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案-《教育学》

  • 格式:doc
  • 大小:499.00 KB
  • 文档页数:9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师范学院教案课程名称教育学

授课班级2010级数学本科(4)班、20

10级数学本科(1)(2)班、2010级物理

本科(3)班、2010级生物本科(1)(2)

班2010级生物本科(3)班

授课时间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系部初等教育系

教研室教育理论教研室

知识目标:1.全面了解课程的组织及其构成成分,掌握课程的结构及其主要形式,掌握各种课程类型的优缺点。

2.分析说明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深入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课程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和最关键部分。本章介绍了课程的概念、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和课程的作用。全面分析了课程组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介绍了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辞海》中界定:功课的进程;教学的科目。《辞源》中界定: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释义为:课业及其进程。在我国古籍中,早已使用这一词汇。《朱子全书·学六》中就说:“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其中“课程”一词就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在西方,课程一词的语源出自拉丁语,本意指跑道,就象运动员沿着一定的运动场跑道赛跑一样,在学校里孩子们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美国经验主义者艾伯蒂认为:“学校为学生所准备的一切活动,构成它的课程”。日本教育界认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它将教育目标加以具体化,多层次地设定多样的亚目标,并且选择、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内容。

课程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内涵和外延也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不同的教育主张和对课程的理解不同,对课程的定义也有所不同。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课程的含义被扩展了,学校生活中那些非学科的经验也受到了重视,认为这些经验对学生的态度、动机、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有明显的作用。当代课程观注重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的全部经验。另一方面,把课程主要看作是教程而不重视学程的静态课程观也受到了挑战,课程不再被看作是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双向的流动实践过程。当然,教学的科目、课业的结构及其进程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一般还是被认同的。

因此,我们认为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氛围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和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也体现人们对课程理解的深入。

二、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

1.社会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任何课程体系的确定,都是受社会要求决定的,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的要求;政治、道德的要求;文化、科技的要求等。从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出发,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基本上形成了三种性质的课程:

(1)普通教育课程——主要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身心,使新生一代具备一般的文化教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专业教育课程——指各种具体专业或职业的课程(如理、工、农、医、政法、财经、师范等)。

(3)综合技术教育课程——指使少年儿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掌握使用最简单工具的基本技能。它是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专业教育的基础。这三种性质的课程体系既反映着社会的需要,也反映人的身心发展的利益需要。

2.受人类文化和现代科学发展最新成果的制约

现代社会的生产、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式等,都以现代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现代学校的课程不能不以人类积累和认识的最新成果为前提。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和国际性。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揭示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基本依据,所以,各国都把这些科学当作基础学科列入课程。

3.课程必须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必须考虑到该年龄段学生的现实的学习的可能性。

4.课程受学制年限的制约

一般说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制约年限,但学生发展期的有限性又制约着课程内容。编订课程,还常常受到课程理论影响。有不同的课程理论,就有不同的课程类型。历史上的不同的课程模式,都是不同课程理论主导的结果。而

且课程本身有历史的传统,任何一种模式的课程,都打着它的历史的烙印。课程编订都是以原有课程为起点,为基础,离开了原有的基础,也就谈不上发展。

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一)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培养人才首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要规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一切并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它的实现要依据课程,通过制定课程目标,规定课程内容及课程组织结构等,才能真正将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落到实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课程这个中心,谈论学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只不过是一句空话。

(二)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课程主要体现于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和教科书。在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主要依据课程内容,以一定的目的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内容。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要通过课程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在学校中,学生是以课程为基本的学习内容,为自己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

(三)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开设各种类型的课程,如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一方面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为他们身心的发展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他们主动探索、体验,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形成创造能力,促进他们情感、兴趣和爱好的发展。

(四)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教育质量评估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但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对学业成绩的考核,可以让学生找出自身的缺陷,确定努力的目标。对教师来说,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促使自己不断地反思,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其实,所有测验评价指标的建立都是依据课程来进行的。可以说,课程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离开了这个尺度,就无法评定教学质量的优劣。

第二节课程的组织

课程的组织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材料(课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它是一项关键而又复杂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成败。本节介绍课程目标、课程与教学材料(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课程类型和课程结构在第三节中介绍。

一、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含义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

课程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陈述,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应该明确而又清晰。

(二)课程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的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

(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二、课程与教学材料(又称课程内容)

所谓课程与教学材料,就是指课程教学中师生使用的各种文字的和非文字的材料,主要包括课程原理、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又称教学大纲)、课本(又称教科书)、辅导资料、教师指南、补充资料和课程包等。其中课程原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被统称为课程方案(现称课程总纲);课本、辅导资料、教师指南、补充资料和课程包,被称为教学材料(简称为教材)。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在欧美国家称为教育计划,在前苏联称为教学计划。我国建国后称为教学计划。现在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正在逐步改称为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学校及其专业的性质,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一种法规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做出全面的安排,规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课程计划是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研制的主要依据。

(二)课程标准

我国过去称教学大纲,现在称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正规教育中最古老的教学工具,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