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十娘悲剧命运的成因
- 格式:pdf
- 大小:85.05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根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总会引发读者的扼腕叹息与无尽同情。
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权贵及公子们的玩物,她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付出一切。
故事的结局是一代名妓烟消玉殒、葬身鱼腹,真是可怜、可叹、可悲!长期以来,人们对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小说的悲剧意蕴进行了多种诠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读此文时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对此做一番浅析。
当今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我认为环境决定杜十娘的命运,造成她悲剧的根源正是当时的环境。
在那样的环境里,杜十娘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只有死路一条。
一、金钱至上的社会大环境决定杜十娘的悲剧命运杜十娘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
如果仅仅追求婚姻,那么这个愿望对杜十娘来说非常容易实现。
她苦心积攒百宝,拥有价值难以估量的百宝箱。
如果当时她早些告诉李甲自己拥有百宝箱,那么赎身、还家、喜结良缘都易如反掌。
如果这样做了,则李甲不需四处借钱狼狈不堪,也绝不用忍受老鸨子的羞辱,更不用担心李布政把她拒之门外。
但是,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至真至纯虽死无憾的感情,她渴望得到爱人的尊重与怜惜。
她不愿意被人当作可以买卖的烟花,她需要与爱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乃至相濡以沫。
然而,在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里,她的这棵爱情树必然夭折。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很繁荣的时期,金钱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价值已被人们高度认可,传统的价值观念及意识开始受到冲击。
这种现象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也有集中表现,故事中的李甲、孙富、老鸨、李布政无不散发铜臭味。
李甲江上偶遇孙富,孙富布下诡计并得逞就是利用李甲贪财的心理。
船中二人相见,孙富对李甲说:“……兄倘能割爱,见机而作,仆愿以千金相赠。
兄得千金,以报尊大人……”。
李甲回到十娘船中又说“渠意欲以千金聘汝,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而恩卿亦得所耳”。
论杜十娘悲剧命运需要完整论文.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篇小说的悲剧原因进行了无数诠释,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也正说明对一部真正的好作品的理解是没有穷尽的。
我认为,造成杜十娘与李甲爱情悲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深刻的社会原因。
包括经济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和政治原因(封建礼教和门第制度)。
二是人物性格原因。
包括杜十娘的爱情选择和理想追求。
很明显,前者是外因,而后者是内因,是根本原因。
分析人物形象必须把他放到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高度统一。
杜十娘的故事发生在明万历年间,而造成她爱情悲剧的原因,自然也与当时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造成杜十娘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是孙富。
而孙富在这里是金钱的象征。
孙富是徽州新安人,“家资巨富,积祖扬州种盐”。
在明代,徽州“以商贾为第一生业,”而盐商又是其中最拥有巨资的。
孙富确实很有钱。
对他来说,金钱无所不能,可以买来想要的一切,甚至是让他“魂摇心荡”的十娘。
而且,孙富又“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红粉追欢”,是个轻薄之人。
他听到十娘的歌声就“通宵不寐”,足见其浪荡本性。
翌日清早,孙富吟诗乘机与李甲攀话,并要与李甲“酒肆中一酌”。
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温存”的李甲好像不懂得这个道理。
一顿酒吃完,两人的交易——以千金易十娘也达成了。
李甲用十娘换来了一千金,却“欣欣似有喜色”。
这个耿愚、懦弱的太学生的确恨得我们咬牙切齿。
毫无疑问,孙富拥有巨资,区区一千金算不了什么。
而李甲呢?我们在“怒气不争”之余,也有“哀其不幸”之感,他是需要这笔钱的。
李甲作为一个布政家的公子,尚未登科,自然要受其父供养。
起初,他并不知道钱的重要性。
他迷恋十娘,在她身上用钱阔绰。
并屡次得罪他的父亲。
在当时那个封建礼教的家庭中,这已经是出格的事了。
后来,李甲为了给十娘赎身,“来到三亲四友处”“意欲借贷”时,才知道“说着钱,便无缘”。
直到这时这位公子才懂得金钱的重要性。
何况,路上的车马之资,劳务之费已经把十娘给他的钱用去大半。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杜十娘的爱情悲剧?列举简单原因,并谈谈文章主旨。
答:造成杜十娘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有:①直接原因:李甲懦弱自私,易受卑鄙小人孙福的挑唆利诱,背信弃义,杜十娘错信李甲为她的依托;②根本原因:封建世俗的门第观念和礼教观念不允许杜十娘一个风尘女子与豪门公子李甲在一起。
文章的主旨:本文通过描写了一位风尘女子杜十娘对爱情婚姻的热烈追求,但最终幻想破灭,以至于怒沉百宝箱,以死表达自身的愤懑。
本文表达了对聪明机智,有胆识,性格刚烈,忠贞不渝的杜十娘的赞扬,讽刺了李甲、孙富的卑鄙行为,揭露了女性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下的悲惨生活,更是歌颂了如杜十娘般的女子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悲剧价值及女性主义研究一、杜十娘的悲剧杜十娘是京城名妓,色艺俱佳,在京城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她沦落风尘有八年之久,见识了无数富商大贾和王孙公子。
她一直有从良的打算,因此也一直在留意可靠人选。
太学生李甲来自绍兴,父亲是布政使。
他在京城遇到杜十娘后,两人互生好感,杜十娘也将老实憨厚的李甲当做从良的对象。
在京城呆了一段时间,李甲所带银两花费殆尽。
他去找杜十娘时,院中老鸨开始给他脸色看,在谅他拿不出银两的情况下,放言只要他能在十日之内拿出三百两银子,就让杜十娘随他从良。
而此时的李甲已经穷得连五十两也拿不出来了。
杜十娘劝他去找朋友借一部分,但李甲的熟人听说他将钱都用在妓院,谁也不肯借。
这样过了五六天,李甲对此事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也不敢去见杜十娘。
杜十娘派人找到他,得知他的困境后,自己拿出一百五十两银子,让他再借一半。
李甲的朋友柳遇春得知杜十娘自己拿钱赎身,非常感动,帮李甲凑齐了剩下的银两。
老鸨见李甲果然在十天内拿出了银两,只好让杜十娘和李甲走了,但连杜十娘的衣服都没给她。
杜十娘在姐妹帮助下终于凑齐回南方的路费,在杜十娘临走时,她的好姐妹送给她一只描金小箱子,里面装着姐妹们筹集的银两。
一路上,李甲都郁郁寡欢,因为他害怕父亲会责怪他不仅花光了银两,还敢携带妓女回家。
杜十娘和他商量,自己先在苏州或者杭州暂住,等老父亲气消了再回家。
船至瓜州,正逢上大风雪,只能将船泊在码头。
晚上,李甲让杜十娘高歌一曲来驱散郁闷。
谁知杜十娘美妙的歌声被一个叫孙富的徽州盐商听见。
次日,孙富偶然看见杜十娘开窗泼水,立即被她的美貌吸引了。
他找到李甲搭讪,又邀请李甲上岸饮酒。
在饮酒过程中,李甲向孙富诉说了和十娘的相知相遇,以及眼下的处境。
孙富为他剖析利害,认为这样回家,父亲必不相容。
而十娘独居苏杭,如果没有生活来源,可能还要重操旧业或者与人私奔。
到那时反而两下为难。
这些正是李甲担心的。
说到最后,孙富让李甲将杜十娘以三千银两的价格卖给自己,这样回家老父一定会原谅他的。
杜十娘悲剧探因武汉市黄陂二中余亮2005.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十分优秀的小说,它所塑造的杜十娘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温柔美丽,她坚贞善良,她聪慧过人,可惜最后不得善终,投江而死。
因此,许多人为她的死而扼腕叹息,于是设想出来种种她不死的可能,有的说可以再回妓院,也有人说可以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凭自己的百宝箱过此一生,还有种种其他的说法,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只是假设,如果我们了解杜十娘的个性就会发现这些假设是毫无可能的。
杜十娘最后是不得不死,这就是她的悲剧,她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自己理想的栖身之处,最后不得不死。
她的死不可避免,这才是她实实在在的悲剧。
那么,杜十娘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杜十娘个人的原因。
将杜十娘的死归结到个人原因,很多人可能要愤愤不平。
但是,她自己的确要负很大的责任。
首先,杜十娘没有识人之明,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托给了李甲这样一个人。
李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柳遇春对李甲说杜十娘让他筹三百两银子是“烟花逐客之计”的时候,李甲“半晌无言,心中疑惑不定”。
由此可见,李甲是一个心中毫无主见的人,遇事优柔寡断,十娘让他筹集三百两的银子,他一连几天没有办到只好避而不见,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被四儿拉了回去,可见他的懦弱无能。
他的这种性格,对于杜十娘这样见惯人情冷暖的青楼女子来说,可能是“忠厚志诚”。
但是一旦遇到困难,就成为致命的弱点。
后来,他受到孙富的利用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
而杜十娘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这样的一个人,也只能说她有眼无珠了。
其次,杜十娘和李甲的结合动机不纯。
李甲和杜十娘在一起是看重了杜十娘的美貌“浑身雅艳,遍体娇香”,在杜十娘赎身这件事情上他很被动,甚至在精神上他也没有对杜十娘有足够的尊重,“李甲正要卖弄在行,遂实说道:‘此乃北京名姬杜十娘也’”,可见他仍是把杜十娘当做青楼女子来看待,全然没有把她当做共患难的妻妾来对待的。
李甲对杜十娘更多的时候是迷恋,是一种炫耀。
试论杜十娘爱情悲剧的原因[内容提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三言”中的一篇优秀作品。
小说叙述了京城的“教坊名姬”杜十娘为了从良,选择了太学生李甲,费尽心机逃出了火坑,结果还是被抛弃而自沉江底。
对于杜十娘的悲剧结局,世人均认为是封建制度的压迫下妓女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杜十娘的悲剧是必然的。
而本文旨在探究造成杜十娘爱情悲剧的其它原因,进一步了解社会人性的丑与美。
[关键词]杜十娘爱情悲剧原因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叙述妓女杜十娘聪明善良,貌若天仙,是京城的“教坊名姬”。
年仅十九岁的十娘却已沦落风尘七年之久,所受的摧残和侮辱增加了她的阅历,使她了解了自己命运的悲惨,因而“久有从良之志”。
十娘长期积蓄珠宝,选择从良对象。
当她遇见“风流年少,忠厚志诚”的公子哥李甲,两人真情相好,各无他志。
从此“别的富家巨室,求一见而不可得”。
她选择李甲,并非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也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只因两人情投意合。
她不因李甲“囊箧渐渐空虚”就疏远,相反地“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这正是十娘只重情义的美好品质的具体表现。
一个沉沦在社会最低层的妓女,为了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命运,费尽心机,结果还是被抛弃。
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十娘的痛苦与绝望可想而知。
可她既没有低首屈膝地去求情,也没有冲动不禁地去流泪,只是“冷笑一声”,显示了她刚强的性格。
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只重情义,视金钱为粪土;为了彻底揭露李甲之流卑鄙虚伪的面孔;更为了那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的真正爱情,十娘当众怒沉百宝箱,然后纵身跃入江中。
面对这样的结果,许多人一定会觉得是封建思想的约束下,门第观念的束缚,造成了李甲面对家长的压力以及孙富的诱惑而放弃了杜十娘,认为杜十娘是一个社会地位十分低贱的妓女,长期供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子弟们享乐蹂躏,是老鸨手中的摇钱树,在一般人的眼中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坏女人。
她过的是一种非人的、屈辱的、痛苦的生活。
朝朝暮暮强颜欢笑,精神和肉体不断遭受玷污。
杜十娘悲剧成因本文通过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悲剧故事,阐释李、杜二人爱情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礼教的冷漠无情,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践踏。
揭示这一悲剧的意义在于:醒人醒世,反映了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虚伪的封建礼教制度、金钱和私欲对人性的践踏。
难以摆脱的劫数——谈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意义内容提要杜十娘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是人物所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
孙富的威逼利诱之所以能够让李甲动摇,关键是李甲自己思想的动摇和性格的缺陷:那种视女人为玩物,不把女人当人看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而杜十娘对理想爱情的执着追求与之形成了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是杜十娘悲剧无法摆脱的命运劫数。
所以,她也不会早早的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
可以这么说,正因为如此,杜十娘最后的投江自尽还保留了她作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
关键词悲剧时代性格矛盾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着从这方面来谈谈一、典型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物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的。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南方,商品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金钱观念冲击着人们的故有观念,传统的价值观念不再是禁锢人们的唯一枷锁。
这一点可以从孙富威逼利诱李甲时的说的话可以得到验证。
而李甲得计之后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种心态和后来发现百宝箱的秘密之后的悔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似乎都在告诉我们,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已经在动摇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李布政家的门槛并非不可逾越的屏障。
我们也可以设想,当时进退两难的李甲,穷困潦倒,他四处央告却四处碰壁。
人情冷漠如此,而杜十娘却想在这个充满了铜臭味的社会里寻找到一片真爱的天地,可谓难矣!在一个什么东西都要用金钱来衡量的社会,人格与尊严,情感和良知都已扭曲。
杜十娘这种理想和现实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悲剧的产生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我们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设想一下,如果李甲也是一位忠诚,且有情有义者,悲剧又焉能产生?然而正所谓什么样的花开什么样的果,什么样的土壤生什么样的人,李甲在彼时彼代里,是断不可能成长为那样的人的。
中国历史故事-杜十娘为什么会选择死亡?杜十娘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杜十娘这个人物出自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艳名无双的名妓杜十娘,与浙江绍兴府富商之子李甲相爱,在这段感情即将有结果之时,李甲受奸人所惑,选择了背弃杜十娘。
心灰意冷的杜十娘,在痛斥李甲之后,选择了抱着自己的百宝箱投河自尽,从此一代名妓,沉于河中,成为鱼虾果腹之物。
杜十娘的爱情悲剧,让大家都在敬佩她对爱情的坚贞,在逆境中的不屈,那种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的精神。
都在为她最后被情郎背弃,爱情破灭,最后身死而概括同情的同时,也存在有一定的疑问。
这个疑问便是,杜十娘最后为什么会选择死亡?首先我们看原文中所写杜十娘此人,长相极为艳丽,大部分男人为了她都甘愿散尽家财。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院中传出四句口号来,道是: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饮千觞。
院中若识杜老媺,千家粉面都如鬼。
“其次,杜十娘历经红尘七载,陪过的王孙贵族无数,因此攒下了万金家财。
她手里的那个百宝箱”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
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彆,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
十娘遽投之江中。
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
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
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
岸上之人,观者如堵。
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
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
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
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
“杜十娘有钱还有美貌,而且还恢复了良籍,凭着几点哪里找不到如玉郎君?甚至若是运气好,找个比李甲富贵多金,待他真心实意的也是极有可能的。
中国历史故事-杜十娘为什么会选择死亡?杜十娘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杜十娘这个人物出自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艳名无双的名妓杜十娘,与浙江绍兴府富商之子李甲相爱,在这段感情即将有结果之时,李甲受奸人所惑,选择了背弃杜十娘。
心灰意冷的杜十娘,在痛斥李甲之后,选择了抱着自己的百宝箱投河自尽,从此一代名妓,沉于河中,成为鱼虾果腹之物。
杜十娘的爱情悲剧,让大家都在敬佩她对爱情的坚贞,在逆境中的不屈,那种深受压迫却坚贞不屈的精神。
都在为她最后被情郎背弃,爱情破灭,最后身死而概括同情的同时,也存在有一定的疑问。
这个疑问便是,杜十娘最后为什么会选择死亡?首先我们看原文中所写杜十娘此人,长相极为艳丽,大部分男人为了她都甘愿散尽家财。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院中传出四句口号来,道是: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饮千觞。
院中若识杜老媺,千家粉面都如鬼。
“其次,杜十娘历经红尘七载,陪过的王孙贵族无数,因此攒下了万金家财。
她手里的那个百宝箱”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
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彆,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
十娘遽投之江中。
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
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
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
岸上之人,观者如堵。
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
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
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
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
“杜十娘有钱还有美貌,而且还恢复了良籍,凭着几点哪里找不到如玉郎君?甚至若是运气好,找个比李甲富贵多金,待他真心实意的也是极有可能的。
杜十娘悲剧结局的成因摘要:李甲负心是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那个时代的封建门第观念和礼法道德是杜十娘悲剧的深层原因。
而造成杜十娘悲剧的核心原因是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将生命随着纯洁的爱情一起毁灭。
杜十娘的爱情选择和她追求的目标,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悲剧原因时代爱情选择《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这篇小说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长期以来,人们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了多种诠释,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京城名妓于众多王孙中独独中意于貌似“忠厚志诚”的官宦富家子弟李甲。
俩人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杜十娘一旦情有独钟,便决意从良,而她亦久有从良之志。
历经波折而终能如愿。
不料在近李甲家乡之际,却突生变故,李甲以区区千金便将十娘转手卖给了别人。
如梦方醒的十娘打开了百宝箱,当着李甲和孙富的面逐层打开,将其中价值连城的珠宝抛入了滚滚的江流之中,同时怒斥孙富的无耻“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有知,必当诉之神明!”以及李甲的负心“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最后抱箱投江自尽,千般恩爱化为万古遗恨。
作者为何把杜李爱情之歌唱得如此凄凉悲婉呢?造成这悲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一、杜十娘不幸沦落风尘。
从小她就在烟花柳巷中长大,十三岁便开了苞,最终混成了一代名妓。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能干、聪慧的貌美女子,但这又如何!其中的心酸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而她这样不清白的出身又有多少家世清白的名门大户愿意接纳。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对女性的束缚一直没有放宽过,到了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统治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妇女受到压迫最重、地位最低下的一个时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分析摘要:杜十娘的悲剧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社会原因,她正确的看透社会,认知自己,自尊心受挫。
她用自己的生命与青春向旧社会做出控诉、抗争,揭露了罪恶的封建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关键词:杜十娘;悲剧;原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
它是通过塑造杜十娘坚贞不屈的性格,以及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双重的压迫下,这种性格的悲剧意义,来控诉罪恶的封面制度对妇女的迫害。
一、杜十娘自身的原因。
(1)杜十娘的身世杜十娘早先也是官宦家的女儿,但因父亲涉案导致家破人亡,而误落风尘花柳之中。
早早她就养成一派大家闺秀的气韵,能歌善舞,知书达礼,她是当时京城最出名的名妓,她的美貌不知迷倒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这样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
但她无法选择自已的命运,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
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
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
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
杜十娘见李甲“忠厚志诚”便“有心向他”,却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多的恩爱,海誓山盟的忠诚,在萍水相逢的奸商挑唆和千两银子的蛊惑下,顿然粉碎。
在鸨母眼中妓女是商品,并千方百计延长、保持其交换价值,使她们可以作为特殊商品连续出售,在李生心目中,杜十娘地位丝毫未变,赎身后短暂自由并不等于说她已获得平等做人的权利,她终究仍是一个玩物和可以转卖的商品。
猝巡弃捐之际,她化泪水和哀求而为平谈沉稳的冷语,万念俱灰,或许直到此时她才认识到自己的选择是个错误,花柳场上“笃于情义”的君子不可信,风流蕴藉的贵族子弟更不可恃。
浅谈杜十娘悲剧根本原因yjbys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浅谈杜十娘悲剧根本原因的文科本科毕业论文,欢迎参考!提要:关于造成杜十娘悲剧根本原因的一直以来从没有中断过,观点也各不相同,比如有人坚持金钱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根本原因,有人力挺封建礼教是其根本原因,甚至还有人认为孙富的挑唆是罪魁祸首,各自的论证也都十分有力。
这里我也将浅析一下杜十娘悲剧的根本原因,我个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杜十娘自身对幸福的期待与现实情况的巨大落差。
关键词:悲剧根本原因金钱封建礼教幸福期待值引言“可怜一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她,就是杜十娘,是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卷32,冯梦龙代表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那个烈性女子。
主人公杜十娘的结局无疑是可悲的,她的人生就是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她是当时京城中最有名的妓女,她的美貌曾使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都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因此,她从来都是不愁吃也不愁穿,这也许是很多人都向往的生活,可大家似乎遗忘了一点,她缺乏尊严,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杜十娘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不相信自己的一生就是注定被凌辱、被玩弄的。
她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被断送。
在她的内心深处十分渴望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并且得到人世间真正的爱和幸福。
然而,她可知?这追寻幸福的道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充满了荆棘。
寻寻觅觅中,她相中了太学生李甲。
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对杜十娘是心生爱恋,但因屈从于金钱,屈从于封建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
我们回头看看杜十娘悲剧的整个过程。
杜十娘在十三岁误入风尘,可她下决心从良,将从良看成自己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
而聪明的她也希望凭借自己的花容月貌和花魁的盛名来个才子配佳人安稳过一生。
她再也不想过如“风尘”与“烟花”般及其飘零,及具不安全感和屈辱感的生活。
她想找到一个男人,一个可以依靠一生的男人,有一个温馨的港湾:冷了有人提醒加衣,热了有人为之祛暑,病了有人贴心照顾,而快乐的时候的时候也可与人一起分享。
杜十娘的人物形象以及悲剧成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中一篇有名的小说。
小说中京城绝色名妓杜十娘与太学生李甲一见钟情,倾心相爱。
杜十娘早有“从良”之心愿,于是便寄希望于李甲。
几经波折之后,李甲终于赎出了杜十娘。
于是二人相携离开京城。
李甲担心归家为严父所不容,便依杜十娘的“泛舟吴越,徐徐图之”的主张。
二人欢天喜地游玩江南,途中遇到富商子弟孙富,他见十娘美艳无比,顿生歹念,便巧言相劝,诱使李甲以千金之价将十娘卖给自己。
李甲是个无定见之人,听信了孙富的话,背叛了当时的海誓山盟。
十娘闻讯,万念俱灰。
于是,她悲愤地当众打开多年辛苦积蓄的百宝箱,将珠宝尽洒江中。
在怒斥了“好人”孙富和负心人李甲之后,她毅然怀抱百宝箱投江自尽。
李甲则悔恨成疾,变成疯子。
二人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在小说中可以看出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
从文中对杜十娘的外貌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杜十娘实为绝色美人。
文中写她美,不光是外表美,而是重在刻画她的内在、心里美。
杜十娘轻财好义,李甲越穷她胸中越热。
她这样的品质,作者是通过当时社会环境来表现的。
如果当时社会上的人都轻财好义,杜十娘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可在当时污浊的环境里,她能有这样的品质确实不简单。
老鸨对李甲从有钱到没钱的态度变化,老鸨重财轻义,只要钱什么都不顾。
二通过李甲借钱,到处求告碰钉子来看人情世态,趋炎附势。
对比一下,在这污浊的环境里写出了十娘的纯洁美好的品德。
此外,在小说中可以看出杜十娘聪明机智颇有心计,表现在她为自己赎身和终生计划中。
赎身时她抓住老鸨因十娘不接客吵闹时说过的一句话“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
”十娘抓住此话紧逼不舍,追得鸨儿不得不与她拍掌为定。
然后当李甲把好不容易凑齐的三百两拿到老鸨面前,老鸨想反悔时,十娘立即表示,“倘若妈妈失信不许”“儿即刻自尽”,使老鸨“人财两失”。
这样一来,老鸨权衡利害得失,不得不由十娘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