到土壤中。
三、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是根据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效应,对土壤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价。
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有毒性评价模型、生态风险指数等。
2021淮河流域某镇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估范文 引言 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关系到食品安全和潜在的健康风险问题。
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隐蔽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
当重金属的浓度超过允许浓度后,便会对生物造成毒性作用。
重金属的潜在毒性和对土壤的污染时有报道,这些重金属主要涉及到Cd,Cr,Pb,Zn,Fe和Cu等,更好地了解重金属的来源、累积程度和对土壤污染程度的评估至关重要。
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成土母质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另外,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也会使重金属进入土壤,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城市污水、汽车尾气排放和农业用地中化肥和废水的长期使用等。
本文以淮河流域某镇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农业土壤中Cd,Cr,Cu,Ni,Pb和Zn 等六种被确定为农业生态环境中重点监控的有害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
为准确掌握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发展绿色农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规划的发展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1、实验部分 1.1研究区概况 选择位于淮北平原南缘,淮河、颍河汇流之上的安徽省淮河流域某镇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区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研究区土壤属普通砂礓黑土亚类。
1.2样品采集 本研究在安徽省淮河流域某镇的农业土壤上进行。
在各采样断面上进行1km×1.5km网格布点,在采样点布设过程中,使采样点尽量均匀分布,总计布点79个,实际有效采样点为78个。
在各采样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蛇形取样法采取多点(5~9点),各点采集0~20cm表层土壤,将在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样,用四分法选取1kg作为该采样单元的样品,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同时用GPS记录采样点的经纬度坐标。
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及其管控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不断加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重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而这些重金属,在缺乏妥善处理的情况下,很容易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及其管控对策,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1.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本原理重金属具有毒性,会通过生物链逐级传递,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还会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等方面,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需要考虑土壤中不同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不同影响。
2.评价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土壤重金属含量,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两个过程,可以得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实际情况,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础。
(2) 等级法基于土壤重金属含量分级,依据不同重金属毒性及耐受程度,对污染等级进行分类评价,是目前常用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之一。
(3) 综合指数法将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含量加权平均,作为综合指数,得出不同区域之间的风险评价,侧重于降低不同区域间的评价难度。
3.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管控对策(1) 污染源治理通过减少产生重金属污染的源头,例如厂区环保设施的加强,及重金属废物的处理和回收,减少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2) 土壤修复针对已经被污染的土壤,需要进行修复,可以通过生物修复、物理修复以及化学修复等方法,恢复生态系统正常功能,降低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生态修复包括土地复垦、地面覆盖植物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通过在污染土壤周围建立绿地、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防止污染物的扩散,并承担起修复污染土壤的责任。
三、结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长期并复杂的过程,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也因此越来越严重。
为了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应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和管控措施,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标。
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江西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矿业省份之一,矿产资源丰富,但也伴随着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对于保护土壤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为进一步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土壤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收集并整理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相关数据,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2.采用评价模型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利用GIS技术,绘制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分布图。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1.文献资料法:收集并整理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关文献和数据。
2.评价指标法: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 值、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3.评价模型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
4.GIS技术:利用ArcGIS软件,绘制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分布图。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具有以下成果:1.建立适合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评价体系。
2.评价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水平,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
3.绘制江西省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分布图,为该地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数据获取不足: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文献和数据,以确保评价指标全面。
2.评价方法不准确: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验证和比较,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3.评价指标体系不合理: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以确保适用性和科学性。
六、拟采用的研究计划1.前期了解江西省典型矿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