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 格式:docx
- 大小:13.8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引言《藏族文学史》是我国著名藏族学者仁增赤列先生所著,全书共分为上下两卷,全面介绍了藏族文学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成就。
阅读此书,让我对藏族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书中部分内容的摘抄和感悟。
二、藏族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据《藏族文学史》记载,藏族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当时,藏族先民在宗教、哲学、历史、神话等方面有了较为丰富的口头文学创作。
这些口头文学在藏族民间流传,为后来的书面文学奠定了基础。
2. 发展(1)古代藏族文学古代藏族文学主要包括史诗、赞歌、格言、寓言等。
其中,史诗是藏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格萨尔王传》、《米拉日巴传》等。
这些史诗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
(2)中世纪藏族文学中世纪藏族文学以佛教文学为主,如《大藏经》、《萨迦格言》等。
这些作品在藏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近现代藏族文学近现代藏族文学以诗歌、小说、散文为主,如《西藏故事》、《西藏之谜》等。
这些作品在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藏族文学的成就1. 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藏族文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体裁,如史诗、赞歌、格言、寓言、诗歌、小说、散文等。
这些体裁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藏族文学的独特风貌。
2. 深厚的民族特色藏族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浓郁的宗教氛围、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民俗文化等。
这些特色使藏族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3. 深远的历史价值藏族文学在传承历史、弘扬文化、启迪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它记录了藏族人民的伟大历史,传承了藏族文化的精髓,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感悟1. 藏族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藏族文学的发展历程,是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3. 作为一名读者,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藏族文学,让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藏族传统诗歌和《诗镜》传入藏区后的诗歌比较研究藏族传统诗歌是藏族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韵味。
而《诗镜》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商隐所编纂的关于诗歌艺术的著作,被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在唐朝时期,藏地已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诗镜》对于藏族诗歌的发展及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以藏族传统诗歌和《诗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够对藏族诗歌的发展及其与《诗镜》的关系有所探讨和认识。
一、藏族传统诗歌的特点藏族传统诗歌是藏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主要表现了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历史传说以及生命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藏族诗歌在形式上分为四句、六句、八句和十二句不等,其中以四句和八句最为常见。
这些诗句形式简练,鲜明生动,通俗易懂,富有民族特色。
在内容上,藏族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动植物、人物形象、情感体验等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的处理,表现出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诗镜》对藏族诗歌的影响《诗镜》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所编纂的一部关于诗歌艺术的著作,其中介绍了许多诗歌的体裁、修辞手法、诗人的人生哲理等,具有深远的影响。
《诗镜》的传入,为藏族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对藏族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对诗歌体裁的影响《诗镜》涉及的诗歌体裁非常丰富,如《赋》、《颂》、《怨》、《咏》、《辞》等,这些体裁的介绍和讲解,使得藏族诗歌在体裁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掌握,丰富了藏族诗歌的形式。
《诗镜》对诗歌艺术的探讨和总结,为藏族诗歌的发展和提高提供了范本和先河。
通过《诗镜》的学习,藏族诗人在创作中吸收了许多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借物抒情、夹叙夹议、对仗工整等,使得藏族诗歌的艺术性得到了提高。
3.对诗人思想境界的影响《诗镜》中介绍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白居易等,他们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境界对藏族诗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藏族诗歌发展历程简述藏族诗歌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了从口头传承到书面传播的演变过程。
藏族诗歌最早出现在信仰和祭祀活动中,是古代藏族人民向神灵祈求和祝福的表达方式。
这些诗歌通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愿望和敬意。
例如《祈福歌》、《求幸福》等,以恭敬的语调和具体的内容,展现了藏族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求神的虔诚。
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诗歌开始融入各个方面的生活,成为表达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的工具。
尤其是在藏族人们团结抗击外来侵略的岁月中,诗歌成为了他们分享痛苦、憧憬自由的重要途径。
这些诗歌以振奋人心的豪情,温暖人心的情感,以及犀利的社会批判,警示人们不能忘记痛苦的记忆。
《祖国啊!我眷念你》、《我的家乡》等作品,成为了藏族人民保卫家园的旋律和激励。
藏族诗歌的发展在20世纪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1930年代,著名作家、学者却那·洛绒巴经多年的田野调查,将藏族传统诗歌整理并整理成书,在藏族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著作《藏族古诗甲章》被藏族人民视为是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此外,20世纪后半期以来,著名的藏族作家、诗人如热振·尼玛、达布·顿珠、多布才让、格萨尔·巴桑多吉等相继涌现,他们的诗歌作品展现了藏族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为藏族文学贡献了许多珍贵的艺术瑰宝。
从传统的口头传承到现代的书面创作,从宗教祷词到群众歌唱,藏族诗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演变和发展。
它从最初的简单咏唱,逐渐发展为一种包含了情感、哲理、社会批判和优美语言的综合艺术形式。
而且,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藏族诗歌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藏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藏族人民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一样,藏族诗歌以其淳朴和真挚的表达方式,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和聆听者,在现代作家和艺术家的努力下,藏族诗歌继续注入新的活力,延续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壁画绝品|高平开化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说法图(北宋)高平开化寺,位于县城东北40里的陈区镇舍利山腰。
那天我们在高平坐上最后一趟班车,于晚饭时分到达了这座小镇。
小镇被古老所包围,拥有最古的寺观壁画和最古的两处民宅。
我们先抢着时间去看了两处元代的姬氏民居,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的两座民居建筑,一座有纪年题刻,一座风格雷同表现更细腻但缺少确证。
▲中庄村姬氏民居(元)(整修前)▲西窑头姬氏民居(元)▲中庄村姬氏民居(元)(整修后)▲中庄村姬氏民居元代题记回镇上便学着刚放学的孩子们,找了个路边摊吃麻辣烫。
陈区镇虽小,却有一所学校、一间旅店、一家邮局、一个超市,还有路边的小吃摊。
街道干净整洁,居民面带微笑,空气中有清新的山风。
雨后天阴,天气不冷不热,吃着路边摊的麻辣烫,写着寄给朋友的明信片,想着附近不远的山谷中隐藏着的宋代古寺,那种世界如此美好的感觉又一次不期而至。
于是吃着吃着忍不住哼起歌来,原以为,旅行的意义将尽在这歌声里倾泻无疑,却不料吐出来的旋律竟然是《不留》。
是的,连我自己都被惊呆了。
寄明信片时邮局已经下班,但营业员小妹依然去给我们找邮票,抽屉的钥匙被同事带走了,她便只能找到那种主题邮票,撕出中间的那一枚枚给我们贴寄,真是十分感谢。
饭后沿着干净的柏油路往村外散步,同伴指着对面的山头说,不如我们爬到山上去玩玩吧。
这山便是舍利山。
▲舍利山开化寺(北宋)1舍利山山高林茂,满目苍翠,峰峦起伏,风景秀美。
在山脚下仰头看去,找不到开化寺的殿宇,只有一条长长的台阶通往山上,蜿蜒通天。
倒真是契合古刹的气场。
▲舍利山开化寺(北宋)带着朝拜之心上山,在一个特定的角度,北宋古刹开化寺,露出了飞檐一角,好似天上宫阙,坐落于苍翠的山海之间;又好似茫茫山海间的一座孤岛,竦峙在悲喜的天地人间。
终于走完台阶,迎面是一座高耸的山门,在蓝天下矗立如城堡,这便是开化古寺了。
古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初名清凉若兰,相当好听的名字。
熟悉的藏族民间故事藏族传统经济思想有着藏民族的鲜明特色。
那你知道熟悉的藏族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熟悉的藏族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熟悉的藏族民间故事:喇嘛唐白和白宗姑娘拉萨北面的娘热山沟,有一座唐白群则(寺庙喇嘛的一种职位)庙;南边的札那谿卡(庄园),有一面白宗姑娘崖。
老人们都说:北边的庙里,供着青年喇嘛娘热唐白群则的神像;南面的崖石,是美丽的白宗姑娘的化身。
他们本来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被有权有势的大喇嘛活活害死。
如今,他们隔着拉萨吉曲河谷,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管刮风下雪,连眼睫毛都不眨一下,已经好多好多年了。
说起来,这里边还有一段故事呢:从前拉萨色拉寺里,有个漂亮得不得了的年轻喇嘛,名叫娘热唐白群则。
远远近近的女孩子只要瞟过他一眼,保险三天不想喝茶,五天不想抓糌粑。
为什么呢?魂儿留在唐白群则身边啦!可是娘热唐白群则,并不是象仓洋加措那样风流浪荡的喇嘛。
他一不喝酒、二不赌博、三不打架,见到年轻的女子,就象老鼠见了猫,吓得东躲西藏。
每天老老实实地念经,诚诚恳恳地学法,把经堂擦拭得闪闪放光。
大活佛西绕坚赞,对他十分赏识和看重。
唐白群则十三岁进寺庙,十五岁捐群则,十七岁就当上了大活佛的索本(管理大活佛饮食的侍从官)侍从官。
在佛法上,眼看有个金子一样的好前程。
寺庙里的一些有权有势的大喇嘛,早就把他看成眼里的砂子,靴底的刺,赌咒发誓要象捏死虱子一样捏死他。
他们说:“唐白群则这小子,如今就象顺风的风筝往上升,我们给他来一场鸡蛋大的冰雹,叫他从彩云里栽进臭泥坑。
”拉萨河的南边,有个色拉寺管辖的庄园,叫做札那谿卡。
就在这个时候,谿卡的管事喇嘛,跟着当地一个女子跑得无影无踪。
几个大喇嘛听了,高兴地拍着肚皮庆贺,说:“好了!时机来了!”便一起去见大活佛西绕坚赞,保荐娘热唐白群则到札那谿卡去当谿堆(谿卡管事)。
活佛一听,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他还很生气地指着大喇嘛们说:“喂!诸位:我们札仓(僧团)有上千个喇嘛,上百个群则。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藏族文学的独特魅力。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藏族文学的独特魅力》。
藏族文学,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承载着藏族人民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自古以来,藏族文学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首先,藏族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吐蕃时期,藏族文学就已经开始萌芽。
从《格萨尔王传》、《西藏王臣记》等古代史诗,到《米拉日巴传》、《萨迦格言》等民间传说,再到近现代的诗歌、小说、戏剧等,藏族文学历经千年,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其次,藏族文学具有丰富的内涵。
藏族文学以宗教、历史、民间传说、自然风光等为题材,描绘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情感。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藏族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品质,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再次,藏族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藏族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如诗歌中的“藏韵”,小说中的“藏族风情”,戏剧中的“藏戏”等,都体现了藏族文学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1. 《格萨尔王传》:这部史诗以其宏伟的规模、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它讲述了格萨尔王降妖伏魔、为民造福的传奇故事,展现了藏族人民的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
2. 《米拉日巴传》:这部传记小说以米拉日巴的生平为主线,描绘了藏族僧侣的修行生活,反映了藏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对信仰的执着。
3. 《萨迦格言》:这部格言集以萨迦派佛教思想为核心,融合了藏族哲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藏族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的多样性,也为世界文学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总之,藏族文学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藏族文学,为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谢谢。
多角度浅析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嫫妮惹》王梓安《阿嫫妮惹》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彝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文学瑰宝。
本文主要从传承方式的流变、文本艺术赏析、音乐性、民俗方面的价值和表现和对于《阿嫫妮惹》中现象的反思,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传承方式的流变《阿嫫妮惹》之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本的形式在多个彝族方言地区广为流传。
1982年在凉山州编译局的广泛调研和努力下整理并出版了彝文版的《阿嫫妮惹》。
1之后在重庆出版社的帮助下出版了《阿嫫妮惹》的汉文版,共分十个章节序歌、出生、成长、议婚、订婚、接亲、出嫁、哀怨、怀亲、明志十个部分。
2因为《阿嫫妮惹》的独特价值和拥有广大受众在1985年《阿嫫妮惹》的彝文版进行了再版。
2008 年 10 月,由吉克曲日主编的《阿嫫妮惹》彝文版印刷发行。
这个版本相较于之前的彝文版没有那么强的悲剧色彩并增加了一些内容。
3《阿嫫妮惹》彝汉对照译本,吉格阿加翻译,2009 年 7 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版本的翻译比 1984 年的汉文译本较完善,辞藻更华丽。
彝文部分和 1982 年彝文版相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
4在文本出现后方便了大家对于《阿嫫妮惹》的研究,也方便了大众对于《阿嫫妮惹》的了解。
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口头传承中不可避免的多版本和内容的变化及其流失。
二、《阿嫫妮惹》文本艺术赏析在一部分的《阿嫫妮惹》中有序歌部分,在序歌中就为整首诗的基调埋下了伏笔。
诗歌中连续描写了高山、草原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像羊儿、云雀是真正的快乐,后直接引出了“蜂巢般的人在世上,只有女人不快乐。
”接着是出生部分,在这两部分中从母亲为女儿的降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准备侧面描写出了母亲对女儿的重视和爱护。
这也是整首诗歌中常见的描写方法,并不是一来就直白的描写,而是在不断地侧面对周边事物的描写中,烘托气氛最后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原意。
在出生章节中,这个章节的内容明显多出前两个章节将女儿从出生到十三四岁之后懂事的样子描写的轻快且真实感十足。
“网络红娘”鼓励各位单身朋友多参加线下的相亲活动,尤其是大型的相亲活动。
作为线上交流的一个补充,在线下的交流中,人们会淡化“现实标签”。
如线上交友中,人们会搜索有学历有车有房有身高有样貌的异性,但在现实交往中人们会更注重感觉和第一印象,哪怕对方在“硬件”上没有达到要求,感觉良好的话,也不会排除发展的可能性。
/在客观条件(涨工资,买房,买车等等)无法立即改变的情况下,主观上要积极主动才能争取到幸福。
如果你的相亲活动约在下班后,尽量不要以不修边幅、懒散的形象出现,第一印象很重要。
对男生来说,整洁得体很重要,大部分女生都不喜欢邋遢的男生;对女生来说,温柔、妩媚是男生很看重的特质。
要准备充分,尤其是参加大型交友活动的时候,要让对方看到你的诚意。
在几百个人的相亲活动上,一张只写着名字和联系电话的卡片有时无法让别人记得你是谁。
红娘透露,曾经有位男士参加一些网站的相亲活动时,打印了非常详细的个人资料现场派发,提高了配对成功的几率。
红娘网务实的人更容易找到幸福,不要好高骛远。
如果在一个相亲交友派对上,你的个人条件在同性参与者中排行100,追求排名20的异性的话,成功几率则不会很高。
藏族爱情叙事诗程式举隅作者:贾晓燕, JIA Xiao-yan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30刊名:语文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年,卷(期):2008,(7)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2条)1.尕藏才旦,藏族知名学者、作家,汉族名字王义2.胡金安.周艳炀西藏戏剧选 1984相似文献(3条)1.学位论文凤军桂北盘瑶歌咏文化研究2005歌咏作为一种口头叙事模式,并非单纯地反映了事物、风物或历史,而是建构和调适了村落传统;并非仅仅作为文本在平面传播,而是作为文化在立体运行,从而与村落传统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完整的社会性传承。
歌咏文化的研究不是研究歌咏本身,而是研究它们在村落传统中演唱次序和程式的意义。
藏族文学讲稿[共5篇]第一篇:藏族文学讲稿藏族文学讲稿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勇敢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具的藏族文学。
其中既有民间文学,又有作家文学,二者交相辉映,可称双璧。
民间文学分为诗歌、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诗等。
作家文学包括诗歌、历史文学、传记文学、戏剧、小说、散文等。
其中很多作品如英雄史诗《格萨尔》,作家诗《米拉日巴道歌》,《萨迦格言》,《仓洋嘉措情歌》,文史名著《巴协》、《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西藏王臣史》等等,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而且享誉世界。
一、关于格萨尔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
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二、诗歌概论:20世纪中叶,中国诗坛出现了一批不容忽视的藏族诗人,他们分别用藏文和汉文进行诗歌创作。
使用藏文进行创作的是一批具有很高社会声望和深厚藏文化功底的藏族著名老学者,他们主要有:擦珠·阿旺洛桑、桑热嘉措、桑热嘉措、恰白·次旦平措、等;使用汉文进行创作的是一批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翻身农奴,他们处在社会历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身处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汇点,有“边缘人”所必然面临的矛盾和困惑,但在创作上同时也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些诗人主要有:饶阶巴桑,丹真贡布,伊丹才让等。
♣♣♣♣饶阶巴桑——雪山之巅的雄鹰伊丹才让——巍巍雪峰上吟啸的雪狮丹真贡布——雪域诗坛的云彬凌空出世的藏族新生代诗人群1、饶阶巴桑藏族诗人。
1935年出生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胡日林村。
饶阶巴桑是西藏和平解放后用汉语写作的第一位藏族诗人,在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诗坛上,他的名字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饶阶巴桑的家乡是一个藏族民歌的荟萃之地和诗歌之乡。
他曾说过:“澜沧江从它身边流过,那日夜不息的涛声,还有歌声,不断地撞击着我童年的心弦。
第三章1950—1970年代的诗歌第一节诗歌创作概况(一)诗人构成“五四”以来的新诗诗人和诗派,在进入50年代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从诗界上“隐失”。
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一是对新诗“传统”的选择所导致的“主流”的“窄化”,将一批诗人排除在诗界之外,如九叶诗人;另一是诗人已形成的创作个性、艺术经验与此时确立的写作规范发生的冲突,导致一些诗人陷入创作的困境,如冯至、冰心、汪静之、俞平伯、冯雪峰这样“五四”时期的第一代诗人,有饶孟侃、孙大雨、陈梦家、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艾青、臧克家、梁宗岱、孙毓堂、吴兴华、林庚、徐迟、王亚平这些30年代成名的第二代诗人;由于政治原因被迫离开文坛,如七月诗人。
主要诗人:一类是以力扬、袁水拍、吕剑、方敬、李季、闻捷、阮章竞、张志民、柯仲平、严辰、公木、魏巍、沙鸥、方冰、蔡其矫、贺敬之、郭小川等继承新诗的革命传统的第三代诗人;—类是新中国成立后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像李瑛、雁翼、顾工、公刘、白桦、梁上泉、张永枚、周良沛、高平、流沙河、孙静轩等,其中有的加人了军队,其创作显示了与前述诗人不同的特点。
(二)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主要成就作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历史起点,本期诗歌创作是以对于新中国的成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的歌颂为发端的。
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和胡风的长诗《时间开始了》是这一历史性的颂歌的开篇之作。
还有艾青的《国旗》、《我想念我的祖国》、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日子》、冯至的《我的感谢》、柯仲平的《我们的快马》、田间的《天安门》、朱子奇的《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王莘的《歌唱祖国》、石方禹的长篇抒情诗《和平的最强音》、阮章竞的《祖国的早晨》等。
这同时也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在此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的歌颂,也便成了本期诗歌一个普遍的艺术风气。
1、50年代中前期以后的诗歌创作50年代中前期以后,诗歌创作开始日渐活跃起来。
浅谈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姓名贾晓婷教育层次本科学号 1261001262465 省级电大陕西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榆林
指导教师米正功教学点靖边
写作提纲
题目:浅谈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中心论点: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的情结
写作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引论,交待写作内容
第二部分:本论,结合作品具体分析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一 . 高平的西藏情结
二. 高平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第三部分:结论,总结全文,点名论点
目录
一.目录----------------------------------------1
二.摘要----------------------------------------2
三.关键词--------------------------------------3
四.绪论----------------------------------------4
五.正文--------------------------------------2-8
高平的西藏情结-------------------------2
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3-8
1. 对题材的借鉴-----------------------------3
2. 对意象的借鉴--------------------------4--5
3. 对艺术手法的借鉴-------------------------6
4. 对叙事方式的借鉴-------------------------7
5. 语言-------------------------------------8
六.结论-----------------------------------------8
七.注释-----------------------------------------9
八.参考文献-------------------------------------10
浅谈高平的叙事诗与藏族民间文学
高平的叙事诗多以他在西藏的生活经历为创作来源,倾注了对西藏的所有情感。
叙事诗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受
到藏族民间文学的影响,但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有所创新。
藏族民间文学资源中的民歌、传说及民歌中的意象、叙事方式等方面对其叙事诗《大雪纷飞》、《紫丁香》和《古堡》影响非常明显。
高平,叙事诗,西藏,民间文学
绪论
叙事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由于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是一个极不发达的诗歌品类,所以学术界对其研究也就比较薄弱。
虽然现代叙事诗在实践和理论建构上有了可喜的进展,但对于叙事诗的相关研究仍然相当冷寂。
就高平的叙事诗而言,八九十年代的国内学者对其研究甚多,但近几十年来,又有点冷清。
基于叙事诗是诗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者从中汲取精华,为诗学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