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统计年鉴_12资源和环境_12_22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中国统计年鉴_12资源和环境_12_22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中国统计年鉴_12资源和环境_12_22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

《商品学基础》课程论文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 姓名王磊 班级11物流管理 学号1113121047

摘要:随着商品生产和消费规模的迅速扩大,自然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和消除商品生产和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评价商品质量和发展商品品种的重要条件之一,成为当代商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品生产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商品与自然资源和环境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环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更是离不开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由于商品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两面性,所以,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商品既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又能切实关注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降低商品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所依存的各种环境。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和接受。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二、商品生产和消费带来的资源危机 (一)森林面子迅速减少 森林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供应者之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还起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环境的作用。森林还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能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初期,整个世界约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面积达76亿公顷。多年来这一数字在不断减少。一旦低于世界总面积的30%的生态警戒线,全球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可能,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全人类。 (二)耕地减少,土地沙漠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基础。据统计,人类所需食物能量的98%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土地上生长的作物和牧草。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加快,修建新城镇和各种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另外,土地沙漠化是威胁人类的一大世界灾难。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长期地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结果非但没有是耕地扩大,反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加速了沙漠面积的扩大。 (三)水资源危机 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96.5%是海水。用以维持地球上

商品与环境

商品与环境 1、利用互联网,输入“清洁生产”和“新型工业化”关键词,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法规和实施现状。 2、调研当地的空气污染现状,并找出相关对策。 3、通过互联网查询“绿潮”和“赤潮”事件,并写出分析报告。 1、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叫法,例如“废物减量化”、“无废工艺”、“污染预防”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的生产亦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清洁生产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年8月16日) 《关于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的通知》(2005年12月13日)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试行)(2008年7月1日) 《关于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2007年9月17日) 《广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办法》(2009年1月12日) 实施现状: 清洁生产的起源来自于1960的美国化学行业的污染预防审计。而“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当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19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政策;1984、1985、1987年欧共体环境事务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作业 1、什么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如何估算对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 b如何评估环境治理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挽救污染所造成的损失效益,和间 接的社会、生态效益; c如何制定污染者付费的制度,确定根据排污情况的收费力度; d如何制定排污指标转让的金额。 环境经济学研究如何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对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的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将环境的价值纳入到生产和生活的成本中去,从而阻断了无偿使用和污染环境的通路,经济杠杆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2、什么是支付意愿和谓消费者剩余? a\支付意愿(willing to pay,WTP))是指消费者接受一定数量的消费物品或劳务所愿意支付的金额。是消费者对特定物品或劳务的个人估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成分。在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的需求分析和环境经济影响评价中,支付意愿被广泛应用。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下,对享有环境质量的边际支付意愿也符合递减规律,用支付意愿表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所谓“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3、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含义与区别? 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 私人物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所谓竞争性或抗争性(rival),是指如果要增加一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增加产量,从而增加产品的成本;所谓排他性(exclusive),是指只要一个人消费了某一产品,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消费这种产品。两个人不能同时穿一件衣服,开同一辆汽车,就是指产品的排他性。对于具有排他性特点的私人物品,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对消费者的消费进行调节,这意味着,只有对产品支付了价格的人才能消费该产品,而其他未支付价格的人则不能消费。

环境资源经济学 思考题

1、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有何差异?生态经济学和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之间有何 差异?应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箭头(a)代表进入生产和消费的原材料。自然界是经济系统原材料的供应者。 箭头(b)表示经济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从原材料供应的角度研究自然界的学科被称为自然资源经济学。 废物的流动及其对自然界的影响是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环境经济学: 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各种联系,其本质是研究经济体系是如何产生破坏或保护环境的激励的,关键是要测定出环境质量改进的成本收益,特别是那些隐蔽的成本及收益。 **环境经济学旨在说明控制污染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步骤,它介绍了人们决策方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人们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的渴望程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政策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改进。 自然资源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研究人类开采和利用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的行为。 主要学科分支:矿物经济学\能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森林经济学\农业经济 学\土地经济学\海洋经济学 **自然资源经济学最初涉及的是可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而不涉及无法 进行商品性开的的环境,随着研究进展,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开发 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将表示这种影响的外部成本计入相应的资源产品价格中。 生态经济学 ?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显著特征是将经济系统看做是地球这个更大的 系统的子系统。 ?“宇宙飞船”经济学 ?可持续性是生态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其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更多地来自于生 态学 环境经济学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联系密切但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都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重点:自然资源经济学以进行商品性开发的自然资源为研究重点。 环境经济学以无法进行商品开发的、以外部性为主要特点的环境资源为研究重点。

(环境管理)商品与环境演讲稿

商品与环境演讲稿 20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

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江苏大概为12%。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 年增长12%,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1)(1)

资源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 30个 1. 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法:指获取一单位国土资源时全社会所付出的全部代价,它包括:①边际生产成本,②边际使用者成本,③边际外部成本。 2. 贴现和贴现率:运用利息率计算资本本金的过程,它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未来应收或应付款项的现期等值,它为复利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Si/(1+r)i|,式中Si 为现值,r为贴现率,i为时间;贴现率则指由于时间偏好或因存在着正利息率而对未来收益或成本进行贴现的比率。 3.揭示偏好法 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4.单次投标博奕法 调查者首先要向被调查者解释要估价的环境物品或服务的特征及其变动的影响以及保护这些环境物品或服务的具体办法,然后询问被调查者,为了改善保护该热带森林或水体不受污染他最多愿意支付多少钱,或者反过来询问被调查者,他最少需要多少钱才愿意接受该森林被砍伐或水体污染的事实。 5.绝对地租 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撇开了绝对地租问题,暂时假设最劣土地不付地租。实际上使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地租。这种不论土地好坏,只要使用土地就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 6. 投资回收率 为衡量投资效益的大小,假定把数量等于投资额的资金存入银行,每年从银行取回的钱等于系统每年可以获得的效益,在时间等于系统寿命时,正好把银行中的存款全部取完,这个假想的年利率就等于投资的回收率。 7. 相对稀缺 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尚能满足需求,但分布不均衡会造成局部的需缺,这称为相对稀缺。 8. 旅行费用法 对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旅游者通过消费和对这些旅游场所的支付意愿所获得的效益,为了进行参观需要承担交通费用和时间代价来表示的环境价值。 9. 比较博奕法 给出一定数额的货币和一定水平的环境商品或服务的不同组合,然后询问被调查者愿意选择哪一项,被调查者要对二者进行取舍。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不

自然资源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1.自然资源(土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矿产)总量大,类型齐全(表明中国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势) 2.人均资源量少 3.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资源组合结构不匹配 4.资源质量不一(耕地质量、矿产资源) 5. 资源潜力可观(矿产资源、资源节流) 二、我国面临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 1.粮食安全(人口增长耕地占用、水资源不足、化肥报酬递减率) 2.矿产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少、后备探明储量不足) 3.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土地退化、水域缩小和恶化) 4.人口负荷过重,资源承载力将达极限 5.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较大 一、争论双方代表——悲观派与乐观派 1、悲观派 (1)代表:新马尔萨斯主义者 (2)代表作:《增长的极限》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世界将变得更为拥挤,污染会更加严重,更多资源将耗竭或退化;他们还认为由于富者愈富,穷者愈穷,这将引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骚乱;战争的威胁亦会增加 2、乐观派 (1)代表:丰饶论者 (2)代表作: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3)观点:如果目前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将造成一个并不拥挤,污染较少,资源更富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大多数人都会更加健康,寿命更长,物质财富也更多。 主要国家资源总体战略对策 ?一、美国 1、全开放式的资源战略 2、保护本国资源、进口国外资源 ?二、日本 1、20世纪50年代,立足于国内 2、20世纪80年代,科技立国 3、21世纪,海外投资立国 ?三、马来西亚 1、初级资源产品多样化 2、初级加工产品出口 ?四、沙特阿拉伯 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勘查、开发石油资源,以石油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典型国家资源战略的启示: 1、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 2、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资源战略; 3、资源产品出口和经济结构要多样化。

商品与环境演讲稿

商品与环境演讲稿 20XX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 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 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 %,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 到GDP总值的15 %,这意味着一边是9 %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 %的损失率。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 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 速度在增长。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 %。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 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宁波市,地处甬江、姚江、奉化 江三江交汇口,却因水质污染,最缺水时需要靠运水车日夜不停地奔跑,将乡村河道里的水运进城里的各个企业。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 %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 被酸雨侵蚀。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100 %。酸雨发生的频率,上海达11 %,江苏大概为12 %。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90 %。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1400万吨。而20XX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达到2158.7万吨,比2002年增长12 %,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14.7 %。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 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国仅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将达2100万吨以上,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1倍以上,这对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 %以上。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

自然资源总结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自然资源的概念包含的:自然性,有人类界定,相对性,人的需要与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有关,自然资源不仅是自然科学的概念,也是一个人文科学的概念。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与区别:前者指人类周围所有客观存在的自然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后者则是从人类能够利用以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些要素存在的价值。 自然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估算某些特殊非燃料矿物资源基础的方法是,用这些矿物元素丰度或者克拉克值成一地壳的总质量。 探明储量: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探明储量受以下因素:利润要求,勘探政策,技术知识和工艺的可得性,需求水平,开采成本,资源产品的价格,替代品的可得性。 条件储量:已查明,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矿产资源藏量。影响条件储量的因素:经济可行性——技术革新、政治力量——政府的导向、市场力量——资源价格的变化(特尔非法)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资源、理论资源。 最大资源潜力:是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承载能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设想:即应把资源利用限制在不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而使资源生产力得以长期维持的水平上,在这一点上它类似于持续能力吸收能力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绝对稀缺:自然资源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所造成的稀缺性。相对稀缺:当自然资源的总供给上能满足总需求,但由于分布不均均匀而造成的局部稀缺。 自然资源从本质上说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评价,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大,类型多。人均资源量少。资源禀赋欠佳,资源潜力可观。 人口数量,资源消耗,环境影响成指数增长。 相对稀缺的原因: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不适当的管理,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结构的不适应,科学技术的欠缺。地区性资源稀缺的原因: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地缘政治,贫困。 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能量的联系,生产力,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与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就是当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她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她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她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瞧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就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2.您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就是指使用商品与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 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就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与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与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与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就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与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就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就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就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就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就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就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与代际的社会公平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与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与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 答:《增长的极限》就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4.环境价值包括哪些内容?环境价值评估的作用有哪些?P11 答: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表明环 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额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克鲁蒂拉的“舒适型资源”的价值理论及特点?P12-13 答:当代人直接或间接利用舒适型资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利用价值”;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能够利用而做出的支付和后代人因此而获得的效益,是舒适型资源的“选择价值”;人类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考虑,只是因为资源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是舒适型资源的“存在价值”。舒适型资源的特点:唯一性、真实性、不确定性、不可逆性。 6.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推测有哪些?P15 答:从本质上说,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强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效率是重要的。同时也强调要公正分配发展的效益,代内和代际的社会公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前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立以下可 持续性准则:(1)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2)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3)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4)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5)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7.罗马俱乐部、达利如何阐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P10 答:《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一份研究报告,研究者认为世界上主要的矿产资源将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耗竭,而人口的污染将以指数形式增长。为了拯救人类,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悲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冻结”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增长的极限》提出人类的出路在于实现人口和资本的零增长,认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冲突的、不可调和的,是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悲观主义。 达利认为:零增长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 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9 答: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4章 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4章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vs.nonrenewable resources) 答:不可再生资源是指那些供给量基本固定,或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矿物燃料,相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它们的数量可以视为固定的。另外还有非燃料矿物资源,例如铜、银、金、石头以及沙粒。 可再生资源是其效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补充,而且只要开采和使用得当,它们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效用的资源。例如,太阳能、耕地、河水、森林以及鱼群等都是很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2.可分拨资源和不可分拨资源(appropriable vs.inappropriable resources)答:按照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是否存在明显的外部性,资源可划分为可分拨和不可分拨的资源。可分拨的资源是指当厂商或消费者能够获得商品的全部经济价值的资源,包括土地、诸如石油和天然气之类的矿产资源,及森林等。在一个运行良好的竞争性市场中,可分拨的自然资源将被有效地定价和分配。不可分拨的资源是其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归属于其拥有者的资源。不可分拨的资源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资源。 根据资源是否可分拨的属性,可以得出资源和环境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结论:当资源是不可分拨的、具有外部性时,市场参与者就不能完全获得使用自然资源的成本或收益,市场就会提供错误的信号和扭曲的价格。一般说来,对于外部不经济的产品,市场会生产过度;而对于外部经济的产品,市场又会供给不足。 3.租金(rent) 答:租金(或纯经济租金)是对使用供给固定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租金的典型例子就是土地租金。土地租金是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土地的一个不寻常的特征是:数量固定,对价格完全缺乏供给弹性。 4.土地的无弹性供给(inelastic supply of land) 答:如图14-6所示,由于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完全没有弹性的,即是垂直的。

最新商品学案例——商品资源和环境

第九章商品、资源和环境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商品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保护`绿色产品的含义;了解商品生产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深刻理解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第一节商品资源及其保护 一、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一切能以任何方式为人类提供福利的`未经劳动加工而被人类在自然界所发现的物资及能量。例如,动物`植物`水`空气`土壤`矿物`能源`自然景观等等。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客观基础。资源与商品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源只有经过劳动加工才能成为社会财富。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自然资源的存在条件及其特征,可把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地下资源或地壳资源;地表资源或叫物圈资源。 2按自然资源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类型,可把自然资源分为陆地资源(山地`丘陵`平原`水体等)`海洋资源`大气资源等。 3按自然资源在经济部门中的地位,测可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交通资源`旅游资源等。4按自然资源的用途及其利用方式,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作为人们直接生活资料的资源;另一类是作为劳动资料来源的资源。 5按资源本身的固有特征,可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 6按资源的耗竭能力,可分为耗竭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一)从区域的角度分析,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1 地域性。 2 整体性。 3 综合性。 (2)从自然资源生成角度分析,自然资源具体变动性与稳定性、层次性和共用性 1 变动性与稳定性。 2 层次性。 3 共用性。 (三)从人类开发利用角度分析,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国际性、稀缺性、竞争性、选择性和增值性 1 有限性。 2 国际性。 3 稀缺性。 4 竞争性。 5 选择性。 6 增值性。 三资源问题及其保护 (一)森林面积迅速减少 造成森林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有三

商品与环境保护

《商品学》结课论文 商品与环境保护 姓名:xxx 班级:xx级市场营销 学号:141xxxxxx

摘要:随着商品生产和消费规模的迅速扩大,自然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和消除商品生产和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评价商品质量和发展商品品种的重要条件之一,成为当代商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品生产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商品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环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更是离不开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由于商品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两面性,所以,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商品既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又能切实关注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降低商品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所依存的各种环境。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和接受。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一)世界自然环境现状概述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将出现衰退,除非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减少使用地球所能提供的自然资源。” 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以20%的比例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加。根据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所作出的预测显示,到2050年,人类将消耗掉地球上的180%~220%的生物生长能力。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范围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全球每年使用矿物燃料排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达55亿

商品学课程论文

目录 一、商品概述 二、自然资源与环境 (一)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 三、商品生产和消费带来的资源危机(一)水资源危机 (二)耕地减少,土地沙漠化 (三)森林面积迅速减少 (四)矿产资源枯竭 (五)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环境污染 (二)自然环境破坏 五、应对资源和环境危机的举措 (一)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观 2.清洁生产 3.走循环经济道路 (二)政府管理 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三)新的商品生产和回收技术 1.增材制造 2.废品回收 3.可自然降解商品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张大成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商品生产和消费规模迅速扩大,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引发了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单位产出,减少并消除商品生产和消费对环境的损害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考验着当代人的智慧,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商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的完善以及新的商品生产回收技术的出现,从思想理念、管理控制、新技术三个层面回答如何应对资源和环境危机,使商品生产和消费走上可持续之路。 关键字:商品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商品生命周期 一、商品概述 商品,顾名思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企业组织只有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才能实现商品的顺利交换,实现商品价值的让渡(1)。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前者强调商品对人的有用性,由其自然属性决定的,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可以满足人的多种需求;后者强调社会属性,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价值基础。但是,任何商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客观外在环境的支撑,比如生物圈,各种自然资源。因此,研究商品必然绕不开自然资源、环境和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话题。

论述商品与环境的关系

论述商品和环境的关系 小学我们的课本上总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科技在迅速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生活中的商品也变得琳琅满目。但是现在书上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像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打破等问题。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环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更是离不开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我们应密切关注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商品既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又能切实关注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降低商品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所依存的各种环境。 一、给商品和环境下个定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生产出来的物品。 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社会环境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 二、来谈谈商品与环境的关系: 商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消费等过程与资源、环境关系密切。商品的使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了生活的色彩,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但同时在商品生产时耗用资源,又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一些“废物”,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有利有弊,正如世上大多数事物一样具有两面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趋利避害的时候,合理利用资源生产对人类有益的商品,而尽可能不破坏环境。 1、商品对环境的影响 这里说的商品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自然环境。我们知道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需要不断地进行生产商品。在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形成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入环境,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商品生产性环境污染。 商品的生产需要开发资源,取得原料和能源,然后通过生产过程将其转化为产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时候,也会造成噪声污染、水资源污染、植被被破坏等。生产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废气,如CO2、NO、NO2、SO2、废水等。这些如处理不当就会对环境造成不可估计的污染。 ②商品流通中的环境污染。 商品生产出来了,为社会提供了使用价值,接下来就是如何将商品送到顾客

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

《商品学基础》课程论文 论商品自然资源和环境 姓名黎春美 班级14工商管理 学号1413041046

摘要:随着商品生产和消费规模的迅速扩大,自然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 注。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和消除商品生产和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评价商品质量和发展商品品种的重要条件之一,成为当代商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品生产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商品与自然资源和环境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取自环境,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更是离不开人类所处的各种环境。由于商品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存在着两面性,所以,在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我们应密切关注商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商品既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又能切实关注商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作用,降低商品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保护人类社会所依存的各种环境。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已经被人类所认识和接受。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已经成为人类急需解决的全球性难题。 二、商品生产和消费带来的资源危机 (一)森林面子迅速减少 森林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的供应者之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还起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环境的作用。森林还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能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初期,整个世界约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面积达76亿公顷。多年来这一数字在不断减少。一旦低于世界总面积的30%的生态警戒线,全球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可能,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全人类。 (二)耕地减少,土地沙漠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基础。据统计,人类所需食物能量的98%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土地上生长的作物和牧草。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加快,修建新城镇和各种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另外,土地沙漠化是威胁人类的一大世界灾难。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长期地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结果非但没有是耕地扩大,反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加速了沙漠面积的扩大。 (三)水资源危机 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4亿立方公里,其中96.5%是海水。用以维持地球上路栖生物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淡水仅占3.5%,而其中有77.2%被封闭在两极冰川之中,余下的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和土壤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世界用水量在迅速增长,许多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我国很多地区也面临着这种危机。 (四)生物物种不断灭绝 生物多样性是种内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生物学复合体系,它们包括数以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诗人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生命资源的总汇,是未来农业,医学和工业发展的生命自由基础。 生物的多样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不断的遭到损害,很多单独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在减少。据估计,地球上共存在过5亿个物种,而现在只有3000万种,其余的都已经灭绝。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和反思,提出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不合理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修复。分析了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提出了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指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国家以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关键词自然资源可持续环境保护 引言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地位不言而喻。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使得资源消耗过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针对我国而言,森林面积逐步减少、土地侵蚀严重、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能源短缺、大气与水资源等污染严重。而造成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把自然资源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而无偿挥霍,只看到经济的发展而不注意环境的保护。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那么人类离灭亡的距离也就不远了。所以无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研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即处于并将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发展中阶段,环境问题依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覆盖率从建国起就一直迅速下降,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水域和大气污染逐年严重。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十五”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完全实现,基本上只完成目标的一半左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严重超出环境的有效承载量,各大城市空气污染超标,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正在经受百年来最严重、最困难的环境污染局面,污染事故多发,对其应该采取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治理环境污染以及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而且建立了各类环境保护组织。在重视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人人环保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要求,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 变动性 自然资源的定义一直在延伸,其广度和深度都在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类,随着不可再生资源被逐渐消耗和地质勘探出新资源的发现,自然资源总是在不断变化,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不断寻找新的资源才能丰富自然资源。 2 有限性 自然资源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有限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数量少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它是地质活动几百万年形成的,不是认为可以重复的,其未来趋势就是越来越少。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如果取某个区域来说,其能量也是有限的。水资源虽说是可以循环使用,但是每段时间内其使用也是受到限制的,如果利用超出了其承受能力,那么良性循环就会转变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从时代发展人类认识水平来看,自然资源必然是有限的。 3 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正是其有限性的直观反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是一定的,但是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正好构成了其稀缺性的自然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