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丝弓矫治器在口腔错颌畸形矫治中的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956.66 KB
- 文档页数:4
正畸弓丝形态的研究进展在正畸临床治疗过程中,弓丝形态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其不仅关系到正畸治疗效果,而且对治疗周期、治疗后的稳定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不正确的弓丝形态的应用容易造成牙弓、牙槽弓、基骨弓形态的不一致,从而可能引起口颌肌系统功能不协调,容易导致复发。
很多学者对怎样确定正确的正畸弓丝形态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寻找适合大多数患者的理想弓形以及适合于个别患者的个体弓形。
本文将对标准理想牙弓形态以及个体牙弓形态的拟合理论、应用现状以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标签:正畸学;牙弓形态;弓丝;正常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rch form in orthodonticsZhang Lin, Duan Peipei, Chen Yangxi.(Dept. of Orthodontics,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arch wire used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have considerable implications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treatment cycle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dentition. Using improper arch wire may cause mismatching of shape among dental arch, alveolar arch and basal arch, affecting the equilibrium of teeth between tongue and circumoral muscle forces. This always leads to relapse. Arch form relative to orthodontic therapy has been examined in various studies, including the classic and individual arch wire form.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give a review on the relevant researches abou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lassic and individual arch wire form. The theor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se methods are described.[Key words]orthodontics;dental arch form;arch wire;normal occlusion正畸治疗中,矫治弓丝形态的设计十分重要。
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器的疗效比较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直丝弓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2010年8月收治入院的80例采用直丝弓或方丝弓双颌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错胎畸形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直丝弓组和方丝弓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对治疗前后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记录治疗前后PAR分值及其差值,以治疗前相同的PAR总分值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治疗后直丝弓组后牙排列的PAR分值低于方丝弓组(P <0.05),后牙排列效果较方丝弓组好。
两组患者治疗后其余各项PAR分值及治疗前后PAR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直丝弓组平均疗程缩短5.7个月。
结论:直丝弓矫治器对牙齿排列尤其是后牙的定位较准确,在较短的时间内可取得与方丝弓矫治器相同的治疗效果,矫治效率较方丝弓矫治器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traight arch wire and edgewise removable appliances with PAR index.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wrong tire deformit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4 to August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raight arch wire group and edgewise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measured data of two groups was given statistical test. PAR index of Model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AR score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record, patients with the same total pre-treatment PAR scores were given clin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PAR score of posterior rank in the straight wi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edgewise group (P<0.05), the posterior teeth arranged better than edgewise group. The remaining PAR scores and PAR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Treatment course of straight wire group was shorten in 5.7 months. Conclusion: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is accurate in arrangement of the teeth, especially i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teeth, the effect is same with edgewise appliance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correcting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the edgewise corrective appliance.[Key words] Fixed corrective appliance; Efficiency; Evaluation; PAR index随着正畸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成年人对正畸的要求明显增加,成年人正畸患者的比率也逐年增加。
方丝弓技术在正颌术前后的临床应用研究黄臻;郑莹【摘要】目的对利用方丝弓矫治器对正颌术前后正畸治疗的牙颌面畸形病例进行疗效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丝弓技术,对本组所有均来自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牙颌面畸形的27例患者(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16岁4个月,平均年龄22岁6个月.)进行正颌术前后的正畸治疗.结果患者中术前正畸疗程4-15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正畸时间3-10个月,平均7个月,全部疗程12-25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正畸去代偿效果明显,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侧貌改善明显,患者满意.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可有效地应用于正颌外科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3页(P471-473)【关键词】方丝弓矫治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作者】黄臻;郑莹【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江西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牙颌面畸形是一种因颌面骨骼生长发育失调所引起的颜面形态异常及咬合关系错乱,又称为骨性错合。
它不仅影响容貌,还可引起咀嚼、语音等功能障碍。
对于此类病症,正颌外科手术是通过对颌骨的切开、移动与重新固定来恢复颌面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形态与位置关系。
因为手术后牙齿的整齐排列和咬合功能的恢复与稳定,是评价最终矫治效果的一个核心指标[1],为了保障患者术后获得正常的口颌系统功能,所以这离不开术前后的正畸治疗[2]。
运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通过正颌外科及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有关临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如下,供临床工作参考。
1.1 临床资料 27例牙颌面畸形患者均为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2012-2015年的病例,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最大29岁,最小16岁4个月,平均年龄22岁6个月,均进行了系统的术前术后标准方丝弓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
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后期精细调整中的应用
柳艳君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41)012
【摘要】@@ 多曲方丝弓是70年代美籍正畸学家kim医师设计的,首先用于开(牙合)的矫正,并获得了极好的疗效,20余年来,此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一个可以矫正不同错殆畸形,并对开(牙合)、反(牙合)、下(牙合)偏斜等难度大的错合有特殊疗效的矫治技术,同时在矫治后期精细调整中也充分显示了其独特作用和优势.
【总页数】2页(P1515-1516)
【作者】柳艳君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正畸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精细描述在气藏开发中后期调整中的应用 [J], 王勇飞
2.MEAW技术在固定矫治末期精细调整中的应用 [J], 李启顺;吴建勇
3.多曲方丝弓技术在矫治末期咬合调整中的临床应用 [J], 黄晓冰;王泽雄;付红英
4.多曲方丝弓技术在错(牙合)矫治后期精细调整中的应用 [J], 徐卫华;张忠平
5.多曲方丝弓在精细调整矫治后期咬合不良中的应用 [J], 张静;彭秀芹;李九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丝弓、直丝弓托槽联合应用治疗非拨牙牙性Ⅲ类错牙合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方丝弓托槽、直丝弓托槽在治疗非拨牙牙性Ⅲ类错牙合中的疗效、适应症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36例牙性Ⅲ类错牙合拨牙病例进行分组实验。
一组采用方丝弓托槽和直丝弓托槽联合应用矫治技术。
一组采用直丝弓托槽直丝弓矫治技术。
分两组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结束后磨牙及尖牙呈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头影测量数据均在正常范围,治疗效果稳定。
结论方丝弓、直丝弓托槽联合应用和单独使用直丝弓托槽在矫治过程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用方丝弓托槽、直丝弓托槽联合应用矫治技术,避免了下切牙的唇舌向的往复运动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操作。
也节省了矫治时间。
【关键词】错牙合直丝方丝托有关用方丝弓、直丝弓托槽联合应用治疗牙性Ⅲ类错牙合非拨牙矫治的研究报道,目前尚不多见。
我试图通过分析对比此类病例,上牙合采用直丝弓托槽,下牙合应用方丝弓托槽。
对Ⅲ类错牙合非拨牙病例矫治的疗效、适用症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患者为前牙反牙合的非拨牙牙性Ⅲ类错牙合。
病例共36例,年龄10岁-24岁。
分两组:实验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对照组9例,男4例,女5例。
所有患者矫治前均表现为牙性Ⅲ类错牙合。
前牙反牙合,磨牙为轻中度的近中错牙合关系。
1.2材料实验组:方丝弓托槽、MBT标准直丝弓托槽对照组:MBT标准直丝弓托槽1.3诊断方法:X线头影测量数据做为诊断依据。
2研究方法对36例牙性Ⅲ类错牙合病例分为两组。
实验组选择27例,患者上牙合采用MBT标准直丝弓托槽,下牙合采用方丝弓托槽。
采用方丝弓直丝弓联合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治疗。
对照组选择9例患者,采用MBT标准直丝弓托槽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治疗。
矫治前采用摄取X线头颅测位片由作者进行描绘和定点测量。
对下前牙在矫治过程中,唇舌向移动的数据进行测量。
并对矫治结束后的X线头颅测位片,描绘定点进行测量,加以评定治疗效果。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张漫;程祥荣;贺红【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纵横》【年(卷),期】2001(17)4【摘要】目的 :有效地将Twin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正器联合以矫治复杂的AngleⅡ类错牙合。
方法 :本实验将传统的Twinblock矫治器加以改良 ,通过改变固位装置 ,去除上颌唇弓 ,能较好地与方丝弓矫治器协调 ,在临床上矫治了 1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AngleⅡ类错牙合。
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磨牙关系为AngleⅠ类。
结论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联合方丝弓矫正器能迅速、有效地矫正AngleⅡ类错【总页数】3页(P302-304)【关键词】Twin-block矫治器;方丝弓矫正器;Angle;Ⅱ类错He;矫形;正畸治疗【作者】张漫;程祥荣;贺红【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相关文献】1.改良Twinblock矫治器配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骨性安氏II1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J], 王鹏;惠英;苏哲君;刘锐2.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体会 [J], 陈斯军;浦路明3.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J], 林铭;郭庆平;彭文波;潘昱;陈巨峰;吴雪勋;何国燕4.改良Twin block 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J], 李士合;孙先锋;王尧森5.改良长拉钩前牵引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的研究[J], 李艳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颌2×4矫治技术(two by four arch)由美国Thomas F?Mulligan提出,因其临床操作利用“细丝”、“轻力”且效果良好而受到正畸医师的喜爱[1]。
前牙反颌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颌畸形,它对患者的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均有较严重的影响[2]。
标准的2×4技术是方丝弓矫治中的一种,弓丝弯制复杂,椅旁操作时间长,采用直丝弓托槽沿用该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颌亦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临床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8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替牙期前牙反颌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7~10岁。
第一磨牙牙体完整为中性或轻度近中关系,下颌可退至切对切,软组织侧貌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
矫治方法:①在上下颌左右第一磨牙上粘固大小合适的带环,在上下颌4个切牙上粘贴直丝弓托槽。
如果患者反覆颌、反覆颌较深,则上颌切牙托槽可靠龈方粘着,或用舌侧扣先替代。
②有拥挤不齐者用钛镍丝排齐上下牙列,下颌有散在间隙可先行关闭,暂先不调整磨牙关系。
③当牙弓形态及前牙覆颌关系改善后,换用0.46mm的澳丝继续矫治。
在下颌侧切牙的远中及上颌第一恒磨牙颊面管近中弯制Ω曲,通过阻挡曲打开的大小来调节弓丝长度以实现前牙的唇向开展。
上颌Ω曲远端弯制后倾曲,角度15°~30°,根据前牙覆颌深度调整角度大小。
对于覆颌深达Ⅱ度以上可配合使用上颌后牙颌垫,上下Ω曲之间配合Ⅲ类牵引,牵引力每侧<100g,患者每月复诊1次直至前牙调整到正常的覆颌覆盖关系。
一般反颌刚解除时会形成干扰,即正中位时下切牙切缘咬于上切牙舌侧,后牙开颌程度各不相同,一般在1~5mm,继续牵引,干扰均可在2~7天内消除。
④当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颌、覆盖正常,上下切牙无异常松动,X线检查:SNA角、SNB角、ANB角均正常时,矫治基本结束,进入保持阶段。
⑤保持为尽量减少异物感及不影响饮食,仅保留前牙段弓丝将上下颌切牙做“8”字形结扎,观察1~2个月即可拆除矫治器,除前牙扭转的换活动保存器或舌侧固定保持丝,其他不需要保持。
龙源期刊网
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汪伟材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方丝弓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治疗前牙错过程中转矩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拔牙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方丝弓正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牙转矩辅弓进行精细调节,关闭间隙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对两组上切牙转矩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观察组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前牙覆盖明显减小(3.55±1.68)mm,前牙覆牙合减小(0.78±0.31)mm,在ANB、U1-SN、U1-L1、U1-NA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方丝弓联合前牙转矩辅弓在治疗前牙错过程中有效地对上下前牙进行转矩控制,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缩短疗程,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方丝弓;前牙转矩辅弓;正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中图分类号] R78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c)-0092-02。
替牙颌期儿童错颌畸形的固定矫治摘要】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近年来替牙颌期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采用固定矫治儿童错颌畸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方法:本组106 例均为替牙颌期错颌畸形患儿,根据错颌的各种情况,应用固定矫治器分别进行了方丝弓矫治技术早期干预治疗。
结果:106 例患儿均达到了纠正错颌,早期生长控制和颌骨矫形的目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儿童替牙颌期错颌畸形的关键,是引导和牵引牙弓和颌骨的位置关系而建立正常的颌关系。
【关键词】替牙颌期错颌固定矫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72-01婴儿生后约半岁乳牙开始萌出,约2 岁半萌出20 个乳牙。
6—7 岁至12—13 岁,乳牙逐渐脱落,为恒牙所代替,这个阶段即为替牙颌时期。
[1] 儿童替牙颌时期就是指全部乳牙被恒牙替换的阶段,此阶段是口颌及颅面形态的主要形成和功能完善期,此段时间,正值儿童全身及面颌发育的重要阶段,任何不利于全身及口腔面部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均可能导致牙的发育、萌替、排列及咬颌异常,故应早期注意口腔预防保健。
虽然这一时期有些错颌可能是暂时性的,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可能自行调整恢复正常,但大部分由于这段时期比较长,任何出现的牙列异常均可能导致永久性错颌的形成,并且多数口腔医师认为口腔正畸治疗一般在儿童恒牙列建立后,在此阶段很少对患儿进行早期矫治,或者只是采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相应简单治疗。
因此,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一般简单的错颌畸形可能发展严重,给以后的治疗增加难度,甚至发展为颌面畸形,而及时对已发生的畸形进行早期治疗,或通过早期控制,常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比较简单的治疗方法和矫治器矫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近年来采用固定矫治器对106位儿童进行了替牙颌时期错颌畸形的早期矫治,取得了良好的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6 例,男75 例,女31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