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按单元科学中考复习系列: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1)空气和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473.50 KB
- 文档页数:4
一、教学目的1.复习稳固第一章知识点2.第一章练习稳固二、上课内容1. 知识点理解与稳固2. 练习稳固,习题分析第一章知识点梳理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防止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1.图2.表3.计算机图像4.公式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醒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1.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一样,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
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一样,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一空气的组成氮气: %(分数)氧气: % :检验用稀有气体其他气体:二氧化碳:检验用水蒸气和其它杂质:水蒸气检验用1.拉瓦锡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处。
2.实验时注意点:①红磷要;②要等后再打开止水夹;③红磷不能用C、S、Fe、Mg代替。
3.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装置气密性不好。
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盖紧瓶塞过慢。
4.、其他常见变形装置如下图:2.证明空气中有CO2实验:利用CO2能使变浑浊。
3.证明空气中有H2O实验:利用H2O能使变蓝。
二空气的利用1.氧气O2:①提供呼吸;②帮助燃烧(性)2.氮气N2: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用途:①填充灯泡、食品包装;②制造化肥、炸药;③用作冷冻济(利用液氮汽化时要吸热);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①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时用于隔绝空气);②用作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③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三氧气的性质(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法闻气味);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略大4.标况下,-183℃为色液体,-218℃为状色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S硫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生成具有气味的气体。
2.Fe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实验:将细铁丝绕城螺旋状,目的瓶底装少量,目的。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
3.C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放出大量热。
4.P在空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现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放出大量热。
四氧气的制取(一)工业制法(物理变化):法(利用)、膜分离技术。
(二)实验室制法1.加热KMnO4和KClO3固体制取氧气:(1)化学方程式:加热KMnO4固体:加热KClO3固体:(2)实验仪器发生装置:A__________ C_________收集装置:B D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3)实验步骤:(以加热KMnO4为例)A.检检查装置气密性: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将双手移开,过一会看导管口是否形成;B.装在试管中装入约7克KMnO4固体:用送入并将固体平铺。
《空气》知识点
《空气》作为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约占78%)和氧气(约占21%),另外还有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稀有气体(如氦、氖、氪、氙等)。
此外,还包含一定量的水蒸气和其他痕量气体。
2.空气的性质:空气无色、无味、透明,具有一定的质量并能占据空间。
它能够进行压缩,也能进行扩散。
同时,空气还是声音传播的重要介质,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尤其是其中的氧气是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3.空气与环境的关系: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气体含量的变化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空气污染(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则会严重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
4.大气层结构:地球的大气层从地面到外太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各层的温度、密度及气体分布均有不同特点。
5.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空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比如空气压缩后可用于各种工具的动力来源,空气中的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和深海潜水作业等。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一、教学目标第 1 节空气〔第四册第十四个教案〕1、认知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的利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背后原因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空气的成分与测定氧气的实验。
难点:测定氧气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演示空成份和测定氧气体积的实验相关仪器。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空气在周围,我们可以通过风吹、打气等感受到。
那么它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二〕新课教学 1、空气里有什么? 实验 1: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准备-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正放在桌面上。
〔注:演示时多说明操作要领〕 再准备两个集气瓶,内盛洁净的空气。
〔思考:若想到树林里收集一瓶空气,该如何操作?〕 ⑴比较线香在两瓶内燃烧的时间。
⑵分别通过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 2:空气中氧气比例的测定。
按如图的装置操作,点燃红磷,燃烧完毕,打开夹子,观察水进入的体积数。
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5 左右。
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得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后来又进..一步发现了其它的气体,包括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2、空气的利用 〔1〕氧气的用途: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老师作补充。
助燃:利用氢氧焰或乙炔+氧焰完成切割或焊接金属。
供给呼吸:航空与航天、抢救病人、潜水。
〔2〕氮气的用途:作保护气、食品保鲜、冷藏与冷冻。
〔3〕二氧化碳用途:作致冷剂,用于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还可用于化工和汽水、灭火。
〔4〕稀有气体的用途:不活泼,用作保护气,也可制成各种用途的光源等。
〔三〕板书设计〔一〕空气的成份 〔二〕空气的用途第 1 节空气六、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第 2 节氧气和氧化第 1 课时〔第四册第十五个教案〕1、认知目标: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1、空气、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1)用红磷燃烧,是因为生成物是固体P2O5,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水倒吸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水约占总容积的1/5(3)此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实验时,气体减少体积少于1/5有可能是因为○1红磷量不足○2装置漏气○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3、空气的利用(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通常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氧气的用途○1提供呼吸○2助燃(2)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氮气的用途○1填充灯泡,延长寿命○2食品包装防腐保鲜○3制化肥、炸药、染料等○4液态氮可作冷冻剂(汽化吸收大量热量)(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也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的用途○1保护气○2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3激光技术 4、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S+O 2=====点燃SO 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 2=====点燃Fe 3O 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 2=====点燃2P 2O 5,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5、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1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或加热高锰酸钾KMnO 4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2O2====2H2O +O2↑2KMnO4====K2MnO4+MnO2+O2↑2KClO3 =======2KCl +3O2↑○2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它的作用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4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定:将药品装入试管中,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点燃酒精灯收:等气泡连续均匀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离:撤离导管熄:熄灭酒精灯○5氧气验满的方法: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经满了(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第3节化学方程式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A→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空气 氧气【核心知识】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用途,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记住反应现象,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化反应,知道氧气是一种最常见的氧化剂 【要点精讲】 1.空气(1)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和氧气,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本实验可用多种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理都是在一定量的空气中,完全消耗其中的氧气而又不产生其他气体,导致压强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因此在学习中应针对不同的实验,正确地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3)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不同的纯净物,如用O 2表示氧气,用NaOH 表示氢氧化钠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纯净物组成,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没有固定的性质,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
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种物质都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汽水等。
2.氧气(1)氧气的工业制法一一分离液态空气法 氮气 氧气空气降温 加压 蒸发 -196℃空气 液态空气氧气(液态)(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从药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验方法、验满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①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二氧化锰MnO2②反应原理:2H2O2 2H2O+O2↑③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
2013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初中科学 专题32 空 气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一空气的成分与用途 1.主要成分: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相对稳定的。在空气中,各成分保持着各自的化学性质。 2.各成分的用途 (1)N2:工业上生产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液态氮气常用作 ;因为N2的性质 ,所以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也可用于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2)O2:供给 的重要物质;可作 剂,用于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等。 (3)稀有气体(包括 、 、 、氪、氙、氡):因为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用作各种用途的 。 (4)CO2: 作用的原料;固态CO2(俗称 )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 等; 在工业上可用于制碱、尿素、汽水等;还可用于灭火。CO2在空气中的含量少,故不采用分离空气的方法制取。 考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完全消耗一定体积的空气中的 ,导致气体的压强变 ,恢复原状态后减少的体积即为 的体积。 2.药品的选择:所选药品只能与空气中的 反应,不能和其他气体成分反应,且反应不能生成 ,另外药品的量要 。常用药品是 、 等。 3.常用实验装置
反应原理: (填写化学方程式,下同)。反应原理: 4.注意事项 (1)药品按要求选择,一定要足量。 (2)装置的气密性要 。 (3)反应完成后要待 再读数。 考点三臭氧层和温室效应 1.大气中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 。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其二为 。臭氧层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 2.温室效应 (1)原因: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使用 、 和 等矿物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剧增。
组分 体积分数 78%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2)利弊: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平衡,适于动植物的生存。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如①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②海平面上升;③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④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措施: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尽量减少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害。 考点四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1.空气污染物有SO2、烟尘、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是由煤、石油燃烧,工业废气任意排放等人类活动造成的。 2.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1)控制污染源;(2)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和预报;(3)发展“绿色工程”;(4)使用清洁能源;(5)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3.空气污染指数: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SO2、CO、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中考典型精析 例1 (2012·绍兴)2012年3月25日,浙江省环保厅开始试报的一项新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是( )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PM2.5 D.一氧化碳 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填序号)。 ①CO ②CO2 ③SO2 ④NO2 (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序号)。 ①天然气 ②石油 ③酒精 ④煤 (3)某市从4月1号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 ,这是汽油 燃烧产生的。 (4)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 ; 。 例2 (2012·泸州)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 (2)小倩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 (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填1、2、3、4)处,但实验测定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2012·重庆)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 A.1/5 B.1/4 C.4/5 D.1/2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B.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3.(2012·温州)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2.5的一级标准为24小时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米3,二级标准为不超过75微克/米3。3月25日,温州等城市的检测结果如下表,则表中城市当日PM2.5达到一级标准的是( ) 城市 温州 湖州 舟山 宁波 24小时PM2.5平均浓度 (微克/米3) 33 49 30 40
空气与氧一、 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均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这一系列的活动保证了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二、 氧气(O)、氮气(N )、二氧化碳(CO )、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三、 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273K ,101kPa ),其密度为1.429g/L ,比空气的密度(1.293g/L )略大;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三态变化为:蓝色雪花状固体淡蓝色液体氧气℃℃218101183101--→→kPakPa。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贮存在蓝色钢瓶里。
四、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在化学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下表列出了一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文字表达式及注意事项。
五、呼吸作用与氧化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CO2、H2O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一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如:−→+−+葡萄糖酶+水二氧化碳氧气能量[说明](1)植物和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物体各种活动所需。
六、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1) 对于氧化反应的概念“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不要叙述为“物质跟氧气的反应”。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指氧气能使别的物质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故氧气具有使别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作用,所以说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例如: 五氧化二磷氧气磷点燃−−→−+ 二氧化碳铜氧化铜碳高温+−−→−+(2) 可燃物在被空气中的氧气缓慢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就会产生自然发热的情况。
如果热量越积越多,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再遇有充足的氧气,就会引起自发燃烧——自燃。
八年级(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空气和基本概念
姓名学号
一、空气以及空气污染
1.(广州)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2.(济宁)下列物质中存在着氧分子的是()A.空气B.二氧化碳C.纯净水D.高锰酸钾
3.(潍坊)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4.(烟台)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5.(绍兴)2012年3月25日,浙江省环保厅开始试报的一项新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是()A.二氧化硫B.可吸入颗粒物C.PM2.5 D.一氧化碳
6.(怀化市)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A.CO2B.SO2 C.CO D.O3
7.(东营市)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
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
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
下列做法不合理
...的是()A.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C.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
D.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8.(红河州)臭氧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km~50km的高空,保护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侵害,臭氧的化学式O3,臭氧属于()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氧化物
9.现在大力保护大气臭氧层,原因是能够吸收()A.二氧化碳B.高能紫外线C.红外线D.以上都不对
10.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导致的结果不包括()A.破坏食物链B.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增多
C.农作物减产D.全球气候变暖,台风和飓风频繁
11.(泸州)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
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燃烧停止并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睡得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
的。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
入水,其原因是。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
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
12.(烟台市)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_(填序号)
①CO ②CO2③SO2 ④NO2
(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酒精④煤
(3)我市从4月1号起所有机动车都要进行尾气检测,其中包括PM2.5的检测。
汽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是__________,这是汽油________燃烧产生的。
(4)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②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③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④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除了对汽车尾气的检测,还有哪些措施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请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什么后果?
(2)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写两种)
(3)请你就如何防止酸雨形成,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二、基本概念(燃烧以及燃烧的条件、氧化和还原、基本反应类型、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催化剂等)
(1)基本反应类型
1、CO2 + Ca(OH)2=CaCO3↓+ H2O是复分解反应吗?
2、举例说明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归类?(提示:CuO + CO =Cu + CO2 ;3CO + Fe2O3=2Fe + 3CO2)
再举一例:
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置换反应的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2O + H2O =2NaOH
B、CuSO4 + 5H2O =CuSO4·5H2O
C、2NA、+ 2H2O =2NaOH + H2↑
D、2K2S2O8 =2K + 2SO3↑+ O2↑
E、Cl2+ 2NaBr =2NaCl + Br2
F、3CO + Fe2O3=2Fe + 3CO2
G、CuO + CO =Cu + CO2H 、NaOH + HNO3=NaNO3 + H2O I、CaO + 2HCl =CaCl2 + H2O J、CO2 + Ca(OH)2=CaCO3 + H2O K、Na2CO3 + 2HCl =2NaCl + H2O + CO2↑
4、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生成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C、D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
C、D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映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A为碱溶液,B为盐溶液,则C和D可能是两种是两种沉淀
(2)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
1.(北京)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钻石(C)B.水晶(SiO2)C.食盐(NaCl) D.钟乳石(CaCO3)
2.(临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B.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冰块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3.(娄底)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冰水
B. 果汁
C.碘盐
D.食醋
4.(重庆)下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
③不可能是()
A. 一氧化碳
B. 硫酸铜
C. 空气
D. 铜
5.(滨州市)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空气属于化合物B.水属于氧化物
C.氧气属于纯净物D.甲烷属于有机物
6.(连云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B.不锈钢属于纯净物C.干冰属于氧化物D.C60属于化合物7.(娄底市)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8.(兰州市)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2.氢气、碳、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①都能在空气中燃烧②常温下都较稳定③常温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④都具有还原性⑤都具有氧化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3、某校在做CO还原CuO的实验时,各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四套实验装置.
请你从防止空气污染、节约能源的角度分析:最不理想的实验装置是,最合理的实验装置是.
4、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或降低),(失去或得到)电子(4)燃烧以及燃烧的条件
1、右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A氧气 B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以上都是
2.当发生火灾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高楼起火跳楼逃生B.先找贵重物品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乘座电梯逃离
3、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4、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伴随有氢气爆炸,厂房燃烧等。
回答:
(1)氢气燃烧是将能转化为热能;
(2)核燃料棒包壳是锆锡合金,在高温下锆(Zr)与
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消防员用高压水枪扑灭厂房的明火,该灭火的原理
是。
日本福岛核电站抢救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