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水文遥测系统建设及其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40.66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
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
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水文气象参数适时收集、传输、处理系统,也是一种数字式遥测系统.它应用遥测、电子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完成江河流域内降雨量、水位、流量、含沙量和水利工程运用等有关参数的适时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实现防洪、供水、发电等优化调度,提高防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李艳侠作者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水胡同水库管理处,河北秦皇岛,066500 刊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8) 分类号:P64 关键词:水文与水情遥测系工作方式数据处理和传递。
| 工程设备与材料 |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terials·120·2019年第9期水位遥测系统在水情测报中的运用分析时 悦(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随着水汛到来,在水库防洪预警中发挥水位遥测系统的作用,进行河道水库的水情自动预测和报警,是当前我国水利水库管理机构进行的重要工作。
例如在水库上游河道建立超声波自动水位遥测系统,通过定时定点测报,将相关的水位流量以及汛情水情等以速度较快的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提高了对水库河道防洪进行预测和报警的准确性。
基于此,文章对水位遥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和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水库河道;汛情报送;河道防洪中图分类号:P332;P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9-0120-02作者简介:时悦(1983—),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信息化。
1 基本情况某水库总库容为2189万m 3,泥岩心墙坝、放空隧洞、取水口等工程建筑物防汛标准为3级,导流工程临时建筑物防汛标准为5级,导流设计洪水标准采用10年一遇,大坝设计洪水标准采用50年一遇。
建库以来采用传统的观测方法,即通过人工观测水库汛情和水情的方法,在数据资料的获取上逐渐显现出不足,不能对水库防洪预警发挥很好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薄弱环节。
其具体表现在数据资料的获取达不到准确和及时,妨碍了该水库进行水情预报,对防洪和抗洪构成了隐患。
2 遥测系统在水库河道水情测报中发挥的主要作用2.1 防洪预警对水库进行防洪预警,是依靠超声波自动水位遥测站。
一般情况下,遥测站设立在上游河道位置,能够对水情信息进行监控测报,提前进行洪水的预警,从而进行洪水调度准备。
对于核报的水文资料进行测报,将历史资料数据存储在实时测报数据库中,可以随时调用和查询[1]。
对于水情,例如流量水库、水位水库相关数据等及时进行查询读取,并且随时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
基于遥感的辽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情况动态监测随着我国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遥感成为了监测和研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情况的重要工具。
辽宁作为我国东北沿海省份,拥有众多无居民海岛资源,其开发利用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基于遥感技术,对辽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快速、准确的获取。
遥感卫星通过获取海岸线变化、土地利用、建筑物分布等多种信息来判断海岛的开发利用情况。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全方位的观测数据,对于辽宁省广大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整体把握。
通过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可以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在辽宁省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土地利用变化、建筑物扩建、港口建设等现象。
通过对多年的遥感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可以发现某些海岛上的建筑物在不断扩大,这可能意味着该海岛的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提高。
遥感技术还可以在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监测中提供空间分析的支持。
通过遥感图像的时空分析,可以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可以分析海岛上不同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判断各功能区域的面积大小和密度。
这些空间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无居民海岛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将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建立数据库和模型,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和模拟。
这种综合分析的方法可以为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基于遥感技术的辽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情况动态监测,可以通过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实现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情况的快速、准确监测,并通过长时间序列和空间分析的方法,对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为无居民海岛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遥测终端技术在水文情报预报中的应用◎ 潘忠海 烟台市水文中心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愈发重视且逐渐加大建设力度,而在水文情报预报中应用先进的水文遥测终端技术,能够提高水文数据的采集与查询效率,从而为干旱、洪涝等灾情的预测提供精准的水文情报。
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工作经验,对水文遥测终端技术内涵及其在水文情报预报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以期为从业同行提供参考,共同推进水文工作及水文资源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文遥测终端技术;水文情报预报;应用水文情报预报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洪涝灾害和抗旱工作,提高水资源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水文遥测终端技术的完善,使得数据信息采集、远程控制等方面取得极大的进展,为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1]。
因此,针对水文遥测终端技术在水文情报预报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文遥测终端技术概述水文遥测终端技术是一种使用电子设备实时监测水文数据的技术,包括水位、流量、水温、水质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然后传输到遥测终端,再通过各种通信手段传输到数据中心[2]。
一般情况下,水文遥测终端会采用GPRS、CDMA、NB-IoT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水文遥测终端技术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文监测领域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帮助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具体来讲,水文遥测终端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传感器数据采集。
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水位、水流、水温、水质等水文数据,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遥测终端。
②遥测终端数据处理。
遥测终端负责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编码,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或本地数据中心。
③数据通信。
遥测终端需要通过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GPRS、CDMA、NB-IoT等。
水利水文遥测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测技术在水利水文领域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壮大,其不仅可以实现对水文环境数据的自动监测,而且还能自动报警、控制和调节水文环境。
但是,在遥测系统应用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运行方面的问题,如何进行优化设计,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基于此,本文将围绕水利水文遥测系统的概述出发,然后对水利水文遥测系统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最后深入探究了水利水文遥测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文;遥测系统;设计;实施1.水利水文遥测系统的概述1.1水利水文遥测系统内涵水利水文遥测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通信、遥感、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水文气象和水资源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的系统。
该系统在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水文气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水利水文遥测系统表现出以下特征:(1)实时性。
水利水文遥测系统能够实时地获取水文环境数据,并传输至数据中心,从而及时地反映出水文环境的变化情况;(2)准确性。
水利水文遥测系统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仪器设备,能够准确地测量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水文环境数据;(3)自动化。
水利水文遥测系统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水文环境数据的自动监测、传输和处理,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干扰,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2水利水文遥测系统组成通过对水利水文遥测系统的相关了解可以看出,该系统的构成元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现场监控管理系统。
这是水利水文遥测系统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各种传感器、测量仪器、数据采集设备等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对水文气象数据,如水位、流量、降雨、蒸发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2)数据通信系统。
该系统是实现遥测的关键,由传输介质、通信协议、数据传输设备等构成,主要功能是通过无线电、卫星、光缆等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并实现与报警监控中心的联动和交互;(3)报警监控中心。
水电站水利水情自动化遥测系统的具体应用发表时间:2020-11-09T07:46:24.35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0年14期作者:张嘎[导读] 水情遥测系统主要为了满足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 , 对实时水情进行测量和报告的自动化系统 . 水情遥测系统的发展是现代化水利水情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
身份证号码:41132819810309xxxx摘要:水利工程在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全面准确掌握水情信息至关重要, 这就要用到水情自动化遥测系统。
在此先简单介绍了系统, 然后结合工程实例, 从功能模块、实际应用和应该效果对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情自动化遥测系统;水电站;信息采集1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概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采用现代化测量手段获取水情信息 , 并将采集的水情信息进行实时处理、显示、传输与记录的综合性系统。
本文根据水电站现有监测系统自动化程度低, 全天候工作能力差, 实时监测难度大 , 易受天气影响 , 信息化能力不足的缺点 . 结合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自身条件和特点 , 研制开发适用于水电站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提出了水馆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思路 , 井对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总体结构、功能、工作原理以及特点做了详细分析。
得出了以下结果:(1)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人文以及工程所处地区的概况 , 茨哈峡水电站建造进程, 班多水电站建造进程, 初步预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成后的功能及规模配置 , 主要研究遥测站、中心站及整个系统的技术指标、功能、规模等条件:(2)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流域遥测站站网建设及数据采集范围研究、洪水传播时间的比选及洪水预报模型的选择 , 建立不同预见期的预报方案。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站网由中心站与遥测站组成。
(3)针对所选的洪水预报模型, 可供选择利用的卫星通信及公网通信 , 通过对比通信方式 , 测试通信线路及组网调试运行 , 根据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理 , 优选了北斗卫星 +GSM(GPRS) 双信道通信组网方案。
水文遥测设备在水文巡测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通过使用水文遥测设备,GRPS通信技术以及超短波等技术对巡测站的水位变化,进行全程实时监控以及记录水位数据,研究遥测设备在水文巡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洪水发生时掌络时间差流量的测验通行时间以及巡测准备所需时间等工作步骤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巡测路线以及方案把握最佳的巡测时机,确保观测到洪水整个过程,提高巡测资料的精确度。
关键词:水文巡测;洪水监测;遥测设备前言:随着社会进一步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且注重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此同时,对相应的水文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水文巡测工作中,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收集到的水文资料以及扩展水文领域的服务,提高水文检测工作的效率。
近年来新疆伊犁河谷区域已经收集到不少水文资料,且建立了不同时期的巡测站,通过引入GPRS通信技术、水文遥测设备以及超短波运用在日常的水文巡测工作中,从而实现对巡测站内河道水位变化的实时检测,并记录水位变化的情况。
整个实践过程证明了水文遥测设备在水文巡测过程的方案部署资料,质量提升以及降低巡测费用提高资料的真实性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成为水文巡测站建设运营的一个有效手段。
1水文遥测设备在巡测站的组网概况1.1常年巡测站伊犁伊犁河谷区域常年巡测站设有一个巡测驻测站,并且在上游的支流辐射了4个巡测站,个巡测站均位于河流出山口的位置,与驻测站之间最远的通讯距离为70千米,最近的为30千米,巡测站之间交通便利,流量测验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水文缆道,等一下采用DATA-2000F遥测中端机以及浮子式水位计进一步采集河道内的水位数据。
4个巡测站所收集到的资料,将会通过GPRS信道和上级水情中心的服务器进行连接后,转发给驻测站,驻测站是中继站,因此在中继站中形成相应的数据后发送给水情中心。
这些巡测站共同组成了由实时数据服务器用户操作控制界面,GPRS无线网络以及采集发送设备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自动化监控系统在浑北灌区渠首闸中的应用引言当今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并且日益显现出先进性和高效率性, 它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广阔空间。
将遥测、遥控、遥信、遥调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对闸门及水位的自动测量、计算、控制和调节, 达到对水资源的合理输送、节制和分配, 实现科学调度管理运行的目的,将是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科学化的必然。
1灌区概况浑北灌区地处沈阳市西北部, 全灌区东西长48km, 南北宽22km, 灌区内土地面积28515k㎡,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48万h㎡, 是沈阳市重要的水稻产区。
浑北灌区始建于1914年, 渠首位于东陵区天柱山下的浑河右岸, 灌区从浑河取水, 上游水源由大伙房水库提供。
渠首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坝、冲砂闸和进水闸组成, 其中拦河坝于2005年行了重建, 现拦河坝坝长248m、坝高411m, 为钢筋混凝土实用堰; 冲砂闸建于1974年, 6孔, 单宽3m; 进水闸8孔, 单宽2m。
到目前为止, 渠系建筑物工程除有一些零修碎补外, 基本维持在上世纪70年代水平。
受当年建设期历史条件限制, 原主体工程设计准低、质量差, 经过近30年的运行, 建筑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 渠首水闸主要靠人工或者简单的机械来带动, 远远不能满足灌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2005年12月依据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安全分析评价报告, 渠首进水闸与冲砂闸确定为三类水闸, 属于病险水闸, 经过专家论证,决定于2006年对进水闸与冲砂闸进行重建。
2 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目的和意义渠首进水闸与冲砂闸原采用手、电两用启闭机, 其运行参数靠人工观测, 因此设备运行的预测性不高, 在出现设备故障等危急情况时, 采取相应措施的即时性差。
为改变此种状况, 借本次重建之机, 引用先进、成熟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和设备, 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实时信号采集监测、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 建成设计先进、设备性能稳定、系统维护方便、软件功能经济实用的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 对于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水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文遥测终端在水情预报中的应用张琛(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白山分局,吉林白山134300)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对于水情的控制检测是我国重点的关注项目,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水利检测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科技的应用,特别是在水文遥测技术的应用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文检测的效率,降低了检测技术人员的劳动量。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水情预报中的监测技术,分析水文遥测终端的应用。
关键词:水文遥测;水情预报;应用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并且地形复杂,对于江河、湖泊及水利设置的监测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水文部门的重点工作便是对江、河、湖泊及地下水相关的检测,具体为检测相关区域内的水质、水位和蒸发等方面。
随着高新技术的的进步和创新,很多高科技的成果应用在水利检测的工作上。
特别是水文遥测技术的应用,水文遥测技术是对水域进行实时的监测,采集数据信息之后通过无线通讯来进行传输,有效的提高了检测的进度,大大降低了检测工作的劳动量,提高水文监测的效率。
尤其在一些地理位置偏远、监测难度大的地域,这种远程通讯技术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水文遥测的技术主要构成水文遥测技术的主要构成包含了技术前端的检测仪器、通讯网络、监测中心和测量的设备四个部分。
前端监测设备为水文监测终端DATA—9201;通讯网络为GPRS/移动专线、北斗卫星、Internet公网/短消息;测量需用到的设备主要是工业照相机、雨量传感器、水位计和其他相关的仪表变送器。
2.水文遥测主要的通信技术、原理2.1通信技术分析水文遥测的技术基础是利用无线通讯技术,主要分为无线通讯和自动控制等技术,这都是水文监测中的高端技术系统。
水文遥测的终端由现场的控制台和设备、主控台、中继站、通讯台灯分支的系统组成,结构比较复杂。
水文监测部门处于终端,主要负责遥测和遥控。
无线通讯技术便是水文遥测技术的重点,如今比较常见的通讯使用方式主要有四种,即超短波、卫星基站及GPRS、GSM等。
在上个世纪的末期,超短波和卫星基站都是很常用的无线通讯方式。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数字孪生技术在辽宁省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刘鑫,王梓林(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1100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文章研究旨在探究数字孪生技术在辽宁省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以期能够更好地推进辽宁省水利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数字孪生;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图分类号:TV2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3-0079-02作者简介:刘鑫(1988.12—)男,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信息化。
1数字孪生与智慧水利1.1数字孪生技术原理与特点数字孪生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数字模型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系统、流程或设备。
其本质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因此,作为一种超越现实的概念,数字孪生被视为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彼此依赖的装备系统的数字映射系统。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建立数字模型,该模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完整性:数字模型需要完整地反映真实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物理特性、功能特性和行为特性等;②准确性:数字模型需要准确地反映真实系统的状态和行为,以便能够进行有效的仿真和测试;③实时性:数字模型需要能够实时更新,以反映真实系统的变化;④可视化:数字模型需要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方便用户理解和操作。
在水文学领域中,数字孪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水文模拟、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预警等方面。
1.2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水利建设智慧水利建设要求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水利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利用,其目标是通过对水利信息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水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
注意:adcp(m9)的单价由45万改为50万,要根据上次会议的要求,按照下面的格式及要求写实施方案。
2011年辽宁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新建水文站实施方案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12年1月目录1 综合说明 (4)1.1 项目背景 (4)1.2 概况 (4)1.3 气象与水文 (4)1.4 地质 (4)1.5 建设任务与规模(分局写) (4)1.6 工程设计 (4)1.7 施工组织设计 (5)1.7.1施工场地 (5)1.7.2施工分期与进度 (5)1.7.3主要材料供应 (5)1.8 工程管理 (5)1.9 环境影响评价 (5)1.10 水土保持设计 (5)1.11 设计概算、资金筹措及效益评价(分局写) (5)1.11.1设计概算 (5)1.11.2资金筹措 (5)1.11.3效益评价 (5)2 气象与水文 (6)2.1 河流水系 (6)2.2 水文水资源 (6)2.2.1降水 (6)2.2.2蒸发 (6)2.2.3径流 (6)2.2.4暴雨、洪水 (6)2.2.5干旱 (6)2.2.6泥沙 (6)2.2.7水文分区 (6)2.2.8水资源 (6)2.3 气候特性 (6)3 地质 (7)4 建设任务与规模(分局全写) (7)4.1 现状与存在问题(要详细写,要针对每站的具体特点写。
要求写河流概况、站址、坐标、集水面积、距离保护目标距离、作用等,如果是中心站还要写承担任务,要扩展写到管理多少个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地下水站、墒情站、水质站等。
) (7)4.2 必要性与可行性 (7)4.2.1必要性(要详细写,要针对每站的具体特点写) (9)4.2.2可行性 (9)4.3 建设目标、任务与规模 (9)4.3.1建设目标 (9)4.3.2建设任务 (9)4.3.3测验方式及测验手段 (9)4.3.4建设规模 (10)5 工程设计(分局全写) (16)5.1 设计依据及标准 (16)5.2 基础设施设计 (17)5.2.1 主要设计 (17)5.2.2 新建水文站设计内容 (59)5.3 新建水文站设计内容 (61)6 施工组织设计 (64)7 工程管理 (64)8 环境影响评价 (64)9 水土保持设计 (64)10 设计概算、资金筹措及效益评价(分局全写) (64)10.1 设计概算 (64)10.2 编制原则及依据 (64)10.3 总投资概算 (64)10.4 资金筹措 (66)10.5 效益评价 (66)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1.2概况1.3气象与水文1.4地质1.5建设任务与规模2012年辽宁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任务主要是新建6处水文站。
水文遥测系统水文遥测系统(hydrological telemetering system) 远距离采集和传输水文信息的整套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
水文遥测系统包括传感器(一种或多种)、通信设施(有线或无线)以及接收、处理与控制装置等。
中国常称之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本系统通常为满足防汛和其他应急需要而建立以争取时效。
正在逐步发展与水文资料的收集、整编、存贮、检索、分配等多种技术功能相结合,构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实时、联机、自动化的水文遥测系统,以适应多方面对水文信息的需要。
系统构成本系统一般由3部分组成;①遥测站的一次仪表即传感器和控制设备;②信息传输通道即通信设备(含中继站);③接收站或接收中心的通信和计算机设备。
遥测和传输的项目(或称参数)根据需要而定,通信功能则随信息量、距离和选用的通信手段而异,形式多种多样。
如遥测范围甚广并受地形等不利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设一个或多个中继站转递信息。
接受中心一般只有一处,有时需要设一二个分中心。
信息向用户分配一般由中心负责。
如采用卫星或流星余迹作为中继,往往与大范围甚至全国的资料存贮检索、情报预报,管理调度等系统联网,则在遥测站上安装资料收集平台,并需设置若干处地面接收站。
地面接收站也不宜过多,以节约投资。
传输制式有两种制式可供选择,也可结合应用。
①自报式,又称主动式。
遥测站通过编码器将信息按预先规定的编码方式定时主动地向中继站或直接向接收中心发送,称为定时控制。
还可根据需要事先规定,当遥测参数的变化达到一定的数量(如雨量增加1 mm、水位增加1 cm)时,立即向中心发送数据,称为增量控制。
一般兼用定时、增量两种控制。
自报式具有设备简单、可靠性高、功耗小、费用省、数据过程完整等优点。
但遇故障停报又无电话相通,就与中心失去联系。
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主要采用这种制式。
②应答式,又称被动式。
遥测站经常处于待命状态和被动地位,当收到中心或经由中继站转来的指令,立即启动设备将所存贮的时段累积数据(雨量)或实时数据(水位)向中心或经由中继站发送。
应用遥测数据进行水文资料整编
张晓红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遥测技术的应用是水文现代化和数字水文的发展趋势.2006年6月鞍山水情分中心遥测系统投入使用,经过3 a的运行,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基层报汛站雨量信息、水位信息的实时监测、存储、传输的自动化,显著提高了水情信息的时效性.分析结果表明:遥测数据资料整编的成果,符合年雨量误差在1%以内的整编要求.满足规范精度.但在遥测数据整编时,应该注意:在非汛期必须采用人工观测数据,与遥测数据组成一个整体,实现全年观测.鉴于目前遥测系统的保证率还达不到100%,应加强汛期监控与维护,补救观测数据.雨量计安装必须稳固、水平,否则将会使所测雨量数据出现系统误差.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张晓红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鞍山分局,辽宁,鞍山,11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2.5
【相关文献】
1.多信道水情遥测数据在计算机中进行组合应用探究 [J], 吕仲成
2.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的水文资料整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J], 许正文
3.水文资料整编方式与遥测数据的应用研究 [J], 李琬婧
4.如何应用遥测数据进行水文资料整编 [J], 谢光鹏
5.水文资料整编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及应用 [J], 王静;李庆金;厉明排;张雨;苏树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