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冰片烯二酸酐129-64-6
- 格式:pdf
- 大小:178.81 KB
- 文档页数:4
顺酐名称:顺丁烯二酸酐别名:马来(酸)酐、失水苹果酸酐、顺酐英文名:Maleic anhydride分子式:C4H2O3分子量:98.058执行标准:GB-3676-92用途:用于生产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农药、富马酸、纸张处理剂等。
物化性质:常温下白色颗粒状、针状、片状、棒状、块状或块团状,具有强刺激性。
相对密度1.48,熔点52.8℃,沸点202.2℃,在较低温度下(60-80℃)也能升华,能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与水作用生成丁烯二酸,可燃、其蒸汽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混合物。
性能执行标准GB-3676-92外观白色片状,球状含量≥99.5%结晶点≥52.4℃熔融色度≤25Pt-Co灰份≤0.005%铁含量≤5ppm包装容器外编织袋内衬塑料袋,指数复合袋,500kg包装下游:顺酐顺酐即顺丁烯二酸酐,广泛用于合成树脂、涂料、农药、润滑油添加剂,医药、纸张处理剂、食品添加剂、稳定剂等领域,是一种用量较大的有机原料。
1.4-丁二醇制备1.乙炔法先以乙炔和甲醛在Cu-Bi催化剂存在下,于98kPa、80-95℃反应制成1,4-丁炔二醇。
后者再经骨架镍催化,于1.372-2.06MPa、50-60℃加氢成1,4-丁烯二酸盐,继之以Ni-Cu-Mn/Al2O3进一步催化加氢(13.7-20.6MPa、120-140℃)成1,4-丁二醇,经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金属离子后,再经蒸馏提纯得纯品。
2.顺酐加氢法3.丁二烯法由1,3-丁二烯与乙酸与氧气进行乙酰氧化反应,生成1,4-二乙酰氧基-2-丁烯,再经加氢、水解制成。
4.1,4-二氯丁烯法1,4-二氯丁烯是丁二烯生产氯丁二烯过程的中间产物,以其为原料,经水解、加氢而得1,4-丁二醇。
上游:1苯氧化法苯蒸汽和空气(或氧气)在以V2O5-MoO3等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表面发生气相氧化反应生成顺酐。
苯氧化生产顺酐是传统生产方法,工艺技术成熟可靠,苯是石油和煤化工的深加工产品。
∙中文名称:均苯四甲酸二酐∙中文别名:1,2,4,5-苯四酸酐;均酐;PMDA∙英文名称: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nhydride∙英文别名:Pyromellitic dianhydride;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benzene-1,2:4,5-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PMDA;1H,3H-benzo[1,2-c:4,5-c']difuran-1,3,5,7-tetrone∙CAS:89-32-7∙EINECS:201-898-9∙分子式:C10H2O6∙分子量:218.1193∙分子结构:∙危险标志:-∙风险术语:R41: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eyes. 对眼睛有严重伤害。
R42/43: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and skin contact. 吸入及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安全术语:S22:Do not breathe dust. 切勿吸入粉尘。
S24:Avoid contact with skin. 避免皮肤接触。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物化性质:性状白色微黄块状粉状固体结晶溶解性溶于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丙酮。
∙熔点:283-287℃∙相对密度:1.885g/cm3∙溶解性:decomposes∙用途:用于制聚酰亚胺树脂、耐高温电绝缘漆、PVC增塑剂、合成树脂交联剂和环氧树脂固化剂,也用于制酞菁蓝染料等∙上游原料:1,2,4,5-四甲苯∙下游产品:聚酰亚胺薄膜、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铝)薄膜、粉末涂料消光固化剂、均苯四甲酸四辛酯。
丁二酸酐标准简介丁二酸酐(英文名为Butenedioic anhydride),化学式为C4H2O3,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酸酐类化合物。
它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具有辛辣刺激的气味。
丁二酸酐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物理性质•分子量:98.06 g/mol•外观: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气味:辛辣刺激•密度:1.37 g/cm³•熔点:145-147 °C•沸点:309 °C•溶解性:易溶于氯仿、四氢呋喃、二甲亚砜和苯,微溶于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1.丁二酸酐在水中几乎不溶,但可以与多种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氢呋喃等溶解。
2.丁二酸酐可与醇、胺等化合物发生酯化、酰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类和酰胺类产物。
3.丁二酸酐可与胺类化合物发生羰基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衍生物。
4.丁二酸酐可被还原剂还原成丁二酸,并与一些醛酮发生巴比耳德反应,生成相应的间二酸酐产物。
应用领域1.丁二酸酐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广泛应用,用于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如光敏染料、医药中间体等。
2.丁二酸酐可用作橡胶添加剂,用于改善橡胶的加工性能和增强橡胶的硫化性能。
3.丁二酸酐可用于制备氨基甲酸酯,用作光引发剂和聚合物控制剂。
4.丁二酸酐可用作涂料和油漆的成分,用于提供涂料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
5.丁二酸酐可用于制备有机化学试剂,如酸酐类试剂、酰化试剂等。
安全注意事项1.丁二酸酐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
2.使用丁二酸酐时应注意通风,避免吸入其蒸气,避免接触火源。
3.在储存和运输丁二酸酐时,应远离火源和氧化剂,防止其燃烧和爆炸。
4.丁二酸酐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和干燥的地方,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放。
结论总之,丁二酸酐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合成试剂,在有机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作为橡胶添加剂、制备光引发剂等。
然而,在使用丁二酸酐时应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对皮肤、眼睛产生刺激,避免吸入其蒸气。
中列举的危险化二、对比分析本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各环节的现状,对本市各环节均不涉险化学品各环节的数据取自市安全监管局颁发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储存备案证和2007年、20统计数据。
三、对比分析本市中心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各环节的现状,对本市中心城市禁止部分所列的危险化学品后,得到《目录》中心城禁止部分。
四、确定范围内的其余危险化学品列入《目录》限制和控制部分,并提出限控要求。
录(第一批)(试行)品液化气体机过氧化物品液化气体目录染性物品液体染性物品目录品液化气体液体染性物品品的危险化学品,重点是第1类爆炸品、第2.1类易燃气体、第2.3等;参考国家和上海发布的各行业明令禁止、限制和控制的危险产的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目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1年公准》(GB18218-2009)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目录、致畸)的有毒危险化学品,并借鉴依据美国危害排序方法计算品范围。
,危险化学品面广量大。
危险化学品多具有爆炸、易燃、毒害、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
减少和控制危险化学化本市安全生产管理,切实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领域的安全管控,求,分析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并对本市危险化学品领域各环(试行)》。
现对《目录》的形成作如下说明:行业明令禁止、限制和控制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易造成群体性事对人员、起草人员反复讨论和修改而成。
其主要思路是:均不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列入《目录》全市禁止部分。
危营许可证、储存备案证和2007年、2011年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中心城各环节均不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去除《目录》全。
编号试剂名位置1氢氧化钠11/A/13无水氯化钙11/A/2,35氢氧化钾11/A/4,5,67金属钠13/A/4,5,69二苯甲酮13/A/111硫化钠干燥器中13环氧氯丙烷13/B/615氯化苄13/C,J/1,317N,N-二甲基甲酰胺14/I/3/15/C,D/2,4 19三乙胺13/C,I/5,22120%马来酸13/B/423溴代正丁烷13/D/425氨水13/D,D/2,427桂皮醛13/D/429四氢呋喃13/B/231四氢呋喃(国药)13/B/535无水乙醚13/F/237聚乙二醇13/F/541乙醇95%13/F/343叔丁醇13/C/347苯乙烯13/H/649乙酸甲酯13/F/751联萘二酚(S)10/A/253无水硫酸铜10/A/455对甲苯磺酰肼10/D/357四丁基乙酸铵10/A/759ACROS乙酸钯10/A/96118-烯氮杂环(Ts)10/B/863[Rh(COD)(A C A C)]210/GH/165氟树脂10/B/667对甲基二苯二硒10/B/869环己烯氮杂环(T s)10/GH/271(溴甲烷)取代联萘二酚10/GH/473碳酸氢钠14/L/175氢化钠干燥器15/7号干燥器75碳酸钾11/D/277氧化钙11/E/581二硫化碳14/F/483C6H18NNaSi2小冰箱上面852-环己烯-1-酮小冰箱上面87三氟甲磺酸酐小冰箱上面891,2-Epoxyethylbenzene小冰箱上面91苯磺酰氯大冰箱上面93肌苷小冰箱上面951-0-乙酰基-2,3,5-O-苯甲酰基-β-D呋喃糖 97β-甲基萘小冰箱上面99溴苯13/F/4101水合甲醛13/I/3103硅藻土10/D/2105乙酰苯胺粗品13/H/6107碘化钾10/C/2109D201树脂,大孔,强碱性10/D/3111氯化亚砜13/F,J/2,1/15/A/2 113三氯化磷14/K,L/6,4115硼酸三甲酯小冰箱上面117NaBH4干燥器119COD氯化铑10/E/2121乙酸酐13/B/31231,2-环氧己烷小冰箱上面125二乙胺13/F/8127石油醚30-60度14/D/2129苯酚(已重结晶,氩气)10/C/4131结晶硫酸铜10/F/6133三氧化二铝(普通)10/F/11351,2-二氯乙烷14/J/4137碳酸钠10/B/9139乙醚(含少量水)14/D/4141三苯基膦(已重结晶)10/G.H143氯化亚铁10/G.H145溴化苄10/H/7147四氯化碳14/D/6/15/G/3148顺丁烯二酸14/L/5151DMF(分子筛处理)14/j/5,14/F/6153甲胺水溶液13/G/115510%马来酸14/F/1157吡啶13/G/3159醋酸钾11/C/4161二乙烯三胺16/A/4163多烯多胺16/A/2167甲苯14/F/2 14/J/2/15/G/2 168三氧化铬13/J/61693,5-二(三氟甲基)苯胺小冰箱上面171溴素通风橱右下173二甲胺水溶液 33%13/E/3175N-甲基吡咯烷酮16/F/1178多聚甲醛11/F/2180无水氯化锌通风橱下干燥器中182乙酰胺13/E/5183联苯二氯苄通风橱下的2号干燥器185DPPP(氯化镍)通风橱下面的干燥器里面189对甲苯磺酸通风橱下干燥器右1914-溴代丁酸乙酯小冰箱上层193四正丁基碘化铵1号干燥器195正丁基锂正己烷溶液小冰箱上层197新戊醇9号柜子/14/E/2199溴化苄小冰箱上层2012-氯-5-硝基苯甲酸9/下/14/E/52034-溴代丁酸乙酯(重蒸)冰箱最下层205聚苯乙烯支载胺(苄胺)1号干燥器207氢化钾通风厨下3号干燥器209氢化二异丁基铝小冰箱上层第二层211正丁醇13/D/2213氯化钴10/A/10215硫酸锰11/下层217Tin(IV)chloride,anhydrous通风厨218硝基溴化苄冰箱上层第二层220高氯酸钠10/A/1222R(+)-a-甲基苄胺(苯乙胺)1号干燥器224D(+)-樟脑(天然)10/D1226硫酸氢钾10/F228甲烷磺酰氯大冰箱冷藏230四氢噻吩小冰箱上层232氯甲基甲基醚小冰箱上层234正丁基硼酸小冰箱上层246硼烷(四氢呋喃)小冰箱上层248环己酮13/G/2249双三苯基磷二溴化镍小冰箱上层252L-脯胺酸小冰箱上层254联苯二甲酰亚胺钾盐通风厨下干燥器255四正丁基溴化铵1号干燥器2571,2-环氧正己烷小冰箱上层259环己烯大冰箱冷藏上层261四丁基溴化铵1号干燥器263三甲基氯硅烷小冰箱上层265四正丁基氟化铵小冰箱上层2671-己烯小冰箱上层2692-甲基-2-丁烯小冰箱上层271Pd2(dba)3钯1号干燥器273四正丁基碘化铵1号干燥器275碘化钠10/F277反式-1,2-二胺环己烷小冰箱上层279羟基氮杂环(1-(2-羟基乙基)乙烯亚胺)小冰箱上层281无水碳酸钠11283硫酸铜11285丙酸13/G/6287正已烷(没有)14、M289环己烷14/D,J/5,7291液溴通风厨下面293苄胺13/F/6295丙烯酸甲酯13/I/1297叔丁胺13/I/2299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冰箱上层301腈基硼氢化钠一号干燥器303N-甲基苯胺小冰箱上层305苯璜酰氯小冰箱上层306对氯苯甲醛小冰箱上层309仲戊醇小冰箱上层311双(三甲基硅烷基)胺钠盐小冰箱上层313苯甲酰氯小冰箱上层315茴香醛小冰箱上层317四乙基碘化铵小冰箱上层319无水醋酸铜小冰箱上层321环氧环己烷小冰箱上层323三甲基硅咪唑小冰箱上层325奎宁小冰箱上层327methylplperldine重蒸小冰箱上层329氟化铯小冰箱上层332乙酸烯丙脂小冰箱上层333溴丙烯小冰箱上层3354-甲基吡啶小冰箱上层337β-环糊精D-514大干燥器339领苯二甲酰亚胺钾D-514大干燥器341辛可宁D-514大干燥器343三苯基膦D-514大干燥器345叠氮化钠D-514大干燥器347对甲氧基苯甲酸D-514大干燥器349氰基三甲基硅烷D-514冰箱351苯甲醇D-514冰箱353对叔丁基苯甲酸D-514355叔戊醇13-B-5357醋酸镍10 359六水哌嗪10 361苯胺14 363氨水13/E/2365丙二醇13/G/4367二乙胺13/H/1369甲醛13/J/23714-苯-2-丁酮14/D/2373氯化铁14/D/63753,5-二氯苯甲酸14/M/1377三氯甲烷14/J/3379正己烷14/J/6381泵油14/K/2383水合肼14/K/4385氢溴酸14/K/6387溴14/L/6389甲醇无水15/B,E/3,1391无水乙醇15/D,E/1,3393DMF15/E/2394四水合氟化镍11上396氟化镍(部分干燥)干燥器398苯乙酮大冰箱上层4001-羟乙基氮丙啶大冰箱上层门(中)402肉桂醇大冰箱上层门(中)4043-苯丙醇大冰箱上层门(中)(2瓶)406α-溴代-4-氯苯乙酮大冰箱上层门408苯磺酸 90%大冰箱上层门410三氟甲烷磺酸银(Ⅰ)97%大冰箱上层门4121.3苯二磺酰氯大冰箱上层门4141-萘硼酸大冰箱上层门(下)417四(三苯基磷)钯大冰箱上层门(下)418三乙胺三氢氟酸盐小干燥器419N-氟-N'-(氯甲基)三乙二胺双(四氟硼酸盐)大冰箱上层门关键词编号试剂名位置2硫氰酸钠11/D/44聚丙烯胺盐酸盐通风厨下的干燥器中6丙烯酰胺11/B/18石英砂11/B/210无水硫酸镁11/B/3,412氯甲酸乙酯13/A/314五氧化二磷11/B/516溴乙烷13/C/218乙腈13/C/4/14/J/220重蒸三乙胺13/C,I/6,122液体石蜡13/D/524石油醚(钠)13/A/326苯甲醛13/E/128四氢呋喃13/B/1/15/F/130四氢呋喃(钠丝)13/B/3,432无水乙醚13/F/134无水乙醚13/F/336葵醇13/C/242乙醇95%13/H/544冰乙酸14/G,246氯甲酸乙酯13/H/3481,2-二溴乙烷13/H/5/14/L/350(T f)取代联萘二酚10/A/1(S)52氘代氯仿小冰箱上面54过硫酸铵10/A/556四丁基硫酸氢铵10/A/658对氯二苯二硒10/A/860对甲基二苯二硒10/A/1062二苯二硒10/B/4(铑)64四丁基溴代季胺盐10/B/5(氟)66对苯甲胺10/B/768水合氯化镍10/B/970联萘二酚骨架季胺盐10/GH/3(S)72氯化铵14/L/274氯化钠11/C/2,376碳酸钙11/D/576磷酸三钾11/E/178氟化钾11/E/280二苯二硒10/F/282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1号干燥器84苯甲醛小冰箱上面86C6H18LiNSi2小冰箱上面含氟88Cyclohexenoxid98%(GC)小冰箱上面90正三丁基膦小冰箱上面92PhCH=N-N(Na)-Tosyl冰箱下面94亚磺酸薄荷醇酯冰箱下面冰箱下面(6瓶)961,3-Diemthylbarbituric Acid982,4,6-三溴苯胺粗品10/A/9100苯13/I/2/15/B,D,G/1,3,1102溴化亚铜13/I/4104三苯甲醇粗品13/F/1106氯球,氯甲基化树脂10/C/1108维生素B110/C/3110镁屑11/E/3112乙二醇甲醚13/J/4114Acros:Lepidine小冰箱上面116NBS小冰箱上面硼氢化钠118乙酸铑10/GH/1203-氯过氧化苯甲酸冰箱下面122二甲基亚砜14/K/2/15/B,C,D/4,4,5Acros1241,2-环氧-7-辛烯小冰箱上面126无水硫酸钠11/D/3128高碘酸钠10/C/5130AIBN小冰箱上面132高锰酸钾11/C/1134三氧化二铝(活性)10/F/2136六次甲基四胺10/C/7138二氧杂环己烷,1,4-二氧六环10/E/1140醋酸钾(已吸潮)11/D/4142锌粉10/G.H144NiCl2(PPh3)2,三苯膦氯化镍1号干燥器146乙二醇14/D/1149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通风橱下干燥器中150分子筛(4A)11/C/51521543,5-二甲基溴苯10/E/1156五水硫酸铜11/D/1158异丙醇13/F/9160四乙烯五胺16/A/3162碘10/B/1164氯球10/D/1165异丙基溴小冰箱上面166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14/C最后170N,N'-二甲基硫代甲酰氯15号柜子干燥器172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通风橱下干燥器中174苯胺13/C/5176氯化钾11/F/1179三乙烯二胺,六水11/F/3181二甲基苯胺13/D/31821,4-二氧六环14/J/1/15/C/1184碘甲烷小冰箱上面186异丙胺13/F/3188丙二酸二乙酯13/H/4190苯甲醇13/H/3192氢化锂铝通风橱下3号干燥器194钛酸四乙酯冰箱上层2196三溴化磷冰箱上3198喹啉13/G/72003,5-二羟基苯甲酸9/下202硫脲10/C/7204氧氯化锆10/F/1206三乙基氯硅烷9/下208环戊酮-2-羧酸乙酯小冰箱下层210硫光气小冰箱上层第二层212正丁酸小冰箱上层第二层214四甲基氯化铵10/A/11216脲11/下层217溴化苄13/B/4219溴代苯乙酮冰箱上层第二层221草酸二乙酯13/B/1冰箱上层223叔丁基锂(1.6M戊烷溶液)5号225硫代硫酸钠10/F227环戊酮-2-羧酸乙酯冰箱上层第二层2295-硝基水杨酸14/E/4231甲基叔丁基醚13/C/1233三正丁基磷小冰箱上层245二丁基氯化亚磷小冰箱上层247二苯基脯氨醇小冰箱上层250碘化四乙基铵小冰箱上层251碳酸铯小冰箱上层253碳酸氢钠14/L/1252活化4A分子筛6号干燥器中2561,2-环氧乙基苯冰箱上层258氢氧化铯1号干燥器2601,2-环氧环己烷冰箱上层2624-硝基溴化苄1号干燥器2642-溴代苯乙酮1号干燥器266氯胺T1号干燥器(冰箱最下)268强碱性树脂1号干燥器270环戊烯大冰箱冷藏下层272降冰片烯冰箱上274溴化钠10/F276四丁基氯化铵1号干燥器278氟化镍1号干燥器280氢碘酸14/E/3286乙酸14、M288回收乙酸苯胺14、M290(三氟甲基)三甲基硅烷小冰箱上层盖上2921-十八烯小冰箱上层盖上294环辛烯小冰箱上层盖上296二己胺小冰箱上层298二苄胺小冰箱上层300R-(+)-叔丁基亚磺酰胺一号干燥器302吡咯小冰箱上层304对氯苯甲酰氯小冰箱上层307吡啶(处理过)小冰箱上第二层308乙酸烯丙脂小冰箱上层310叔丁基锂小冰箱上层3122-羰环戊基甲酸小冰箱上层314三乙烯二胺小冰箱上层316CHLOROFORM-D小冰箱上层318Trimethyl borate小冰箱上层320吡咯烷小冰箱上层322环氧正乙烷小冰箱上层324(R)-(+)-2-甲基-2-丙亚磺酰小冰箱上层3264-(三氟甲基)苄溴小冰箱上层328(±)-反式-1,2-二氨基环己小冰箱上层330C8H7BrO小冰箱上层3312-溴4’-硝基苯乙酮小冰箱上层门334对硝基溴代苯乙酮小冰箱上层门3364-氰基吡啶小冰箱上层3382,2-偶氮二异丁腈D-514大干燥器340对甲苯甲酸D-514大干燥器342NBS D-514大干燥器344无水氯化镁D-514大干燥器346无水硫酸铜D-514大干燥器348DL-1-苯乙醇D-514冰箱3501,2-环氧已基苯D-514冰箱352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D-514冰箱354尿素D-514356β-苯乙醇D-514冰箱上层(两瓶)358氢氧化镍10 360氟硼酸13/E/6362正丁酸13/E/4364溴代正丁醇13/D/1366异丙醇13/G/5368乙酰苯胺13/H/3370三苯基膦14/D/1372氯胺T14/D/3374AT-314/E/3376丙酮14/J/1378二氯甲烷14/J/5380硝酸14/K/1/15/A/1382二甲基硅油14/K/3384TEMP14/K/3386发烟硝酸14/L/5388重蒸DMF15/B/2390N-甲基吡啶烷酮15/C/3392重蒸甲醇15/D/2394特戊酰氯(2,2-二甲基丙酰氯大冰箱上层395无水氟化镍干燥器397邻苯二甲酰亚胺11399苯乙腈大冰箱上层门(下)TGI产品401对甲基苯磺酰大冰箱上层门/通风橱下面403双(二亚苄基丙酮)钯(0)10上中)(2瓶)4054-甲氧基-α-溴代苯乙酮大冰箱上层门4072-溴3-硝基苯乙酮大冰箱上层门409环氧环己烷 98%大冰箱上层门411四甲基溴化铵大冰箱上层门413氟氢化钾11/E4152-萘硼酸大冰箱上层门(下)4164-甲基-1-萘硼酸大冰箱上层门(下)关键词进口(Tf),(S) (S,S)C6H10O冰箱下面,D,G/1,3,1DMSOAcros下)瓶)橱下面。
丁二酸酐沸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丁二酸酐的基本信息
2.丁二酸酐的沸点
3.丁二酸酐的用途与注意事项
正文
丁二酸酐,也称为丁二酸脱水,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 C4H6O3。
它是一种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具有较强的吸湿性。
在工业生产中,丁二酸酐常用作树脂、塑料和涂料的固化剂,以及制药和农业领域的杀菌剂等。
丁二酸酐的沸点为 268-270 摄氏度,相对密度为 1.475(25 摄氏度),熔点为 156-158 摄氏度。
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容易分解,特别是
在高温下。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
与水、氧化剂和酸接触。
在实际应用中,丁二酸酐具有广泛的用途。
首先,它可以用作聚氨酯树脂的固化剂,提高树脂的性能,如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等。
其次,丁二酸酐还可以用作农药和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防
治效果。
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染料、涂料和粘合剂等领域。
在使用丁二酸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避免与水接触,以免失去活性;二是避免高温,以免分解;三是使用时应佩戴防护设备,以防止
吸入或接触皮肤,避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总之,丁二酸酐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有机化合物。
第1页共1页。
顺丁烯二酸酐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研究崔小琴;周冬京;郭朝晖;屈叶青【摘要】开发了一种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采用固定床连续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工艺.研究了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1,4二氧六烷为溶剂、催化剂作用下采用固定床连续催化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反应.在自制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反应压力、反应温度、氢油比、反应空速对加氢反应的影响,进行了1 000 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4-二氧六烷为溶剂,在反应温度90~170℃、氢气压力1.5~2.0 MPa,反应空速0.7~1.0h-1、氢油比500~1 000的条件下,顺丁烯二酸酐的转化率大于99.5%,丁二酸酐的选择性均为100%.【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顺丁烯二酸酐;丁二酸酐;催化加氢【作者】崔小琴;周冬京;郭朝晖;屈叶青【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化工学院,青海西宁810016;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岳阳414012;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岳阳414012;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岳阳414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3.623丁二酸酐(SA)又名琥珀酸酐,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石油化工等方面。
其生产方法主要有丁二酸脱水法和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MA)直接催化加氢法[1]。
国内外对顺酐直接催化加氢研究较多[2-9]。
丁二酸酐产品主要采用高压釜间歇式加氢工艺生产,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纯度低、催化剂分离困难等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专利[10-11]报道了用固定床连续加氢生产丁二酸酐技术,但存在反应压力高、设备要求苛刻、生成副产物γ-丁内酯需分离提纯等系列问题。
因此,开发连续化加氢生产高纯度丁二酸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开发了一种以顺酐为原料,固定床连续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工艺。
采用自制催化剂,选择1,4-二氧六烷为溶剂,探讨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氢油比等条件对顺酐转化率、丁二酸酐选择性的影响。
顺酐(全名:顺丁烯二酸酐)Maleic anhydride分子式(Formula):C4H2O3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98.06CAS No.:108-31-6物理性质:白色片状结晶,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比重1.48、易升华、遇水易潮解生成马来酸用途:主要用于不饱和树脂、水处理剂油漆等质量标准:GB3676-92采标标准:Astmd:3504-96外观(Appearance):斜方晶系无色针状或片状结晶体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相对密度1.48,熔点52.8℃,沸点202.2℃,在较低温度下(60-80℃)也能升华,能溶于醇、乙醚和丙酮用途(Useage)制造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农药、富马酸、纸张处理剂等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MA),又名2,5—呋喃二酮,译名为马来酸酐或失水苹果酸酐。
其分子式C4H2O3,常温下该品为无色针状结晶体,有刺激性气味与酸味,易燃,升华,易溶于水生成顺丁烯二酸(马来酸),也溶于苯及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
分子量:98.06,熔点:52.85℃,沸点:202℃,相对密度:20℃固体状1.48,70℃液态1.30,自燃温度:447℃,闪点:开杯110℃,闭杯102℃。
产品用途顺酐作为三大有机酸酐之一,是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已有70余年的生产历史。
顺酐由于含有共轭马来酰基,其中1个乙烯基相连两个羰基,所以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通过光化反应、加成反应、酰胺化反应、酯化反应、磺化反应、水合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加氢反应等生成众多的下游产品,如不饱和聚酯树脂、丁二酸酐、γ—丁内酯、1,4—丁二醇、四氢呋喃、四氢苯酐、六氢苯酐、L—天门冬氨酸、丙氨酸以及这些产品的次级衍生产品如PTMEG、PBT等。
广泛应用于生产、涂料、油漆、油墨、工程塑料、医药、农药、食品、饲料、油品添加剂、造纸、纺织等行业。
顺酐生产方法按原料路线可分为苯氧化法、正丁烷氧化法、丁烯氧化法以及苯酐生产中副产顺酐。
苯酐即邻苯二甲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是邻苯二甲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的环状酸酐。
苯酐为白色固体,是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尤其用于增塑剂的制造。
广泛用于制造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等,也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
1896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首先提出由萘液相氧化制苯酐的方法。
1920年德国冯海登化学公司建立由萘气相催化氧化制苯酐的生产装置;但萘来源有限,价格较贵,使苯酐发展受到限制。
石油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价廉的邻二甲苯。
以邻二甲苯为原料生产苯酐,产品的碳原子数和原料碳原子数一样,与萘作原料相比消除了氧化降解,减少氧气需要量及反应放热量,因而促使开展邻二甲苯氧化制苯酐的研究,1945年美国首先实现该法的工业化生产。
以后,催化剂的不断改进以及新的高负荷、高原料空气比和高产率催化剂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各国均主要采用此法生产苯酐。
1985年,世界苯酐产量约为2.9Mt,其中80%左右由邻二甲苯生产。
性状物化性质:性状白色针状晶体,具有轻微的气味。
国标编号81631CAS号85-44-9中文名称邻苯二甲酸酐英文名称o-Phthalic anhydride别名苯酐分子式C8H4O3;C6H4(CO)2O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结晶分子量148.11蒸汽压0.13kPa/96.5℃闪点:151.7℃熔点131.2℃沸点:295℃溶解性不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1.53;相对密度(空气=1)5.10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腐蚀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增塑剂、苯二甲酸二丁酯、树酯和染料等密封阴凉保存。
(保存)标定碱的标准溶液。
从仲醇、叔醇中分离伯醇。
根据熔点不同,检别伯胺和芳香族烃。
除去苯中噻吩(用途)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鼻、喉和皮肤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因其在湿润的组织表面水解为邻苯二甲酸而加重。
可造成皮肤灼伤。
吸入本品粉尘或蒸气,引起咳嗽、喷嚏和鼻衄。
4-甲基-苯酚与二环戊二烯和异丁烯的反应产物Phenol,4-methyl-,reactionproductswithdicyclopentadieneandisobutyleneOH CH3OHCH3 n文献综述一、前沿大多数工业有机材料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都易发生氧化反应, 如塑料、纤维、橡胶、粘合剂、燃料油、润滑油以及食品和饲料等都具有与氧反应的性质。
与氧反应后物质就会失去原有的属性。
高分子材料如果老化, 其表面会变粘、变色、脆化和龟裂, 物性和机械性能同时也会发生改变, 致使高分子材料失去使用价值。
燃料油氧化会产生沉淀,为设法抑制、阻止或延迟上述氧化现象的发生, 寻找出了一种有效、便捷、无须改变现有生产工艺的方法, 即加入抗氧剂。
抗氧化剂能延缓或阻止聚合物材料的氧化或自动氧化,因此广泛用于防止橡胶、塑料、纤维、粘合剂加工时的降解,延长材料寿命。
酚类抗氧剂一般都具有毒性低,不易变色,无污染等优点,所以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食品等行业。
这是一类很重要的抗氧剂,但是酚类抗氧剂的缺点是:抗氧化效率低。
近几年来,人们在提高其抗氧化效率与降低毒性方面做了大量并富有成效的工作,开发了许多受阻酚,多元酚与聚合酚等各种类型的具有无毒、耐热、高效与抗降解的新品种。
为了减少挥发损失,增加酚类抗氧剂的分子量;为了增强抗氧化效率,增加受阻酚官能团所占的比重;为了提高光热稳定性,引入耐热性好的基团;提高其应用性能与增加其他功能,就引入其他的官能团等,都是目前酚类抗氧剂的研究方向。
另外,酚类抗氧剂与含硫、含磷化合物的复配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提高酚类抗氧剂的抗氧化效率与降低毒性和挥发性,在受阻酚的衍生物中引入其它的官能团(如二价的硫化物,仲胺,均三嗪,异氰脲酸酯,亚磷酸酯等),由此可见,酚类抗氧剂的研究发展与复合结构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二、聚合型受阻酚类抗氧剂2.1 概述受阻酚类抗氧剂是一类在苯环上 -OH一侧或两侧有取代基的化合物。
丙酸酐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丙酸酐;丙酐;初油酸酐
英文名:Propionic anhydride
分子式:C6H10O3
分子量:130.1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CAS号:123-62-6
RTECS号: UF9100000
UN编号:249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货物编号:81614
IMDG规则页码:8216
第四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酯化剂、脱水剂及用于染料和药品,香水的制造。
熔点: -45
沸点: 167
相对密度(水=1): 1. 01
相对密度(空气=1): 4.49
饱和蒸汽压(kPa):0.13/20.6℃
溶解性: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碱液。
临界温度(℃):342.7
临界压力(MPa): 3.34
燃烧热(kj/mol):3120.8
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可燃
建规火险分级:丙
闪点(℃):63℃闭杯;69℃开杯。
编号:JM-EHS-MSDS-021 醋酸酐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81602 CAS: 108-24-7中文名称: 乙酸酐英文名称: Acetic anhydride别名: 醋酸酐;醋酐;乙酐分子式: C4H6O3;(CH3CO)20 分子量: 102.09熔点: -73.1℃沸点:138.6?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8;蒸汽压: 49℃溶解性: 溶于苯、乙醇、乙醚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状: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用途: 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染料、醋酸纤维制造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本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风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780mg/kg(大鼠经口);4000mg/kg(兔经皮);LC501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刺激性:50ug,重度刺激。
家兔经皮开放性试验:525mg,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羟肟酸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5.环境标准:前苏联(1975)车间卫生标准20mg/m30.1mg/m3(最大值)前苏联(1975)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0.003mg/m3(昼夜均值)空气中嗅觉阈浓度0.36ppm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研究摘要:从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聚集态结构和表面三个层次分别介绍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各种改性研究途径及进展。
关键词:聚甲丙烯酸甲酯,链结构聚集态结构,表面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俗称有机玻璃,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透明材料。
与无机硅玻璃相比,它质轻性韧,透光率高,且机械性能高而均衡。
有机玻璃还是一种非常美观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因此,PMMA已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到航空、建筑、农业、光学仪器等领域。
如在建筑领域,有机玻璃是颇受欢迎的建筑装饰材料,广泛用于建筑物层顶、隔间、腰板、门、天花板、吊灯、灯箱广告牌等,用它成型制成的浴缸等卫生洁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改性,就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某些调整和改变,从而使高聚物的某些性能得以改善和提高。
所有高聚物材料的改性工作都是着眼于高聚物的三个结构层次,即通过改变高聚物的分子链结构、聚集态结构以及表面来达到改性的目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改性工作同样如此。
1改变聚合物的分子链结构分子链结构的改变一般都是通过共聚反应来实现的。
反应后,或是引入新基团取代侧基成侧链或是形成交联,或是生成多元共聚物。
改变侧链结构引入新酯基酯基碳原子的数目和它们的结构对聚合物有较大的影响。
延长酯基碳链,能生成柔软、耐寒的聚合物。
碳链的增长,使得分子链间的距离扩大,作用力减小,从而使聚合物的冲击强度、伸长率等有所提高。
表 1 列出了不同酯基对聚合物脆折点的关系。
同时碳链异构或引入环状酯基、芳香性酯基能提高聚合物的强度和耐热性。
例如,引入对氯苯酯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对氯苯酯,其热分解温度提高到296 ℃,到410 ℃分解完毕。
而它的软化点(116 ℃)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软化点(105 ℃)高出10 ℃之多。
当甲基丙烯酸对氯苯酯92 份与甲基丙烯酸甲酯8 份以过氧化月桂酰共聚时,其软化点可高达130 ℃。
另外诸如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多环降冰片酯(NMA) 、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AdMA) 、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MA)等单体都可提高PMMA的强度和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