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石壕吏》教学设计

渭南高新中学董轩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了解“虚实结合”“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通过情景想象,合作表演,了解“虚实结合”“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感受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3.增强“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社会观。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体会老妇的致词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理解“虚实结合”“藏问于答”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探究法,情境体验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同学们,你们对杜甫了解多少呢?请看大屏幕: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曾任检

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作“诗圣”。他的诗立足现实,广泛而深刻的描绘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残暴,揭示了社会矛盾,是一面时代的镜子,被人们称为“诗史”。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开始走向衰落。公元759年,唐军在邺城大败,数十万人死伤殆尽,唐军退守河阳,到处抓人以补充兵力,洛阳一带也骚动起来。当时,身在洛阳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被迫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一路上,他所看到的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于是,忧愤交加,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石壕吏》

二、听读课文,学会朗读

要求:听准字音,明确停顿,把握朗读感情

过程:听读——自读——抽读——学生点评——齐读

三、自读课文,读懂文意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自译课文,遇到疑问,同桌合作解决。

2.提出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老师适时点拨。

3.同桌合作,一人朗读,一人翻译。

四、想一想,议一议

下列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吗?

书: 1. 一男附书至。

2. 昨天我买了一本书。

走:1. 老翁逾墙走。

2. 小明走着去上学。

前途:1. 天明登前途。

2. 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五.研读诗歌,探究思想内容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诗中的语句回答。

2.明明是朝廷征兵,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抓壮丁”,而说“捉

人”?为什么特地点明“夜”捉人呢?这里面含有什么意味?(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注释:丁,指成年男子。唐玄宗天宝律法规定,二十二岁为丁。

小结:诗歌很讲究炼字,往往“着一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诗人用“夜”、“捉”、“人”三个字,无情的揭露了封建官吏的残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所引发的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3.有人说,老妇的“致词”全是吏一步一步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想象吏与妇的对话情景,把吏怒呼的过程补充出来,然后同桌合作,来个现场表演。

4.老妇的含泪致词,从侧面揭露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请根据“致词”内容,填空:

“————”一句表现了兵役之苛酷;

“————”一句表现了战争之惨烈;

“————”一句说明战争破坏严重,致使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含有什么意味?

“独”字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诗人日暮投宿,想必是老翁老妇一同接待,一夜之间,经此巨变。诗人悲愤、凄苦、同情的感情尽在一个“独”字之中。

小结:纵观全篇,老妇应征的奇闻,乡村十室九空的惨状,人民衣不蔽体的窘迫,不仅引起了诗人的忧愤同情,同时,也强烈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我想,“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让和平之鸽飞遍全球”是在座每个人的心声。

6.齐读全诗,读出凄苦忧愤的感情。

六.背诵全诗

七.作业: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1.石壕吏和老妇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2.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石壕吏

有吏夜捉人——官吏残暴藏问于答老妇前致词——人民灾难深重虚实结合独与老翁别——诗人悲愤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