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娃”教育润泽学生良好品质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
润泽心灵静待花开演讲稿在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有幸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成长与变化。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那些充满挑战与感动的瞬间,构成了我宝贵的教育记忆。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在教育的道路上,用爱与智慧去润泽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蕾,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天。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任务是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尤其是那些看似“带刺”的花蕾,更需要我们的关爱与呵护。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曾遇到许多性格各异的学生,其中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发生在我初为人师不久,当时我接手了一个毕业班。
那时,我坚信“严师出高徒”,试图用严格的管理来赢得学生的尊重。
然而,班里有一个出了名的“捣蛋大王”——陈广斌,他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欺负同学,恶作剧不断,让全班同学都对他敬而远之。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了严厉的措施,试图让他改正错误。
一次,陈广斌又犯了错误,我毫不犹豫地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仅没有悔改,反而公然顶撞我,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和愤怒。
这件事让我深刻反思,我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严格的管理,更需要理解与关爱。
就在我困惑不已的时候,一张字条给了我新的启示。
字条上写着:“老师,我知道你讨厌我,但我不讨厌你,因为你恨铁不成钢。
”这简短的话语让我深受触动,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决定与陈广斌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向他道歉,并倾听他的心声。
那次谈话后,陈广斌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不再捣乱,开始尊重我,也更加努力学习。
他的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有他最可爱的一面,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关爱,就一定能够看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十多年过去了,那张字条依然被我珍藏着,它时刻提醒我,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用和颜悦色、亲切的目光和慈爱的双手,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信任我们,愿意跟随我们的步伐,成为他们自己期望成为的人。
在后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用平等、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
教育,是静待花开的守望教育是一种守望,它如同一位静静守望在花前的园丁,等待着花朵悄然绽放的时刻。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迎接眼前的考试和竞争,更是为了迸发青春的光芒,为了塑造美好的人生。
教育,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在教育的田野中,学生如同种子,而老师则是耕耘的园丁,教育是一种对学生心灵的滋养,使其能够在知识的雨露中茁壮成长。
教师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美和真善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格。
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和品德的培养,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滋养,变得更加美好和坚强。
教育,是一种精神的引领。
教育既是传道,更是引路。
教育应该引领学生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使他们不仅能够在社会中生存,更能够在社会中发光发热。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应该是有使人前行的力量,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如行走在春风淡淡中一样,时刻感受到命运的美好。
教育,是一种培养的扶持。
在教育的海洋中,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向导和引路人。
教育应该是一种扶持,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同样,教育也是一种启发,老师要以启发的方式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创新、进步。
教育应该是一种关爱的滋润,老师要善待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的成长环境。
教育,是一种引导的指路。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业成功,更是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教育应该是一种定力的强化,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树立奋斗的信心和定力,以达成自己的理想。
教育应该是一种引路的指点,老师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条件和局限,引导他们扬长补短,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教育,是一种追求的尊严。
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知识的源泉和精神支持的后盾。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七好教育”这一重要话题。
七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七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即:品德好、学习好、身心好、习惯好、团队好、创新好、品行好。
以下,我将从这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品德好是七好教育的基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品质的人才。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关爱同学、乐于助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学习好是七好教育的核心。
学习是人生的阶梯,知识是人生的财富。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三,身心好是七好教育的保障。
身心健康是学生们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同时,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在强健的体魄中茁壮成长。
第四,习惯好是七好教育的关键。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让他们在自律中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第五,团队好是七好教育的体现。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是团队精神的精髓。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具备团队意识,让他们在集体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共同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
第六,创新好是七好教育的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要鼓励学生们敢于质疑、敢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品行好是七好教育的延伸。
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他人的尊重。
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具备良好的品行,让他们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总之,七好教育是我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办有根基的教育,育有品质的学生作者:刘会民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年第04期2017年5月,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提速,潞苑小学成立。
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一所学校?秉承着“以科学管理做基础、坚持走文化立校之路、努力办一所有灵魂的学校”的办学价值追求,潞苑人积极探索与实践创生“办有根基的教育,育有品质的学生”文化育人体系。
1.文化自信,创生“树有根人有品”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学校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学校文化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落实文化自信总体要求的具体体现。
新学校要探索和创建符合新时代要求,适宜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文化,同时,文化定位还要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标准。
“办有根基的教育,育有品质的学生”是学校的文化理念。
小学生活最根本的任务,是给予学生一份快乐成长的童年记忆,培育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为学生一生品质生活奠基。
我们认为,在以敬畏精神完成国家课程教学任务基础上,有三方面工作需要着重加强。
一是中华传统文化,这是中国人的基因和底色;二是终身阅读习惯,这是提升人文素养、保持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三是科技教育,这是一个人面对成长、面对未来社会的必备本领,也是人类打开未来世界之门的钥匙。
而一个人具备了国学底色、终身阅读习惯、科技本领,他的人生也将品质高尚、充满智慧。
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材才的同时,学校教育更应该指向学生的品质生活,为培养学生有品质、有意义地生活而奠基。
学校以“让上学成为孩子最期待的事儿”为办学目标,这是学校为之努力的方向,即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我们力争在规则意识的前提下,努力办一所让学生喜欢的学校,让学生把上学当成一天最高兴的事情。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标志。
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
因此,我努力从语文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健康的主要阵地,推动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人生的内容和义务,而孩子们在家长过多的关爱下,对学习、对集体、对他人、对社会缺乏责任心。
因此,培养学生面对责任勇于承担的品质,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鸡毛信》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儿童团长海娃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鸡毛信送给游击队,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内容,正是教育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完成任务的良好素材。
于是,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的自主地阅读课文,让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海娃送信的艰难、曲折,感受他对待送信任务的强烈的责任心,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再现故事内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小英雄的崇高精神。
课后让学生完成《鸡毛信》一课的读书心得,让学生把英雄的责任心作为一面镜子,对照自己的行为。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小英雄的责任心,也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为自己平时对学习对集体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感到羞愧。
决心向小英雄学习,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完成老师、家长交给的各种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受挫能力人生是一场比意志、比坚强、比毅力、比信心的竞赛,往往理想还未实现,早已饱尝奋斗的苦果。
因此,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不低头、不退缩、不动摇,以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努力占胜挫折的品质十分重要。
《管道》一文讲的是两个好朋友柏波罗和布鲁诺为村民提水而挣了钱,成为富人,柏波罗认为这样工作太辛苦而提议修管道,布鲁诺却怕吃苦,安于现状,而柏波罗用坚强的意志与困难做斗争,将管道铺成,为自己带来了金钱和荣誉。
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柏波罗想修一条管道改变现状,和为实现梦想不顾一切地工作这两部分份,让学生阅读、感悟。
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
—
—践行尚美教育,培育品质少年“丰美”文化,引领和谐发展
学校努力创建“和美”校园,打造“丰美”文化,
精细管理促提升、谋发展,多措并举塑美师、育美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润美”德育,塑造良好品行
学校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将“习字立人”和“美心悦读”等特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创新的突破口,融会贯
通于教育教学中,培养新时代德才双馨的慧美少年。
先后有40余篇学生习作在《当代小学生》刊物发表。
“悦美”课程,促进学力提升
学校立足国家课程主体,各类课程协调发展,努力
构建高质量、有特色、可选择的“悦美”课程体系。
校本拓展课程“醉美葫芦”,满足了学生差异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学生作品多次获奖。
“智美”课堂,铺筑成才之路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个体研学、同伴互学、师生
群学、亲子助学的四阶“智美同学”课堂,重视学生思维对话和自主发展,实现学生互助合作、师生共进的课堂价值追求。
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现有在校生187
人,教职工47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
山东省特级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6人。
多年
来,学校秉承“崇德尚美,博学求真”的办学
理念,不断完善尚美教育体系,为学生多元发
展搭建平台。
“醉美葫芦”拓展课程活动现场习字立人:做最美的自己校园户外活动“醉美葫芦”拓展课程学生作品。
让德育春风浸润学生的心灵【内容摘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情绪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里,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他们的影响最大,让德育春风浸润学生的心灵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班主任德育工作设计也要巧抓教育时机,增强德育素养;关心鼓励学生,营造积极氛围;利用互联网、游戏教育,有效培养性格。
【关键词】:德育;学生;春风;班主任;初中在阳光明媚的三月,杨柳依依,春风徐徐,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
每当这时,作为教师,我总会联想到如何让自己手中的粉笔化作轻柔的呼唤,如春风般拂过学生细腻的心灵。
孩子们是充满朝气的,同时又是脆弱的,作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一句温柔的话语,一句真诚的肯定,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关爱学生从来都不是在路上,让德育春风浸润学生的心灵,是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美好的风景。
一、“春风化雨”——初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青少年有正确的三观。
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设立德育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适应学校新环境,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关注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等等。
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起码的道德品质,比如,学生知道要做诚信的人,诚实,守信,对事负责。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问题,并学会从根本上分析问题。
例如,当前校园欺凌现象,学生通过学习德育,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的根源,并且能够指导他们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
二、“浸润心灵”——初中德育教育的三步曲(一)第一步:巧抓教育时机,增强德育素养巧抓教育时机,增强学生德育素养。
就是要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各种时机教育好孩子。
为了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老师应该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早读课、班队活动,来提醒他们注意交通、饮食、消毒、地铁、建筑工程的安全。
同时,老师也应该经常举办各种有益于提高中学生道德修养的活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的危险。
润物无声,让德育清风滋润留守儿童的心灵家乡的风景依旧宜人,但留守儿童们的内心却常常被孤独和无助所笼罩。
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为了生活奔波忙碌,留守在家的孩子们往往缺乏关爱和陪伴。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德育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它就像一股清风,滋润着留守儿童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德育要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容易受到一些负面的外部影响,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学校和社会应该通过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理性看待挫折和困难,培养勇于面对挑战的品质。
也要注重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感恩、宽容和分享,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远离不良的影响,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德育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们的心理健康常常受到影响。
有些孩子可能会产生焦虑、孤独、自卑等问题,甚至出现逃学、早恋、犯罪等不良行为。
德育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调整情绪,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和社会也要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树立自信和自尊,从而健康成长。
德育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很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社会经验和锻炼,导致他们在面对社会和人际关系时显得比较胆小和怯弱。
德育要帮助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与社会交往,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职业规划和生活技能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提升就业能力,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要倡导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事业。
留守儿童是整个社会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事关社会的未来。
德育不应该只是学校的事情,而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让他们健康成长。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优秀品质的培养。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
为了培养具有诚信品质的未来领袖,我国某知名中学开展了以“诚信之道”为主题的优秀品质教育活动。
二、案例实施过程1. 活动策划(1)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确定活动主题:诚信之道。
(3)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流程等。
2. 活动实施(1)诚信教育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师生进行诚信教育讲座,讲解诚信的重要性和诚信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诚信故事分享:组织学生分享身边发生的诚信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诚信的力量。
(3)诚信实践活动: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如诚信考试、诚信购物、诚信借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诚信的价值。
(4)诚信主题班会:以“诚信之道”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班会,讨论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活动评价(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诚信品质。
(3)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了解学校诚信教育的开展情况,并对学校诚信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案例效果1. 学生诚信意识明显提高:通过活动,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更加深刻,诚信意识明显提高。
2. 诚信行为得到广泛践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践行诚信,如诚信考试、诚信购物等。
3. 家校共育成果显著:家长对学校诚信教育的认可度提高,家校共育成果显著。
四、案例启示1. 诚信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小学到高中,诚信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小树立诚信意识。
2. 诚信教育应注重实践: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诚信的价值。
3. 家校共育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关注学生的诚信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69
探索
EDUCATOR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
结合区域现状,原创了15册好习惯“三三三”德育系
列读本《小海娃成长记》,覆盖了孩子们从幼儿园到
高中15年的成长历程。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九中学在《小海娃成长记》的
引领下,在学校“品真 品善 品美”的校风的指引下,
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
的德育工作体系,创新打造海娃德育课堂,构建全科
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海娃德育体系——金字塔“五层”
大连市一〇九中学创新性地采用金字塔“五层”
德育体系,层层落实,育德育人。
位于塔尖的是由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
团委书记、年级主任所组成的德育管理团队,负责整
体规划、部署、组织、监督、推进德育活动的开展。
第二层是班主任德育落实团队,通过每天的班级
日常管理,形成“一班一品”的文化氛围,从“走坐行”
三姿、“言视行”三善,培养品德兼修的学生。
第三层是科任德育渗透团队,“学校无小事,事
事是教育”,科任教师通过日常授课将德育教育渗透
在所教授的学科中,使智慧与德行共同成长。
第四层是学生自主管理团队,学生通过“海娃德
育量表”,每天进行以班级、小组和个人为单位,总
结反思,形成自我管理的内化力量。
第五层是社区德育合力团队,与相关部门联合特
聘法制宣传副校长,定期到学校讲座。学生利用寒暑
假参与慰问孤寡、清理美化环境等社区活动,形成学
校、家庭、社区的合力德育网络。
海娃德育活动
依照新区小海娃德育活动的主线,大连市一〇九
中学以班级团支部作为阵地,开展系列德育活动——
爱国诗朗诵、感恩演讲、课本剧表演、大合唱、足球
赛等。
同时学校组织小海娃故事征集活动,小海娃征文
活动,小海娃手抄报展,小海娃剪纸、单词、书法大
赛。同时,还在学校范围内设立海娃监督岗,寻找最
美海娃……
海娃核心素养
艺体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
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艺术素养、
健康体质的现代公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年
来,我们带领艺体团队积极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学校
定期组织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学
生在体育、演讲、书法、绘画、课本剧舞蹈、合唱等
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绩。
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等个人获奖达到几百人
次:大连市一〇九中学学生参加区“华润杯”书画大赛,
屡次获奖,初三七班的牟依璇同学多次荣获国画类特
等奖,并代表金普新区参加央视“大手拉小手”文艺
会演活动。徐晶老师指导的作品在2016年金普新区全
课程育人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年“光伸杯”中小学生
舞蹈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我们尝试创新德育形式,用《小海娃成长记》的
实践圈来形象而具体地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丰富而又立
体,生动而又充实,实现了全方位、全员化的育人效果,
目的在于提高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期待我们从细小
处、细节处一点点的改变,让我们的师生都能“过上
一种幸福而又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学生幼小的心灵
中种下善与美的种子。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九中学)
责任编辑:孙习涵
让“海娃”教育润泽学生良好品质
文 | 刘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