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3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学习内容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材第44页探索图形)。
第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都需要许多计算才能得到,但是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个,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个不需要怎么计算,但是需要发挥你们想象力的小探究,好不好?【新课讲授】1.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觉得这些小正方体有什么特点?2.看来同学们都比较聪明,这个问题难不住大家,那么如果将这个大正方体拼得再大一点呢?课件演示:用棱长1cm 的小正方体拼成棱长为3cm的的大正方体后,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
(1)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需要9个小正方体)(2)这个时候这些小正方体,都有什么特点呢?(3)提出问题: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
3.如果拼成棱长为4cm、5cm、6cm的的大正方体后,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1)学生借助直观图独立思考,解决拼成棱长为4cm的大正方体的问题。
(2)分类汇报交流。
①三面涂色:当学生说出有8个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时,追问:哪8个?学生说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原来大正方体的8个顶点的位置。
②两面涂色:可能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也可能有的学生是用2×12算出来的。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章:活动主题与目标活动主题:探索与发现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探索,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大家一起讨论、分析。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探索过程,看他们是否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他们在团队中的表现。
第二章:活动主题与目标活动主题:环保行动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2. 培养学生实践环保行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环保成果,大家一起讨论、总结。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环保行动,看他们是否能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团队中的表现。
第三章:活动主题与目标活动主题: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实践传统文化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来源和意义。
2. 讲解: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传统文化体验,如剪纸、陶艺等。
4. 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成果,大家一起讨论、总结。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传统文化体验过程,看他们是否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他们在团队中的表现。
小盒子的学问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中心小学李秀琴学习内容:“小盒子的学问”是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五年级下册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体积和容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笑笑在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承担了一项任务用正方形制作无盖纸盒,怎样做使这个纸盒的容积最大?”的实际问题,揭示制作一个无盖纸盒的现实需要,使学生感悟到做一个容积最大的无盖纸盒是适应客观需要而来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对“纸盒容积最大”概念的理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情分析:对于“制作一个无盖纸盒”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积累,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对于制作无盖纸盒还是感到困难,特别是做成纸盒的长、宽、高是多少不了解。
再者因为“纸盒容积最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它的本质属性,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容积最大”概念的建构,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学会用一张正方形纸制作一个无盖的纸盒。
2、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会“用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制作的纸盒容积最大的策略,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理解。
3、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分析数据、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容积最大的概念并探索其规律。
教学策略:①提出问题,动手操作;②结合图形,大胆猜想③分组合作,探索规律;④展示交流,归纳小结。
学习准备:12、18、24厘米的正方形纸,剪刀,三角板,透明胶带等学习流程:一、在创设情景中,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笑笑在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承担了一项任务,用正方形制作尽可能大的无盖纸盒盛放更多的瓜子。
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怎样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纸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实践“打电话”教学设计作者:肖超辉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8日点击数:3781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打电话”(教材第132、1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事例,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并能用符号表示。
2.让学生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杀鱼、洗鱼5分钟,煎鱼10分钟,淘米2分钟,做米饭15分钟,下面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最理想?(1)淘米——做米饭——杀鱼、洗鱼——煎鱼洗鱼、杀鱼——煎鱼(2)淘米———————————→做米饭师:能同时进行的事,我们同时进行,这样可以省时间。
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实施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假期里有一个紧急演出,音乐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
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
提出问题:想一想,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联系最快?请帮助音乐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自主探究打电话通知的方式,在小组内设计方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案呈现出来。
汇报并比较得出最优方案。
(1)学生汇报,教师帮助出示示意图,引导学生简要说明,并比较,找到最优通知方案。
解答问题,发现规律。
小结:最快联系方式只要用4分钟就可以联系15人。
第一分钟○第二分钟○○第三分钟○○○○第四分钟○○○○○○○○想一想,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根据示意图体现的数据填表暑假期间,学校组织120名学生参加爬山活动,突遇暴风雨天气,活动时间改期,要求老师尽快通知到一位学生,如果用打电话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打电话方案。
学段:小学 学科:数学 五年级下册
课
题
打电话
何懋蓉 授课教师 何懋蓉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
习
内
容
教材P102内容。 设计意图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
优方法,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进一步体
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3、感受猜想与验证的重要性。体会理论上的最优与实践中的最优
的区别。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
学
重
点
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教
学
难
点
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教法 启发、引导
学法 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磁铁等
导
入
新
课
1、情境导入:老师要打电话通知7名同学来校扫雪。 请你想一想:老师可以怎样通知到每一个学生? 2、学生汇报想法。(师引导) 3、小结入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4、视频出示打电话的注意点:节省时间。 开门见山提出数学
问题,能
为后面的
学习活动
争取到更
的时间。
导学案
学
习
过
程
一、学习目标
学会打电话的最优方法,能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二、前期铺垫
独立思考:
1、老师要打电话通知7名同学来校扫雪。请你想一想:老师可以
怎样通知到每一个学生
小组合作:
1、如果通知一个人需用1分钟,请算一算,你们组的方案共需要
几分钟。
2、清楚的画出你设计的通知方案,组内交流。
三、举一反三
仔细阅读:
我校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 老师需要
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 。 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
人,最短需用几分钟?
1、你能尽快地表示出通知15个人的最佳方案吗?
2、根据图示方案填表。(独立完成)
2、结合图示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组内交流)
四、归纳提升
回顾整个过程,大家用到了哪些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为了
使我们的方案切实可行,还需要做些什么?
五、小试牛刀
如果一个合唱团50人,最少花多长时间能通知到每个人?
六、畅谈收获!
第几分钟
1 2 3 4 5 6 7
…
新接到通
知的
队员
数
…
接到通知
的队员总
数
…
板
书
设
计
打电话
第几分钟
1 2 3 4 5 6 7
…
新接到通知
的
队员数
…
接到通知的
队员总数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前期铺垫环节,学生通过思考、观察很快发现了规
律,在举一反三环节再次体验了最优化策略的筛选过程,学会了选优的方法。
不足之处就是归纳时间为第n分钟的时候,新接到通知的人数和接到通知的总人
数,用n来表示学生有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