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97 KB
- 文档页数:2
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精讲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学习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 本周学习重点与难点:(一)学习重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
3. 碳循环。
(二)学习难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
2. 碳循环。
三. 学习内容及疑难解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2)物质在谁和谁之间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的循环过程。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X围:生物圈。
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的X围内实现的。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因此地球上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在内都必需要有来自生态系统以外的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
如太阳能。
而物质是循环的,可重复利用。
对于生物圈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而言。
物质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的循环。
因此也就不需要来自生态系统以外的源源不断的物质供应。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在这里请同学们注意:Ⅰ除了生物圈以外,地球上任何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都不可能实现物质循环。
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只有在生物圈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的X围内才能得以实现。
Ⅱ人们曾经试图建立一个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实现物质循环的封闭的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圈Ⅱ号,可惜的是没能成功。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种类:(1)碳循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的循环过程。
2018长沙高二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读:长沙新东方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生物重要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快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库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的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合物所构成的。
对于某一种元素而言,存在一个或多个主要的蓄库。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温室效应:大气中CO2越多,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语句:1、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
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
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
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
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特点: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所以碳循环带有全球性。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是逐级递减的。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夯实基础】一、物质循环的概念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如下图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二、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碳元素的循环)考点解析:1.碳的存在形式 2.碳的循环形式4.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5.碳在生物之间传递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6.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关键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
7.碳传递的方向:碳在生物群落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
三、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无机环境中:CO 2、碳酸盐 生物群落中:含碳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CO 2在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其次是某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的关系(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3)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四、快速确认碳循环的各环节五、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实例——铅的富集过程3.途径:食物链(网)4.特点: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高②生物富集具有全球性。
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注: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
【易错辨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精心整理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
名词: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
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
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特点: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所以碳循环带有全球性。
精心整理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是逐级递减的。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