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3.28 KB
- 文档页数:3
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研究摘要:本报告主要研究了有关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目前发展情况,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货运的发展方向,它对于降低全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提高国内外和国际供应链的效率和效能意义重大。
文章在综合对比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对未来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关键字:铁路集装箱发展现状未来建议研究背景:中国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铁路集装箱运输。
20世纪70年代,中国海上集装箱运输的正式启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增长速度始终以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增幅(6%-8%)的水平发展。
现今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较完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外贸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集装箱运输突飞猛进,2007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3亿TEU,首次突破一亿大关。
受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主要消费国家需求缩减影响,2008-2009年,中国传统适箱货源出口量增幅明显回落。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呈现旺盛的上升势头。
对外贸易的繁荣推动集装箱吞吐量平稳快速上升。
1-11月,全国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297.93万TEU,同比增长20%。
2011年1-11月,全国主要港口完成吞吐量14909.96万TEU,同比增长12.0%,增速较2010年下降8个百分点。
下半年传统旺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较2010年放缓。
中国已初步建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另外,中国公路、铁路、内河集装箱运输近些年来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中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研究方案:一、研究对象: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研究方式:实地调查、阅读搜集资料、网上查询、专业人士咨询等。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3.09.09•【文号】交公路发〔2023〕131号•【施行日期】2023.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交公路发〔2023〕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等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有关部署,促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提升公路建设与运行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公路数字化专项行动,坚持“统筹谋划、需求导向、协同共享、安全适用”的原则,推动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加快生产经营模式与新业态等联动创新,重安全、保畅通、提效率、优服务、降成本、减排放,助力数字交通建设、产业升级及数字经济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服务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构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一套模型、一套数据”,基本实现全生命期数字化。
基本建成“部省站三级监测调度”体系,公路运行效能、服务水平和保通保畅能力全面提升,打造公路出行服务新模式,提升公众满意度。
公路市场数据资源充分整合,提升公路领域市场服务和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适应数字化的公路标准体系,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架构下,完善公路基础数据库,形成公路数字化支撑保障和安全防护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国外发达国家所重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国都在规划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
Jefr Turner等人以雅加达雅博塔派克的城郊铁路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并认为,在规划、筹资、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应该把这一差别融入到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之中,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日益增加的乘客流量,Hlyun Kim等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交通网应由单一的线路系统逐步发展到一个复杂的线网体系,并以汉城的地铁为例,提出线网的动态及四个演化阶段,以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强化其功能,并最终达到均衡、可靠的系统;ElaBabalik-Sutcliffe等将注意力集中在土耳其地铁的经营管理机制上,指出土耳其当局应予在其所属的机构中成立公司,虽然这样的体制改革会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和运营分崩离析,但这样的改革的确提高了其效率、生产率和利润;MIM Masirin等人相信,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有助于降低使用私人汽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拥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事故和燃料消耗),同时也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区域可达性,并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城市的发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AE Fazio等人认为,由于统一管理能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高品质的轨道运输服务提供维修保障,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轨道运输业务;RR Dubrevil 等则认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效率。
2 国内研究现状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隋映辉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在其的功能和地位,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并以此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耿幸福、徐新玉根据城市轨道不同的客流密度,提出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选择,以保证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袁东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应以安全、有序运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建设服务运营、运营服务运营和运营服务发展的核心,促进轨道交通项目的同步规划建设、相关资源管理和运营准备。
交通运输部关于《国家公路网规划》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2.07.12•【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国家公路网规划》解读日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便于有关单位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规划》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2013年5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近年来,在该规划指导下,国家公路实现快速发展,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随着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高质量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家公路网主通道能力不充足、城市群都市圈区域网络不完善、路网覆盖深度不够、路网韧性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还需提高等问题逐步显现。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作出了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新阶段国家公路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纲要》)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普通国道网合计46万公里左右。
与《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相比,国家公路网布局总体框架没有变化,国家高速公路网增加约2.4万公里,普通国道网增加约3.5万公里。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必要对国家公路网规划进行调整,为有力支撑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充分发挥交通的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规划》共六大部分,分为规划基础、总体要求、规划方案、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及对策和保障措施。
一是规划基础,全面梳理国家公路网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分析新形势新要求。
二是总体要求,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
华东地区物流的现状与分析分析一:华东地区物流宏瞧环境分析一、华东地区经济兴盛,具备开展现代物流的宏瞧经济环境华东地区经济逐年稳定增长,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为华东地区物流业的开展制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2000年华东地区GDP为22098.46亿元,占全国的25.1%,华东区人口数是全国的15.3%,但人均GDP 为全国的1.6倍。
图1-12000年华东地区国民产生总值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图1-2华东各省市GDP占全国比重图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图1-3:华东地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图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二、华东地区以工业和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带来巨大的物流量,物流需求爽朗从各国的实践来瞧,物流需求要紧来自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商业。
而华东地区三省一市第二、三产业比重特别大,上海甚至到达了98%。
在第二、三产业中,除安徽省外,其它各省工业均在40%以上,商业那么在10%以上,构成了华东地区的要紧经济支柱,这讲明华东地区工业兴盛,产品丰富,商品流通爽朗,必定会带来巨大的物流量。
从华东地区货运量状况来瞧,2000年,华东三省一市货运量占据了全国31个省市总量的20%,物流量位居全国前列,物流需求爽朗,开展现代物流前景宽广。
图1-4华东地区三省一市三产构成图1-5华东地区产业构成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三、高附加价值产业占据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可为物流行业提供较高的利润保证在各类制造业中,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如电子通信产品、汽车、电气机械、化工产品、医药制品等,产品的特性决定其对现代物流效劳的要求相对较高,可制造较多的物流市场需求。
而通过以下华东地区制造业产值构成数据能够瞧到,在统计年鉴全部34个工业行业总产值中,华东地区五大类高附加值的产品:电子通信、汽车、电气机械、化工、医药制造业产值的比重,最多的是上海,高达41%,而最少的安徽也占到了26%。
交通运输效能发展研究综述摘要:运输效能是衡量运输系统运行状况及发展潜力的综合性指标,是提高现代交通运输发展业的核心。
国内研究总体上处于评价性研究,深度有所欠缺;而国外学者在运输效能计量模型、算例实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内容上国内学者主要集中于道路管理程序、智能交通系统、最优路径及综合运输体系四个方面;国外学者集中于多式联运、智能交通系统(ITS)及政府政策规划三个方面。
国内外研究前沿的交叉点是综合运输即多式联运、智能交通系统(ITS),给日后深入研究交通运输效能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向和切入点。
关键字:运输效能;综合交通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综述Abstract:Transportation is a measure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health indicator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it is the core of modern transport development industry。
In general,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port efficiency in China is still at the stage of evaluation research and lacking of depth;Foreign researchers have made such as a transport efficiency evaluation econometric model and examples verification. About Research content,researchers in China focused on four aspects of road management program,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the optimal path and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Foreign researchers focused on multi—modal transport,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and three aspects of gover nment policy planning.The world’s research focus is 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providing the scientific direction and the starting point to the future research。
交通运输论文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交通运输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交通运输论文篇1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
在笔者看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吸收和辐射两种模式。
我们要正确把握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得两者互动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交通运输;吸收:辐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仍然呈现滞后状态。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表现得日益显著,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受我国综合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等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目前仍只能按地区、有重点、分阶段地逐步推进。
如何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定有效的交通运输发展策略,则有赖于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准确把握,进而促使两者互动发展。
一、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认知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
从当前理论界的研究来看,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认识,这三种认识也构成了大部分地区制定当前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一种认识主要认为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致需求,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要满足区域经济活动引发的交通运输需求;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良好的交通设施必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同时吸引大量投资。
第二种认识则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强调并突出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即区域经济发展引致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是为了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加剧,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因此,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是21世纪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阐述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建议。
标签:绿色物流;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国分类号:F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z009)14-0005-021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自1979年引人物流概念以来,物流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物流活动也对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物流基础设施的绿化水平不高,信息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还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还比较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主要表现在: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的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
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环境的重要影响因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
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物流效率。
如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
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可是目前我国物流材料的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技术都不过硬。
高信息化水平是绿色物流发展的必备条件,可是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开发的软件,性能比较低,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相容,许多新兴的信息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2)绿色物流发展软环境的不完善。
首先,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
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刘启钢【摘要】在物流市场需求差异化特征愈发显著的背景下,中国铁路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为解决铁路现代物流体系缺乏顶层设计等问题,利用战略管理思想,分析国家经济新常态下铁路物流发展的政策、经济、市场竞合关系等外部环境,借鉴德国铁路物流专业化和北美铁路运输专业化发展经验,立足铁路在典型大陆型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优势,以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提升铁路物流价值链为引领,系统研究铁路现代物流专业化发展顶层设计方案.研究提出了铁路现代物流"在提升社会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中,发挥主导性、基础性作用"的总体定位,专业化、商贸化、金融化物流服务融合的发展主线,以及分阶段发展目标,规划了散堆装、包装成件、长大笨、快运、商品车、冷链、危险品、国际物流等八大专业物流系统,提出了做好铁路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技术智能化、铁路物流投融资体制创新等重点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铁路现代物流发展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通过顶层设计蓝图引领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进而逐步提升中国铁路物流服务和经营能力.【期刊名称】《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1【总页数】7页(P38-44)【关键词】铁路现代物流;顶层设计;发展战略;专业化;重点任务【作者】刘启钢【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32;F259.23铁路是传统运力平台,主要提供整车、零担、集装箱等标准化运输产品,货源几乎涵盖了从薄片运输到大宗运输的所有货运市场,其中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占到发送量的80%以上。
在物流市场需求差异化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铁路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传统铁路物流服务能力不足已经制约了铁路骨干地位的有效发挥,市场竞争能力也不断下降。
据统计,社会货运总量的75.4%依靠高成本公路运输完成,造成社会物流费用居高不下,2016年物流费用占国家GDP的14.9%。
公安部《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1.系统简介交通指挥中心是XX县汇集交通管理信息的枢纽、进行交通管理调度的中心,重大交通警务行动的指挥控制中心。
交通指挥中心负责收集、管理由全县各交警大队所采集到的或由交通指挥中心直接采集到的全县各主要交通干道和主要出入口、全县范围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主要警卫路线等的交通状态信息(如:交通流量、交通设施状况、重点监控图象等),全县交警警力分布和重点道路的动态警力分布信息,并可及时方便地调用已有的全县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员的主要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等静态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科学处理和综合利用,为在重大警务行动中(如重大事件处理、重要警卫任务等)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方案、科学合理高效地安排和调度警力提供信息支持,为交警日常的警力安排和重要时段(如春运期间)的警力安排提供科学的依据。
交通指挥中心负责对重大交通事故的处理进行跟踪,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和处理的进展,为支队领导提供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交通指挥中心是支队与公众联系的窗口,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公众新闻媒体,向公众发布交通疏导信息,指导交通运输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力,疏导公众分流,指导公众乘座合适的交通工具,减小交通管理部门的压力。
最终达到高效收集、分析、综合、利用多种信息,迅速决策,调度全县的交通管理业务的目的。
2.建设目标智能交通指挥中心系统建立一套以DID电子显示、警力定位、无线通信、交通流量、事件检测、交通信号联网控制、交通诱导、交通信息服务、公路治安卡口、城市电子警察和交通综合指挥调度为核心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构建智能交通的基本架构为出发点,以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机动车辆行驶轨迹和交通信号联网控制为主要实现目标,重点完成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公路治安卡口和固定抓拍)、交通信号联网控制系统和交通指挥控制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任务。
3.建设原则项目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源于需求,高于需求;满足现在,适应未来”,具体要实现以下五点:1) 百分之百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所规定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