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 格式:doc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7
非甾体抗炎药围术期镇痛专家共识完整版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 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具有确切的镇痛、抑制炎症、减少应激等作用,且无阿片类药物易成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被广泛用于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的多模式疼痛管理。
在我国,NSAIDs是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仅次于抗生素的用量。
然而,NSAIDs在多模式镇痛实践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究,而且由于这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超说明书、超适应证、超剂量、不规范的复合用药等)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安全事件也日益突出。
为合理指导、规范NSAIDs在围术期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围术期患者安全,本工作组根据当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最佳的临床证据,牵头制定该共识,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围术期NSAIDs的合理应用。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有效术后镇痛是ERAS的重要保障(强推荐)术后疼痛主要包括手术操作引起的急性创伤(如切口痛)、内脏器官的损伤(如内脏痛)以及神经末梢周围炎性刺激引起的疼痛等。
疼痛自麻醉清醒后即出现,高峰期为术后24~48h,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7d;其疼痛程度与原发疾病状态、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患者的自身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在一项中国术后急性疼痛流行病学调查及管理特点的多中心研究中,122家研究中心的26193例患者纳入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第1天报告了中度至重度疼痛[最严重的数字评分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疼痛评分4-10分]的患者为48.7%,重度疼痛患者(最严重的NRS疼痛评分7~10分)达32.2%。
此横断面调查显示,中国大陆近50%的手术患者在术后经历了中度至重度疼痛,其中,接受某些手术种类的患者中度及重度疼痛比率可高达79%。
参麦注射液在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作者:曲立哲,赵宏程,洪锡奎【关键词】参麦注射液;,,非心脏手术;,,麻醉我们在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临床麻醉中使用参麦注射液来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有冠心病的择期手术病人43例,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45~80岁。
手术部位种类:胸外科手术6例,神经外科手术7例,腹部外科手术13例,前列腺手术9例,脊柱四肢手术8例。
麻醉方法:全身麻醉24例,硬膜外麻醉11例,臂丛神经阻滞8例。
所有病例均无糖尿病病史。
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建议采用的诊断标准[1]。
所有病人术前心电图均有ST-T改变,其中19例有心绞痛发作史,6例有心肌梗死病史(六个月以上),9例伴有心律失常。
1.2 方法: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将参麦注射液(浙江正大青春宝药业生产)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50ml中静脉注射,然后用参麦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
2 结果所选病例中有31例在用药后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状况有明显改善,占72.1%;9例心律失常患者有7例得到纠正,占77.8%,1例有明显改善,1例无变化;在补足血容量的前提下,所有病例中无1例出现低血压;43例病人中有37例用药后心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占86.0%。
3 讨论临床麻醉用药一向以起效迅速、效果确切为选择前提,而传统观念认为中药多以见效缓慢,药力持久为特点,故多年来中药一直被排除在手术中麻醉用药的范畴之外。
我们将参麦注射液用于术中来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脏功能,增强其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中药在麻醉中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参麦注射液的组方(人参与麦冬)是由著名的益气复脉古方-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简化而来。
人参性温,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功能[2],其中含有的人参皂甙能够明显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抑制心肌细胞膜的NA+-K+-ATP酶活性,降低耗氧量,增强收缩力,对与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麦冬性微寒,有养阴益胃、润肺清心功效[2]。
中国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血液管理专家共识骨科手术出血量大,异体输血率高。
围术期失血量平均1000~2000 ml, 术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 )下降30~46 g/L ,术后异体输血率高达45% ~ 80%。
同时,骨科手术患者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 45%,围术期失血和未纠正的术前贫血增加了术后急性贫血的发生率,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脊柱手术术后贫血发生率为51%,髋部骨折术后的贫血发生率高达87%。
围术期贫血增加术后感染及死亡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术后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
美国外科学会NSQIP数据库227,425例非心脏手术患者随访数据显示,术前轻度贫血依然是术后30日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较高异体输血率不仅增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会增加血液资源紧张局面及患者医疗负担。
随着《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一围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和《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一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的发布及推广,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认识到加强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PBM )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环节。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在围术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以达到减少失血、降低贫血及输血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增加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术后优化造血;②术中减少出血;③ 提高患者贫血耐受性;④合理异体输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骨科手术围术期血液管理,做好术前和术后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优化造血,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术中坚持微创化理念,优化手术操作技术,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合理输注异体血。
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和《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联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委会共同邀请骨科、血液科、麻醉科、输血科共85位专家参与,复习国内外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根据医院条件和患者情况参考和应用。
三基培训考试麻醉科学心血管疾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总分:52.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分数:1.00)1.高血压危象(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高血压危象: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增高超过250 mmHg以上,持续1分钟即为高血压危象。
) 解析:二、选择题 (总题数:44,分数:44.00)2.下列有关缺血性心脏病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缺血性心脏病是遗传性疾病B.缺血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C.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最终均导致心肌病D.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是从食物中摄入钠过多E.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是看其是否有心绞痛发作解析:3.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特点,错误的说法是()(分数:1.00)A.死亡率明显高于同龄的一般人B.死亡中猝死率高达50%C.对40岁以上的病人常规进行冠脉造影检查√D.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围术期易再度诱发心肌梗死E.无症状性冠状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常可导致未能预料的意外发生解析:4.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正确的是()(分数:1.00)A.术前禁用麻醉性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B.有急性心梗病史患者的择期手术,延期推迟到3~6个月以后再进行√C.术前常规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便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D.为减轻心脏后负荷,术中常规进行控制性降压处理E.若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深度宜浅,以免造成心功能抑制解析:5.下列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术前心血管功能评估,错误的是()(分数:1.00)A.有典型心绞痛的发作,提示血管的病变范围广而严重B.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手术麻醉诱发再次心肌梗死,死亡率高C.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围术期死亡率高D.当心电图提示有明显心肌缺血时应予以警惕E.缺血性心脏病若出现室性早搏,则表明患者肯定存在严重心功能不全√解析:6.关于缺血性心脏病术前准备,正确的说法是()(分数:1.00)A.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若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术前必须停止服药B.凡是术前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均必须先进行冠状血管内支架置入方可进行手术C.合并严重贫血的患者,应于术前纠正√D.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术前心理治疗疗效差,不推荐使用E.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将麻醉前用药量减至常规量的1/5解析:7.关于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前用药描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不使用麻醉前用药,以免造成心功能抑制B.心动过缓病人若心率小于55次/分,首选异丙肾上腺素,迅速提高心率C.患者一般需药物治疗,为保持治疗的连续性,原则上不应随意停药√D.伴有房颤的患者抗胆碱药首选阿托品E.伴有心绞痛的患者禁用咪达唑仑解析:心动过缓病人若心率小于55次/分,心排血量下降,容易引起低血压而加重心肌缺血,故应及时纠正,但首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可作为二线药使用,且因其易发生心动过速,宜谨慎使用。
指南与共识| 围术期出凝血管理麻醉专家共识(2020版)手术患者出凝血管理是围术期的重要问题。
由麻醉学专家对各类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监测、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异常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等达成共识,内容包括:▪围术期出凝血监测、▪▪输血及药物治疗、▪▪一般及特殊手术患者围术期出凝血管理。
▪特殊患者主要包括抗栓治疗患者、心胸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和产科手术患者。
通用原则适用于大部分外科手术患者,特殊患者的出凝血管理与通用原则相异之处在各分论中描述。
围术期出凝血监测在考虑为患者选择恰当的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监测前,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并进行恰当的体格检査。
重点关注的病史包括:(1)患者及其家族的出血性疾病史;(2)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影响出凝血功能的疾病;(3)目前服药情况。
体格检査重点关注出血性疾病相关体征,包括但不限于:紫癜、淤斑、皮下血肿等。
在多数情况下,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査给患者带来的益处甚至高于传统的APTT、INR和血小板计数等术前检査。
出凝血监测大体可分为:失血量监测在外科医师的参与下,应实时对手术区域进行视觉评估,评估凝血或手术出血的情况。
失血情况作定量测定,包括检査吸引罐、止血纱布和外科引流管。
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除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外,还需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等。
必要时可行超声心动图、肾功能监测(尿排出量)、脑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监测。
出凝血功能检测出凝血功能检测大体可分为:凝血功能检测和血小板功能检测。
对于有出血史或出血性疾病史患者建议术前进行标准实验室检査(SLT),包括PT、APTT、INR、FIB、D-二聚体等,以评估手术出血风险并调整术前用药。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联合使用血栓粘弹性检测(VHA)以获得更多信息。
目前可用的VHA包括血栓弹力图(TEG)和旋转血栓弹力图(ROTEM)等。
术中建议在制定了比较恰当的血制品输注阈值的前提下监测VHA以减少红细胞、血小板及血浆的用量。
1.2 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与手术风险评估手术过程本身可以显著影响围术期风险,它包括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出血以及对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
表浅性手术其围术期不良预后要比胸腔、腹腔或颅内手术者低得多。
以下手术风险较大:重要器官的手术、急症手术、估计失血量大的手术、对生理功能干扰剧烈的手术、新开展的复杂手术(或术者技术上不熟练的手术)和临时改变术式的手术。
同类手术在施行急症或择期手术时,急诊手术的不良预后可比择期手术者高3~6 倍。
不同的手术方式对麻醉风险的影响不同,应该根据手术类型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交待风险。
1.3 术前脏器功能的特殊评估1.3.1 心功能及心脏疾病评估区别心脏病的类型、判断心功能、掌握心脏氧供需状况是进行心血管系统评价的重要内容。
AHA 指南提出不稳定冠脉综合症(不稳定心绞痛和近期心梗)、心力衰竭失代偿期、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瓣膜疾病明显影响心脏事件发生率。
另外MET<4(见附表1)是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Goldman 心脏风险指数(见附表2) 是预测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的经典评估指标。
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除受衰老进程的影响外,还常受到各种疾病的损害,对疑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酌情行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导管或核素等检查,尤其是低心排(EF<50%)的患者,术前建议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心功能。
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宜行动态血压监测,检查眼底并明确有无继发心、脑、肾并发症及其损害程度。
对心率失常或心肌缺血患者应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室壁瘤的患者,术前应该根据超声检查筛查是否真性室壁瘤。
另外应根据AHA 指南对合并有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处理。
改良心脏风险指数(RCRI)(见附表3) 简单明了,在老年患者术后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内容包括:⑴高风险手术;⑵心力衰竭病史;⑶缺血性心脏病史;⑷脑血管疾病史;⑸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⑹血清肌酐浓度>2.0mg/dL。
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治理指点看法(2017)2017-12-13 06:40 起源:未知编辑:王天龙(负责人/合营执笔人)王东信(合营执笔人)梅伟(合营执笔人)欧阳文(合营执笔人)于金贵.马正良.马琳.王国年.王建珍.王锷.毛卫克.尹岭.左明章.石翊飒.吕黄伟.刘敬臣.刘靖.刘新伟.孙玉明.纪方.严敏.李平易近.李茜.李恩有.肖玮.汪晨.张洁.陈彦青.努尔比艳克尤木.易斌.罗艳.赵国庆.胡双飞.贾慧群.顾尔伟.徐庆.徐国海.郭永清.黄雄庆.葛圣金.黑子清.曾庆繁.薛荣亮.衡新华一.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一)总体评估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评估是实行麻醉手术前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标是客不雅评价老年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及其风险,同时对患者的术前预备提出建议,包含是否须要进一步完美检讨.调剂用药计划.功效锤炼甚至延迟手术麻醉,在前提许可的情形下尽可能地进步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逝世亡风险.老年患者术前应当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代谢当量程度.养分状况.是否可疑艰苦气道.目力状况.精力/认知状况.言语交换才能.肢体活动状况.是否急症手术.近期急性气道疾患.过敏史.脑卒中病史.心脏疾病病史.肺脏病史.内渗出疾病病史.用药史(包含抗凝药物等).头颈部放疗史.既往外科病史等对患者进行评估,以期周全控制患者的身材状况.须要时,邀请响应多科专家介入评论辩论手术机会.计划以及响应的术前预备.ASA分级及年纪可初步猜测患者围术期逝世亡率,ASA分级与围术期逝世亡率的关系见表1.有文献报导,大于80岁的患者接收大中型非心脏手术时,年纪每增长1岁,围术期逝世亡率增长5%.表1 ASA分级与围术期逝世亡率之间的关系注:ASA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二)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与手术风险评估手术过程本身可以明显影响围术期风险,包含外科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出血以及对重要脏器功效的影响.表浅性手术围术期不良预后比胸腔.腹腔或颅内手术者低得多.以下手术风险较大:重要器官的手术.急症手术.估量掉血量大的手术.对心理功效干扰激烈的手术.新开展的庞杂手术(或术者技巧上不闇练的手术)和临时转变术式的手术.同类手术在施行急症或择期手术时,急诊手术的不良预后比择期手术者高3~6倍.不合的手术方法对麻醉风险的影响不合,应当根据手术类型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眷交待风险.(三)术前脏器功效的特别评估1. 心功效及心脏疾病评估差别心脏病的类型.断定心功效.控制心脏氧供需状况是进行血汗管体系评价的重要内容.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指南提出不稳固冠脉分解征(不稳固型心绞痛和近期心梗).心力弱竭掉代偿期.轻微心律掉常.轻微瓣膜疾病明显影响心脏事宜产生率.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MET)<4(表2)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汗管事宜的重要安全身分,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表3和表4)是猜测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脏事宜的经典评估指标.老年患者血汗管功效除受年轻过程影响外,还常受各类疾病的伤害,对疑有血汗管疾病的患者酌情行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导管或核素等检讨,尤其是低心排(EF<50%)的患者,术前建议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以明白诊断并评估心功效.对高血压病患者宜行动态血压监测,检讨眼底并明白有无继发心.脑.肾并发症及其伤害程度.对心律掉常或心肌缺血患者应行动态心电图检讨.室壁瘤的患者,术前应根据超声检讨筛查是否为真性室壁瘤.别的,应根据AHA 指南对归并有心脏病的患者进行须要的处理.表2 MET活动当量评价Duke活动平板评分Duke活动平板评分是一经由验证的根据活动时光.ST段压低和活动中间绞痛程度来进行安全分层的指标.Duke评分=活动时光(min)-5 X ST段降低(mm)-(4 X心绞痛指数).心绞痛指数:0:活动中无心绞痛;1:活动中有心绞痛;2:因心绞痛需终止活动实验.Duke评分 :≥5分低危,1年病逝世率0.25%; -10至+4分中危,1年病逝世率1.25%; ≤-11高危,1年病逝世率5.25%.75岁以上老年人,Duke计分可能会受影响.注:根据Duke活动指数和AHA活动尺度估量不合活动程度代谢能量须要,以代谢当量(MET)为单位.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时,若MET<4则患者耐受力差,手术安全性大;MET≥4临床安全性较小.表3 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注:PaO2:动脉氧分压;PaC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BUN:尿素氮;Cr:肌酐;GOT:血清谷草转氨酶;1 mmHg=0.133 kPa.表4 心功效分级与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改进心脏风险指数(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RCRI)(表5)简略清楚明了,在老年患者术后重大血汗管事宜的猜测中具有重要感化,其内容包含:①高风险手术;②心衰病史;③缺血性心脏病史;④脑血管疾病史;⑤须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⑥μmol/L.假如达到或超出3项指标,围术期重大心脏并发症风险将明显增高.可以结合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以及患者全身总体状况进行评估.表5 改进心脏风险指数(RCRI)2014年ACC/AHA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指南推举了3种心脏风险猜测对象:①改进心脏风险指数(RCRI)简略清楚明了,可作为重要评估对象,对非血汗管手术后心脏并发症和全因逝世亡率有较好的猜测感化,对血管手术后心脏并发症和全因逝世亡率猜测感化不佳;②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国度外科质量改进项目(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NSQIP)MICA模子(借助App程序Calculate by QxMD中Gupta perioperative cardiac risk对象盘算)可猜测围术期心梗和心搏骤停事宜;③NSQIP手术风险猜测模子(Surgical Risk Calculator)运用21个患者身分猜测术后30d 9种不良预后风险(逝世亡率.一般和轻微并发症.肺部沾染.心脏事宜.瘦语沾染.尿路沾染.静脉血栓和肾功效衰竭,建模数据起源于393家病院140万例手术材料,.2. 肺功效及呼吸体系疾病评估呼吸体系的功效随年纪增长而减退,特别是呼吸储备和蔼体交换功效降低.胸壁柔软.呼吸肌力变弱.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和闭合气量增长是造成老年患者呼吸功效降低的重要原因.术前归并慢性壅塞性肺病(COPD)或哮喘的患者,应当细心讯问疾病类型.中断时光.治疗情形等.如患者处于急性呼吸体系沾染时代,如伤风.咽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建议择期手术推迟到完全治愈1周~2周后,因为急性呼吸体系沾染可增长围术期气道反响性,易产生呼吸体系并发症.术前呼吸体系有沾染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率可较无沾染者高4倍.戒烟至少4周可削减术后肺部并发症,戒烟3周~4周可削减伤口愈合相干并发症.老年患者肺泡概况积.肺适应性以及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迟钝性均降低,是以在围术期易产生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和酸中毒,别的老年患者呛咳.吞咽等呵护性反射降低,易产生反流误吸性肺炎.对于归并肺部疾病的患者,术前应行肺功效和血气剖析检讨.术前肺功效与血气检讨成果对老年患者手术麻醉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若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00 ml.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估计值百分比≤50%.一秒率≤27%正常值.肺活量(VC)≤1700 ml.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32%~58%.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1mmHg=0.133kPa)或呼气岑岭流量(PEFR)≤82 L/min,则提醒患者消失术后通气缺少或咳痰艰苦之风险,易产生术后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可能消失呼吸衰竭.×年纪(mmHg),故应精确熟习老年患者的P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程度,尤其逾80岁老年患者不成太苛求术前达到正常程度.因为气管.支气管黏膜纤毛活动削弱,咳嗽反射动力缺少,加之既往消失COPD病史,手术时光拟超出180 min易导致坠积性肺不张,该类老年患者术后消失呼吸衰竭风险加大,尤其对于有抽烟史者,故择期手术患者可采纳Arozullah术后呼吸衰竭猜测评分(表6).美国外科医师协会NSQIP术后呼吸衰竭猜测模子,运用5个身分(手术类型.ASA 分级.是否急诊手术.患者功效状况和有无脓毒症表示)猜测血汗管和非血汗管手术后呼吸衰竭风险,借助App程序Calculate by QxMD中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Risk Calculator 对象可以便利的盘算或NSQIP手术风险猜测模子(见上文)细心评估风险,衡量利弊,并行须要呼吸功效锤炼.表6 Arozullah术后呼吸衰竭猜测评分注:COPD:慢性壅塞性肺病.表7 Arozullah评分猜测急性呼吸衰竭3. 脑功效及神经体系疾病评估老年人神经体系呈退行性转变,表示在日常生涯中活动才能降低,对麻醉药品迟钝性增长,产生围术期谵妄和术后认知功效降低的风险升高.老年人自立神经反射的反响速度减慢,反响强度削弱,对椎管和四周神经传导阻滞加倍迟钝.患有四周血管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极易归并脑血管疾病.对于归并或可疑中枢神经体系疾病患者,应行头部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检讨.以下情形需术前申请神经科医师会诊:为明白术前神经体系现象,如头痛.阵发性短暂无力.活动障碍.神志平常或慢性局灶症状等的诊断;对消失的慢性疾病进行术前评估,如无法控制的癫痫.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肌养分掉调.症状性颈动脉病等.今朝以为,高龄.教导程度低.水电解质平常.抽烟.苯二氮卓类药物运用.抗胆碱药物运用.术前脑功效状况差以及大手术等是影响围术期谵妄的安全身分,是以安全身分多的老年患者术前用药应当酌情进行调剂.4. 肝脏.肾脏功效及肝肾疾病评估老年患者肝脏重量减轻,肝细胞数量削减,肝血流也响应降低,肝体积的缩小明显伤害肝功效.肝脏合成蛋白质的才能降低,代谢药物的才能也有不合程度的削减,或长时光运用缩血管药等,均可导致肝血流削减和供氧缺少,轻微时可引起肝细胞功效伤害.这些身分对本来已有肝病的患者,其影响显然更为明显.慢性肝病患者手术中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凝血平常,与其常归并胃肠道功效平常.维生素K接收不全致肝脏合成Ⅱ.Ⅶ.Ⅸ.Ⅹ因子缺少有关,术前必须看重.从临床实践看:①轻度肝功效不全的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影响不大;②中度肝功效不全或濒于掉代偿时,麻醉和手术耐受力明显减退,术后轻易消失腹水.黄疸.出血.瘦语裂开.无尿,甚至晕厥等轻微并发症.是以,手术前须要经由较长时光的预备方许可施行择期手术;③重度肝功效不全如晚期肝硬化,常并存轻微养分不良.瘦削.贫血.低蛋白血症.大量腹水.凝血机制障碍.全身出血或肝晕厥前期脑病等现象,则手术安全性极高.因为血浆白蛋白程度对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胶体渗入渗出压消失较大影响,应严厉履行中大型手术术前低蛋白改正尺度,降低围术期并发症产生.有关肝功效伤害程度,可采取Child-Pugh分级尺度(表8)加以评定,按该表盘算累计分: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A级手术安全度小,预后最好,B级手术安全度中等,C 级手术安全度大,预后最差.表8 Child-Pugh分级尺度老年患者肾组织萎缩,重量减轻,肾单位数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浓缩功效降低,保存水的才能降低,最终导致需经肾清除的麻醉药及其代谢产品的清除半衰期延伸.麻醉药对轮回的克制.手术创伤和掉血.低血压.输血反响和脱水等身分都可导致肾血流削减,并产生某些肾毒性物资,由此可引起临时性肾功效减退.大量运用某些抗菌素.大面积烧伤.创伤或并发脓毒症时,均足以导致肾功效伤害.假如本来已消失肾病,则伤害将更明显.对慢性肾功效衰竭或急性肾病患者,原则上禁忌施行任何择期手术.近年来,在人工肾透析治疗的前提下,慢性肾功效衰竭已不再是择期手术的绝对禁忌证.总体而言,该类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仍差.5. 胃肠道功效及胃肠体系疾病评估老年人胃肠道血流量降低,胃黏膜有必定程度的萎缩,唾液及胃液渗出削减,胃酸较少,胃排空时光延伸,肠蠕动削弱,但一般对老年人的消化.接收功效无较大影响.老年人可有食欲减退,术后肠胀气的机遇可能较多.结肠腻滑肌紧缩力降低可能是老年人常产生便秘的原因之一.老年患者常归并有不合程度的肥胖,应当对患者的体重指数.体重变更以及肥胖相干疾病做出响应的评估.胃内容物误吸是麻醉时代最安全的并发症之一.麻醉前对患者是否面对反流误吸安全,必须做出明白的断定.痛苦悲伤.近期毁伤.禁食时光缺少.糖尿病.肥胖或运用麻醉性镇痛药.β-肾上腺素能药物或抗胆碱药等身分,均可延迟胃内容物排空,或转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明显增长误吸的机遇.食管裂孔疝患者是误吸高危患者,其“烧心”症状往往比食管裂孔疝本身更具有诊断意义.65岁以上的接收中大型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易并发应激性溃疡,建议麻醉手术前细心讯问是否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及近期是否服用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的药物,谨防围术期应激性溃疡的产生.6. 凝血功效评估血栓性疾病是轻微伤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凸起.很多老年患者停用抗凝药物易导致围术期血栓性疾病产生,是以停用抗凝药物应当郑重.术前凝血功效检讨,有助于评估患者凝血功效状况,指点术前药物的运用.年轻过程可引起内渗出体系产生转变:腺体萎缩和纤维化;激素的渗出速度及其代谢降解率均降低;组织对激素的迟钝性产生转变;下丘脑和垂体对负反馈调节的迟钝性降低.①值得留意的是所有老年人糖耐量均降低,应引起看重.归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当留意评估其血糖控制是否稳固.对降糖药物的迟钝性.是否归并血汗管疾病.四周精神病变程度以及认知功效状况等情形.别的有部分老年患者归并有隐性糖尿病,术前应通例检讨血糖程度.②肾上腺功效克制与运用皮质激素有关.对经常运用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讯问其用药剂量和最后一次用药时光.肾上腺皮质功效克制不克不及猜测,取决于激素的用药剂量.药效和频度,以及激素治疗时光的长短.泼尼松累积剂量大于0.4g可产生肾上腺皮质功效克制,且可延续至停滞用药后1年.③甲状腺疾病有甲状腺素填补型(甲状腺机能低下)或抗甲状腺素型(甲状腺机能亢进)两类.近年材料标明,对稳固型的甲状腺机能低下患者,许可施行择期麻醉和手术;大型及高风险手术需推迟择期手术,并赐与甲状腺素填补治疗.8. 免疫功效及组织免疫疾病评估老年患者免疫反响受到克制,使老年人易于受到沾染.免疫反响低下与胸腺的退化和T细胞的功效转变有关.(四)老年患者术前用药与既往用药医嘱对老年患者术前病史的讯问,包含用药的种类.剂量.疗效等.抗胆碱药物已列为影响术后认知功效的慎用药物,尤其是东莨菪碱和长托宁;术前服用感化于中枢神经体系的药物(如安定等),也可能诱发术后谵妄或认知转变.术前运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当中断服用,但需周密监测HR.血压,因为新近研讨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能增长患者围术期脑卒中和逝世亡率;假如术前开端运用β-受体阻滞剂,应当根据HR.血压滴定运用,HR控制于60~80次/min,血压降低不该低于基本程度10%.术前运用血管重要素转化酶克制剂(ACEIs)的患者,建议手术当日停药,假如患者术中消失固执性低血压,可能与其长期服用ACEIs相干.运用植物提取物或中药的患者应当留意测定凝血功效.电解质和肝功效.假如患者术前长期运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应于围术期进行恰当调剂以防止耐药性.抗凝药物的停用与否应当根据疾病状况衡量处理,推举产生急性冠脉分解征或置入支架的患者毕生服用阿司匹林.置入金属裸支架后应服用两种血小板凝聚克制剂至少4周~6周,而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时光应延伸至至少12个月.择期手术应延期至停用氯吡格雷5 d~7 d后,时代酌情运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受体克制剂;术后应尽早恢复双药物抗血小板治疗.但对于限日手术(如肿瘤外科患者),在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时代,可以改用短效抗血小板药物(如替罗非班),或者低分子肝素行替代治疗,假如有前提,术中可采取血栓弹力争进行血小板功效监测指点止血治理;对于急诊手术,应预备血小板,以应对不测的外科出血.术后应尽早恢复抗血小板治疗.尽管美国有明白运用抗血小板双重治疗(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患者的麻醉指南,但因为人种的差别以及老年患者血小板再生才能的降低,中国老年患者的处置应当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总体而言,今朝以为归并以下3种情形的老年患者围术期风险会明显增长:①归并疾患(如心肺疾患.肾疾患等)轻微限制该器官功效状况或影响机体对应激的反响性;②器官功效进行性阑珊或掉代偿;③围术期对药物.麻醉.手术消失非预知性的不良事宜.老年患者大多合其实不合程度的体系性疾病,多种身材机能的储备降低,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脆弱性增长,对围术期各类刺激的耐受性降低,是以在麻醉前访视时应当细心评估,提出合理化建议,增长患者的功效储备,进而增长其对麻醉手术的安然性和耐受性.二.老年患者麻醉的术中治理(一)老年患者的通例监测/脆弱脏器功效监测通例监测应当包含心电图.HR/心律.无创血压/中断无创动脉血压/有创动脉血压.SpO2.体温.呼吸频率/节律.尿量等.假如实行全身麻醉,应进一步监测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力.潮气量等;麻醉沉着深度与术中肌松状况监测为非须要性监测,假如具备监测前提,强烈建议监测.1. 脆弱脑功效早期预警监测及干涉对于术前归并急/慢性脑卒中病史.短暂脑缺血发生发火.中重度颅脑血管狭小.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患者,建议行近红外光谱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regional saturation of cerebral oxygen,rSO2).或者经颅超声多普勒监测(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TCD).电心理学监测等;假如术中发明监测指标平常,首选晋升血压,可选择的升压药物包含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氧明.麻黄素等;其次调节通气参数,晋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或者增长FiO2晋升SaO2.血红蛋白程度优化动脉血氧含量(content of arterial oxygen,CaO2).一些特别手术,可以斟酌中断监测颈静脉球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以评价及指点脑氧供需均衡的治理.脆弱脑功效患者,围术期血压应保持在沉着状况血压程度基线~+20%.2. 脆弱肺功效早期预警监测及干涉老年患者的肺功效跟着老龄而阑珊,归并慢性呼吸疾病或者近期急性呼吸体系疾病的患者肺功效会进一步受到伤害.脆弱肺功效早期预警指标包含:①气道压力,在潮气量相对恒定的状况下,患者气道在麻醉.外科以及药物感化下,可能更易产生因肺容积转变(体位转变.气腹.胸廓塌陷.单肺通气等),气道痉挛或肺水增长等身分导致的压力升高,应针对病因做出剖析与处理;②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及PETCO2监测,若产生支气管痉挛,结合肺部听诊以及气道压力升高.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呈现为梯形转变可以诊断,并可以赐与5mg~50mg肾上腺素以及糖皮质激素加以治疗;假如呼出气二氧化碳波形消掉,气道压力急剧增长,且肺部无任何呼吸音,可以诊断为“静默肺”,须要敏捷赐与肾上腺素与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患者,特别是归并慢性肺部疾患时,PETCO2精确反应PaCO2的才能会受到限制,通气程度是否合适须要监测动脉血气加以校准.③氧合指数(PaO2/FiO2)监测,是对肺通气功效以及心肺交互效应的分解评定,正常值应当至少大于300mmHg,假如术前正常,术中消失低于300mmHg的状况,应当进行病因诊断与处理,早期发明以及处理对于患者清醒期拔管或者术后早期脱机至关重要;④呼吸次数与节律监测,对于非机械通气患者以及清醒期拔管前患者肺功效分解监测十分重要,老年患者呼吸中枢的驱动力轻易受到沉着镇痛药物的残存效应影响,而导致氧合较差;气管插管患者可以经由过程PETCO2波形图监测不雅察拔管期呼吸节律,以及每次呼吸程度的均一性,以期对呼吸动力做出剖断,非插管患者经鼻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图可以供给帮忙,传统办法也比较有用.3. 脆弱心功效早期预警监测及干涉[8-29]老年患者轻易归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芥蒂).心功效不全.心力弱竭.心律掉常.房室传导阻滞以及肥厚性心肌病等疾病,导致左心室舒张功效障碍.紧缩功效平常(EF值低于50%).心脏工作效力降低等状况,使患者对于围术期心动过速.低血压.容量过负荷等事宜平常迟钝,极易导致围术期轻微心脑肾并发症,甚真心搏骤停.早期预警监测指标包含:①心电图监测:对于围术期监测心律掉常.心肌缺血.房室传导阻滞等事宜的诊断十分须要,对于疑惑心肌缺血患者,可采取5电极双导接洽统,如Ⅱ+Ⅴ5导联,可发明80% 以上尺度12导联心电图检测的平常.术中发明的心肌缺血等血汗管事宜,是否已经造成心肌毁伤,可经由过程术后检测血清肌钙蛋白含量(cardiac troponin T,cTnI)加以证实.假如静脉血血清cTnI浓度>0.04mg/L,可证实已经产生围术期心肌毁伤;假如>0.4mg/L,则需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断定有无心肌梗逝世产生.对于术中易产生心肌毁伤的患者,吸入低浓度麻醉药物,如七氟烷等,可以降低围术期心肌毁伤的风险.②HR与心律监测:老年患者术中HR应保持在术前沉着状况HR,过慢HR (<40次/min)与过快HR(>100次/min)应进行及时病因剖析和处理;心律平常多表示为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消失后应结合术前归并疾病状况.术中当时医疗事宜.麻醉身分等做分解剖析,对于明显影响血流淌力学稳固的心律掉常应当赐与积极处理,以防止轻微血汗管事宜产生.③血压监测:包含无创血压.有创动脉血压.中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围术期血压一般应保持在术前沉着血压+20%~-20%内,对于术前归并脑卒中病史.TIA病史.中重度颅脑血管狭小等状况患者,术中血压应保持在术前沉着血压的基线程度~+20%范围内,在清除明白病因后,老年患者血压降低多与静脉容量血管张力的快速损掉有关,可以赐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肺部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得专家共识(2017)王东信(执笔人) 王天龙(负责人) 欧阳文严敏梅伟李民肖玮穆东亮何舒婷梁新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 sease,COPD)就是常见得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得身心健康。
手术患者合并COPD会使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心脏、肾脏等肺外器官并发症风险增加,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提高、围术期死亡率增加。
为了提高COPD患者得围术期管理质量,特制定COPD患者接受非肺部手术得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一、COPD得定义、病理生理学特征及诊断标准(一)COPD得定义COPD就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得常见病,其特征就是持续存在得呼吸道症状与气流受限,就是由吸入有毒气体或颗粒引起得气道与(或)肺泡异常所致。
COPD特征之一得慢性气流受限,就是由小气道病变(如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与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导致,两者所起得相对作用因人而异、(二)COPD得病理生理学特征COPD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气道与肺实质慢性炎症所致粘液分泌增多、气流受限与过度充气、气体交换异常、肺动脉高压与肺心病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粘液分泌增多与纤毛功能失调导致慢性咳嗽、咳痰。
小气道炎症、纤维化与管腔分泌物增加引起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FEV1占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比值(FEV1/FVC)降低。
小气道阻塞后出现气体陷闭,可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过度充气使功能残气量增加、吸气量下降,引起呼吸困难与运动能力受限。
过度充气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就是引起活动后气促得主要原因。
随着疾病进展,气道阻塞、肺实质与肺血管床得破坏加重,使肺通气与换气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长期慢性缺氧可引起肺血管广泛收缩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内膜增生、纤维化与闭塞造成肺循环重构、COPD后期出现肺动脉高压,进而发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功能不全。
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接受区域麻醉与镇痛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王秀丽王庚(共同执笔人)冯泽国江伟李军张兰陈绍辉金善良袁红斌徐懋(共同执笔人)郭向阳(共同负责人)止血机制正常的患者,区域麻醉导致封闭腔隙内(颅内、眼内或椎管内等)血肿和神经压迫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很低。
但对于使用抗凝、抗血小板等抗血栓药和其他导致止血异常的患者(创伤、大量失血、肝功能异常和DIC等),区域麻醉导致血肿的风险增加。
一旦发生椎管内血肿或其它深部血肿,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截瘫、神经损伤、明显失血、气道梗阻等。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服用抗血栓药物预防血栓的患者也日益增多。
房颤、静脉血栓、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等患者,通常会应用抗血栓药。
此类患者接受区域麻醉时,其止血功能的异常增加了区域麻醉的风险。
对于围术期使用抗血栓药的患者,区域麻醉时机的选择很重要。
麻醉科医师应该掌握常用抗血栓药的基本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机,将该类患者应用区域麻醉的风险降到最低。
不同的患者,药物的代谢亦不同,应注意凝血功能的检查。
熟悉抗血栓药物的药理特点并结合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麻醉科医师做出更加合理的选择。
本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心脑血管及深静脉血栓用药和区域麻醉的应用,为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区域阻滞管理提供意见,规范围术期的相应管理,供麻醉科医师和相关医务人员参考。
一、常用抗血栓药的基本药理临床常用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酶药、抗血小板药及纤维蛋白溶解药等。
中草药和抗抑郁药也有改变凝血功能的作用。
各类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简述如下。
(一)抗凝血酶药1.间接凝血酶抑制剂①肝素(UFH):是一种分子量在15 000~18 000 D的粘多糖。
UFH 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增强后者对活化的凝血因子Ⅱ、Ⅸ、Ⅹ、Ⅺ和Ⅻ的抑制作用。
其后果涉及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抑制凝血酶,妨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分娩镇痛专家共识前言分娩镇痛作为围产期疼痛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孕妇的生育体验、减少分娩合并症、促进产后恢复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针对分娩镇痛的最新管理标准及现行的专家共识,中国麻醉学会特别发布了《中国麻醉学指南及专家共识:分娩镇痛》(2017年修订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详实、全面的指导。
专家共识分娩镇痛的原则分娩镇痛的原则包括以下方面:1.尽早进行分娩镇痛:分娩疼痛的强度随着分娩的进程逐渐加重,及早开始镇痛可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应激反应,增强孕妇的合作度。
2.安全为首要原则:镇痛药物应该选用经典、常规、安全的药物,并严格控制剂量和输注速度,以充分保障母婴安全。
3.个体化处理:分娩镇痛应该根据不同孕妇的病史、分娩偏好、疼痛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处理,需要根据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和用量。
4.目标效应:分娩镇痛的效果应该令孕妇感到舒适、自然,不妨碍分娩进程。
分娩镇痛的方法1.呼吸及心理干预:情绪的调节对于缓解孕妇疼痛有一定作用,可以通过呼吸法、音乐疗法、分娩教育等方式控制疼痛感受。
2.椎管内镇痛: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等方式能够达到较好的分娩镇痛的效果。
3.静脉内镇痛:如芬太尼、丙泊酚等能够减轻孕妇疼痛感受,但可能会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
4.灌注麻醉:通过向腰骶部或者臀部进行药物的注射,能够减轻疼痛感受。
但需要注意的是,灌注麻醉对于胎儿的影响可能会较大。
分娩镇痛的药物选择及剂量给药1.椎管内镇痛:在椎管内给药时,可以选用如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局麻药进行。
剂量应该掌握在安全范围内,应避免过多的药物给药,以免影响胎儿及产妇的健康。
2.静脉内镇痛:在静脉内给药时,应选用如芬太尼、丙泊酚等药进行,剂量应该逐渐增加,补充匀速输注,以达到产妇舒适和镇痛的目的。
3.灌注麻醉:在灌注麻醉时,可以选用如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药进行。
药物的剂量控制应该根据孕妇体重等因素进行调整,并在药物输注过程中随时观察孕妇的病情变化。
分娩镇痛是围产期疼痛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供有效、安全、个体化的分娩镇痛方案是围绕分娩疼痛管理的关键。
专家共识: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三)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据统计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10%以上。
随着老年手术日趋增多,有统计报导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半数在去世以前至少要经历一次手术治疗。
由于老年患者衰老(aging)、共病(同时患2种以上慢性病,multiplechronic conditions,MCC)、衰弱(frailty)等多方面因素,手术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老年人是否需要手术,如何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减少并发症、维护术后功能状态,成为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部分 1.术中管理二、麻醉药物选择老年患者的麻醉药物选择以不损害脏器功能为原则。
针对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影响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传递和代谢的药物,如抗胆碱药物东茛菪碱、长托宁等,以及苯二氮类药物应该加以避免;针对脆弱肝肾功能的患者,肌松药物最好选择不经过肝肾代谢的药物,如顺式阿曲库铵;舒更葡糖钠为罗库溴铵特异性拮抗药,如果具备此类药物,罗库溴铵也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和维持。
中效镇静药物需要在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导下给予,以避免停药后药物蓄积效应导致苏醒期延迟;对于脆弱脑、肺功能以及高龄患者(>75岁),最好给予短效镇静镇痛药物,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以避免中长效镇静镇痛药物的残余效应对麻醉苏醒期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老年患者由于循环的脆弱性,麻醉诱导应选择对循环抑制较轻的镇静药物。
麻醉诱导过程中,如果仍然出现循环抑制如低血压,应先暂停给予丙泊酚,经过输液、调整缩血管药物剂量,循环稳定后再继续给予直至达到插管镇静深度;慎用即刻进行气管插管以刺激循环的做法。
在髋关节或膝关节等四肢手术中,与全身麻醉相比,区域麻醉(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能够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对于行髋膝关节等四肢手术的老年患者,如无禁忌,强烈建议行区域麻醉。
【推荐意见】老年患者优选全静脉麻醉,肌松药物优选顺式阿曲库铵或者罗库溴铵,镇静镇痛药物优选短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气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气道异物是指误吸或吸入口咽部或呼吸道内无法自行排出的异物,能导致机体窒息甚至死亡。
气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治疗方法,需要在侵入呼吸道的异物造成机体窒息之前尽快进行。
本文将介绍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中相关内容。
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式1.成人气道异物取出术成人气道异物取出术需要使用全身麻醉。
无论使用哪种麻醉药物,都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目前可供选择的麻醉药物包括以下几种:•硬膜外麻醉:适用于需要较强麻醉效果的情况,但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简单的气道异物取出,但不适用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手术的情况。
•深度麻醉: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情况,但需要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总的来说,麻醉方式的选择应该按照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手术所需时间等因素进行。
2.儿童气道异物取出术对于儿童,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选择麻醉药物时,应该考虑到儿童对麻醉药物的过敏反应。
一般来说,儿童对于局部浸润麻醉反应较强,深度麻醉对儿童的风险比较高。
因此,一般会采用氧气和芬太尼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麻醉效果。
此外,还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科医生来操作。
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手术方式1.口咽部异物取出术对于口咽部异物取出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
麻醉药物可以通过喷雾或其他途径进行,其剂量需要按照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
手术操作者需将患者头部后仰,用器械直接将异物取出。
2.气管内容异物取出术对于较深部的气道异物取出术,需要采用全身麻醉。
手术者将支气管镜引入气道,通过器械进行操作来取出异物。
3.介入性取出术介入性取出术是指通过导管等介入性手术器械来取出气道异物。
这种方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一般需要采用成人全身麻醉。
麻醉操作的安全措施进行气道异物取出术,需要对麻醉操作进行一定的安全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1.检查患者前往麻醉手术前的身体状态、过敏史和相关疾病史等。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 专家共识(2017)
马骏 王伟鹏(执笔人) 王晟 包睿 艾艳秋 张铁铮 夏中元 晏馥霞 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 缪长虹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 (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1.总则 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 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图1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指南摘要:患者体能状态(functional capacity,FC)评估 ESC/ESA新指南明确提出评估患者FC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的重要一步,常借助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s)进行FC的评估。 图2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颜色对应于表2中的推荐等级) 步骤1:对于有冠心病或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拟行手术的患者,首先评估手术的紧急性。如果情况紧急,需先明确有可能影响围术期管理的临床危险因素,然后在合理的监测和治疗下进行手术。 步骤2:如果手术较紧急或为择期手术,首先需明确患者是否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如果有,则根据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guideline-directed medical therapy,GDMT)。 步骤3:如果患者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病情稳定,则需结合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评估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 )(见表1)。比如,对于低风险的手术(眼科手术),即使合并多种危险因素,患者的MACE风险仍然较低;而对行大血管手术的患者,即使合并较少的危险因素也可能使MACE的风险升高。 步骤4: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低(<1%)(见表1),无需进一步检测,患者可以开始手术。 步骤5:如果患者出现MACE 的风险较高(见表1),则需要评估患者体能状态(FC)(见图1),如果患者具有中度、较好或优秀的FC(≥4METs),无需进一步评估即可进行手术。 步骤6:如果患者FC较差(<4METs=或未知,临床医师应咨询患者和围术期团队,以明确进一步的检测是否会影响患者手术决策和围术期管理[如选择原来的手术或术前需要接受冠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GB )或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的治疗]。如果有影响,可行药物负荷试验。对于FC未知的患者,也可行运动负荷试验。如果负荷试验结果异常,可根据结果的异常程度,考虑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手术;之后患者可在GDMT 下进行手术,也可考虑替代治疗,如无创治疗(如癌症的射频治疗)或对症治疗。如果负荷试验结果正常,可根据GDMT 进行手术。 步骤7:如果检测不影响患者手术决策和围术期管理,可按GDMT 进行手术或考虑替代治疗,如无创治疗(如癌症的射频治疗)或对症治疗。 表2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推荐分级与证据水平
具有B或C级证据的建议并不意味着该建议权重较轻。指南中涉及的许多重要的临床问题并不适合开展临床试验。虽然随机试验不可行,但是可能存在一个非常明确的临床共识,认为某个特定的测试或治疗是有用的或有效的。 可从临床试验或登记处获得有关不同亚群的有用性/有效性的数据,如性别、年龄、糖尿病史、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史和先前服用阿司匹林史。 比较有效的建议(Ⅰ级和Ⅱ级;证据等级A和B),研究支持对治疗方法的直接比较。 2.高心脏风险 当患者处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状态(表1),建议请心脏病专家在术前和术后的医疗管理中紧急会诊。 3.紧急或急诊手术 无论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与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相比,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 4.近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 近期心肌梗死(MI)(过去四周)以及不稳定或严重心绞痛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极高。如果手术不可避免(例如紧急或急诊手术),以预防、监测和治疗心肌缺血作为麻醉目标尤为重要(见后面的“麻醉目标”章节)。尽管尚无随机试验支持这项建议,ACC / AHA指南建议新发心肌梗死的患者需等待4到6周后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对于某些不稳定或严重心绞痛的患者,心脏病专家推荐在非心脏手术之前完成冠脉血运重建(见图2)。 5.近期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有近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PCI)史的患者如果在6周内进行非心脏手术,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需要再次紧急血运重建手术)。这一风险主要与在手术诱发的高凝状态下过早停止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有关(即阿司匹林加上P2Y12受体阻断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或替卡格雷)。 (1)择期非心脏手术建议延迟至PCI术后至少6个月进行,最好一年,以便不间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 (2)既往 PCI 患者行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时机 对球囊扩张及植入裸金属支架(BMS)的患者,择期非心脏手术应分别延迟 14 d和 30d;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的患者,择期非心脏手术最好延迟至1年后。 对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临床医师需要共同决定及权衡停止或继续抗血小板治疗和手术的相对风险。如果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后手术延迟的风险大于预期缺血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择期非心脏手术可考虑延迟 180 d。 对于围术期需要停止双联抗血小板的患者,裸金属支架植入 30 d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12个月之内不推荐行择期非心脏手术;对于围术期需要停止阿司匹林的患者,不推荐球囊扩张后14d内择期非心脏手术。 近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如需要非常紧急或急诊手术,如果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大量出血,则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但是,不建议基于预防目的而提前预定或输注血小板。 其他关于近期接受过PCI治疗的患者麻醉管理与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管理相似(见后面的“麻醉目标”)。 6.非心脏手术前冠脉血运重建 如果根据现有的临床实践指南有血运重建的适应证,非心脏手术前可行血运重建;如果仅为减少围术期心脏事件,不推荐非心脏手术前常规冠脉血运重建。 二、术前用药管理 1. β受体阻滞剂 术前已经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继续服用常规剂量,包括手术日晨和整个围术期,以尽量减少心动过速或局部缺血。不建议预防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心脏病专家会诊后认为有非常明显的指征。 2.他汀类药物 术前已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在整个围术期内继续服用。需要他汀类治疗但未开始服用的患者,建议其术前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 3.阿司匹林 对于大多数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或二级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患者,剂量将维持到非心脏手术术前5d〜7d。在围术期大出血风险过去后重新开始治疗。 对特定类型的外科手术(如颈动脉、末梢血管或心脏手术)和PCI术后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P2Y12 受体阻断剂,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 替卡格雷)的患者,围术期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是不同的: (1)颈动脉手术:来自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的指南共识推荐阿司匹林用于症状性和无症状的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患者。我们建议在CEA之前开始服用阿司匹林(81mg~325 mg),并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继续服用。虽然有其他药物可用,但阿司匹林是CEA后研究最多的抗血小板药物,颈动脉斑块去除后,阿司匹林通常被认为足以进行术后治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氯吡格雷可用作替代药物。 (2)外周血管手术: 对于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下肢)的患者,任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添加其他抗血栓药物的决定,都需要基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或三重抗血栓治疗适应证的个体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