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融合应用于鼻咽癌靶区勾画的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589.52 KB
- 文档页数:2
影像学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作用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被发现,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活负担和不良预后。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在鼻咽癌的筛查、诊断和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影像学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作用。
一、鼻咽癌的筛查早期鼻咽癌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常规体检难以及早鼻咽癌的存在。
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在早期发现潜在的鼻咽癌病灶,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 (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常用的筛查手段。
CT可提供鼻咽区的高分辨率图像,能够清楚显示鼻咽区的解剖结构,并对疑似病灶进行评估。
CT在鼻咽癌筛查中对于早期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以及其他相关病变的检测都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适用于对软组织的评估。
MRI 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明显优势。
MRI可清晰呈现鼻咽癌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的范围,对判断肿瘤的大小、侵犯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具有高度准确性。
二、鼻咽癌的诊断影像学在鼻咽癌的诊断中,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范围和临床分期,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CT的多平面重建和3D重建功能,可以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直观呈现病变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通过CT技术的应用,医生可以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鼻咽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等。
此外,CT还能够评估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级。
MRI可对鼻咽癌进行多平面和多序列的扫描,提供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
MRI的优点在于其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能够清楚显示病变的形态、尺寸和分布情况。
与CT相比,MRI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对肿瘤周围组织的侵犯和远处转移的检测更加精确。
三、鼻咽癌的评估影像学不仅可以用来筛查和诊断鼻咽癌,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评估复发和观察病情变化。
随着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广泛应用,影像学在鼻咽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CT和MRI可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评估肿瘤的缩小程度和形态学变化,进而判断治疗的效果。
CT、MR及CT与MR图像融合技术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影响目的对CT、MR及CT与MR图像融合技术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45例,对其分别展开CT、MR及CT与MR图像融合技术进行靶区勾画,而后对CT、MR以及CT与MR图像融合三种手段的勾画靶区体积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对比发现,CT、MR以及CT与MR图像融合勾画的靶区体积分别为(28.31±12.12)cm3、(28.76±13.26)cm3和(33.65±13.47)cm3,显然CT与MR图像融合技术勾画靶区体积较其他两种方式大(P<0.05)。
结论CT与MR图像融合与CT和MRI两种不同的成像技术相结合,对于提高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标签:CT;MRI;CT与MR图像融合;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临床上对于鼻咽癌的治疗以放疗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为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时至今日,放疗技术已经进入到精确放疗的时代,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将会对鼻咽癌局部控制率、周围危险器官的毒副反应产生直接的影响[1]。
现阶段相对高端的放疗计划系统已经开发出图像融合软件,从而为临床放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2]。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CT、MR及CT与MR图像融合技术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45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放疗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抽取其中的45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24例,女21例,年龄26~78岁,平均(53.2±13.2)岁。
病例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鼻咽癌临床病理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CT以及MRI资料完整、清晰,并且患者在入院后放疗前1w进行扫描,患者扫描体位、相关参数按照融合要求予以设定。
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在原发性肺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刘贵刚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2(033)031
【摘要】目的:探讨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在原发性肺癌放疗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方法:对在行放射治疗的58例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结果:患者均完成靶区勾画,成功采集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呼吸气末的图像,并与肿瘤靶区图像融合.结论: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可有效对肺癌的靶区进行确定,在提高靶区的照射精确度,提高靶区剂量,确保靶区剂量分布的同时,降低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面积和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使靶区勾画范围更为精确,为肿瘤的放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总页数】2页(P6835-6836)
【作者】刘贵刚
【作者单位】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研究室,吉林,长春,1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CT-磁共振成像图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 [J], 陈慧兵;范琴
2.基于4D-CT图像在肺癌放疗靶区勾画设计中的应用 [J], 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蔡霜;彭俊琴;张爱芳
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 CT 图像融合技术用于食道癌靶区勾画的应用价值 [J],
刘辉;时高峰;贾丽涛;李敏;邵娴
4.CT融合图像下靶区勾画在原发性肺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 [J], 刘贵刚
5.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 [J], 龚小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述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研究进展刘均陈宏调强放射治疗(i ntensitym odu l ated rad i ot herapy ,I MRT)是目前鼻咽癌放射治疗最主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一种方式,其高度的剂量适形性,同期的推量照射[1](si m u ltaneousm odulated acce l e ra ted rad i ot herapy ,S MART)和同期整合补量(si m ultaneous integra ted boost ,S I B )[2]照射技术可使肿瘤靶区同时得到不同的照射剂量,从而形成靶区剂量的高梯度变化。
但是,运用这种技术的时候,放射治疗实施过程中的微小误差、靶区和正常器官的运动和体积变化等都有可能造成肿瘤靶区的低剂量和周围正常组织的高剂量照射,不仅不能显示这些技术的优越性,反而造成正常组织损伤增加,更为严重的是肿瘤的漏照,降低肿瘤的控制率。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的三维影像引导,确认靶区范围,区分正常器官和照射靶区,并通过在线的修正和离线的计划修改可以保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靶区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照射的精确。
一、图像引导部分设备现状图像引导设备包括千伏X 射线摄片、电子影像设备(e lectr i c porta l i m age device ,EPID)、兆伏CT(MV CT )、千伏锥形束CT (co ne beam CT ,CBCT )、轨道CT 等。
千伏X 射线摄片是最早用于确定放射治疗靶区位置的装置,但由于费时和费力,目前在图像引导方面已经很少应用。
而EP I D 是取代X 射线拍片的最为简单有效的验证设备,由于采用机载的晶体矩阵,可以快速得到摆位的误差;但由于是采用的兆伏级平板技术,其提供的影像为二维图像,各种组织、器官的叠加和密度的混淆,不能准确反应正常组织和肿瘤区域,也不易发现患者体位的旋转、器官移动和变形,况且高能量的兆伏级射野影像,具有分辨率低等诸多缺点,EP I D 对靶区的位置验证,在临床应用并不广泛;但对射野形状和利用一些骨性标志来确定不规则照射射野和靶区的位置有一定积极意义。
CT-MRI 融合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作用【摘要】目的:主要研究CT-MRI融合技术在勾画鼻咽癌靶区方面是否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方法:分析15例鼻咽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经病理证实。
分别在CT及CT/MRI 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两种图像上的差别,统计方法为配对t检验。
结果:CT图像上勾画的GTVCT明显大于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的GTVCTMRI。
结论:建议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采用CT/MRI融合后图像勾画靶区。
【关键词】鼻咽癌;CT;MRI;调强放疗(IMRT);图像融合【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14-01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收集2013-2014年在我科放疗的15例鼻咽癌病人,所有病例均有经我院或其他三级甲等医院诊断的病理结果。
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5.11±10.37)。
1.2试验方法CT成像参数应用HITACHI PRATICO 型单排螺旋CT机进行CT扫描,采用听眦线为扫描基线,从颅底扫描至颅顶。
MRI成像参数采用SiemensAvanto1.5Tesla 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标准头部正交线圈,扫描序列:横断位T1快速自旋回波,矢状位T1快速自旋回波,横断位T2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冠状位短T1时间反转恢复,横断位脂肪抑制T1快速自旋回波增强,冠状位T1自旋回波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六个序列。
1.3图像处理CT和MRI图像均经局域网以标准DICOM3.0格式传送至Patient import and contouring图像处理工作站,并应用其中的 Shape Intensity Model软件包中的manually translate 和manually ratate对CT和MRI图像进行配准融合。
1.4图像评价和分析图像融合后,由同一名主任医师分别在CT图像上和CT/MRI融合图像上勾画GTV,比较两种图像上勾画的GTV的区别。
应用PET-CT图像融合技术勾画复发鼻咽癌靶区摘要】目的评价PET-CT 图像融合在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单独基于MRI行复发鼻咽癌靶区勾画,之后应用PET-CT和MRI共同制定靶区,以共同制定靶区为主,进行调强放疗.结果按PET-CT 和MRI 共同制定计划,18例调强放疗患者GTV 均较单独应用IMR勾画靶区发生改变,放疗后随访均超过1年,除2例发生反复鼻咽出血,其余未发生残余及复发.结论利用PET-CT 和MRI共同勾画靶区对复发鼻咽癌靶区勾画明显有利,近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复发鼻咽癌;PET-CT;调强放疗;靶区勾画【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35-02复发鼻咽癌GTV 勾画的基础目前依然是CT或MRI.随着PET-CT的临床应用逐步开展,有研究①发现,PET-CT 与CT 或MRI相比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利用PET-CT勾画GTV 更精确,更符合调强放疗的要求.肿瘤靶区的确定对于放疗计划的精确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PET-CT 和MRI共同勾画复发鼻咽癌靶区达到较理想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a)一般资料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鼻咽肿瘤放疗科2010.8-2015.9共18例经病理确诊复发性鼻咽癌,男12例,女6例,年龄36-70岁(平均52.5岁). 之前均已根治性放疗,结束放疗时间约12-38个月不等.再次放疗前(调强放疗)均行PET-CT和MRI检查.b)PET-CT显像技术:采用Philips公司GEMINI型PET-CT,CT 为MX8000两排螺旋CT.18F-FDG由广州同位素中心提供.c)肿瘤靶区勾画鼻咽癌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由临床检查和CT、MRI、PET-CT 显示的肿瘤范围来确定.将MRI和CT 图像利用融合技术进行重建,由两位放疗科主治以上医师进行病灶靶区勾画GTV,再根据PET-CT融合图像,采用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max)的25%做为肿瘤边界,并基于前面MRI勾画的肿瘤靶区进行再设计,勾画出最后复发肿瘤靶区GTV.d)统计方法由两位主治以上医师核医学科医师共同诊断18-F-FDGPET-CT融合图像,根据病灶SUV 分布情况进行诊断和勾画,与MRI及CT图像比较,并以x±s表示病灶标准化摄取值(SUV),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2.1靶区勾画范围改变应用PET-CT后,18例复发鼻咽癌最终GTV 均较MRI勾画的发生改变,其中12例靶区勾画缩小,6例扩大,变化>25%时考虑为显著改变,其中8例为显著改变,占44.4%. 2.2治疗计划改变其中一例发现腮腺淋巴结转移PET-CT 示阳性,予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包括该患处,另两例为咽旁受侵,且伴骨转移,予3程化疗后再予调强放疗,还有一例因PET-CT发现肺小结节阳性病灶,予4程诱导化疗,再调强放疗. 2.3随访情况至今对18例行调强放疗患者进行1年随访,放化疗后均达到好转(PR4例,CR5例),其中2例放疗3-6月后出现反复鼻咽出血,经治疗后好转,暂未发现再复发,还有一例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出现吞咽困难.其他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3讨论PET-CT 在复发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复发鼻咽癌是难治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很高.PET-CT 是分子影像技术,能明确生物学靶区内肿瘤生物特征,对肿瘤组织的残留、复发和坏死,及疤痕组织形成物均可有效进行区分.PET-CT能对头颈部肿瘤进行准确定位,精确地显示肿瘤病灶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还可真实地显示病灶内肿瘤分布的非均质性改变,有助于指导肿瘤精确放疗.有研究发现②,在放疗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参考PET-CT所获得的代谢信息,14% ~56%的患者GTV 的勾画发生明显的改变.PET-CT 在功能显像和解剖影像图像的同机融合,成为目前生物靶区调强放疗模拟定位的崭新平台.PET-CT 能对头颈部肿瘤进行准确定位,精确地显示肿瘤病灶区域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可较真实地显示病灶中肿瘤分布的非均质性改变,对肿瘤精确放疗有利.因此,以PET-CT 所显示的肿瘤“生物靶区”来制订治疗计划更科学合理.Kao等③报道,36例鼻咽癌放疗后4个月,PET/CT 复查残存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本研究主要针对复发鼻咽癌的靶区勾画进行对比研究,着重参照初发鼻咽癌的MRI靶区勾画,但复发鼻咽癌均为二次放疗,复发区域与正常组织边界往往难以区分,特别是咽旁感染与颅底侵犯以及初次放疗后疤痕形成等难以鉴别.有学者认为④:PET-CT 在鼻咽形态靶区GTV 确定上总是小于MRI和CT.PET-CT的引入是解决这些难题的利器,能更精确勾画出真实的生物靶区,提高放疗疗效,保护正常组织,对提高生活质量,控制复发肿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还对原发和复发鼻咽癌患者的GTV 改变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有显著差异,说明复发鼻咽癌患者的GTV 改变程度明显高于原发鼻咽癌患者的GTV 改变程度.本研究中18例复发鼻咽癌均应用PET-CT和MRI制定放疗计划和勾画靶区,得到较好的治疗计划设计,靶区勾画精准,治疗效果较理想,鼻咽复发病灶消退较好,放疗毒副反应较少,患者可以耐受,但因随访时间较短,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PET-CT 用于精确放疗靶区的勾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扫描的方式,不同部位的图象融合,PET和CT 对不同部位的各类肿瘤的显示和判断,以及选择不同阈值和不同的勾画方法都直接影响到对肿瘤靶区大小的确定⑤.因此,应通过应用PET-CT的经验总结,形成指导规范,逐步达成共识.参考文献[1]HeronDE,SmithRP,AndradeRS.Advancersinimage-guidedradiationtherapytheroleofPET/CT [J].MedDosim,2006,31(1):3[ -11.2]CiernikIF,DizendorfE,BaumertBG,etal1Radiationtreatmentplanningwithanintegratedpositronemissionandcomputertomograp hy(PETCT):afeasibilitystudy[J]1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3,57(3):853-8631 [3]KAOCH,CHANGLAISP,CHIENGPU,etal.Detectionofrecurrentorpersistentnasopharynge alcarcinomasofferradiotherapywith18-fluGoro-z-deoxxy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andcomparison[ withcomputedtomography [J].JClinOncol,1998,16:3550-3555.4]NishiokaT,ShigaT,ShiratoH,etal.Imagefusionbetween18FDG-PETandMRI/CTforradiotherapyplanningoforopharyngealandnasopharynGgealcarcinomas.Int[J].RadiationOncologyBiolPhys,2002,53(4):[ 1051-1057.5]朱苏雨,席许平,胡炳强.中国肿瘤2010年第19卷第8期:494-499.。
影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针对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时,将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患者病情分析中的效果,本次研究以鼻咽癌为例,探讨临床可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进行实验设置时,研究人员实验时间段调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录入符合要求的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共计50名进行研究,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由医务人员采用影像融合技术应用于其中,并分别应用1.5t与3.0t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一诊断准确度与病情特点。
结果:针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可发现两组图像均能满足医务人员诊断需求,图像质量、病灶显示各方面指标组间进行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但1.5t诊断方案的放疗定位功能相较于3.0其明显更优,定位准确性更高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显著存在(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针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1.5T和3.0T MRI在诊断准确度和病情特点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两种诊断方案均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
然而,1.5T MRI在放疗定位功能方面相较于3.0T MRI表现出更好的性能,具有更高的定位准确性。
因此,对于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定位,1.5T MRI可能是更优选的选择。
综合而言,1.5T和3.0T MRI在临床中都具有应用价值,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设备。
【关键词】MRI;1.5T;3.0T;鼻咽癌;临床诊疗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影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肿瘤放射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需要精确准确地定位和诊断肿瘤位置及其周围组织,以便进行精准的放疗计划。
影像融合技术将不同类型的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疗效。
影像学检查,如MRI(磁共振成像)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于评估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MRI在初诊鼻咽癌患者中的放疗前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