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高危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5.38 KB
- 文档页数: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
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是导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根据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胃排空延迟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机体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胰十二指肠;危险因素;胃排空延迟;护理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临床上常见治疗手段,为腹部外科的常用术式,但是其手术实施较为复杂,术中涉及多处神经及血管,且手术范围较大,术中操作难度较大,一旦操作不慎,则可能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极易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
术后出现胃排空延迟(DGE)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加重经济负担,形成心理压力,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原因[2]。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DGE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原因给予护理措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3]。
在本组研究中,对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给予护理措施,现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0.4±5.3)岁。
其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者15例,胰头恶性肿瘤者19例,胃癌8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胆总管癌4例。
纳入标准:同意参与本组研究者;18岁以上者;排除标准:意识不清者;精神疾病者;智力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语言功能障碍者。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详细对住院期间的DGE发生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主要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术后病理检查、排气时间、既往病史等进行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78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与胃排空延迟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腹部感染、术后胆瘘、失血量等(P<0.05);經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和出血量(P<0.05)。
结论:针对性地给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合理的临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概率,缩短康复时间,促进病情恢复。
标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用于治疗胰腺、壶腹及周围消化道组织恶性病变常见的和主要的方式,但是该手术涉及大范围的消化道组织和器官甚至血管神经,必然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胃排空延迟(DGE)就是高发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0%~50%。
DGE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更使患者面临死亡的风险大大增加,这无疑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隐患和心理负担[1-2]。
为进一步了解诱发PD后胃排空延迟相关的危险因素,文章选取了2012年3月~2014年2月入住我院的78例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78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39~87岁,平均年龄(63.7±9.2)岁;胃癌患者6例、胰头恶性肿瘤患者32例、胆囊癌患者3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18例、胆总管下段癌8例、壶腹癌11例;20例患者采用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58例患者采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手术切除范围涉及肝总管以下胆管和胆囊、胰头及其钩突部、远端胃、部分空肠和十二指肠[3]。
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28例分析[ 10-09-04 14:50:00 ] 作者:马东兴编辑:studa20【关键词】胃切除术残胃排空障碍残胃排空障碍是胃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胃肠动力减缓引起的残胃排空食物延迟。
本研究病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 2000年5 月—2006年5月收治28例患者,男18 例,女10例,年龄23~85岁,平均54.6岁;胃癌 19例,胃溃疡5 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28例患者均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D2 10例,胃癌根治术D2+ 5例,胃癌根治术D3 4例,单纯胃大部切除9例;毕Ⅱ式胃肠吻合18例,Roux-Y胃肠吻合10例。
术前4 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心脏病。
28 例患者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进流质饮食,2~5 d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宿食及胆汁。
胃引流量>800 mL/d,持续10 d以上。
X线钡餐或泛影葡胺造影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胃潴留,残胃扩张,胃壁无蠕动或蠕动微弱,造影剂呈线状或漏斗状通过吻合口。
25例行胃镜检查均能通过吻合口,排除了机械性梗阻,其他3例未做胃镜检查。
25例胃镜检查患者20 例吻合口水肿,呈慢性炎症反应,5例炎症反应轻微。
1.2 治疗方法2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高渗盐水灌洗,补液,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胃肠动力紊乱的药物等。
2 结果28 例患者7~10 d开始缓解,12~25 d全部治愈,腹胀消失,恢复正常饮食。
3 讨论残胃排空障碍由多种原因引起,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肠壁“泵衰竭”。
与“心功能不全”相似,胃肠壁也存在神经性或肌源性无力,以致胃窦收缩的振幅降低和(或)频率减少,其基础则是胃电节律的失常。
2)胃肠抑制性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手术通过各种途径激活胃肠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这是产生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后患者的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科在2011年3月到2016年7月接收并治疗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共纳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同时采用多因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本研究手术以后存在有58例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患者的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8.4%,其中涉及A级24例,B级20例,C级14例。
保留幽门和Child方法重建患者消化道,手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手术时间超过360min,术后患者腹部并发症等患者的术后胃排空的障碍情况,发生率更高,P<0.05;应用Child的方法、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且术后腹部并发症等患者术后胃排空的发生率更高,P<0.05,而年龄、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障碍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以后,患者会容易出现胃排空障碍等情况,而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为患者选择采用改进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而年龄较高且合并有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患者,其胃排空障碍的严重程度会明显增加,临床需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就是胰腺、壶部以及周围的消化道组织出现恶性病变的一种主要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应用对于一些良性病变进行治疗,做好对患者的消化道重建,其主要涉及到消化道组织器官众多,因此患者消化道重建术以后功能恢复存在有较大的难度[1]。
胃排空障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后的常见并发症,这种病情的发生率大约为20%~50%左右,很多患者都很难忍受程度营养,出现腹胀恶心和呕吐等不良症状,病情的延期手术恢复期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住院期间患者会具有较大的经济负担。
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背景胃大部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胃癌等病症。
但是,这种手术后容易导致胃排空障碍,进而影响消化及全身营养状态,给术后恢复带来困难。
因此,研究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因素手术方式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能会影响胃排空的情况。
有文献显示,胃大部切除术后,幽门关闭时间常常被最早改变,由此导致幽门梗阻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考虑对于胃排空的影响。
胃动力功能胃动力功能的改变也与胃排空障碍存在一定的关系。
胃切除术后胃排空的主要环节即胃的收缩函数,由胃底和体部的切除会导致胃的后半部分缩短,且缩短幅度与切除范围成正比。
胃动力障碍导致胃不规则运动、重复的反复性蠕动、波搏不同步以及胃的蠕动波幅度的下降等。
食管括约肌功能食管括约肌对于胃排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食管括约肌的松弛失调会影响胃-十二指肠反流,进而调节胃排空功能,而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与新胃间的距离增加,胃酸的刺激更有可能产生胃-十二指肠反流,严重时可造成胃排空功能受到抑制。
进食方式进食方式是影响胃排空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摄取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例如巧克力和甜点,可以降低胃排空速度。
而高蛋白、低糖、低脂肪食物,如低脂牛奶和新鲜水果,可以促进胃排空。
预防对策药物治疗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胃动力功能来促进胃排空。
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莫沙比利等。
进食策略通过改变进食方式来预防胃排空障碍。
需要鼓励患者多吃低脂、低糖、高蛋白的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奶类和豆类等。
同时,建议术后患者每天进食几餐,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康复训练针对术后患者的特点开展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胃排空障碍。
可以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有氧运动和适量的体育锻炼来达到锻炼胃部及整个腹部肌肉的目的,以促进胃部器官的微循环和毒素排出,并达到较佳的康复效果。
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择期行远端胃癌切除术的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对照组:肠外营养护理。
观察组:肠内营养护理。
观察胃液引流量<100ml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确认FDEG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胃液引流量<100ml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确认FDEG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0.48%)高于对照组(64.29%)(P<0.05)。
结论对于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护理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切除术;胃排空障碍;危险因素引言术后胃排空障碍(DGE)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可导致患者进食障碍、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影响长期预后。
目前,国内外尚未对术后DGE定义达成统一共识,根据胰腺外科国际研究组定义,DGE可根据临床影响分为A、B、C级。
研究显示,胃癌术后DGE发生率为10%~15%,其中5%~10%有临床症状。
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开腹手术、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混合或单纯腹腔镜远端胃癌手术方式的分析讨论,且研究结果之间具有差异性。
本研究探讨了术后DGE相关危险因素,期望为降低胃癌腹腔镜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我院择期行远端胃癌切除术的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
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为44~71岁,平均年龄为(62.57±6.84)岁;其中,胃癌根治术37例,姑息性切除5例。
对照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63.34±6.92)岁;其中,胃癌根治术36例,姑息性切除6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在我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术后83例出现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39.90%,其中A级31例(14.90%),B级27例(12.98%),C级25例(12.02%)。
保留幽门、Child法重建消化道、术中出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更高(P 0.05),保留幽门、Child法重建消化道、术中出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更高(P < 0.05)。
性别、年龄、病变类型、总胆红素、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消化道重建、术中出血量均与胃排空延迟病情严重程度无关(P < 0.05),术后年龄≥60岁、保留幽门、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病情更严重(P < 0.05)。
见表1。
2.2 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分析以上与胃排空延迟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Child法、术中出血量、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年龄、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见表2。
3 讨论本组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为39.90%,而不同的严重程度分布较为均匀,其中A级31例(14.90%),B级27例(12.98%),C级25例(12.02%),虽然胃排空延迟并不会增加患者死亡率,但对患者生存质量和住院时间影响显著,并随着严重程度增加而加剧,由此可见,B级和C级留置鼻胃管时间超过1周并且无法耐受肠内营养超过2周的患者占比超过1/2,胃排空延迟情况较为严峻。
影响胃癌全胃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方法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有328例胃癌患者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
所有患者随访4个月~5年,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结果患者的年龄、白细胞、白蛋白、肿瘤大小、术中失血量、手术方式、是否具有合并症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营养不良、术中输血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经胸腹联合手术、联合脏器切除、术中失血量、合并症为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术中输血及白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
结论影响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胸腹联合手术、联合脏器切除、术中失血量、合并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relevant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otal gastrectomy on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Form Jan 2007 to Dec 2011,328 cases with astric carcinoma treated by total gastrectomy in our hospital. Followed up 4 months to 5 years,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to discuss the relevant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Age,WBC level,albuminous level,tumor size,intraoperatie bleeding,surgical procedures,complications,ardiovascular disease,diabetes,cirrhosis malnutrition,intraoperative transfusion were relevant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ransabdomen combined thoracic operation,combined organ resection,pre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ntraoperatie bleeding were risk factors,and intraoperative transfusion,albuminous level were protective factors. Conclusio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otal gastrectomy were transabdomen combined thoracic operation,combined organ resection,pre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ntraoperatie bleeding.[Key words] Gastric carcinoma;Total gastrectomy;Regression analysis;Logistic隨着人口老龄化,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胃切除术是根治胃癌的主要方法,但是早期因为并发症较多而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先进器械的使用,术后并发症逐渐减少,但其仍是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胃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表时间:2018-03-29T14:53:21.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作者:拜合提牙尔?依马木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热依木[导读]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三科新疆喀什 844000)【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普外三科收治符合条件的13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年龄、性别等并对上述因素与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30例胃癌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2例,发生率为12.31%,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治疗,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胃癌;切口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215-02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1]。
有研究显示,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40%[2],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造成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加强对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和控制,增强综合预防措施,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3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析其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普外三科收治符合条件的13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48例,年龄36~88岁,平均年龄为(56.6±2.22)岁,平均住院时间(15.2±4.1)d,通过家访、电话随访、门诊等途径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月~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