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知识讲座.ppt
- 格式:ppt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21
婴幼儿保健知识培训一、母乳喂养优点1、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死亡率;国内外资料表明;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其死亡率不同;人乳喂养者显着低于其他方式喂养..2、降低婴儿患病率;如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患腹泻;是因为人乳中各营养素的含量及比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因子;又不会受到污染的缘故..3、减少营养不良的危险性;人乳是最适合婴儿营养需用和消化能力的食物;又能使乳儿少患传染病;故能保证婴儿正常生长..4、增进母婴感情交流;使婴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婴儿情感发育..5、其他;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促使胎粪排出;降低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资料表明;母乳喂养还能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二、辅食添加1.辅助食品是除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食物..2.、添加目的为完全断离母乳作准备..1产后6个月以后的母乳营养已不能满足婴儿成长;如铁营养素..2婴儿消化功能逐步成熟..3促进婴儿咀嚼、吞咽功能及味觉发育..3、添加时间取决于婴儿消化道发育成熟程度以及婴儿生长所需;一般婴儿4~6个月龄应逐步添加其他食物;过早添加易增加婴儿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的机会;延迟添加会使婴儿错过咀嚼、吞咽功能和味觉发育的敏感期4~6月;使以后进食其他成人食物困难、营养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4、添加食物的选择原则第一种辅助食物的选择;应是婴儿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可补充一定量的铁营养素的食物;强化铁米粉为首选;其次是根、块茎、蔬菜和不易产生过敏的水果如香蕉、苹果;动物性食物应延迟到6个月以后;以减少食物过敏的机会..5、添加方法1用勺有利于咀嚼与吞咽功能发育..2一种到多种先习惯一种食物;再引入另一种食物;引入新食物时暂停用其他辅食;以便观察婴儿对引入食物的反应..引入食物品越多越利于婴儿味觉发育..3从少量到多量先每日一到二匙;至婴儿会吞咽不吐;习惯味道后逐渐加量;7~8月后可替代1~2次母乳或配方乳..4从细到粗、从稀到稠 4~6个月龄半流质;7~9个月龄后小块固体食物..6、杯与奶瓶使用应训练婴儿7个月后用杯饮奶与水;有益于口腔和心理行为健康;婴儿一岁后应完全断离奶瓶..7、自己进食 8~12月龄始让婴儿学习抓握食物;有利于眼手协调和独立能力、自信心的发展..三、生长监测对个体儿童的体重进行定期连续的测量;并将测量值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中;观察分析其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目的是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使小儿充分生长..1、定期、连续、准确测量个体儿童体重新生儿出生时要测量出生体重;一岁内测5次1、3、5、8、12月龄;1~2岁测3次16、20、24月龄;2~3岁测2次30、36月龄;每次测量时间最好在小儿出生日期..2、在生长发育图中描记小儿的体重曲线每次测量小儿体重后在生长发育图横坐标上找出小儿本次测量体重的月龄;在纵坐标上找出体重测量值;在月龄上方与体重值相交的空格内画一圆点;再画一条线将本次圆点与前次画的圆点连接成线..3、评价小儿的体重曲线在生长发育图中的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4、根据监测儿童体重曲线的变化的形式及变化原因;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定期健康检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检查达到如下目的:1、了解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喂养、护理、教养和环境等;有无不利于小儿生长和发育的因素;设法预以消除..2、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和其他异常情况;给予矫治..3、了解并督促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4、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因此;定期健康检查对保护儿童健康、预防疾病、监测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3天、7天、15天、28天各检查一次;一岁内每3个月检查一次;1~3岁每6个月检查一次;3~6岁每年检查一次..检查内容有问诊、体格测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四、免疫程序的实施严格按免疫程序实施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达到和维持高度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相应传染病的流行;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儿童免疫程序为:免疫年龄制品名称出生卡介苗初种2个月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初服3个月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一针4个月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二针5个月百白破混合制剂第三针8个月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1.5-2岁百白破混合制剂加强针4岁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服7岁卡介苗复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复种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12岁卡介苗复种农村除计划免疫的四种疫苗外;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还可实施下列预防接种:1、乙型脑炎疫苗初种年龄为1岁;共注射2针;间隔7-10天;2、3岁各加强一针..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每年10-11月份为6月以上小儿接种;皮下注射1针为基础免疫;第二年再注射一次作为加强免疫..3、乙肝疫苗1、对于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和1月龄时;各接种1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3、6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2、对HBsAg阴性的母亲;新生儿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3、对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普遍接种乙肝疫苗;2岁以下未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免验接种;2岁以上者均需筛查HBsAg、抗-HBs、抗-HBc;如果三项均为阴性包括低滴度抗-HBs者应视为易感者;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五、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一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1.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二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1. 症状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1.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四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1.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五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1.症状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园期间;我们坚持做到餐前及副食前洗干净手;每天对幼儿的毛巾用84浸泡;幼儿的餐具、水杯统一用红外线消毒高温消毒;桌椅每天餐前用84消毒液擦拭;幼儿的床、门、水龙头等幼儿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七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儿童中医保健知识讲座
章节一、儿童中医保健的概述
1.1 什么是中医保健
1.2 中医保健在儿童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1.3 中医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章节二、儿童中医保健的基本理论
2.1 中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认识
2.2 儿童体质辨析
2.3 儿童体质调养
章节三、儿童常见病的中医保健
3.1 儿童常见病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3.1.1 儿童感冒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3.1.2 儿童腹泻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3.1.3 儿童过敏症的中医预防与保健 3.2 儿童哮喘的中医保健
3.3 儿童肥胖的中医保健
3.4 儿童夜尿症的中医保健
3.5 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中医保健
章节四、儿童中医药保健品的使用
4.1 儿童中医药保健品的基本常识
4.2 儿童中医药保健品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附件:
1:儿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预防知识手册
2:儿童中医药保健品推荐列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中医保健: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预防疾病、调整体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
2:儿童常见病: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如感冒、腹泻、过敏症等。
3:儿童体质调养:指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作息等方式,调整儿童的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力。
4:儿童中医药保健品:指用于儿童中医保健的药物或保健品,包括颗粒剂、丸剂、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