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纪十二--杨亿创西宫 麟州传秋词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40
洛阳故城诗赋以下是关于洛阳故城的诗赋:
《过故洛阳城》: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荡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上阳宫》: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
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洛阳女儿行》节选: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十首绝美秋思的诗句1.楚客喜风水,秦人悲异乡。
异乡秋思苦,江皋月华吐。
——李绅《移九江》2.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3.乐极哀来泪沾臆,魂魄千秋思故乡。
——薛瑄《歌风台歌》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5.秋望干荷叶,脆柳枝,老西风满襟秋思。
——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6.初弹将了移声去,悲风秋思翻更互。
——赵光义《缘识·峄阳之山》7.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白居易《早蝉》8.晴缸红花久未落,耿耿秋思饶端倪。
——宋祁《夜分不寐二首·晴缸红花久未落》9.窗间画扇含秋思,帐里华灯隔御光。
——顾璘《拟宫怨·水殿夫容隐暗霜》10.凉风起高林,秋思在幽室。
——昂吉《芝云堂以蓝田日煖玉生烟分韵得日字》11.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12.类例研究刚柔,坏陵秋思无比擬。
——赵光义《缘识·妙手弹琴无向束》13.倏忽云雷出天意,清凉风雨报秋思。
——孔平仲《七月二十六日》14.凉风忽袅袅,秋思先秋生。
——白居易《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15.年少当场秋思深,座中楚客最知音。
——杜濬《龚宗伯座中赠优人扮虞姬》16.万里江湖秋思动,捣橙和蟹荐新醅。
——洪咨夔《试院口占二绝·燕随社去雁初来》17.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张易之《横吹曲辞·出塞》18.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
——沈佺期《古歌》19.旅情长越鸟,秋思几秦蝉。
——李频《长安书情投知己》20.洞房秋思满娇娥,泪滴珊瑚眠不得。
——李德《房中思》21.耳热商歌发,苦调咽秋思。
——魏学洢《重过蒋氏莲雪居用昌谷韵》22.晚坐拂琴尘,秋思弹一遍。
——白居易《冬日早起闲咏》23.西风黄叶堕阶前,秋思撩人已可怜。
——吴潜《秋思一首寄方君遇》24.门前忽入清秋思,香山太史筒方至。
宋名家诗导读——杨亿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少时即有诗名,年十一,宋太宗诏送阙下,试以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又赐进士及第。
曾任翰林学士和史馆修撰,制诰多出其手,官至工部侍郎。
曾修《宋太宗实录》、《册府元龟》,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杨亿性耿介,尚节气,支持抗辽入侵的正义战争,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之举。
其诗学李商隐,在史馆时,与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诗歌唱和,结集为《西昆酬唱集》,故有西昆体之称。
西昆体以晚唐李商隐为宗,内容多缀风月,弄花草;艺术形式上铺陈词藻,雕琢用典,讲究声律,以学问为诗,追求典雅华丽。
具有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
杨亿又以骈文名世,其诗文著作多佚。
今存《武夷新集》二十卷。
代意二首(选一)其一梦兰前事悔成占[1],却羡归飞拂画檐[2]。
锦瑟惊弦愁别鹤[3],星机促杼怨新缣[4]。
舞腰试罢收纨袖,博齿慵开委玉奁[5]。
几夕离魂自无寐,楚天云断见凉蟾。
【注释】[1]梦兰事本出《左传宣公三年》:郑文公有贱妾曰燕篯,梦天使与己兰,曰: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梦兰本属美满之事,悔成占则言并未实现。
[2]《诗经小弁》:弁彼?斯,归飞提提。
[3]别鹤:乐曲《别鹤操》之简称。
《古今注》云:别鹤操,商陵牧子之作也,娶妻五年而无子。
父母将为之改娶,妻闻之,中夜起,倚而悲啸,牧子闻之,怆然而悲,乃援琴而歌,后人因为乐章焉。
[4]星机句语出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5]博齿:类似于今日掷骰子一类的赌博游戏。
《楚辞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王逸注:五白,博齿也。
【导读】诗题名代意,似代一思妇自述其悲。
自屈原始,古人常以男女比拟君臣,结合当时杨亿在朝中受排挤的背景看,此诗当是杨亿以比兴手法自抒其悲,仕途失意,年华虚度,皆难言而不能明言。
第一首:《晦日诏宴永穆公主亭子赋得流字》年代: 唐作者: 张说堂邑山林美,朝恩晦日游。
园亭含淑气,竹树绕春流。
舞席千花妓,歌船五彩楼。
群欢与王泽,岁岁满皇州。
第二首:《木兰花/玉楼春》年代: 宋作者: 晏殊春葱指甲轻拢捻。
五彩垂绦双袖卷。
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当头一曲情何限。
入破铮琮金凤战。
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抬粉面。
第三首:《望海潮·梅天雨歇》年代: 宋作者: 黄岩叟梅天雨歇,柳堤风定,江浮画_纵横。
瀛女弄箫,冯夷伐鼓,云间凤咽鼍鸣。
波面走长鲸。
卷怒涛来往,搅碎沧溟。
两岸游人笑语,罗绮间簪缨。
灵均逝魄无凭。
但湘沅一水,到底澄清。
菰黍万家,丝桐五彩,年年吊古深情。
锦帜片霞明。
使操舟妙手,翻动心旌。
向晚鱼龙戏罢,千里浪花平。
第四首:《水龙吟·先来天与精神》年代: 宋作者: 赵长卿先来天与精神,更因丽景添殊态。
拖轻苒苒,才凝一段,还分五彩。
毕竟非烟,有时为雨,惹情无奈。
道无心,怎被歌声遏断,迟迟向、青天外。
宜伴先生醉卧,得饶道、和山须买。
也曾恼杀襄王,谁道依前不会。
我欲乘风归去,翻怅恨、帝乡何在。
念佳期未展,天长莫合,尽空相对。
第五首:《杂言同用离骚体送张评事襄阳觐省》年代: 唐作者: 权德舆黯离堂兮日晚,俨壶觞兮送远。
远水霁兮微明,杜蘅秀兮白芷生。
波泫泫兮烟幂幂,凝暮色于空碧。
纷离念兮随君,溯九江兮经七泽。
君之去兮不可留,五彩裳兮木兰舟。
第六首:《秋怀·十一》年代: 元作者: 王冕庭前碧梧树,上有幽栖禽。
养成五彩雏,鸣动黄钟音。
拟之箫韶间,叶彼圣贤心。
夫何失其所,委置荆杞林?第七首:《宫词》年代: 宋作者: 王_帘旌风卷绿波流,绣扇红鸾五彩楼。
撮角茶床金钉校,暗花香印锦纹头。
第八首:《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年代: 唐作者: 刘禹锡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
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第九首:《清溪许希贤自号拙逸为赋四绝》年代: 宋作者: 黎廷瑞瓜果蛛丝五彩针,年年儿女费精神。
祝福人家前程似锦的诗句登科后【作者】孟郊【朝代】唐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别董大二首【作者】高适【朝代】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作者】辛弃疾【朝代】宋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作者】李白【朝代】唐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馀。
仙郎久为别,客舍问何如。
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
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贺二石登科【作者】陈造【朝代】宋捷音西下亟蜚星,二隽辞锋旧莫京。
桂树前宵减清影,棣华同日擅香名。
谢家兰玉真门户,苏氏文章亦弟兄。
此去提衡霄汉上,鹏抟鲲运更论程。
重登科【作者】杜牧【朝代】唐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四登科诗【作者】杨申【朝代】宋荣第时皆有,通家得者稀。
德星一门聚,昼锦四人归。
苦学酬身世,佳名播帝畿。
效官修政术,此去展才徽。
之美举进士寓京师范此诗寄之【作者】司马光【朝代】宋结发声华盛,无疑屈未伸。
何妨久垂翅,从此欲惊人。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行当解故褐,不惜化京尘。
上李邕【作者】李白【朝代】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作者】王冕【朝代】元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江花绕屋厅事近,烟树连城野趣真。
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作者】辛弃疾【朝代】宋逸气轩眉宇。
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
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初逢洛阳陌》梅尧臣尚欲放子出一头,酒醒梦断四十秋。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苏轼一梦愔愔四十秋,古人不死终未休。
——《柏家渡》苏轼念我野夫兄,知名三十秋。
——《送李公择》苏轼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苏轼不出孤峰上,人间四十秋。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二首》刘禹锡将军七十虬髯白,四十秋娘盛钗泽。
——《后彩云曲》樊增祥自我离乡井,栖栖又十秋。
——《岁暮感怀·自我离乡井》戴良曲江宰相千秋鉴,才得开元二十秋。
——《咏史》大瑸松林韵事最风流,摇落江潭二十秋。
——《题潘兰史江湖载酒图·其二》丁惠康昔年曾共玉堂游,屈指于今二十秋。
——《和晏铎幕宾咏天鹅韵兼送行(先任绣衣同年友也)》曹义苏耽一去三十秋,人间膏火不可留,欲往从之嗟无由。
——《有鹤寓怀先友丁彦诚邑宰》陈献章青灯一榻南都梦,回首于今二十秋。
——《得沈大参时旸漳州发来书答之六岁能诵予春牛之句》陈献章不侍冰颜累十秋,可堪相近阻相求。
——《次韵奉答李方伯介轩潮连见寄·其二》陈献章暌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
——《绣龟形诗》侯氏江干旅梦三千里,海内诗名四十秋。
——《赠孟宾于(题拟)》陈德诚未逾七十秋,冰消瓦解去。
——《诗》拾得中兴用蜀九十秋,咄哉求剑空刻舟。
——《用蜀行送徐隆庆守金州》洪咨夔放浪一虚舟,江湖七十秋。
——《放浪》释文珦不见生公四十秋,中间多少别离愁。
——《重逢故人》释文珦重来岁月疾,俯仰五十秋。
——《鹅湖寺·鹅王牧群鹅》喻良能老我逢花六十秋,花开花落水悠悠。
——《平皋木芙蓉千株烂然云锦醉行其中如游芙蓉城》舒岳祥不过西溪三十秋,乱余重到泪双流。
——《乱定复过西溪》舒岳祥文行俱高妙,声名五十秋。
——《张中允先生换诗三首·文行俱高妙》文同生平曾不事悠悠,倏忽年华五十秋。
——《五十》文同高山不减八千仞,往事空馀五十秋。
1、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张翰?思吴江歌?2、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陆游?秋晚登城北楼?3、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葛胜仲?点绛唇·县斋愁坐作?4、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5、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韩偓?夜深?6、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7、壶中假设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李觏?秋晚悲怀?8、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9、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苏轼?念奴娇·中秋?10、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11、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12、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13、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14、征鸿过尽秋容谢。
——石孝友?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15、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苏轼?念奴娇·中秋?16、星斗满天人睡也。
——吴西逸?清江引·秋居?17、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18、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杜牧?齐安郡晚秋?19、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20、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蒋捷?声声慢·秋声?21、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三?22、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张仲素?秋闺思二首?23、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李白?折荷有赠?24、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刘禹锡?始闻秋风?25、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宋纪十二--杨亿创西宫麟州传秋词 杨亿创西宫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
祖父杨文逸,南唐玉山县令。
杨亿将出生时,杨文逸梦见一位道士,自称怀玉山人前来拜见。
不久,杨亿出生,身上长有一尺左右的长毛,过了一月才脱落。
能够说话,他的母亲用小经进行口授,马上就能背诵。
七岁,就能写作文章,对客人谈论,显出很老成的样子。
雍熙(984~987)初年,杨亿十一岁,宋太宗听说了杨亿的事情,诏令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前往考试他的词艺水平,送至朝廷。
连续三天应对,考试诗赋五篇,都是下笔就成。
太宗对他大加赞赏认为是一个奇才,令内侍都知王仁睿将他送到中书,又赋诗一首,宰相也惊讶其才能出众,并作文章为他祝贺。
第二天,朝廷下达制书说:“你正当年少,没有老师教导,却能识字作文,精神清爽似有神助。
越影绝尘,一日千里,我对你寄有厚望。
”就授予秘书省正字,特地赐予官袍和官牌。
不久因遭父丧离职,服丧期满,恰巧从祖杨徽之任许州知州,杨亿前往依靠从祖父。
致力学习,昼夜不停止,杨徽之间或与杨亿谈论,感叹说“:兴旺杨家门庭就靠你了。
”淳化年间(990~994),杨亿到朝廷上奏,改为太常寺奉礼郎,仍旧于秘阁读书。
敬献《二京赋》,命令考试翰林,赐予进士等级,升任光禄寺丞,后来又在后苑赏花曲宴,太宗特召杨亿坐在旁边作诗,杨亿又敬献《金明池颂》,太宗向宰相诵读杨亿所作之警句。
淳化二年(991)三月,苑中曲宴,杨亿又献诗。
太宗奇怪有司没有按时征召杨亿,宰相说:“按照以前的规定,没有授予一定的官职不得参预。
”太宗就授予杨亿直集贤院。
杨亿上奏请求回归乡里,被赐钱十五万缗。
至道(995~997)初年,太宗亲自制作九弦琴、五弦阮,许多文人学士上奏赞颂,唯独杨氏颂词最优异,太宗赐予红鱼。
至道二年春天,升任著作佐郎,太宗了解杨亿家中贫穷,多次给予赏赐和馈赠,曾任命杨亿为越王生辰使。
这时公卿大臣的上表奏疏,大多借用杨亿作文,因此杨亿的名声更加显著。
真宗在京府,杨徽之为首席幕僚,官府中的书章上疏,都是杨亿起草写定的。
真宗即位初年,破格升为左正言。
诏令钱若水撰修《太宗实录》,钱若水上奏请求杨亿参加,《太宗实录》共八十卷,而杨亿单独起草初稿五十六卷。
书写成后,杨亿上表请求离京前去休养,任处州知州。
真宗称赞杨亿擅长史学,挽留而不派往外地,坚持请求离京,才允许到任。
同郡中人周启明坚持学习有文采,杨亿对他以礼相待。
奉诏回到京城,授予左司谏、知制诰,赐予金紫之衣。
咸平年间(998~1003),西部边境不安定,真宗诏令左右大臣议论灵州放弃还是保存之事,杨亿上疏说:我曾经读史书,知汉武帝在北边设置了朔方郡,平津侯上谏,认为这将使汉朝劳民伤财,以供奉一片没有用处的地方,希望能撤销朔方郡。
汉武帝让辩士朱买臣等想出十条对策来问难平津侯,平津侯不能回答。
臣下认为平津侯是贤明之相,因为平津侯并非不能使朱买臣折服,回答其问难,只不过是他顺从汉武帝的意志罢了。
从前的朔方,远离中原,皇帝的各种政令都无法传达。
元朔年间(前128~前123),大将军卫青率兵占地,设置郡县。
如今的灵州大概就是过去朔方的废墟,处在西部僻远之地,数百里间没有水草,烽火亭障不能互相..望。
当这儿道路没有堵塞,粮饷吃饭没有任何担心时,还完全可以用来扩张大国的名声和威望,成为中原的屏障。
自从边境多次发生战争,使人震动,敌人猖狂势力强盛,赏赐官爵敌人却无礼,进行讨罚又没有什么收获。
从曹光实、白守荣、马绍忠及王荣被敌人打败以来,军资粮饷,失去很多,将士民夫,相继死亡。
以至于招募商人在山谷中运输布帛,给予的价钱为原来的数倍;在僻远之地修筑城池,边境老百姓不断受到骚扰,国家钱财缺乏,不能保证边境老百姓的安全,解救灵武郡的困境。
多年来,敌人的势力更加强盛。
灵武犹如一座危险的城墙,仅仅是高大独立地竖在那里,黄河以北五座城池,听说已相继攻陷。
灵武仅仅坚壁清野,守兵白吃粮食,关闭城垒枕着武器,苟且度日,没有出动一兵一骑,与敌人战斗。
灵武的存在毫无益处,就很明显了。
平津侯所说的衰败中国来奉养一片无用之地,正是说的今天的情况。
臣下认为保存灵州有很大的危害,而撤除却十分有利,国家运输军粮的烦劳,士卒离开家园的痛苦,都可以全部免除。
尧、舜、禹,是盛世的圣人,地方不超过数千里,但光明的恩德却能达于上天,全国安定。
武丁、成王,是商、周两朝英明的君主,但其土地东边不超过江、黄,西边不超过氐、羌,南边不超过蛮荆,北边不超过太原,却到处都是一片歌舞之声,被称作最好的治世。
到秦、汉时期用尽兵力开拓疆土,致使百姓肝脑涂地,比较他们的功德,怎能和上面所说的同日而语呢!从前西汉贾捐之建议放弃朱崖,当时的公卿大臣,也有不同的议论,汉元帝极力排除其他说法,振扬贾捐之的独特见解,下达诏令废除朱崖,老百姓歌颂他的恩德。
原来的诏令说“:反对的人认为废弃朱崖有羞于国君的威望导致政令不行,对于时代变化灵活变通,担心老百姓的饥饿,比之弃地,两相比较哪种危害更大。
宗庙祭祀,灾年已是难以备办,何况还要避免万一战败会给祖先带来的耻辱呢?”臣下认为这与灵武的情形相似。
一定要说是丢失土地,那么燕蓟等州,河湟五郡,丢失的土地已经很多了,又何必为了这点土地呢?臣下私下认为太祖命姚内斌领庆州,董遵诲领环州,率领军队才五六千人,将城外之事全部交给他们,士卒效力,战场平静,朝廷没有因忧郁而晚食,边境没有军事警报。
臣下请求选择将领亲临边境,赐给粮食,提供策略,允许他们见机行事。
如果敌人侵扰内地,用强大的兵力来阻击,用确实的信用显示给天下,安抚灾民救济贫民,使人明白奖赏的标准,那么敌人就会溃败众叛,又怎么能够与大国作对呢?如果想谋划成于朝廷,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臣下认为敌人十分狡猾,积蓄还丰富,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打败。
只需要放弃灵州,保住环庆,然后用计谋对敌人加以围困罢了。
按臣下的想法,选择数名勇猛的将领,率领精锐兵力一二万人,提供数县的赋税来供给他们,让他们分别戍守边城,那么就可以擒获敌人,朝廷就可以没有什么担心的了。
景德(1004~1007)初年,家中贫困,杨亿请求主管江左郡,朝廷下令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
这时以吏部铨主事前宜黄主簿王太冲任大理评事,杨亿认为丞吏官职低微,不适宜担任清闲之职,就封还诏书。
不久,王太冲离京听候任命。
随即杨亿主管史馆,恰逢修撰《册府元龟》,杨亿与王钦若共同负责这件事,该书的体例编次,都是杨亿决定的,其他人分别撰写每篇序言,诏令让杨亿审定后才能使用。
三年,召任翰林学士,又共同修撰国史,凡是变化的体例都出自杨亿之手。
大中祥符(1008~1016)初年,加任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
大中祥符五年(1012),由于疾病告老归乡,朝廷派遣宦官让太医前去看望,杨亿上章致谢,在纸的末尾真宗作有“副予前席待名贤”的诗句。
由于长时间害病,杨亿请求解除近职,真宗下诏不予批准,仅暂时免除朝廷当值。
杨亿刚直不合众,在书局,仅与李维、路振、刁絗、陈越、刘筠等人十分友善。
当时的文人学士,都依赖杨亿的品评,有的被遭贬的人,被贬后大多怨恨诽谤杨亿。
王钦若突然富贵,杨亿一直看不起他,王钦若怀恨在心,多次挑剔他的过失,陈彭年正以文史求取升官,忌讳杨亿比他出名,双方一起诋毁。
真宗一直器重杨亿,对他们所说的都不相信。
杨亿在阳翟有一座别墅,他的母亲前去看他,由于害病,请求回归家中,不等批准就离开了。
真宗亲自写信问候,配备药方,并赐予金帛。
杨亿身体一向瘦弱,这时候,由于疾病,请求解除官职。
有人唆使宦官弹劾杨亿没有得到答复就离开京城,授予太常少卿,分司两京,杨亿被允许在居所附近休养。
曾经作《君可思赋》,来抒发其忠诚愤恨的心绪。
《册府元龟》写成后,升为秘书监。
大中祥符七年(1014),疾病痊愈,杨亿又任汝州知州,恰遇真宗加封玉皇名号,上表请求陪预,立即让人代职回京,作为参详仪制副使,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
天禧二年(1018)冬天,授予工部侍郎。
第二年,权同知贡举,由于考核论定等级有差错而犯有过错,降职授予秘书监。
母亲去世,当时举行郊礼,朝廷让杨亿担任典司礼乐,典礼没完毕就哭起来了,未服满丧期便担任工部侍郎,命令杨亿主持政事。
天禧四年(1020),又成为翰林学士,接受诏令注释真宗文集,又兼任史馆修撰、判馆事,代理景灵宫副使。
十二月,去世,四十七岁,选拔杨亿之子杨..任太常寺奉礼郎。
杨亿天生颖悟,从小到死,都没有离开文辞,文章风格雄健,才思敏捷,没有稍许迟疑,与客人谈笑,挥笔不停。
文章精密有章法,喜欢用细字起草文书,一篇数千言,从不圈点改动,当时的文人学士,纷纷尊崇杨亿。
杨亿广泛阅读记忆很好,尤其擅长典章制度,当时大多依赖他来制定和修改。
杨亿喜欢教育引导后进之士,受他的引导而成名的人有许多。
别人有一句言辞值得记载,杨亿一定背诵它。
曾亲手汇集当世人的述作,集为《笔苑时文录》数十篇。
杨亿看重友情,性格耿直,崇尚节操。
经常接济亲朋好友,因此他做官所得的俸禄也散尽。
对佛教禅宗之学有所涉猎,写有《括巷》、《武夷》、《颍阴》、《韩城》、《退居》、《汝阳》、《蓬山》、《冠硁》等文集、《内外制》、《刀笔》共一百九十四卷。
杨亿的弟弟杨倚,景德(1004~1007)年间考中进士,得第三等,由于杨亿的缘故,升为二等。
杨亿没有儿子,以其侄子杨..作为后嗣。
弟弟杨伟。
麟州传秋词杨家城因为范仲淹的《麟州秋词》而生动,麟州城因为杨家将的驻守而闻名。
同样的一个地方,在由麟州城到杨家城的演变过程中,书写了一部又一部悲壮的历史演义,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
而选择了一个与《麟州秋词》相吻合的季节寻访古麟州,不止是透过现在的遗存回望曾经的辉煌,更在于感受当年范老先生笔下的意境;也不止是寻访一直守望着杨家城的后人,更在于缅怀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虽然寄托了诗人惆怅的那块瓦砾已经破碎,但承载过边关军民的那片土地依然肥沃;虽然见证过边关繁华的那枚铁币也已锈迹斑斑,但洒落过征夫泪瓣的那截残墙依然挺拔;虽然供守关将士和巡边官员凭栏远眺的那幢红楼没有了,但杨家将三代抗辽的故事却在民间广为流传;虽然养育过杨家城的那眼深井已经枯竭,但依然在悬崖边守望着宽阔的窟野河畔。
走遍杨家城,没多少古迹让你去追忆,而一些难觅其踪的词句却让你回味: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范仲淹在镇守边关时写下的《渔家傲·麟州秋词》,词境开阔、格调悲壮。
时过境迁,走遍内外城郭,找不到一点《麟州秋词》的诗意,有的只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有的只是寻常的北方秋色,有的只是破败的残墙断壁,还有一个背城而居的普通山村以及眼前掠过的一丝黄土高原风情。
我忽然觉得,这无疑是一个书呆子的思维,诗人的情怀哪能用这样的方式去感知?在产生诗词的地方去寻找诗人所表达的意境远不如从字里行间去领会意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