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物联网应用实践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27
物联网:对中国移动的意义和挑战作者:徐劼来源:《信息化建设》2010年第08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建宙为物联网下过定义: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
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
同时,王建宙总经理提出了物联网具备规模性(只有具备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和流动性(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以及安全性(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保护,需要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三个特点。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目前正处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初始阶段,多个国家都在花巨资深入研究,中国在该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而且是国际标准制定方之一。
快速突破规模产业化的瓶颈技术,抢占制高点,是最紧要的。
物联网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发展有助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国土安全,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有助于我国抢占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制高点。
物联网与未来移动通信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主要在于社会基础与技术基础。
一方面,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靠信息技术进步,包括信息收集技术(RFID、传感器等)、信息传输技术(有线、无线、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云计算等),物联网的发展又必须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业务开发整合、运营支撑能力的平台。
企业参与物联网是推动其发展的坚实力量,同时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中国移动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不管是出于社会责任还是企业责任都要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更是推广具有战略意义的TD技术的重大契机。
物联网已正式列为国家战略,并补纳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而TD-SCDMA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其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不但使人际通信更上一层楼,也为物体之间的对话即物联网创造了条件。
1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概念并不是新概念,其最早出现在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一书,而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如泛在网络、M2M(Machine to Machine)等技术名称其实都是物联网的前称。
但到底什么是“物联网”呢?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通过无线/有线等通信网络连接组成的计算机应用网络,通过该网络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设备监控等功能,从而达到对物品跟踪、监控、管理等目的。
举个例子,危险品运输中为了保证物品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可以利用物联网实施对物品状态的全程监控,这时通过分布在危险品周围的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等传感器探头和GPS定位模块等,定期或不定期地采集危险品温度、湿度、气压、振动、位置等信息,然后通过通信网络将信息发送到远程的集中监控处理系统,由该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实施相应的控制处理。
物联网有别于互联网,互联网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而物联网则主要从应用出发,利用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资源进行业务信息的传送,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应用的延伸,是自动化控制、遥控遥测及信息应用技术的综合展现。
当物联网概念与近距离通信技术、采集技术与通信网络、用户终端设备结合后,其价值才将逐步得到展现。
2物联网分类物联网的分类有多种,如按照接入方式、应用类型等方式进行分类,类似于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专用网网络和公众网络,我们从物联网的用户范围不同,可分为公众物联网和专用物联网两种。
公众物联网是指为满足大众生活和信息的需求提供的物联网服务,而专用物联网就是满足企业、团体或个人特色应用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的专业性的物联网业务应用。
专用物联网可以利用公众网络(如Internet)、专网(局域网、企业网络或移动通信互联网中公用网络中的专享资源)等进行信息传送。
表1物联网分类方式举例3关键技术物联网作为下一代信息网络的主体,将会是一个现存和新出现的众多技术融合的综合体,这里仅就可见的一些典型关键技术略作介绍。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调研报告范文摘要: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我国更将其作为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推动。
通过对医疗、交通、物流、生活四大领域代表性单位的调研及240余份调查问卷的组合制定、随机发放、数据分析,得出物联网应用现状的“两大问题”与“新四化建议”如下:使物联网技术平民化;使物联网技术一体化;使物联网技术市场化;使物联网技术驱动化。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应用;调研本次调查目的是认知物联网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调查时间是2022年10月4日――2022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是对物联网在医疗领域、交通领域、物流领域、生活领域的应用做调研;并随行在金石滩、开发区、大连市及校内,对不同人群做随机问卷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开发区交管局(交通局)、大连开发区宅急送营业厅、大连市宜家家居、大连民族学院等。
一、物联网概述(一)物联网定义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架构对物品的智能管理应用层是物联网的“社会分工”―与行业需求结合。
通过对物品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实现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应用。
(三)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概念于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国自2022年8月温家宝同志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纲要”,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关注。
中国移动OneNET智慧云停车管理解决方案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面向对象与目标用户 (3)二、方案概述 (5)2.1 整体架构 (6)2.2 核心功能 (7)三、系统组成与功能 (8)3.1 智能停车设备 (9)3.1.1 停车场设备 (10)3.1.2 车辆识别设备 (13)3.1.3 导航设备 (14)3.2 数据处理中心 (15)3.2.1 数据采集与传输 (16)3.2.2 数据存储与管理 (17)3.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18)3.3 用户端应用 (19)四、优势与价值 (20)4.1 优势分析 (21)4.2 价值体现 (23)五、实施步骤与策略 (24)5.1 项目规划与设计 (25)5.2 设备安装与调试 (26)5.3 系统测试与上线 (27)5.4 后期维护与升级 (28)六、总结与展望 (29)一、内容概括中国移动OneNET智慧云停车管理解决方案,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城市停车提供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与服务。
该方案旨在实现停车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停车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的停车体验。
该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完善的停车管理平台,实现车场资源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数据分析等功能。
结合移动支付、车牌识别等先进技术,为车主提供便捷的停车缴费、车位查询、反向寻车等智能化服务。
OneNET智慧云停车管理解决方案还可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公安交警等部门进行数据对接,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推动城市停车管理的智能化、规范化发展。
中国移动OneNET智慧云停车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创新,为城市停车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民生福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车辆迅速增多的同时,车位紧张、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工程技术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hppl icat ions 2011年第23期
移动物联网终端及其应用研究 陈永辉,宋小虎,李海荣,黄隽莹 (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620)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物联网及其终端的发展,提出在物联网的普及和终端的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解决标准化问题, 实现硬件接口标准化、数据协议标准化。 关键词:移动网;物联网;终端;接口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3—0148—01
Mobile Internet of Things Terminal and Application Study Chen Yonghui,Song Xiaohu,Li Hairong,Huang Junying (Guangzhou Xuanwu Wireless Technology Co.,Ltd.,Guangzhou 51 062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and the end made the popularity of things and in the terminal to be resolved before large-scale promotion of standardization,the hardware interface standardization,standardization of data protocols. Keywords:Mobile;The Internet of Things;Terminal;Interface
一、
引言
当前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 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世界各国的未来信息 化发展战略,均从不同概念向物联网演进。在中国,物联网技术 已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国家电网、机场安保、物流等领 域已出现物联网身影。专家预计,物联网技术将用三至五年普及, 将会发展为上万亿规模的高科技市场。而我国目前在传感网领域 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 标准制定的主导国。物联网是由传感设备、终端、信息处理中心 和用户组成网络,本文将简述物联网终端技术及应用。 二、物联网及物联网终端 目前业界对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但普遍认可 的概念是通过射频识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 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感知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 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根据 上述定义,按照网络内数据的流向及处理方式将物联网分为三个 层次:一是传感网络层,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 对“物”或环境状态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层,即通过现有的互 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IPv6),实现数据的 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电脑、 手机等终端。 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 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 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物联网终端基本由外围感知(传 感)接口,中央处理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外 围感知接口与传感设备连接,如RFID读卡器,红外感应器,环境 传感器等,将这些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 处理后,按照网络协议,通过外部通讯接口,如:GPRS模块、WIFI 等方式发送到以太网的指定中心处理平台。 三、物联网终端的分类 (一)从传输方式分。从传输方式分,主要包括以WIFI终端、 2G终端、3G终端等,有些智能终端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接 口。 1.WlFI终端。该类终端一般应用在数据量传输较大、以太网 条件较好,但终端部分布线不容易或不能布线的场合,在终端周 围架设WlFI路由或WIFI网关等设备实现。一般应用在无线城市、 智能交通等需要大数据无线传输的场合或其他应用中终端周围不 适合布线但需要高数据量传输的场合。 2.2G终端。该类终端应用在小数据量移动传输的场合或小数 据量传输的野外工作场合,如车载GPS定位、物流RFID手持终端、 水库水质监测等。该类终端因具有移动中或野外条件下的联网功 能,所以为物联网的深层次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3.3G终端。该类终端是在上面终端基础上的升级,增加了上 下行的通讯速度,以满足移动图像监控,下发视频等应用场合, 如:警车巡警图像的回传、动态实时交通信息的监控等,在一些 大数据量的传感应用,如震动量的采集或电力信号实施监测中也 可以用到该类终端。 (二)从传输通路分。从传输通路分,主要包括数据透传终 端和非数据透传终端。 1.数据透传终端。该类终端将输入口与应用软件之间建立起 数据传输通路,使数据可以通过模块的输入口输入,通过软件原 封不动的输出,表现给外界的方式相当于一个透明的通道,因此 叫数据透传终端。目前,该类终端在物联网集成项目中得到大量 采用。优点是很容易构建出符合应用的物联网系统,缺点是功能 单一。在一些多路数据或多类型数据传输时,需要使用多个采集 模块进行数据的合并处理后,才可通过该终端传输。 2.非数据透传终端。该类终端一般将外部多接口的采集数据通 过终端内的处理器合并后传输,因此具有多路同时传输优点,同时 减少了终端数量。缺点是只能根据终端的外围接口选择应用,如果 满足所有应用,该终端的外围接口种类就需要很多,在不太复杂的 应用中会造成很多接口资源的浪费,因此接口的可插拔设计是此类 终端的共同特点,前文提到的通用智能终端就属于此类终端。 四、物联网移动终端接口标准化分析 现今,制约物联网技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则是终端的不 兼容问题,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无法在同一个平台上使用,设 备间的协议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物联网的普及和终端的大 规模推广前必须解决标准化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接口标准化:物联网的传感设备由不同厂商提供,如果 每家的接口规则或通讯规则都不同,便会导致终端接口设计的不 同,而终端不可能为每个厂商都预留接口,所以需要传感设备厂 商和终端厂商一同制定标准的物联网传感器与终端间的接口规范 和通讯规范,以满足不同厂商设备间的硬件互通、互连需求。 数据协议标准化:数据协议指终端与平台层的数据流交互协 议,该数据流可以分为业务数据流和管理数据流。中国移动与爱 立信合作制定的WMMP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协议,它的推广和 普及必将带动数据协议的标准化进程,方便新研发终端的网络接 入及管理。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相关行业联合 制定出类似WMMP更完善的通用协议,以满足各种应用和不同厂家 终端的互联问题,扩大未来物联网的推广。 五、结论 无论有多大困难,物联网仍在悄然渗透到你我之间,物联网 终端会渐渐的成为我们周围司空见惯的设备。终端的大量使用将 带动电子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物联网业务拓展工作思路1. 背景介绍中国移动通信作为国内领先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已经在传统的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业务正逐渐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因此,拓展中国移动通信的物联网业务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2. 目标设定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物联网领域的领先者,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并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具体目标包括:- 提供稳定可靠的物联网连接服务- 开发创新的硬件设备和传感器- 构建安全可靠的物联网平台- 提供个性化定制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实现物联网业务的持续增长3. 拓展思路3.1 拓展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与各类物联网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推广物联网技术和应用。
我们可以与硬件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合作,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同时,与行业协会、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3.2 优化网络架构物联网业务对网络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支持大规模连接、低功耗、低延迟等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升级现有网络设备,引入新一代网络技术,如5G、NB-IoT等,以满足物联网业务的需求。
3.3 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物联网业务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和传感器,产生海量的数据。
我们应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通过安全加密技术、权限管理机制等手段,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3.4 推动创新研发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我们要积极推动创新研发,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设立物联网创新团队,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与高校、研究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吸引优秀的人才参与研发工作。
3.5 加强市场推广和应用示范市场推广和应用示范是拓展物联网业务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组织物联网技术交流会议、研讨会、展览会等活动,向客户介绍物联网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优势。
同时,结合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开展应用示范项目,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