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曲流河沉积结构特征及储层描述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6.10 KB
- 文档页数:3
济阳坳陷惠民凹陷新生代沉积-沉降中心迁移规律及其机制林玉祥;赵承锦;朱传真;吴玉琛;李佳;李秀芹【摘要】通过对区域地质、地层厚度、沉积特征以及断裂活动强度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特征与沉积中心迁移规律,阐明了其动力学机制,并对沉积中心进行了重新厘定,提出了圈定沉积中心的具体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惠民凹陷新生代存在东、西两个动态变化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除Es4期外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基本吻合,Es4期沉积中心已迁移到临邑西南,而沉降中心仍在滋镇西;Es4—Es3期是沉降中心迁移的重要转折期,主要发生南北向迁移,Ek—Es4和Es3—Ed时期以东西向迁移为主;西区沉积中心的迁移轨迹呈“S”形,东区为逆时针迁移。
控凹断裂主要在Ek和Es4期活跃,Es3—Ed期则是控洼断层占据主导。
无论是控凹断裂还是控洼断裂均受NNW向伸展构造以及兰聊、郯庐断裂右行走滑作用控制,这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速度和角度变化引起的地幔对流及印度板块的远源效应有关。
%Based on analysis on regional geology, strata thickness,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faulting intensity of Huimin sag,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activities and the depocenter migration patterns in different evolutionary periods of Huimin sag and explained their geodynamic mechanisms.New methods were proposed for delinea-tion of depocenters.There were two dynamic depocenters or subsidence centers in Huimin sag in the Cenozoic era.The depocenters and subsidence centers basically coincided with each other except for Es4 period.The depocenters had migra-ted to the southwest of Linyi,while the subsidence centers were still in the west of Zizhen during the Es4 period.The Es4 -Es3 periodwas an importanttransition period for the migration of subsidence centers which migrated mainly along the N-S direction.In contrast,the migration was mainly along the E-W direction during Ek-Es4 period and Es3 -Ed period.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ag,the depocenters migrated in “S”-shaped trajectory,while in the eastern part,they migrated anticlockwise.Sag-controlling faults were mainly active during Ek and Es4 period,while subsag-controlling faults were predominant in Es3 -Ed period.Both the sag-controlling and subsag-controlling faults were controlled by the NNW-trending extension structure and the right lateral strike-slip of Lanliao fault and Tanlufault.And it was related to mantle convection caused by the velocity and angle changes of the Pacific plate subducting to the Eurasian plate and the collision of India-Eurasia plate.【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11页(P509-519)【关键词】迁移机制;沉积中心;沉降中心;断裂活动;新生代;惠民凹陷;渤海湾盆地【作者】林玉祥;赵承锦;朱传真;吴玉琛;李佳;李秀芹【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惠民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西南部,西与临清坳陷莘县凹陷相邻,东邻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与埕宁隆起以宁南断裂、无南断裂为界,南以齐广断裂与鲁西隆起相隔,是济阳坳陷中最大的一个凹陷(图1)。
济阳坳陷中生界储层特征概述摘要济阳坳陷中生界因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岩性复杂多样而成为当前胜利油田勘探老区中研究最为薄弱的层系,其成藏的核心难点是储层问题。
目前发现的油藏主要以凝灰岩、碎屑岩和安山岩为主。
本文从凝灰岩期次、成分、储集空间类型、控制因素等几个角度对凝灰岩储集性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凝灰岩;碎屑巖;安山岩;中生界;济阳坳陷1 勘探现状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该盆地是在华北古生代地台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一个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当前济阳坳陷中生界是整个坳陷中研究程度和认识程度最低的层系。
目前,该层系钻遇地层的探井933口,油气显示井311口,试油日产1吨以上出油井72口。
据三次资评结果,济阳坳陷中生界资源量为6亿吨。
但目前中生界仅发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28万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41万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4938万吨。
济阳坳陷中生界处于古近系和寒武系-奥陶系之间,后两者已经发现了众多储量,而中间的中生界发现储量甚少,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值得进行研究和探索。
已有的研究表明,中生界自身不具备生烃能力,油气均来自下第三系烃源岩。
对于它源型油藏,储层的研究尤为重要当前。
2 储层主要岩性济阳坳陷中生代经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等多期构造运动,地层遭受多期抬升剥蚀、沉降和断裂改造。
济阳坳陷及鲁西隆起均缺失三叠系,仅临清坳陷(东部)尚保存有1000~1500m厚的三叠系。
早—中侏罗世发生负反转,接受坊子组含煤沉积和三台组的碎屑岩沉积。
晚侏罗—白垩纪,由于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中国东部形成一系列NE-NNE向的裂谷盆地或裂谷系,这一阶段,胜利油区以裂谷型充填沉积和强烈的火山活动为特征,发育有上侏罗统蒙阴组、白垩系的西洼组、“王氏组”,其沉积物主要为红色厚层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喷发岩、侵入岩。
从当前所发现的中生界储量和获得工业油流的探井岩性统计看,所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在碎屑岩、凝灰岩和安山岩三类岩性中。
济阳坳陷缓坡带沉积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研究
周廷全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5(012)003
【摘要】在对各个缓坡带的主要目的层系发育的沉积相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解剖缓坡带下第三系碎屑沉积体系类型.分层序研究了缓坡带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和垂向演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相和沉积体系与隐蔽圈闭发育位置和发育程度的内在联系.建立济阳坳陷不同类型缓坡带的沉积模式;确定了缓坡浊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4种类型为缓坡带有利储集体.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周廷全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4
【相关文献】
1.济阳坳陷同沉积构造分布规律研究 [J], 曹春
2.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储集体发育模式 [J], 张鹏飞;刘惠民;王永诗;曹忠祥;贾光华;韩敏
3.陆相断陷盆地缓坡带油气成藏组合模式——以济阳坳陷为例 [J], 张家震;徐备;隋风贵;王学军;战春光
4.济阳坳陷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分布规律及沉积模式 [J], 姜秀芳
5.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 [J], 黎荣;胡明毅;杨威;刘满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馆陶期水系及沉积环境分析
王中文;苑雪阁
【期刊名称】《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3(017)003
【摘要】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为冲积扇—河流沉积.坳陷周围隆起区及内部凸起区的山前带发育冲积扇沉积.而坳陷内为大片河流沉积.馆陶早期为辫状河沉积;中晚期为曲流河沉积.济阳坳陷内发育有三大水系,各水系流经沾化东部后继续向东流入渤海,故推断现渤海海域地区有较厚的馆陶组,河道砂体、三角州砂体和湖泊砂体均应发育.此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总页数】7页(P12-18)
【作者】王中文;苑雪阁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济阳坳陷馆陶组辫状三角洲-浅水湖泊沉积体系 [J], 杨东明;姜在兴;李葵英;安辉
2.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期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J], 解秋红;戴俊生;马晓鸣
3.济阳坳陷西部馆陶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J], 黄超;陈清华;刘磊
4.济阳坳陷东部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 [J], 李东海; 姜在兴; 李继山
5.济阳坳陷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 [J], 王蛟;杨东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操应长;韩敏;王艳忠;谭明友;张营革【摘要】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具有相带宽、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席状砂大面积分布的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以中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粒度概率图以滚动跳跃加悬浮式、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为主;发育反映河流作用的各种层理构造、反映湖浪改造作用的浪成层理和波痕以及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0(031)005【总页数】8页(P576-582,601)【关键词】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模式;沙河街组;车镇凹陷;济阳坳陷【作者】操应长;韩敏;王艳忠;谭明友;张营革【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浅水三角洲是指由河流注入浅水卸载而成的沉积体[1]。
而浅水是指在浪基面以上、波浪受水底地形强烈影响的水深范围。
浅水三角洲不存在Gilbert型三角洲模式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的三层结构,三角洲平原与宽展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平缓相接,无明显的坡折,前积结构不发育[2,3]。
众多学者对浅水三角洲的沉积和储层进行了剖析,总结出浅水三角洲不同于正常三角洲的特点:河流进积作用强,分流河道砂体发育,河口坝不甚发育,广泛分布大面积席状砂,垂向层序不完整等[4~12]。
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洪水-漫湖沉积乜贞;袁静;张永生;卜令忠;黄维农;郑绵平【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5(32)4【摘要】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济阳坳陷南部古近系孔一段到沙四段底部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在孔一段至沙四段沉积早期处于湖盆裂陷初期,沉积作用明显受季节性洪水注入影响,在东营、惠民两凹陷形成洪水-漫湖沉积体系.其主要岩性特征为:岩石类型以反映氧化环境的浅色碎屑岩类为主,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和沉积构造反映其兼有重力流和牵引流的沉积特点,植物碎屑贫乏而生物扰动构造丰富且具周期性,砂体呈环带状分布.该沉积体系分为洪水水道末端、泥坪、砂坪、砂泥混合坪和漫湖风暴等5个微相和侧缘远源、近岸远源两类相层序.【总页数】8页(P655-662)【作者】乜贞;袁静;张永生;卜令忠;黄维农;郑绵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西藏扎布耶锂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西藏,拉萨,850000;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相关文献】1.济阳坳陷车西洼陷漫湖洪水-风暴沉积与砂体横向预测 [J], 冀登武;金强2.断陷湖盆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以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为例 [J], 张春明;姜在兴;王俊辉;姜华3.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洪水—漫湖沉积特征 [J], 陈贤良;纪友亮;杨克明;刘君龙;黄富祥;赵春妮;杨永;李龙迪4.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水湖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J], 胡斌;姜在兴;齐永安;张国成5.中国东部古近系洪水-漫湖沉积特征——以济阳坳陷南部为例 [J], 袁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沙河街组储层特征经雅丽【摘要】The exploration degree of the Qingdong Sag of the Jiyang Depression is very low, so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tudies of bas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sedimentary reservoir.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s the main oil-bearing sequence in the Qingdong Sag. Based on core, thin sec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y analyses,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tudy area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researched. Pores in the Shahejie Formation are mainly primary intergranular, intergranular dissolved and intragranular dissolved ones. The 4th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s from the early diagenesis stage B to the late diagenetic stage A, and has strong heterogenei-ty. The 3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s during the early diagenesis stage B, and has high poros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diagenesis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reservoir property in the study area. Corrosion happens when organic acid generates as organic matter expulsing, which improving reservoir property. Cementation and compaction make the reservoi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become worse.%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勘探程度很低,沉积储层等基础地质条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