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设计创作[摘 要]冰雪造型艺术是城市冬天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冰雪景观设计主要是将冰雪作为原材料,综合地域、文化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根据主题要求进行设计形成的特色景观。
可以说冰雪景观的设计促进了旅游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基于黑龙江地域文化进行冰雪景观设计,可以丰富景观内涵,提高社会价值。
基于此,主要分析了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基于冰雪景观设计的要点,探究了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景观设计内容以及策略。
[关键词]黑龙江;地域文化;冰雪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5-003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梁纯.黑龙江地域文化视野下冰雪景观设计研究[J].天工,2023(35):39-41.梁 纯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地域文化视野下冰雪景观设计研究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旅融合下冰雪元素在景观空间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3B115)。
作者简介:梁纯(1990—),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景观中心。
黑龙江省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显著的“东北文化”,其中冰雪文化是其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冬季北方地区独特的景观文化,也是黑龙江的标识之一。
在冰雪景观设计中融合黑龙江的地域文化,赋予冰雪景观文化人文价值,不仅可以增强城市的活力以及特征,也可以在展示景观建设的同时彰显地域特征,是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环境密切,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真实反映,具有独特性。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冬天气候寒冷。
(一)历史文化黑龙江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人类在黑土地活动的踪迹。
黑龙江在历史上是北魏、辽、金、清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之下,黑龙江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研究一、概述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和科学,其研究领域广泛而深远,涉及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如何在保持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尊重并体现各地的地域性特色,已成为设计师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强调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精髓,保护和利用地域自然资源,实现景观与地域的和谐共生。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的核心在于对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地域特色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总和,它反映了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脉、社会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景观设计中,对地域特色的尊重和利用,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还能增强景观的辨识度和归属感,使人们在享受自然景观的同时,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地域性景观设计也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地域自然资源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设计师需要通过对地域自然资源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适合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手段,实现景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地域特色的挖掘和利用,实现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1.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地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逐渐趋同,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
地域性景观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不仅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也是地方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受到重视。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背景在于,当前的城市建设往往忽视了地方特色和生态环境,导致城市景观的千篇一律。
这不仅削弱了城市的竞争力,也削弱了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研究摘要:中国的乡村由于种种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观风貌。
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景观盲目的模仿都市景观,盲目的模仿西方,导致地域文化特征逐渐消失,由此造成了中国乡村由“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乡村景观”转变过程中出现畸形发展,从而在地域文化的传承方面正面临着脱轨的危机。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貌、传承、危机.一、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文化是景观文化的一个部分,是相对于城市景观文化而言的。
根据景观文化的地域差异,将其分为城市景观文化与乡村景观文化。
乡村景观文化是指在传统乡村社会基础上形成的景观文化,它的使用对象是以地缘、血缘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
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化的扩张,乡村景观日新月异,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正逐渐消逝,乡村景观文化也正在向城市景观文化转变。
乡村景观文化的涵义也随着乡村景观的变化出现不同的表达。
但是,根据对乡村景观的界定以及对景观文化的定义,可以在景观文化的前提下几个方面对乡村景观文化作出表达:( 1)在城市以外的空间产生的;( 2)以农业生产和粗放的土地利用为主要途径产生的;( 3)具有农村特有的田园特质的。
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现象,是传统文化的分支和延续、萦衍、发展。
中国由于地域的广大和各种因素的差异造成了乡村景观的多样化。
我们应该更多地把握这种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文脉,并将之运用到设计中。
特别是在地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的结合方面。
使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创造出具有亲和感、养眼的风景、多种生物生息、宁静感”的新农村景观,更重要的是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性的元素,这更能够成为一种地域品牌”,更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创造出魂牵梦萦的精神环境。
二、国内外农村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现状国外已经较早地开展了对于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己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地域文化方面,突出表现了不同国度相异的地域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园林景观等。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地域文化,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去,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等综合体。
地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丰富多彩。
在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也被称为地方文化,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历史文化――包括古老的历史和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2.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
3.社会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俗、语言特点、民间艺术等。
地域文化的内涵很广泛,设计师需要了解地域文化的特点,才能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
二、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局部细节和整体风格的协调,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景观设计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中去:1.设计元素的选择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根据地域文化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设计元素。
例如,在中国北方,红墙绿瓦、白玉兰花是非常典型的元素,而在南方,琉璃瓦和百花园则更为常见。
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可以让设计更加与地域文化相符合。
2.色彩的运用不同地域的风格和文化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色彩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
例如,西方的景观设计中常常使用明亮的颜色,而东方的景观设计则更注重深广的色调。
在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根据当地的色彩特点,运用调和、对比等色彩手段,表现地域文化。
3.景观布局的设计地域文化不仅涵盖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还包括人际关系等方面。
在景观布局中,设计师可以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使布局更加具有文化内涵。
4.工艺技术的应用各地的环境材料不同,材料的应用也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2023年第14期现代园艺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张福军(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1150)摘要:乡村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很多乡村地区越来越重视景观规划设计,其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和当地文化的传承。
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加强乡村地域文化的保护,在保留乡村地形地貌完整性和特色性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
基于此,本研究充分阐述了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并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涉及的原则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分析了在传承与保护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乡村景观需遵循的原则,进而为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提出了设计方法。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传承;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近年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新要求,很多农村地区都大力建设不同的乡村景观,且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也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大有效途径。
我国地域广阔,每个乡村地区都蕴含着其自身独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发展记忆以及民俗风情,这为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设计灵感。
但目前,我国很多乡村地区的景观规划建设普遍忽视了特色地域文化的保留和利用,使得乡村景观的设计存在“千村一面”的现象[1]。
若想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应积极采用传统的设计手法,不断加大对第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将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有效将乡村独有的地域文化逐渐转化成为地域符号,进而使得乡村景观的设计充分彰显出地域特色。
鉴于此,本研究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与分析。
因此,基于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逐渐成为各界学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地域文化的相关概述1.1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分析地域文化的内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定义通常是指特定区域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也可以称之为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演变而成的一种物质和精神的沉淀物,且其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基于汉中地域文化的环境设计探究汉中,位于陕西省中部地带,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汉中这样一个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里,对环境的设计就更需要注入文化元素,以体现当地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一、建筑设计汉中的建筑风格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其建筑风格多以大型彩绘、石雕、木雕等手工艺品为装饰,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传统手工艺品作为设计元素,将彩绘和雕刻等传统技艺应用到建筑设计之中,以体现汉中独特的美学风格。
二、景观规划汉中是一座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的城市,在景观规划方面可以运用自然元素,比如说山水、园林、树木等,以体现城市环境的生态性和宜居性。
花园、公园、广场等文化场所都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改造和设计,从而让它们更加具有文化底蕴,体现出汉中的独特魅力。
三、灯光设计灯光设计在城市的环境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汉中的环境设计中,也需要注重灯光的运用。
在灯光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外墙或者广场等地方设置彩灯,让彩灯的光芒与建筑的文化风格相得益彰,引发人们对文化的共鸣。
在建设设计方面,我们要注重人性化和生态化,建构简洁、灵活的建筑体系。
在地下室部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保证地下室的通风、采光和保温,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同时也提高了地下室的使用率。
以汉中为例,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所形成的城市风貌、天然的生态环境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的美学构成了城市特有的生态文化环境,只有在环境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才能真正使城市变得更美、更具活力,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总之,在汉中的环境设计中,应当注重地域文化的元素,从建筑设计、景观规划、灯光设计等多个方面,提高城市环境的文化底蕴,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在营造宜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的同时,也能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西安“园”设计一、概述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是一项融合了文化、艺术、景观和科技的综合性工作,旨在通过创意的设计手法和独特的景观呈现,将特定地域的文化精髓和特色进行提炼和展示。
西安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而深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地域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安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西安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公园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公园空间。
通过深入研究西安的地域文化、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挖掘出能够代表西安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并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公园的景观、建筑、雕塑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鲜明西安地域特色的主题公园。
本研究旨在通过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提升西安的城市文化品位和形象,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感受西安地域文化的绝佳场所。
通过这一项目,也能为地域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地域文化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和创新。
1. 地域文化主题公园的概念与意义地域文化主题公园,是以特定地域文化为主题,集休闲、娱乐、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它不仅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示和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地域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旨在通过景观、建筑、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地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呈现给游客,使他们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魅力。
地域文化主题公园的意义在于多个层面。
它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通过公园的规划设计,可以将地域内的历史遗迹、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宝贵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展示,使这些文化元素得以延续和发扬。
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形象。
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主题公园,不仅能够吸引游客的目光,还能够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域文化主题公园也是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平台。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可以吸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前来参观和交流,从而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杨婷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第02期摘要:针对当前地域文化元素的渗透,对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融合进行分析,并对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进行探讨,综合历史文化内涵的提炼、乡土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使当前的城市公园的设计能够与生活更契合,更好地融入自然,满足当前人类的实际需求,进而使设计更加具有生活气息。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公园是人们日常观光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地域文化元素的渗入,对当前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在对城市公园景观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完善,将建筑的特色予以凸显,进而使游客在休息的过程中心情能够得到放松,这对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构建来说亦具有深远影响。
一、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必要性与原则(一)地域文化元素渗入的必要性在当前的城市景观设计及规划的过程中,对于城市公园来说,首先要满足当前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选择专业部门进行规划和设计。
城市公园作为公共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满足娱乐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对整个城市环境具有很好的美化作用,同时也具备相应的防灾减灾功能。
对于不同的区域来说,当地的公园环境设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
一些城市的城市公园缺乏特色,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仅仅是模仿,并没有创新。
另外,在设计期间并没有融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对于地域优质资源也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大多数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和调整。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将地域文化元素渗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有利于使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达到最佳效果。
在对现场场地进行综合分析后,合理有效地挖掘当前的地域文化元素,在专业的部门工作人员的提炼和设计下,通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很好地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城市环境,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域文化元素的渗入原则首先,在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以人为本,对当前人类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分析和把握。
基于江南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乡村景观设计党的二十大指出,应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建设、优秀民俗文化保护、乡村风貌改造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环节。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经认识到乡村文化保护、乡村风貌改造的重要性,通过颁布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地方农村率先开展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计,以提高当地居住环境质量,促进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彰显地方文化品牌内涵,以此带动民生发展。
江苏、浙江、上海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代表,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其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景观设计速度与质量都处于全国前列。
1 地域文化从宏观层面来讲,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从微观层面来讲,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特色文化、特有文化、民俗文化等的集中体现,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地区人们思想发展、精神提升、价值追求的主要媒介。
因此,通过地域文化的概念分析可知,其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
江南地域文化是指在我国长江以南一带形成的地方性文化,与齐鲁、岭南、巴蜀、中原等地域文化一同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江南地域文化具有3 个典型特征:(1)具有崇文性。
自古以来,江南社会普遍崇尚文教,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一方面这与当地教育基础和文化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江南一带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文化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需要在文化内容、题材和形式上不断创新来吸引大众。
(2)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江南文化的开放包容源于通达的水路交通,便利的水上交通网提供了人们交流互动的基本条件,漕运的充分利用推动了船来舟往的经济贸易,而经贸活动又有力促进了文化的融汇交流。
(3)水文化突出。
江南水网密布、形态多样,水的属性——温润、灵动、善变、通达、随物赋形,早已融入江南地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化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因子。
因此,江南文化既有报效国家的忠勇特质,又尊重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既灵活机智,又脚踏实地;既开放包容,又厚重坚韧。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研究摘要:城市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要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以此来构造出更加和谐的人居环境。
园林工程的出现为城市美观度的提升与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契机,而对于体现城市特色而言,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合理的融入地域文化,彰显独特的城市风貌。
本文在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研究时,基于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相融合的需要,对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中的原则进行基本介绍,并深入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具体融入路径。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域文化;设计要点随着园林工程项目的增多,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得以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审美能力和要求也不断提高。
且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景观设计时,应以地域文化为载体,实现对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丰富。
通过将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进行科学的结合,能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风俗文化之间的有效互动,符号城市园林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1 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融入原则1.1 突出地方特色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具有因地制宜和乡土保护意识,要能够把握园林工程周边的环境特色与文化习俗,基于不同的城市文化,设计出的园林景观风格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当前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于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文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而言,也受到了相应的冲击。
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对外国的设计风格趋之若鹜,阻碍了国内园林工程独特价值的发挥。
鉴于上述因素,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必要把握住城市文化的地域特色,要从突出区域特点、形成独特文化风尚出发,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准。
1.2 满足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对地域文化进行应用,需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要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出发,对地域文化进行相应的提取,使其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人员需要全面的考虑景观设计要点,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设计出的园林景观应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植物景观,要利用当地的古树、古木与相应的适宜树种,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彰显城市特色。
202120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中洲镇厦山村规划为例赵李红(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00)摘要:地域文化代表着地方风俗、人文思想、生活方式。
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将当地地域符号、文化元素运用于景观设计中,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和文化底蕴,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以浙江淳安县中洲镇厦山村为例,从生态环境、文化历史、地域特色3个维度,结合中洲镇厦山村规划的具体实例,探讨了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元素时需要遵守的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景观设计;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优秀的作品都是设计师将元素、色彩、理念、结构融入环境空间的结果。
在景观作品设计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其实就是将历史长河所传承的某一地域特色文化的精髓运用于景观设计中。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居住地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同时也正在努力提高现有居住地的质量。
通过地域文化元素装饰与美化城市环境,是最为直接、高效的途径,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可以拓展景观设计的文化底蕴。
1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应用意义景观设计在现代社会影响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体现景观设计的形态和意义,需要结合具体的结构组织和细节元素进行精心设计,以保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景观设计师要深刻理解文化遗产对设计的重要性,强调运用文化元素,既可以丰富景观设计的人文内涵,又可以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我国拥有五千年璀璨的历史和文化,各地文化底蕴深厚,景观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周期较短,只有合理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才能保证当地文化传承得到有效体现。
2景观设计应用地域文化元素的原则2.1重视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设计通常兼顾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作为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必不可少,然而为了更好地提升园林设计的生态价值,必须融入当地生态环境的特殊元素。
例如,结合厦山村水文分布特点,加入与水相关的设计元素。
2.2重视文化历史综合分析我国各地区历史文化,通过园林景观作品体现本土文化的特点。
基于地域文化下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在全球文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开放,既对地域文化带来冲击,也给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同、地域文化消失的难题,地域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在保持自己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两者融合共生,在冲击中地域文化重新整合。
在经济全球化到来的今天,我们或许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
景观扎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沃土之中,呈现千姿百态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成某种风格,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创造地域特色的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全球化;符号
正文:景观“landscape”一词创始于西方,其含义广泛,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难以说清的概念。
《辞海》里对景观的解释是:一、风光景色。
如地表自然景色。
二、地理学名词。
如景观学中指特定的区域概念,兼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景观设计是将视觉事物或事件置于一个特定的四维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从而使景观的形式、意象和意义均能得以有效的呈现。
有意义的景观能与人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地域文化也称为“区域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加以积淀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
它反映自然环境本身,涉及当地的经济水平、宗教信仰、艺术修养、社会风
俗、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不同的地域因为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们改造自然程度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全球化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科技等各个层面突破彼此分割的多中心状态,走向世界范围同步化和一体化的进程。
在全球文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开放,既对地域文化带来冲击,也给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面对无处不在的全球文化共生与交融的趋势,各地区在发展进程中不约而同的遇到文化趋同、地域文化丧失这个难题,与此同时,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同、地域文化消失的现象也同样出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地域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在保持自己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两者融合共生,在冲击中地域文化重新整合。
本文以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引起公众对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关键所在。
影响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主要有:一、空间要素。
包括: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
二、环境要素。
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资源、水文条件、山石、构筑物等等。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除了空间和环境要素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人文要素,人文环境对景观意义的表达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历史是时间累积的结果,与文化息息相关,我们在设计中应当遵循历史文脉的延续,它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以风土人情、传统民间文化、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形式存在。
例如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歌舞,东非人的恩戈玛,贝宁的杰拉德舞蹈、玻利维亚的奥鲁罗狂欢节等等,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怎样保护和挖掘文化和历史,将文化和风土人情融入设计,展示地域文化精髓是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尊重自然环境,在设计中合理的利用场地原有条件,充分考虑当地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在植物配置中采用乡土植物,既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能体现地域特色。
其次要尊重历史。
只有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景观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景观才拥有真正的生命力,文化上的归属感能给人精神层面上的慰藉。
氛围的营造与人的主观感受有关,参与者所处地域背景的不同,使其对于景观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尽相同。
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将地域文化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收集信息,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
景观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可以挖掘的地域文化素材有很多,例如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历史名人以及考古发现等,找出能够代表该地地域特征的信息加以利用。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社会时代,伴随着高科技技术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设计师在研究本地文脉的同时,也要熟悉外来的历史文化,注重将地域文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性结合起来,博采所长、融会贯通。
其次,在对该地域的历史文化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后,才有可能对历史素材进行归纳、提炼从而形成设计元素。
设计符号是地域文化在
景观设计中的载体,任何优秀的设计都是设计师对情感、符号、形式空间、色彩进行统合的结果,地域文化符号不仅构成了地域文化的特征,而且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将所提炼的地域文化符号以合适的手法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
“借代”是创造符号时最常用的方法,不是把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模仿、抄袭、生搬硬套进来,而是在透彻的了解地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用一种新的观念对材质、空间、色彩等元素进行创造,古为今用,意在创新。
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将造型别致的宫灯作为母型,在造型上简单化,将灯笼挂在入口的牌坊、入口的地灯、墙面、楼梯间的柱头上。
还有深圳万科第五园的景观设计,设计师借用了传统园林的漏窗和门洞的符号,打造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居住区景观。
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可以以点、线、面或体的任意一种要素形式出现,或者以几种要素结合的形式同时出现。
它们的应用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将其用为一个景观雕塑的形式,也可以应用在地面铺装的样式上,或者将其用在平面规划的形式上。
在景观设计中,对于符号的运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我们在某些作品中可以直接找到符号性的元素,而在另外一些作品中似乎很难发现符号的存在。
并非所有设计中符号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的设计会以一种含蓄的方式传递信息。
例如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保留一口完好的老井,深圳世界之窗前人行道上采用匆匆的行人、拍照的游客等具有现代感的雕塑小品,正是设计师将符号语言融入作品中的典范。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景观才有生命力。
在经济全球化到来的今天,我们或许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
景观扎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沃土之中,呈现千姿百态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成某种风格,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创造地域特色的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毅.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1
[2]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3](意)乌蒙伯托.艾柯.符号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宋启林,蔡立力.中国文化与中国城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美)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7]朱光亚,杨国栋.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j].建筑学报,2001.1
[8]俞孔坚.设计源于解读地域、历史和生活[j].建筑学报,2003.9
[9]吴良镛.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
[10]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d].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郭希彦.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