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审美特征分析

电影审美特征分析

电影审美特征分析
电影审美特征分析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电影电视是现 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科技 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将文学、音乐、绘画、雕塑 等等艺术门类的技巧因素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综 合性的艺术。正如弗雷里赫在〈银幕的创造〉中曾对 电视做过的概述:”电影可以说发生在其他艺术的交叉点上。它同绘画和雕塑的相近在于视觉形象的直 接感受力;同音乐的相近在于通过各种音响而构成 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同文学的相近在于它能通过情 节反映现实世界的联系和关系;同戏剧的相近在于 演员的艺术。因此,我们都把电影看做是综合艺 术。当然这种综合艺术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而是 按影视艺术本身的规律给以吸取改造,使之发生质 的变化。 社会的发展使当下的审美情趣日趋多元化,使 影视文化日益成为审美文化主流;但审美文化的市 场化、商业化发展,又使受制于收视率、票房率的 影视文化出现类型化、单一化等倾向,这些倾向抑 制着影视文化的质量提升和多样化繁荣。在这样的 大趋势下,影视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审美价值体 系,特别是从文学艺术中吸取精华,才能提高艺术 品味,获得艺术生命。 一 影视文化之所以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流,最 主要的原因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影视视觉文 化的广泛传播的可能,但这也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 有关。城市化、都市化的扩展使现代人之间越来越 隔膜、越来越陌生。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对话和沟通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这种交 往、对话和沟通的最简便的方式便是通过直接的形 象欣赏。当代审美文化也就适应人们的这一生存方 式而向视觉文化转化。现在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形象, 感受到形象,甚至触摸到形象。有的研究者将这种 形象称之为”意象形态,作为意识形态的对举形态 而出现,这深刻地概括了当代审美认知从”反映 到”反应,从理性愉悦到感性娱悦的转变。以”意 象形态为其表征的审美文化当仁不让地在社会审 美文化舞台上成为主角,那些业已成为当前人们生 活方式、生存范式所必不可少的享受需要的电视、 电影、卡拉、、广告艺术、时装表演等,正 是意象形态的基本承载主体。在高度紧张忙碌的现 代都市生活中,快节奏、高速率改变了人们的时间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pdf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汪洋恣肆,灿烂辉煌,照耀在世界文明的天空。在民族文化的沃野上,中国民俗艺术宛如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含苞怒放,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在人类艺术史上谱写了雄奇壮美的篇章。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各式各样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它不但没有凋谢飘零,反而更加艳丽芬芳,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和真谛。 民俗艺术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相袭成俗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在民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民俗音乐、歌舞、戏曲、曲艺、杂技、绘画、剪纸、雕塑、建筑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等。 民俗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两个含义十分近似的概念,有时甚至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民俗艺术是民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除了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之外,还应该包括来自民间艺术家的单独而非共同的创作,并不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作品和形式。民俗艺术和民族艺术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艺术必定是民族艺术,但民族艺术主要是针对其他民族而言的,所包含的内容自然要广泛得多。 在民俗美学的范畴中,衣食往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节日习俗等文化现象均属于现实美,其美学的原始表达无不与其实用功利和象征性联系在一起,而民俗艺术则逐渐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进入了纯粹的审美精神领域,其审美本质也日益显露和丰富。虽然民俗艺术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但它却是对现实生活提炼加工后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审美价值。 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最完美的表现。 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俗艺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典型而鲜明的艺术特征: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对于1997-2010年既获国内外奖又获得好票房的七部泰国商业 艺术片的美学特征研究方法以电影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为核心,运用人际或大众传播及后现代艺术概念,附加符号学、心理学及社会文化方面理论,对既具备艺术性,又不失商业性的七部影片进行分析及探索,发现创作者与大众美学的相似点在于影片反映社会文化的“思想性”,和影片各种类型美学的“娱乐性”,而影片该结合娱乐与思想性在当代大众审美中寻求的平衡点为:运用对社会状况与爱有关的适合普遍观众情感的主题,创作出充满本土文化的故事细节。基于普遍观众一致性理解或同意的冲突,如表现家庭观念与性别问题冲突的同性恋与青春成长片《暹罗之恋》,表现政治冲突影响的传统音乐比赛传记片《最后的木琴师》,表现全球化与通讯技术冲突影响的爱情歌唱与嘲讽社会片《走佬唱情歌》等。影片通过好莱坞的情节模式,让观众猜测的好和坏的灰色主角而为了爱、自尊、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愿意冒险并不顾自己的生理与安全,随着普遍观众对宗教教义、本土文化与社会美德赞颂的共同精确度的情节进展解决冲突。开拓新大众审美现实主义戏剧化的导演叙事风格适当混合叙事类型,如用让观众自感的现实画面讲述少年沉重成长经历的恐怖片的《鬼宿舍》,用现实戏剧冲突明显讲述神话传说爱情片的《鬼妻》或讲述黑帮传纪片的《喋血青春》等。在顺序并插入过去的时空,影片通过日常生活的物体,插入民俗的信仰、虚构与情感的特征符号,表现含义、预兆及气氛。影片运用后现代艺术概念的色情与暴力为故事的内在机制,

推动故事的发展与解放观众的潜意识,及运用怀旧的环境造型让观众能享受到回忆中过去与现实文化结合的美好,如主角经常从美好的现代广播剧想象泰国六十年代古典电视剧的《午夜之爱》等。这七部影片都以不同的形式和本土文化浓厚的内容表现出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合,并代表泰国电影走入国际视野,因为它们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在某种环境下的生活或状态,朴素与喜爱乐趣的个性,带有日常生活方式的观念与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的印记,于是其电影美学都深刻反映了泰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所以观看各个国家的电影就等于观看各个国家的独特文化。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1、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

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由此可见,书法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书家往往借助手中的毛笔抒发情怀,或借物托志、或修养身心。将自身的生命情思,精神意蕴和审美趣味有机的与笔墨线条交织融合。画家吕子凤说:“在造型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之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感情活动的痕迹。”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人类生命中最为重要、最活跃、最充分直接的 情绪,是人类历史上最基本古老的艺术,它表现了人肢体运动的艺象美。歌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舞蹈同人类其他进步文明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表现。舞蹈不是一种仅仅靠身体来表达情意的形式,而是通过与音乐节奏结合组成的种文化艺术,我们的一切情绪如喜怒哀乐都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是一种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舞蹈表演通过肢体语言的变化、节奏音乐的渲染和情感因素的融入来完成艺术的展现。舞蹈表现人的内在情感、理想、思想等方面,它以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舞蹈和舞蹈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得以产生舞蹈审美。审美特征是体现一部舞蹈作品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准,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紧紧把握住独创性这一点,在选取舞蹈题材和主题上标新立异,同时还需要加入抒情性因素,带给观众生动形象的舞蹈欣赏。 1情感美情感作为一切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早已被人们所认 知。而舞蹈作为艺术中的重要一种,情感自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事实的确如此,舞蹈美千真万确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 美特征之一。许多舞蹈艺术精品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这点,例如,舞蹈《红绸舞》表达了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欢欣鼓舞之情;舞剧《红楼梦》表达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真挚、复杂、曲折、悲剧的爱情……不胜枚举。因为情感性的存在,可以让人从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尽情感知舞蹈所蕴含的美感。舞蹈艺术的创造主要是结合人们日常的感进行的创作。它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对其情感进行充分表达。舞蹈艺术情感美的审美特征,要求所有舞蹈创编人员,满怀激情地选择富有情感含量的题材,从而创作出含情量极高的舞蹈作品。由此可见,情感美的审美特征对于舞蹈艺术而言,是何等重要。 2独创美独创美赋予舞蹈作品一个独立可行的空间,无论是题材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

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 电影导演为了使影片故事情节的渲染性达到最大化, 一般会借助音乐来实现这一目的, 利用音乐诠释影片的内容。作曲家会根据电影导演的整体思路, 深入了解影片故事中所要展示的主题思想才会进行音乐的创作构想。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结合, 需要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的原则。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电影音乐具有“画面音乐”之称。电影音乐, 顾名不难思义, 是进入电影中的音乐,音乐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使命, 体现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这就决定了它带有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审美属性:一方面,它具有音乐艺术的审美属性, 例如抒情性、形象性、表现性、表演性、节奏性、韵律性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电影艺术的审美属性, 诸如互动性、综合性、蒙太奇性、画面性、银幕性、造型性等。这种特殊的审美属性, 决定了电影音乐特殊的审美品格――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关联性电影音乐不像普通的音乐只为展示自己的美, 而是要完成电影整体的艺术意图的传达。不论是引起听者的联想和想象也好, 还是直接唤起人们的情感认知也好, 还是纯粹展示音乐本身的美也好,纯音乐都不存在同另一个外在的艺术元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当音乐进入电影艺术以后, 音乐与画面的形象一同出现, 画面中表现的剧情和展示的人物性格、场景的气氛都变得具体而真切

画面中的一切对于音乐是在进行客观说明的。由于音乐与电影画面中展现的事物、人物与电影情节的密切关系, 人们往往根据画面的形象内容和电影的剧情来感受音乐。而作曲家进行电影音乐创作时不能像创作纯音乐时那样自由发挥, 因为音乐被置于故事氛围和情节之中。当音乐被附上直接可观、生动的画面时, 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自然会与故事内容联系到一起, 产生比较明显的感受和理解。电影音乐要从属于影片的总体构思, 它必须要受到影片作为母体的制约, 不能离开电影本体范畴。电影《美丽人生》的音乐之所以一次次打动观众的心, 是因为它的出现让观众看到一颗父亲对孩子的无私之爱。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具有多样性电影音乐的审美形式丰富多彩, 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 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外国音乐,只要符合人物和场景, 就被赋予了灵魂, 就能深入观众的心里。如《恋爱通告》中的古筝曲、美国影片《星球大战》中的交响音乐,《我的野蛮女友》中的《D大调卡农》等。在电影《英雄》的配乐《风》中, 将日本鼓用中国的传统打法演绎并且加入中国叉和人声, 听起来杀气腾腾, 震人心神。在电影《夺命感应》的电影配乐中加入了澳大利亚土著人的乐器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 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电影《英雄》中,西洋交响乐团发挥了巨大的表现力,北方粗犷、豪迈、果敢的人物性格和帝王霸气、大漠孤烟、黄沙漫天的意向淋漓尽致地呈 现在观众眼前。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 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着的审美特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身。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音乐才能对人的感情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 三、音乐长于抒情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能够最直接和最强烈地抒发人的情感和情绪,无需通过其他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感动听众的心灵。音乐与感情的联系是最直接、最能激发和表现情感的,所以它是长于抒情的艺术。 四、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总是倾向于同其它各类艺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其它艺术中,没有达到像音乐艺术所达到的那样高的程度。音响结构本身缺乏内容的单义性,这就决定许多音乐体裁中有的同绘画结合,有的同语言结合,有的同舞蹈结合,有的则同戏剧结合。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

舞蹈的审美特性论述

一、舞蹈的动律美 舞蹈通过其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情感和认知力,其承载了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鲜明的展现出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这里提及的独特艺术形式实指动律,动律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是区分不同舞种和艺术风格的核心标志。而动律美则是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动律是舞蹈艺术的内在灵魂,通过富有节奏感的形体动作来展现出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蹈艺术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毫无规律性的形体动作,由于这些动作没有进行艺术处理,所以无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舞蹈中的节奏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人的形体动作相互的配合,并植入富有韵味的动律美,才成为了舞蹈艺术的核心。简言之,在舞蹈中通过个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出节奏感,例如腰、四肢等,与此同时还要在节奏中植入动律才能构成完整而又富有审美性的舞蹈艺术。而动律美则是随着肢体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加以韵化,这里所说的韵化是指舞蹈艺术中以基本的形体动作为基础,再融入多变的动律,把音乐、表情以及动律三者完美的糅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得知舞蹈艺术的动律美不仅要借助人的形体动作来诠释出舞蹈的内涵, 还要舞者对配曲的主题内涵以及其中的思想情感,通过自身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生动的演绎出来。因此,舞蹈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充分的体现了舞者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认识,并把这些认知进行加工使其富有美感。舞蹈艺术的动律美是我国每一个民族的舞者共同追求的审美境界,例如藏族的舞蹈艺术,舞者会利用服饰的袖子跟随者肢体动作的转变而勾勒出美的意境,把藏族的文化风以及由内到外的艺术美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试想一下,如果舞者没有充分的理解舞蹈中的美与精神,那么不论舞者的肢体动作和节奏如何的出彩,也难以呈现出舞蹈中审美内涵,这也就不能称为是舞蹈艺术了。另外,动律也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舞蹈的表现艺术,例如在我国壮族极为流行的采茶戏中,舞者就把采茶过程中的肢体动作与全脚等步法相结合,即使是在舞台的表演中也把采茶时的形态摸样形象的营造出来了。 二、舞蹈的整体美 舞蹈造型是舞蹈整个舞台艺术的有形表现,特别是新时期的舞蹈艺术,尤其要结合舞台的灯光、音效、舞美等,使整个舞蹈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舞蹈队形的变化,形成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舞蹈造型是遵循一定审美要求的过程,从整个舞蹈构图来看,有分散集中、平衡整齐与多样统一等几种分类:分散集中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整体风貌,分散的造型使得舞台饱满,而集中造型则起到特写效果;平衡整齐也是新时期舞蹈审美艺术的基本要求,节奏鲜明,动作和谐,舞蹈演员以舞蹈中心进行扩散,保持整个舞台的平衡,使得观众形成稳健协调的观赏效果;多样统一则要求舞蹈艺术具有创新要素,敢于打破常规,形成富有时代意义和个性特点的舞蹈造型,形成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 三、舞蹈的灵魂美 情感要素是舞蹈审美艺术的核心灵魂,有了舞蹈的动作编排和造型设计,更加要突出舞蹈艺术的情感需求,犹如一盏华丽的灯,释放五彩斑斓的光芒。舞蹈艺术在进行舞蹈编排之前,一定要对舞蹈的主题思想进行了解,从舞蹈所要表达的主旨基础上,进行情感的释放和身体的舒展,才能通过自己的动作造型真实的反应舞蹈所要体现的深度和广度。舞蹈什么艺术的情感要素,不是舞蹈者个人的情感要素,而是所有的舞蹈演员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的一种思想或者一宗心情,舞者在进行角色转换以前要进行个人的情感转化,用角色感情来实现舞蹈审美艺术这一创作过程。例如舞蹈《巴黎圣母院》表达的是艾丝美拉达受刑中的苦痛和忧伤,而舞蹈动作使用夸张的艺术形式,通过融入舞者的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受刑中的艾丝美拉达,悲伤的情感自身体流露出来,才能有效的感染观众。 四、舞蹈的内涵美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应是在真正切入到人的生命精神状态之中,准确地把握并开掘人的深层心理变化,深刻地呈现出人的特定生存状态的作品。舞蹈创作的价值领域是审美活动,而这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 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着的审美特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身。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音乐才能对人的感情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 三、音乐长于抒情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能够最直接和最强烈地抒发人的情感和情绪,无需通过其他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感动听众的心灵。音乐与感情的联系是最直接、最能激发和表现情感的,所以它是长于抒情的艺术。 四、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电影《我不是王毛》 美学特征分析

抗战影片《我不是王毛》的美学特征分析 1.普通话语境中的河南方言 在视听语言中,带有河南口音的人声成了这部影片中的亮点之一。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表达工具,可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已开始推广普通话。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在《我不是王毛》这一影片中,所有人物无一不使用河南方言,有着浓厚的河南地域气息和文化气息,对于表达人物情感,传递人物思想,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生活环境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影片开头,王毛误以为回到家的狗剩是偷窥狂而暴打狗剩一顿,干娘会对王毛说“你弄啥咧”对离家十年好久不见的狗剩说“长恁高了”还有影片中出现的其他“瞅瞅”、“中”、“憨瓜”、“信球”和“鳖孙”等。河南方言的运用,不仅不会让观众对《我不是王毛》这一影片产生排斥和反感,相反,让严肃的抗战影片变成了抗战喜剧,河南方言的加入无疑为影片增添了许多笑点,幽默的表达方式和具有新鲜感的方言电影给观众带来惊奇和欣喜,这更受观众欢迎。此外,河南方言具有很强的纪实性,电影镜头也是对准了像狗剩这样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反映了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和底层群众的酸甜苦辣。相比于普通话,河南方言在此部影片中让小人物更加生动、亲近、自然、朴实和贴近生活。 从反映中国抗战题材的影片来说,历来表现的抗战英雄都是高大全的共产党员,而在河南方言电影《我不是王毛》中,以全新的视角,以普通百姓的诉说角度,用诙谐有趣的方式将当时普通民众的抗日斗争耳目一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鬼子来了》体现的则是唐山方言。 2.彩色电影时代中的黑白光影 虽然当彩色3D电影时代全面来临以后,黑白2D电影俨然成为了非主流,但是黑白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创作手段,依旧有许多导演对其情有独钟并合理运用。近年来,黑白电影在国内外影坛中再次萌发出巨大的生命力。从《辛德勒的名单》到《鬼子来了》再到《南京!南京!》,这些彩色电影时代的黑白影像散发着独特而强烈的艺术魅力。 在黑白影像中加入彩色元素,可以形成独特的视觉中心和色彩构图,并将事物符号化,给予深刻的寓意。如《我不是王毛》中的小风车。影片大量运用白色调和浅灰色调很好的营造出了轻松惬意的气氛。这也是《我不是王毛》作为黑白电影也能成为喜剧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风车出现的场景都有着大量明快的白色,白色代表纯洁,能营造出纯洁高尚梦幻般的理想意境,给人以最大的联想空间,营造出天堂般的美妙场景。即使狗剩处在“黑色”的战争中,他仍然向往着“白色”的美好生活。恐怖哀伤的黑色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给人感觉昏暗、压抑和阴暗的感觉而对于王大举这样的村民,当听说征兵时,他让作为养子的狗剩而非亲生儿子去当兵,并说了一句"这正是让他报恩的时候"这一画面时则有比较多的灰色,这体现出了人性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特别是在面对自身利益时,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姓名:周晓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学 指导教师:朱寿兴 20070401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研究生:周晓鸣导师:朱寿兴教授专业:美学 研究方向:文艺美学年级:2004级 中文摘要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无论是从电影理论的讨论,还是从电影生存现状来看,学术界对电影的本体和电影的艺术形态问题,还没有达到本质性的认识,电影艺术的创作实践则在“作者论”艺术电影与“大众化”商业电影之间不断修正,不同的电影观促成了不同的实践和结果,任何的偏离都可能造成了电影与观众关系的错位,造成了电影对大众的无意疏离。因而我们必须对电影审美特征进行再认识,促使电影艺术本体的突显,既保持其艺术品性,又保留其具有娱乐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现代文化价值。 本文立足于电影本体,探析电影媒介的艺术特征。作为电影媒介的影像,具有“实录现实”和“审美现实”的双重特征,是对现实物象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二维平面的影像具有空间转换和时间交替的暗示功能,形成二维平面的三维效果,并转化为四维时间中延续的视觉幻像,形成一种既具有空间性又具有时间性的时空幻觉;影像作为艺术符号,其表意特征在指义的直观、具象性和表义方式的肖似性与抽象性统一、直述义与含蓄意并存。 并将电影与其他艺术样式进行比较以寻求电影艺术之特质。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电影的主要艺术特征表现为银幕时空的复合性和银幕空间的外向性,影像包孕现实的实录性及虚幻的在场性。“以实写虚”表现手法、本真性的表演,具象性、直观性的形象呈现也是电影艺术所具有的特性。电影以其所独具的具像性、直观性、多元素复合性,以及由多级表意生成系统构成的复合审美空间,与影像审美信息的单向性传递,共同决定了电影艺术审美接受活动的被动性、当下性、综合性和流动性的特征。 电影是依靠物质机械、受技术机制影响最深的现代艺术样式,技术因素在电影的美感生成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特写与剪辑技术具有重要的表意功能,能够把事物从日常生活的背景中以特殊的方式突现出来,将物自体变成现象,使世界现象化,产生丰富审美意味的具象。场面调度通过对摄影机机位和拍摄角度的调控,意化现实,使画面具有象征意义和审美内涵;场面调度还可以通过单纯化、特殊化等超常规方式创造出表现性的造型,突出空间的象征意义,丰富画面的内在神韵。在电影作品中,光影技术不仅是叙述工具,还是感觉、气氛的营造者,光线以其特有的象征和表意功能,使影像表现出某些寓意和意韵,使画面哲理化,形成画外之意、韵外之致;声音技巧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通过同期音和非同期音与画面形成对比、对位的关系,表现画面所没有的深层意蕴,产生隐喻、象征艺术效果。数字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替代了镜头前的表演者,生成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e41124.html,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艺术表现 作者:张进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要: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体 现出电影艺术的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电影音乐在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深化影片主题,推动剧情发展,渲染环境气氛,创造节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与表现特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影音乐;美学特征;艺术表现 1 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电影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善于表达感情,通过听觉来感受,用时间来展示形象,但是电影音乐又有自身的特性。 1.1 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有机结合 只有当画面跟声音有机结合在一起时,才能给观众以完整的真实感受。在一部故事片中,电影音乐经常采用的方法,一首主题曲贯穿影片始终,而且可以反复出现,可以烘托人物的思绪来构成某种回忆,表现人物命运,甚至可以起到结构全剧的作用。例如,好莱坞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一路平安》,需要刻画人物情绪、表现人物情感时就会让音乐反复出现。如果这个主题曲本身非常动听,它很快就会流行,而且成为脱离这个影片独立的艺术存在。 1.2 电影音乐在表现电影画面时的间断性 电影音乐通常根据剧情和画面的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并受影片蒙太奇的制约。 一部电影,其音乐常常中断数次,而人们对此并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一部90分钟的故事片约有六百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只有9秒钟,所以必须跟随不断变化的画面创作不同内容的音乐。过长的音乐如同冗长的对话,影响全片的节奏。就像我们在绘画、设计中一样,需要留有空白,创作美的设计。音乐也如此,需要停顿,因为此处无声胜有声。 1.3 电影音乐具有视觉延展性 电影画框内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听觉具有无限的联想性,所以利用音乐可以延展画面的内容。梅林茂备受好评的大作《霍元甲》,虽然画面没有直接体现,但音乐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画面,成为影片向下发展的重要线索。 2 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 影视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摄影机摄像而由银幕或屏幕显示出来的一种多元素构成的综合艺术。它吸取了各门艺术在千百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精华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成为影视自身的艺术特征。而且,它们融合得如此紧密,甚至成为影视艺术不可缺少的成分,影视艺术离开了其他各门艺术,就不成其为艺术了。同时,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超过了其他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审美特性又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可以说,对科学技术的直接依赖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鲜明标志之一。没有光学、电学、化学、材料学和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影视艺术的产生,而且,影视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以及立体电影,球形电影,多画面电视等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科技的发展还导致影视艺术的美学思潮和流派的嬗变。如本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的诞生,就与当时的小型摄影机和高灵敏度的录音设备的出现密切相关,因为它为现场实景的拍摄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再如变焦镜头的发现使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电影美学理论能够

勃兴,电脑的运用给当代科幻片带来生命力等等。因此,技术手段不仅是影视艺术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 影视艺术是多片种、多形式的艺术,一般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四大类,而每一类别又有多种形式。不同的片种和形式各有不同的审美要求,但又都有一些共同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是: (1)直观视象性。 影视艺术主要提供的是由银幕或屏幕所显示的直观视觉形象,“看”是影视观众的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影视艺术所要表现的一切东西,包括思想、情感、梦幻等等,都应该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为了不破坏“可见性”,人物对话语言(比起戏剧)都应压缩,高度精练。这是因为影视艺术是与摄影分不开的,而摄像机所处理和完成的仅仅是世界的“象”(包括未经改动的客观物象和经过选择、加工、改造过的物象),即影视艺术的主要材料就是物象的真实纪录,因而,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才明确地指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电影的存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由于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学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

舞蹈艺术审美及特点分析(6篇)

舞蹈艺术审美及特点分析(6篇) 第一篇: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摘要: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奏变化以及情感因素的配合而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舞蹈审美是判断舞蹈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而舞蹈艺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舞蹈创作者只有抓住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并在题材和主题选择上实行创新,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舞蹈艺术的魅力,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 舞蹈表演结合了肢体语言、音乐节奏的变化以及丰富的情感因素,所以使得舞蹈艺术的体现丰富多样,也使得舞蹈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了舞蹈作品的艺术高低,而为了更好体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就要增强对艺术创作的创新力,无论是题材主题的选择,还是情感因素的融入,都需要标新立异,给予舞蹈艺术绝佳阐释。 一、舞蹈艺术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同时独创性也赋予整个舞蹈作品独立空间,要求舞蹈艺术的题材以及主题都必须能够体现出与众不同,能够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新意。这就要求作者在舞蹈艺术创作构思环节必须要重视创新,改变原有死板硬套的方法,突破固定的舞蹈艺术创作模式,只有创新才是舞蹈艺术得以永存的条件,并让舞蹈艺术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使得欣赏者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另外,独创性还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延伸力。站在舞蹈艺术本质的角度对美感实行分析,主要体现在舞蹈艺术新作品必须要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广大观众对这个新作品产生良好的审美感受。在一个舞蹈作品当中,主题思想是十分关键的,而在舞蹈创作手法的切入之下也更加真实而感人。广大舞蹈工作者必须要秉承舞蹈艺术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绎方面都要体现出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当中的独创性,让舞蹈的魅力真正绽放。 二、舞蹈艺术的抒情性

分析影视作品中蒙太奇和长镜头美学特征的区别

姓名:初才坪班级:新闻071 学号:71 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处理,后期根据节目构思,运用编辑技巧,将镜头、场面和段落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视节目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长镜头则是指影视作品中时间值在30秒以上的镜头。在长镜头中没有镜头之间的组接关系,但却存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关系。长镜头减少了镜头的组接工作,但剪辑工作已经融入到镜头拍摄时的设计中,摄影中根据主体动作和场面内各种关系,变化角度、景别进行拍摄,在一个镜头里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长镜头可在一个镜头中,不间断地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其效果是利用时空运动的连续可以把真实的现实面貌(包括环境、气氛)自然呈现在屏幕上,能真正体现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具有独特的纪实魅力。 在美学特征上,蒙太奇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是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重新组织,通过选择、提炼、概括、加工等程序使之富于美感,符合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创作意图。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被公认为苏联蒙太奇学派的最杰出代表,影响了无数的后来者,成为人类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敖德萨阶梯”是经典段落,在这段中间,可以清晰看到“杂耍蒙太奇”的效果。这段落中,几个比较关键的人物的刻画相信大家不会忘记:第一个就是死去小孩的妈妈。当妈妈发现身后的孩子被射倒,导演4次在孩子被踩,母亲张大嘴吃惊的镜头进行交叉剪辑,仅仅几步路的距离,导演在第五次切到妈妈身上才让妈妈走到孩子身边。这样快频率的交叉剪辑,增加了镜头的表现力,可以看出,导演在选择踩孩子的镜头上也是加以选择的,先是绕过孩子,在是从腿间经过,最后将孩子替翻了个面,从肚子上踩过,配上音乐,层层递进,镜头的组接再不是叙事那么简单,情绪,气氛,都得以表现。另一条线则是婴儿车的滚动,在下滚过程中,不断切人物特写,眼镜男,女教士,婴儿,可以看出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理解的十分清楚,因为这些特写镜头单个来看,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或许眼镜男所看到的根本不是孩子的车在滑动,但是情绪配合了,画面配合了,交叉剪辑的帮助下,整体感觉就出来了。整个段落只有7分钟,镜头数却高达155个,平均1分钟就有22个镜头,每个镜头时长不到3秒钟。正因为如此快频率的切换,加上景别的变化,和机位的变化,才能让短时间无限扩展却让观众毫不觉察。 在好莱坞,公开向《战舰波将金号》致敬的则是著名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在他1987年所拍摄的代表作《铁面无私》(The Untouchables)中,就有一段完全模仿“敖德萨阶梯”的段落,这个段落也是全片的最高潮: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凯文·科斯特纳所饰演的政府特别调查员与歹徒不期而遇,双方先是心照不宣,平静的走向台阶,继而又几乎是同时拔枪,互相射击,与此同时,有个推着婴儿车的路人正好路过此地,但由于受到惊吓,婴儿车不慎从台阶的顶端滑落下去。科斯特纳扮演的银幕英雄自是了得,只见他边举枪射击边向下跑,最终在千钧一发之际击毙了歹徒,还接住了失控的婴儿车。应该说,这个模仿还是很成功的,德·帕尔玛同样使用了阶梯、婴儿车、面部特写等元素,同时又有自己的发挥。通过机位的多角度切换、升格镜头的配合使用,将整个动作场面表现得美轮美奂。虽然使用了慢镜头,但动作之间衔接得十分紧密,镜头与镜头之间

电影审美特征

电影审美特征 一、个人化的叙事策略 “个人化”这一概念,滥觞于日本的“私小说”创作,它是一种无视社会意义、专写私生活、敢于自我暴露的写作。是在现代主义哲学思想活跃,“反传统情绪、个人主义思想,为之弥漫。一般人由关心国家变为关注自我,由国家主义转为‘沉潜的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下,某些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极端失望的作家的产物。笔者之所以借用“个人化”这一概念,是因为“第六代”的叙述艺术,与小说界的“个人化”写作很类似。 “个人化”叙述的特征首先是,放弃“社会代言人”的角色,回归个人的叙事状态,远离公共话语和宏大叙述,而面向个人的狭小生活。“第六代”的作品从《头发乱了》,到《北京杂种》、《小武》、《长大成人》、《苏州河》、《月蚀》、《阳光灿烂的日子》、《非常假日》、《蔓延》……无不如此。青春的困

惑、成长的烦恼等存在主义意义上的精神状态,成为影片中作为主人公的个人化叙述的中心话语,虽然在这些作品中有社会因素存在,但那不过是作为故事的背景而已。在他们的作品中,尽管有很多对社会阴暗现象的揭示,但叙述者并不以“代言人”的口气,而只是一种“平民当事人”的个人化讲述 与宣泄。其次,是叙述中总有纪实与自传的叙述框架。影片主人公多是在焦虑和失落中茫然而行的少年或青年,他们的故事在大众心目中几乎无足轻重,但由于导演与作品的主人公在年龄、经历、命运方面往往具有相关性——如姜文,在《日光灿烂的日子》中,干脆找一个酷似自己的“小姜文”,以示与自己经历的相关——人物形象便不仅是解 读影片的显形符码,还成为解读导演的隐形符码,因此有理由认为“第六代”电影具有纪实与自传的叙述性质。再次,是“第六代”多不采用“第五代”所擅长的影像象征、暗示等寓言模式。而善于采用直截了当的内心独白方式,表现某种敢于抗争的、玩世不恭和任性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在这个意

舞蹈审美特征

舞蹈审美特征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 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 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 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一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 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最早 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同样,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理想 的基础上,伴随着藏民族的形成发展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审美内容。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历史上如 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艺术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传 统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学”中把舞蹈归于“工巧明”(即工艺学),这 就表明舞蹈艺术在理论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围之内,并形成具有成熟 理论依据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西藏历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但 配有文字记录的“舞谱”,还用“线”记录着“舞曲”;“卡尔”舞 蹈的音乐“藏文古谱”流传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间歌谣中传唱着众多 的相关“说舞蹈”方面的歌谣。在众多舞蹈论述中,什么是舞蹈、形 体使用以及“舞蹈艺技九”等舞蹈理论是古代论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论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识总汇》M,中册290页(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关于“舞蹈的各种动作姿态是人体塑造的精彩工艺之一”这个 论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体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塑造出的 千姿百态的“精彩工艺”。恰恰是这个活生生的“工艺”,表现着当 时当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审美对象的表现手段论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证明了当时舞蹈艺术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人们对舞蹈 艺术的理解高度。同时“舞蹈艺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医典蓝 流璃注解》Z,第130页,木刻板(藏文)。)中简洁透彻地阐明舞蹈是 用人体的“形”,动作语言的“声”、舞动的“情”表现生活和情感。如:“优美、英姿、丑态”都借助人的各种生动的形态来表现;又如 同说话一样用人体把“凶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灵活现;同样用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就是指包含多种艺术元素并通过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以演员创造角色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综合艺术有戏剧艺术、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等。 综合性就是综合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综合艺术吸取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与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到一起,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戏剧艺术就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规定情境中塑造形象的一种综合艺术,其中融入了音乐、美术、书法、绘画等艺术。《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使她们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与谐发展。语文学科由于其特有的审美教育特性,因此,语文学科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 首先,在实际的课堂中,戏剧表演可以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在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中加入戏剧元素,有利于变机械、反复操练的静态教学为活跃、主动的动态教学,变平面单纯的文本讲解为自主探究的立体教学,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变灌输式教学为师生双边的启发式交流活动,让学生乐于感悟,使课堂组织变得有声有色。戏剧艺术的语言美、动作美、场景美,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美、精神美等,就是表演者与观瞧者都能感知到的元素。通过对戏剧情节、戏剧冲突、戏剧人物等的鉴赏,小学生能在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得到美育的熏陶,启发她们进行关于美的初步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方式,将戏剧表演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欣赏戏剧作品。刚开始,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可为小学生们传授一些基础的戏剧知识,例如,各种形式与体裁的戏剧的不同特点与风格等,使学生在欣赏前具备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们对戏剧表演有一定的认识。欣赏时,要注意逐渐培养学生的健全戏剧欣赏心理。如此以来,在进行戏剧表演的实践时,学生便能正确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方法,确保戏剧表演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进行戏剧的表演与创作。第一,教师要积极运用“戏剧教学法”,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渗透于语文的学科教学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