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现状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探析作者简介:张梦婷(1989-),女,湖南省常德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11级金融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理论与实务。
摘要: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行已成为我国银行体制中的第三梯队,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市场定位不清、内控制度不完善、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本文将回顾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目前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公司治理;产品创新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一)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
城市商业银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河南漯河成立了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其宗旨是为城市和街道小企业和个体户服务,揭开了中国城市信用合作制发展的新篇章。
在初期,一般都由中国工商银行对其进行管理,1986年开始,为加强统一监管,人民银行开始接手城信社的管理工作。
1989年,针对城市信用社发展过多,竞争手段不当,片面追求规模,资产质量低,风险度高等状况,人民银行对城市信用社进行了清理整顿。
1995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决定自1995年起在35个大中城市原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由城市企业、居民和地方财政投资入股,分期分批组建成地方股份制性质的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城市合作银行名称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2.工作转变阶段。
1995至2002年间共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经营。
按照四级分类,城市商业银行的账面不良贷款率是30%,实际数值更大;若按五级分类,城市商业银行的账面不良贷款率可能会超过50%。
为了化解这些风险,人民银行召开了三次城市商业银行论坛及监管工作会议,共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为化解风险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
城商行从过去的单兵作战转向了集合作战,其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开始向集约型转变。
3.发展加速阶段。
中药治疗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观察
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化疗是肺癌治疗中常用
的一种方法。
然而,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疲乏的症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化疗相关性疲乏,中药治
疗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然而,中药治疗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
乏的临床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针对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为
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三、研究内容
1. 患者招募
招募符合研究标准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招募范围为某一医院
的肺科、肿瘤科门诊。
2. 研究方法
对研究对象进行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疲乏程度的变化情况,并
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中药治疗对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
3. 研究期限
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进行研究。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为,中药治疗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为肺癌患者化疗带来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中药对肺癌患者化疗相关性疲乏的临床疗效,为肺癌患者化疗带来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为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82 2012.032012年03月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文/李燕 杨珂摘 要:表外业务作为西方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拓展的一个重点,它的发展速度以及规模都已经超过了表内业务,在银行业务结构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无论在业务规模上还是品种结构各方面都和国外相差甚远。
我国商业银行应抓住发展的机遇,实现经营多元化,拓展新的利润渠道,努力拓展表外业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82-03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概述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其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据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划分,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虽然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和负债业务联系紧密,即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有可能转变为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信托担保、金融衍生品、证券相关业务等;广义的表外业务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担保、代理等相对来所无风险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即包括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特点在于其基本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身资金来提供服务,并且具有易操作,金融杠杆高,风险巨大等特点[1]。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1、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表外业务在西方产生由来已久,但直到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的扩大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表外业务才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的几家大银行如花旗银行、美洲银行从那时起就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自1988年以来,其表外业务所涉及的经营活动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在90年代末期,表外业务已经超过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其平均增速到达了54.2%,远高于同期资产总额9%和资本总额21.65%的增速。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2)2.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3)2.1.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负债业务发展现状 (3)2.1.2我国商业银行零售资产业务发展现状 (3)2.1.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3)2.2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趋势 (3)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3)3.1 经营理念上的偏差 (3)3.1.1 对零售业务的价值和战略地位缺乏正确认识 (3)3.1.2 没有真正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4)3.1.3 缺乏市场定位观念,对客户细分、需求定位等研究不到位 (4)3.2 业务分离,缺乏有效的支持 (4)3.3 产品缺乏多样性 (4)3.3.1 产品结构不合理 (4)3.3.2产品缺乏创新 (4)3.3.3 缺乏品牌战略 (4)3.4 客户服务的滞后 (4)3.4.1 客户服务意识淡薄 (4)3.4.2 缺乏客户服务统一标准 (5)3.5 服务管道的单一 (5)3.5.1服务管道的拓展不足 (5)3.5.2 信息服务滞后 (5)3.6 服务人员素质建设的不足 (5)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策略研究 (5)4.1 转变营销观念,调整经营理念 (5)4.1.1 正确认识零售业务的价值和战略地位 (5)4.1.2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5)4.1.3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细分市场 (6)4.2 创新组织架构,确保组织和资源支持 (6)4.2.1 完善组织构架,改造流程控制 (6)4.2.2健全客户信息库 (6)4. 3 丰富产品类型,创新产品体系 (7)4.3.1 制度品牌营销策略 (7)4.3.2组织产品创新 (7)4. 4 整合业务流程,提高多渠道服务能力 (7)4.4.1 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7)4.4.2强化电子渠道分销功能 (7)4.4.3 完善营销管道体系 (8)4. 5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整体实力 (8)4.5.1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8)4.5.2 重视员工价值,留住优秀人才 (8)第5章结论与展望 (8)参考文献 (9)摘要商业银行向个人客户专门开发了一种具有针对性的产品:银行零售业务,它作为银行提升竞争力与品牌形象的主要措施,是银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绿色金融旨在通过金融工具和策略,推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概述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主要产品和服务。
同时,还将分析绿色金融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业务中的比重和地位,以及其对银行经营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贡献。
本文将深入剖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难点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这些对策和建议可能包括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等。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有望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将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金融业务在我国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在绿色信贷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明确了绿色信贷的投向、标准和管理要求。
同时,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摘要:在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在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容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研究。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属于银行机构的一种形式,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商业银行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包括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农村商业银行等,类型多种多样,不过均隶属于商业银行体系,在发展中呈现出了几个相当显著的特点:(一)基层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偏远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构筑时间短,非常薄弱。
而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于这些地区的关注力度,为了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金融监管机构对于相应地区金融机构的设立以及金融和业务的办理都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基层化发展。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共设立1233家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862亿元,而且已经基本实现营利,成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商业银行需要同时应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因此出现了跨国经营的趋势。
以工商银行为例,截止2015年,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设立了营业机构,其分支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境外资产规模也随之增加,达到了1600亿美元。
(三)业务趋同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许多商业银行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会去模仿其他银行的业务,使得各个银行在战略、产品、服务、机构等方面出现了趋同化的趋势,在促进银行相互竞争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如果其继续演变,则可能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未来会呈现出“千行一面”的情况,不仅影响了银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绿色金融是当前全球发展的重要方向,商业银行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现状仍有待提高,主要问题包括产品创新不足、评价体系不健全、培训意识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健全绿色金融评价体系、加强培训意识提升等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前景广阔,只有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意识,才能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原因、对策建议、产品创新、评价体系、培训、意识提升、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绿色金融的重要性绿色金融是指以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为出发点,推动金融产业在投资、融资等方面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业务。
绿色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是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挑战。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绿色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从而有效缓解环境问题。
绿色金融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之一,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还能够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推动全社会朝着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变。
加强绿色金融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必然选择。
1.2 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金融实力和资金流动性,能够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绿色项目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一、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意义在存贷款利差不断减少和资本监管不断加强的今天,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共同构成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
对于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间业务为商业银行提供稳定的、低风险的收入来源近年来,银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急剧变化。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金融监管不断加强,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传统业务的收益减少而风险增大。
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储备。
由于中间业务基本上无需动用或较少动用银行的自有资本和营运资本,中间业务一方面可以不动用银行资产,不增加银行的负债,减轻增资压力,避免资本充足率的限制,甚至放慢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又可以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成为商业银行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
发展中间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目前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不良资产和不良负债比例的增高,不断增长的坏账与亏损,使商业银行不得不缩小风险资产的规模,扩大发展风险较小的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虽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相对而言,中间业务主要是接受客户的委托,以中介入的身份进行的代理业务,其风险主要由委托人来承担,自身的安全性较好.同时,范围效率还可以提高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经营为金融产品开发和业务市场开拓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商业银行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使其能及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调节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了其识别,抵御和处置风险的能力。
(二)发展中间业务有助于稳固并带动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能为客户提供的利率弹性较小,银行间传统业务的服务内容和水平也没有明显差距。
与此同时,现代经济中,人们不仅要求银行提供存贷服务,而且要求银行为其提供保管财务、理财、预算收支、计算税收等服务;要求银行提供信用卡、资产评估、工程审价服务;要求银行代客买卖证券、外汇、黄金、代理客户安排旅游、子女教育、医疗保险、分期付款等等。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以及资本充足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找寻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解决对策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的意义首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网点、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等各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同时还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在同业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如果监管机构不能做到“法律面前,行行平等”,国有银行在某些方面还拥有特权,就不可能形成公平竞争。
各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虽有较大差异,但达标与末达标的商业银行在业务范围、资产规模、费用支出和薪金待遇等方面却具有无差异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控制信贷规模,提高资产质量。
资本充足率作为一个“刚性”指标,会促使银行在资本不足时,积极消化不良资产,改变资产结构,减少风险权重资产,以达到8%的法定标难。
即使资本充足,在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必须根据此指标确定自己的业务规模。
因此,资本充足性管制,有利于防止商业银行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
正是由于这个“刚性”指标在中国被“软化”,才会出现商业银行一方面资本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为了近期目标(如稀释不良贷款率)而大幅增加信贷资产的情况。
再次,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可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负债,其中储蓄存款约占全部负债的60%;另一方面,作为资金运用的资产业务将资金投向各种盈利性资产,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一旦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它将面临着弥补损失和满足存款人流动性要求的义务。
[1]加强资本充足性管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保障存款人特别是居民存款人的利益。
最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理有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引言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支持力度。
不断拓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
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监管不到位等。
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推动绿色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内容共计217字】1.2 问题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领域,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绿色金融市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规范,导致市场秩序混乱,阻碍了绿色金融产品的有效运作。
三、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不足: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监控和应对机制尚未完善,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
四、社会认知度不高:目前我国社会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较低,大多数人对绿色金融产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这对绿色金融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以上问题现状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和挑战,需要加强监管与创新,以推动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
1.3 意义绿色金融是指银行业在金融活动中充分考虑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消耗,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绿色金融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金融服务的社会效益和公信力。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虽然与发达国家个人贷款业务相比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落后,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愈发接受了个人贷款消费的消费理念,个人贷款业务的市场不断扩大。
面对国内巨大的个人贷款市场,我国的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个人贷款业务正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利润增长点,其重要性正日益提升。
由于起步较晚,并且受经济制度,信用体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仍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不论是在业务的发展环境还是业务本身来说,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都限制了个人贷款业务稳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美国为例的发达国家个人贷款业务特点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所存在问题,进而根据不足之处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 通过对美国的个人贷款业务所在环境与业务本身特点的分析,突出发达国家个人贷款业务的显著优势以及我国可借鉴之处。
二.以个人贷款业务中的个人消费贷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及现状,并提出不足之处。
三.就如何完善个人贷款业务,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实行分类指导,扩大客户需求;完善信用制度;拓展其他类个人贷款业务;改进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管理力度,控制个贷风险等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信用;贷款风险ABSTRACT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in our country began in 1980’s. Although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y, our personal loan business has a late start, rece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residents’ income and the improving of their life quality,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gradually accept a sense of consumption by credit loan. Thus the market of personal loan in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Under this potential market,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pay more attention on development of retail busines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becomes the focu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commercial bank and the point in having profit. We can see this business is playing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bank. For the reason of late beginning and restriction from economy policy and credit construction, personal loan business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and developing and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and shortages existing, both from the aspects of finance environment and the personal loan business itself. My study compared our country’s personal loan business with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y, in which I take United States for example. Then I examine the situation of our personal loan business both in history and in current, from which, I point out diffe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 loan business. Finally, I suggest varies measures to deals with problems.The three main points in my study are as followings: First, to outstanding the advantages of finance environment and business in Americ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merican personal loan business and to find out certain aspects that we can learn from. Second, take personal commercial loan as the main object of personal loan business study to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in this business’s development. Third,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better and a more satisfying personal loan business in China,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business, such as having different ways of lead taking account of different finance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customer demand, completing credit construction,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other personal loan business as well as some dominant personal business, improving the business process and staff service, reinforcing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loan risk etc.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loan; Credit Loan; Risk1 前言 (4)1.1 选题背景 (4)1.2 选题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608 银行管理论文浅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空间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20xx年国家工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其中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已有317家,其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714.763亿元。
金融市场份额占全银行业的37.2%。
二、SWOT理论分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根据SWOT理论的分析来看:(一)S(strengths)优势相比起我国国有四大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小,中小型客户居多。
因此,受到外界金融风险的影响小。
另外,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
所以也比较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补助。
最重要的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带来的灵活性使得其改革更为容易,无论是业务营销方式的改变,还是内部结构体制的治理,都比国有四大银行要容易得多。
(二)W(weaknesses)劣势(1)市场定位缺失。
一方面,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被我国的四大国有银行划分,导致我国的金融市场产品导向完全由四大国有银行控制。
因此,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战略定位缺乏,基本遵从国有银行经营业务为导向,国有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便经营什么业务;另一方面,原本中小商业银行还占据了一些中小城市或者乡镇的金融市场。
但近年来金融市场改革的进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网点的拓展和业务的扩散,其主营的营业业务已然拓展到中小城市和乡镇之中。
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自主性和市场份额更为降低,最终使得中小商业银行在跟随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过程中被逐渐兼并吞没。
(2)金融体制欠缺带来的歧视性。
我国特有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归根究底就是:政府主导性和垄断性。
一方面,政府的主导性使得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行政干预下失去了自身的主导权,从而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永远只能被动的改变,而不能主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垄断性带来的四大国有银行的强势,面对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又或是业务拓展。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简要介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概述本文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概况⑴零售业务的定义和范围详细解释零售业务的概念,并零售业务的主要类型和范围。
⑵零售业务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规模,包括业务规模、市场份额等,并探讨零售业务的发展趋势。
⑶零售业务的竞争环境分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包括竞争对手、市场格局等。
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产品及创新手段⑴传统零售产品介绍商业银行常见的传统零售产品,如储蓄账户、贷款产品等。
⑵新型零售产品介绍商业银行近年来推出的新型零售产品,包括方式银行、网络银行等。
⑶科技创新手段介绍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中运用的科技创新手段,如、大数据等。
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挑战与机遇⑴挑战分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所面临的挑战,如利率市场化、监管政策等。
⑵机遇分析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机遇,如金融科技的兴起、消费需求升级等。
五、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策略⑴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讨论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来提升竞争力。
⑵创新营销手段探讨商业银行需要采用创新的营销手段来拓展零售客户群体。
⑶加强科技投入讨论商业银行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数字化能力。
六、结论总结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数据、图表等详细信息,请参见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利率市场化:指将银行存贷款利率确定权交由市场,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⒉监管政策:指部门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进行监管的各项政策法规。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现状及发展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
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
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1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a.信用保函。
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
b.银行保函。
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
c.承兑业务。
d.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
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
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
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 ̄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现状与发展
刘晓明龙江银行齐齐哈分行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发展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大力加强并改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经营效益实现了逐步提高。
但是,商业银行在体制和机制上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改革任务还十分繁重和紧迫。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绩效显著的主要原因,即在保持国有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放松国家垄断,使新兴部门进入,利用竞争所形成的"鲶鱼效应",提高国有部门的效率,带动经济增长。
与此相似,我国金融业改革同样走了"双轨制"之路,即在原先国有银行框架内引进中小商业银行,利用"长出"的新体制推动旧体制的变革。
尽管从量的角度,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在经济、金融各个层面上仍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首先。
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其次,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再次,有效地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最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
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1.在发展程度上差别很大,存在失衡的现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2.经营区域过于集中,业务范围应扩展到更大的区域。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等一些商业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3.产品服务创新不足,应在创新上加大投入。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
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4.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阻碍商业银行的发展。
中国城市商业
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
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代理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
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对策1.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逐步减轻国企与银行间的制度性依赖。
商业银行改革与国企改革是一个不可分离的过程,银行不良债权大量累积、银行体制改革步伐迟缓等问题都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支持有关。
因此,商业银行改革与国企改革应当同时推进。
在当前。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同时,要加大行业兼并与地区兼并的力度。
政府应积极发挥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协调作用,推动行业兼并与地区兼并,优化产业布局。
另一方面,就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而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运用股份制推动企业改制工作。
2.改善商业银行产权与内部治理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独立主体。
要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摆脱政府的束缚,就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使之成为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以此基础,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
经营,形成硬化的风险约束机制。
没有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没有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制度,国有银行的经营绩效提升只是一句空话。
我国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应当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产权结构调整,建立起国有银行的法人产权制度,从而实现银行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
股份制改造有利于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有效加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激励,改善银行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
当前,这项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谋划和操作的层面。
3.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运作能力。
在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围绕治理结构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条件。
首先,银行内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监测与控制的组织架构,确保各机构间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
其次,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包括提高普通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建立专项和特别呆账准备金等。
第三,要健全内部管理人员行为规范,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防止人为造成的风险隐患。
第四,要撤并业务量较小、管理不规范、长期亏损的分支机构,实现规模经济。
4.在制度先行的基础上开放中小民营银行的行业准入,打破银行业垄断。
要有效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引入新的有活力的竞争力量。
民营中小银行的出现必将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加快银行业改革的步伐。
与已有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相比,民营银
行产权清晰、责任明确,使其能建立起有实际意义的激励机制。
发展民营中小银行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政府应当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和运营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
同时,在开放准入之前,要下大力气制定准则、监管和退出法规,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
5.加大银行业监管与调控力度,防范金融改革与开放中的风险。
中央银行应改变单纯作为主管部门的观念,监管重心也应及时从单纯的常规性稽核监督向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审慎监管转变,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监管的重心。
一是构筑金融法规体系,用法律来规范金融秩序、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金融立法应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中心,吸纳国际惯例和WTO的通行法则。
二是建立金融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审慎监管机关,审慎监管政策和审慎监督检查。
三是构筑金融安全网,逐步建立适合我国银行业状况的市场准入制、存款保险制、最后贷款人制度和市场退出托管制。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王志武,徐艳编著/2009-08-01/中国金融出版社.
《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和风险管理》索贵彬,石智勇著/2007-08-01/中国物资出版社.49财税金融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