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10单元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7.87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是语文学科一个重要的分支。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词句注释:1. 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 详:知道。
3.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5.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7. 欣然:高兴的样子。
8. 嗜:喜好。
9.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10.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 或:有时。
12.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造,往,到。
辄(zhé),就。
13.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4. 既:已经。
15.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离开。
16.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堵,墙壁。
萧然,空寂的样子。
17.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18.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
瓢(piáo),饮水用具。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单元 (6)1.1 修啖酪 (6)1.2 戎识 (6)1.3 诸恪得驴 (7)1.4 道韫咏絮 (8)1.5 冲称象 (9)2第2单元 (11)2.1 黄香温席 (11)2.2 遗贮焦饭 (11)2.3 哑孝子 (12)2.4 人买履 (14)2.5 人锯竿入城 (16)3第3单元 (18)3.1 智勇退笔冢 (18)3.2 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19)3.3 羲之书六角扇 (20)3.4 掩耳盗钟 (21)3.5 红毛毡 (23)4.1 盲子窃案 (25)4.2 佐治遇蛙 (27)4.3 焚猪见真情 (29)4.4 蜜中鼠屎案 (30)4.5 谜语一则 (31)5第5单元 (33)5.1 鳝救婢女 (33)5.2 二鹊救友 (35)5.3 知恩图报 (36)5.4 蝙蝠 (38)5.5 杀驼破瓮 (39)6第6单元 (42)6.1 虎画 (42)6.2 正午牡丹 (43)6.3 元璋画像 (46)6.4 东坡画扇 (47)6.5 铁杵成针 (49)7第7单元 (52)7.1 食粥心安 (52)7.2 鉴真东渡 (53)7.3 少年志存高远 (54)7.5 画龙点睛 (56)8第8单元 (59)8.1 黄仙裳济友 (59)8.2 氏善举 (60)8.3 氏之友 (62)8.4 田真兄弟 (63)8.5 用良不杀蜂 (65)9第9单元 (67)9.1 赛跑定案 (67)9.2 拷打羊皮露真相 (68)9.3 若庚断鹅 (71)9.4 欧阳晔破案 (73)9.5 螳螂杀蛇 (75)10第10单元 (77)10.1 人有卖骏马者 (77)10.2 的卢救主 (81)10.3 马啮盗髻 (83)10.4 行思爱马 (85)10.5 齐人攫金 (87)第1单元1.1修啖酪人饷武一杯酪,武啖少,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黄衣裳济友泰州太守田雪龛为官清廉,黄仙裳与他交往的时候,一点也不牟取私人利益。
后来田雪龛被免官,没有钱回不了家。
黄仙裳正要回家,口袋中只有二十两银子。
于是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分出一半(银子)送给(田雪龛)。
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那天我如果先回到自己家里,由于我家里急需要钱,就不能把钱分给田雪龛了。
”刘氏善举刘某某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孩子。
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烛火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是这样。
邻居中有穷困的,她总是能够拿一升一斗的粮食周济他们。
偶尔有没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说她太好了。
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
母亲就告戒他,说:“对别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个人没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亲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他们衣物,并且为他们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念刘寡妇的情呀。
到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善举的作用。
李氏之友黄生,是李氏小时候的朋友。
(分别)十年后,二人在路途中相遇。
李氏把他邀请到家,杀鸡做饭。
晚上10点左右,黄生的肚子就很疼,疼得流下豆子般大小的汗滴。
李氏夫妇非常惊恐,打算找医生(赶快)来看看。
黄生坚持不让他们去(找医生),说是老毛病又犯了,没有关系。
李氏不听从,坚持去请医生。
当时正在下暴雨,漫天乌黑,山道崎岖,路滑难走。
过了大半夜,带着医生回来了。
医生给(黄生)做针灸,一会(病)就好了。
黄生(对李氏)说:“你为我吃苦了!我拿什么报答你?”李氏夫妇说:“你是我朋友,应当很仔细耐心的对待你,你为什么要说(报答的)这些话呢?”第二天天晴了,黄生就告辞离去了。
田真兄弟京城地区,田真与弟弟田庆、田广三人分家,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剩下堂前的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
夜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
第二天,田真去截树时,发现树已经枯死,好像是被火烧过一样,十分震惊,就对两个弟弟说:“这树本是一条根,听说要把它截成三段就枯死了,人却不如树木,反而要分家。
八年级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汇总(全册)上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送友人》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黄鹤楼》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早寒江上有怀》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野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长歌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游山西村》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渡荆门送别》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归园田居》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石壕吏》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春望》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望岳》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大道之行也》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核舟记》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爱莲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陋室铭》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记承天寺夜游》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三峡》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诗文翻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浣溪沙》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鲁山山行》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秋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塞翁失马》初二语文上册文言课文翻译:《唐雎不辱使命》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翻译:《山坡羊·潼关怀古》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翻译:《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满井游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醉翁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欢》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相见时难别亦难》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元二使安西》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登幽州台歌》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赠从弟》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己亥杂诗》初二下册语文古诗文翻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行路难》初二语文下册文言诗文翻译:《饮酒》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西湖游记二则》初二下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周处》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使至塞上》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滥竽充数》初二语文文言文课文翻译:《买椟还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画蛇添足》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观潮》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过零丁洋》初二语文古诗文翻译:《赤壁》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马说》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五柳先生传》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与朱元思书》初二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桃花源记》相关资料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赵普》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郑燮传》初中语文《强项令》原文及译文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终南山》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秋登万山寄张五》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黄生借书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捕蛇者说》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复习: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复习修改病句练习题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君子于役》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蒹葭》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关雎》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日喻》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养鱼记》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曹刿论战》初中语文《龚遂治渤海郡》译文初中语文古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李将军列传》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汉江临泛》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少年中国说》初中语文文言课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翻译(可下载)初二语文文言文要句翻译精选。
部编版初二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注释三峡南北朝: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注释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扁鹊见蔡桓公》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扁鹊见蔡桓公》译文《扁鹊见蔡桓公》译文(精选15篇)《扁鹊见蔡桓公》译文篇1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扁鹊进见蔡桓公,在桓公面前站着看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走进文言文(67)(1——10单元译文走进文言文(6、7)(1——10单元译文【第一单元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_图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6 第6单元6.1 虎画予友人工画虎,其庐之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
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
其二虎,雌雄各一。
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
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
余县诸东壁,爱甚。
/view/2206922.htm我的朋友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老虎的画:有的在翻腾,有的在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狂奔,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
我曾经向他请求并得到了一幅装成卷轴形的高二尺左右,宽二尺左右的虎画。
画中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
雄虎蹲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望去,张开口做出咆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爪向前伸,神情悠然的样子。
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
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并且我)十分喜爱(这幅画)。
1、予:同“余”,第一人称,我。
2、善(工):擅长,善于。
3、皆:都。
4、或:有的。
7、乞:讨。
10、许:左右。
15、甚:很。
18、甚:非常。
5、挈:带领。
8、庐:房子。
14、县:同“悬”。
17、踞:蹲下。
6、尝:曾经。
9、奇:超过一点。
11、状:…的样子。
12、怡然:安然自在的样子。
13、毕肖:都像。
16、咸:都,全。
19、展:伸。
翻译句子1、皆毕肖: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
2、余县诸东壁,爱甚: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并且十分喜爱这幅画。
写出了虎画的逼真以及画工技艺的精湛。
6.2 正午牡丹简介传统吉祥图案之二十八:正午牡丹图案:牡丹、猫。
解题:牡丹,落叶灌木。
品种很多,花大而艳丽,是著名观赏花。
牡丹向来比作花中之王,具丰腴之姿、有富贵之态。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高祖既贵(指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命藏微时耕具以示子孙。
帝(指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至故宫,见之,有惭色。
近侍或进曰:“舜躬耕历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禹亲事水土。
陛下不睹遗物,安知先帝之至高、稼穑之艰难乎?”[译文]高祖已经是至尊至贵(即:刘裕做了南朝宋代的皇帝)了,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
(他的儿子)文帝到旧时的宫殿去,看到(他父亲早年用过)那些耕具,有惭愧的神情。
(他)身边侍臣中有人进言说:“大舜亲自在历山耕种,大禹亲自治理水土。
陛下不看到这些遗物,怎能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昔有一田父[fǔ] ( 种田的男子),自幼孤寒,而立之年乃始有家室。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躬养子女,赈(zhân,救济)穷济贫。
年八旬而卧床不起,弥留之际(临死之时)呼儿孙于床前,曰:“吾行将就木,无有金银遗(留)尔,惟有二物可为纪念。
”遂指木椟,命长儿启之。
众人但见一锄一布衣而已,皆愕然。
田父曰:“锄者,冀尔等(你们)一生勤劳;布衣者,愿若终身俭朴。
”言讫[qì]而亡。
儿遂永志其志。
译文:过去有一个耕田的男子,从小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三十岁才有妻子。
(他)太阳升起就起身劳动,太阳下山才休息,亲自抚养子女,救济帮助贫穷的人。
八十岁时病卧床上,不能起来,临死的时候叫儿孙到床前,说:“我不久就要走进棺材(即:我不久就要死了),没有金银留给你们,只有两样物品可作为纪念。
”于是指着木柜箱子,叫大儿子打开它。
大家只看到一把锄头和一件布的衣服罢了,都惊讶了。
耕田男子教育(他们)说:“锄头(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生勤劳;布衣(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终身俭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古文译文1. 《论语·学而》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弟子曰有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是不是很愉快呢?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不是很快乐呢?人家不了解我,而我不生气,是不是君子的表现呢?”2.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喜欢结合。
水草参差,左右飘摇。
窈宨淑女,醒来睡去寻找。
寻找不到,醒来睡去思虑服从。
悠哉悠哉,反复辗转。
水草参差,左右采摘。
窈宨淑女,与琴瑟为伴。
水草参差,左右植之。
窈宨淑女,钟鼓奏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河上洲。
窈宨淑女,君子喜欢结合。
3. 《楚辞·离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袞,悠悠我思。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鼓瑟吹箫。
明明如月,何时可挂?忧从中来,无法中断。
越陌度阡,不必相存。
契阔谈宴,心怀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哪根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回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青子袞,悠悠我思。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我讲述而不自己创作,相信并且喜爱古代文化,暗自自比于我老彭(古代贤人之一)。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翻译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翻译《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从近几年中考命题趋势来看,文言文命题以课内文段为主,逐步向课外文段延伸。
本学期的重点篇目有:《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复习策略】1.理解、识记常用实词,了解常用虚词的用法。
2.平时多注意自己的朗读,揣摩所读内容,培养语感。
这样不仅有助于划分朗读的节奏,而且在翻译句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3.平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文言文的段意、主旨、文章突出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分别整理汇总以促进理解、加强记忆。
4.回答开放性试题时,要紧扣材料和题目的要求,表述完整。
【典型考点】一、常识题(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初文学家。
(2)《小石潭记》选自《》,作者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我国(朝代)文学家。
【解析】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是文言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平时要注重积累,包括作者的名字、作品、所处年代、身份及文章出处等。
(1)宋濂(2)柳河东集(3)北宋二、解词题◎古今异义词(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2)录毕,走送之:【解析】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①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黄河,现在扩大为泛指的通名了。
②词语缩小。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在古语中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的转移。
(1)(2)都是这种情况,去,离开;现代汉语中是到某地的意思。
走,在文中是跑的意思。
④褒贬色彩的变化等等。
◎一词多义(1)①天下独绝:②猿则百叫无绝:(2)①色愈恭,礼愈至: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①水尤清冽:②以其境过清:【解析】一词多义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以单音词居多。
走进文言文八年级第二单元阅读字期清爽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病史记录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鲁莽的人约略撮抓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羁jī耽搁时间;可否相约同人相同职业的人;此指医生;凡书方药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节选自吴医汇讲译文有的医生擅长写草书;病史记录有人不识;关系还不大;至于药名;药店里的人怎能个个识草书鲁莽的职员大约抓一把药便会留下错误;小心谨慎的职员就要因此往返询问而耽搁时间;可否医生间有个约定;凡是写病史与药名;字希望要清楚;药名希望人人都看得懂..训练1张丞相好草书张丞相宋人张商英好草书而不工;时人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指笔画曲折乖僻的地方;侄罔然迷惑的样子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仔细视久之;亦不自识;诟ɡòu;骂其侄曰:“胡何不早问;致余忘之..”译文张丞相喜欢写草书草体字;但是不工整..当时的人都讥笑他;他固执己见﹐依然如故..一天;他获得了诗句;索要笔墨快速地写了下来;整张纸上的字像龙在飞腾蛇在游动;然后让侄儿誊写他所写的诗句..侄儿抄到笔画曲折乖僻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拿着张丞相所写的字问“这是什么字”..张丞相仔细看了好久;自己也认不出写的是什么字;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它是什么字..”2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指宋太宗赵炅执政时期有王着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指翰林院;如同皇帝的人才库..帝听政处理政务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此指太监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好;太宗遂刻意临临摹学..又以问着;对如初..或有人询其意;着曰:“书固佳矣;若遽立刻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极;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勉励益得益也..译文宋太宗执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着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深深领会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在翰林院当侍书即: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皇帝处理政务的闲暇时间;还注重练书法;好几次派太监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着看;王着每次都认为不好;于是太宗就专心的临摹学写..后来太宗又拿自己的书法来询问王着;王着的回答像先前一样..有人问王着这样做的意图;王着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已是写得好了;如果立刻就说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了..”那样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代古人;世人都认为是因为王着的勉励而得益的..3农夫杀牛华州村;往岁有耕田者;日晡bū申时古代时间段名称;相当于15时至17时疲甚;乃枕犁而卧..虎自林间出;眈眈相向;欲啖之..屡前;牛辄总是跨立耕者之上;左右以角抵触虎;虎不得近;垂涎至地而去..其人则熟寝;未之知未知之也..虎行已远;耕者觉;见牛跨立其上;恶wù之;以为妖;因杖牛..牛不能言而奔;逐之;愈觉其怪..归而杀之;解分解、剖开其体;食其肉;而不悔..译文华州村里;以前有个耕田的人;活干到太阳落山时已经很疲劳了;就枕着犁睡觉..老虎从在林子里出来; 凶狠地盯着耕田人;想要吃他..老虎屡次上前;牛总是跨开两脚站立护着主人的身体;用角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触虎.老虎不能靠近耕田者; 贪谗的口水掉到地上然后离去..那个人却睡得很熟; 不知道刚才发生的情况..老虎已经走远了;耕田的人醒来;看见牛伸开两腿跨立在自己身体上面;就厌恶它;以为这只牛不正常;于是用棍棒打它..牛不会说话就奔跑;主人就追赶它;越追越跑;耕田人更觉得牛不正常;回家后就把牛杀了;剖开了它的身体;吃了它的肉;却不知后悔.. 4欧阳修不喜释氏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不喜释氏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印释迦牟尼;故称释氏..士读书人有谈佛事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通“服”公之辨通“辩”也..译文欧阳修不喜欢佛教;读书人有谈佛教的;欧阳修一定神情严肃地看着对方;而欧阳修的小儿子字是“和尚”;有人问:“你既然不喜欢佛教;却给儿子取的字是‘和尚’为什么呢”欧阳修说:“因为故意要轻视它;像现在用牛、驴的命名小孩罢了..”提问的人大笑;而且佩服他的辩解.. 5义犬报火警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羸léi;瘦..一夕;邻火卒同“猝cù”突然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yè;拖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子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译文城的东面;一普通老百姓家里养了一条狗;非常瘦弱..一天晚上;邻居家突然着火了..火势蔓延到了这一人家..这家的人睡得正熟;狗连声大叫也不醒..狗就过去拉他们的被子;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睡着..狗又蹲在床上用嘴对着那个人的耳朵大叫;那人才惊醒过来..看到烟已弥漫了整个房屋;急忙喊妻子孩子出来;屋子却全烧成灰烬了..那个人就对他的亲近的人说:“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救我们一家四口免于灾难..在那些日子里;有人丰厚地享受对方提供的吃喝而不顾对方的忧患与困难;他们看到这只狗的作为有什么感想呢第三单元阅读陶侃惜分阴陶侃kǎn在广州指陶侃在广州任刺史;无事辄朝zhāo;早晨运百甓甓pì:砖于斋书房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意为尽力收复中原;时晋朝已偏安江南;北方为外族占领;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常语yù人云:“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沉湎miǎn于宴饮;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译文陶侃在广州任刺史;如果无公事处理;就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把它们搬进书房内..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回答说:“我正尽力收复中原;如果过分安逸;恐怕日后不能肩负战事;所以自己先吃点苦..”……他常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却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普通的人;应当爱惜每一分光阴..怎么可以只管享受;活着对社会没有好处;死了后人也记不起他;这是自暴自弃”训练1木屑竹头尝曾经造船;其木屑竹头指竹的根部;侃皆令籍登记而掌之..人咸都不解所以..后正会指农历正月元旦;积雪始晴;厅事官府办公的大堂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铺地..及桓温桓huán;东晋大将伐蜀;又以侃所贮存竹头作钉dīng指竹钉装装配船..译文曾在造船的时候;那些木屑和竹子的根部;陶侃命令人把它们都登记造册并把它们掌管好..人们都不理解陶侃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在正月初一;地面积雪;天刚放晴;厅堂前有没融化完的积雪;地面还湿滑;陶侃就用木屑铺在地面上..等到桓温攻打四川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的根部作竹钉来装配船..2董遇论“三余”人有从学者;遇董遇;三国时人不肯教;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xiàn..”从学者云:“苦于无日..”遇言:“当以用;利用‘三余’..”或有人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随时之余也..”译文有人请董遇讲学;董遇不肯就讲;董遇说:“在这前一定应先读百遍..”说“文章读了百遍;它的含义自然会显露出来..”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利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季农闲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不便下地劳动是白天的空余时间;雨天不能出门干活随时都有空余的时间..”3桓荣勤学不倦桓荣桓huán;东汉人初值早年;遇到仓卒社会动乱;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è;穷困;而荣诵读不辍chuò;元卿哂shěn 讥笑之曰“但自苦尔;何时得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回答..及等到荣为太常朝廷中负责礼乐及选拔人才的官职名称;元卿恨遗憾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有利若是哉”译文东汉桓荣当初遇到社会动乱;与同族的叫桓元卿的同处于饥饿穷困之中;但桓荣勤学不止;元卿讥笑他说:"你只不过是自己苦苦地化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处啊"桓荣笑着不回应他..等到他做了太常官后;元卿遗憾地说:"我就象农家人一样;哪里料想到读书有益像这样啊"4晋平公游于河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hè胥胥xū;人名跪而对回答曰:“主君对国君的尊称亦不好士耳罢了..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昆仑山;无足而至者犹主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大概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译文晋平公在黄河畅游觉得快乐;说:“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度这种快乐”船夫盍胥跪拜回答说:“国君也是不喜好有才能的人才罢了;那珍珠出产在江海中;玉石出自昆仑山上;它们没有脚而能到国君这里;还是因为国君的喜好;有才能的人有脚不能到国君这里;大概是国君没有喜好有才能的人的意愿罢;只要国君喜好不要担心没有有才能的人啊..5黄公好谦卑齐有黄公者;好谦卑低下认为自己低下..有二女;皆国色一国中最美的人..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传布;流传..年过超过了订婚的年龄而一整个国无聘订婚者..卫卫国有鳏夫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失时过了正常的婚娶年龄;冒娶之;果国色..然这事后曰:“黄公好谦;故故意毁其子女儿;谓说不美..”于是争相聘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名实相违也..译文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虚认自己低下..他有两个女儿;都是一国中最美的女子;由于她们美;黄公就常用谦辞贬低她们;人们以为她们丑陋..丑陋的名声远扬;以致超过了订婚的年龄而整个国家中没有人来上门订婚..卫国有位年老没有妻子的人;已是过了正常的婚娶年龄;不顾流传的把他的一个女儿娶去;不料果然是一国之中最美的人..这以后就说:“黄公喜欢谦虚;有意贬低他的女儿;说她们长得不美..” 于是人们争着聘娶;另一个女儿也是位国色的美人.. 国色是事实;丑陋是名声;这是名声和事实相反啊..第四单元读音鈇鈇fū馐xiū鸲鹆qú yù狙jū芧yù捽zuó阅读蓄蝎为戏管子客旅居在外商丘;见逆旅旅店童子有蓄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为戏者..问其术方法;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玩弄耳..”索要来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数十;皆甚驯温顺..投以食则竞集争着聚拢来;撩拨弄之以指;骇然惊恐的样子纷起窜..观其态;若甚畏人然..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节选自因寄轩诗文集注释①客:旅居在外.. ②逆旅:旅店.. ③蝎xiē:俗称蝎子;尾刺内有毒腺.. ④术:方法..⑤索:要来.. ⑥十数:数十.. ⑦驯:温顺.. ⑧竞集:争着聚拢来.. ⑨撩:拨弄.. ⑩骇然:惊恐的样子..译文管仲客居商丘;看见旅店里有个孩子养着蝎子取乐..问他有什么方法;孩子说:“我抓住蝎子;除去它的尾刺;所以它就没法毒害我;因而供我玩弄了..”管仲向他要来看看;那容器中有数十只蝎子;都很温顺..把食物投进去便争着聚拢来;如果用手指去拨弄;它们便惊恐地纷纷起身逃窜..看它们的状态;好像很怕人的样子..在这时候那孩子非常开心;笑着喊着拿了蝎子离开了..有人对管仲说:“掌握了这方法;可以抵挡坏人了..”训练1人有亡鈇者人有亡失去;丢失鈇鈇fū:同“斧”者;意猜度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脸;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是而不窃鈇也..俄而不久掘其谷山谷而得其鈇;他日另一天复见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像窃鈇者..译文有个人丢失斧子的人;猜想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的;看他的走路;像是偷斧子的;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头的样子..不久在掘那的山谷时找到了他丢失的斧子..另一天;再看那邻居的儿子;他的举止神态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注释①鈇鈇fū:同“斧”..②谷:山谷..2与狐谋皮周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人有爱裘皮衣而好珍馐xiū珍贵的食品;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备办少牢古代祭祀用的动物叫“牢”..牛、羊、猪全备叫“太牢”;只用猪、羊的叫“少牢”;“一牢”指一只羊..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完;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之矣译文周地有个喜好裘皮讲究美食的人;想做价值千两黄金的皮衣就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想做一桌羊做的美食就跟羊商量要它的肉做宴席;话没说完;狐狸互相带领着逃到深山之中;羊互相呼喊着躲进了深林之中..所以周国人十年也做不出一件裘皮衣服;五年也准备不出来像祭祀一样的羊肉美味佳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周人的谋划有错误..3蝉与鸲鹆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之鸟;出于在南方..南人罗用网捕捉而调其舌意为将鸲鹆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调;调教..;久之;能效模仿人言..但只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唯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你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意为等于没有说;曷hé;何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低下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注释①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②罗:用网捕捉.. ③调其舌:意为将鸲鹆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调;调教.. ④未尝言也:意为等于没有说..译文“八哥”这种鸟;出在南方;南方人张网捕捉住它后将它的舌头剪圆;教它学人话;时间长了;能模仿像人一样说话;但只能模仿几声就停止了;一天到晚唱的;只几句罢了..知了在庭院里鸣叫;“八哥”听了就笑它..知了对“八哥”说:“你能像人一样说话;很好..然而你说的话;等于没有说;怎么能像我一样鸣叫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呢” “八哥”低下头感到惭愧;终身不再学像人一样说话了..4朝三暮四宋有狙jū猴子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减少其家口口粮;充狙之欲..俄而不久匮缺乏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听从于己也;先诳欺骗之曰:“与若你们芧yù橡实;一种野生果子;朝三三颗而暮四四颗;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趴在地上而喜..译文1宋国有个养猴子的老人;喜欢猴子;饲养它们成了群;老人能懂得猴子想什么;猴子也知道老人的心里..老人减少他家里人吃的口粮;满足猴子吃的需要..不久;粮食缺乏了;将要限止它们吃的粮食;老人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吃橡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那些猴子跳起来发怒..一会儿老人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都趴在地上高兴了..5钱货入瓶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陶制的盛器;与人言:“若钱施施舍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只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点头之;驴随变之类像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骇害怕;欲捽zuó揪住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全无所有..译文唐朝时扬州有个乞丐;叫胡媚儿;他有一个陶制的盛器;向别人说:“如果施舍的钱放满这个盛器;你就会永远幸福”在旁边观看的人看到盛器只装了半升;所以有施舍十文钱的、百文钱的;然而盛器仍没见装满..人们对此感到奇怪..一个富翁经过;施舍了千文钱;还是没见盛器装满..有一个喜欢新奇的人牵着一头驴;说:“施舍一头驴..” 乞丐点了点头;驴子随后变得像细绳子似的进入到盛器里;因此整个在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这个时候;有货车经过;货车的主人听后便开玩笑说:“能让这些货车进到盛器里吗”回答说:“可以..”乞丐将盛器的口微微倾斜;货车一辆辆地进入到成盛器中;货主非常惊讶;想要揪住乞丐;然而乞丐已经躲进盛器中..货主将盛器打碎;却全无所有..第五单元宗悫愿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译文:宗悫的字是元干;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乡人所称道..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译文:班超因为家庭贫穷;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班超作为使者访问西域;回来后因立功而封为王侯 ..二翁登泰山原文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早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巴蜀;但未登泰山;心以为恨;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陡峭;余亦未登;久念之;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十;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渡长江;徒步鸸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 "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旧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门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2天;两个老人都取乐;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阴.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虎之力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译文: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捉到杀死而被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呢中心:领导者要善于运用智慧和众多人才的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成功..不懂得运用智慧;不会凭借外力;仅凭自己的力量一味蛮干;必将遭受失败不与少年贷资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富翁后;亦假本做生意的本钱者..翁诺之..既至家..适见几上有钱数十;少年因无事;以手钱;自下垒高..甚娴熟..翁谢之拒绝了他;竟终不与..或问何以不贷;翁曰:「此必嗜博赌博而非端行为端正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显露於手..」询之果然..据聊斋志异改写译文有一富翁;很多商人都向他融资..一天外出;有一少年跟在他的后面;向他借生意的本钱..富翁答应了..少年跟到了富翁家里..正好看见桌子上有数十枚铜钱;少年闲来无事;用手把钱自下而上垒高;手法甚为熟练..富翁拒绝了他的要求;最终没有给他钱..有人问富翁问什么不借钱给他;富翁说:「这个人肯定是好赌而不是行为端正的人;赌博中熟悉的手法不自觉显露在手上..」问那个少年;果然是这样..第六单元胡质父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译文:胡威;字伯虎..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志向;品行廉洁..胡质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许昌去探望他..因为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胡威独自骑驴去探望;到了之后拜见父亲..在马厩中住了十几天;胡威向父亲告辞..在辞别时;胡质赐给他绢一匹;做为旅途上的盘缠..胡威跪下说:“父亲为官廉洁奉公;不知道哪里来的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俸禄的剩余;因此给你做旅途中的盘缠..”胡威这才接受;辞别父亲踏上回家旅途铜臭原文:有仕人退朝;诣其友人;见百衲衣道人在坐;不怿而去..他日谓友人曰:“公好衣毳褐之夫;何也吾不知其贤愚;且觉其臭..”友人应曰:“毳褐之臭;外也;岂其铜乳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迹而趋..公处其间;曾不嫌耻;反讥余与山野有道之士游高尚之人以蛙鸣鼓吹;吾视毳褐愈于今之朱紫远矣仕人:做官的诣:前往百衲衣:和尚穿的衣裳怿:高兴衣毳褐:穿褐色兽皮铜乳:铜水朱紫:大红袍译文:有做官的人;前去探望他的朋友;遇到老道在坐;不高兴离去.另一天跟朋友说:"你喜好穿褐色兽皮的人;是何道理我并不知道他聪明或愚笨;只。
【第十单元】庄有恭巧对粤中(1)庄尚书(2)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3),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4)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5)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有何难)?”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6)所张(7)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节选自《清稗类钞》)【注释】(1)粤中:古地名,今广东番禺一带。
尚书:官职名称。
(3)署:官府,衙门。
(4)神格:气质。
(5)属对:作对子。
(6)厅事。
(7)张:挂。
【译文】粤中的庄有恭,曾担任刑部尚书,他年幼时有神童的美称。
他的家靠近镇粤将军的官府,当时他在玩风筝游戏,(不料风筝)恰巧落在镇粤将军官府后的住宅内,庄有恭径直进入(官府)索取,守门的因为他年幼而没注意他,(因此)没来得及阻止他进入。
将军正与客人下棋,看见他气质非凡,立刻问他:“小孩子从什么地方来?”庄有恭如实回答。
将军问:“你曾读过书吗?曾对过对子吗?”庄有恭说:“对对子,小事一桩,有什么难的?”将军说:“能够对几字?”庄有恭说:“一字能对,一百字也能对。
”将军认为他说得有点夸张,于是指着大堂里所挂的一幅画(先出上联),然后叫他对(下联):“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这里(你们下的)一局棋便可作对子。
”说罢便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1.李东阳巧对东阳四岁能作大书①。
景泰②时,以神童荐(推举(给朝廷))。
内侍③扶过殿阈④,曰:“神童脚短。
”应声曰:“天子门高。
部编版⼋上第10课短⽂两篇⽂⾔现象、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词多义、⽂⾔句式】【重点句⼦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⑤⼣⽇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⑦五⾊交辉.:词类活⽤,名词作动词,辉映。
①但.少闲⼈如吾两⼈者⽿:古今异义,古义:只是,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②但少闲⼈如吾两⼈者⽿.:古今异义,古义:助词,表⽰限制语⽓,相当于“⽽已”“罢了”;今义:名词,⽿朵。
③但少闲⼈..如吾两⼈者⽿:古今异义,古义:不追名逐利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今义与事⽆关的⼈。
④⽉⾊⼊户.:古今异义,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家。
⑤念.⽆与为乐者:古今异义,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⑥盖.⽵柏影也:古今异义,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的东西。
⑦相与步于中庭..:古今异义,古义:院⼦⾥;今义:庭⼦中间。
⑧相与步于中庭:词类活⽤,名词作动词,散步。
⑨怀民亦未寝:词类活⽤,名词作动词,睡,卧。
2、⼀词多义:欲:①⼣⽇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欲界,指⼈间⾃:①⾃康乐以来:⾃从②⾃⾮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指欣赏,②念⽆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与:①相与步于中庭:跟,向。
介词②念⽆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①遂⾄承天寺:于是②遂迷,不复得路:终于寻:①寻张怀民:寻找②未果,寻病终:不久空:①庭下如积⽔空明:空旷②空⾕传响:空荡荡的③⽽或长烟⼀空:消失,消散3、特殊句式:①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翻译1. 求翻译 < > 八年级8~15单元的【八】1、《王安国直言》王安国(亮?)性格直率,疾恶如仇。
王荆公(疑为王安国字?)一开始职务为参知政事,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怎能做这种小(志气)的词?”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在工作上哪能如此。
”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疑为招待意)也坐在一旁,正经说到“为政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言词,何况(不详)”平甫正色道“发表不正经言词,还不如小人。
”吕惠卿因此认为和这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疏远二人。
2、《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
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
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
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
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
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
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
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
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
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
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3、《王翱秉公》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
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常常迎接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
况且调动我轻易的就像振落树叶,吝啬什么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寄给了母亲,夫人在一天傍晚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4、《次非斩蛟》楚国有个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游时来到吴国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锋利的宝剑,高高兴兴地回楚国去。
次非在返回楚国的途中要过一条大江,便乘船渡江。
当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时,忽然从水底游来两条大蛟,异常凶猛地向这条小木船袭击过来,很快地从两边缠住渡船不放,情况非常危急,所有乘船过江的人都吓呆了。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单元 41.1 杨修啖酪 41.2 王戎识李 51.3 诸葛恪得驴 51.4 谢道韫咏絮 61.5 曹冲称象 72 第2单元 82.1 黄香温席 82.2 陈遗贮焦饭 82.3 哑孝子 82.4 郑人买履 102.5 鲁人锯竿入城 113 第3单元 133.1 智勇退笔冢 133.2 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133.3 王羲之书六角扇 143.4 掩耳盗钟 153.5 红毛毡 164 第4单元 184.1 盲子窃钱案 18 4.2 张佐治遇蛙 19 4.3 焚猪见真情 20 4.4 蜜中鼠屎案 214.5 谜语一则 225 第5单元 235.1 鳝救婢女 235.2 二鹊救友 245.3 知恩图报 255.4 蝙蝠 265.5 杀驼破瓮 276 第6单元 296.1 虎画 296.2 正午牡丹 296.3 朱元璋画像 31 6.4 苏东坡画扇 326.5 铁杵成针 337 第7单元 357.1 食粥心安 357.2 鉴真东渡 357.3 少年志存高远 36 7.4 陈蕃有大志 377.5 画龙点睛 378 第8单元 398.1 黄仙裳济友 398.2 刘氏善举 408.3 李氏之友 418.4 田真兄弟 418.5 张用良不杀蜂 429 第9单元 439.1 赛跑定案 439.2 拷打羊皮露真相 43 9.3 钱若庚断鹅 459.4 欧阳晔破案 469.5 螳螂杀蛇 4710 第10单元 4910.1 人有卖骏马者 49 10.2 的卢救主 5110.3 马啮盗髻 5210.4 王行思爱马 53译文:译文:译文: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单元,译文,【,第十,【第十单元】
庄有恭巧对粤中(1)庄尚书(2)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3),时为
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
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4)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
书否?曾属对(5)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有何难)?”将军曰:“能对几
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6)所张(7)
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
喝声将军提防提防!”(节选自《清稗类钞》)【注释】(1)粤中:古地名,今广东番
禺一带。
尚书:官职名称。
(3)署:官府,衙门。
(4)神格:气质。
(5)属对:作对子。
(6)
厅事。
(7)张:挂。
【译文】粤中的庄有恭,曾担任刑部尚书,他年幼时有神童的美
称。
他的家靠近镇粤将军的官府,当时他在玩风筝游戏,(不料风筝)恰巧落在镇粤将军官府
后的住宅内,庄有恭径直进入(官府)索取,守门的因为他年幼而没注意他,(因此)没来得
及阻止他进入。
将军正与客人下棋,看见他气质非凡,立刻问他:“小孩子从什么地方来?”
庄有恭如实回答。
将军问:“你曾读过书吗?曾对过对子吗?”庄有恭说:“对对子,小事
一桩,有什么难的?”将军说:“能够对几字?”庄有恭说:“一字能对,一百字也能对。
”
将军认为他说得有点夸张,于是指着大堂里所挂的一幅画(先出上联),然后叫他对(下联):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这里
(你们下的)一局棋便可作对子。
”说罢便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
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李东阳巧对东阳四岁能作大书①。
景泰②时,
以神童荐(推举(给朝廷))。
内侍③扶过殿阈④,曰:“神童脚短。
”应声曰:“天子门高。
”
既入谒(yè,拜见),命书“龙”、“凤”、“龟”、“麟”十余字。
上喜,抱置膝,赐上林
⑤珍果及内府⑥宝镪⑦。
时其父拜起,侍(侍候)丹墀⑧下。
帝曰:“子坐父立,礼乎?”
应声曰:“嫂溺叔援⑨,权(10)也。
”【注释】①作大书:写大楷。
② 景泰:明
代宗年号。
③ 内侍:太监。
④ 阈(yù):门槛。
⑤ 上林:指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园林名称。
⑥内府:宫内府库。
⑦镪(qiānɡ):钱币。
⑧ 丹墀(chí):红色的台阶。
⑨ 嫂溺叔援:嫂
子掉进河小叔子去拉她。
(10)权:权宜之计;即临时的办法。
【译文】李东阳4岁的
时候就能写大楷。
明代宗时候,把(他)当成神童推荐(给皇上)。
太监扶(他跨)过了皇宫
大殿的门槛,(皇帝见了)说:“神童的脚短。
”(李东阳)紧接着话音回答说:“皇帝的门
槛高。
”进入(皇宫)拜见皇帝后。
(皇帝)命(他)写“龙”、“凤”、“龟”、“麟”十
多个字。
皇帝(见后)高兴,抱起(他)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赏赐(给他)皇帝园林中的珍
贵果品和宫内的钱币。
那时他的父亲已经参拜起身,在台阶下侍候。
皇帝说:“儿子坐着,
父亲却站着,(这合乎)礼法吗?”(他)紧接着话音回答说:“嫂子掉进河里小叔子去拉她,
(这是)权宜之计。
”2杨亿巧对寇莱公①在中书②,与同事戏作对子:“水
底日为(是)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③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
人是面前人。
”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
国公。
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
③杨大年:即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译
文】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做对子嬉戏,他说:“水底日是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
的太阳)”,没有人能对上,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请他对对子。
杨亿紧接着话音说: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 整个在座的人(都)说是好对子。
3“眼中人是面前人。
县令捕蝗钱勰①为如皋②令,会岁旱蝗发,而泰兴③令独(却)绐(dài,欺骗)郡将
④云:“县界无蝗。
”已而(不久)蝗大起。
郡将诘之,令辞穷,乃言县本无蝗,盖(大概)
自如皋飞来,乃檄(发公文)如皋请严捕蝗,无使侵邻境。
穆甫得檄,辄(zhé,就)书其纸
尾报之曰:“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
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
”【注释】①钱勰(xié ):宋朝人,字穆甫。
②如皋(gāo):古地名,今江苏如皋县。
③泰兴:古地名,今江苏泰兴县。
④郡将:郡的长官。
【译文】钱勰担任如皋的县令,当年遇到天旱引发蝗虫灾害,但泰兴的县令却欺骗郡的长官说:“(在他管辖的)县地界内没有蝗虫。
” 不久,蝗虫大批飞起。
郡的长官责问他,县令无话回答,竟说县里本来没有蝗虫,大概是从如皋飞来的。
于是,他发公文给如皋(县令)要求严加捕捉蝗虫,不要让它侵扰邻近的地区。
钱勰收到公文,就在对方公文的末尾回复他说:“蝗虫原本是天灾,就不是县令没有才能。
既然是从我县飞去的,那么就请您县(把它们)押回来。
”4.班门弄斧采石①江头,李太白墓在焉(那里)。
往来诗人,题咏殆(dài,几乎)遍。
有客书一绝云:“采石江边一抔土②,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摆弄)大斧。
”亦确论也。
【注释】①采石:地名,今安徽马鞍山市内。
②一抔(póu)土:一个坟墩头;抔,用手捧(东西)。
【译文】在采石江头.李太白的陵墓在那里。
来来往往的诗人(在那里)写诗吟诗的几乎到处都是。
(其中)有过客写了一首绝句道:”采石江边一个坟墩头,李白诗名照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摆弄大斧.”(这)也是确切的评论啊。
5曹植早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①及辞赋②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③尝视其文,谓植曰:“汝(你)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④,下笔成章,顾(只)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⑤铜雀台⑥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提)笔立就(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⑤邺(yè):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译文】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几十万字,善于写文章。
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值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言论说出来是议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
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
曹操对此感到很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