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词语是语言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是代表着某个生物,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主要体现在动物的象征意义、典故、成语以及民间传说中。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狗象征着忠诚和忠实,因此在英语中常常用“dog”来表示一种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忠诚与信任。
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则有着吉祥的寓意,被视为祥瑞之兽,常被用来表示幸福和吉祥。
同样的例子还有猫,在英语中,猫往往象征着独立和神秘,而在中国文化中,猫往往有着灵性和秘术的暗示。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还有着不同的典故和成语。
在西方文化中,常用的成语“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表示一个人感到不舒适或不熟悉的情况下。
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鱼目混珠”的成语,表示某人以虚假的姿态出现,给人以假象。
这些典故和成语体现了动物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动物词语在中英文中还有着不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在西方文化中,有着以狼为主题的许多故事,如《灰姑娘》中的大灰狼和三只小猪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用来教育和启发孩子们。
而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以麒麟、龙、凤凰等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这些动物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神兽,有着吉祥和神圣的象征意义。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主要体现在动物的象征意义、典故、成语以及民间传说中。
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还能加深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比较研究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第一篇范文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承载着英国和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在英汉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
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以“狗”为例,在中文中,“狗”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忠诚、勇敢、善良的品质,如“忠诚的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等。
而在英文中,“dog”除了具有与中文相似的含义外,还有“低人一等”的含义,如“Every dog has its day.”(凡狗皆有得意日。
)、“dog someone in a fight”(在斗争中拖某人的后腿)等。
二、食物词汇的文化差异食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文化差异。
以“龙”为例,在中文中,“龙”是吉祥的象征,如“龙年”、“龙凤呈祥”等。
而在英文中,“dragon”则代表着邪恶、凶猛的形象,如“She is a real dragon.”(她是个母夜叉。
)、“Dragon-slayer”(勇士)等。
三、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颜色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样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以“红”为例,在中文中,“红”象征着喜庆、吉祥,如“红色炸弹”(结婚请柬)、“红运当头”等。
而在英文中,“red”则常常与危险、警告相关联,如“red alert”(紧急警报)、“red tape”(官僚主义)等。
四、植物词汇的文化差异植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梅”为例,在中文中,“梅”象征着坚韧、高洁,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梅妻鹤子”等。
而在英文中,“rose”(玫瑰)则象征着爱情、浪漫,如“Love is a rose.”(爱情是一朵玫瑰。
)、“The rose of love。
”(爱情的玫瑰)等。
五、总结本文以动物词汇、食物词汇、颜色词汇和植物词汇为例,对英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是与人类共生共存的生物,它们不仅是地球上的物种,更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英文中,动物词语是非常丰富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进行探讨。
1. 中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在中文中,动物词语常常蕴含着文化内涵,反映出人们对动物的理解和情感。
中国传统文化中栩栩如生的龙被赋予了神灵般的意义,代表着权势和吉祥,因此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尊贵和神圣的象征。
中国文化中的狗是忠诚的代表,作为人类的好朋友,是受到人们喜爱和尊敬的。
还有诸如鸡、鸭、猴等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如鸡表示吉利,鸭象征着财富,猴有顽皮、聪明的形象。
这些动物词语不仅仅是对动物的称呼,更是人们对动物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
在英文中,动物词语同样承载着文化内涵。
在英国文化中,狮子是勇敢的象征,鹰代表着自由和高贵,狐狸有着狡黠和机智的形象。
在美国文化中,鹰是国家的象征,牛代表着力量和稳健,熊是勇气和力量的象征。
这些动物词语反映了英美文化中对动物的理解和情感,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动物的不同形象和象征意义。
二、中英文动物词语的差异1. 不同动物的称呼中英文对同一种动物的称呼可能不同。
中文中的"狗"在英文中称为"dog",中文中的"猫"在英文中称为"cat"。
而在一些情况下,中英文对同一种动物的称呼也可以相同,比如"rabbit"就是中英两种语言中都使用的称呼。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中英文对动物的称呼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有所不同,也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2. 动物词语的象征意义中英文中对同一种动物的象征意义可能也有所差异。
中文中的"鼠"在中国文化中是富贵、吉祥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常常被视为可憎的、危险的动物。
再中文中的"象"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长寿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象则被赋予了力量和稳健的象征意义。
动物词汇在英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信息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其印迹。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动物被赋予的各种寓意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深远的社会历史渊源,英汉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就存在很大差异,体现了其所属群体的文化背景。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方面分析英汉同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以期为英语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跨文化交际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要素,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恩伯说:“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则表现在词语内容或词汇上”。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文化信息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其印迹。
词汇意义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也受到人们所属群体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词汇意义常常有三个层次: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又称外延意义(denotation),指词与客观或虚拟世界中的现象相联系的那一部分意义,即词的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内涵意义(connotation),表示人们对该词所指的事物所具有的感情和所持的态度,内涵意义含有感情色彩;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指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赋予词汇的附加意义和引申意义。
邓炎昌和刘润清在《语言与文化》中说:“词的内涵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
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的意义” 。
笔者认为,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除字面意义之外的﹑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因素的隐含意义,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该词所产生的联想,即联想意义,是词语的内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统称。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英汉两种语言是发达的语言,词汇极为丰富,其中与动物有关的词汇极多。
动物词汇指表示动物的单词和包括这些单词的短语和其他成语。
这些词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某种品质﹑性格,还可以简洁地描述某些事件及传达某种情绪。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词语是每个语言中都有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英文动物词语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不少差异。
通过比较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运用方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
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中英文动物词语,比如“猫”(cat)、“狗”(dog)、“猪”(pig)、“牛”(cow)、“鸟”(bird)等等。
这些动物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中国,猫一直被人们视为灵性和神秘的象征,而在西方,猫则常常被视为独立和神秘的动物。
同样地,狗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忠诚和勇敢的象征,而在西方,狗也常被视为人类的好朋友和忠诚的伙伴。
这些文化内涵的差异使得中英文动物词语在使用方式和语境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英文动物词语在象征意义上也存在着很多差异。
比如在英语中,“狐狸”(fox)被用来形容狡诈和狡猾,而在中国文化中,“狐狸”通常被视为美丽和聪明的象征。
又“老鼠”(mouse)在英语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人,而在中国文化中,“老鼠”则常常被视为幸运的动物。
这些差异的存在表明了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化象征上的差异,也说明了在语言运用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所处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学作品和俗语中的运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英语中,“狐狸”(fox)常常出现在各种寓言故事和俗语中,而在中国文化中,“狐狸”则更多地出现在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中。
又“天鹅”(swan)在英语中被视为美丽和高贵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天鹅”也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象征着高尚和优雅。
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学作品和俗语中的运用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学习中英文的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中英文动物词语之间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通过比较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和运用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的丰富与多样。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异同
一、英汉动物词汇的异同点:
1. 动物象征意义的不同:英汉文化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动物在两
种语言中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英语中,狮子(lion)象征着
勇猛和威严;而在中国文化中,狮子则有瑞兽之称,是吉祥和庄严的象征。
2. 动物命名的差异:英汉动物词汇的命名会因为自然环境、民族文
化等因素而有所差异。
比如,在汉语中,虎叫“大虫子”,龙叫“水兽”,而在英语中,它们的命名则直接使用了“tiger”和“dragon”这两个词。
3. 动物文化带的不同:动物的文化寓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不相同。
比如,象征忠诚的动物,在中英文化中有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狗被视为
忠诚的象征;但在英文中,dog却有贬义的含义。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共同点:
1.动物词汇的继承:英汉两种语言都继承了古代文化对动物象征意义
的理解。
例如,虎在两种语言中都被视为力量和威严的象征。
2.动物词汇的多样性:无论是英文还是汉语,动物词汇都非常丰富多样。
除了常见的动物词汇外,还存在大量比喻性的动物词汇,用来形容人
的特征和行为。
总结起来,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一些异同。
这些差异和共同点
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历史、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了解这些异同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动物词汇,并进一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
差异与共通之处。
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对比分析周健安引言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语言要素。
母语是英语的中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动物词汇时,会因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的迥异产生对汉语学习动物词汇隐喻意走入误区。
所谓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本文将举例说明英汉动物词汇隐喻意的不同并给予一定的分析,使以母语为英语的中国留学生更容易融入汉语语境中学习中文。
一、英汉动物词汇具有不同的隐喻意这类动物词汇无论在英语还是中文里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含义,然而它们各自的丰富内涵都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拿“龙”和“狗”作为例子。
1、龙中国古代的“龙”是有鳞有须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封建社会“龙”是帝王和贵族的象征。
“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赫地位,它不仅象征皇权、威严与神力,还象征着吉祥、财富、前途和权力,象征一种蒸蒸日上的精神。
中国人对“龙”的偏爱可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时代,在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已经超越了“图腾”和“法力”的实体词汇意义,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凡是与“龙”有关的词语无一不是褒词,下面是汉语中与龙有关的词一些成语:(1)望子成龙:to wish one’s son have bright future(2)龙子龙孙:to sons and grandson of dragon,which are usually used to call oneself by Chinese people(3)龙肝凤胆:rare delicious(4)龙马精神:the sprite of a dragon horse ,usu. Said in praise of a vigorous old age而dragon在西方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截然不同。
西方中世纪dragon是守护地狱之门的有翼能喷火的巨大怪物,象征恶魔与邪恶。
在基督教里,龙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
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浅谈动物名称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差异一、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文化的差异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朝夕相处,密不可分。
人类通过与动物的长期接触,逐渐了解了各种动物的天性和生活习性,并把与动物的感情反映在自己的语言中。
然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对同一种动物的理解和情感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下面以英汉两种语言中对几种动物的不同理解为例。
1、龙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动物之一。
它象征着君王,体现着权利,在人们心中是最神圣的。
因此自古以来皇帝穿的是龙袍,祝福自己的孩子成功就叫“望子成龙”,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等等,这些词都是褒义词。
相反,在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为dragon是一种凶残的动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大多数都做贬义词来使用,比如“凶悍的女人”就是a dragon of woman。
而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龙又象征着邪恶凶险,在圣经中,把Satan比作是“the great dragon”。
2、“老虎”一词在汉语语言文化中一直是英勇威武的象征,因此我们常说“卧虎藏龙”“虎将”等,然而在英美文化中,常常用狮子lion一词来表示勇猛,成为百兽之王,英国甚至将狮子当作国家的象征,“British Lion”是英国的别称。
3、猫头鹰在汉语文化中被看作是不祥的征兆,尤其是害怕看到或者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然而,在西方社会中,owl(猫头鹰)却象征着智慧。
在婴幼儿的故事中,owl的形象是个裁判,非常严肃,并且有头脑。
二、动物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1、历史条件不同的原因以“狗”为例,西方尤其是美国最早以渔猎、畜牧为主,主要食用牛羊,狗在当时是人类的帮手,所以西方将“狗”看成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而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狗不仅仅是帮人看家防盗,还是人们的主要肉食之一,所以国内的大部分地方至今仍保持了吃狗肉的习惯。
2、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文明体系,属于黄土文明的中国和属于海洋文明的英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的不同,使中英两个民族对有些动物赋予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浅谈中英文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差异动物词语是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它们不仅有实际的指代意义,还承载着文化背景和内涵。
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化内涵和差异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同点。
本文将针对这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上存在着大量的差异。
例如,中文中“龙”和“凤”常常与皇帝和王后相关联,被视为祥瑞和权势的象征。
而英文中,“dragon”和“phoenix”只是古老的神话中的生物,与现实世界的象征意义不同。
另一个例子是“鼠”和“牛”这两个词。
在中文中,“鼠”被贬低为卑微和贪婪,而“牛”则被赞美为勤奋和力量的象征。
在英文中,“rat”和“ox”则没有这样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其次,中英文动物词语在语言用法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着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dog”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卑劣行为,而在中文中,“狗”和“狗娘养的”这两个词则被视为粗俗和不礼貌的用语。
在中文中,“猪”也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肮脏和懒惰,而在英语中,“pigs”这个词则更多地被用来泛指整个行业或市场。
换句话说,中英文动物词语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
最后,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存在着不同。
动物在中文文化中被广泛地运用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
例如,神话传说中的九头蛇、白虎和黑龙等都被视为吉祥物或凶兆。
在民间故事中,猴子、兔子、龟和鳖等动物则常常被赋予智慧和勇气的形象。
与之相比,英文中的动物故事和传说相对较少,也常常与中文有所不同。
总之,中英文动物词语在文化内涵和差异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和语言的表达方式。
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英文的文化和语言,也能够加深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狐狸在英汉语中文化内涵对比及相关习语翻译所属分类:英语论文论文摘要在对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一种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即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同一实体指称意义的词语在民族文化不断的渗透和影响下,其内涵变得不甚相同或者大相径庭,动物词汇便很好得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
本文以“狐狸”为例,分析对比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异同,为读者正确理解并恰当翻译与其相关的惯用语提供一些参考。
一、狐狸在英汉语中文化内涵的解读及对比1.狐狸在英汉文化内涵中的共同之处。
在肉食动物庞大的群体中,狐狸四肢较短、体小力弱,无论是攻击猎食还是躲避敌害,其都不能与老虎、猎豹这样的丛林佼佼者相提并论。
狐狸狩猎时,经常会通过伪装受伤或者同伴相争来麻痹猎物使其掉以轻心,并能迅速趁其不备袭击猎物要害部位。
此外,为了躲避丛林中的陷阱或者防止食物被盗,狐狸经常会在危险或者隐藏食物的地方释放臭气,以此来提醒同伴或者保护食物。
基于对其习性的认识,“诡计多端”、“狡猾善变”便成了众人对对狐狸形象的一种共识。
在现代汉语中,“狐朋狗友”、“狐假虎威”、“狐狸尾巴”、“狼顾狐疑”这样的成语屡见不鲜; 而英语中,“as cunning as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 ”,“an old fox( 老奸巨猾的人) ”以及“play the fox( 耍滑、装假) ”也体现了西方人对于狐狸狡猾本性的普遍认同。
然而,在英汉文化各自的体系中,狐狸这一动物形象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地方。
2.在汉语中独有的文化内涵。
中国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狐是一种象征物,一种神秘的文化符号,一种动人的审美意象。
在宗教、民俗和文学中,它曾长久地发挥着特殊的文化功能和艺术功能。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大禹与涂山女的姻缘故事反映了狐作为祥瑞之兽的图腾文化。
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卷六中记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
乃辞‘吾娶也,必有应矣。
’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
中英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作者:张涵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9期
摘 ; 要:动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平日的话语交谈里或是各类文学作品里,动物类词汇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差异,英美动物词汇的含义也有所不同,翻译不当会导致中英文化交流的不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极大的误解。
动物词汇成为了中英文化交流中必须突破的障碍,所以探究造成两者差异的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英文化动物词汇比较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 315.9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081-01
一、中英动物词汇文化主要差异及原因
(一)历史文化不同
历史文化是经过长时间累计的,中英的文化的不同常常会影响语言的含义。
比如,“dragon”在英语文化里是贬义的,人们常常赋予它野蛮凶残、狰狞恐怖、邪恶不幸的形象。
所以,英语国家人民创造了一系列有关于龙的贬义词组。
然而,在中华民族的眼里,龙是幸运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像帝王那样权威的人士才能被比喻成“真龙天子”,炎黄子孙将自己比喻成“龙的传人”。
汉语里还有大量有关于龙的褒义成语,如“龙马精神”、“画龙点睛”等。
(二)习俗文化不同
中英的习俗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动物词汇不同的含义。
拿最常见的动物“狗”而言,在西方,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伙伴,有些人甚至将狗作为终身伴侣。
所以,他们有一系列有关于狗的褒义文化,如:“A lucky dog(表示幸运的家伙)”,“love me,love the dog(爱屋及乌)”。
然而,在中国文化里,狗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
在汉语中以“狗”为喻体的成语和谚语几乎都带有贬义,比如,“丧家之犬”、“走狗”、“狗急跳墙”、“狗腿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狐朋狗友”等等。
再比如“white elephant”在英语文化里来指华而不实的东西。
相传南亚大象很多,但白象却罕见,被视为神物,捕到白象必须进贡给国王。
传说国王对某一大臣不满,却又抓不到把柄处置他,就把一头白象赐予他,因为白象胃口大,大臣收了这份礼不敢怠慢最终会倾家荡产。
然而在中国文化里,“大象”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
二、中英动物词汇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是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化,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基础上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及含义。
在英美文化中,对于某些事情的感悟和认识存在共同点,所以有些动物类词汇也具有相同的含义,因此在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
在翻译这类词语的时候,按直接字面理解的意思“对号入座”便能表达相同的含义。
例如:
1.The boy runs as fast as a horse. (那个男孩跑得像马一样快)在英汉文化里,“马”都有跑得快的意思,直译,将男孩比喻成马,自然就联想到了“跑得快”的含义。
2.He who rides a tiger is afraid to dismount.(骑虎难下。
)“虎”在双方文化里都有雄壮威武的意思,并且“骑在虎上”在两国文化里都有相同的意思,表示做事情进行到中途遇到困难,迫于形势又无法中止不能停止,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
3.He that hath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 afraid of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人们都有“被蛇咬”后的共同体验,此句比喻经历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
(二)意译法
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
英语有些词组,成语或习惯用法表面上与汉语是相同的,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不是靠字面意义就能够理解的,所以译者要联想出词汇的含义,将其转换为便于人们理解的准确意思,还应当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例如:
1.You get the lion's share.(你获得了最大的好处)在这个句子中,我们不能将其直译为“你获得了狮子的分享”,因为这样的翻译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应该对此句进行充分理解,狮子是贪婪的万兽之王,得到狮子的分享,也就是获得了极难得的好处。
2.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在这里,我们不能将其翻译成“你是一条幸运狗”,由于中英文化差异,这样的翻译听起来略带贬义,原文表达的是“你非常幸运”的意思。
st night, 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s to market. (昨夜我听见他鼾声如雷)在此句中,用“将猪赶到集市”形容“鼾声之大”,特别确切,但前提是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然后再将其意译出来,而非照搬全文。
(三)借译法
英语和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关于动物的词语,但是有时候,语言所表达的方法不同,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形象需要另一种语言换一种方式表达,这样才能翻译出准确的含义,所以,“借译”是个很重要的方法。
例如:
1.You are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害群之马)“black sheep”在中文里指“害群之马”、“不孝子”的意思,并非指“黑山羊”。
2.A cat on hot bricks(热锅上的蚂蚁)英文里有很多用“猫”做比喻的修饰词,这些词的含义有很多,切不可直接翻译,在此句中,形容局促不安、如坐针毡之意,与汉语里的“热锅上的蚂蚁”有异曲同工之妙。
3.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狗在英语国家是值得人们尊敬的好朋友,所以他们将自己与狗作比较,表达了对狗的喜欢,与中文里的“爱屋及乌”类似。
三、结语
翻译是一个有趣又严谨的工作,在各种语言的交流愈加密切的今天,翻译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所以作为译者,我们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微妙差异,并且将翻译准则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当我们进行翻译时才能传递出最准确的思想,让翻译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胡国强.试论英汉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差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06).
[2]赵强.汉英动物词汇象征意义对比[J].湖州师专学报,1998(03).
[3]林明金.简明英汉语言文化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2000(05).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