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贸易发展研究宋元梁欧轩琦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现阶段金融合作进行介绍,详细介绍了双方开展金融合作的内容以及双边贸易往来的发展现状,并且分析了金融合作对贸易的影响。
然后针对目前金融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双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清迈协议东亚外汇储备外国直接投资一、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发展现状1.政府间金融合作:从清迈协议到东亚外汇储备库。
2000年5月。
ASEAN与中日韩(10+3)在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正式签署《清迈协议》,并且ASEAN与中日韩(10+3)财长会议对强化该协议达成共识。
《清迈协议》成为东亚金融合作中重要的一步。
该协议主要基于通过建立货币互换协议网络以稳定区域内金融市场稳定的角度,倡议扩大ASEAN货币互换规模,号召各成员国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能够在危急时为对方提供仅救援外汇资金。
《清迈协议》正式以货币合作的形式提出区域金融合作安排的设想,其后,东亚各政府以此为基础不断尝试货币互换相关事宜,以为后期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做好基础安排。
CMI包括两个重要内容:第一,完善东盟货币互换安排(ASA),使其覆盖东盟所有成员国,并将其总金额由2亿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2005年进一步增加至20亿美元);第二,在10+3范围内建立双边互换网络和回购协议(BSA),承诺在必要时向成员国提供适当规模的资金,用于帮助其解决短期国际收支或流动性问题。
目前,东盟10国已全部加入东盟多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已经分别与东盟部分成员国缔结货币互换协议。
截至2008年11月底,CMI的总规模已达855亿美元(包括ASA的20亿美元),其中,中国已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为165亿美元。
2010年3月,在中国的强力支持之下,历时7年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正式生效。
根据此前签署的协议,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的10个成员分别占东亚外汇储备基金不同的额度,其中中国(含香港)与日本各出资384亿美元,各占32%,韩国出资192亿美元占16%,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东盟10国共出资240亿美元,共占20%的份额。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统计数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统计数据2011-12-16 22:15为顺应国内外市场和企业要求,保持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正常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国务院于2009年4月8日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现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阶段试点工作。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发布,统一规范了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
根据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的统计,截至2009年年末,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金额为35.8亿元。
2010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业务持续大幅增长。
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83.5亿元,为2009年下半年结算量的5倍多。
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3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19.4亿元。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18.6亿元,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181.3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19.5亿元。
2010年第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86.6亿元,比上季度增长1.65倍。
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6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706.0亿元。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65.3亿元,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563.9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76.8亿元。
自2010年6月扩大试点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大幅增长。
2010年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264.8亿元,比上季度增长1.6倍。
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9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970.8亿元。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177.3亿元,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1570.9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222.6亿元;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493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191.4亿元。
跨境人民币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邹丽芳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跨境人民币试点推进的意义,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重点分析了跨境人民币结算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商业银行机遇与挑战自2009年7月央行宣布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至今已两周年,从无到有,再到井喷式增长,跨境人民币业务已经完成在144个国家和地区的布局,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一步。
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9575.7亿元,同比增长13.3倍,办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54亿元。
跨境人民币结算为商业银行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业务窗口,各家商业银行高度重视,纷纷抢占先机,并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离岸人民币投资渠道和回流机制亟待建立问题逐步开始显现,跨境人民币结算既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让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沿袭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企业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贸易结算。
通俗的讲,就是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
主要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作为境内结算行,为境内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二是作为境内代理行,为境外参加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代理境外参加行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支付。
2009年7月1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呼之欲出。
指定上海及广东4城市为境内试点地区、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为境外试点地区,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小步;2010年6月,央行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境内增加北京、天津等18个省(区、市)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境外地域扩展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6月8日,央行发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银行可按规定办理跨境贸易、其他经常项目、境外直接投资、境外贷款业务和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的其他跨境投融资人民币结算业务,业务范围从贸易领域延伸到了投资领域;2011年6月21日,央行公布了《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正式明确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2011年8月23日__________,央行等6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已扩大至全国。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0742017年1月 中越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与对策研究广西财经学院 邓卉 雷萌摘 要:金融危机后美元地位动摇,人民币跨境结算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越南作为对人民币认可度较高的地区,人民币结算己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手段,但在中越边境贸易结算中仍存在问题。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人民币直接结算问题也会不断完善。
关键词:人民币结算 边境贸易 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1(a)-074-02在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与地域的影响下,人民币跨境流通主要伴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而在边境国家和地区广泛流通。
在越南,人民币是最受欢迎的币种之一,95%的边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结算已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主要交易计价货币和支付结算方式。
越南和缅甸等周边国家政府并没有明显对人民币跨境流通推行鼓励政策,人民币跨境流通是一种市场的自然选择。
虽然人民币跨区域流通的发展趋势良好,但人民币直接结算却遭受了限制。
中国需要向周围国家提供的出口市场需要具有很强的经济能力和稳定性,才能使人民币成为区域性货币。
本文通过分析借鉴中国与邻近国家人民币结算的实践成果,得出中越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可行性结果;提出了中越两国贸易结算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如越南贸易政策对中越双边贸易的制约,地摊银行的垄断影响人民币和越南盾汇率兑换的稳定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边贸合作中还未出现。
本文将根据两国的实际问题与状况,适当借鉴案例中的有效策略,解决中越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 中越人民币跨境流通背景早在1993年5月,中越两国的中央银行为了广西边贸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稳定开展而签署了《关于结算合作的协定》,中越银行结算渠道1996年底正式开始纳入人民币,区内先后有十家主要银行与越南的银行达成代理合作。
人民币在广西周围国家信誉高,所以人民币在越南地区一直比较受欢迎。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于海波;周雷【摘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面临诸多挑战,相关管理机构须制定便利的、完善的政策法规,以便更好地开展该业务.【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3)004【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对策【作者】于海波;周雷【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经管系周口466001;周口师范学院经管系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41.2(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概念界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在进出口贸易的商业活动中,贸易双方企业商定以人民币对贸易货物标价、报关、款项进行结算。
而在此过程中,除了进出口企业将结算货币改为人民币外,其他没有明显的区别,真正的变化在于境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后台结算。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现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在不断推进。
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六部委正式对外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2010年9月央行宣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由起初的上海和广东省内的4城市扩大到20个省市区,出口企业由起初365家扩大到67724家,同时范围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
2011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五部委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同年商务部发布《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法》,对境外投资者来华人民币投资做出规定[1]。
随着政策的放开和试点范围的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2011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为2.08万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3.1倍,其中跨境货物贸易结算金额为1.56万亿元,占进出口货物总额的7%。
中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及其效益分析摘要: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人民币只有首先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跨境结算,并且逐步扩大结算范围才能最终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
目前,95%以上的中越边境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因此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文章通过对中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和效益的分析,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以促进边贸发展为中心,推进人民币结算进程乃至实现货币的区域化;第二,完善边境贸易管理政策;第三,建立完善的人民币跨境流动检测体系。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12-02当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揭示了美元特权以及欧元解体的风险之后,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将面临新一轮的调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被作为交易计价货币和支付结算手段,广泛流通和使用。
在越南,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贸易占到了95%以上,人民币被誉为最受欢迎的货币;在缅甸和尼泊尔,人民币成为两国的官方储备货币。
2010年6月22日央行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由上海市和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城市扩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同时境外结算地由港澳、东盟地区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越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已具备,双方实行人民币结算的经济效益客观,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程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越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基础(一)跨境人民币国际结算在越南起步早,发展快从1995年开始,广西工、农、中、建四家商业银行陆续与越南有关银行建立了代理结算合作关系,与越方银行互设本币结算账户,而且越南多家企业在广西边境地区银行开立了人民币边贸结算专用账户,同时广西五个边境陆路一类口岸所在县(市)均开通了银行边贸结算业务。
中国—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及特点作者:罗鹏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1期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合作区域,在人民币双边合作领域上,不论是从协议的数量还是金额,东盟都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着在东盟区域内不平衡、支付结构不平衡、人民币结算份额较低等特点。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一、中国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进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即进口企业进行货物贸易并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对外收付时,商业银行将人民币作为交叉货币进行国际业务结算。
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迄今为止,东盟最大的贸易国是中国。
2014年8月,双边就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否升级进行谈判。
2015年11月双边签订《中国与东盟关于修订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东盟作为与我国经济往来的主要平台之一,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1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自2004年起,广西南宁成为举办中国-东盟展览会及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主要地方,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
至201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世界各国央行36个货币当局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见图1),累计达到33437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含与东盟4个国家的货币互换协议,即新加坡的3000亿元、马来西亚的1800亿元、印尼的1000亿元和泰国的700亿元,总金额达6500亿元,不论是从协议的数量或是金额,都占世界相当大的比重,此举表明在人民币双边合作领域上,东盟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尽管新加坡仅作为东盟第五大经济体,其与中国的货币互换金额仍是东盟之最,它显示了新加坡作为东盟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他仍未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东盟国家可以通过新加坡或者其它国际金融中心取得人民币。
截至2017年底,东盟十国中有六国开立了人民币清算行,分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和老挝。
其覆盖率是世界最高的。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主要发生在与中国对外贸易紧密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香港、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台湾地区、韩国、德国、日本。
且香港和东盟国家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最主要国家和地区。
截至2017年12月,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为4287.13亿元人民币,占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的53.6%。
如图1所示,东盟中新加坡占比最大为8%左右,而越南仅为1%左右。
二、中国-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特点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东盟区域内不平衡
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是在东盟主要成员国新加坡,越南、缅甸和老挝的边境贸易中,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份额较小,基本上不超过结算总额的1%。
中国与东盟都是加工贸易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中,SITC5—9工业产品为主要归类为SITC。
双方都以加工贸易为主,通过进口优质原材料与零部件,经过加工后远销到欧美市场。
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已成为中国-东盟贸易的主要贸易产品,由于双方的技术约束,资本密集型和装备制造业贸易份额相对较低,但近年来逐步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支付结构不平衡
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对东盟贸易顺差,但中国与东盟主要产品的进出口灵活性非常强大,出口公司没有议价能力。
因此,中国的进口公司可以选择以人民币结算付款。
东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逐步减弱了中国在资源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削弱了出口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议价能力,削弱了人民币跨境结算优势,份额难以增加。
因此,中国-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是基于中国企业向外汇支付外币。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份额较低
2017年,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为4796亿人民币,而中国-东盟贸易总额达35124.29亿元人民币。
其中新加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为2570.65亿元人民币;越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为1523.02亿元人民币。
缅甸、老挝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发生在与云南省的边境贸易中,占云南省总贸易额的96%。
在边贸中,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首选结算货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为495.02亿元人民币,但仅占中国贸易总额28.2%。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地理位置跟中国相距甚远,不利于发展边境贸易跨境结算,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外汇市场发展不够完善,没有人民币投资渠道。
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所占份额较低,不足中国东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的1%,远低于其贸易总额的比例。
贸易是人民币走向东盟乃至走向世界的基础。
随着国家间更加深入的合作,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因此用人民币结算对双边贸易都有利。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主要以机械家电的加工制造为主,中国对东盟产品的出口在初级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的外贸公司制定差异化战略,加大技术投入,增加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而改变中国的外贸结构,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孙若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分析与探讨[J].吉林金融研究,2016(10):43-46.
[2]王琼,张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基于国际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3,(7):50-56.
[3]魏金明,王军生,张蕾.国际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10):9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