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陇川县第二中学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国际禁毒公约的有关规定,按照药理性质进行分类,毒品可以分为()。

A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B 兴奋药品和抑制药品

C 人工合成药品和天然药品

2.下列哪些毒品属于兴奋剂类毒品?()

A 麦司卡林

B 摇头丸

C 巴比妥

3.下列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

A 海洛因

B “K粉”

C 大麻

4.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是什么?()

A 传统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B 新型毒品对人体有“镇静”或“镇痛”的作用

C 新型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5.药物依赖性包括()。

A 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B 心理依赖和精神依赖

C 生理依赖和身体依赖

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毒源地叙述正确的是()。

A “金三角”位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的接壤地区

B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接壤地区

C “银三角”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境内

7.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

A 缅甸

B 阿富汗

C 哥伦比亚

8.云南省戒毒工作的“四个层次戒毒”的第三个层次是指()

A 集中戒毒

B 劳教戒毒

C 强制戒毒

9.经过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A 再次强制戒毒

B 送劳教戒毒

C 交由家庭处理

10.什么是“无毒社区”?()

A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B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C 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11.云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云南省禁毒条例》正式施行时间是()。

A 2005年7月1日

B 2006年1月1日

C 2005年5月1日

12.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A 6月26日

B 12月26日

C 10月26日

1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A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B 《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C 《61公约》

14.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是()。

A 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B 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

C 禁吸、禁贩、禁种、禁制毒品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个。

A 13

B 1l

C 12

16.非法持有海洛因或“冰毒”()克以上构成犯罪。

A 10

B 100

C 1

17.《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是()颁布的。

A 2006年3月1日

B 2006年1月18日

C 2006年1月1日

18、娱乐、餐饮、旅馆、房屋等服务业的经营者对发生在其场所内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放任不管的,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最高可以作出什么处罚?()

A 5000—5万元的罚款

B 责令限期停业整顿

C 吊销许可证

19.下列有关毒品和药品的区别,叙述错误的是()。

A 药品是依法合理使用的

B 毒品是非法滥用的

C 毒品就是药品

20.我国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别有()种。

A 121种和130种

B 118种和119种

C 128种和119种

21.下列不属于毒品原植物的是()。

A 罂粟

B 大麻

C 鸦片

22.“冰毒”最先是由哪个国家研制的?()

A 美国

B 日本

C 德国

23.我国吸毒人员吸食的毒品中,吸食最多的毒品是()。

A 海洛因

B 冰毒

C 大麻

24.目前,我国主要的戒毒形式除了自愿戒毒和强制戒毒外,还有()。

A 社区戒毒

B 家庭戒毒

C 劳动教养戒毒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贩卖毒品罪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26.艾滋病的全称是()。

A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 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C 感染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27.艾滋病最早是于哪年被发现的?()

A 1981年

B 1982年

C 1983年

28.下列哪些途径可能会传播艾滋病?()

A 吸食毒品

B 性、血液、母婴

C 与艾滋病携带者或病人共餐

29.一个人发生高危行为后,一般在什么时候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可以确定没有感染艾滋病?()

A 当天

B 一周

C 3个月

30.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干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心理、行为支持

B 艾滋病知识咨询

C 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就医指导

31.如果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在何时进行预防服药效果最好? ()

A 2小时内

B 24小时内

C 48小时内

32.《艾滋病防治条例》于何时开始施行?()

A 2005年1月1日

B 2006年1月1日

C 2006年3月1日

33.艾滋病防治的“四免一关怀”政策中的“一关怀”是指()。

A 关怀艾滋病孤儿

B 政府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纳入救助范围 C关怀农村的艾滋病人

34.我国防治艾滋病的基本策略是().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B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C 依法防治、科学防治

35.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A 12月1日

B 12月26日

C 6月26日

3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

A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而且已经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B 接触过艾滋病病毒的人

C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还没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

37.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什么系统?()

A 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 血液系统

38.以下的吸毒行为中,最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吸毒行为是()。

A 吸食毒品

B 静脉注射毒品

C 数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静脉注射毒品

39.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 性乱交者

B 静脉吸毒者 C无偿献血人员

40.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根据是()。

A 具有高危行为

B 经确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C 临床表现

41.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是()。

A 3至4年

B 5至6年 C7至10年

42.()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A 坚持使用安全套

B 拒绝毒品

C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43、云南省是何时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 ()

A 1984年

B 1987年

C 1990年

44.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A 发热

B 淋巴结肿大

C 口腔真菌感染

45.艾滋病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A 40%

B 80%

C 100%

46.《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在行为干预方面作了哪些突破性的规定?()

A 对吸毒人员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在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

B 实行强制戒毒

C 实行自愿戒毒

47、最容易受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有()。

A 性乱人群、男性同性恋、吸毒人群

B 高收入人群

C 贫困群体、白领阶层

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艾滋病不能治愈,也没有有效的疫苗,所以艾滋病是不能预防的

B 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以感染艾滋病,是因为毒品中有艾滋病病毒

C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

49.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 常见症状有:长期发热,短期内体重减轻10%以上,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痛等

B 常见的感染以卡波济肉瘤最多见

C 以上都正确

50.目前,世界上艾滋病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二、判断题(对下面每个题目进行判断,在两个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每题1分,共50分)

51.海洛因的化学名称是二乙酰吗啡。() A 正确 B 错误

52.在对吸毒人员进行的美沙酮维持治疗中,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但不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A 正确 B 错误

53.杜冷丁不是毒品。() A 正确 B 错误

54.可卡因是中枢神经抑制剂。() A 正确 B 错误

55.吸毒一次不会上瘾。() A 正确 B 错误

56.吸毒成瘾是一种疾病。() A 正确 B 错误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 正确 B 错误58.强迫他人吸毒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A 正确 B 错误

59.美沙酮维持治疗是通过长期限量口服美沙酮,替代毒品注射,抑制对海洛因的渴求。() A 正确 B 错误60.“冰毒”即甲基苯丙胺,也叫甲基安非他明。() A 正确 B 错误

61.“摇头丸”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 A 正确 B 错误

62.滥用“K粉”后会导致神经精神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 A 正确 B 错误

63.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对麻黄素进行管制。() A 正确 B 错误

64.预防吸毒的“三道防线”是学校预防、家庭预防和社区预防。() A 正确 B 错误

65.吸食或注射毒品是犯罪行为。() A 正确 B 错误

66.“快克”是可卡因的一种形式。() A 正确 B 错误

67.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分类管制。() A 正确 B 错误

68.脱毒就是脱瘾。() A 正确 B 错误

6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单位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只能对单位判处罚金,不能对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70.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氯胺酮列入国家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 A 正确 B 错误

71.万国禁烟会议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禁毒会议。() A 正确 B 错误

72.预防吸毒的“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对于处于吸毒高度影响下的社区和存在的吸毒人群进行禁毒预防的集中宣传教育。() A 正确 B 错误

73.毒品预防教育的一般对象是指全体社会成员。() A 正确 B 错误

74.罂粟壳属于毒品。() A 正确 B 错误

75.非法种植罂粟达到500株以上就构成犯罪。() A 正确 B 错误

76.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A 正确 B 错误

77.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艾滋病病人。() A 正确 B 错误

78.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在常温下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A 正确 B错误

79.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艾滋病唯一的传染源。() A 正确 B 错误

80.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A 正确 B 错误

81.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是用来直接检测人体体内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的一种检测方法。() A 正确 B 错误

82.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 A 正确 B 错误

83.通过清洁针具交换可以避免因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的传播。()A 正确 B 错误

84.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过的针头刺伤后,肯定会感染艾滋病。() A 正确 B 错误

85.医疗机构或其他部门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以达到预防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 A 正确 B 错误

8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不能到一般的医疗机构就诊,应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就诊。() A 正确 B 错误87、使用安全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A 正确 B 错误

88.两次初筛试验抗体呈阳性即可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A 正确 B 错误

89.唾液、泪液、汗液和粪便不会引起艾滋病的传播。() A 正确 B 错误

90.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但完全可以预防。() A 正确 B 错误

91.拒绝毒品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A 正确 B 错误

92.在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A 正确 B 错误

93.常规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程序分为筛查试验和确证试验。() A 正确 B 错误

94.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被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A 正确 B 错误

95.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免费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A 正确 B 错误

96.已有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能够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危险,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最终治愈艾滋病。() A 正确 B 错误

97.共用注射器吸毒,容易感染上艾滋病,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毒品中有艾滋病病毒。() A 正确 B 错误

98.鸡尾酒疗法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 A 正确 B 错误

99.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如果其所新生的婴儿的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即可确诊婴儿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A 正确 B 错误

100.原发艾滋病感染或急性艾滋病感染症状消失后,病人进入无症状感染期,此时,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可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不具有传染性。() A 正确 B 错误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A

6、B

7、B

8、C

9、B 10、A

11、C 12、A 13、B 14、A 15、C

16、A 17、A 18、A 19、C 20、A

21、C 22、B 23、A 24、C 25、A

26、A 27、A 28、B 29、C 30、C

31、A 32、C 33、B 34、A 35、A

36、C 37、A 38、C 39、C 40、B

41、C 42、C 43、B 44、C 45、C

46、A 47、A 48、C 49、A 50、A

二、判断题

51、A 52、A 53、A 54、B 55、B

56、A 57、A 58、B 59、A 60、A

61、B 62、A 63、B 64、A 65、B

66、A 67、A 68、B 69、B 70、B

71、A 72、B 73、A 74、A 75、A

76、A 77、B 78、A 79、A 80、B

81、B 82、A 83、A 84、B 85、B

86、B 87、A 88、B 89、A 90、A

91、B 92、A 93、A 94、B 95、A

96、B 97、B 98、B 99、B 100、B

2016学校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2016学校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高中学校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形式: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青少年禁毒的问题 出示课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师: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 据调查,在我国的吸毒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更加“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让学生看图片)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组织观看禁毒教育电影及青少年禁毒宣传片,问: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谈话。) 三、介绍毒品的危害(结合图片) 问:毒品有那些危害呢? 1.毒品毁人毁健康。 (1)毒品摧毁人的消化功能。 (2)摧毁人的神经系统。 (3)摧毁人的呼吸及循环系统。 (4)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2.毒品令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1)丧失工作能力。 (2)倾家荡产。 (3)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3.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4.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 四、给学生读有关吸毒者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讨论,交流体会 1.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以及危害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自由发言。 六、让学生了解防毒的方法 1.问:当有人向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学生发言。)

6.禁毒防艾知识竞赛题

禁毒防艾与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1.“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D) A.7月3日 B.11月2日 C.1月6日 D.6月26日 2.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间是(A) A.1839年6月3日 B.1987年9月4日 C.1869年4月3日 D.1896年4月6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C)通过,并自(C)起施行。 A.2007年3月28日,2008年7月1日 B.2008年3月7日,2008年7月1日 C.2007年12月29日,2008年6月1日 D.2007年12月3日,2008年6月1日 4禁毒工作坚持的方针是(A) 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B.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C.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D.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5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A)。 A.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B.管理,组织,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C.协调,组织,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D.管理,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 6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区别是(B) A.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艾滋病抗体都为阴性,但前者有各种症状, 后者外表和健康人一样 B.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艾滋病抗体都为阳性,但前者有各种症状, 后者外表和健康人一样 C.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艾滋病抗体都为中性,但前者有各种症状, 后者外表和健康人一样 D.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艾滋病抗体都为非阳性,但前者有各种症 状,后者外表和健康人一样 7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是(C)。 A.中国 B.印度 C.非洲 D.美国 8过多吃(C)的食品会加大高血压的风险。 A.过辣 B.过酸 C.过咸 D.过腥 9(A)可提供人体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 A.蔬菜 B.肉 C.蛋白质 D.维生素

禁毒防艾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 170班施绍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方法】 观看VCD 谈观后感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1、引导学生看宣传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云南禁毒防艾学习知识资料竞赛试题标准参考答案内容

云南省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国际禁毒公约的有关规定,按照药理性质进行分类,毒品可以分为(A)。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兴奋药品和抑制药品 人工合成药品和天然药品 2.下列哪些毒品属于兴奋剂类毒品?( B ) 麦司卡林 摇头丸 巴比妥 3.下列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 B )海洛因 “K粉” 大麻

4.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是什么?( C ) 传统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新型毒品对人体有“镇静”或“镇痛”的作用 新型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5.药物依赖性包括( A )。 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心理依赖和精神依赖 生理依赖和身体依赖 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毒源地叙述正确的是( B )。 “金三角”位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的接壤地区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接壤地区 “银三角”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境内 7.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 B )

缅甸 阿富汗 哥伦比亚 8.云南省戒毒工作的“四个层次戒毒”的第三个层次是指( C ) 集中戒毒 劳教戒毒 强制戒毒 9.经过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B ) 再次强制戒毒 送劳教戒毒 交由家庭处理 10.什么是“无毒社区”?( A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11.云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云南省禁毒条例》正式施行时间是( C )。 2005年7月1日

2006年1月1日 2005年5月1日 12.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A ) 6月26日 12月26日 10月26日 1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B )。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61公约》 14.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是(A )。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 禁吸、禁贩、禁种、禁制毒品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 C )个。 13 1l 12

禁毒防艾知识竞赛预赛试题及答案

禁毒防艾知识竞赛预赛试题 姓名:区队:学号: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2分) 1、最新修订的《浙江省禁毒条例》自()起施行。 A、2001年6月9日 B、2004年5月28日 C、2011年11月25日 D、2012年1月1日 2、“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的()边境地区的三角地带。 A、泰国、老挝、柬埔寨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泰国、越南、缅甸 D、泰国、缅甸、老挝 3、1987年6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的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确定将每年的()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A、12月7日 B、6月17日 C、12月19日 D、6月26日 4、下列植物中不属于毒品原植物是()。 A、罂粟 B、蓖麻 C、古柯植物 D、大麻植物 5、社区戒毒的期限为( )。 A、2年 B、6个月 C、3年 D、1年 6、()负责吸毒人员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A、县(市、区)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或城市街道办事处 C、公安派出所 D、社区(村)级组织 7、罂粟果实的分泌物可提炼出什么物质() A、大麻 B、可卡因 C、冰毒 D、吗啡 8、冰毒的化学名称是() A、甲基苯丙胺 B、氯胺酮 C、氯化铵 D、美沙酮 9、()是我国目前对海洛因成瘾者替代维持治疗的较有效药物。 A、冰毒 B、可卡因 C、美沙酮 D、曲马多 10、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活

动时,为违法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拘留。 A、10日以上15日以下 B、3日以上7日以下 C、5日以上10日以下 D、5日以上7日以下 11、艾滋病是 ( ) A、一种肿瘤B一种血液病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D同性恋病 12、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13、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 ( )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14、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 D、母婴垂直传播 15、下例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 ( )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16、HIV感染的确证实验是: ( ) A、免疫印迹法查HIV抗体 B、酶联免疫法查HTV抗体 C、PDR法检测HIV RNA D、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数 17、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 )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胳系统 18、Hl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 ( ) A、37度,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56度,30分钟 C、焚烧 D、温室,3天 19、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 )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20、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 ( ) A、1—2年 B、2—3年 C、3—4年 D、7—10年 21、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是 ( )

整理三年级禁毒防艾教案

三年级禁毒防艾教案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

《艾滋病及其预防》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八年级第28课 武汉市第三职业教育中心周青 【教学目标】 1. 知道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特性和区别,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核心。 2.正确认识艾滋病,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4.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背景分析】 知道和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特性,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能够真正正确认识艾滋病和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重点在个人及家庭)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感。再加之青少年学生总认为艾滋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又缺乏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实例和数字说明艾滋病离青少年学生并不遥远。通过本课教学加深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正确的预防、高度的重视是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 【教学形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对象】初中各年级,教学班级人数不限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点入话题: 师述:小杰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期介绍艾滋病的专题节目,画面里艾滋病晚期病人的痛苦模样吓得他赶快转了频道。后来小杰在与同学们谈论艾滋病时产生了许多疑惑,他不明白艾滋病病人到底是怎么得病的,还担心自己会被传染。由于对艾滋病的不了解,有些人如果碰到艾滋病病人,恐怕还是会“敬而远之”。请问你看了会有什么反应? 二、讲授新课: (演示PPT,观看图片)下面让我们亲眼感受艾滋病晚期病人的痛苦模样,说出你们的感受,如果你遇到了艾滋病病人,你会怎么做?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 1. 什么是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为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通常我们采用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称之为“艾滋病”。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征,是一种病死率相当高的严重传染病。 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通常被称为“艾滋病病毒”。 注意: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区别:

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陇川县第二中学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国际禁毒公约的有关规定,按照药理性质进行分类,毒品可以分为()。 A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B 兴奋药品和抑制药品 C 人工合成药品和天然药品 2.下列哪些毒品属于兴奋剂类毒品?() A 麦司卡林 B 摇头丸 C 巴比妥 3.下列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 A 海洛因 B “K粉” C 大麻 4.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是什么?() A 传统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B 新型毒品对人体有“镇静”或“镇痛”的作用 C 新型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5.药物依赖性包括()。 A 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B 心理依赖和精神依赖 C 生理依赖和身体依赖 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毒源地叙述正确的是()。 A “金三角”位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的接壤地区 B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接壤地区 C “银三角”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境 7.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 A 缅甸 B 阿富汗 C 哥伦比亚 8.省戒毒工作的“四个层次戒毒”的第三个层次是指() A 集中戒毒 B 劳教戒毒 C 强制戒毒 9.经过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A 再次强制戒毒 B 送劳教戒毒 C 交由家庭处理 10.什么是“无毒社区”?() A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B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C 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11.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省禁毒条例》正式施行时间是()。 A 2005年7月1日 B 2006年1月1日 C 2005年5月1日 12.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A 6月26日 B 12月26日 C 10月26日 1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小学生禁毒防艾教案

小学生禁毒防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方法】 观看VCD 谈观后感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陇川县第二中学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答案,每题 1.根据国际禁毒公约的有关规定,按照药理性质进行分类,毒品可以分 1 分,共 50 分) )。 A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B 兴奋药品和抑制药品 C 人工合成药品和天然药品 2.下列哪些毒品属于兴奋剂类毒品 ?( A 麦司卡林 B 摇头丸 C 巴比妥 3.下列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 ?( ) A 海洛因 B “K 粉” C 大麻 4.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是什么 ?( A 传统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C 新型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5.药物依赖性包括( )。 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毒源地叙述正确的是( A “金三角”位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的接壤地区 C “银三角”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境内 7.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 ?( A 缅甸 B 阿富汗 C 哥伦比亚 8 .云南省戒毒工作的“四个层次戒毒”的第三个层次是指( ) A 集中戒毒 B 劳教戒毒 C 强制戒毒 9.经过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 ) A 再次强制戒毒 B 送劳教戒毒 C 交由家庭处理 10.什么是“无毒社区” ?( ) A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11.云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 15 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云南省 禁毒条例》正式施行时间是( )。 A 2005年 7月 1日 B 2006年 1月 1日 C 2005年 5月 1日 12.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 A 6 月 26日 B 12月 26日 C 10月 26日 1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 A 《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B 《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C 《61公约》 14.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是( )。 A 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B 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 C 禁吸、禁贩、禁种、禁制毒品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 )个。 A 13 B 1l C 12 16.非法持有海洛因或“冰毒”( ) B 新型毒品对人体有“镇静”或“镇痛”的作用 A 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B 心理依赖和精神依赖 C 生理依赖和身体依赖 )。 B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接壤 地区 ) B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C 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克以上构成犯罪

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1)-2

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方法】 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观看视频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中学生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

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讨论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 1、引导学生看宣传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中学生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灸,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纹身,美容。 (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胡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五)、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染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碰都不能碰。

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竞赛题资料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小学生“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何月何日?( ) A.6月1日 B.8月1日 C.12月1日 D.11月1日 2、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是( )。 A .红丝带 B .橄榄枝 C .鸽子 D .黄丝带 3、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的概率,大约是( )%。 A 、40 B 、60 C 、80 D 、100 4、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 )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下面哪种不属于兴奋剂类毒品( ) A.冰毒 B.摇头丸 C.可卡因 D.海洛因 6、国际禁毒日是:( ) A. 6月6日 B.6月26日 C.6月16日 D 、12月1日 7、下列哪种行为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 ) A.共用剃须刀 B.共用毛巾、马桶 C.共用茶杯和餐具 D.蚊虫叮咬 8、我国吸毒人员吸食的毒品中,吸食最多的毒品是( )。 A .海洛因 B .冰毒 C .大麻 9、高危人群是指:( ) A 、高级干部 B 、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人群 C 、危险人群 10、预防艾滋病是谁的责任?( ) A 、卫生部 B 、政府 C 、非政府组织 D 、全社会 11、艾滋病患者能否治愈( )。 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 12、什么是“无毒社区”?( ) A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B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C .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13、吸毒危害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并导致多种疾病,吸毒过量还会造成什么后果?( ) 姓名: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禁毒防艾教案

中三班三生教育活动设计(禁毒防艾)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设计意图: 1、了解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共同特征,认识毒品的危害,并学会如何远离毒品,如何拒绝毒品,如何防止吸毒。 2、让幼儿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让幼儿学会如何预防艾滋病。 活动目标。 1、了解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2、知道如何远离、拒绝毒品,如何防止吸毒及预防艾滋病。 活动准备: 有关毒品图片、禁毒宣传图片、演示文稿和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其危害非常大,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不容忽视的是,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 二、毒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 1、图片欣赏——认识毒品。 提问: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呢?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毒品都有哪些?谁能说一说呢?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对该药

产生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少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3、图片欣赏——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毒品给自己、家庭和社会乃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4、图片欣赏——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 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这是因为:1)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引起艾滋病毒的经血液传播。吸毒者毒瘾上来,常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共用一副注射器,别说消毒,连起码的清洗都来不及。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是艾滋病毒感染者,注射器就会被污染,艾滋病毒就会在其他吸毒者中传播。2)吸毒者的性行为往往是很混乱的,性乱交引起艾滋病毒的经性途径传播;3)吸毒者的体质下降,身体免疫力差,也为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创造了条件。 5、思考讨论并回答:怎样远离毒品?怎样拒绝毒品?怎样防止吸毒? 6、老师小结: (1)认清毒品的危害,坚定禁毒决心,积极参加禁毒斗争。

禁毒防艾知识考试试卷

广南县教育局2008年禁毒防艾知识试题单位:职务: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艾滋病的全称是()。 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B、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C、感染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2.艾滋病最早是于哪年被发现的?()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3.下列哪些途径可能会传播艾滋病?() A、吸食毒品 B、性、血液、母婴 C、与艾滋病携带者或病人共餐4.一个人发生高危行为后,一般在什么时候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可以确定没有感染艾滋病?() A、当天 B、一周 C、3个月 5.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干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心理、行为支持 B、艾滋病知识咨 C、行为干预、心理支持、就医指导 6.《艾滋病防治条例》于何时开始施行?() A、2005年1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6年3月1日7.云南省是何时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 () A、1984年 B、1987年 C、1990年 8.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A、12月1日 B、12月26日 C、6月26日 9.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什么系统?() A、免疫系统 B、神经系统 C、血液系统 10.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是()。 A、3至4年 B、5至6年 C、7至10年 11.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A、正确 B、错误 1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艾滋病病人。() A、正确 B、错误 13、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在常温下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A、正确 B、错误 14、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艾滋病唯一的传染源。() A、正确 B、错误 15、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 A、正确 B、错误 16.在窗口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 A、正确 B、错误 17.通过清洁针具交换可以避免因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A、正确 B、错误 18.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过的针头刺伤后,肯定会感染艾滋病。()A、正确 B、错误 19.医疗机构或其他部门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以达到预防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A、正确 B、错误 20.拒绝毒品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A、正确 B、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选一个或二个以上答案,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些是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 A、享有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社会福利 B、将自己发病或感染的事实告诉配偶 C、认真听取医务人员的医学指导服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管理 D、继续和他人发生无保护性的性交 2、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应到哪里去检查与咨询?()

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

相互关爱,共享生命 ——301班禁毒防艾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学会如何远离毒品,如何拒绝毒品,如何防止吸毒。 2.知道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学会如何预防艾滋病。 二、班会过程 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目前,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毒品潮,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遏制、减少直至最终消除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不容忽视的是,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 一、禁毒 (一)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毒品的共同特征 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2、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少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 3、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三)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四)如何防范毒品的危害 1.思想上 (1)认清毒品的危害,坚定禁毒决心,积极参加禁毒斗争。 (2)遵纪守法,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并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自觉规范日常行为。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2、行为上: (1)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2)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3)从日常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 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4)当身边的朋友介绍新东西类似毒品让你尝试时,首先应该向他们问清东西的来源和名称,假如碍于面子可以推迟说今天心情不好,或者说今天不想尝试新东西委婉的拒绝他们避免自己受到毒品的危害。 (5)不要有我只尝试一次,以后不再吸毒就不会上瘾的这种想法。很多吸毒的人,当初也只是因为这个念头而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五)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 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因为: 1、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为艾滋病毒经血液传播提供有利条件。

云南省禁毒防艾知识竞赛精彩试题及参考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云南省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答案,每题分)分,共50 )。毒品可以分为根据国际禁毒公约的有关规定,按照药理性质进行分类,( 1.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兴奋药品和抑制药品人工合成药品和天然药品)2.下列哪些毒品属于兴奋剂类毒品? (麦司卡林摇头丸巴比妥).下列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 (3 海洛因粉”“K 大麻)? ( 4.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是什么传统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新型毒品对人体有“镇静”或“镇痛”的作用新型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药物依赖性包括( 5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心理依赖和精神依赖生理依赖和身体依赖)。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毒源地叙述正确的是(“金三角”位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的接壤地区“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接壤地区“银三角”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境内).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 (7 缅甸阿富汗哥伦比亚.云南省戒毒工作的“四个层次戒毒”的第三个层次是指(8 集中戒毒劳教戒毒强制戒毒再次强制戒毒()? 9.经过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应该如何处理送劳教戒毒交由家庭处理).什么是“无毒社区”10?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实用文档《云南省禁毒条例》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云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11)。正式施行时间是( 日7月12005年日月12006年1日月12005年5 ).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12日月266日月2612日月2610)。1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61公约》《)。14.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是(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禁吸、禁贩、禁种、禁制毒品 13 )个。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1l 12 )克以上构成犯罪。16.非法持有海洛因或“冰毒”( 10 100 1 )颁布的。17.《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是( 日月12006年3日月182006年1 1日12006年月、娱乐、餐饮、旅馆、房屋等服务业的经营者对发生在其场所内的毒品违18)法犯罪活动放任不管的,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最高可以作出什么处罚? ( 5万元的罚款5000—责令限期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19.下列有关毒品和药品的区别,叙述错误的是(药品是依法合理使用的毒品是非法滥用的毒品就是药品)种。20.我国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别有(种130121种和种118种和119 119种128种和)。21.下列不属于毒品原植物的是( 罂粟大麻 实用文档鸦片)? ( 22.“冰毒”最先是由哪个国家研制的美国日本德国)。.我国吸毒人员吸食的毒品中,吸食最多的毒品是( 23海洛因冰毒大麻社)。我

禁毒防艾教案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要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2、使学生从小就懂得毒品的危害——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国家、危害社会。 3、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4、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5、通过禁毒教育活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有关毒品的一些基本知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要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的意识。 2、如何使学生从小就懂得毒品的危害——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国家、危害社会。 【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对于毒品,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毒品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些同学可能不以为然,认为与我无关。然而,近几年来,毒品已经进入学生中间,为了更好增强防御能力,我们就要了解毒品以及它的危害。目前,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据联合国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展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已高达2亿多,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占78%。毒品已成现今困扰社会生活最大的祸患,多少人因这个仅次于军火而高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买卖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工作的能力,出卖了自己的良心,背弃了家人与朋友,甚至失去了活在世上的意义,更为严重的是有人就因这小小的药丸献上了年轻且无价的生命!请同学们仔细地想想,你觉得这样值吗?有很多因吸毒或贩卖毒品的人们,就用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曲折而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毒品的危害是多么的巨大啊!“毒品”,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字眼,可出现的频率却非常之高,在报纸上、宣传栏里、书本中……但是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仅可以对吸毒者个人造成无法形容的伤害,而且还带给吸毒者家庭乃至社会非常巨大的伤痛与影响呢? 二、认识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师:我知道很多同学对毒品还是比较了解的,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毒品,毒品又有哪些种类呢?(指名回答)

云南省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省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国际禁毒公约的有关规定,按照药理性质进行分类,毒品可以分为()。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兴奋药品和抑制药品 人工合成药品和天然药品 2.下列哪些毒品属于兴奋剂类毒品? () 麦司卡林 摇头丸 巴比妥 3.下列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 () 海洛因 “K 粉” 大麻 4.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是什么? () 传统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新型毒品对人体有“镇静”或“镇痛”的作用 新型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5.药物依赖性包括()。 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心理依赖和精神依赖

生理依赖和身体依赖 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毒源地叙述正确的是()。 “金三角”位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的接壤地区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接壤地区 “银三角”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境 7.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 () 缅甸 阿富汗 哥伦比亚 8.省戒毒工作的“四个层次戒毒”的第三个层次是指( 集中戒毒 劳教戒毒 强制戒毒 9.经过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再次强制戒毒送劳教戒毒 交由家庭处理 10.什么是“无毒社区”? ()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11.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省禁毒条例》正式施行时间是()。

2005年7月1日 2006年1月1日 2005年5月1日 12.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6月26日 12月26日 10月26日 1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61公约》 14.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是()。 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 禁吸、禁贩、禁种、禁制毒品 15.《中华人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个。13 1l 12 16.非法持有海洛因或“冰毒”()克以上构成犯罪。 10 100 1

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禁毒防艾主题班会教案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三篇 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下面是WTT整理的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 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 活动目的:结合学校安全文明教育的主题,让学生学习校园安全知识,认识安全警示牌,防患于未然。 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活动准备:安全知识,关于安全方面的事例,警示牌。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安全陪受家人和老师关注。为了我们安全,今天我们就开一个校园安全主题班会。 二·关于校园安全 1·当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时,我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可是我们对安全知识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来说说我们学校的安全知识: 学校是我家,安全文明靠大家。出入校门要下车。进出教室不拥挤。上下楼梯靠右行。

不在校园追跑打闹。不爬学校的围墙,门窗、围栏、树木、球架。 不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及凶器进校。若照明灯和电风扇等电器发生故障,不得私自动手排除,应报告教师或总务处,由学校电工进行故障排除。 大扫除时注意安全,对高处的玻璃窗,不要勉强擦拭。 做文明学生,不要有任何故意伤害他人、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不在任何场所参与打架斗殴。察觉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师长。遇事冷静,以保全自身安全为重,不冲动蛮干。 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要按有关安全规则进行。在往返家校的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行路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集体活动,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不得擅自离队个别行动。 这是我们青少年要牢记的准则,因为平平安安最重要。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学校关于安全文明的感受。(畅所欲言) 2·猜猜这些警示牌是什么意思(出示警示牌) 3·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警示牌很多,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警示牌来提醒我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没有提示的地方加陪小心,尽量避免伤害。 4·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禁毒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1)在教室里互相追跑。 (2)和同学打闹扔东西,砸破玻璃。

2019年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禁毒防艾知识竞赛试题100题及参考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下面每道题下面的备选答案中点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根据国际禁毒公约的有关规定,按照药理性质进行分类,毒品可以分为( A)。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兴奋药品和抑制药品 人工合成药品和天然药品 2(下列哪些毒品属于兴奋剂类毒品?( B ) 麦司卡林 摇头丸 巴比妥 3(下列哪些毒品是新型毒品?( B ) 海洛因 “K粉” 大麻 4(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的区别是什么?( C ) 传统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新型毒品对人体有“镇静”或“镇痛”的作用 新型毒品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 5(药物依赖性包括( A )。 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

心理依赖和精神依赖 生理依赖和身体依赖 6(下列有关世界三大毒源地叙述正确的是( B )。 “金三角”位于老挝、越南、缅甸三国的接壤地区 “金新月”位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的接壤地区 “银三角”位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境内 7(世界上哪个国家生产的鸦片类毒品最多?( B ) 缅甸 阿富汗 哥伦比亚 8(云南省戒毒工作的“四个层次戒毒”的第三个层次是指( C ) 集中戒毒 劳教戒毒 强制戒毒 9(经过强制戒毒后又复吸的吸毒人员应该如何处理?( B ) 再次强制戒毒 送劳教戒毒 交由家庭处理 10(什么是“无毒社区”?( A ) 没有吸毒、没有贩毒、没有种植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 没有一切毒品的社区 没有吸毒人员的社区 11(云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云南省禁毒条例》正式施行时间是( C )。

2005年7月1日 2006年1月1日 2005年5月1日 12(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 A ) 6月26日 12月26日 10月26日 13(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是( B )。 《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 《海牙禁止鸦片公约》 《61公约》 14(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是(A )。 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有毒必肃、贩毒必惩、吸毒必戒、种毒必究 禁吸、禁贩、禁种、禁制毒品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 C )个。 13 1l 12 16(非法持有海洛因或“冰毒”( A )克以上构成犯罪。 10 1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