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核磁共振波谱研慢性心衰心气虚证心肌能量代谢的病生
- 格式:ppt
- 大小:7.99 MB
- 文档页数:30
浅谈心力衰竭中心脏能量代谢作用根据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衰竭的心脏中的ATP含量比正常心脏低约30-40%,其有活力的磷酸肌酸(PCr)的缓冲力也会下降。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中PCr / ATP比率会降低,并与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相关,可用来预测这些患者的预后。
衰竭的心脏中这种能量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能量底物使用的改变,尽管它也与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链中的缺陷以及通过肌酸激酶系统使ATP的转移和利用受损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病因、病程和疾病的进展阶段,心脏底物利用的改变是不一样的。
然而,普遍认为晚期或终末期阶段的HF患者脂肪酸氧化率显著降低,而早期阶段的HF患者脂肪酸氧化率正常或轻度升高。
事实上,无症状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具有正常的脂肪酸氧化率,而在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可见较高的心肌脂肪酸氧化率。
另一方面,在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中可见心肌脂肪酸氧化减少和葡萄糖利用率增加,如严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来自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数据通常与临床所见一致。
使用犬起搏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的研究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急剧升高时底物从脂肪酸氧化向葡萄糖代谢转变。
继发于大鼠横向主动脉缩窄的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力衰竭显示脂肪酸氧化、葡萄糖氧化和呼吸作用第3阶段减少。
这些数据提出了两个心肌代谢紊乱的概念。
一个是能量饥饿,即导致能量底物代谢和ATP产量的不足。
另一个概念是能源效率低下,即由于通过能量底物改变不充分时的等效机械做功使ATP利用率下降。
有趣的是,最近对梗塞后心脏衰竭的小鼠的研究显示心脏ATP产量减少了25%,这不足以说明心脏做功减少46%,伴随着由于错配的糖酵解和葡萄糖氧化引起的较高的质子产量。
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脏中也观察到糖酵解及葡萄糖氧化速率之间的解偶联。
由于脂肪酸是比葡萄糖低的燃料源,因此这种从脂肪酸氧化到糖酵解的代谢转变和葡萄糖氧化作用被认为是降低氧化代谢的适应性反应。
二、心力衰竭中脂肪酸氧化转录调控的改变心力衰竭晚期阶段的脂肪酸氧化降低似乎是由一系列代谢酶转录中向下调节的中介,而不是通过脂肪酸氧化酶的特异性抑制或葡萄糖代谢的增强引起。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相关研究【摘要】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的能量代谢异常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目前现有药物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因此研究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背景介绍、心力衰竭的心肌能量代谢、现有药物的不足、新药物研究进展以及临床试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未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研究应当继续深入,临床应用前景可期。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为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研究、背景介绍、现有药物不足、新药物研究、临床试验结果、研究展望、临床应用前景、研究意义、建议。
1. 引言1.1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相关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这一人群的治疗和护理问题日益凸显。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而导致体内血液循环不畅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在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中,心肌能量代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心脏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为了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心肌细胞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
在老年人体内,心肌能量代谢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现有的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研究,希望通过开发新的药物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 正文2.1 背景介绍老年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逐渐增多。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功能逐渐减弱,心输出量下降,导致全身循环血液供应不足,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是其发病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调控与运动]摘要:心肌能量代谢(MEM)障碍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相伴,与病理性心肌肥厚及心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剖析了CHF病人的MEM特征,综述了CHF的MEM信号分子及调控通路的研究进展,以及运动干预对CHF患者的MEM 相关信号调控通路的影响。
心肌中AMPK、PGC-1α、PKB/Akt及HIF-1α等通过多条通路,相互协调地调控MEM。
针对CHF的运动干预可影响心肌代谢信号分子,对缓解CHF的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有重要作用,这将是防治CHF的新思路。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能量代谢调控;运动干预;综述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108-05Chronically failing 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regulation and exercising HUANG Zhi-guan,HAO Xuan-ming(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 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MEM) disorder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are concurrently happening and developing, closely related topathological myocardial hypertrophy and cardiac dysfunction. The authors dissected the MEM characteristics of CHF patients, and gave an overview of progress made in researches on CHF patient’s MEM signaling molecules and regulating paths, as well as the effects of exercising intervention on CHF patient’s MEM related signal regulating paths. In cardiac muscle AMPK, PGC-1α, PKB/Akt and HIF-1α regulate MEM harmoniously via multiple paths. Exercising intervention of CHF patients may affect MEM signaling molecul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bating CHF patient’s MEM disorder, which will be a new idea for preventing CHF.Key words: sports physiology;cardiovascular disease;chronic heart failure;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regulation;exercising intervention;overview据估计,全世界CHF(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2 300万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造成庞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1]。
心肌代谢及细胞功能的核磁共振波谱(NMRS)研究
吴元德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
【年(卷),期】1990(010)004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吴元德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6-33
【相关文献】
1.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归属人参二醇的NMR谱线 [J], 杨延武;何炳林;许肖龙
2.蚕丝蛋白的NMR研究Ⅱ.桑、柞蚕丝及其丝素的13C CP-MAS NMR研究 [J], 韩秀文
3.蚕丝蛋白的NMR研究* Ⅲ.天蚕茧层固态13C CP-MASNMR研究 [J], 纪涛
4.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法的最新进展(四)——NMR信号高度重叠化合物的信号指 [J], 缪振春
5.稀土配合物的核磁共振(NMR)系列研究(2)邻菲罗啉—甲基苯甲酸铕(Eu3+)二、三元配合物的NMR和IR研究 [J], 杨秋青;李林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相关研究第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中。
其通过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降低心肌氧耗,增加心肌代谢率,并增强心肌收缩力。
然而,老年人的代谢率较低,因此需要考虑药物在他们身上的效果。
研究表明,虽然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人的治疗效果确实较低,但对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治疗效果与青壮年患者相当。
第二类药物:ACE 抑制剂和 AGTR1 受体阻滞剂ACE 抑制剂和 AGTR1 受体阻滞剂是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老年人的RAAS 系统会呈现活化状态,而该类药物的作用在于减轻RAAS 的活化状态,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研究发现,ACE 抑制剂和 AGTR1 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可以被推荐作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第三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其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来实现。
老年人的血管功能较差,因此这类药物在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方面的效果并不如青壮年患者显著。
钙通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证明。
第四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主要通过加强血管的扩张作用来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从而减轻心肌负荷和需氧量。
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比较脆弱,对硝酸酯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当然,在恰当的剂量下,该类药物对于老年人仍然是可靠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之一。
综上所述,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治疗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β-受体阻滞剂、ACE 抑制剂和 AGTR1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药物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对于钙通道拮抗剂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时,应结合其身体状况和其他疾病,选择恰当的药物来进行综合治疗。
中药干预心肌能量代谢重编程防治心衰的研究进展
边晓红;刘晓娜;冯利民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24(33)2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以线粒体氧化代谢和能量消耗相关的代谢重编程为药理学靶点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临床提高心脏效率、减少能量缺乏和改善衰竭心脏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治疗方法。
且多种中药通过干预心肌能量代谢重编程发挥治疗心力衰竭作用。
因此,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的主要靶点以及中药干预心肌能量代谢重编程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防治心力衰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总页数】5页(P344-348)
【作者】边晓红;刘晓娜;冯利民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61
【相关文献】
1.中药干预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进展
2.中医药干预心肌细胞凋亡防治慢性心衰研究进展
3.黄芪甲苷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重编程的影响及机制
4.EGFR/HER-1抑制剂通过能量代谢重编程发挥心肌细胞毒性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相关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减退,常常出现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
因为老年人的身体衰老,造成了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功能下降,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发心力衰竭。
药物A: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种能够改善心脏血流和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
通过促进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心肌细胞的ATP合成,提高心肌收缩能力。
同时,它还能够减轻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积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
但是,糖皮质激素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和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药物B:利尿剂利尿剂是一种能够减少水分和电解质的药物,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之一。
它可以减轻患者的水肿症状,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利尿剂还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但是,利尿剂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血液中电解质异常、低血压、肌无力等。
药物C:鱼油鱼油含有丰富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天然的心脏保护剂。
它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稳定心脏电生理状态;同时,鱼油还能够减少纤维蛋白原的合成,改善心肌的弹性和收缩功能,从而预防、改善心力衰竭。
但是,由于鱼油的油脂成分较高,长期使用也有可能引起脂肪肝等副作用。
总的来说,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代谢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和鱼油等。
这些药物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也需要在严格控制剂量的前提下使用。
同时,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线粒体心肌能量代谢探讨从“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者:向阳杨海燕赵春生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1年第01期【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随着对CHF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通过调控心肌能量代谢来改善CHF越来越受重视。
祖国传统医学基于“线粒体”在CHF进程中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并通过探讨气与线粒体的关系和医家在CHF中对气的运用,得出“益气”可提高线粒体心肌能量代谢水平来治疗心衰的结论。
【关键词】气;线粒体;心肌能量代谢;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恶化的终末阶段,主要病理改变为心室结构损害和功能紊乱,继而心排血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求,加重心脏负荷,形成恶性循环。
2003年CHF流行病学显示,我国35~74岁人群CHF患病率为0.9%,由于我国人口老年化加剧,医疗水平提高,CHF患者生存期延长,加之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导致的CHF新增患者增多,CHF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
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消除诱因、降低心脏负荷、抑制心肌重构、降低心肌耗氧量等治疗方案,临床具有很好疗效,但患者仍易复发及反复住院。
近年研究表明,CHF的发生发展除了与心室重塑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激活密切相关之外,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为CHF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2]。
1 线粒体心肌能量代谢1.1 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心肌能量代谢心脏是一个高耗能、低储备的器官,作为持续舒缩器官,心脏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其代谢和功能,而心肌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三磷酸腺苷(ATP)。
研究表明,心脏每天的ATP转换量为其体质量的15~20倍。
在供养充足的情况下,95%以上的ATP产生来自线粒体的氧化代谢,仅不足5%的ATP来自糖酵解[3],因此线粒体是心肌细胞的主要动力来源。
成人心脏中线粒体约占心肌细胞体积的1/3[4],说明正常结构和功能在心肌能量代谢中的重要性。
益气化瘀法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肌收缩力无法维持正常水平,导致心排血量下降,从而导致心功能下降、肺淤血等症状。
目前,常见的心力衰竭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脏康复等。
然而,药物治疗的长期应用往往伴随着药物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的问题,而手术治疗和心脏康复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因此,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当前心力衰竭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益气化瘀法是中医传统理论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心肌代谢,改善心脏功能。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益气化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索益气化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实验中,我们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慢性心力衰竭组(CHF组)、益气化瘀组(YYHZ组)和正常对照组(CON组)。
CHF组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诱发心力衰竭模型,YYHZ组大鼠除按照上述操作外,还额外给予益气化瘀方中药配方的腹腔注射治疗,每天注射1次,治疗1周。
最后,对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进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结果显示,YYHZ组大鼠的能量代谢水平明显高于CHF组大鼠,且与CON组大鼠相当,表现为ATP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氧化磷酸化能力等参数均明显增加。
同时,YYHZ组大鼠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益气化瘀法能够预防心肌损伤。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YYHZ组大鼠的磷酸化激酶C(PKC)活性显著增加,而丙酮酸脱氢酶(SDH)活性不变。
这表明益气化瘀法可能主要通过激活PKC信号通路来影响心肌能量代谢,提高心肌细胞的ATP合成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益气化瘀法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KC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这一研究为益气化瘀法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同时也为中医药学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发展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心肌代谢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摘要:慢性心力衰竭适量临床常见的比较复杂的疾病,我国临床医疗的不断进步,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年的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30%左右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死亡率,临床研究人员不断进行心力衰竭疾病发病机制和预防治疗的研究,随着对心力衰竭疾病发病机制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心肌代谢重构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心肌代谢重构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1]。
关键词:心肌代谢重构;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应用效果慢性心力衰竭是患者的心脏出现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导致患者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不能满足机体的供血需求的综合征。
虽然临床不断研究慢性心理刷机额内分泌机制在疾病中的作用效果,心力衰竭的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依然很高[3-4]。
1正常心肌能量代谢特点1.1心肌脂肪酸代谢特点分析脂肪酸转运酶、膜结合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脂肪酸转运蛋白游离脂肪酸进入患者的心肌内包中,脂酰辅酶A合成酶能够将脂肪酸转换成为脂酰辅酶A,脂酰辅酶A通过三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等生成为一酰甘油、二酰甘油、三酰甘油[5-7]。
脂肪三酰甘油酶脂、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可进入三酰甘油中分解成脂酰辅酶A,然后在肉毒碱-棕榈酶转移酶的辅助下转运到线粒体,进行β氧化处理,β氧化的通路是酰基辅酶A脱氢酶、L-3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等物质组成的[8-9]。
1.2葡萄糖代谢特点分析通过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转运蛋白等将葡萄糖转运到心肌细胞中,随后在已糖激酶磷酸化的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在进入糖酵解中生成为丙酮酸,丙酮酸可以生成其他多种物质。
在含氧量充足的情况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的辅助下进入线粒体中[10-12]。
丙酮酸脱氢酶是线粒体的复合酶,能够被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4磷酸化后灭活。
丙酮酸在缺氧的状态下,能够生成为乙酸。
2心肌代谢重构的方法哌克昔林是通过抑制脂肪酸转变为葡萄糖,能够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最初用于治疗心绞痛疾病,但目前常用于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
慢性心衰心肌能量代谢中医研究进展
陈绍熠;金艳蓉;柴琳;花赵焱;向阳;赵鹏;张雪婷;蒋志良;杨海燕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22(31)13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是目前心衰治疗的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中医药在调控心肌能量代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文章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调控相关酶的代谢、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以后中医药治疗CHF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55-58)
【作者】陈绍熠;金艳蓉;柴琳;花赵焱;向阳;赵鹏;张雪婷;蒋志良;杨海燕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黄芪甲苷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2.中医药干预心肌细胞凋亡防治慢性心衰研究进展
3.中医药干预心肌细胞凋亡防治慢性心衰研究进展
4.温阳补心汤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及MAPK/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
5.暖心方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