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变态反应、变应原或过敏原?
- 格式:docx
- 大小:11.22 KB
- 文档页数:1
变态反响变态反响又称过敏反响, 超敏反响 ,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受到一样抗原刺激时发生的超常的或病理性免疫应答.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态反响是一种过强的免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即特异性和记忆性.引起变态反响的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是自身抗原如变性的自身组织细胞等.根据变态反响的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的变态反响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变态反响.(一)I型变态反响----速发型变态反响为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响.如临床常见的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变态反响.其根本特点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与再次接触的变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1.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2.参与的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两种细胞外表均具有IgE 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的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响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去除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3.参与的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外表的IgE Fc受体结合.4.参与的生物活性介质及生物效应: (a)颗粒内储存的介质: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激肽原酶使血浆中激肽原变为缓激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引起痛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在反响局部聚集。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就是指已被某种抗原致敏得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得超常得或病理性免疫应答。
其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变态反应就是一种过强得免疫应答,因此具有免疫应答得特点,即特异性与记忆性。
引起变态反应得抗原称为变应原,可以就是完全抗原,如微生物,异种动物血清等;也可就是半抗原,如药物,化学制剂等;还可就是自身抗原如变性得自身组织细胞等。
根据变态反应得发生机制,通常分为IV型.前III型由抗体介导,第IV型为细胞免疫介导、临床上发生得变态反应常见两型或三型并存,以一种为主、而一种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得变态反应。
(一)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为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所发生得急性变态反应.如临床常见得过敏性哮喘,青霉素引起得过敏性休克等均属I型变态反应.其基本特点就是:发生快,消失快,有明显得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其发生机制就是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得IgE与再次接触得变应原结合后导致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通常无组织细胞损伤。
1。
变应原种类:(1)吸入性:植物花粉,真菌,尘螨,昆虫,动物皮毛等、(2)食入性:奶,蛋,海产品,菌类食物,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等、(3)其它:药物,化工原料,污染空气颗粒等、2.参与得免疫细胞:(1)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这两种细胞表面均具有IgE Fc受体,可与IgE得Fc段结合.同时这两种细胞得胞浆内均含有大量嗜碱性颗粒,其内含有丰富得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2)负反馈调节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直接吞噬,清除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得颗粒,释放一系列酶灭活生物活性介质、3。
参与得免疫分子――抗体:IgE为主,IgG4也可参与、IgE由变应原入侵部位粘膜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对同种组织细胞具有亲嗜性,其Fc段可与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得I gE Fc受体结合、4.参与得生物活性介质及生物效应: (a)颗粒内储存得介质:组胺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引起痒感;激肽原酶使血浆中激肽原变为缓激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平滑肌收缩,引起痛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在反应局部聚集、(b) 新合成介质:白三烯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持久收缩导致痉挛,且其作用不能被抗组胺药物阻断;前列腺素E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双向调节组胺释放,使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能凝聚,活化血小板,使其释放组胺与5—羟色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文件制修订记录明确过敏原的种类,正确进行过敏原的评估和控制,把可能存在的任何过敏风险降至最低限。
2.范围:适用于产品原辅材料采购、储存、产品实现过程、终产品过敏控制。
3.定义:3.1过敏原:又称为致敏原、变态反应原、变应原,指能够诱发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
3.2食品过敏原:详见下表4.1食品安全小组:收集过敏原相关信息,评估工厂过敏原控制方法,对过敏原管理是否有效实施验证。
4.2 品管部门:对有过敏原生产的生产线清洗效果实施验证。
检查原料的检验报告是否含有过敏原说明、产品标签是否标注过敏原物质、含过敏原的原辅料是否隔离存放。
4.3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宣导公司过敏原管理政策并对供应商实施管理。
4.4仓储管理部门:负责进厂原料的运输车辆清洁检查及含过敏原成分的原料储运管理。
4.5制造部门:负责过敏原原料的使用防护,生产加工设备、设施的清洁。
4.6厂务部门:负责对员工餐厅过敏源类原料及食品进行管理。
5.作业内容5.1过敏原评估:5.1.1过敏原物质评估及识别:食品安全小组根据“HACCP计划中的产品描述、预期用途和危害分析表”通过危害分析,评估本公司的产品配方中所有原材料的成分、加工助剂中是否包含有过敏原成分。
5.1.2过敏原识别结果:原料中奶粉、甜炼乳、植脂末WSK35、奶油香精TS1305,含乳饮料半成品及成品均为含过敏原物质。
过敏原识别表:5.2.1采购部门在采购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时,优先选择不含过敏原成分的原料供应商,要求供方提供原材料出厂检验报告,对供应商声称不含过敏原的原料需请其提供不含过敏原的保证或承诺书。
5.2.2若需要采购含过敏原的原料,需要求供应商在原辅料标签中明确标注过敏源的种类。
5.3原物料接收储存控制:5.3.1 原辅料进厂时,品管检验人员要确认原辅料的状态,验证COA报告是否含有过敏性物质。
若有,需监督库管人员张贴标识注明过敏原物质并检查外包装是否有破损现象,出现破损的过敏原不得接收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