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密码学》课程大纲

《密码学》课程大纲

《密码学》课程大纲
《密码学》课程大纲

《密码学》课程大纲

执笔张焕国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密码学》

英文名称:Cryptology

3、授课对象: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学生

4、学分:3

5、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6、课程负责人:张焕国,杜瑞颖,唐明,王张宜,王后珍

6、先修课程:《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程序设计》

7、实践课程:《密码学课程设计》

8、考试方式: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9、授课时数:54学时

10、学习目的:密码学由密码编制学和密码分析学组成。密码编制学研究编制高质量密码的理论与技术,密码分析学研究分析和破译密码的理论和技术。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组成密码学。密码学是信息安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密码学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是《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中规定的必修内容。因此,《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专业中是必修课程。通过《密码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密码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通过配套的实验课程《密码学课程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密码学的基本实践能力。这样,通过《密码学课程》和《密码学课程设计》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密码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1、课程内容:

1. 密码学的概念

?密码学的概念

?密码体制

?古典密码

?密码安全性

2. 分组密码

?分组密码的概念

?DES

?AES

?中国商用密码SMS4

?分组密码工作模式

3. 流密码

?流密码的概念

?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

?非线性序列

?伪随机序列评价

?典型流密码,如祖冲之密码或RC4密码

4. Hash 函数

?Hash 函数的概念

?SHA 系列Hash 函数

?中国商用密码Hash 函数SM3

?HMAC

5. 公钥密码

?公钥密码的概念

?RSA 密码

?ElGamal 密码

?椭圆曲线密码(包括中国商用密码SM2)

6.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的概念

?RSA 密码数字签名

?ElGamal 密码数字签名

?椭圆曲线密码数字签名(包括中国商用密码SM2的数字签名)

?盲签名

7. 认证

?认证的概念

?身份认证

?站点认证

?报文认证

?密码协议的概念

?密码学协议的安全性

8. 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的概念

?对称密码的密钥管理

?公钥密码的密钥管理

?公钥基础设施PKI

9. 密码应用(至少讲授其中一个应用)

?计算机文件加密

?通信加密

?可信计算中的密码应用

?电子商务应用

12、教材:

张焕国,王张宜,《密码学引论》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3、参考书:

1、孟庆树等译,《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王张宜等译,《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第五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杨波,《现代密码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的基础教材,它包括了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基本概念、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卫生服务体系、护理专业与法律、护理程序、以及基础护理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二、总体要求 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各项基本技能,掌握病人的生理需求及心理社会需求,用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学基础》主要教授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时数分配 总学时:81 (理论:60 操作:21)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及护理学的任务和范畴。 熟悉护理工作方式及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 了解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课程内容 一、护理学的形成,现代护理学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 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三、学习护理学基础的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护理学的发展过程。 二、现代护理的任务和范畴、发展方向 考核要求 一、掌握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特点,护理学的主要任务 二、熟悉护理学实践的范畴 三、了解我国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方向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人的基本需要的特性及意义,健康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熟悉护理的发展历程,成长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了解护理的特征,整体护理为护理领域带来的变革 课程内容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人的基本需要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四、人的自我发展 五、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六、人的内外环境、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七、护理的概念及演变进程 八、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 九、专业与护理专业 十、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健康的定义、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金融学》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金融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经济学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通过学习金融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先修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货币的定义及发展形式,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其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 2、货币制度的定义、内容及发展 第二章信用与融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理解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了解信用工具的特点;了解融资渠道的种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信用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作用、应用范围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 3、融资渠道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制定刘娇制定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二、适用专业 工程造价专业。 三、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支撑课程专业的拓展课程。 (2)课程任务 主要针对造价会计审计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造价员、会计审计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分析评价方法,具有从事一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 在课程设置上,后续课程有《工程经济》、《建筑财会》、《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 四、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经济管理理念,掌握会计

核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以完成会计的核心工作任务,具有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初步养成“严谨细致、诚信守法”的专业气质。 1.能够准确的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能够准确的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3.学会对财产进行清查; 4.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账务处理程序; 5.能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 6.根据经济业务准确编制会计分录。 五、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理念设计框架结构,根据学习过程要素与工作过程要素相对应的原则,确定本门课程以会计认知、会计核心任务、会计综合实训三个模块为主体框架。具体分成9个学习单元,其中会计认知模块包括会计工作组织、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和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4个会计入门知识;会计核心任务模块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报表5个核心任务。经过对会计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分析,解构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学习指导手册 课程组:于而立程仲鸣王健姝黄小阳 2013年2月28日

《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改革教学大纲 (Basic Accounting)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代码:012108001M 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先修课程:管理学 授课对象:工商类本科专业 课程负责人:于而立 授课教师:于而立程仲鸣王健姝健黄小阳 学时:48 学分:3 理论讲课学时:48 小班讨论学时(另计):10学时 自学学时:36学时 课外学时:48学时 实验学时(另外安排专项实验):32学时 教材名称及主编:《基础会计》,国辉、迟旭升主编 辅助教材:《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会计学科的起点,是会计学入门的向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容的基本要求 第1章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现代会计、会计目标、要素、会计职能作用,会计准则等概念,初步建立现代会计基本概念体系,从而具备会计入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的基本要: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会计的基本职能和作用,会计学科体系及其分支,一般了解会计的基本方法及方法体系,初步了解会计工作特别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程序;理解:现代会计的基本涵义、目标和一般容,以及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掌本章主要阐述现代会计、会计目标、要素、会计职能作用,会计准则等概念,初步建立现代会计基本概念体系,从而具备会计入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的基本要: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会计的

管理心理学论文

浅析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摘要:大学不仅仅能提高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人的能力。我们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大学是人生走出社会的最后一站,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不仅能够让大学生顺利地处理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是为人生做一个长期的准备!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探讨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其重要的理沦依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际关系学 90后大学生重要性 一、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我们迎来了一批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学生,同时也将会迎来更多这样的大学生,他们就是90后大学生。 90后逐渐成为了全球的新生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90后又被认为是极具个性的一代。据多项调查显示,或多或少的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短信和网聊这种即时性异地沟通模式,会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到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近期更有人提出了“人际交往成90后成长拦路虎”的话题。 调查显示,人际关系问题成为90后大学新生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有 45%的女生和 35%的男生都表示遇到了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在所有接受调查者中,40%的学生认为与异性交往有困难;23%的学生表示与室友相处不融洽;20%的学生表示与同班同学相处不融洽;14%的学生表示与老师相处不融洽;13%的学生则反映与父母沟通有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在与室友相处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碰到问题,女生的不融洽指数要比男生高出 14 个百分点。可以说,人际关系问题已经升级成为了当今 90 后大学生所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了。 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同时,人生目标及梦想的确立与实现也将会是建立在这些人际关系网中的。当前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要指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与他人发生的各种交往关系。根据大学生交往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货币银行学资料教学大纲总则

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统计金融系 《货币银行学》课程组 2009年9月

货币银行学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编号:0243630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课学时:54学时 课外学时:54学时 学时:3学分 一、教学对象 《货币银行学》课程面向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四年制本科层次开设。 二、教学目的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基本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科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的学科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货币、信用、利息、金融市场、存款货币银行和中央银行等畴的本质、发展演变和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律,以及国外金融体系的基本状况和新动态;掌握货币调控原理及操作机制,在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剖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探讨货币政策对于调节经济的作用原理、传递机制和可能的效果;掌握国际金融的一般知识和原理,揭示国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相互联系,以了解开放经济模型中金融问题的基本容及国际收支与经济失衡关系的基本脉络;并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金融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达到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货币银行学》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金融市场、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掌握金融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畴。即掌握货币的一般概念和货币制度、信用的概念和信用的形式等一般理论知识、利率的基本知识及其作用、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等,

会计学课程标准

会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它主要是研究会计学的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培养学习者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披露的全过程,使学 生对会计学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以使他们在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本课程以《管理学》、《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会计核算原理和方法,能应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简单经济业务,提高会计基本职业能力,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内容。 (2)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及具体应用,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3)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 作要求。 (4)明确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知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和结构内容。 (5)了解会计基本法规制度及国家有关财经方针政策。

2.能力目标 (1)掌握主要会计科目的名称和分类,会计主要账户的结构和登记方法。 (2)能运用借贷记账法作出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3)能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能够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4)能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账簿,并进行对账和结账。 (5)能根据有关账簿记录编制简要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3.素质目标 (1)学习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本专业、钻研业务、诚实守信、实事求是。 (2)学习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沟通的能力。 (3)学习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胜任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现代市场营销职能体系包括商品销售、市场调查研究、生 产与供应、创造市场要求和协调平衡公共关系五大职能,每一项职能的履行都离不开会计学,会计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市场营销服务,要参与营销活动的 每一环节,如市场调研、市场定位、产品设计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需要业务人员时时追踪市场的最新发现,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营销费用预算,事后还要及时根据企业实际完成的销售情况分析营销费用所带来的收益,及时了解收入与费用配比的情况,同时根据新的市场形式的发展和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营销费用预算,并据此对营销费用进行合理的控制。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正是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为导向,建立在市场营销活动 对会计岗位能力的需求之上。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强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了解和应用会计专业技术,而是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经济含义。本课程设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根据非 会计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提高会计学基础教学效果,使学生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会计学基础教学中要妥善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用多种途径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DOC

课程代码:A2120042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总学时:48 总学分:3 适用专业及层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会计核算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从事财务工作的兴趣,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技能和操作方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账务处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使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有所了解和认识,包括基本理论的内容、含义、基本观点等;(2)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方法的内容,特别是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3)在学习和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同时,能进行会计的基本操作,即基本技能的动手水平,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以及一些主要指标和数据的计算等。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会计核算流程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经济业务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账务处 理。 3.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上的一般要求是:教材必须仔细通读;思考与作业题一定要做。同时,通过教学引导、鼓励学生参加会计证考试。 4 ?先修课程: 无 5 ?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讲授为48学时。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部分总论(4学时) 1.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2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3.会计核算方法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6.会计处理基础 重点:会计的概念及特点;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处理基础 难点: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处理基础 第二部分会计科目与账户(6学时) 1.会计的对象 2 ?会计要素 3.会计科目 4.会计账户 重点: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分类;会计科目的概念、分类及会计科目表;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内容难点:会计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 第三部分复式记账(6学时) 1?会计等式 2?复式记账法原理 3?借贷记账法原理 4.账户分类 5.会计分录 重点: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分录 难点:借贷记账法的理解;账户的结构;会计分录的编制 第四部分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18学时) 1.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概述 2.筹资业务核算 3.采购业务核算 4.生产业务核算 5.销售业务核算 6.财务成果核算重点:筹资业务核算;采购业务核算;生产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业务核算 难点: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的计算;销售过程中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论文

关于管理心理学的论文 范文一:管理心理学应用下高校行政管理论文 一、根据动机合理设置目标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人的行为是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 一定目标的。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引发、加强推动和导向的作用,它驱使一个人的行为走 向既定的目标。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工作中,我们不仅要了解职工的需求,还要根据职工 的需求,适时地树立起有价值的目标来激发职工的动机。高校管理者在为职工设置目标时,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必须与需要和动机结合,它既是鼓舞人心的奋斗方向, 又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物。因此心理学通常把目标称为“诱因”。第二,无论设置个人 目标或团体目标,要让职工本人参与。参与程度越深,义务感也越强。若上级为其设立目标,就会认为不是自己的目标,从而减低诱发力量。第三,科学性。目标高度适中,因人 而异。我们必须为行政人员设置恰当的目标,既要符合和谐、高效执行学校各项职能的总 目标,又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工作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让职工认为通过努力 自己有能力去达到目标,即个体主观上的期望值很高,就会有信心,有决心,就能激发出 强大的力量;反之,如果目标过高,可望不可即,或目标过低,唾手可得,都不足以有效 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第四,阶段性。采取“少吃多餐”、“引人入胜”、 “逐步推进”的战术,因为总目标往往显得太大、太遥远,而分阶段目标容易达到,这种 成就感能催人奋进,激发职工的活力。第五,可变性。目标设立后,往往由于情势的变化 会使它变得过易或过难,这时应该适当地加以调整。 二、运用目标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目标管理,是一种有名的管理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管理上的激励技术,也是职工参与 管理的形式之一。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 首先提出的。他论述“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时认为,一个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 计划周密、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他提出,让每个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自己制定个人目标,并努力达到个人目标,就能使总目标的实现更有把握,每个职工 因此就为组织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达到这个目的,他还主张,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和 成果评价阶段,应做到充分信任职工,实行权力下放和民主协商,使职工进行自我管理, 独立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此外,成果的考核、评价和奖励也必须严格按照每个职工目 标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实际成果大小来进行,以进一步激励每个职工的工作热情,发挥每个 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目标管理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在高校管理中,就能提高行政效率。 其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实行目标管理。让每个职工既了解组织的总目标,又掌握团体和 个人的分目标,形成目标的一致性。第二,实行参与制。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是组织的 一员。有与职位相应的权利,明确责任。实行民主式的管理,在组织和制度上保证职工有 参与管理的机会。使每个人都明确在实现总目标中自己应负的责任,让他们在工作中实行 自我管理,独立自主地实现个人目标。第三,加强领导和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与下级的意 见交流以及进行必要的指导,领导者布置工作时,只对下级交代任务,明确要求;具体的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for Fundamental Nursing 一、课程任务与性质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护理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单元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操作考核及实验报告测评等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考试占70%,技能考试占3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 绪论 1 环境 3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3 铺备用床法、铺麻醉床法12 舒适与安全 3 卧位与搬运3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9 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 患者的清洁卫生 6 口腔、皮肤、头发护理 6 休息与活动 3 协助患者活动 3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8 T、P、R、BP测量及绘制、鼻导管 吸氧法 9 冷、热疗法 1 冷、热疗法 3 饮食与营养 6 鼻饲法 3 排泄 6 女患者导尿术、灌肠法 6 给药9 摆发口服药法、肌内注射法、静脉 注射法、皮下注射法、皮肤过敏试 验法 15 静脉输液与输血8 周围静脉输液法 6 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6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6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Bank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20110j011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制定时间: 2006年 12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等的内容。 2)在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能 分析经济生活中与货币银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中与货币银 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 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方 法,及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经济类各专业及学时数:7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货币银行学》 6、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属于大学本科课程,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对自身和企业的要求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关键词:管理、心理、人际交往、企业文化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管理学当中,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因素! 对于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新)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专科护理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学好护理学基础为临床专业课打好基础。 2、熟悉护理学基础有关操作的目的,适应症。 3、熟悉运用护理程序做好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4、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好地适应今后临床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成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二、实验学时分配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护士基本素质及行为规范 【内容提要】护士的仪表要求与行为规范 【目的与要求】 1、熟悉正确的颈、胸、腰、腹、臀部姿态;正确的站、坐、行走、下蹲姿态。 2、掌握正确的端治疗盘、持病历夹、推治疗车、下蹲捡物的方法;护士仪表 的要求。 实验二环境 【内容提要】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及护理工作 【目的与要求】 1、了解门诊及病区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布局和护理工作。 实验三入院和出院护理 【内容提要】 1、病员床单位的设施。 2、铺床法。 3、运送病人法。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员床单元的设施。 2、掌握三种病床的铺法。 3、掌握搬运病人法。 实验四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内容提要】 1、协助病人更换卧位法。 2、保护具的应用。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种操作目的、要求和适用对象。 2、熟悉约束带的使用方法。 4、掌握正确协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 实验五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内容提要】 1、清洁、消毒、灭菌。 2、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3、隔离技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清洁、消毒、灭菌观念。 2、熟悉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等概念。 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 4、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 5、掌握隔离技术的操作方法。 实验六患者的清洁护理 【内容提要】 1、口腔护理。 2、床上梳发洗发。 3、床上擦浴。 4、压疮护理。 5、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法。 6、全背按摩法。 【目的要求】 1、常用漱口溶液的临床应用。 2、熟悉压疮护理、全背按摩的方法。 3、掌握特殊口腔护理、床上梳发洗发、床上擦浴、卧床患者更换床单、递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理论课和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金融专业的定位:中央银行是对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部门,在我国高校本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有“中央银行学”这一课程。从一个国家的银行系统来看,银行机构体系大致分为管理性机构和经营性银行机构,商业银行属于商业经营性银行机构,政策性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经营机构,而中央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属于管理性机构。在银行体系中经营性机构的主体是商业银行,所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金融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与此对应,金融管理性机构主要是中央银行,所以中央银行学也是应该是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既要懂得微观银行业务经营,也要懂得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而金融宏观调控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所以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中央银行主要业务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掌握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有关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和运作框架;掌握金融监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以及央行的金融稳定职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有关宏观金融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中央银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四个板块:中央银行业务、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其前期基础课有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学、金融市场学和国际金融等。具体模块和课时分配如下: 模块顺序课时 中央银行业务模块(资产负债业务与其他业务)8 中央银行体制模块8 货币政策运作框架12 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模块6 总课时34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央行的业务和货币政策运行这两个模块。 教学难点在于:

EXCEL在财务中的运用-课程标准-(20150317)

《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4042203 计划学时: 20 计划学分: 1 适用专业: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建议开设学期: 5 课程组主要成员:黄嫦娇、翔、克辉 执笔者:克辉 编写日期: 2015年3月 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部)编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是一门会计专业的实训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 本课程是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在课堂上采用上机操作,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其前导课程是:《会计学原理》、《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等;其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财务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在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为会核算、能分析、能操作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深刻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规性,培养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素质,又能够体会到计算机技术为会计工作带来的便捷性,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 (二)知识目标 1.了解财务数据工作表; 2.掌握财务数据公式; 3.掌握财务数据输入与财务数据输出; 4.掌握图标制作; 5.了解数据分析方法。 (三)能力目标 1.能建立财务数据工作表, 2.能定义财务数据计算公式, 3.能输入财务数据, 4.能输出财务数据, 5.能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思路 本课程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主要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会计学原理课程重点学习的教学大纲纲要.doc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号: 02704 制定单位:会计学院 制定人:王建辉 审核人:王建辉 制定时间: 2012 年 2 月 1 日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本课程大纲是以2012 年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数开课院系编写人课程负责人使用教材 教学 参考资料 课程 教学目的 课程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 考试方式会计学课程代码02704 学科基础课选修课程 64 周学时数 4 会计学院任课教师 王建辉、蒋珩、马国芬、曾晓燕、郭华平、 李莉 王建辉编写时间2012.02 王建辉大纲主审人王建辉 张蕊等:《会计学原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年 8 月第一版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订), 1999 年 10 月; [2]《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财政部 2006 年 3 月; [3]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网站,2006 年 8 月; [4] 《初级会计学》,郭道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年 8 月; [5]《会计理论》,裘宗舜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8 年版; [6] 会计学原理(第二版),陈少华,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第2 版 [7] 《会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与练习,陈少华,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2 版 [8] 《会计学原理》,夏冬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3 年 [9] 《会计学精要》,(美) Antyony,R.N. 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年 [10]《会计学》,(美) Carl.Warren ,中信出版社、 2003 年 [11]《会计学——教程与案例》,[ 美国 ] 罗伯特· N.安索尼等著,骆珣等译北 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会计学原理是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将以会计的确 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着重阐述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属先修课程,其目的既是将学生引领入会计之门, 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熟练地进行基本业 务操作,也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掌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 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的融会贯通作辅垫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 影响;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会计的性质、职能、对象,会计假设 和会计原则;能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熟练地进行基本业务操作,包括会 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的 编制。 本课程的重点:会计基本理论、六大会计要素、账户、借贷记账法、工业 企业主要经营过程业务核算、财产清查、三个基本环节(凭证、账簿、报表) 的熟练操作。 本课程的难点:会计基本理论、借贷记账法、主要经营过程业务核算、三 个基本环节(凭证、账簿、报表)的熟练操作。 1、平时分占20%,期末考试80% 2、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 其中单选 10%、多选 5%、判断 10%、简答 10%、计算及编表 15%、业务处理 50%(占总评分的 80%) 3、平时成绩确定方式: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均为平时 分的考察内容(占总评分的 20%) 4、题源:试题库随机组卷。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制度的建立、经营机制的的健全、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运作模式、业务经营以及发展趋势,全面了解当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是对金融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作为一门业务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系统介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业务操作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经营理论、业务种类以及各类业务的组织与操作程序。同时,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实践探讨银行经营发展的趋势。因此,该课程有理论起点高、政策性强、联系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是金融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货币银行学等基本理论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务性课程。 (二)教学目的 本教学大纲是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为适应金融专业本科教学而编制的。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要达到的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具体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商业银行运作的具体业务,初步具备从事银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理论水平;2、引导学生分析国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新动态、新观点,熟悉商业银行管理的理论、惯例,研究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由此,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的重点应是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以及我国银行改革的实践;有关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具体操作,包括业务经营成果的分析;有关银行风险防范的机制与措施等。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其主要要求有:1、必须是在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因此,一般要求在学习了《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中央银行学》、《经济法学》的基础上开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商业银行业务运作及其机制问题;2、课程的讲授必须紧密联系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的实践,尤其是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情况讲清难点,以综合反映银行业务全貌为主;3、课程必须辅之以实践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采用业务流程介绍、案例分析、进行课堂讨论等,同时,还应给学生适当布置诸如小论文、分析报告、决策分析、业务操作等作业,课程结束后,一般应安排到业务单位实习,以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辅之以课堂讨论与课后作业。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1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30052 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商务管理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30 实验(训)学时:34 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经济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会计学原理》是商务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是对会计职业基础学习的应用和操作。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定位 按照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会计学原理是商务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限于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会计学的入门问题。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教学目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体系,以便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开设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商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以完成会计的核心工作任务,具有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初步养成“严谨细致、诚信守法”的职业气质。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目的与任务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帮助学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方法与程序,认识会计活动的规律性,指导学生进行会计实践,培养和提高从事会计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后续课程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 四、推荐教材 《会计学原理》作者:葛军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章节内容: 第一章:总论 重点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教学要点:1.会计的意义 2.会计的对象、目的与任务 3.会计的方法 4.会计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 5.会计学和会计学科体系 6.会计职业与管理 7.会计法规体系

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重点掌握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和复式记账原理 教学要点:1. 会计要素 2 .会计恒等式 3. 账户的设置 4. 复式记账原理 5.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第三章:复式记账的运用 重点掌握供、产、销过程的核算,财务成果的核算教学要点:1. 复式记账运用概述 2.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3.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 4.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 5.财务成果的核算 6.其他业务的核算 第四章:账户的分类 重点掌握账户的性质及分类方法,加深对账户的理解教学要点: 1.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 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五章:会计凭证 重点掌握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方法 教学要点:1. 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 2. 会计凭证的填制 3. 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与保管 第六章:帐簿 重点掌握帐簿的设置与登记 教学要点:1. 会计帐簿及其种类 2. 会计帐簿的设置与登记 3. 会计帐簿的结帐、对账与记账规则 4. 记账规则 第七章:账务处理程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