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针对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从加大课外阅读力度、给学生写作的自由、评语以肯定和赞赏为主三个方面对写作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自由肯定赞赏作文是语文教学以及语文考试当中的重头戏,作文的水平反映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写好作文不仅仅是用来应对当今的语文考试,更是一个人文学和语言积淀的表现。
所以,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今的作文教学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写,老师也懒得去讲。
学生虽然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在写作文,并且考试中也要考作文,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还是写不出像样的作文,既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什么。
老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也同样不够,作文不应该是到考试的时候才重视,觉得有写一下的必要,平常就将它束之高阁,只有经常性的练习,才可能在考试的时候写出一篇佳作。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想法:一、加大课外阅读力度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
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加大课外阅读力度。
《语文读本》,各种报刊杂志(例如,《青年文摘》、《读者》、《读者文摘》、《青年博览》、《中国青年》等等),大部头的名著等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庄子《逍遥游》曰:“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一些学生语文成绩不好,根源就在于积淀不丰厚,苏轼也讲:“厚积才能博发。
”读多了,见识就广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写作自会有套路了,只有多读书,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且用词恰当,语句流畅,内容充实,析理深刻。
正如朱熹的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然给学生阅读自由的同时,应加强阅读指导,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与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中作文体会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其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每个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与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应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
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
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
二、作文教学应课内课外相结合
作文教学应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练功”,并使两者相互结合,让学生运用课内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描写课外的生活情景。
第一,关于课内教学。
在作文教学上,我们不能仅仅在作文课
上才上作文课,而应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凡选入教材的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技巧方面来说,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因此就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让每一篇课文发挥最大的示范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尽量让教学变得生动、精要和有效,并紧密联系学生作文实际,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然后运用到写作中去。
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关于课外教学,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联系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使学生在写作中“如同说话一样,心中所积蓄,不吐不快”。
因此,只有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方法,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
学生在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去写参加过的活动,就想得到,写得出,并且有兴趣写作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倡学生自助式评改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教师改,教师评,教师是习作的惟一裁判者,结果学生写得辛苦,教师改得辛苦,大家都苦多甘少,却收效甚微。
如何变苦为乐,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在作文的评改这一环节中,强化学生评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大家变苦为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