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工技术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基础知识

电技术考题900题

作者:jiangch_…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649 更新时间:2007-5-24

一、解释题

A、安全知识

1、【2】所谓运用中的电气设备----

系指全部带有电压或一部分带有电压及一经操作即带有电压的电气设备。

2、【2】全部停电的工作----

室内高压设备全部停电,通向邻接高压室的门全部闭锁,以及室外高压设备全部停电。

3、【2】部分停电的工作----

高压设备部分停电,或室内虽全部停电,而通向邻接高压室的门并未全部闭锁。

4、【2】不停电工作----

1.工作本身不需要停电和没有偶然触及导电部分的危险;2.许可在带电设备外壳上或导电部分上进行的工作。

5、【3】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

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

6、【3】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按压吹气1分钟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7、【3】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

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污染。需要送医院救治的,应立即做好保护伤员措施后送医院救治。

8、【2】事故调查三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9、【1】人身轻伤事故----

因伤歇工满一个工作日者。

10、【2】非计划检修----

计划大修、计划小修和节日检修以外的一切检修(不含开关因多次切断故障

电流后的内部检查)。

B、工种相关知识

126、【2】#25变压器油----

#25变压器油:绝缘油的凝固点为-25℃的这种油,称为#25变压器油。127、【3】短路电压----

短路电压:将变压器二次绕组短接在一次侧绕组加电压使二次绕组中电流达额定值,这时将一次侧绕组所加的电压值与额定电压值之比的百分数,称短路电压百分数(或阻抗电压百分数)。

128、【5】潜动----

潜动:是指电度表继电器仅在电压或电流线圈通电时,可在继电器圆筒上产出转距,而引起可动系统转动的现象称"潜动"。

129、【1】导体----

导体:导电性能良好的物体叫做导体。

130、【1】绝缘体----

绝缘体:不能传导电荷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131、【2】半导体----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体叫做半导体。

132、【2】价电子----

价电子:原子核最外层的电子称作价电子。

133、【3】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价电子在外界的能量作用下脱落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运动的电子。

134、【3】本征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纯锗、纯硅组成的半导体叫做本征半导体。

135、【2】空穴----

空穴:价电子成为自由电子后,在原来的共价健的位置上留下的一个空位称空穴。

136、【3】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少量的硼,空穴是多数载流子,这种半导体称P型半导体。

137、【3】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少量的磷,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这种

半导体称N型半导体。

138、【2】PN结----

PN结:P型和N型半导体有机结合后,在交界面处,就形成空间电荷区,称PN 结。

139、【2】整流----

整流:利用二极管的单相导电性,将交流电改变为单向脉动的直流电的过程。140、【2】滤波----

滤波:把脉动直流电中的交流成分去掉,使波形变得平直,这个过程叫滤波。141、【4】直流电流放大系数^Cβ----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β:三极管在静态时(无信号输入)输出直流电流Ic与输入直流电流Ib的比值即β=Ic/Ib

142、【4】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

交流电流放大系数β:三极管在动态时(有信号输入)输出电流的变化量ΔIc与输入电流变化量ΔIb的比值即β=△Ic/ΔIb

C、专业基础知识

240、【1】电流----

电流:电荷的定向流动,称为电流。

241、【1】导体----

导体:导电性能良好的物体叫导体。

242、【1】绝缘体----

绝缘体:不能传导电荷的物体叫绝缘体。

243、【1】电荷----

电荷:带电体本身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叫电荷。

244、【1】电压----

电压:电路中任两点间的电位差叫电压。

245、【1】电位----

电位: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到参考点(另外指定)的电压值。

246、【1】电路----

电路:就是电流所流过的路径。

247、【2】相序----

相序:是指交流电量瞬间值从负值转为正值(改变方向)经过零点的依次顺序。248、【2】相位差----

相位差:指两个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的相位之差

249、【2】有效值----

有效值:在一个周期中通过同一电阻热效应相等的直流电流与交流电流值,称"有效值",可用表示式V1=Im/ 或用电压有效值U=Um/ 计算。

250、【2】涡流----

涡流:在交流磁场中的块状铁芯内(铝盘中)由于交变磁通感应产生电势形成旋涡状的电流方向总是与主磁通垂直的这个电流,称为涡电流。

251、【2】有功功率----

有功功率:在交流电路中,电源在一个周期内发出瞬时功率的平均值(或负载电阻所消耗的功率),称为"有功功率"。

252、【3】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在具有电感或电容的电路中,在每半个周期内,把电源能量变成磁场(或电场)能量贮存起来,然后,再释放,又把贮存的磁场(或电场)能量再返回给电源,只是进行这种能量的交换,并没有真正消耗能量,我们把这个交换的功率值,称为" 无功功率"。

253、【3】视在功率----

视在功率:在具有阻抗的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值,称为"视在功率",它不是实际做功的平均值,也不是交换能量的最大速率,只是在电机或电气设备设计计算较简便的方法。

254、【4】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在横截面内电流分布不均匀,越近表面电流密度越大,有趋于通过导体表面流过的现象,称" 趋肤效应"。

255、【3】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用导体制成屏蔽外壳,处于外电场中,由于壳内电场强度为零,可使放在壳内的设备不受外电场的干扰,或将带电体放在接地金属外壳内,可使壳内电场的电力线不穿到壳外,以上两种情况,均称"静电屏蔽"。

256、【3】漏磁----

漏磁:部分磁通经过磁路外周围的物质(如空气等)而形成闭合的,或全部不在磁路中,闭合的磁通称"漏磁"。

257、【2】磁屏蔽----

磁屏蔽:用一定厚度的铁磁材料做成的外壳,放到外磁场中,由于磁力线很少受到外部杂散磁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磁屏蔽"。

258、【5】邻近效应----

邻近效应:是指一个导体内交流电流的通过和分布,受到邻近导体中交流电所产生磁场的影响的物理现象。

259、【2】电力线----

电力线:是形象地描绘电场分布情况,用假想的电力线表示电场特性曲线(实际并不存在),电力线的方向是正电荷发出的开放式射线。

260、【2】磁力线----

磁力线:是形象地描绘磁场分布的特性曲线,也是假想的( 实际不存在),磁力线的方向由N极发出,回入S极成为闭合曲线。

261、【4】极性电介质----

极性电介质是指具有偶极子的电介质。某些物质由偶极分子组成,而偶极分子是一种特殊的分子,它在电子的作用中心和原子核不相重合,好象分子的一端带正电而另一端带负电似的,因而形成一个永久性的偶极矩,这种具有偶极子的电介质称为极性电介质.

262、【5】电子式极化----

电介质原子内的电子轨道,因受外电场的作用,对原子核产生位移,叫电子式极化。

263、【3】避雷器的最大允许电压----

指保证无弧(切断工频续流)的条件下,允许加在避雷器上的最高工频电压,即无弧电压。

264、【3】避雷器的残压----

是指雷电流在通过避雷器时在避雷器上产生的最大压降。

265、【4】介质损失与介质损失角正切值----

介质损耗就是绝缘材料在交流电压作用下,因发热而引起的能量损耗称介质损耗。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通过绝缘材料内部的电流通常又把它分为通过内部等值电阻R上的有功分量和内部等值电容C上的无功分量,总电流中有功分量部分和无功分量部分之比值tgδ,被称为介质损失角的正切值,它反映了绝缘材料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的损失,δ亦称为介质损失角(如图)

266、【3】跨步电压----

人在跨步(取跨距0.8米)时两脚可能踏上的地面两点之间最大的电位差,叫跨步电压。

267、【4】分谐波过电压----

指过电压频率是工频的分数次的谐波过电压,如1/2次谐波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危害极大,极易使压变饱和,流过压变的电流可达正常激磁电流的几十倍甚至近百倍,所以压变很容易烧坏。

268、【4】系统振荡----

电力系统不断扩大,线路输送功率不断增加或系统受微小的扰动(如负荷的增减)或系统受大的短路故障的冲击等都会使系统中的电压、电流、功率及发电机的转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如果经过一般时间不能回到原来的状态或过渡到新的稳态运行状态,则电力系统将连续不断产生电压,电流严重摇摆现象,从而使系统稳态遭到破坏,这种电压、电流非周期的严重摇摆称系统振荡。如不能尽快结束这种振荡,电力系统将导致局部瓦解,后果十分严重。

269、【2】并联补偿----

并联补偿是指把电力电容器并联接在负荷(如电动机),或供电设备(如变压器)上运行,由于电动机、变压器等均是电感性负荷,在这些电气设备中除有有功电流外,还有无功电流(即电感电流),而电容电流在相位上和电感电流相差180°,感性电气设备的无功电力由电容来供给。从而减少线路能量损耗,改善电压质量,提高系统供电能力。这就是并联补偿。

270、【4】电晕放电和电晕起始电压----

在不均匀电场中,击穿以前间隙中看不到什么放电迹象,流经间隙的放电电流也极小。随着电压升高,放电电流逐渐增大,但还是很小的,当电场还明显低于击穿电压时,在紧贴电极、电场强度局部增强的区域内将出现白紫色的晕光,可以听到咝咝声,间隙中的放电电流也增大到工程仪表可以测得的数值。但电流还是很小的,间隙还保持其绝缘性能,所以电晕放电实际上是不均匀电场中局部放电现象。刚出现电晕放电的电压称为电晕起始电压。

271、【3】反击----

当雷电击到避雷针时,雷电流经过接地装置通入大地。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过大,它通过雷电流时电位将升得很高,因此与该接地装置相连的杆塔、构架或设备外壳将处于很高的地电位。这很高的地电位同样作用在线路或设备的绝缘上,可使绝缘发生击穿。由此可见,接地导体由于地电位升高可以反过

来向带电导体放电的这种现象叫“反击”。

272、【2】大气过电压----

大气过电压又叫外部过电压,它是由雷击所引起的过电压,包括两种,一种

是对设备的直击雷过电压;另一种是雷击于设备附近时,在设备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

273、【3】内部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是由于操作(合闸、拉闸),事故(接地、断线)或其它原因,引起电力系统的状态发生突然变化,将出现从一种稳态转变为另一种稳态的过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对系统有危险的过电压。这些过电压是系统内部电磁能的振荡和积聚所引起的,所以叫做内部过电压。它可分为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274、【2】复合接地装置----

就是由许多垂直或水平铺设的单一接地体并联组成的复合式的接地装置。275、【3】变电所的绝缘配合----

指变电所内阀型避雷器保护特性与被保护电气设备绝缘特性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变电所中所有设备的绝缘均应受到阀型避雷器的保护。

276、【3】变电所的耐雷水平----

使变电所绝缘闪络的雷电流的临界值。

277、【1】中性点全绝缘变压器----

即中性点处对地的绝缘与绕组首端的对地绝缘均按线电压设计的变压器。278、【1】中性点降低绝缘的变压器----

即中性点处对地的绝缘比较按线电压设计的绕组首端的对地绝缘要降低一

定电压等级的变压器。

279、【4】间歇性电弧接地----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发生一相对地短路故障时,常出现电弧,由于系统中存在电容和电感,此时可能引起线路某一部分的振荡,当电流振荡零点或工频零点时,电弧可能暂时熄灭,之后事故相电压升高后,电弧则可能重燃,这种现象为间歇性电弧接地。

280、【1】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 电力系统"。

281、【1】电力网----

电力网:是由变电站和输电线路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网络,称为电力网。282、【2】电力负荷----

电力负荷:电力系统中各用电设备消耗电功率的总称( 包括有功、无功功率)。

283、【3】小接地电流系统----

小接地电流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消弧线圈和高阻抗接地的三相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又称小接地电流系统。

284、【3】大接地电流系统----

大接地电流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系统,一般110KV及以上系统或3 80/220V的三相四线制系统。

285、【2】接地----

接地:是指电气设备(装置)必须接地的部分( 如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接地装置间作良好的连接,称"接地"。

286、【2】短路----

短路:是电力系统相线与相线或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相线与大地间的短接构成短路回路。

287、【3】操作电源----

操作电源:电站中,对二次回路的控制信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供电的电源(一般为直流,也有交流),称为"控制电源"。

288、【3】事故信号----

事故信号:电站中由于设备事故跳闸时发出音响信号( 蜂鸣器响)并使相应的断路器灯光位置信号闪光,称为"事故信号"。

289、【2】予告信号----

予告信号:电站中当设备运行中发生异常现象时,发出音响信号(警铃响),并使光字牌亮,显示出异常状况的内容,称"予告信号"。

290、【3】额定切断电流----

额定切断电流:是指断路器在额定电压下,能可靠切断最大故障电流的有效值(KA)。

291、【4】动稳定电流----

动稳定电流:是电气设备通过最大冲击短路电流(峰值KA)时,能承受这个电动力作用不发生变形和损坏。

292、【4】热稳定电流----

热稳定电流:是指电气设备通过短路稳态电流发热引起的温度升高的最高温度不超过短路时的极限允许温度。

293、【4】冲击断路电流----

冲击断路电流:是指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

294、【3】断路器跳跃----

断路器跳跃:是指断路器的控制手柄在合闸位置( 合闸控制回路由于某种原

因接通),当线路存在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此时断路器发生再合闸、跳闸,多次重复动作的现象,称"跳跃"。

295、【4】终止电压----

终止电压:是指"蓄电池"放完电时电压急剧下降的临界电压,称为"终止电压"。296、【4】电弧----

电弧:是在电路断开触头间,由于强电场使中性质点游离( 或带电质点)在触头间放电而产生电弧。

297、【5】暂态----

暂态:是指电路从一个稳定状态,由于某种作用发生变化,经过一个过渡过程进入到另一个稳定状态,那么这个过渡过程称为" 暂态"。

298、【4】连接组别----

连接组别:是指三相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线电压之间的夹角,用时钟法表示。299、【4】遥测----

遥测:遥测又称远距离测量,是在离开测量对象的场所进行测量,电力系统调度部门,通过远动装置,测量各发电厂,变电站的电压、电流、功率、电量、频率、测量发电厂的汽压汽温、水电站的水位、流量等,这种测量方式称遥测。300、【4】遥控----

遥控:遥控又称远距离控制,指调度部门通过远动装置对发电厂、变电站的断路器等进行远距离操作,使其改变运行状态。

D、专业知识

669、【1】运行(某线路)----

指该线路母线、线路刀闸合上,若有线路PT, 线路PT运行, 断路器合上,这种状态称该线路运行。

670、【1】热备用(某线路)----

指该线路母线、线路刀闸合上,若有线路PT, 线路PT运行, 断路器断开,这种状态称该线路热备用。

671、【1】冷备用(某线路)----

指该线路母线、线路刀闸断开,若有线路PT, 线路PT冷备用, 断路器断开,这种状态称该线路冷备用。

672、【1】检修(某线路开关)----

该线路断路器、母线刀闸、线路刀闸均断开,断路器操作保险取下,并在断路器两侧装设接地线,这种状态称该线路开关检修。

673、【2】倒母线----

某线路从一母线运行倒至另一母线运行的过程。

674、【2】予演模拟图----

依据操作票在一次模拟图上进行予操作的过程称予演模拟图。

675、【1】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度----

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度:是指在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的反映能力,(即灵敏感受后的动作能力)。

676、【2】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保护:指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按避开被保护设备(包括线路)的最大工作电流整定的,一般具有动作时限,所以动作快速性受到一定的限制。677、【2】电流速断保护----

电流速断保护:指继电保护装置按被保护设备的短路电流整定的,可实现快速切断故障,但一般在线路末端有一段保护不到的"死区"须采用过电流保护动作后备保护。

678、【2】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中采用反时限电流继电器,其动作时间随电流大小而变化,电流越大,则动作时间越短。

679、【2】电压速断保护----

电压速断保护:是指线路发生短路时,母线电压严重下降到保护整定值,低电压继电器起动作用于断路器瞬间跳闸。

680、【2】瓦斯保护----

瓦斯保护:是利用瓦斯继电器装在变压器油箱与油枕之间的通道上,专门用来保护油浸式变压器内部故障的装置,有轻瓦斯和重瓦斯两种,是根据油浸式变压器内部故障性质严重程度,一般轻瓦斯是根据绝缘油(物)受热分解出瓦斯气体量的多少,流入瓦斯继电器而动作,重瓦斯是根据变压器内部故障,绝缘油由本体流向油枕流速的大小,确定是否动作;轻瓦斯动作于信号,重瓦斯动作于跳闸。681、【3】主保护----

主保护:是为满足系统和设备安全运行要求,继电保护装置能有选择地断开被保护设备和全线路的故障,这种保护装置称为“主保护”。

682、【3】后备保护----

后备保护:是由于主保护装置拒动时,由另一套保护装置经过一时限动作于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后者称为"后备保护"。

683、【4】整组动作试验----

整组动作试验:是检查继电保护装置接线是否正确合理整定值是否正确,整套装置是否完好工作,是否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对新安装交接验收,检修后复役前和定期试验应进行的试验项目以判断可否投运。

684、【3】重合闸后加速----

重合闸后加速: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有选择性切除故障线路,与此同时,重合闸动作合闸一次,若重合在永久性故障时,保护装置立即不带时限无选择性断开断路器以防事故扩大,这种重合方式,称为重合闸后加速。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试题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试题 一、填空题:(30分) 1、三相交流电源是三个单相电源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组合,这三个单相交流电源的_____,_____,_____。 2、由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称为_____;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会聚的点称为_____;任一闭合路径称为_____。 3、常用的表示正弦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它们都能将正弦量的三要素准确地表示出来。 4、我国工频电流的周期T=_____s,频率f=_____Hz,角频率w=_____rad/s。 5、有一个线圈,其电阻可忽略不计,把它接在220V、50Hz的交流电源上,测得通过线圈的电流为2A,则线圈的感抗XL=_____,自感系数L=_____。 6、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只电容量适当的电容器后,电路的功率因素_____,线路中的总电流_____,但电路的有功功率_____,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都_____。 7、串联谐振时,电阻上的电压等于_____,电容和电感上的电压_____,并为端电压的_____倍。因此,串联谐振又称为_____。 8、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的谐振电路中,线圈电阻越大,电路的品质因数越_____,电路的选择性就越_____。 9、产生瞬态过程有两大原因,即外因和内因,外因是_____,内因是_____。 10、电阻器是_____元件,电感器和电容器都是_____元件。 11、磁滞现象指的是__________,剩磁现象指的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20分) 1、通常照明用交流电压有效值是220V,其最大值即为380V。( ) 2、只有同频率的几个正弦量的矢量,才可以画在同一个矢量图上进行分析。() 3、串联谐振时,感抗等于容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4、谐振电路的功率因素大于1。() 5、在三相四线制中,为了避免电流过大造成危害,相线和中性线都必须安装熔断器。() 6、三相四线制中性线上的电流是三相电流之和,因此中性线上的电流一定大于每根相线上的电流。() 7、照明灯开关一定要接在相线上。() 8、一阶RC放电电路,换路后的瞬态过程与R有关,R越大,瞬态过程越长。() 9、电路的瞬态过程的出现是因为换路引起的,所以不论什么电路,只要出现换路就会产生瞬态过程。() 10、线圈A的一端与线圈B的一端为同名端,那么线圈A的另一端与线圈B的这一端就为异名端。() 三、选择题:(30分) 1、u=5Sin(wt+15°)V与i=5Sin(2wt-15°)A的相位差是()。 A.0° B.30° C.-30° D.无法确定 2、某交流电压u=100Sin(100t+/4)V,当t=0.01s时的值是()。 A.-70.7V B.70.7V C.100V D.-100V 3、处于谐振状态的R-L-C串联电路,当电源频率升高时,电路呈()。 A.电感性 B.电容性 C.电阻性 D.无法确定 4、在三相四线制线路上,连接三个相同的白炽灯,它们都能正常发光,如果中性线断开,则()。 A.三个灯都将变暗 B.灯将因过亮而烧毁 C.仍能正常发光 D.立即熄灭

电工技术基础习题

综合分析能力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如图1-1所示,能使输出电压U 2超前输入电压U 1的是 ( ) A B C D 图1-1 2、工频220V 的交流电压在t=0时,u=220V ;在t=0.01S 时,其值为 ( )V A 、-1102 B 、220 C 、110 2 D 、-220 3、正弦电流通过电阻元件时,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A 、I =U R B 、i =u R C 、i =U R sin ωt D 、i =U m R sin ωt 4、有一外壳上标有“10μH 、B 、Ⅱ”的电感器,关于此电感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电感器的标称电感量为10μH B 、B 代表该电感器的最大工作电流为150A C 、Ⅱ代表该电感器的允许误差为±10% D 、B 代表该电感器的最大工作电流为150mA 5、如图1-2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i 超前u π6 B 、i 滞后u π6 C 、i 超前u π3 D 、i 滞后u π3 图1-2 图1-3 6、如图1-3所示为一正弦交流电压的波形图,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 A 、u =20sin(314t -120o )V B 、u =20sin(31.4t +60o )V C 、u =20sin(31.4t -60o )V D 、u =20sin(314t -60o )V 7、两个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u 1、u 2 的有效值各为12V 和16V ,当u 1+u 2 的有效值为20V , u 1与u 2的相位差是( ) A 、0度 B 、180度 C 、90度 D 、45度 8、如图1-4所示交流电流表A1、A2、A3的读数分别为2A 、6A 、10A ,则电流表A 的读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本专业其它后续技术基础课的基础。在数控技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程的基本任务: 1.理解电路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实用性; 2.掌握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及它们的应用; 3.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及常用的其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4.熟练运用相量表达式和相量图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的特性; 6.了解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其分析计算方法;7.掌握电工实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使用与电工实训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 1 )掌握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及电流源等基本理想元件的参数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牢固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 2 )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支路法、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 3 ) 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量的概念,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相量形式的KCL和KVL,熟悉掌握功率的概念及计算。能计算阻抗串、并联电路,做出相量图。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 ( 4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及中线电流的关系。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熟练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律、定理,从简单的元件到一般电路,从基本理论到基本技能。课程结构分为“电工基础”和“电工技术”两大模块。“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2. 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1 ) 熟悉磁场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理解互感系数,掌握互感电路的同名端及测试方法。 ( 2 )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初始值的确定,掌握RC、RL 动态响应及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原理应用,了解三要素法求解动态电路。 ( 3 )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掌握其有效值的计算,熟悉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 ( 4 ) 熟悉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性能、基本磁化曲线,铁心损耗,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特点。 本模块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尺度。电工技术模块包含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电量与非电量测试技术等。本模块是技术基础课,以应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突出新技术的应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课。其

《电工技术基础》习题库答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试题 为突出对电工技术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及实际知 识的掌握,理解与应用,建议如下题型分配: 题型分配 填空题 选择 题 判断题 简答简 算题 综合题(含电路分 析、计算、电路设 计) 小题数 10空 10 10 6 2 总分 10 20 20 30 20 一.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10 分) 1.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 I 1 2A , I 2 3A ,则 I 3 2、如图所示电路,则 B 、C 间的等效电阻 R BC = , A 、C 间的等效电 R AC = 若在 A 、 C 间加 10V 的电压时,则图中电流 I= A 。 答案: R BC = 4 Ω , R A C = 10 Ω , I= 1 A 。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 I 1=0.01A ,I 2=0.3A ,则 I 3= A 答案: I 3= 0.29 A 。 4、把一只 110V 、 9W 的指示灯接在 380V 的电源上,应串联 欧的电阻,串接电阻的功 率为 W 。 答案:应串联 3300 欧的电阻,串接电阻的功率为 22 W 。 5. 市用照明电压是 220V ,接入一个标有 220V , 100W 的白炽灯后,灯丝上通过的电流的有 效值是 __________ 。 8Ω C

答案: 0.45A 6、有只额定值分别为 40Ω 、 10W 的电阻,其额定电流为 A ,额定电压为 V 答案:额定电流为 0.707 A ,额定电压为 20 V 。 7、有一个 1KW,220V 的电炉, 正常工作时电流是 A; 若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则 电炉的电阻是 欧;若把它接入 110V 的电压上,它的实际功率是 。 答案:工作时电流是 4.5 A ,电炉的电阻是 48.4 欧,实际功率是 250W 。 8、有一电源,当两端开路时,电源的端电压为 10V ,同 6Ω 的电阻连接时,路端电压为 9V , 则电源电动势为 V ,内阻为 Ω . 答案:电源电动势为 10 V ,内阻为 0.667 Ω . 9、如图 10 所示: 答U= -1 V , U 1= -15 V 。 10、有 R 1和 R 2 两个电阻串联,已知 R 1=2R 2, R 1消耗功率为 8W ,则 R 2消耗的功率为 W 答案: R 2 消耗的功率为 4 W 。 11.在纯电感电路中, 电压相位 电流 90°,在纯电容电路中, 电压相位 电 流 90 °。 答案:超前于、滞后于 12、工频电流的频率 f= Hz ,周期 T= s ,角频率 ω = rad/s 答案: f= 50 Hz ,周期 T= 0.02 s ,角频率 ω= 314 rad/s 。 13、设 u=311sin314t 伏,则此电压的最大值为 ,有效值为 ,频率 为 ,初相位为 。 答案:最大值为 311 伏 ,有效值为 220 伏 ,频率为 50 赫兹 ,初相位为 0 。 14、在纯电感电路中,已知 u=10sin(100t+30 ?)V,L=0.2H, 则该电感元件的感抗 X L = Ω ,流经电感元件的电流 I= A ,电感的有功功率 P= W 答案: X L = 20 Ω ,I= 0.5 A ,P= 0 W 。 15、在纯电容电路中,已知 u=10sin(100t+30 ?)V,C= 20μF ,, 则该电容元件的容抗 X C = Ω,流经电容元件的电流 I= A ,电容的有功功率 P= W U 2=-2V 2 U 1=3V 图 10 U U= V U=10V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 程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版陈雅萍主编习题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第二版参考答案 第1章课程导入 1.1认识电工实验实训室 思考与练习 1.直流交流 2.有电切断 1.2安全用电常识 思考与练习 1.50mA36V 2.正确安装用电设备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 3.用水和泡沫 复习与考工模拟 一、是非题 1.×2.√3.√4.×5.×6.√7.×8.√9.√10.× 二、选择题 1.B2.A3.A4.C5.C 三、简答题 1.电工实验实训室通常的电源配置有:①两组可调直流稳压电压;②3~24V多挡低压交流输出;③单相交流电源;④TTL电源;⑤三相交流电压输出。 2.常用电工仪器仪表有: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示波器、毫伏表、频率计、兆欧表、钳形电流表、信号发生器、单相调压器等。常用电工工具有:老虎钳、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螺丝刀、镊子、电工刀、试电笔等。 3.实验实训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1)实验实训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实训室,到达指定的工位,未经同意,不得私自调换。 (2)不得穿拖鞋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携带食物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让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实训室,不得在室内喧哗、打闹、随意走动,不得乱摸乱动有关电气设备。 (3)任何电气设备内部未经验明无电时,一律视为有电,不准用手触及,任何接、拆线都必须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 (4)实训前必须检查工具、测量仪表和防护用具是否完好,如发现不安全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电器设备安装检修后,须经检验后方可使用。

(5)实践操作时,思想要高度集中,操作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内容,不准做任何与实验实训无关的事, (6)要爱护实验实训工具、仪器仪表、电气设备和公共财物。 (7)凡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他仪器设备造成损坏者,由事故人作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并给予批评或处分。 (8)保持实验实训室整洁,每次实验实训后要清理工作场所,做好设备清洁和日常维护工作。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 4.常见的触电类型: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四、实践与应用题 略 第2章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 2.1电路与电路图 思考与练习 1.电流电源负载传输环节 2.通路断路(或开路)短路电源短路 2.2电流及其测量 思考与练习 1.正电荷电子流动 2.24A 3.直流电流表直流电流 2.3电压及其测量 思考与练习 1.1.5V 2.直流电压表直流电压 2.4电阻及其测量 思考与练习 R ×100?电阻调零1 2.5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思考与练习 1.正比反比R U I = 2.5?3.6A 2.6电能与电功率 思考与练习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知识点汇总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知识点汇总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 2.电路的状态:通路(闭路)、开路(断路)、短路(捷路):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3.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形成条件(1) 要有自由电荷。(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4.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I = t q 5.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S l 6.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7.电能:电场力所做的功即电路所消耗的电能W = U I t 。.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 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1度 = h k W 1? = 3.6 ? 106 J 8.电功率:在一段时间内,电路产生或消耗的电能与时间的比值。 P = t W 或P = U I 9.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Q = I 2 R t 10、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符号E 表示。(1)电动势由电源本身决定,与外电路无关。(2)电动势方向:自负极通过电源内部到正极的方向。 11、电动势与外电路电阻的变化无关,但电源端电压随负载变化,随着外电阻的增加端电压增加,随着外电阻的减少端电压减小。当外电路断开时,R 趋向于无穷大。I = 0,U = E - I R 0 = E ;当外电路短路时,R 趋近于零,I 趋向于无穷大,U 趋近于零。 12、当R = R O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但此时电源的效率仅为50%。P max = 02 4R E 这时称负载与电源匹配。 13、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它的阻值成正比。 14、改装电压表:设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I g ,内阻为R g ,要改装成量程为U 的电压表,求串入的R R = g I U R = g g g I R I U - 15、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与它的阻值成反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它的阻值成反比。 16、改装电流表:R = R R I U = g g g I I R I - 17、万用表:测量前观察表头指针是否处于零位;选择合适的量程:应使表头指针偏倒满刻度三分之二左右;无法估算测量值时可从最大量程当逐渐减少到合适量程;测量过程中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试卷A

第 - 1 -页 共3 页 200 x x — 20xx 学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课程: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A )卷 本格式是试题与答题纸分开的格式(8K 横排)。 注明:学生可带带计算器。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一阶电路三要素法中的三个要素:初始值 ; ; 。 2.由于场效应管 ,所以将其称为单极型的;由于晶 体三极管 ,所以将它称为双极型的。 3.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时域表达式为 ;相量形式 为 。 4.在R-L 串联电路中,已知电阻R =6K Ω,感抗X L =8K Ω,则阻抗Z = K Ω。 5.如图1所示电路中,若I = 2A ,则I 1 = ; U = 。 6.图2所示理想变压器,已知匝数比为1 :10,则u 1 :u 2 = ,i 1 : i 2 = 。 7.一台四级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电源频率为50赫,转差率为6 %,其转子 转速为 。 8.我国工业用电的线电压绝大多数为 380伏,若三相负载的额定电压是220伏, 则负载应作 连接。 9.为避免产生交越失真,互补功率放大电路一般工作在 类状态。 10.直流电源电路中整流电路的作用是 。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已知图3所示电路中的U S = 2V ,I S = 2A 。电阻R 1 和R 2 消耗的功率由 ( )供给 。 A 、 电压源 B 、 电流源 C 、 电压源和电流源 2.图4所示电路中,U BA =( )。 A 、E + IR B 、E - IR C 、- E + IR D 、- E - IR 3.共射极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从 极输入,输出信号从 极输出( )。 A 、射、集电 B 、 基、集电 C 、基、射 D 、射、基 4.三相异步电动机产生的电磁转矩是由于( ) 。 A 、 定子磁场与定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B 、 转子磁场与转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C 、 旋转磁场与转子电流的相互作用 5.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引入反馈后( ),则说明引入的是负反馈。 A 、输入电阻增大 B 、 输出量增大 C 、净输入量增大 D 、净输入量减小 6.一台配电变压器的型号为SL 7--630/10,该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 )。 A 、630MV A B 、630KV A C 、630V A 。 7.在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中,热继电器的功能是实现 ( )。 A 、短路保护 B 、零压保护 C 、过载保护 8.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基极电流从12μA 增大到22μA 时,集电极电流从1mA 变为2mA ,那么它的β约为( )。 A 、83 B 、 100 C 、91 D 、200 9.有两个单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50,- 40。现将两个放大器用电容耦合组成一个多级放大器。那么此多级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 A 、2000 B 、大于2000 C 、90 D 、小于2000 10.一个具有n 个节点,b 条支路的电路,其独立的KVL 方程数为( )。 A 、n - 1个 B 、n - b 个 C 、b - n 个 D 、b – n + 1个 三、简答题(14分) 1.(1)、如图5所示(a) 、(b)两三极管,已知它们各极的静态电位,试判断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是NPN 型还是PNP 型?(5分) (2)、试判断图6所示(a) 、(b)两三极管分别工作在何种状态。(4分)

《电工技术基础》作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1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 1. 电路如图1-67所示,流过电阻的电流I为( ). (B) -2A 2. 在图示1-71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 )。 (B) 3. 电路如图1-75所示,已知电源电压U= 9 V,电阻R= 3 ,R1= 6 ,R2= 3 ,则电流I值为 ( )。

(D) -3 A 4. 电路如图1-81所示,试计算电流源I S提供的功率为( )。 (D) 12W 5. 已知某电路的正弦电压与正弦电流的相位差为,电路呈容性,则电压 与电流的相位关系为()。 (A) 滞后相位 6. 图3-63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V,则电压源有效值约为( )。 (A) 283 V

7. 电路如图5-49所示,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在时开关S闭合,则电路的初始值 电流为()。 (A) 0A 8. 电路如图5-53所示,换路前电路处于稳态,在时开关S闭合,则电路的初始值 电流为()。 (D) 4A 9. 电路如图5-55所示,在时开关S闭合,则换路后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D) 15C 10. 把图2-59 a 所示的电路用图2-59 b所示的等效电压源替代,则等效电压源的参数为 ( )。 (D) U S = 18V,R = 3 二、主观题(共10道小题) 11.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73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电源等效变换法就是利用电压源串电阻与电流源并电阻之间对于外电路而 言,可以进行等效替换。合理利用它们间的等效替换可以简化电路结构,有利于求解等效变换以外的电路部分的电压或电流(含待求参数部分电路不能参与变换)。本题中,根据待求电流I位置及电路结构,可将除电流I所在支路除外的电路进行等效变换化简电路。 解:根据电路结构,逐步进行电源的等效变换,如图所示 所以,电流 本题小结:电源等效变换法(变换公式及等效电源的方向),变换技巧(分析电路结 构,使变换后的电路逐渐简化)。 12.试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法求如图2-7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和电压U AB。 参考答案: 解题指南:本题可先采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出电流I,然后根据虚拟回路的电压方程求解电 压U AB。

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先修课程:高职数学 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部分要求。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高职数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学习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如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等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电气操作等提供知识、技能支持。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和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结构;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改革课程内容,结合企业电工操作实际案例,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引入课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该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核心能力提炼、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课程设计的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职业岗位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

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内容高度归纳,以电工操作所需知识和技能为中心,概括电路分析、电工安全生产知识、基本元器件和材料选用及运维、识图与设计等相关知识,包含了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和技能,内容的组织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本理论知识到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通过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应具备的电工方面的职业技能以及为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 五、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具备安全操作技术技能。 (二)具体目标: 1、知识: (1)掌握电路分析相关知识; (2)掌握电工安全生产知识;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使用知识; (4)了解常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选用方面知识; (5)了解电气原理图识读知识; (6)了解低压配电设计基础知识。 2、能力 (1)能按照安全规程进行电工操作; (2)能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测量仪表; (3)能选用电工元器件和材料; (4)能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分析; (5)能进行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 (6)能进行控制继电控制电路基本故障诊断。 3、素质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 前期课程:《普通物理》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电工技术基础》是属于技术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对基础部分的要求 1、基础部分包括: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了解电工测量及安全 用电,掌握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方法;对于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要清楚;电路元件的特性、功率和能量转换关系要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分析方法要掌握。 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等内容。 2、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和周期性非正弦电路的分析由学生自学完成。 (二)对应用部分的要求 1、应用部分包括:铁心线圈和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等内容。 2、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应用,压缩学时的原则,应用部分应确保电工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使其体系和内容不断更新。又要对传统应用部分有基本的保证。应用部分的教学要求是对各种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掌握一些常规的概念和一些基本计算方法,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 1、电能的利用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关系。 2、电气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及意义。 3、《电工技术》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二)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及理想电路元件R、L、C在一般激励

第4章习题解答[电工技术基础]

第4章 习题解答 4.2.1 图所示的是时间t=0时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并已知U =220V ,I 1=10A ,I 2=52A ,试分别用三角函数式及复数式表示各正弦量。 解:(1) 复数式 0/220=U V , 1090/101j I == A , 5545/252j I -=-= A (2) 三角函数式 u=V t )(sin 2220ω, A t i )90(sin 2101?+=ω, i 2 =10 A 45t sin )( -ω 4.2.2 已知正弦量 30220j e U =V 和I =-4-j3A ,试分别用三角函数式、正弦波形及相量图表示它们。如I = 4-j3A ,则又如何 解: (1) 三角函数式 u=)30(sin 2220?+t ωV 当I = -4-j3 A 时, i =)1.143(sin 25?-t ωA 当I ' = 4-j3 A 时, )9.36(sin 25?-='t i ω A (2) 正弦波形及相量图(图T4.2.2)

4.4.8 图是一移相电路。如果C =0.01μF ,输入电压t u 6280sin 21= V , 今欲使输出电压u 2在相位上前移 60,问应配多大的电阻 R 此时输出电压的有效值2U 等于多少 解:(方法一) 相量图法 画出相量图T4.4.8,由相量图知 : V 21 60cos 12== U U V 2360sin 1C = = U U 又 Ω=??== -K 9.151001.062801 16C C X ω mA 5.549.152/3C C === X U I ∴ Ω≈== K 2.95.542 /12I U R (方法二) 相量法 (复数计算) 由题意可知,V U ?=011 Ω=??== -K 9.151001.062801 16 C C X ω 电路的阻抗为: 159001 j R C j R jX R Z C -=-=-=ω ) 15900arctan(159000115900 012 21R R j R Z U I -+=-==? ? )15900 (arctan 15900 12 2R R --+= )15900 (arctan 1590012 2R R += )15900 ( arctan 15900 2 22 R R R R I U +== 欲使输出电压u 2在相位上前移 60(即:使输出电压u 2在相位上超前输入电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教师:许晓强 电器组 第一节电路 一、电路的组成 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画图讲解)。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用电器:把电能转变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常称为电源负载。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源与用电器的金属线。作用:把电源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用电器。 (4) 开关:起到把用电器与电源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二、电路的状态(画图说明) 1.通路(闭路):电路各部分连接成闭合回路,有电流通过。 2.开路(断路):电路断开,电路中无电流通过。 3.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短路时电流很大,会损坏电源和导线,应尽量避免。 三、电路图 1.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第二节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提问)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与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q I= t 2.单位:1A1C/s;1mA103 A;1μA106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参考方向:任意假定。 4.直流电:电流方向和强弱都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画图说明) 第三节电阻 一、电阻 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l Rρ S

《电工技术基础》试卷A答案

电工技术基础(机械类)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把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 改 为 图 2 的 电 路,其 负 载 电 流 I 1 和 I 2 将( )。 (a) 增 大 (b) 不 变 (c) 减 小 2、理 想 电 压 源 和 理 想 电 流 源 间( )。 (a) 有 等 效 变 换 关 系 (b) 没 有 等 效 变 换 关 系 (c) 有 条 件 下 的 等 效 变 换 关 系 3、将 正 弦 电 压 u =10 sin ( 314t + 30 ) V 施 加 于 电 阻 为 5 的 电 阻 元 件 上,则 通 过 该 元 件 的 电 流 i =( )。 (a) 2 sin314t A (b) 2 sin( 314t +30 ) A (c) 2 sin( 314t -30 ) A 4、 某 三 角 形 连 接 的 三 相 对 称 负 载 接 于 三 相 对 称 电 源, 线 电 流 与 其 对 应 的 相 电 流 的 相 位 关 系 是 ( )。 (a) 线 电 流 导 前 相 电 流 30 (b) 线 电 流 滞 后 相 电 流 30 (c) 两 者 同 相 5、某 三 相 电 路 中 A ,B ,C 三 相 的 有 功 功 率 分 别 为 P A ,P B , P C ,则 该 三 相 电 路 总 有 功 功 率 P 为 ( )。 (a) P P P A B C ++ (b) P P P A 2B 2 C ++2 (c) P P P A B C ++ 6、对 称 星 形 负 载 接 于 三 相 四 线 制 电 源 上,如 图 所 示。 若 电 源 线 电 压 为 380 V , 当 在 D 点 断 开 时,U 1 为 ( )。 (a) 220 V (b) 380 V (c) 190 V 7、交 流 铁 心 线 圈 中 的 功 率 损 耗 来 源 于( )。 (a) 漏 磁 通 (b) 铁 心 的 磁 导 率 u (c) 铜 损 耗 和 铁 损 耗 8、某 单 相 变 压 器 如 图 所 示,两 个 原 绕 组 的 额 定 电 压 均 为 110 V ,副 绕 组 额 定 电 压 为 6.3 V ,若 电 源 电 压 为 220 V ,则 应 将 原 绕 组 的 ( ) 端 相 连 接,其 余 两 端 接 电 源。 (a) 2 和3 (b) 1 和3 (c) 2 和4 9、图 示 控 制 电 路 的 作 用 是 ( )。 (a) 按 一 下 SB 1 ,接 触 器 KM 通 电,并 连 续 运 行 (b) 按 住 SB 1 ,KM 通 电,松 开 SB 1 ,KM 断 电,只能 点 动 (c) 按 一 下 SB 2 ,接 触 器 KM 通 电,并 连 续 运 行。 10、在 图 示 电 路 中,接 触 器 KM 1 和 KM 2 均 已 通 电 动 作,此 时 若 按 动 按 钮 SB 3 ,则( )。 (a) 接 触 器 KM 1 和 KM 2 均 断 电 停 止 运 行 (b) 只 有 接 触 器 KM 1 断 电 停 止 运 行 (c) 只 有 接 触 器 KM 2 断 电 停 止 运 行 二、求 图 示 电 路 中 ,U S =20V ,电 压 源 和 电 流 源 发 出 或 吸 收 的 功 率 值,并 说 明 哪 个 是 电 源 ,哪 个 是 负 载 三、各 支 路 电 流 的 正 方 向 如 图 所 示, 列 写 出 用 支 路 电 流 法 ,求 解 各 未 知 支 路 电 流 时 所 需 要 的 独 立 方 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全套电子教案

7.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教学目标: 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示法、波形图表法和矢量图表示法)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波形图表示法。 2.矢量图表示法。 教学难点: 矢量图表示法 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什么是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已知U = 220V,f = 50 Hz,?0 = - 90?,试写出该交流电压的解析式。 一、解析式表示法 e = E m sin(ω t + ?e0) I = I m sin(ω t + ?i0) u = U m sin(ω t + ?u0) 上述三式为交流电的解析式。 从上式知:已知交流电的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角频率)和初相,就可写出它的解析式,从而也可算出交流电任何瞬时的瞬时值。 例1:某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I m = 5 A,频率f = 50 Hz,初相? = 90o,写出它的解析式,并求t = 0时的瞬时值。 二、波形图表示法 1.点描法 2.波形图平移法 ?0 > 0图像左移,?0 < 0波形图右移,结合P109 图7-8讲解。有时为了比较几个正弦量的相位关系,也可把它们的曲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 例2:已知电压为220 V,f = 50 Hz,? = 90o,画出它的波形图。 例3:已知u = 100 sin ( 100 π t - 90o )V ,求:(1)三要素;(2)画出它的波形图。 三、矢量图表示法 正弦交流电可用旋转矢量来表示: 1.以e = E m sin (ωt + ?0 )为例,加以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原点作一矢量E m,使其长度等于正弦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E m,矢量与横轴OX的夹角等于正弦交流电动势的初相角 ?0,矢量以角速度ω逆时针方向旋转下去,即可得e的波形图。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电子电工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Z1501 姓名李昕鸿 指导教师张世庆 辽东学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摘要 ------------------------------------------------------------------ 1 1智能抢答器的设计 -------------------------------------------------------------------------------------------- 4 1.1抢答器的功能要求 ------------------------------------------------------------------------------------ 4 1.2方案的提出和比较 ------------------------------------------------------------------------------------ 5 1.3整体设计思路 ------------------------------------------------------------------------------------------ 6 1.4单元电路的设计 --------------------------------------------------------------------------------------- 7 1.4.1抢答电路设计---------------------------------------------------------------------------------- 7 1.4.2定时电路设计--------------------------------------------------------------------------------- 12 1.5抢答器整体电路 -------------------------------------------------------------------------------------- 15 1.6抢答器的使用原理。 -------------------------------------------------------------------------------- 15 2电路仿真-------------------------------------------------------------------------------------------------------- 16 2.1Protues软件 -------------------------------------------------------------------------------------------- 16 2.2电路仿真 ----------------------------------------------------------------------------------------------- 17 2.3整体电路仿真 ----------------------------------------------------------------------------------------- 18 2.4仿真中出现的问题 ----------------------------------------------------------------------------------- 18 3总结-------------------------------------------------------------------------------------------------------------- 19附录元器件清单 ----------------------------------------------------------------------------------------------- 20参考文献----------------------------------------------------------------------------------------------------------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