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用作结肠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62.08 KB
- 文档页数:5
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进展论文摘要:靶向抗肿瘤药物特有的性质解决了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的缺陷,使得抗肿瘤药物的进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关键词:靶向抗肿瘤纳米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而目前在临床肿瘤治疗和诊断中广泛应用的药物还多数为非选择性药物,体内分布广泛,尤其在一些正常组织和器官中也常有较多分布,常规治疗剂量即可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显著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不能耐受,降低药物疗效。
靶向制剂是以药物能在靶区浓集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制剂的总称, 属于第四代给药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rm, DDS) 。
靶向制剂给药后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药物载体系统将治疗药物最大限度地运送到靶区,使治疗药物在靶区浓集,超出传统制剂的数倍乃至数百倍,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减少药物对非靶向部位的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治疗剂量并减少给药次数,从而提高药物疗效,这种治疗方法即被称为肿瘤靶向治疗。
现今在肿瘤靶向治疗领域,靶向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靶向纳米药物的定义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定义:在疾病治疗、诊断、监控以及生物系统控制等方面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药物称为纳米药物,其表面经过生物或理化修饰后可具有靶向性,即成为靶向纳米药物。
2 靶向纳米药物的特点基于纳米药物所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在药物和基因运输方面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可缓释药物,提高血药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②可减少药物降解,提高药物稳定性;③可保护核苷酸,防止其被核酸酶降解;④可提高核苷酸转染效率;⑤可建立新的给药途径。
而靶向纳米药物除这些固有优点以外,还具有:①可达到靶向输送的目的;②可在保证药物作用的前提下,减少给药剂量,进一步减少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优点。
生物靶向纳米药物和磁性靶向纳米药物是目前靶向纳米药物研究的两大热点,并且都已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3 靶向纳米药物的分类3.1被动靶向制剂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 微粒的大小在011~3μm。
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剂型研究进展盛耀光; 刘少静; 马秀; 路荣荣; 王琳; 杨敏敏【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15【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黄芪多糖; 药理作用; 剂型; 研究进展【作者】盛耀光; 刘少静; 马秀; 路荣荣; 王琳; 杨敏敏【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陕西西安 710021; 西安医学院药物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 R284黄芪为豆科植物膜夹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益气养阳、益肺健脾、保肝利尿等功效。
黄芪含有多糖、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黄酮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物质。
黄芪多糖是黄芪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可作为免疫增强剂能激活动物免疫系统,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控制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黄芪多糖主要涉及脂质体、微胶囊、靶向微丸以及颗粒剂、片剂等剂型。
本文就近年来黄芪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剂型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对黄芪多糖的合理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剂型1.1 黄芪多糖脂质体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层膜构成的中空小球,直径为25~1000 nm。
脂质体是一种新型靶向给药载体,具有以下优点:靶向释药、缓释、可生物降解、降低毒性和不良反应、提高稳定性及药物治疗指数等优势。
脂质体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的纳米药物制剂之一。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但将其作为天然药物有效成份的靶向载体仍属于新的领域[1]。
邓英杰等[2]用均匀设计的方法筛选了黄芪多糖脂质体的处方及黄芪多糖脂质体的体系稳定性,由化学稳定性预测黄芪多糖脂质体20 ℃贮存期为1.44年,测定了黄芪多糖脂质体的粒径分布,90%以上粒子粒径1 μm以下,40 ℃保温3个月粒子粒径不变。
并在此基础上证明黄芪多糖脂质体比黄芪多糖普通制剂和空白脂质体具有更加显著的免疫增强效果。
两亲多糖纳米胶束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制备及释药研究周嘉嘉;陈汝福;卢红伟;唐启彬;周泉波;张黎明【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06(027)006【摘要】[目的] 合成葡聚糖接枝聚乳酸(DEX-g-PLA)两亲多糖共聚物,检测其纳米胶束的相关参数,初步探讨其纳米胶束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方法] 采用偶联法合成DEX-g-PLA.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所形成胶束的形态;用动态光散射仪观察纳米胶束有效粒径的变化.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其对不同水溶性药物的缓释作用.MTT法考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DEX-g-PLA纳米胶束,呈球形,粒径在50~190nm之间,其有效粒径随聚乳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载药纳米胶束对疏水性维生素B2的缓释效果优于亲水性的5-氟尿嘧啶.MTT结果显示该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DEX-g-PLA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疏水性药物的缓释作用优于亲水性药物,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缓释载体.【总页数】5页(P667-671)【作者】周嘉嘉;陈汝福;卢红伟;唐启彬;周泉波;张黎明【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广东,广州,510120;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相关文献】1.铁炭复合磁靶向缓释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制备条件对铁炭复合材料磁性能的影响 [J], 马垠智;曹宏明;黄广建;吴秋芳;张海英;於定华2.介孔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作为蛋白类缓释药物载体的应用 [J], 何晓梅;古莉娜3.H-ESO-HEC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纳米胶束在疏水性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J],4.QC_(0.44)-g-PLA两亲性共聚物合成及自组装纳米胶束在疏水性药物水系载体中的应用 [J], 刘真真;张丽;郭延柱;王兴;李海明;周景辉;王鑫5.两亲性树枝状大分子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 [J], 李金娜;刘丛丛;王大伟;张堃;杨凤英;齐林双;王永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分子载体药物摘要:随着药物学研究、生物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高分子载体药物作为它们相交叉之后的新兴给药技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本文介绍了高分子载体药物的优势及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存在的困难以及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高分子药物载体优势分类问题高分子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
天然高分子用于药物已有很长的历史例如多糖、多肽及酶类药物的使用。
自50 年代初合成高分子开始登上药理学舞台,被用作药物辅料。
而到了20 世纪60 年代,众多化学家们提出了将高分子材料应用于生物药物领域1,从此,对高分子药物大规模研究真正拉开帷幕,制备高分子药物逐步成为改善药物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今高分子药物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有些药物已经走出临床,走入市场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艾迪莎。
而在众多的高分子药物之中,高分子载体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优点,成为了近来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由于存在药物低的吸收新陈代谢和降解等作用的个体差异,注射给药时水相的药物溶解度低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某些疾病,单纯的靶向新药研发已经不能适应治疗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药物载体应运而生。
药物载体可以定向的将药物运送到靶器官与靶细胞发挥作用,能有效防止药物在体内循环过程中被过早降解、灭活、排泄以或发生人体免疫反应。
含载体的制剂比普通药剂具有可及时释放药物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或靶器官的药物浓度并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与长效性。
作为药物载体应当具有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载药能力强、可延长药物疗效、延缓体内成分对药物的破坏、物理化学存储稳定、对靶器官有特异趋向性、成本低和利于大规模的生产的特点。
国内外对此已开展广泛研究。
载体种类繁多常见的药物载体有OPW 乳状液、脂质体、聚合然物的微粒或纳米粒子2 。
而OPW 乳状液作为药物载体存在不稳定的问题;聚合物粒子虽然由于粒子小可穿越生物膜屏障到达人体特定部位,但毒副作用大;脂质体作为药物载1 《高分子载体药物的应用与研究趋势》吴承尧权静李树白朱利民《化学世界》2009 50卷第9期,561-566页2《固体脂质纳米粒载体》李欣玮孙立新林晓宏郑利强《化学进展》2007 19卷第1期,87-92页体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但热力学不稳定,粒径较大,易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吸收。
湖 南 中 医 药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CM Univ. of Hunan712012 年 12 月第 32 卷第 12 期Dec. 2012 V ol. 32 No. 12〔收稿日期〕2012-07-18〔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科学研究项目(2012SK3133);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2010024);2010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0]244号,编号173)。
〔作者简介〕马 佺(1989-),男,湖南邵阳人,2008级在读中药学专业学生。
〔通讯作者〕颜 红,女,副教授,Email :YH8632@ 。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马 ҈,颜 红*,彭买姣,唐 欣,伍微微,范鹏程(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关键词〕中药;靶向制剂;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口服结肠靶向系统〔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12.037.071.03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targeting drug system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YAN Hong,PENG Mai-jiao,TANG Xin,WU Wei-wei,MA Quan,FAN Peng-cheng (School of Pharmac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argeting drug system (TDS);Liposomes;microspheres;Nanoparti cles;emulsions;Oral colon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人类大多数疾病的发生是人体某些器官、组织、细胞发生了病理变化,而具有较强药理作用的药物,如抗癌药物等在发挥疗效的同时通常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
FITC标记多糖的研究进展孙檬檬;郝鲁江【摘要】多糖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药物来源.由于多糖没有光吸收的基团,无法直接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设备检测,因而将多糖进行荧光标记成为检测多糖的重要方法.荧光标记技术分析多糖能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其中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在生化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关于FITC标记多糖的研究颇为丰富,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刊名称】《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2)005【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异硫氰酸荧光素;多糖;标记【作者】孙檬檬;郝鲁江【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多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包括同多糖和杂多糖,多由10个以上单糖构成的糖单位重复组成。
多糖除了具有生活功能(如淀粉),还有免疫调节[1]、抗肿瘤[2]、抗衰老[3]、降血糖[4]、降血脂[5]等功能。
为了便于在研究过程中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流式细胞仪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的检测,将不携带光吸收基团的多糖进行荧光标记成为检测多糖的首要、关键技术难点。
荧光探针技术分析多糖灵敏度高、选择好,在化学和生物的研究分析中广泛应用[6-7],目前已逐渐代替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
荧光素类、罗丹明类、氰染料等是较为常见的荧光染料。
其中,荧光素类染料又包括异硫氰酸荧光素、羟基荧光素(FAM)等。
这些染料可以与—OH、—SH、—NH2等基团结合,用于荧光探针检测和分析多糖。
荧光素类染料标记的方法较稳定、效率高;罗丹明类染料的活性部位可与待标记物的—NH2结合,常用的染料包括羧基四甲基罗丹明(TAMRA)、四乙基罗丹明(RB200)等,其稳定性更好、标记效率更高;氰染料在光照下不稳定,但标记效率较高、光谱范围广,主要包括香豆素类、哌洛宁类等染料。
纳米载体在靶向药物中的作用及发展近20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医疗技术的提高,肿瘤治疗仍旧是医药史上一座难以跨过的险峰,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道,全球有960万人死于癌症,并新增癌症患者1810万例,癌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
实体瘤的早期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和放疗,当肿瘤发生转移时多以化疗为主。
传统的化疗手段缺乏特异性,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均可造成杀伤作用,毒副作用不言而喻。
随着纳米技术的火热进展,医药领域也迎来又一波发展浪潮。
纳米诊断技术,靶向治疗,超分辨成像陆陆续续相继问世,给很多医学诊断治疗与生物医学的研究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而纳米药物更是医药研究者研究的热点。
纳米药物是指药剂学中的纳米粒或称纳米载体与纳米药物,其尺寸界定于1-1000nm之间。
其中纳米载体是指溶解或分散有药物的各种纳米粒。
为药剂学,尤其是肿瘤治疗上,纳米载体的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制剂的载药量,且靶向性强、生物安全性较好的优势,更是不可或缺的给药方式。
本文将就纳米载体以及其在肿瘤靶向定位给药上的应用进行论述。
1靶向定位给药首先,靶向定位给药指的是靶向治疗中的给药方式。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
而肿瘤领域的靶向定位给药,即设计出的特异性与致癌位点相结合发挥作用,使相应的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到肿瘤细胞周围的正常细胞的给药方式。
不同于常规化疗利用化学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免疫细胞和正常组织一同破坏,玉石俱焚。
药物靶向治疗既传承了化疗全身治疗的优势,又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和对患者的全身影响。
身体条件差的晚期肺癌患者也可耐受。
靶向药物原理是根据临床需要,通过选用对机体各种组织或病变部位亲和力不同的载体制作载药微粒,或将单克隆抗体与载体结合,使药物能够输送到治疗期望到达的特定部位,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新型给药系统(DDS)的发展综述摘要本文概述了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和其他给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新型给药系统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其他给药系统给药系统系指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形式。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DDS)的研发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已经成为研发机构进行药物创新的重要选择。
可分为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和其他给药系统。
一、缓控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现代医学、药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一个研究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领域一药物控制释放系统逐渐成为技术研究的热门。
目前,缓控释给药系统按其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剂、口服固体、液体制剂。
1.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状态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的品种国内以涉及到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降高血压药、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抗炎抗风湿药、糖尿病药、止痛药、抗哮喘药、抗癫痫药、全身用抗病毒药、抗贫血制剂、维生素类。
国外涉及的新的品种有激素类药物,如FDA批准麦考酚酸缓释片;喹若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控释片;干扰素,澳大利亚生产的干扰素口含片等。
口服液体控释系统(简称OLCRS)是一种通过液体混悬或乳剂形式供口服给药的控释制剂,这种制剂可直接以液体形式服用,也可以f 临时调配成液体形式服用,分散的微粒可以是微囊、微球、或乳滴,分散介质可以是水、糖浆或其他可供药用的油性液体。
OLCRS是针对幼儿、老人和吞咽困难患者用药的一类新型口服控释系统。
它具有流动性好,可以分剂量,很少受胃排空速率影响,掩盖味道,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反应及便于服用等优点。
目前,已有美沙芬、可待因一扑尔敏、苯丙胺茶碱、伪麻黄碱等药物的OLCRS。
口服远处靶向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远程靶向药物递送的需求 (3)1.2 纳米递送系统在药物递送中的优势 (4)1.3 口服远程靶向纳米递送的挑战与机遇 (5)2. 口服远处靶向纳米递送系统的设计策略 (7)2.1 纳米载体设计 (8)2.1.1 聚合物纳米颗粒 (9)2.1.2 脂质体 (10)2.1.3 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11)2.1.4 生物蛋白纳米颗粒 (13)2.2 靶向修饰 (14)2.3 高效吸收增强策略 (15)3. 口服远处靶向纳米递送系统的体内运输入靶机制 (17)3.1 口服吸收和循环分布 (18)3.2 靶向识别和结合 (19)3.3 药物释放与生物效应 (21)4. 口服远处靶向纳米递送系统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2)4.1 肿瘤治疗 (23)4.1.1 化学治疗药物递送 (25)4.1.2 基因治疗药物递送 (26)4.1.3 免疫治疗药物递送 (27)4.2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28)4.2.1 帕金森病 (29)4.2.2 阿尔茨海默病 (30)4.2.3 多发性硬化症 (31)4.3 其他疾病治疗 (32)5. 未来展望与挑战 (33)1. 内容概括本文综述了口服远处靶向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纳米药物在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强患者依从性等方面的应用。
我们介绍了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纳米颗粒、纳米脂质体、纳米微球等。
我们详细讨论了口服远处靶向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靶向机制、药物释放行为、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在靶向机制方面,研究者们主要通过修饰纳米药物的表面性质,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到靶细胞上。
利用抗体、肽类物质等作为靶向配体,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递送。
还有一些研究正在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靶向基因导入纳米药物中,实现肿瘤的主动靶向递送。
在药物释放行为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纳米药物的载药量、释放速率、释放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整合素ανβ6靶向免疫脂质体作为肿瘤特异性药物载体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研究背景结肠癌是全世界发病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于第四位。
根治性手术治疗仍然是结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淋巴结阳性和存在远处转移的Ⅲ期及以上结肠癌患者,手术联合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相对于单纯手术治疗而言能够将结肠癌病死率降低25%,从而显著提高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
然而,结肠癌患者中对化疗敏感的仅占100%~20%,这严重影响了结肠癌化疗效果。
因此,研究和探索化疗新策略以提高化疗在结肠癌中的疗效对于改善结肠癌病死率和提高生存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脂质体是由磷脂和胆固醇在水中分散形成的具有类似细胞双分子层结构的膜性小泡,将化疗药物包封在脂质体中可以起到药物载体的作用。
脂质体装载药物后,其特有的双层膜结构可以对药物起到保护,药物稳定性得以提高。
同时,也可以延缓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起初脂质体并未应用于药物载体,而是用于研究生物膜系统,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以及脂质体制备工艺的完善,加之其无毒性和免疫原性等特性,脂质体成为了理想的药物载体。
作为药物载体,脂质体具有降低用药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毒副作用的优点。
目前,各种脂质体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中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肿瘤化疗领域。
但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白蛋白、抗体、调理素等的作用破坏了脂质体的结构,影响了其稳定性,导致内封药物渗漏,无法达到药物理想的化疗效果。
为此,人们将亲水性的聚乙二醇(PEG)修饰于普通脂质体表面进而合成了一种长循环脂质体,该脂质体能够逃避血浆中调理素与其结合从而避免被巨噬细胞摄取,从而提高自身的稳定性,最终延长体内循环时间,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也明显提高。
同时,对于肿瘤病变,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长循环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能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组织内的蓄积,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疗效。
但是,长循环脂质体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是被动的、非特异性的,导致所载药物不仅被肿瘤组织细胞摄取,还会渗透到周围正常组织,最终降低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增加毒副作用。
收稿日期:2007-10-16作者简介:李胜方(1972) ),男,湖北汉川人,博士。
文章编号:1008-8245(2008)01-0035-05多糖用作结肠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进展李胜方 刘先利 滕 雷 黄卫东 赵碧琳 邓祥义(黄石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摘 要:多糖能被结肠内的菌群降解,而被用作结肠靶向给药的载体。
用作结肠靶向给药的多糖载体主要有壳聚糖、果胶、瓜尔树胶、葡聚糖、菊粉、直链淀粉、环糊精和海藻酸等,其形式主要为多糖胶衣、多糖凝胶和多糖前药。
文章综述了多糖在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结肠靶向;药物载体;多糖中图分类号:R943 文献标识号:AProgress on Polysacc hari des for Col on -Specific Drug DeliveryLI Shengfang LIU X i a nli TE NG L ei H UANG W eidong Z HAO B ilin DE NG X iangy i(Schoo l o f Che m i ca l andM a teria l s Eng i neer i ng ,H uangsh i Institute o f T echno l ogy ,H uang shiH ube i 435003)Abstrac t :Po lysacchar i des are used as co l on -spec ifi c drug deli ve ry carriers because they can be deg raded by en -zy m es produced by colon bacteria .Po l ysaccharides for co lon-spec ific drug deli very conta i n ch itosan ,dextrans ,guar gu m,pecti ns ,i nuli n ,cyc l odex trins ,a m y l ose and alg i nates etc .T he fo r ma ti on o f drug deli ve ry carriers i s coati ng ,hydrogels o r prodrugs .Stud i es i n th i s field a re rev i ew ed i n th i s pape r .K ey word s :co l on-specific ;drug carriers ;po l y sacchar i des口服结肠靶向给药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用于结肠靶向定位释药系统主要有pH 依赖型释药系统、时滞释药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和菌群触发型释药系统[1]。
消化道p H 值的变化、病人的病理状态、食物的组成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限制了前三种释药系统的发展。
菌群触发型系统由于能被结肠内的菌群降解而具有精确的定位性,其研究已成为结肠靶向研究领域的热点。
用于结肠靶向给药的载体主要有偶氮聚合物和多糖。
虽然偶氮聚合物具有结肠菌降解性,但其毒性限制了其应用[2]。
多糖不但具有结肠菌降解性,而且还具有来源丰富、价廉、安全、稳定及无毒的优点,用其作为结肠靶向给药的载体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各种多糖作为结肠靶向给药的载体的研究进展。
1 多糖用作结肠靶向载体1.1 壳聚糖壳聚糖是一种高分子量的聚阳离子多糖,它是由天然的甲壳素通过碱脱乙酰化作用得到的衍生物,又称聚氨基葡萄糖。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如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等。
然而壳聚糖只溶于弱的酸性溶液,在p H 高于7的溶液中会沉淀出来。
由于壳聚糖在低的pH 范围内可溶,为了使其成功用于结肠定位释药,需要将壳聚糖完全包覆以防止胃酸对其溶解。
当系统到达小肠时,随着p H 值的增加,包覆层溶解释放出壳聚糖核,壳聚糖核在结肠又会被结肠内的细菌活化降解,药物被释放出来。
第24卷 第1期2008年2月 黄 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J OURNA L O F HUANG S H I INST ITUT E OF TEC HNOLOGYV o.l 24 N o .1Feb 2008Tozaki等[3]考察了用邻苯二甲酸化的羟甲基纤维素作胶衣层包覆的壳聚糖胶囊用于结肠释药。
体外研究表明,载有可溶性染料(CF)的壳聚糖胶囊在胃液中浸泡2小时(药物在胃内的转运时间),接着在人工的肠液中浸泡4小时,发现CF 的释放量非常小,但是在含有33%老鼠结肠内容物的分散流动液中CF的释放量会增加,且在4小时内的释放量为20%~100%。
这表明老鼠结肠内容物内的细菌能产生降解壳聚糖的酶。
Lore nzo 等[4]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双氯芬酸钠的壳聚糖微粒,用Eudragit L-10或者Eudragit S-100作这些微粒的包覆胶衣层,Eudragit胶衣层使微胶囊具有p H依赖性释放特性,改变壳聚糖的分子量或用不同的盐如壳聚糖谷氨酸盐控制双氯芬酸钠的释放。
在酸性环境p H值3小时没有观察到药物的释放,但是在接着的高p H值条件下4小时内, Eudrag it胶衣层逐渐开始溶解,壳聚糖开始溶胀,药物不断地扩散出来直至药物全部被释放完。
1.2葡聚糖葡聚糖是一种多糖,它主要是由1,6-A-D -吡喃葡糖苷键接而成的线性高分子。
蔗糖在葡聚糖酶的作用下发酵得到葡聚糖。
葡聚糖分子中的糖苷键能被结肠内的厌氧菌产生葡聚糖酶水解。
H arboe等[5]制备了不同的葡聚糖-药物前药,药物被键接到葡聚糖大分子链的末端上,在胃和小肠内,前药保持完好没被吸收,一旦达到结肠,葡聚糖的糖苷键被葡聚糖酶降解,药物被释放到结肠内。
不同药物如萘普生、布洛芬、5-氨基水杨酸、甲基脱氢皮质甾醇和地塞米松通过以上方法制备出前药,并且在猪体内外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药物在结肠内的释药量是胃肠道内的17倍。
这些葡聚糖前药系统能精确定位释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另外,有些药物如糖(肾上腺)皮质激素由于没有功能基能键接到葡聚糖分子链上,必须通过先与另外一种分子反应,使其具有可键合的基团后,再键接到葡聚糖分子链上[6]。
同样也发现这种葡聚糖前药在胃肠消化道内很少水解,在结肠迅速降解。
这些葡聚糖前药在治疗老鼠Colitis病症时显示出比原始的药物更好的效果。
除了葡聚糖前药外,葡聚糖凝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Brondsted等[7]发现用二异氰酸交联的葡聚糖凝胶能被老鼠结肠内的葡聚糖酶完全降解,并且调节凝胶的化学组成可以控制凝胶在消化液中的膨胀性和机械强度,保证药物在胃及小肠内不释放或者少量释放。
Chiu等[8]用4-硝基苯氯甲酸酯活化葡聚糖,然后与4-氨基丁酸反应,在用1,10-二氨基癸烷交联,制备了p H敏感的葡聚糖凝胶。
将这些葡聚糖凝胶在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溶液中浸泡5天,然后洗涤、干燥。
药物释放实验结果发现,凝胶内羧基量和交联密度决定了凝胶的溶胀度,进而影响到BSA的释放速率,在溶液介质中添加葡聚糖酶,可以增加BSA 的释放速率。
Brondsted等[9]用戊二醛交联葡聚糖制备葡聚糖胶囊用于结肠定位传递药物,用氢化可的松作模型药物,结果也表明在葡聚糖酶的作用下,氢化可的松在结肠能完全释放出来。
另外葡聚糖脂肪酸酯用作结肠靶向传递药物的胶衣层也有很好的效果[10]。
1.3果胶果胶是一种从植物的细胞壁提取的物质。
它主要是由半乳糖醛酸以A-(1-4)键接的线性高分子多糖。
果胶的平均分子量大约在5万~18万左右。
果胶在人体胃和小肠生理环境内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但是在结肠能被结肠菌产生的酶降解。
由于果胶溶于水,当果胶经过胃和小肠时不能有效地保护负载的药物。
体内模拟实验表明,为了保护负载的药物核,胶衣层必须有足够的厚度[11]。
除了形成胶衣层,人们还在不断寻找既能降低果胶的水溶性又能保持其结肠菌降解性的方法。
M orris[12]等发现果胶的钙盐能形成一种/蛋壳0结构,降低了自身的水溶性,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药物选择钙盐的用量。
Rubi nstein等[13]用果胶的钙盐和果胶制备了包覆有茚甲新的药片,药物的释放结果表明:当溶液介质中缺少果胶酶时,药物在6小时内的释放量为0;随溶液介质中果胶酶的增加,药物的释放量也增加;当溶液介质中果胶酶的浓度为120F DU/mL时,药物在6小时内的释放量为100%。
这充分说明果胶钙盐能用作结肠靶向释药的载体。
A dki n等[14]制备了两种果胶的钙盐胶衣片剂,分别用果胶和瓜尔树胶包覆,闪烁扫描法研究药物在胃肠道内的转运和崩解表明,两种片剂在胃肠道内都保持完好的结构,到达结肠后崩解,用果胶包覆的片剂崩解相对要快。
A shford等[15]研究了羟甲基化的果胶体系,发现羧基羟甲基化70%的果胶胶衣能在胃肠道内保护药片,在结肠内容易被酶降解。
并且果胶的羧基羟甲基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降解。
另外,酰胺36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化的果胶也能用作结肠靶向释药的载体。
除此外,为了克服果胶的高度水溶性,W akerly 等[16]还报道了用乙基纤维素和果胶的混合物作为药物的胶衣层。
这种片材既具有果胶的结肠定位降解性又具有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的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片材中的乙基纤维素量或者胶衣层厚度,可以降低药物的释放速率,并且这些片材能被结肠内的细菌产生的酶降解。
M eshali 等[17]制备了果胶与壳聚糖的高分子复合物作为药胶衣层,分别以一种难溶性药和一种水溶性药为药物模型。
体外研究表明,只需较薄的胶衣层,就能很好地保护药物,避免其在胃和小肠液的作用下而释放。
然而单独使用果胶需要较厚的胶衣层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并且发现包覆难溶性药物比包覆水溶性药物的效果更好。
果胶、壳聚糖和羟甲基纤维素的混合物也被考察用作结肠定位释药系统。
M acfarlane等[18]发现由果胶、壳聚糖和羟甲基纤维素按3B1B1的比例组成的片材难溶于水,改变果胶和壳聚糖的比例,片材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胀,溶胀的片材能被果胶酶降解。
1.4瓜尔树胶瓜尔树胶是一种天然的多糖,它是由B-D-吡喃甘露糖以B-(1-4)键连接、吡喃半乳糖在1,6位枝化的高聚物。
瓜尔树胶中吡喃甘露糖和吡喃半乳糖的比例为1B2。
瓜尔树胶在冷水中能水合、溶胀形成粘性胶状物或者溶胶,这些凝胶能阻止药物从片剂中释放。
瓜尔树胶能用作结肠靶向释药的载体,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阻止药物从片剂中释放的性能,并且很容易被大肠内的微生物降解。
W ong等[19]用瓜尔树胶包覆地塞米松片剂作为结肠靶向释药载体,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
研究表明,片剂在人工模拟的胃液和小肠液里释放的药物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人工模拟的结肠液里释放量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