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经验:留底抵欠是什么没有认证增值税进项税怎么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76.17 KB
- 文档页数:3
增值税账务处理的一般流程
一般来说,增值税账务处理的流程如下:
1. 开具发票:当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
发票中应包含一些基本信息,例如销售方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购买方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发票号码、开票日期、货物或劳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
2. 进项税额认证:企业购买货物或接受服务时,需收到增值税发票,并认证进项税额。
认证后的进项税额可以用于抵扣销售时产生的销项税额。
3. 计算销项税额: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应按照规定计算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4. 缴纳税款:企业应按照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应缴纳的增值税税款。
如果存在进项税额余额,可以抵扣部分或全部销项税额。
5. 填报申报:企业需要根据规定填报增值税申报表,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报。
申报表中应包含一些基本信息,例如纳税人识别号、申报期间、销售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应纳税额等。
6. 审核验收:税务机关会对企业的增值税申报情况进行审核验收,并根据审核结果进行税务处理。
7. 保留票据:企业应妥善保留相关的增值税票据和申报表,以备税务机关查验。
- 1 -。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的税务及会计处理(一)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项目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1)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未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或者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未按照规定注明增值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的,其发生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2)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3)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
非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等。
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建筑物,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属于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
(4)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
(5)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
(6)非正常损失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
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以外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的损失;其他非正常损失。
(7)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
(8)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纳税人发生(1)、(2)、(8)这三种情况的,应将不能抵扣的进项税列入货物或固定资产的成本。
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发生上述(3)、(4)、(5)、(6)、(7)所列情况的,应将该项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中抵减。
无法准确确定该项进项税额的,按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扣减的进项税额。
实际成本=进价+运费+保险费+其他有关费用应扣减的进项税额=实际成本×征税时该货物或应税劳务适用的税率纳税人兼营免税项目或非应税项目(不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而无法准确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的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不予抵扣项目的账务处理对于按规定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账务处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1)购入货物时即能认定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
一、背景介绍增值税是一种以商品或劳务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其特点是税负由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依次递增,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增值税是一种重要的税种。
月末增值税不结转是指在月末,企业未将应纳税的增值税进行结转,导致账目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税务状况。
以下是对月末增值税不结转的账务处理流程的详细阐述。
二、月末增值税不结转的原因1. 会计人员操作失误:在月末结账过程中,会计人员可能由于操作失误,未将应纳税的增值税进行结转。
2. 会计核算不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导致月末增值税未结转。
3. 税务申报错误:企业在进行税务申报时,由于申报错误导致月末增值税未结转。
4. 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导致月末增值税未结转。
三、月末增值税不结转的账务处理流程1. 检查原因首先,企业应检查月末增值税未结转的原因,是会计人员操作失误、会计核算不规范、税务申报错误还是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2. 确定处理方法根据检查出的原因,企业应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1)会计人员操作失误:重新进行结账操作,确保增值税结转正确。
(2)会计核算不规范: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确保月末增值税结转的准确性。
(3)税务申报错误:及时更正税务申报,确保增值税结转的准确性。
(4)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月末增值税结转的准确性。
3. 账务处理(1)调整增值税账目根据确定的处理方法,对企业增值税账目进行调整。
以下为调整方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相关科目)(2)结转增值税借: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相关科目)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 税务申报根据调整后的账目,进行税务申报。
以下为税务申报流程:(1)准备税务申报材料: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等。
(2)填写税务申报表:根据调整后的账目,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相关附列资料。
增值税会计结转账务处理流程增值税会计结转账务处理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咱们来好好唠唠。
一、一般情况的账务处理。
咱先说说正常情况下增值税的结转。
在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的时候,会有进项税额。
比如说,公司买了一批办公用品,对方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那这个进项税额就可以用来抵扣销项税额啦。
这个时候,会计会做这样的分录:借:原材料或者管理费用等(不含税金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或者应付账款等(含税金额)。
这就像是你在购物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优惠券,这个优惠券以后买东西能省钱呢。
再说说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时候,就会产生销项税额。
假设公司卖了一批产品,也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会计分录就是:借:银行存款或者应收账款等(含税金额),贷:主营业务收入(不含税金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这就好比你卖东西的时候,除了要收商品的钱,还要额外收一笔税钱,这个税钱以后要交给国家的哦。
二、期末结转的情况。
到了期末啊,如果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那就会有留抵税额。
这时候不用做特别的结转,这个留抵税额可以在下个期间继续抵扣。
就像你这个月的优惠券没用完,下个月还能接着用一样。
要是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呢,那就得交税啦。
这时候要把差额结转出来。
会计分录是: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这就像是算清楚了这个月到底要给国家交多少钱的税。
三、缴纳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当要缴纳增值税的时候呢,就按照之前算好的金额来。
如果是当月交当月的增值税,直接做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贷:银行存款。
要是交的是以前期间的增值税,也就是之前算出的未交增值税,那分录就是: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
这就好比你拿着钱去把欠国家的税交上啦。
四、特殊情况的账务处理。
有时候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进项税额转出。
要是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者发生了非正常损失,那之前抵扣的进项税额就得转出来。
“免、抵、退”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文魏俊红秦文娇付泽民总第43期日期:2005-11-9目前,我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
税法上,对“免、抵、退”税办法有三步处理公式:一是,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当期留抵税额;二是,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三是,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一是,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二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三是,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应收补贴款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通过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与处理可看出,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会计处理上将无法平衡。
下面,笔者举例说明。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5年1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
增值税留抵税额账务处理例题
例题如下:
公司A在一年度的销售额为100万元,销售税额为10万元,
进项发票金额为50万元,进项税额为5万元。
根据相关规定,公司A可以将进项税额中未能抵扣完的税额作为留抵税额。
求公司A的留抵税额和相关账务处理。
解答如下:
公司A的留抵税额等于进项税额减去销项税额,即5万元减
去10万元,得到留抵税额为-5万元。
相关账务处理:
1. 销售收入账户 (借):100万元
销项税额账户 (借):10万元
留抵税额账户 (贷):-5万元
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账户 (贷):5万元
2. 原材料及其他商品购进账户 (借):50万元
进项税额账户 (借):5万元
应付账款账户 (贷):50万元
以上为公司A根据留抵税额进行的账务处理。
其中,销售收
入账户和销项税额账户分别记录了销售额和销售税额,留抵税额账户记录了留抵税额,应交增值税账户记录了待交的增值税。
原材料及其他商品购进账户和进项税额账户分别记录了购进金额和进项税额,应付账款账户记录了待付的账款。
需要注意的是,留抵税额为负数表示公司A的销项税额超过了进项税额,需要向国家缴纳增值税。
同时,应交增值税账户和应付账款账户中的金额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一、背景介绍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的增值金额课征的一种税收方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征收增值税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将购买货物或服务支付的增值税金额申报为进项税额,用于抵扣应纳税额,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在购买行为中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可能无法完全抵扣应纳税额,因此需要进行进项税额转出的操作。
二、进项税额转出的原因1. 销售不动产或其他应税资产:如果企业将不动产或其他应税资产出售,根据国家税务局的相关规定,该销售所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应纳税额,需要进行转出。
2. 不符合增值税抵扣条件的费用:增值税抵扣条件包括:费用与纳税人的销售货物、提供应税服务或者不动产租赁等生产经营行为具有直接关联性,以及费用的金额应在后续发票开具时已经付款的规定。
如果某些费用不符合这些条件,企业所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需要进行转出。
3. 免税货物或应税货物差异:如果企业购买的货物或服务中存在免税项目或者应税项目价税分离的差异,即货物或服务中含有税收的一部分,需要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转出。
4. 进口货物或贸易增值税扣缴:对于进口货物,企业在清关的过程中支付的进口环节价税分离的增值税金额也需要进行转出。
同时,对于贸易公司等从事商品批发或零售的企业,对于供应商代收的贸易增值税也需要进行转出。
三、进项税额转出的操作步骤1. 登记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在企业的会计科目中,需要新增一个用于登记进项税额转出的科目,例如“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2. 记账:根据进项税额转出的原因,将对应的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进行记账处理。
记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记账,一种是通过期末结转。
直接记账是在原始凭证中选择对应的科目进行记账,而期末结转则是将进项税额转出科目的累计余额在每个会计期末结转到下一个会计期间。
3. 缴纳增值税款项:根据转出的进项税额,企业需要缴纳相应的增值税款项给国家税务局。
做账实操-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
1、货物用作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借方为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方为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货物出现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借方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贷方为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在产品、成品出现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借方为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方为产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纳税人适用于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
- 1 -。
增值税账务处理大全财政部发布财会[2016]22号《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看到那么多的科目是不是毫无头绪,不用怕,为您准备了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大全。
下面就是增值税明细科目全家福。
(一)采购业务1、当月已认证的可抵扣增值税额借: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如发生退货的,原增值税专用发票已做认证,应根据税务机关开具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做相反的会计分录2、当月未认证的可抵扣增值税额借: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待认证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如原增值税专用发票未做认证,应将发票退回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3、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后来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进项税额要转出。
比如:发放非货币性福利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购进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按规定进项税额分年抵扣,不动产金额较大,一次性抵扣,可能国家压力大了,就要求分两年抵扣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二年可以抵扣了,再把剩下的一部分转入: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5、货到票未到,只需暂估货物金额,不需要将增值税的进项税额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应付账款下月初,用红字冲销原暂估入账金额。
借:应付账款贷:原材料/库存商品待取得相关增值税扣税凭证并经认证后,按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或资产的金额,然后再做正式分录。
借: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应付票据6、小规模纳税人采购等业务,不能抵扣,因此不涉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这个科目7、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内发生应税行为,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购买方代扣代缴增值税。
留底抵欠是什么没有认证增值税进项税怎么处理
不久前,一位中小企业的会计由于没有及时在系统里认证150多万的增值税进项税,导致当月160万销项税即是需要实际支付的金额。
也就是说,本来当月只需支付不到10万的增值税款,由于未能及时认证进项税,导致当月需要支付160万增值税款,然后留下150多万的留抵税额。
虽然说150多万的留抵税额在未来也可以慢慢抵扣,损失的也只是1年多的资金时间价值,但是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这突如其来的资金缺口将会导致企业的正常营运活动受到很大影响,1年内的资金计划全部打乱,资金缺口瞬间加大,这对本就捉襟见肘的企业而言是个极大的压力。
这位心急如焚的会计给川哥留言:我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我该怎么办?老板会开除我吗?一连窜的忧虑袭来,这是很多初入职场的会计们基本上都会遇到的痛苦的感觉,看到文中会计的担忧,诸位读者是否感同身受?勾起了久远的回忆?川哥回复给予宽慰:先不要着急,去税务那边好好说说,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位会计于是来到了税务局,经过与专管员、所长的沟通,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留底抵欠。
什么是留底抵欠呢?就是当月暂时不缴纳增值税,拖欠到下月申报再缴纳,下月申报表就可以把上月的150多万留抵税额抵扣掉了,损失的则是1个月的滞纳金。
因为沟通及时,并得到了税务局的宽容和认可,因此没有罚款。
虽然损失了1个月的滞纳金,但是总算解决了150多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