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配置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功能室配备情况.doc ##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
附件2:
##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
附件3:
##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附件4:
##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
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表4-2 普通小学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附件5:
##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育部《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范》要求执行〕
〔2〕多媒体教室设备主要包括大屏幕显示设备〔投影机、大屏幕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机与液晶电视机〕、银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话筒、功率放大器、音箱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中央控制台.综合电教室按上述标准配备;有条件学校可为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普通教室与各学科专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可只配备显示设备、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
〔3〕学科专用仪器目录中所列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与本项中设备重复的,不再重复配备.
附件7:
##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2015.7.20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2)第三章选址与校园规划 (3)第四章面积指标 (6)第五章建筑与建筑设备 (8)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附录一普通中小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2)非完全小学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2)完全小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3)九年制学校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5)初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7)高级中学必配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 (19)附录二普通中小学校选配校舍用房面积及指标 (21)附录三本标准用词说明 (22)附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23)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城乡普通中小学校教育设施的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校设施标准化建设,适应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加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中小学校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督检查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
第四条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首先保证师生安全。
在抗御重大意外自然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疏散场所。
第五条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城乡及城镇化建设规划,先规划后建设。
结合本地区的人口及生源实际情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六条本建设标准将普通中小学校的校舍用房,分为必配用房和选配用房两类,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建设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中小学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中小学教师的配备标准至关重要。
在确定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教育教学的需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此为基础来确立合理的标准。
首先,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科目的需求。
不同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需要相对更多的教师来保障教学质量,而音乐、美术、体育等特殊学科也需要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学生。
因此,在确定配备标准时,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需求来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其次,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业水平等都会对教师的配备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小学阶段对于男女教师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初中阶段则可能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
因此,教师的配备标准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还应该考虑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确定配备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合理配置各类教师资源,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科目的需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只有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配备标准,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中小学教师配备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配备标准及实验室管理要求一、中学二、小学中小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员职责1、实验员要根据学校的学期工作计划和教研组的教学进度计划,制定本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学期计划。
2、根据本学科教材的要求,要保证全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正常开出,并认真落实各项制度。
3、实验员要刻苦钻研业务。
要通读本学科教材,熟练掌握本学科全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操作技术,并对实验现象做出恰当的理论解释。
4、要按时开出实验课,积极协助任课教师辅导好学生的实验课,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并认真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5、与任课教师一起组织好学生的科技活动、实验竞赛、实验复习和考评工作,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提供有效的服务。
6、熟悉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管理规则,熟悉仪器业务知识,及时编报仪器采购计划,对仪器要精心管理,科学地存放,及时维护。
掌握一套检测和维修的过硬本领,保证仪器的完好率,要适应新科学、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新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7、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大力开展自制教具的研制活动,积极自制、代用和改进教具,创造条件,多开实验。
8、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的实验习惯,要求他们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设备,精心使用仪器,体现文明礼貌的作风。
9、做好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的卫生工作、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熟悉防火器材的使用,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根据仪器设备性能,定期完成维修保养工作。
10、调进或调出实验室,要办好交接手续,及时完成教学仪器账目管理任务,账目清楚,实物点清,以保证实验室工作正常进行。
学生实验守则1、做分组实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因此,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课,珍惜每一堂实验课。
2、学生在实验前要认真作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以及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新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改建、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要视学校已有建筑物、构筑物注①、道路、管网、绿化等现状和具体情况,参照本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第三条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结合的关系。
第四条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
学校的规划设计要便于分期实施。
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设备。
第五条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法规的要求注②。
第二章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第六条学校建设规模一、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
二、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1、完全小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
2、九年制学校:18班、27班、36班、45班,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45人。
3、初级中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50人。
4、农村宜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5、逐渐实现小班化,小学阶段每班30人,中学阶段每班40人。
6、每个县(区)建一所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学校,能满足10个教学班(500 名)以上学生住宿、生活和教学、实践活动的要求。
第七条校舍用房的组成一、普通中小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完全小学:设置普通教室(多媒体);科学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综合活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功能室配备情况.doc 山东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
附件2:
山东省普通小学语文英语和品德学科
附件3:
山东省普通小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附件4:
山东省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
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表4-2 普通小学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
附件5:
山东省普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山东省普通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
教育部《初、中等学校校园网建设规范》要求执行)
(2)多媒体教室设备主要包括大屏幕显示设备(投影机、大屏幕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机及液晶电视机)、银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话筒、功率放大器、音箱等,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中央控制台。
综合电教室按上述标准配备;有条件学校可为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普通教室及各学科专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可只配备显示设备、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
(3)学科专用仪器目录中所列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与本项中设备重复的,不再重复配备。
山东省普通小学图书(阅览)室配备标准。
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中小学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学校建设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确保学校建筑和环境能够适应学校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以下是最全中小学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需求;2.坚持生态环保,注重节能减排,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建筑和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确保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学生的教学、生活和发展需求;5.强调校园文化和品质,营造和谐美丽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楼和功能区规划:1.教育功能分区明确,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艺术活动室、体育馆、食堂等功能区;2.教室布局合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坐在合适的位置上听课,确保视觉和听觉效果良好;3.实验室和图书馆设备齐全,满足实验教学和阅读活动的需求;4.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教育科技设备,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环境;5.学生食堂应有足够的座位和舒适的就餐环境,确保学生的营养和健康饮食;6.体育馆应符合国家体育设施标准,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场地;7.行政办公区和教师休息室设备完善,提供教师工作和休息的场所。
三、校园环境规划:1.校园大小适中,容纳学生和教职工的数量,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秩序;2.校园内绿化率高,种植各类树木和花卉,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3.设立休闲娱乐区和运动场地,提供学生的休闲和运动场所;4.建设安全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指示标志、人行天桥和人行横道等,确保学生交通安全;5.设立安全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和喷淋系统等,确保校园的消防安全;6.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采用新风系统和适量的绿植,确保学生的健康。
四、建筑设计规范:1.建筑材料环保,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和标准;2.建筑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抗震、抗风等基本设计要求;3.耐久性好,可以承受长时间的使用,减少后期维修和更改的成本;4.保证建筑的采光和通风,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5.外墙装饰美观耐用,给予学生视觉愉悦;6.考虑学生的活动和行动便利性,合理设置楼梯、电梯和坡道。
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为适应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加强配套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提高配套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承担配套中小学建设的业主单位必须将项目规划设计报市规划局审定,经市规划局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配套中小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及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一章配套中小学建设规模、建设用地与校舍用房的组成第一条学校规模一、配套中小学的建设规模由市规划局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
二、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1、完全小学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2、九年制学校27班、36班、45班,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50人3、初级中学18班、24班、30班,每班50人4、完全中学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第二条学校用地。
配套中小学校的建设用地不宜小于表1-1的规定。
表1-1 配套中小学校用地面积表学校类别规模(班)人数(生)用地面积总计(m2)每生用地(m2/生)备注旧城区新区及郊县旧城区新区及郊县完全小学1881082761182410.214.6新区用地≥10000m2;旧城区用地≥8000m22410809533136198.812.630135010867155258.011.5九年制学校271260127001814410.114.4新区用地≥24000m236168014817211688.812.6452100169052415011.5初级中学18900108621551812.0717.24新区用地≥17000m2241200128021841710.715.12301500157382248310.514.99完全中学241200194882784016.223.20新区用地≥17000m2301500221643166414.721.103618003618012.320.10注:旧城区指二环路以内区域;规划主要对用地总面积的最小值进行控制,详见各栏备注。
关于试行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建设标准的通知 填报时间: 2008-03-04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文号:签发单位:签发时间:生效时间:市级各有关部门,五城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城区配套中小学校的建设,构建标准化、均衡化的城区教育体系,按市政府的指示,我们编制了《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建设标准》,现将该标准转发给你们试行。
在试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希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附件: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建设标准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建设委员会成都市规划局二OO三年八月十九日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为适应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加强配套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提高配套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承担配套中小学建设的业主单位必须将项目规划设计报市规划局审定,经市规划局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配套中小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及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一章配套中小学建设规模、建设用地与校舍用房的组成第一条学校规模一、配套中小学的建设规模由市规划局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确定。
二、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1、完全小学 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2、九年制学校27班、36班、45班,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50人3、初级中学 18班、24班、30班,每班50人4、完全中学 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第二条学校用地。
配套中小学校的建设用地不宜小于表1-1的规定。
中⼩学办学条件标准迎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中⼩学⽣均校园⽤地⾯积标准单位:平⽅⽶注:1、学校规模(班级数)如不在本表之列,则套⽤低⼀班级规模的⾯积标准;如果学校规模(班级数)还达不到表中所列最低规模,则使⽤最低班级规模的⾯积标准。
2、九年⼀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均校园占地⾯积标准按对应的初中、⼩学或⾼中的规模标准执⾏,判断学校⾯积是否达标以总⾯积是否够⽤为准,即九年⼀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达标的最⼩校园⽤地⾯积为初中、⼩学或⾼中的学⽣数乘以对应的⽣均校园⽤地⾯积标准之和。
⼆、中⼩学⽣均校舍建筑⾯积标准单位:平⽅⽶注:1、学校规模(班级数)如不在本表之列,则套⽤低⼀班级规模的⾯积标准;如果学校规模(班级数)还达不到表中所列最低规模,则使⽤最低班级规模的⾯积标准。
2、九年⼀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均校舍建筑⾯积标准按对应的初中、⼩学或⾼中的规模标准执⾏,判断学校⾯积是否达标以总⾯积是否够⽤为准,即九年⼀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达标的最⼩校舍建筑⾯积为初中、⼩学或⾼中的学⽣数乘以对应的⽣均校舍建筑⾯积标准之和。
⽣均校舍建筑⾯积达到规定的指标。
中⼩学校各类教学⽤房和教辅⽤房、办公⽤房和⽣活⽤房(包括:普通教室、⾳乐教室、美术教室、远程教育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与仪器室、图书室与阅览室、体育器材室、艺术器材室、⾏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印档案室、⼼理咨询与卫⽣保健室、总务仓库、传达值班室、教⼯与学⽣宿舍、⾷堂、开⽔房、浴室、教⼯与学⽣厕所等)按要求齐全。
按规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各级各类中⼩学校和幼⼉园校舍完好,⽆D级危房,C、B级危房得到及时有效改造,危房总建筑⾯积占全县学校(幼⼉园)校舍总建筑⾯积的⽐例控制在规划任务以内。
校舍⽐较破旧的需搞好装修,门窗要更换的需更换。
三、学校附属设施标准学校有校门、围墙、饮⽔与洗⼿设施、厕所;住宿学⽣有⾷堂和洗漱、洗澡设施;⼩学有200m以上环形⽥径场(含60m以上直道)、球类与器械体育园地;初中有200m以上环形⽥径场(含100m直道)、篮球、排球场与体育器械园地;⾼中有300m 以上环形⽥径场(含100m直道)、篮球、排球场与体育器械园地。
学校类型
学生比例
服务半径用地紧张时17.6—21.810--12每班学生人均建筑面积(m2/人)总人口(万人)10学校类型小学职中学生比例8%1%学生数(人)80001000每班人数4550总轨数29.66.7学校富余容量(人)-440 2000学校分段小学高中建设规模(轨)8612121220学生数量(每所)216016201800180018003000配置数量 (所)21用地规模(公顷)48用地余量(m2)一般198414000用地余量(m2)紧张1840050000总用地(公顷)36输入值基本固定参数验证值计算值2580044000配置68-8112 80002完中5030003%高中10%9.30%500m1000m
5.6-8.08.1-9.2
4550
10--11用地紧张时九年制-400 26.75040004%中学学生人均用地及建筑面积指标表初中小学22—28.8标准测算020.0人均用地指标(m2/人)
职业中学
20
3000
1
8
14000
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