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
- 格式:rtf
- 大小:75.17 KB
- 文档页数:2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初版于1964年。
该书的中译本入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一、作者简介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
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
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经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
代表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1962)、《理解媒介》(1964)、《媒介定律》(1969)等,其中,麦克卢汉的大部分观点集中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也正因为本书,使其声名鹊起。
1、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的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热爱英国文学,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
他的父母从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①首先是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
造成麦克卢汉比较保守;②其次是对英国文学的热爱。
这是他后来会选择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③最后是喜欢辩论。
在成名之后,他不再直接写作,而是雇了一堆秘书帮他记录整理谈话。
2、学习经历1911年,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
17岁他考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后来改学文学,毕业时获得英文和哲学的双学位。
26岁至31岁,在英国剑桥大学重新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方向是英国文学。
此后,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圣麦克尔学院任教。
1946年,麦克卢汉成为多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二、传播学三大学派世界范围内,传播学学界大体分为三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①经验学派。
由拉扎斯菲尔德、勒温、拉斯韦尔与霍夫兰等四位先驱开拓,战后由“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集大成。
②批判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突出代表,对美国传播学产生影响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席勒、本雅明等③媒介环境学派。
该理论学派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马歇尔·麦克卢汉【人物简介】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文学学者,媒介环境学的开山祖师,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是20世纪名副其实的传播学大师,是最富有原创性的传播学理论家。
我们现在常把“地球村”这个说法挂在嘴边,“始作俑者”就是麦克卢汉。
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
他对电子时代的预言一个个变成了现实。
麦氏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为人不解,遭人嫉恨。
然而,即使是他的论敌也不得不对他的那些预言式的怪异思想留有余地:“万一他说的那些是对的呢?”历史证明了这一点,他的许多预言都一个又一个地实现了,并且成为了我们时代的常识。
【代表作品】《机器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媒介即?息》【代表观点】1.媒介即讯息。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强调媒介传递的真正“讯息”是它本身对受众的刺激,而非它所传递的内容。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指传播媒介对人感官中枢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心灵与社会。
3.冷媒介与热媒介。
媒介有冷热之分,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无需更多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冷媒介相反,信息含量少,但需多种感官联想配合理解。
4.地球村。
麦克卢汉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
1980年麦克卢汉去世后,与其同事合著的《地球村》一书出现。
【经典掠影】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的技术,西方世界取得了三千年的爆炸性增长,现在它正在经历内爆。
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的空间延伸。
今天,经过一个世纪的电力技术发展以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至于能拥抱全球。
就我们这颗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
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认识过程将会在群体中和在总体上得到延伸,并进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像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一样。
不局限于与大众传播相关的媒介比如广播,媒介是人体的任何延伸(轮子是腿脚的延伸,电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也可能是社会组织和互动的形式(语言、道路、货币)。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麦克卢汉理论(麦卢汉学)是一种由美国社会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克卢汉(Christopher Lasch)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建立的社会理论。
它的核心理论是,美国社会正在从其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和利益中脱离,转而采用一种新的娱乐文化,这种新文化以消费为中心,以财富和物质财富为目标,而不是以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价值为目标。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种社会转型的观点,强调了新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它解释了美国社会如何摆脱传统价值观,以及新文化如何塑造社会的状态。
它还指出,消费文化的崛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包括对健康、社会关系和家庭的不利影响。
麦克卢汉理论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批判视角,指出了消费文化的政治和社会运动的实质。
它指出,消费文化并不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进步,而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变革,它的运动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因素共同推动的。
然而,麦克卢汉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它忽略了消费文化中的正面因素,只看到了它的负面影响。
其次,它忽略了消费文化中的社会正义、社会分层和社会压迫等方面的探讨,而是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物质文化。
最后,它忽略了社会变革中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认为消费文化是一种被动的社会变革,而不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变革。
总的来说,麦克卢汉理论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理论,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指出了消费文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社会批判路径。
然而,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继续努力完善和发展。
论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兼与鲍德里亚观点的比较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并与鲍德里亚的观点进行比较,以期在媒介理论的发展脉络中,对两者的理论贡献进行梳理和评价。
麦克卢汉作为20世纪著名的媒介理论家,他的“内爆”理论在媒介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理论的代表人物,其观点与麦克卢汉有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对比两者的理论观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媒介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
This article aims to deeply explore McLuhan's theory of "implosion" and compare it with Baudrillard's viewpoint, in order to sort out and evaluate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of the two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theory. As a famous media theorist of the 20th century, McLuhan's theory of "implosio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in the field of media research. 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postmodern theory, Baudrillard's views have certain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with McLuhan.By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viewpoints of the two, we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l logic of media theory.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其定义、内涵以及在媒介理论中的地位。
米歇尔麦克卢汉名词解释篇一米歇尔·麦克卢汉生于1911 年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哇这可真是个有故事的年份和地点呢他在那儿开启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嘿他的教育背景那也是相当厉害在剑桥大学等学府深造过呢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哇他的职业发展历程更是丰富多彩从大学教授到传播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那可真是不简单呐咱再说说他在传播学领域的重要贡献吧“媒介即讯息”这理论可太有名啦在那个时代这简直就是一颗震撼弹呐这理论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哦在历史的长河中咱能找到好多例子呢就比如说电视的出现吧以前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靠报纸啥的可电视一出现整个信息传播的方式都变了哇人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各种画面听到各种声音这可不就是媒介本身成了一种强大的讯息嘛还有互联网的兴起那更是让这个理论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哇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讯息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呢麦克卢汉的理论对现代传播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那可太大啦在媒体技术方面它让我们意识到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塑造我们生活的力量哇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这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呢在文化传播方面不同的媒介会带来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哇电影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化音乐可以跨越国界传递情感这些都是媒介带来的文化传播的力量呢在人际交往方面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面对面交流的减少但这也让我们更加思考人际交往的本质呢总之米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论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和思考他的理论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哇。
篇二米歇尔·麦克卢汉,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哇!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好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呢。
比如说,他认为媒介即讯息。
啥意思呢?可不是说媒介传递的内容不重要哈,而是媒介本身就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
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
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
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
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
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
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
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麦克卢汉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
在他的理论中,人类社会发展被分为了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模式。
下面将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详细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狩猎采集阶段狩猎采集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方式非常原始简单。
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简单的工具制作。
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自然的赐予。
人们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社会结构以家庭和氏族为组织形式。
这个阶段的社会发展受制于自然条件和资源,更多的是处于原始状态。
二、农业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农业革命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使用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
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跨入了文明社会,人们的生活大幅改善。
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分工和财富的不平等。
社会结构开始出现阶级和国家的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类社会逐渐由部落社会转变为了国家社会。
三、工业革命阶段工业革命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这个阶段的核心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革命性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发展,企业家精神和国家竞争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
工业革命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损坏,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四、信息社会阶段信息社会阶段是麦克卢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特征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通联更加紧密,全球化的经济、文化、政治影响日益增强。
麦克卢汉名词解释麦克卢汉(McLuhan, Marshall,1911-1980)是加拿大的传媒理论家和学者,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名词解释主要集中在媒介、媒体和媒介理论等方面。
1. 媒介(Media):麦克卢汉将媒介定义为“任何扩展人的某种能力或器官的事物”。
他认为,媒介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对人类感官和意识方式的改变和塑造。
媒介既可以是物质性的,如书籍、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如语言、符号系统等。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信息本身,而是对人类感知、思维和社会结构的改变。
2. 媒体(Media):麦克卢汉将媒体定义为“人类运用技术扩展自身的系统”。
媒体是一种社会技术,通过各种手段将信息和观念传递给大众。
媒体可以是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等形式,如报纸、电视、互联网等。
麦克卢汉认为,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会改变人们的感知和理解,重塑社会和文化的结构。
3. 媒介理论(Media Theory):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主要研究媒介对人类感知和意识的影响,以及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结构的塑造作用。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一种“扩展人”的技术,它改变了人的感官和思维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媒介理论主要关注媒介与人的关系、媒介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不同媒介之间的差异等问题。
4. 媒介决定论(Media Determinism):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决定论”的概念,即媒介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他认为,媒介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驱动力,媒介的发展会改变人类的感知、思维和社会结构。
媒介决定论强调媒介对人的影响,强调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重塑作用。
5. 全球村(Global Village):麦克卢汉提出了“全球村”的概念,指的是全球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世界变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信息共享的地球村。
他认为,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人们能够轻松跨越地域、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
我读“麦克卢汉”
在十几天以前,我并不知道任何一点关于“麦克卢汉”的事情。
我甚至不知道他是谁,他是做什么的。
于是,我在不同的网页搜索他的介绍,在图书馆里翻阅他的著作。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关于他的介绍各式各样,但是却同样离不开一个词“先知”。
百度百科中是这样介绍他的: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被誉为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圣人”、“先驱”和“先知”。
他被冠上的称号又岂止是这些。
很多人说麦克卢汉是天才,是继牛顿、爱因斯坦、佛洛伊德、巴浦洛夫之后最重要的思想家,是“电子时代的代言人,革命思想的先知”;同样多的人则称他“通俗文化江湖术士”、“攻击理性的暴君”、“走火入魔的形而上巫师”,说他逻辑混乱,热衷循环论证,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然而,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预言家”。
早在1967年,麦克卢汉就提出了“地球村”观念。
而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也不断地得到发展。
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也已经变成了现实。
“地球村”的含义不是指发达的传媒使地球变小了,而是指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及人的社会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麦克卢汉的思想是十分超前的。
我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心怀天下”。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新闻联播来了解,世界各地以及中国近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的事情,在短短半个小时内,我们当然不可能了解所有详细的内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强大的互联网。
你只需待在家里,就可以了解全国各地你想了解的事物。
互联网不仅仅将信息连接在一起,更是把人与人连接在一起。
地球虽然很大,但是由于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大家交流就像在一个个小村庄里面一样便利,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了。
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就起到了一个连接信息的作用,人们可以看见自己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甚至那些遥不可及的明星的心情动态,一起分享喜悦、悲伤。
让大家之间的距离缩短,更加靠近。
我很赞同麦克卢汉“地球村”的观点,同时也从心底对麦克卢汉产生了敬佩之情,毕竟他提出该观点时,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
他是当之无愧的“预言家”。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我觉得要理解这个观点。
首先,要明白麦克卢汉思想中媒介的概念,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媒介即讯息”的理论。
在书中,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的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
换句话说,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
同时,他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住宅、数字、游戏等等。
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
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
“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
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
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
(《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1 第291页)
“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群体知觉的延伸,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
”。
《理解媒介》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1 第
301页)在这里麦克卢汉把游戏业看做一种媒介,是一种间接媒介。
这正是他思想的独特之处。
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
而具有影响的是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标准和行为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内容所决定的。
麦克卢汉在书中用了“环境”一词,是想要强调更广泛的范围。
他说“机器生产兴起之时,它逐渐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其内容是农业生活和工业技术原有的环境”。
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媒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新的环境,而新环境的到来就以为着旧环境已经成为过去,那么旧环境就成了新环境的内容。
媒介即讯息,是从历史的延续上来看的,历史上的媒介是当前媒介的内容。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麦克卢汉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我们进行了阐述。
并且他强调了媒介自身的作用,媒介即讯息侧重于媒介自身的影响和产生的社会后果。
在麦克卢汉的所有观点里,大部分的观点,我都是抱着赞同和支持的态度的。
只有一点我不是很赞同。
就是他对媒介的分类。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可以分为两大类:冷媒介与热媒介。
麦克卢汉在书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什么是冷媒介,什么是热媒介。
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得出。
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用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热媒介”。
反之,即是“冷媒介”。
根据上述的观点,麦克卢汉将广播、电影、书籍、演讲、报纸称为热媒介,将电视、电话、交谈视为冷媒介。
别的不说,就我自己个人而言。
我觉得广播通电视相比,没有视觉的刺激,从中感应的信息不如从电视中捕捉的信息明白清楚。
为什么广播却成了热媒介?而高清晰高参与度的电视却成为了冷媒介。
对此。
麦克卢汉解释说“在电视屏幕上一秒钟闪现数百万个光点,而人眼只能感应其中的60至70个光点,并且观众还得将它们在大脑中依次组合成原先的图像,这样电视便成为低清晰度高参与度的媒介即凉媒介。
”这种说服虽然很新奇,但是没有说服力。
难道,你在听广播的时候不用去考虑人耳的可听范围,又或者你从广播中听到的内容不用经过大脑的组合,就能明白。
这个观点,是唯一一个我所不赞成的。
不赞成归不赞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麦克卢汉为传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对传播媒介的分析改变了人们对20世纪生活的观念。
他的观点,对传统媒介概念产生的巨大的冲击,但是,他也教会了我们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