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地质通报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第25卷第9~10期2006年10月Vol.25,Nos.9~10Oct.,20061煤层气选区评价工作现状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煤层气勘探刚刚起步,当时煤层气的选区评价,主要参考美国的选区标准。
这一阶段美国煤层气地质理论存在中煤阶煤层气成藏优势论,认为中煤阶煤层已进入生气高峰,气源充足,煤层孔隙保存较好,割理发育,渗透性好,而且机械强度适中,便于实施压裂改造或在煤层进行洞穴施工;而低煤阶煤层不生气或生气量很低,不具备成藏条件;高煤阶煤层变质程度高,煤层孔隙和裂隙结构被破坏,割理闭合,煤层渗透率低,产气能力低。
因此美国煤收稿日期:2006-02-05;修订日期:2006-05-24科技项目:国家油气专项之《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研究》课题(XQ-2005-03)成果。
作者简介:王一兵(1966-),男,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从事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
E-mail:wybmcq69@petrochina.com.cn中国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探讨王一兵1,2,田文广2,李五忠2,赵庆波2,田立志3WANGYi-bing1,2,TIANWen-guang2,LIWu-zhong2,ZHAOQing-bo2,TIANLi-zhi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3.CNPC-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北京1000341.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2.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Langfang),Langfang065007,Hebei,China;3.JointStockCompanyCNPC-InternationalAktobePetroleum,Beijing100034,China摘要:煤层气选区评价关系到勘探的成功与否,是煤层气勘探研究最基础的工作。
第九章煤层气资源与选区评价煤层气的开发建立在资源储备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评价煤层气资源及其地域和层域分布特征,查明控气地质因素和开采地质条件,正确地预测未知区的含气量,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测算煤层气资源量,是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评价的重要内容。
应用于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体积法、递减分析法、物质平衡法、数值模拟法。
后三种方法均需要有已生产若干年的生产井所测得煤层气产出的动态变化数据。
第一节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级一、资源量/储量的定义煤层气资源量: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
煤层气地质储量: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原始可采储量(简称可采储量):地质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现行的经济条件和政府法规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现有的技术,预期从某一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已知煤层气藏中可最终采出的煤层气数量。
二、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级从资源的勘查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将煤层气资源/储量分为待发现的煤层气资源量和已发现煤层气资源量两级。
待发现煤层气的资源量:地质勘探工程控制程度较低,目前尚不能提交地质储量的煤层气资源量部分。
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推定的、推断的和预测的3级。
推定资源量:煤炭资源控制程度高,一般达到精查和详查程度,有大量的煤芯解吸资料、煤层气试井资料、矿井瓦斯涌出量或抽放资料以及煤样等温吸附资料,煤层含气性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对控气地质因素、煤储层参数已有一定认识。
推断资源量:煤炭资源控制程度中等,一般达到普查或找煤阶段,有少量的煤芯解吸资料和等温吸附资料,煤层含气性和分布规律仅靠少量控制点和控气地质因素分析推断并取得初步认识,对煤储层参数有初步了解。
预测资源量: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一般在找煤阶段以下,煤系和煤层的分布主要靠物探资料控制,无煤层含气性资料,煤层含气性和分布特点采用类比法推测。
低、中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体系孙美蓉(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晋城分公司, 山西 晋城 048000)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上升,我国的煤层气开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有着丰富的低、中煤阶煤层气资源,这为其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在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质选区乃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
为了有效做好地质选区工作,要深入分析影响低、中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项因素,找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然后建立科学的地质选区评价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了低、中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低、中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体系我国有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中低、中煤阶煤层气资源占有很大比例。
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的低煤阶煤层气约占煤层气总量的39%,中煤阶煤层气约占煤层气总量的40%,两者都比高煤阶煤层气的所占比例要高,两者相加更是远超过高煤阶煤层气总量。
但是,目前我国对于高煤阶煤层气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等煤层气开发基地就是其主要成果。
但是对于低、中煤阶煤层气,尤其是低煤阶煤层气的开发,仍未取得进展性突破。
这其中一项主要原因就是低、中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1 低、中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方法(1)评价指标 在煤层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地质选区乃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对于不同煤阶煤层气的勘探开发而言,地质选区评价指标也有所不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地质选区评价指标。
一般情况下,对于低、中煤阶煤层气,尤其是低煤阶煤层气的初期勘探而言,应当要着重考虑到以下几项因素:煤层的生气潜力、煤层的储集性能、煤层的保存条件、煤层的厚度、煤层的含气量、煤层的稳定性、煤相以及顶板厚度、岩性、构造类型等等。
而在煤层气的实际开发阶段,除要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宏观煤岩类型、顶板保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临储比等。
黑龙江煤层气藏地面勘探开发选区评价朱琳【摘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确定了宏观评价指标的主观与客观权重,根据极大、极小、中值隶属度函数量化指标,建立了煤层气资源地面开发选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拟对黑龙江省6个主要煤田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宏观评价指标中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源量、埋深占、水文地质、开发经验、构造条件、交通与经济情况;黑龙江省各煤田煤层气开发有利区为:鸡西煤田>依兰煤田>鹤岗煤田>双鸭山煤田>勃利煤田>绥滨煤田,其中鸡西煤田、依兰煤田、鹤岗煤田适合于黑龙江省煤层气勘探开发.【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7(000)020【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煤层气;地面开发;选区;模糊综合评价【作者】朱琳【作者单位】东北煤田地质局油气开发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煤层气资源的勘探。
近年来,国内外知名学者对煤层气开发潜力开展了研究,张永东等[1-5]将灰色聚类法、层次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结合建立数学评价模型,对勘探区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综合优度。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采用建立煤层气资源开发选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6个主要煤田进行评价,为黑龙江省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1.1 有利区优选评价指标针对能满足体现煤田整体性质的参数,在影响煤层气富集和开采的指标中选取煤层气资源储量、埋深、构造条件、交通和经济条件、开发经验作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的宏观指标体系。
1.2 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专家经验转化为主观权重,根据熵权法将各个目标区数据对研究问题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综合赋权。
①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各个指标相对评价目的的重要程度,得判断矩阵,并根据判断矩阵求解最大特征值,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各个指标权重。
②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根据指标数据特征,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数据对于评价结果的重要性。
陕甘宁根据地_陕甘宁盆地煤层气选区初步地质评价陕甘宁盆地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约25万km2,是一大型聚煤盆地,上古生界的石炭-二叠系和中生界的侏罗系是其两套主要含煤层系,煤炭储量巨大,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目前有关部门已在盆地东缘的柳林、韩城及南部彬长地区进行了开采试验,并取得一定成果。
1 陕甘宁盆地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煤层气的高产富集与否,其主要受控于煤层的含气量、渗透性和保存条件。
煤层的含气量代表着煤层气资源的富集程度,它与煤岩的组分、煤的变质程度、煤层的埋深和压力有关。
煤层的渗透率决定着煤层气的产气量和生产周期,它取决于煤层本身的裂缝系统(割理和裂隙),而裂缝系统又受煤质和煤变质程度及煤层构造条件的影响。
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与煤层顶底板岩性、构造活动、水文条件密切相关。
1 1 煤层的展布特征陕甘宁盆地石炭-二叠系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数可达十余层,累计厚度5~20m。
山西组煤层形成于陆相泥炭沼泽环境,层位稳定性相对较差;太原组煤层形成于海相泥炭潮坪环境,层位相对稳定。
两套煤层全盆地均有展布,但西部地区煤层最厚,局部累计达20m以上,东部地区次之,累计约10m以上,南部和北部煤层较薄,其中埋深小于1500m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东缘晋西地区、东南部韩城-铜川地区以及盆地西缘,这说明石炭-二叠系煤层气的勘探方位应立足于盆地周缘。
侏罗系的煤层在石沟驿-银洞子以东平凉-彬县-黄陵-延安-神木西-准格尔旗一线向盆地外围方向尖灭,因而延安组煤层埋深由盆地沉积中心向四周递减。
侏罗系煤层展布总面积约155万km2,煤层总厚5~42m不等。
层数1~27层,单层厚度05~12m,平均厚度大于3m。
这套煤层总的分布规律是:埋藏相对较浅,沉积受古构造和古河道控制,层数多,单层厚度变化大;由南向北厚度增大,层数增多,由西向东煤层厚度变薄,层数减少。
1 2 煤岩组分特征煤岩组分中镜质组含量影响着煤层的含气量大小和煤层的渗透性。
图片简介:本技术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介绍了一种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方法、系统,统计目标煤层气藏地质资料,构建目标煤层气藏的地质模型;提取区域网格单元的特征参数及含气性数据,构建煤层气藏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目标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的无监督聚类分析,输出目标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的量化分级评价结果。
本技术实现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的量化分级评价;通过改进的自适应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无监督聚类分析,极好地克服了受算法初始值和样本离群点影响的聚类结果不稳定问题,实现了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的量化分级评价,可以有效指导针对煤层气藏“甜点”区域的不规则井网部署或加密调整。
技术要求1.一种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方法包括:统计目标煤层气藏地质资料,构建目标煤层气藏的地质模型;提取区域网格单元的特征参数及含气性数据,构建煤层气藏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目标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的无监督聚类分析,输出目标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的量化分级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目标煤层气藏地质资料,构建目标煤层气藏的地质模型:搜集整理目标煤层气藏的静态地质资料,利用地质建模软件构建目标煤层气藏的地质模型,将所述地质模型在空间上划分为N个连续编号的区域网格单元。
括构造参数、储层参数以及流体参数;所述构造参数包括顶部构造、断层数据;所述储层参数包括各煤层厚度、有效厚度、渗透率、孔隙度、初始含水饱和度、初始压力、初始温度、含气量;所述流体参数包括气水的PVT数据表、水和岩石的PVT数据表、等温吸附曲线、气水相渗曲线、毛管压力曲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气藏区域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区域网格单元的特征参数及含气性数据,构建煤层气藏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以地质模型空间划分的各个区域网格单元为评价对象,提取各个区域网格单元的特征参数与含气性数据;(2)根据所提取的各个区域网格单元的特征参数及含气性数据,计算各个区域网格单元所对应的开发潜力量化分级评价指标集。
煤层气选区评价方法探讨——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王安民;曹代勇;魏迎春【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7(042)004【摘要】煤层气选区评价历来是煤层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评价方法的选择关系到能否准确命中目标靶区,近年来的选区评价方法从定性评价逐渐发展为定量评价.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评价区,从定性—半定量—定量评价的思路方法着手,首先选取了典型的5种评价方法,系统地论述了其在煤层气评价选区中的利弊,发现定性评价方法仍有着其广泛运用的空间,虽然现有的定量评价方法进一步降低了主观因素影响,但这5种评价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观性、经验性判断.在对这5种方法进行异同点总结的基础之上,笔者进一步引进了主成分分析法这一定量评价方法,避免了主观因素影响,优选出四工河—大黄山区段为有利区段,与前述5种方法结果相同,表明主成分分析法运用于煤层气选区评价是合理可靠的,完全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成为其选区评价的最大优点.在综合分析了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之后,提倡运用初步定性判断—定量评价研究—定性评价验证的思路来进行煤层气的选区评价.【总页数】9页(P950-958)【作者】王安民;曹代勇;魏迎春【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相关文献】1.含煤盆地煤储层后期改造形式及对煤层气选区影响--以华北克拉通选区为例 [J], 雷崇利;刘池洋2.选区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方法探讨 [J], 张遂安3.突变评价法在煤层气评价和选区中的应用 [J], 陈茂谦;师俊峰;金娟4.煤层气评价选区新思路——地层能量评价法及其应用 [J], 池卫国5.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的中国低煤阶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以吐哈盆地为例 [J], 侯海海;邵龙义;唐跃;罗晓玲;王学天;刘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层气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勘探方法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我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要实现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首先必须对其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评价和认识。
本文将从煤层气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勘探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层气的形成煤层气是由煤层内的有机质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热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
其中,主要包括甲烷和少量的其他烃类气体。
其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有机质生、成熟、排出和运移。
有机质生: 有机物来源于沉积物中的残渣和生物遗体等。
在特定条件下,这些有机质会被埋藏在地下数千米深处的煤层中,并慢慢经历煤化作用。
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埋藏在深处的有机质逐渐开始热化,温度一般在60℃以上,当温度达到150℃-200℃时,有机质开始开裂反应,生成大量的烃类化合物,包括甲烷、乙烷等。
排出: 煤层内的气体主要由煤基和孔隙两种类型组成。
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气体开始向孔隙中排出。
由于孔隙结构的不同,煤层气有着不同的运移方式。
运移: 煤层气在煤层内的运移方式包括渗流运移和扩散运移。
前者主要是由于孔隙压缩和气体的浸润引起的,后者则是由于气体的分子扩散引起的。
以上是煤层气的形成过程。
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过程,必须深入了解这一过程以及其分布规律。
二、煤层气的分布规律煤层气的分布规律与煤层的性质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煤层气具有以下特点。
1. 气体含量较低。
煤层中的气体含量通常在10%-30%之间,相对于其他气田而言较低。
2. 储层复杂多样。
煤层的储层结构复杂,煤的孔隙结构也是多样的。
不同类型的煤层具有不同的储层特征,从而对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孔隙结构十分重要。
煤层中的气体主要储存在煤层的孔隙中,因此,煤层的孔隙结构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区域分布具有差异性。
煤层气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煤层中的分布规律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精细区分。
以上是煤层气的分布规律。
煤层气测试方法的分析评价方法【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日益加大,如何合理开采并利用煤层气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被提出。
煤层气属于天然气,它是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现状,还可以代替煤炭、石油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本文通过对煤层气的分布及开发现状、煤层气的测试方法等来对煤层气测试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希望能提出合理的关于煤层气的测试方法,以便于对于煤层气更好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煤层气;测试方法;评价方法煤层气俗称“瓦斯”作为清洁能源,在国家倡导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含量比较丰富。
所以准确测量煤层气资源的位置和含量很重要。
而且煤层气的开发不同于天然气,有很大的难度。
在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试井,采用试井的方法可以对每层进行识别,可以分析煤层的主要性质,可以测量煤层气的分布和储层,在煤层气开采的后期阶段,煤层气会大量的稀释,所以精确测量关于煤层气的各个参数就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对煤层气进行测量,并对其测量方法进行评价。
1、煤层气的分布及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很大。
我国现在已经探明的煤层气大约有31.46万亿立方米。
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第三大煤层气资源储存过。
大致可以将煤层气资源分为四个部分: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和远景资源量。
煤层气是在煤层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依附在煤层中的自储性的天然气。
煤层气的测井技术是在石油测井和煤炭测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但是目前我国的煤田井测技术主要运用于标准煤田的煤层的勘探,所以针对煤层气的储量的特点,测量的有关煤层气的数据进行技术分析,根据技术分析的结果研究煤层气的开采方法。
虽然,关于煤层气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首先是利用井测技术可以精确的指导煤层的深度以及其他数据。
其次,在对煤田中煤层气的含量的测定也有很大的发展。
新疆三塘湖盆地煤层气选区评价分析摘要:为了推动新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步伐,自治区政府逐年加大煤层气勘查开发和综合利用力度,积极推进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煤层气产业具有“安全、能源、环保”三大效益,在三塘湖盆地开展煤层气资源工作,有利于推动我国煤层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发展。
关键词:煤炭,煤层气,含气量1 地质概况三塘湖盆地位于新疆的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东端,行政区划隶属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
北邻中蒙边界的阿尔泰山的北塔山,南抵天山东段的白依山,与蒙古接壤。
盆地呈北西一南东向延伸,东西长320km,南北宽约30km,面积约9535km2。
1.1地层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
煤层赋存于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
1.2构造三塘湖盆地隶属于新疆北部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碰撞接合部位,夹在两条古生代缝合带之间(南侧为克拉麦里一莫钦乌拉缝合带、北侧在中国境内是以阿尔曼泰蛇绿岩带为代表的缝合带),属叠置在古生代造山带之上,以发育二叠纪一中新生代陆相沉积为特点的上叠盆地。
勘查区大致分为库木苏凹陷、巴润塔拉凸起、汉水泉凹陷、石头梅凸起、条湖凹陷、岔哈泉凸起、马朗凹陷、方方梁凸起、淖毛湖凹陷、苇北凸起和苏鲁克凹陷等等“六凹五凸”十一个次一级构造单元。
2 煤层气特征2.1煤层特征三塘湖盆地划分为三塘湖煤田和淖毛湖煤田,其中汉水泉区、石头梅区、条湖区在三塘湖煤田区块内,淖毛湖区在淖毛湖煤田区块内,煤层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及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地层中。
三塘湖煤田西山窑组(J2x)煤层主要赋存于上段(J2x3)和下段(J2x1),为勘查区主要含煤层段,含煤22层,总厚0.40-55.36m,平均厚21.80m。
可采煤层有6、7、8、9-2、9-1、11、12、13、14、15、18、19、20号。
煤层气测试方法的分析评价方法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在各式各样的生产活动中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是逐年增长的,所以对此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更多的是采用煤层气进行重要的能源供给工作。
对于煤层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主要是天然气,并且随着煤层气的不断利用,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资源面临的稀缺的问题,并且煤层气的利用与煤炭和石油的使用比较起来,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
以下内容则是对煤层气的应用情况以及分布范围对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工作。
根据以上工作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选择最适用的测试方法,为今后的煤层气的更好的使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经济实力;煤层气;天然气;测试方法;分析;评价;生态环境一、煤层气的分布及测并技术的发展现状煤层气在我国应用较为普遍,因为其作为清洁能源,能够有效的与生态环境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并且煤层气的俗称为瓦斯,是绿色能源的一种形式,还能够为我国长期以来以低碳环保的形式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起到关键性作用。
通过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存在着大量的煤层气资源,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更多的对我国的煤层气资源进行定位以及相对含量的测量工作。
长期以来有相关工作人员对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与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有所区别,相比较之下,开发煤层气资源的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和繁琐,而且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一个程序就是在开发煤层气资源之前进行试井工作,该项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此方法对施工地区进行层次性的测量和识别,从而有效的掌握该区域内的煤层的特征,与此同时还可以得到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储层状况等信息。
然而在开采煤层气的收尾工作阶段,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当中,会有一部分的煤层气的稀释,从而影响到对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等信息的判断,因此要有效的对煤层气的各个参数进行有效而准确的测量,最后对测量方法进行评估。
根据我国在资源勘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大量的煤层气资源,并且分布的范围也较为宽广,就目前探索出来的煤层气资源量大约有三十一点四六万亿立方米。
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
摘要: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是煤层气勘探开发最前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
我国煤层气储量大,分布广,但由于技术原因大部分煤层气资源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并且由于政府补贴不到位,导致煤层气藏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没有开采价值。
所以煤层气资源在投入开发前,应对准备开发的煤层气区块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出较好的区块优先开发,因此煤层气选区评价将对煤层气区块的动用决策提供指导性意见,避免重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关键词:煤层气选区评价
鉴于我国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和能源对外依存度高,我国将不得不对非常规气产业,尤其是目前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煤层气进行巨额投入,以摆脱能源束缚。
不单单是我国面临这样问题,其他国家更有甚之。
所以煤层气目前是常规天然气最好的重要接替资源,它更是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以及研究与利用的国家,已占总产量50%以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
尤其是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特别是煤层气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在勘探、开发和利用方面都明显不够,尤其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上,更是落后一大截。
1 中国煤层气选区评价工作现状
(1)煤层气选区时,比较流行的提法是寻找“高渗富集区”,但根据目
前已有的资料看,符合“高渗富集”这一条件的地区很少,几乎没有。
(2)我国已有煤层气选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参照国外现有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等诸多限制因素与国外相比差别很大,另外在经济、技术等条件上也存在这一定的差距。
(3)我国已有煤层气选区的评价标准主要针对中煤阶煤层制定,但不同煤阶具有不同的煤层气地质特点,现有标准不适应低、高煤阶煤层气的选区评价。
(4)我国低、高煤阶煤层气也非常丰富,高煤阶气藏已在沁水盆地南部取得突破,随着煤层气成藏理论和开发技术的进步,选区评价标准也应得到相应发展。
2 选区评价内容与方法
(1)煤层气选区评价步骤。
煤层气选区评价的一般步骤为如下所示。
第一步:单一煤层气区块评价,对符合条件并已经选定的煤层气区块的主要评价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是否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
第二步:多块煤层气区块优选,对于多个有利目标,综合考虑所有
关键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采用如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和模糊评价法等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近期最有利开发的目标。
(2)单一层气区块评价。
煤层气选区评价参数众多,不同勘探单位进行选区评价时选用参数的侧重点均不一样,最重要的有如下几项。
含气量:含气量是进行煤层气资源评价的最基本指标,也是直接影响煤层气储量评估结果的关键参数。
据统计,我国中、高煤阶单井日产气量超过1000m3的煤层气井煤层含气量大于6m3/t。
渗透率:含气煤层渗透率是衡量煤层气开发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含气煤层的采收率和产量起决定性作用。
煤层渗透率越大,气井的泄气范围就越宽阔,产量也就越高。
煤层厚度:煤层厚度是煤层气高产富集的前提,是煤层气赋存的场所,煤层越发育,其勘探前景就越广阔。
根据国内外实践认识到,单层煤厚大于3m就具有高产可能。
从资源潜力而言,总厚度应大于10m。
含气饱和度: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块通常均具高饱和度,近年来的勘探实践和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煤层气单井产气量比较低,与含气饱和度比较低有很大关系,制约了我国煤层气的商业性开发。
有效地应力:有效地应力与区域地应力场和煤层埋深有关。
煤层气多富集于低地应力区;同时,煤层有效地应力低的地区,其煤层渗透
率较高。
煤层有效地应力愈大,其压裂难度愈大。
地解比:它是吸附等温线实测含气量对应的临界解吸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的比值。
临界解吸压力反映了产气高峰期快慢和高产富集条件。
临界解吸压力愈接近原始地层压力,高产富集条件愈优越。
资源丰度:资源丰度受控于煤层厚度、含气量、煤层密度、灰分含量等因素。
具有煤层气开发价值的地区,资源丰度应在中等以上,即应大于0.5×108m3/km2。
(3)多块煤层气区块优选。
对于多块煤层气有利区块进行优选的最大难题就是评价参数的多指标性,此时应选用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参数进行处理;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目标区综合评价指标值。
这一综合评价值就是该目标区的综合评价结果,也就是说综合评价值越大,表明煤层气开发的资源结构与地质条件越好。
用于综合评价工作的数学方法很多,如加权求和法、模糊数学方法、灰色系统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等。
按照全国最新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评价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和沁水盆地的沁水区带为两个最有利区带,是可以进一步实施勘探开发工作的目标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宁武、安阳—鹤壁和松藻等区带为有利区,可作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区;较有利区带是准南、伊犁、
焉耆、大同、抚顺、红阳、焦作、铁法、淮南、阜新、芙蓉。
3 对策与建议
(1)加强煤层气储层特性、成藏机制、分布规律、富气地质因素等地质理论研究,以期建立反映我国特殊地质条件的煤层气成藏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目标评选。
(2)总结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煤层气地质成因理论认识、勘探现状和开发技术进展情况,建立适合中国当前一系列技术条件下的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体系。
(3)选区评价关键参数的获得应充分利用现有地质勘探、石油钻探等资料进行筛选。
另外,对缺乏资料的含煤区,可运用其他方法,如类比、模拟等方法进行求解计算,并根据不断更新的勘探动态资料进行修正和完善。
(4)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还未形成适合我国煤层气地质特征、气藏结构等行之有效的勘探开发方法和技术,目前建立的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还需要在今后的勘探和开发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卢福长,武晓玲,唐文忠.扩散作用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10,7(5):17-18.
[2]陈富勇,琚宜文,李小诗,等.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J].地学前缘,2010,17(1):195-201.
[3]李传亮.地下没有亲油的岩石[J].新疆石油地质,2011,32(2):197-198.
[4]李传亮,李冬梅.渗吸的动力不是毛管压力[J].岩性油气藏,2011,23(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