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复习笔记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八上语文第7课笔记
以下是一份八上语文第7课的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梳理
本文《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以及物候观测的例子。
二、文章结构分析
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1. 引言:简要介绍物候现象及其重要性。
2. 正文:详细介绍物候学、物候观测的意义、决定因素和观测例子。
3.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说明方法中的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易于理解。
四、语言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同时,作者在说明事物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读者更加易于理解。
五、主题思想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探讨物候现象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强调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物候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认识到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诣。
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
二、文体知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
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
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
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三、理解词义萌发:种子或者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都是。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问题归纳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 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
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形象的感受。
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笔记《大自然的语言》课堂笔记一、重点字词1. 重点字:【阜】fù 土山:高~。
如山如~。
【萌】méng 草木的芽:~芽。
草~。
秋~。
【衰】shuāi 减:~少。
~微。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看云测天气,不误农~。
【物候】指自然界中的一些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度气候的异常变化,出现一些特定的反应和活动,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复苏等,这些现象总称为物候。
2. 词语解释:【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依序;依次。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在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课文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一片枯草好像到了秋天一样,叶子和草本植物都快枯萎了。
【风雪载途】形容严寒遍野,到处是冷酷的霜雪。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花香鸟语】花儿散发着香味,鸟儿欢快地歌唱。
形容美丽的景色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莺:黄鹂鸟。
词义和“鸟语花香”相近。
二、重点句子1. 课文中心句:“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3.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4.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就是活的生物。
”5. “一般植物成熟期多半在秋天,这和气候有关系。
”6. “选择花园中的二十支花作为例子,对它们作了解剖,看看它们有没有什么发展规律。
”7. “蜜蜂的出勤和回家可以告诉人们花开的情况。
”8. “阿诺索夫曾用统计材料做了分析,结果他从50万粒种子中抽出739粒来试验,有2粒依靠自然条件发了芽。
”9.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自然的语言》笔记一、作者及文体。
1. 作者。
- 竺可桢,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2. 文体。
- 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萌发(méng fā):种子或孢子发芽。
- 次第:依次,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 翩然(piān rán):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 孕育(yùn yù):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 风雪载途(fēng xuě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2. 多音字。
- 载:- zài(风雪载途、载歌载舞),表示“装载”“充满”等意思。
- zǎi(记载、刊载),表示“记录”“年”等意思。
三、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1 - 3段)- 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 第1段,以四季变换中大自然的现象(如桃花开、燕子来等)引出物候现象,这些现象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 第2段,举例说明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等。
- 第3段,给物候和物候学下定义。
物候是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动物的冬眠、迁徙等)与气候的关系;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2. 第二部分(4 - 5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 第4段,阐述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所以物候观测对农业非常重要。
- 第5段,说明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即生物,而且物候观测的优点是复杂的仪器所不能替代的,它简便易行,数据反映的情况比较综合。
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笔记一、生字词1. 萌发(méng fā)- “萌”字本义是指植物生长刚刚开始发芽。
在文中指草木开始生长。
2. 次第(cì dì)- 表示按照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3. 翩然(piān rán)- “翩”本义是疾飞的样子,“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文中形容燕子轻快飞舞的样子。
4. 孕育(yùn yù)- 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5. 农谚(nóng yàn)-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二、多音字1. 载- zǎi:记载、刊载。
例如“这篇文章刊载(zǎi)在报纸上”。
- zài:装载、载体、载歌载舞。
如“这辆卡车装载(zài)着货物”。
2. 翘- qiáo:翘首、翘望。
如“人们翘(qiáo)首以待新年的到来”。
- qiào:翘尾巴、翘辫子(口语)。
三、重难点1. 重点- 说明顺序:文章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作者从物候现象说起,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这种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 说明方法: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例如举例子,“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通过具体的实例,准确地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再如作比较,将不同地区的物候现象进行比较,突出物候现象的差异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关系。
2. 难点- 对物候学概念的理解:物候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生物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学生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如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等,来深入理解物候学的内涵。
八下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笔记
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着语言的丰富世界,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智慧。
以下是我对大自然语言的一些笔记:
1. 树木的语言
树木是大自然中最古老的生命之一,它们用自己的方式交流着信息。
树木的根系通过地下的真菌网络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让树木之间传递养分、水分和化学信号,帮助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2. 鸟类的语言
鸟类是大自然中最活跃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例如,一些鸟类会通过鸣叫、舞蹈和翅膀的振动来传递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告诉其他的鸟类它们的领地、食物来源和交配意愿等。
3. 昆虫的语言
昆虫是大自然中最多样化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交流信息。
例如,一些昆虫会通过放出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告诉其他昆虫它们的位置、食物来源和交配意愿等。
4. 海洋生物的语言
海洋是一个充满着生机的世界,海洋生物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例如,一些鱼类会通过散发特殊的气味来吸引配偶,而其他一些海洋生物会通过特殊的声音来进行交流。
总之,大自然是一个充满着语言的世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它们的语言,从中汲取智慧和知识,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笔记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笔记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的文章。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将有韵味的科学内容讲解得淋漓酣畅,引人入胜。
文章条理清晰,说明有序,逻辑性强。
文章开头没有从一年四季讲起,而是以物候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为切入点,从具体的自然现象说起,让读者体会到“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进而认识到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接着文章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方面条理分明地加以说明。
最后,文章指出:研究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与应用。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对物候现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例如在说明经度对物候的影响时,作者通过具体数字的比较,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程度。
总的来说,《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说明文,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向读者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使读者对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文章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拥有独特的语言,通过风、水、树木和动物等形式与我们交流。
在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中,有着无比丰富的信息和智慧,只要我们愿意静心倾听,就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在大自然的语言课堂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生命、生态平衡和生长的知识。
当我们在清晨的森林中听到鸟儿歌唱的声音,它们会告诉我们今天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让我们充满活力地迎接新的一天。
当我们在夜晚看着闪烁的星空,感受到大自然的宇宙奥秘,我们会懂得人类与宇宙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让我们更加敬畏和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大自然的语言也是一种启发我们心灵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接近内心的深处,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愿望。
当我们在大自然中漫步,与树木、花草相处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宁静和平静,让我们摆脱浮躁和焦虑,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精神的滋养,让我们更加强大和坚韧,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都能够坦然面对,从容应对。
在大自然的语言课堂中,我们还能学到如何与不同的生命形式相处,学会尊重和保护周围的生物。
当我们看到一只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一只小鸟在树梢上欢快地歌唱时,我们会明白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他们,与他们和谐相处。
大自然的语言教会我们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生态平衡,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一种启发我们心灵和灵魂的力量。
只要我们愿意打开心扉,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们就能够领悟到其中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的语言课堂,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宝藏,让我们与大自然更加紧密地连接,共同享受生命的美好。
【大自然的语言课堂笔记】完。
第二篇示例: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给予我们美丽的风景和清新的空气,还承载着无穷的智慧和启示。
在这节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更深入探讨了大自然的语言和智慧。
05 大自然的语言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翩(piān)然孕(yùn)育簌(sù)簌农谚(yàn)萌(méng)发次第海棠悬殊花香鸟语销声匿(nì)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风雪载(zài)途:一路上风雪交加,形容气候恶劣。
也指人生路上的挫折很多,仿佛冬天一般。
年年如是:每年都是像这样。
表示大自然气候有很强的规律性,有时含有抱怨,情绪低落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二、文学常识《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著有《物候学》《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文集》等。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四、知识点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本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写作上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最后一部分,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相照应。
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本文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
语言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一大亮点,如写大地“苏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回大地写得富有动感;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七字句,具体描绘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初二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笔记一、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可有趣啦,就像大自然在跟我们聊天似的。
比如说,桃花开了,这就是在告诉我们春天来喽。
还有布谷鸟叫了,那是在说要开始播种啦。
这些大自然里动植物的变化啊,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像课文里提到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都是大自然悄悄给我们的信号呢。
二、文中的例子1. 物候现象物候现象可多了。
像课文里说的,“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就是物候现象。
这时候啊,我们就知道天气开始变暖啦。
还有像“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这就很神奇,住在山里的小伙伴可能会有更深的感受呢。
比如说山上的桃花可能就比山下的开得晚一些,这就是因为高度不同,气候不一样。
2. 影响物候的因素影响物候的因素也不少呢。
首先是纬度,纬度不同,物候现象就不一样。
比如说,在我国,越往北的地方,冬天就越冷,春天来得也越晚。
经度也有影响哦,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物候就有差别。
像新疆那边,昼夜温差大,物候就和东部沿海不一样。
还有高下的差异,刚刚说的山上山下桃花开的时间不同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古今也有差异,古代的气候和现在不太一样,所以物候也会有变化。
三、物候学的意义物候学可重要啦。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规律。
比如说,农民伯伯可以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农事。
要是看到某种花提前开了,就知道今年天气可能有点特殊,要提前或者推迟播种。
而且啊,物候学对研究气候变化也很有用。
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物候的变化,来研究地球的气候是不是在变暖,或者有没有其他的气候变化。
对于我们保护环境也有意义呢。
如果物候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就是环境出问题了,那我们就得想办法保护环境啦。
四、学习这课的小技巧1. 背诵重点段落像描写物候现象的那些段落,就很值得背诵。
背下来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写作文的时候还能当素材用呢。
比如说描写春天的作文,就可以把“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写进去,多生动啊。
《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知识点整理《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知识点整理(精选13篇)《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知识点整理篇1【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yùn育萌méng发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o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3.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大自然的语言》的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可桢(人名)。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3.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4.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知识点整理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1、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常常惊叹于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在幽幽月光里聆听乡思,在青青柳色上读懂离别,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似乎全在向诗人倾诉柔肠。
八下语文书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的笔记一、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整体印象哎呀,这篇课文可太有趣啦!就像是大自然在跟我们悄悄地聊天呢。
它让我们知道大自然里有好多好多的“语言”,就藏在那些平常我们可能都没太注意的东西里。
二、字词方面1. 竺可桢(zhú kě zhēn),这可是作者的名字呢,得记好啦。
课文里有些字词也很有特点,像“萌发(méng fā)”,就是开始发芽生长的意思,比如说春天到了,小草开始萌发。
还有“次第”,就是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像花朵次第开放,就好像它们商量好了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绽放。
“翩然(piān rán)”这个词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就像蝴蝶翩然起舞。
2. 有一些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也很值得一提呢。
像“销声匿迹”的近义词是“无影无踪”,反义词是“崭露头角”。
三、课文内容1. 这篇课文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像那些候鸟的迁徙、草木的荣枯、花朵的开放凋谢,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比如说,桃花开了,就告诉我们春天来啦;布谷鸟开始唱歌,那就是在说要播种啦。
2. 然后呢,课文里还讲了这些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季节的变换,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农事。
就像农民伯伯看到杏花开了,就知道要赶快耕地啦;看到桃花开了,就知道该种谷子了。
这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小提示,要是我们能读懂这些提示,就能更好地和大自然相处。
3. 而且呀,课文还说了大自然的语言是非常准确的。
它不会骗人,也不会出错。
比如说,如果燕子低飞,那就是要下雨的信号,这可是很灵验的呢。
四、段落分析1. 课文开头就很吸引人,用了好多例子来说明大自然有语言,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兴趣给勾起来了。
然后在中间部分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大自然的语言和它们的作用。
最后结尾呢,又强调了我们要去发现和研究大自然的语言。
2. 有一些段落描写特别生动,就像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卷。
比如说描写春天的那些段落,把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写得栩栩如生,让我们好像能看到小草冒出头,花朵绽放笑脸的样子。
5课大自然的语言笔记
以下是《大自然的语言》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概述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的文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将复杂的物候学知识娓娓道来,向读者介绍了物候学的意义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物候学的基本知识。
二、重点段落解析
1. 第2段:本段主要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以及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其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季节活动,一定时期的现象……”、“指示季节,预知农时”等语句突出了物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 第4段:本段通过比较古今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称呼,阐述了物候学的意义和用途。
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其中,“沉睡”,“苏醒”,“凋零”,“新生”等词语运用得非常贴切。
3. 第6-10段: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作者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等方式,具体说明了这四个因素对物候现象的影响。
三、难点解析
1. 如何理解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答: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在于,通过观察和研究物候现象,可以预测农时,指导农业生产。
通过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物候学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 如何理解物候学的本质?
答:物候学的本质在于探究自然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通过对自然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笔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节:自然之美。
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她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展示着她的美丽。
初二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堂笔记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内容也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其实,“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另著有《竺可桢全集》。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次第:依次。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sù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yīng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连翘qiáo: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二、主题概述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内容,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于农业丰产的科学,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为农业带来更大的进步。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四、思考探究1.课文第1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描写;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它们的轻快敏捷;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作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大自然的语言笔记
大自然的语言笔记如下:
《大自然的语言》文章主要写了大自然会说话,天上的白云,蚂蚁,蝌蚪,大鹰,大树,鱼,化石都代表着大自然不同的语言。
读了《大自然的语言》,我知道了大自然是奇妙的,大自然中的任何一样东西都能告诉我们知识,可最重要的还是细心观察,如果你不爱学习,粗心大意,就算非常有用的知识从你身边走过,也是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做每一件事的时候要细心观察,寻找奥妙。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大自然也有语言。
”的确如此,大自然的语言处处可见,大自然孕育了我们,记载着点点滴滴我们鲜知的话题:晴天雨天、春夏秋冬、海洋冰川……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会聆听大自然声音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诗中提到的阿基米德、富兰克林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只有走进大自然,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妙不可言。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扑向大自然的怀抱,拥抱大自然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