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我国做作为当今世界煤矿需求大国,煤矿能源在我国能源使用中占据近三分之二比例,煤矿能源的开发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因素,因此,前几年我国对煤炭大力开采致使产煤过剩,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已经过去,近几年的煤矿行业萧条,企业普遍存在负债高,阻碍着企业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了解现在煤矿行业的具体情况与发展前景从而有效的把握当今煤矿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前景发展能源

目录

前言 (2)

一、我国煤炭行业现状 (2)

(一)煤矿能源在我国能源使用中占主要地位 (2)

(二)近几年来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导致煤炭价格下降 (2)

(1)我国煤炭产量增速过快。 (3)

(2)出口量不断萎缩,进口量大幅增长 (3)

(3)煤炭价格持续下跌 (3)

(4)煤炭成本多年来持续增长,控制难度大 (3)

二、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现状及建议 (4)

(一)我国煤炭行业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4)

(1)整体水平低,创新能力弱 (5)

(2)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不足 (5)

(3)能源发展形势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空间 (5)

(4)技术与装备落后 (6)

(二)关于煤矿安全问题的建议 (6)

(1)加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研究 (6)

(2)开展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增加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6)

(3)加大整合矿井的安全监测 (7)

(4)加强煤矿安全科技队伍建设 (7)

三、煤矿发展前景 (7)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前言

当前,经济危机和压力前所未有,煤炭行业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时代的新常态,随着依法治国、深化改革进程地不断推进,国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期,煤炭企业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生存与发展成为企业的第一课题。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思想转型,引领企业发展转型。

一、我国煤炭行业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前几年,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集约化水平较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煤炭市场的变化,我国煤炭生产量全面年过剩,根据未来发展的趋势,现正处于转型改革阶段。

(一)煤矿能源在我国能源使用中占主要地位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炭将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我国既是全球第一的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因此,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建国后,我国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煤矿、煤矿配套工程项目和煤矿装备项目,形成了煤炭资源勘探、煤矿生产、煤矿建设、煤炭设备制造、煤炭科研、煤炭教育等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煤炭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二)近几年来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导致煤炭价格下降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时期就是“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是煤炭工业发展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三是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四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五是煤炭产量大幅增加;六是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七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八是煤炭行业在保障国家煤炭供应的同时,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煤炭价格逐渐上涨,煤炭工业迎来了“黄金十年”。但自2012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发生逆转,煤炭价格大幅跳水,企业效益大幅下降,行业调整加剧。两年来,随着煤价不断下跌,煤炭市场继续下行,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局面进一步加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发展,工业、重工业发展迅猛,从而导致能源需求量

大,而在现阶段的我国煤炭作为最普遍能源,也因此,煤炭行业迅速升起煤炭产量快速增长。在近几年由于煤炭产能过盛,煤炭行业出现下降趋势:(1)我国煤炭产量增速过快。2003—2013年,全国原煤产量从17.3亿t 增长到36.8亿t,年均增长7.8%。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重不断上升,1981年占16.1%,至2012年已达到46.4%,增长近两倍。10年来世界煤炭产量近70%的增量在中国。2014年1—6月,全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8%。

(2)出口量不断萎缩,进口量大幅增长。随着国内煤炭需求不断增长和出口政策调整,我国从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转变为最大的进口国。2003—2013 年,煤炭出口量由9 403 万t 减少到751 万t,年均下降22.3%;进口量由1 110万t增加到3.27亿t,年均增速40.3%。2014 年上半年全国煤炭进口量1.6亿t,同比增长0.9%,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进口煤的大量涌入对国内煤炭价格造成极大冲击。

(3)煤炭价格持续下跌。主要受煤炭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10多年来国内煤炭价格经历了快速上涨阶段,为煤炭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8年秦皇岛港发热量23.03 MJ/kg(5 500 kcal/kg)动力煤平仓价格最高涨至995 元/t,2014 年7 月跌破500 元/t,较煤价最高时下跌了近一半,已低于2008 年年初的价格水平。

(4)煤炭成本多年来持续增长,控制难度大。我国煤炭市场继续呈现了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需求低速增长,产能快速释放,进口不断增加,全社会煤炭库存持续上升,价格下滑,效益下降,市场景气持续偏冷,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来分析一下煤矿趋势。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下行态势依。由于经济增速下降,对煤炭需求增长不会提高。况且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第三产业增速加快,而第二产业增速将会继续下降,因此对能源的需求增速会持续下降,所以,如果不出现持续的异常天气,全年的煤炭需求不会大幅上升。煤炭行业经济效益大副相反,煤炭企业这个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产量小幅增加,全国煤炭产量36亿,8千万吨,同比增加3千万吨,增长了3.8%,煤炭产业从两亿多吨,首次增长5千万吨以下。第二消费量下来了,36.5吨,增幅是3.7%,煤炭消费年均9%,降大10%以下。第三发运量回升,6月份以来出现正增长,全国铁路发运23.3亿吨,增长2.6%。去年年底煤炭企业8400万吨,增加70万吨。同比增加46万吨,增长0.6%。第五增口

3.27亿吨。出口750亿吨,进口量比2002年增长4千万吨。第六市场价格下降,我们煤炭企业最担心的,出现了。去年4月份回调出来了,大家看这个数我不再细说了。炼焦煤价格也是这样。去年同比下降2%,投资高煤的钱少了。第七因为成本增长3.43,其中大型煤炭企业,因为成本,同比增长17.03%,同比下降33.7%,大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6.2%,同比增长11%,利润下降,收账款,都不是好现象。大型企业负债66.96,超过70%是危险的,经营风险大增。所以去年遇到的困难是偶合,今年两大规模投资超前的问题,还有市场预期的过能,持续增长的冲击,也有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不断提升的影响,更有煤炭行业,整体竞争力低的问题,输送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原因,也有国家推动节能减排,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影响。更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正确应对政策,我们需要实事求是。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部调研显示,全年我国煤炭产量依然会继续增加,煤炭供给依然会过剩。尽管近年来我国主要产煤大省(自治区)和一些煤炭企业主动控制产能,使得煤炭产量增速明显下降,但产能的无序扩张依然严重。前些年煤炭形势较好时大量投资所形成的煤炭产能已开始释放,煤改中对小煤矿进行的改造也大多完成,因此大量的产能将要释放。同时,一些国家要求关闭的无证小煤矿仍然在生产,这都使本已经严重供过于求的煤炭市场雪上加霜。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产量控制难以在全行业实现,因此也就必然维持供过于求的局面。

二、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现状及建议

(一)我国煤炭行业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前几年由于煤炭供小于求,一些煤矿最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管理,近年来煤炭行业的安全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前几年随着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煤炭企业为了追求高产量,很容易把安全问题给忽视了。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和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12字方针,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炭企业提高了认识、强化了管理,随着煤矿经济形势恢复性好转,安全投入也普遍有所增加,使煤矿在产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但煤矿仍然是我国工矿企业中事故发生最频繁、安全生产形势最严峻的工业部门。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我国的国际形象等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制约着煤炭企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是煤炭企业自身的问题,而且更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围绕我国煤炭行业产生的安全问题,政府部门、煤炭企业

以及一些理论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都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目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下面是一些近几年来我国煤炭安全事故案例:

2014年6月3日,重庆市南桐矿业公司砚石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2人死亡、1人受伤。

2014年5月14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煤大海则煤矿发生溜灰管坠落事故。5月20日救援工作结束,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

2014年4月21日0时30分许,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红土田煤矿井下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当班入井56人,事发后,安全升井42人,造成14人遇难。

2014年4月7日4时50分,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一采区工作面放炮引发透水事故,造成22人被困。

从上述数据上看,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技术方面有了很大提高,虽然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水平仍然较低,尚不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水平低,创新能力弱

长期以来涉及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一些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尚未被攻克;煤矿主要灾害的识别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防治与控制能力低;矿井防灾抗灾、事故抢险救灾、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鉴定分析水平低:煤矿安全科技贡献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停留在人工作业阶段,安全生产的科研储备匮乏。

(2)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机构改革,行业性科技攻关和原煤炭基金随之取消,使得煤矿安全科技的投入明显下降。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低价位运行,负重爬坡,无力对安全科技进行投人。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不足,安全科技投入没有明确的、可靠的资金渠道,严重影响了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

(3)能源发展形势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空间

受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约束,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能源发展的主题将重点围绕“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展开。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降低,火力发电煤耗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气得到大力发展,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已有实质性降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2017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降到65%以下,国家能源局则提出2015年就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能源结构的持续调整,煤炭消费增

速和比重还将进一步降低。

(4)技术与装备落后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技术与装备落后,难以适应危险源监控、预警、灾害防治和事故应急救援的需求。仍有许多装备存在适应性不强、可靠性差的问题。另外,面对新出现的灾害,缺乏必要的控制灾害的专用装备。煤矿安全的监测仪器仪表也存在着寿命短、精度低、稳定性差,不能实现自动调校的问题,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

(二)关于煤矿安全问题的建议

长期以来,由于煤炭企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科研机构不健全、安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创新服务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中小煤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低,基本上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研究

事故隐患诊断监测与治理。研究集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集成、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煤矿瓦斯安全监控与联网技术;研究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工艺和装备;研究智能传感器、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和智能处理技术;研究移动设备的自我监测、诊断和控制技术;研究全方位无障碍危险源探测监测、精确定位和信息获取技术。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研究各类危险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危险性分析先进技术;开发煤矿事故隐患诊断、鉴别、分级技术;研究煤矿重要设备的失效模式、失效准则、剩余寿命预测等的关键技术,提高对煤矿灾害和危险源辨识的科学性,为重大危险源与事故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奠定基础。

灾害与事故监测与预警。重点研究瓦斯煤尘爆炸动态监测、预警技术;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矿震等煤矿突发性动力灾害预测技术;采掘工作面、采空区自然火灾连续监测与控制技术;矿井水害的预警技术,提高对煤矿灾害事故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2)开展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增加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投入

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等防控技术;研究开发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煤矿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煤矿灾害事故的防治技术;研究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灾害事故智能诊断和仿真模拟技术、重大事故调查分析技术与装备,以及灾害分析的精细模型、方法和现代试验技术,提高事

故调查和现场检测检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开展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煤矿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全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政策性引导,形成科研院所与企业、与社会的联合协作机制,实现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产业资本的优化组合,逐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3)加大整合矿井的安全监测

前几年由于小煤窑技术水平有限,安全监管不到位,屡屡发生事故,并且小煤窑生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山西率先开展资源整合,一方面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为煤炭企业集约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的产业政策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应鼓励大规模煤矿企业收购小规模企业。但是随着煤炭行情走低,一些整合矿井资金有限,安全投入有限,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4)加强煤矿安全科技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煤矿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各级煤矿安全生产专家队伍。推动有关部门对从事煤矿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吸纳高素质人员进入煤矿安全生产科技领域。注重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

三、煤矿发展前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煤炭产量一直雄踞全球第一。随着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疲软日趋加剧,市场竞争日趋完善,在市场面前,那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会逐渐的成熟,煤炭行业的生产经营将逐渐的趋于市场化、正常化、利润平均化,以往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促使煤炭行业获取暴利的时代,将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成为历史,但这并不就是说煤炭行业就此低迷下去,作为现阶段中国最主要能源它将来的前景仍是广阔的。

2001年国有重点煤矿平均原煤单位成本106.19元/t,2011年约为350元/t,10年增长了2.3倍。政策性成本是推动成本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2003年原煤成本中政策性成本占5.4%,至2012年增长到32%。煤炭盈利大幅下降,经营风险不断攀升。随着煤价下跌,煤炭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2014年1—6月,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70%,一些用人多、产量低、成本高的中小煤炭企业几

乎全面亏损。煤炭企业普遍面临煤炭主业开始亏损、存货急剧上升、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现金流严重吃紧等经营困难。这次煤炭行业调整是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能源需求下降、进口煤冲击以及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更是我国煤炭行业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必然结局。对于未来煤炭行业走势,有几方面应高度关注。

①煤炭需求增速将长期回落。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速已进入换挡期,经济增速下降和结构调整将导致用煤需求逐步减弱。

②煤炭产能将长期过剩。目前预计国内煤炭产能过剩10 亿t 左右,前些年新建的矿井陆续进入投产期,这些矿井产能大、效率高,投产后将进一步加重产能过剩,去产能需要很长时间。

③进口煤将长期大量存在。从世界煤炭格局和国内需求分析,进口煤有产能保障和成本优势,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是长期过程。

④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鼓励新能源,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未来新能源占比将会快速上升。

⑤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煤炭需求。综上判断,这次行业调整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改善。煤炭企业必须强化管理、加快调整,尽快走出经营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需求增长明显加快,目前煤炭市场属于结构性过剩,并不是总量过剩,随着消费市场的增长,积压的煤炭会在一定时间内被市场消化掉。煤炭行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其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煤炭行业在能源供应中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巩固了其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地位;国家积极的产业政策保障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等。

煤炭产业要依靠转型升级,化解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产业向燃料与原料并举的方向发展,加快洁净煤技术创新步伐,通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煤化工等方式有效化解已经形成的相对过剩产能;要进一步调整产能结构,合理控制产能释放时序,科学规划下一阶段的产能建设和生产秩序;要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依靠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挖潜增效,提高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乃至国别界限,加快混合所有制在煤炭产业的科学构建,促进各种资

源的优化配置和顺畅流转;要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借助资本市场改革和回暖的良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投融资活动,提高企业效率效益,促进产业复苏。

结束语

在现阶段快速发展的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仍将持续增长,虽然近几年煤矿萧条,但从长远角度看,这种现状不会长久,国家会时刻调整,从近几年国家的政策不难看出国家正处于调整时期。随着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煤炭产品成本可能继续提高,国有高成本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在煤炭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大,煤炭产品整体价格的攀升将不可避免,同时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国际上对煤炭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这对国内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将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煤炭价格长期趋势是稳中有升,所以我国煤炭行业还是有十分大的发展前景的,作为安全专业的我们也是十分乐意见到这种趋势的。

参考文献

[1] 王全英.我国煤炭行业的经济形势分析与前景展望[J].2013,01:75-77

[2] 王广德.2010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与市场展望[j].煤矿支护,2011(02)

[3] 刘辉,范志伟,冯文生.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2012,8:8-10

[4] 于淼.当前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济,2013,9:379-380

[5] 张大伟.2012年煤炭供需关系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2年9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