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文物流失及追讨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40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朋友!今天咱就聊聊那追讨圆明园文物的事儿。
这故事啊,说起来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追寻,就像是在寻回失落的珍宝。
我第一次听说这事儿,还得从小时候说起。
有一回我老爸给我讲故事,说那圆明园里头可真是个藏宝地,什么金银珠宝、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可惜啊,后来被外国人给抢走了。
我当时心想,这是咋回事儿呢?这些最珍贵的宝贝咋就被拿跑了呢?这追讨文物的过程就像是在挖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一样。
你知道吗?那些失落在外的文物,有的在拍卖会上露脸,价格高得吓人,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国家可没闲着,像一位耐心的收藏家,时刻都在关注这些披着神秘面纱的宝贝。
有一回看到新闻,说是从海外拍卖行追回了一批珍贵的圆明园文物。
我一边看新闻一边琢磨,这可真是不容易。
这些文物就像流浪在外的孩子,要让它们回家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说说就行。
这其中的艰难曲折,就好比要从一个巨大的蛛网中解开没头没尾的线索。
你们听说过吗?拍卖会上有时候明明是咱家的东西,结果却得千辛万苦地跟人讨论、协商,再花上一笔不小的资金才买回来。
这些幕后交易的故事,更是让人觉得唏嘘。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这些文物它能说话,会不会也想迫不及待地说:“快带我回家,我已经等不及啦!”说起来,咱国家的专家啊,真是绝顶聪明,就像是文化侦探。
为了圆明园的那些文物,那可是各显神通,什么途径都要试一试。
有时候就靠一个小小的照片对比,就能确认某件文物是不是圆明园的。
这回家之路,是那么漫长,又是那么耐人寻味。
当然啦,有些文物因为年代太久,早已成了某个外国博物馆里的“常客”。
咱们这追讨的过程啊,那可是在世界范围内打响文化责任的号角。
虽然有的已经回不来了,但它们的存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根基。
我觉得,圆明园文物追讨的事儿就像是为我们民族找回记忆的旅程。
每一件追回来的文物,不仅仅是回归她所属的土地,更是作为一种文化自信的象征,让我们不停地告诫自己,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文化瑰宝。
圆明园毁灭后文物资料10月18日是圆明园遭劫149周年纪念日。
圆明园管理处表示将启动首次海外寻宝和“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包括各大博物馆和各种文献照片在内的文物。
本月底,圆明园专家组即将远赴美国东海岸,利用一年时间走访美国、欧洲、日本,追寻圆明园流失文物线索。
流失国宝尚无总目录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此前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
美国、日本及其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也有不少文物。
圆明园管理处宣传科郑黎红科长对本报记者说,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
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总目录。
圆明园管理处因此联合清华大学、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共同组织《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调查寻访活动,开展学界最大规模的文物“摸底”考察,为圆明园的研究积累资料。
郑科长说,今年是圆明园遭劫149周年,明年是150周年,这项活动也是纪念圆明园遭劫15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摸底比追讨更现实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现在恐怕还是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对圆明园当时的历史状况,包括当时受破坏的情况的调查上,应该使人通过文献、资料看到当时圆明园真正的辉煌,应该做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上面。
至于追讨,一下子就定在那上面,会引起一些争议。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金运昌说,目前条件下,摸底比追讨更现实。
抢救流失文物,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摸清家底,摸清家底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知道丢了什么东西,另外一个是这些东西现在在哪,是一个什么情况。
圆明园的文物流失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首先是英法联军抢掠之后带走了大量的文物,他们带走了多少?这个数量还是未知的,还有相当一批文物可能是流失到民间被文物贩子卖出去的。
[圆明园流失文物寻踪]圆明园流失国外的文物有哪些自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焚毁后,圆明园旧有的陈设、收藏和稀世珍宝现存国内的已不多,大量的旷世瑰宝流落国外。
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英同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其他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和个人也都藏有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有商、周著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书画,清朝皇帝的玉玺;以及玉如意、时钟、金塔、金钟、玉磐等宫廷陈设品,还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珐琅、景泰蓝、珊瑚、玛瑙、琥珀、水晶、宝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艺术品。
此外,还有从外国进贡的贡品和无数的金银珠宝。
大英博物馆坐落在伦敦城西北,始建于18世纪中期,于1759年正式开放,其中东方艺术馆除收藏少量的中亚、南业和日本的史物外,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数量多达两万件!1860年圆明园劫毁后,英军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一部分被拍卖。
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中就有国宝级的珍品。
我国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乃我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去后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还有一件当年和被窃取圆明园的一个长3尺、高2尺的白玉马,和被抄家时抄出,置于圆明园中,后来被联军掠去,也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另一座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内的圆明园的艺术品主要有玻璃画《皇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庆皇帝。
玻璃画的绘画艺术大约是在18世纪中叶由欧洲引进的。
这种绘画技巧干颜色的运用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在运用西方透视画法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中国美学的精妙、细微。
这幅画很可能是郎世宁的中国学生所作。
流散在法国各博物馆的圆明园文物数量也十分多,且极其精美。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说:“光绪十六年(1890年)。
闰月二月三十日,饭后去参观巴黎东方博物院”,他发现在中国展室中“有圆明园玉印二方。
研究论文圆明园文物流失及流失国宝的回归困境目录✧摘要 (3)✧问题提出 (3)✧研究方法 (3)✧研究过程 (4)✧研究结果 (5)✧建议 (8)✧参考文献 (8)摘要圆明园已经建园300周年,而离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也已过去了150年。
新中国成立了60年,文物先如今又在何方?有多少文物不知去向?他们如何回来?圆明园300岁的时候,新中国派出了一只寻宝小组开赴美国,寻找那价值无穷的圆明园文物。
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活动在圆明园举行。
让我们,一起为圆明园的文物回归出一份力,多多的关注圆明园文物回归吧!一.研究背景和目的一.研究背景前段时间,法国佳士得总部企图拍卖中国圆明园珍惜鼠兔铜兽首的事引起了中国民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海外流失了多少?邮路是到了哪里?如何回归?这些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为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活动仪式”在圆明园隆重举行,标志着“圆明园流散文物保护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圆明园管理处也联合清华大学、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组共同启动了“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活动”。
二.研究目的理解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我们文化传承的载体,特别是那些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更是与跌宕起伏的国家历史与命运紧密相连,与我们的民族情感紧密相连。
1、圆明园兽首拍卖?是什么促成了如此高昂的拍卖价格?如何看待这场拍卖?2、如果我们想把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追索回来的话,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3、呼吁整个社会关心圆明园,使圆明园遗址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网上资料、文献资料、图片资料二.时间安排阶段时间主要任务研究方法1 12.1~12.30 上网查资料文献法2 2.2~3.20 去圆明园调查游人对圆明园文物回归方式的看法调查3 4.23 圆明园采访调查4 5.1~5.3 与组员讨论并整理采访资料(去保利博物馆)5 9.23 圆明园采访调查6 10.3 圆明园展出文物拍照考察7 10.6 根据《文史参考——圆明园专刊》讨论并完善论文三.研究过程其中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进行了首次圆明园考察,在圆明园举办庙会期间有一次来到圆明园采访路人对圆明园文物回归方法的看法。
中国流失文物归家的故事涉及到长期以来国际上的文物流失问题,以及中国通过努力追索和合作逐渐收回部分流失文物的经过。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故事和事件:
1.袁崇焕神像:袁崇焕是明代名将,他的神像在美国一家拍卖行流拍后,中国外交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积极参与,最终通过外交渠道成功劝阻拍卖行,并成功追回神像。
2.圆明园狮首:圆明园曾经是清代的一座宏伟宫苑,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其中包括了两座青铜狮子的石座。
其中一座狮首于2000年被一名法国著名收藏家购得,经中法两国合作,最终于2013年回归中国。
3.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曾经有一些敦煌壁画被流失至国外。
通过外交渠道、国际合作以及拍卖追回的例子,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争取到了一些敦煌壁画的归还。
4.圆明园钟:圆明园钟是一件清代的珍贵文物,曾被流失至法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法国进行了外交谈判,最终在1995年成功地追回了这件文物。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政府和文化机构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的努力,同时也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合法追索的积极响应。
然而,尽管一些文物已经归还,仍有很多流失文物尚未找回,这依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
追索圆明园文物诉讼中国政府不应缺席中国方面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兔首和鼠首的首席律师刘洋已经赴法展开诉战。
可是,在这场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感情的诉讼中,代表中国利益扮演原告角色的却是法国友人高美斯先生创建的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
而我国的国家文物局、圆明园管理处和外交部尽管都曾表达了要求有关方面归还流失文物的声音,却还是让人遗憾的缺席了。
对于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准备拍卖圆明园流失的兔首和鼠首事件,首先要纠正很多国人的一个误解——错认为这是法国的国家行为。
要清楚,委托拍卖这两件文物的当事人并不是法国政府或公立机构,而只是个人。
虽然这两件文物系当年英法联军从中国劫掠而去,但已经流转多次,现在的拥有人既没有参与当年的劫掠,也不是继承的赃物,不能把对历史上劫掠者的责任简单转嫁给现在的拥有人,这也正是追索工作的困难所在。
我们更不应把这起拍卖事件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冲突,要看到帮助中国追索文物的也正是法国的友好人士,这位高美斯先生为了帮助中国追索文物甚至曾不惜变卖房产,但他坚信自己上辈子是个中国人,所以要为中国维护利益。
但也正因为此,作为唯一对圆明园被盗文物拥有充分追索权利的国家有关部门拒不参加诉讼,将使得诉讼主体的资格很成问题,并可能严重影响到后果。
笔者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现在鼠首和兔首的拥有者皮埃尔-贝尔热并非求财,而有着自己的政治追求。
他是那年北京事件后中国流亡人士的热心资助者,他委托拍卖这两件文物后,所获的款项也将全部捐赠出去,一分钱都不会装进自己的口袋。
在中国方面提出追索要求后,此公则表示愿意将这两件文物无偿送给(注意不是“归还”)中国,但附加上要求中国改善人权等政治条件,其中还包括让达赖喇嘛返回西藏的敏感问题。
如果中国官方出面参与诉讼,问题将很可能被引向政治层面。
第二、目前可以援引的有关追索流失文物的国际公约,均有不追溯既往和诉讼时效的问题。
虽然中国在加入相关国际公约的时候曾提出保留意见,宣布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公约产生前被掠夺和非法出口的文物要求归还的权利,但这一主张能否为国际社会的其他成员所接受很成问题。
关于圆明园是否该高价收回遗失文物的辩论赛正方:近年来,文物的归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文物回归祖国,弥补了当年分散的遗憾。
许多中国人认为这是一个大国崛起的象征。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高价购买圆明园的文物。
虽然价格也越来越高,文物的归还在一定程度上比走古蜀道困难,但我们仍然同意先收回或购买文物的观点。
散落在海外的数万件国宝圆明园文物多年来一直失传,这让中国人非常难过。
中国海外文物抢救专项基金副主任牛先锋,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零距离面对丢失的中国国宝后,他非常伤心:“本来,我们应该在家敬拜和呆在一起,但我们应该去几千英里外看一眼?如果我们真的在乎,任何人都不应该放松。
”国家文物局高级专家罗哲文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常参观外国博物馆,并提到中国文物在国外的流失。
他也是“一见钟情”。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国际法等法律手段解决,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金钱购买的方式带回祖国。
在高价购买文物的舆论过程中,要达到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让文物拥有国在压力下免费归还中国文物的目的反方:我们认为在海外买回被掠夺的文物是不对的,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合理的。
至于文物,我个人认为它们没有多大价值。
有价值的是它作为载体的历史、文化或艺术价值。
然而,除了被掠夺的文物,它们还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尊严。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非法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对于由于战争原因被掠夺或低价卖向海外的文物,将根据国际公约,在道义上进行呼吁和追溯,希望其返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样发文--《把无可替代的遗产归还给他的创造者》。
因此,我们认为,我们不应该以如此高昂的价格买回我们的文物,而应该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迫使占领国免费归还文物。
圆明园的文物丢失和回归作文
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圆明园吗?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地方呢!可它曾经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呀!
圆明园里有好多好多珍贵的文物,那可都是无价之宝啊!但是呢,可恶的侵略者把这些文物抢走了,就像强盗抢走了我们心爱的玩具一样,太气人了!这就好比有人硬生生地把你最喜欢的糖果抢走了,你说气不气!
我听老师讲啊,那些文物被抢到了世界各地。
有的在别的国家的博物馆里,有的甚至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
这就好像我们的宝贝被弄丢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我们能不着急吗?
不过呢,也有让人高兴的事情。
这些年,有一些文物慢慢地回归了。
就像迷路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一样。
这可真是太好了!每次听到有文物回归的消息,我都特别开心,感觉就像我自己找回了丢失的宝贝一样。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讨论这件事。
我说:“要是那些文物都能回来就好了。
”小伙伴也点头说:“是啊,那该多棒啊!”我们都盼望着更多的文物能回到圆明园,回到它们原本的家。
我觉得,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圆明园曾经遭受的苦难。
我们也要努力让更多的文物回家,让圆明园重新变得完整。
那些文物是我们国家的宝贝,我们有责任把它们找回来。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有能力去保护我们的文物,去让那些丢失的文物都回家!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