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映宋明理学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16.99 MB
- 文档页数:45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4课宋明理学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的第四课。
本课在第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儒家思想在此阶段的发展,最终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以后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
自2007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17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
山东2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
具体题目是4.(2012·海南单科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考点】宋明理学【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首先排除BD项;题干认为“阳生万物”,而何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A项正确;如果对“阳生万物、阴成万物”不能正确解读,及把握内在关系:生,仁也。
易错选C项。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难点:对比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宋明理学和批判地继承这种文化思想。
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意识。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宋明理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宋明理学》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本课由“三教合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三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出现,从哲学方面发展了儒学,为专制等级制度制造了理论依据,从而成为官方哲学,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充分掌握宋明理学的内容对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过渡:分析完教材,我来说说对学生的认识。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他们的历史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但宋明理学思想内容较艰涩,不易理解,需要教师适当补充相关史料,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知识的深入浅出,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掌握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理学的影响,提升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难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五、说教法学法过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说课稿高三宋明理学说课稿宋明理学说课稿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主动探究。
充分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二、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并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这些是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而且对于加深以前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并有利于以后将要学习的内容。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时代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聆听教师的讲解,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搜集材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兴趣;讨论可以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学习和交流。
有些内容很抽象,有必要教师重点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理学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教学对象:高二文科班有一定的思维基础,特别是高二课已经开始学哲学部分。
经过前几节的学习,对儒学的发展有了相当的理解。
四、课程资源:《四书》等历史文化典籍;《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网络;朱熹等人的传记;多媒体。
五、策略与方法:针对本课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采用设置情境、联系现实等策略并且综合运用讨论,讲解等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兴趣,从而突破难点。
六、过程与模式1、导入:提问中国古代朝代的顺序和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汉儒简单的天命观已经无法使其充分起到控制人心的作用,出现了危机,而佛教和道教也乘社会动荡之机兴起,威胁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范文(优秀5篇)课宋明理学教案篇一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危机;程朱理学中“理”的含义,把握“理”的方法;陆王心学的内容。
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宋明理学的社会影响。
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完成学案,积极讨论,踊跃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和地位。
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学引导】【归纳总结】一、儒学的危机1.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汉代儒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无法控制人心;魏晋南北朝以来,_________、_________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__________时期,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重兴儒学,回答“三教合一”氛围下人们在世界观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唐宋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
二、理学的两大流派(一)程朱理学1.背景:在回应佛、道挑战时,新兴的儒学到宋代确立了一套以__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
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基本主张:(1)“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人身上就是_________。
这就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的世界观。
(2)求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3)朱熹的成就:理学的__________;代表作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宋明理学历史说课稿说课稿高中宋明理学历史说课稿宋明理学历史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二、程朱理学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学生:代表:程颢、程颐、朱熹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4、存天理,灭人欲5、格物致知评价: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说课稿范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四课《宋明理学》说课稿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听、唱、讨论、联想、感受、演奏等方面来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主动探究。
充分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二、教学目标:由于我校具有较好的硬件设施,所以,这节课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展开,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入手,进行观察、对比后得出结论,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升华。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和统计的结果,进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
通过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通过了解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评价宋明理学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并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这些是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而且对于加深以前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并有利于学习以后将要学习的内容。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时代的反映。
【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聆听教师的讲解,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搜集材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兴趣;讨论可以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有些内容很抽象,有必要教师重点讲解。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